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4-3 雾(含解析)
4-3 雾(一)雾的定义: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霾】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注:相对湿度介于80%-90%的为雾霾混合物。
(二)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本文介绍考试中常出现的。
1.辐射雾。
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辐射雾。
一般出现在晴朗、微风而近地面气层又比较潮湿的夜晚或清晨,在秋冬季比较容易出现。
出现及消散:一般夜间至凌晨生成,日出前后最浓,日出后1-2小时随气温升高逐渐消散。
2.蒸发雾。
考点精讲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
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
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3.海雾。
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
中纬度大陆东岸。
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主要发生在夏季。
暧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主要发生在冬季。
(三)雾形成的条件①临海;②雨季;③多河湖水域(四)雾的危害1.驾驶出行安全和交通运输及其他的一些社会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2.雾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很大,农作物、水果、蔬菜的生长过程中粘附上有害雾滴,不仅会使果实蔬菜上长斑点,而且也会促使霉菌的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3.大气污染。
诱发鼻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癌,发病率明显增多;4.雾滴中含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等物对金属腐蚀性很大,使外漏金属物件寿命缩短。
(2020·黑龙江哈尔滨)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2.关于图中四地区深秋初冬时节多雾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答案】1.C 2.B【解析】本题考查雾霾形成条件及其影响。
气温和降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
年变化
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
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温年较差: 同纬度地区,内陆大于沿海;同纬度的大尺度地区平原 (盆地)大于高原;一般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1 气温空间分布规律
①气温的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100米),气温越低(0.6℃) 正温:上冷夏热 逆温:上热下冷
①太阳高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削弱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 阳辐射强
④日照时间: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辐射越强
地气系统受 热过程
下垫面状况 大气保温作用
19.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
其原因是 C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注意:影响我国天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西部的高压脊,在其控制之下会出现高温干 旱天气,如我国江淮地区7、8月份伏旱天气
例题讲解 气温的影响因素
文字
以亚欧苔原带的变化为背景,考查气温对地 4分 理环境的影响
备考建议
通过对课标及考情的分析,建议如下:
1.高考这部分内容一般通过区域图、示意、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气 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等,难度较大。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注重图解法和因果逻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应用。 4.特别注意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体现综合思维。
A. 冷空气聚集多 B. 水汽蒸发强 C. 海平面气压低 D. 降水量较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题突破微专题覆盖技术的应用课件
第8页
2.地膜、塑料大棚或温室大棚保温原理 采用地膜覆盖、塑料大棚、玻璃温室育苗的原理:因为塑料薄膜、 玻璃与二氧化碳具有相似的功能,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而地 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散失,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大棚 或温室里。
第9页
3.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影响 有利:保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减少病虫害、增加光照、 节水抗旱、促进作物早熟等。 不利:污染土壤、破坏土壤结构,阻碍根系深扎、发育,阻碍土 壤的水肥运动,使农作物减产,影响农作物品质、降低空气相对湿度, 影响地表景观,危害牲畜生命,阻碍地表水下渗,加剧土壤盐碱化。
第15页
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说明该措施对 西红柿生长所起的作用。
夏季温室外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 制气温过高、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农场位于沙漠地区,夏季温室外气温高,空气干燥,室内 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 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第12页
【解法突破】
文字信息
图中 信息
信息获取
信息解读
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说明甲地水资源缺乏
甲地是地中海气候,一般特点为夏 图 1 信息:甲地地处地中海
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但山 沿岸;甲地西侧、北侧等高
地阻挡西风带来的水汽,该地降水 线密集,有山地
较少
冬季气温温和,日光温室可满足蔬 图 2 信息:甲地 1 月最低气 菜、瓜果需要;总体干旱少雨,水 温为 8 ℃左右;夏季干燥,
新教材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部分技能培优四原因措施类
技能四缘由措施类1.[2024·湖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芦林湖是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内一处闻名景点和重要水源地,它是利用原有河谷地形筑坝形成的人工湖,湖水澄澈,湖畔浓荫馥郁(图甲)。
某研学小组实地调查发觉,在该湖东北不远处的谷地里建有一座小型溢流坝,坝体由就地取材的沙、砾石浇筑而成。
图乙示意芦林湖及周边地形。
(1)拦沙是该溢流坝的主要功能,请说明理由。
(8分)(2)结合图乙,分析建设该溢流坝的有利条件。
(6分)(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想保持芦林湖一湖清水永续利用,你认为可实行哪些措施,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2.[2024·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爱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领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市、河北省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
(1)说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6分)(2)图中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
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
(6分)(3)历史上的天津因运输河而兴,运输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
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输河文化带,你认为天津市应当实行哪些措施,爱护性开发运输河文化遗产。
(6分)3.[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龙卷风是大气中剧烈的涡旋现象。
湿热气团剧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
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找寻、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供应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缘由,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缘由。
(8分)(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带解析】
3-3 气温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
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一)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地区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3第一板块命题主题三水体运动规律检测含解析
命题主题三水体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9·福州质量抽测)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②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③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④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量少B.下渗率大C.地面崎岖D.降雨历时短3.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变大B.流速变快C.土质变松D.土层变薄解析:第1题,降水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多,①对;降水强度越大,对地面冲刷越严重,侵蚀产沙量越多,③对;故选B.第2题,降雨强度为40 mm/h时,下渗率较大,导致地表径流较小。
第3题,从图中可知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在降雨历时35分钟以前侵蚀产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导致35分钟以后,侵蚀产沙量减小,故选D.答案:1.B2。
B3。
D(2019·成都二诊)幼发拉底河大部分的流量来自上游。
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
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幼发拉底河的汛期集中在()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5.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A.水库拦截B.气候干旱C.地势平坦D.下渗严重6.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量需求大B.水能蕴藏量多C.航运需求大D.筑坝技术高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可知,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那里靠近地中海东岸,冬春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为河流汛期;而夏秋季西亚广大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蒸发量大,河流得到的降水补给少,为枯水期,故选D。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大气环流与气候一、选择题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答案 A解析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 0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 000 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 000 mm。
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①<②<③,故A项正确。
2、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答案 D解析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两项错误;①地地形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降水少,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某个气压带位置关系。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该气压带( )A.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B.滞留北半球时间小于三个月C.徘徊的纬度范围小于20°D.与太阳直射点位置完全一致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在南半球纬度范围变幅较小,A项正确;滞留北半球时间大于6个月,B项错误;图中纬线间隔是4°,徘徊的纬度范围大于20°,C项错误;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明显不一致,D项错误。
4、推测该气压带是(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该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活动范围跨南北两半球,应是赤道低气压带,B项正确。
5、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高温少雨 B.冬季寒冷干燥C.全年高温多雨 D.有明显的干湿季答案 C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受该气压带全年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C项正确。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三水循环和洋流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三水循环和洋流(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福建宁德高三模拟)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图为某城市屋顶花园景观图。
读图,完成1~2题。
1.屋顶绿化少见高大乔木的原因是( )A.乔木易滋生蚊虫B.易影响室内采光C.屋顶水分不足D.屋顶承重有限2.屋顶绿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A.降低湿度,减少降水量B.截留雨水,缓解内涝C.增加下渗,提高地下水位D.减弱光照,减少蒸腾(2021湖南湘南八县联考)河流一般沿着山谷流淌,甲河流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某科考队从观音峡溯源而上至沥鼻峡考察发现:甲河流连续切开川东平行岭谷(四川盆地东部平行排列的山脉和谷地)的数道山岭,形成了一组“小三峡”。
下图为甲河流“小三峡”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材料判读,甲河流最可能是( )A.汉江B.嘉陵江C.湘江D.金沙江4.甲河流图示河段( )A.流量季节变化较大B.流向自东北向西南C.冬春季可能有凌汛D.有冰川融水的补给5.推测甲河流图示河段“小三峡”形成过程是( )A.山地隆起—流水下切—河流发育B.河流发育—流水下切—山地隆起C.河流发育—山地隆起—流水下切D.山地隆起—河流发育—山地断裂(2021广东二模)我国某地气候干旱,土壤质地粗,含盐量高,主要生长耐旱耐盐的柽柳。
该地土壤水分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生态灌水。
研究发现,秋季该地自地表向下2米深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先增后减,出现明显的“湿层”。
下图示意该地地下水埋深曲线和每日降水总量的月变化。
据此完成6~8题。
6.该地最大规模的一次生态灌水是在( )A.3月B.5月C.9月D.12月7.5—8月地下水位的变动主要由于( )A.气温回升B.植被蒸腾C.空气干燥D.渗漏损失8.秋季土壤“湿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蒸发减弱B.生态灌水C.下渗积累D.毛细上升(2021福建漳州适应性测试)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统考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三篇图像技能突破练图像二剖面示意图
图像二剖面示意图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湖南湘潭调研]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
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呈季节性变化。
图1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
图2为研究区同一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 B.9月、7月C.8月、6月 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1·辽宁省第二次调研]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北方地区以溶洞和地下暗河为主,南方地区则峰林、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均有分布。
下图为北方某地地质剖面图,西侧分布有典型喀斯特地貌,而东侧未发育,已被开发成采石场。
据此完成3~4题。
3.南方比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更典型的原因是( )①南方地区气候更加温暖湿润②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埋藏较深③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④北方地区石灰岩成分不易溶蚀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4.图示地区西侧发育喀斯特地貌,而东侧未发育的原因是( )A.东西两侧水热条件差异大B.西侧石灰岩成分易溶蚀C.东侧被人类保护未受溶蚀D.岩浆岩阻隔水分的迁移[2021·湖北襄阳模拟]河流大坝(下图)对河流具有最直接而明显的调节作用,能改变大坝下游河段的河床和河水特征。
据此完成5~7题。
5.在南亚地区,一些大坝建成后不久,大坝下游河岸边滩植被生物种群减少,与此关系最密切的变化是( )A.地下水位降低 B.土壤肥力下降C.土层厚度变薄 D.水位变化稳定6.在澳大利亚墨累河,大坝下游河段的金鲈(鱼)相对于建坝前夏季产卵成功率下降44%~87%,其主要原因是( )A.水量较少 B.水温较低C.水质较差 D.水体清澈7.部分大型深水水库多年统计显示,在大坝下游河段,离大坝越近的河段鱼类死亡率越高,离大坝越远的河段鱼类死亡率越低,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导因素可能是河水的( )A.溶解氧 B.密度C.流速 D.含沙量[2021·湖北宜昌调研]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溶洞或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并可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 分析黄山云海的形成
2023年高频考点分析黄山云海的形成①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
②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易成云致雾。
③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快,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
【拓展提升】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
空气达到饱和时水蒸气开始变为液态或固态,空气饱和度与温度和气压有关。
读空气饱和曲线图(下左图)和云瀑景观图(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M点空气的相对湿度最接近()A.10%B.30%C.50%D.70%2.四川盆地冬季多雾,一天中雾的形成通常是上图过程中的()A.甲B.乙C.丙D.丁3.站在高处俯瞰浓雾顶部类似云海,其越过垭口时形成云瀑(图3)当下沉到山腰时逐渐消散,消散的主要原因是()A.气压降低B.水汽减少C.凝结核增多D.气温升高【答案】1.B 2.A 3.D【分析】1.从材料可知空气的相对湿度是指某温度条件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的比值。
由图可知,M点空气中水汽含量约是10,该温度下饱和空气水汽含量是30,相对湿度最接近:9÷30×100%=30%,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择B。
2.雾气本质是小水珠浮动在空气中,就要首先从湿度上入手。
盆地地区四周高中间低,且水汽多,提供丰富的水源。
其次地形封闭,西北部山区相对较高,不利于水汽的散失,导致空气湿度高,以及封闭的地形导致四川盆地常年风速偏低,所以四川盆地水汽多而风又小,导致容易产生多雾的天气。
甲水汽不变,气温降低,空气饱和度降低,水汽凝聚易形成雾,A正确;乙温度不变,空气饱和度提高,水汽不易凝聚不易形成雾,B错误,丙、丁的温度升高,空气饱和度提高,都不易形成雾,丁最不易形成雾,CD错误,故选择A。
3.随着海拔降低气压将升高,A错误,浓雾从垭口到山腰时,水汽的量变化不大,B错误,凝结核增多更有利于雾的形成,不符合题意,C错误,随着海拔降低气温将升高,空气饱和度提高,小水珠将蒸发,所以浓雾消散,D正确,故选择D。
3-3常见的天气系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锋与天气
2、暧锋 (2)暖锋 ①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②天气:
③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暖锋活动较为频繁。 ④我国典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 暖。
@时光
锋与天气
3、冷锋和暧锋的区别
(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 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 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 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 强,为暖锋。
@时光
锋与天气
4、准静止锋 ①概念: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②天气:
③分布及天气 夏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江淮准静止锋, 形成梅雨天气。冬半年,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形 成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多阴雨天气。
@时光
锋与天气
③我国主要的准静止 来自大锋西洋和北冰洋的不
太强的冷锋被天山山脉地 形阻挡,在冬春季节,给 北疆地区带来降水
4、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 雨季结束
@时光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②雨带类型:影响我国的锋面雨主要是冷锋天 气,暖锋一般只在江南地区冬季风很弱的地区 偶有发生。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3)影响 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夏 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 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 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 顺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南半球) 垂直方向辐散下沉
低
晴
程集中学二轮复习2020高考地理专题三生物和环境(共46张PPT)
真题剖析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
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
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
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
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
2、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2、D
解题指导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
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常 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 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 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 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解题指导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
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气候
②光照: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对植
2、天上飞:鸟类的影响因素
(1)气温。(2)动力:适合鸟类飞行大气运动,节省体力。(3)食物。(4)水 源。(5)人类活动:猎捕、污染、保护等情况。
3、地上跑:野生动物的影响因素
(1)生存空间:大小影响因素;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影响种类;封闭程度影响 独特性。(2)气温:是否适合生存、生长快慢、食物数量多少。(3)食物。 (4)水源水质。(5)天敌、灾害。(6)人类活动。(7)动物迁徙:主要是 水草的变化(食物及隐蔽性),气候因素造成的降水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一、典例引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根据锋的分类,甲是________锋及其天气图,乙是________锋及其天气图。
(2)甲图中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图中锋过境时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锋过境时的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图甲可知,该锋面冷气团的势力强大,其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应为冷锋;冷锋过境时,风速加大,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
图乙中暖气团势力较强,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为暖锋。
暖锋过境时,云层增厚,多连续性降水或雾。
[答案](1)冷暖(2)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3)风速加大,云层增厚,出现雨、雪天气云层加厚,多连续性降水或雾二、考点透析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则形成暖锋。
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冷锋、暖锋:(1)看箭头指向和锋面坡度冷锋暖锋(2)看雨区范围位置(3)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4)看过境时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后的气温、气压变化)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二编 题型突破 秘籍一 选择题大突破 (3)
(2023·湖南长郡中学二模)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是一条独立环绕副热带地 区的强风带,终年在东亚上空活动,常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部边缘,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东亚梅雨的开始和结束与亚洲上空南支西风 急流的两次北跳关系密切。平均而言,这两次北跳分别发生在6月上旬和7 月初,对应江淮流域梅雨的起始和结束。青藏高原,夏季形成热源,冬季成 为冷源,受其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会产生季节性突变。下图示意 1979—2013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a)、北界(b)平均逐月变化。据此 完成3~5题。
2.从教材中迁移 “围绕教材中的主干知识选材,立足于地理思维过程设计问题角度”是近年 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试题素材虽与教材中的案例密切相关,但并非考查 主干知识本身,而是对地理事象的深度挖掘,是对地理原理、规律本质的再 现。依据已知的地理事象来预测其他地理事象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是该类 试题的共同特点。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先要弄清设问指向与教材中的哪一 知识点相关,该知识点涉及哪些重要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再厘清相关地理规 律、原理的本质;最后结合设问进行分析。
解析 第3题,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的控制范围小,冬季的控制范围大,A、 C错误;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整体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 北,D正确;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南界年内变化范围是15°N—37°N,北界年 内变化范围是43°N—49°N,B错误。 第4题,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北移,冬季南撤。夏季,青藏高原加热对流层中 高层大气,从而使青藏高原上空的空气与周围的空气形成显著温差,受其影 响,西风急流北移的同时,向西突变,A正确,B错误。冬季,青藏高原逐渐冷 却,温差中心向东、向南移动,西风急流东退,C、D错误。 第5题,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一次北跳对应梅雨起始,第二次北跳对应 梅雨结束。2020年梅雨结束于8月1日,因此亚洲上空南支西风急流第二次 北跳应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即7月下旬,C正确。
2020高考地理二轮抓分天天练课件:保温小题狂练+小3
河是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该河是青海湖的入湖河流,可 知位于青藏高原上,补给以冰雪融水量更大。从图上可以看出 2000 年与 1999 年比较,2000 年的累积值小于 1999 年,所以 2000 年应该呈现出了负距平,即 2000 年的气温低于平均气温,而 2016 年的气温累积距平则高于前一年的累积距平值,所以 2016 年气 温距平应为正距平,它的气温高于平均值,因此可以推测 2016 年气温比 2000 年高,因气温高,所以此年冰雪融水时间要比 2000 年的提前,又因温度高,融雪时间也变长,融雪量也会大于 2000 年,因此它的枯水期会推迟,汛期也会延长。
A.广州市内
B.珠三角、港澳
C.长三角
D.国际市场
第7页
5.最适宜经营大宗物品批发市场的区域是( )
A.从化区
B.黄埔区
C.花都区
D.增城区
第8页
答案 3.D 4.B 5.B 解析 第 3 题,批发市场主要是从事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 市场,占地较大,因此主要考虑交通是否便捷、土地资源的价格、 人口密度等,与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 项正确。第 4 题,批发市 场的货源来自全球各地,众多批发商家落户广州主要目的是近距 离销售,而不是国际市场,长三角距离相对较远,从图中可以看 出批发市场的货物可以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运往周边地 区,因此市场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第 5 题,黄埔区靠 近珠江口,有港口、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靠近市场,最 适宜经营大宗物品批发市场。
第15页
答案 8.C 9.B 10.D 解析 第 8 题,依据图中信息,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 说明该国 0~14 周岁人口比重最大,人口的结构最年轻。第 9 题, 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 对劳动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的外籍 工人,A 项错误;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 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交流,使文化呈现多 元化,B 项正确;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发展,C 项错误;人 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
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3(自然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
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3(自然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一、单选题(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
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雨区范围更大B.冷空气势力更强C.水汽量更充足D.地形阻挡更明显2.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A.低温雨雪频发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D.昼夜温差增大(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1·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6.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7.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A.长春B.太原C.呼伦贝尔D.乌鲁木齐(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
2020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下】
2020⾼考地理⾼频考点整理【下】 为了帮助考⽣能够更顺利的⾛进⾼考的殿堂,下⾯由店铺⼩编为你精⼼准备了“2020⾼考地理⾼频考点整理【下】”,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考资讯!2020⾼考地理⾼频考点整理【下】 2020⾼考地理⾼频考点:⾃然地理知识点 1、利⽤指向标定⽅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不能指⽰其他⽅向。
2、在经纬⺴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南北⽅向,纬线指⽰东⻄⽅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右东”的法则确定⽅向,但当经纬⺴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这个法则确定⽅向。
3、进⾏⽐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
4、在等⾼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线的弯曲⽅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地⽅时和区时计算时,⼀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时)与北京时间(东⼋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时)的区别;⼆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期变更线(向东越过⽇界线,⽇期要减⼀天;向⻄越过⽇界线,⽇期要加⼀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转⽅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转⽅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点的球⾯⼤圆上的劣弧进⾏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度和太阳⾼度,正午太阳⾼度是特殊时刻(地⽅时为12时)的太阳⾼度。
太阳⾼度与物影⻓度的关系:太阳⾼度越⼤,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图中的各种信息进⾏综合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份相同、季节相反。
如7⽉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点(1⽉初)与冬⾄⽇(12⽉22⽇前后)、远⽇点(7⽉初)与夏⾄⽇(6⽉22⽇前后)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气温知识系统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
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
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一)海、陆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3.海拔因素。
(1)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2)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
【凹地>平原>凸地】(2018·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第1题。
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A.初春清晨B.初春午后C.初秋清晨D.初秋午后【答案】1.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到,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出现了逆温现象,初春清晨地面气温较低,上空相对气温较高,从而出现逆温现象。
而地面降温迅速可能有霜冻,逆温最容易出现在初春清晨,B正确。
(2019·东北育才学校高三月考)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因而日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季节也存在着差异。
a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日最高气温各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b 图为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其中b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
据此完成2-4题。
ab2.该地日最高、最低气温季节变化特征是()A.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B.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较晚C.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晚D.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较早3.日最低气温有时也会出现异常,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日出前后()A.出现微风或静风环境B.有暖锋到达C.有强对流天气D.有浓云覆盖4.该地可能位于()A.河南省中部B.黑龙江省东部C.西藏自治区西部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答案】2.A 3.D 4.A【解析】考查区位日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地方时、区时计算。
2.读图可知,春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15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晚,A正确;冬季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大多在14时以后,出现时间较早,B错误;夏季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在早上5点多,出现时间较早,C错误;冬季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早上6点多,出现时间较晚,D错误。
故选A。
3.读图可知,当地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上7时之前,如果当地日最低气温出现在9时,可推测早上地面升温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故日出前后有浓云覆盖,D正确。
故选D。
4.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接近日出时间,材料中介绍右图与该地多年平均情况更为相符该地,读右图“该地该年日最低气温月平均出现时间变化图”可知,该地3月21日与9月23日日出北京时间为5:55和6:05,非常接近6时,由于日出时间随纬度、经度及季节不同,春秋分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说明该地与北京经纬度相差不大,结合选项可知,A项河南省中部最接近,故选A。
(2018·湖南高考模拟)读下图,回答第5题。
5.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地区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答案】5.D【解析】5.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是青藏高原区,属于高寒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日较差大,D对。
A、B、C错。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一)从地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分析:1.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2)地势高低: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3)天气状况:晴天白天气温高,光照强。
(4)日照时间: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2.下垫面。
(1)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
(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2)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
(水域>砂石)3.大气保温作用。
(1)天气状况:阴天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晴天晚上气温低。
(2)天气状况:①大气密度:海拔高,空气稀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②大气成分:大气中含水汽、二氧化碳多,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二)与外界热量交换1.海洋影响(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调节,沿海地区冬季比内陆地区气温高,夏季低,(年、日)温差小。
(2)寒、暖流流经:暖流增温;寒流降温2.冷空气影响:冷锋、寒潮过境,气温降低。
3.地形阻挡:①阻挡暖空气:使气温降低;②阻挡冷空气:使气温升高。
(三)人类活动。
1.全球性:全球气候变暖2.区域性:城市热岛效应四、气温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判断1.纬度因素——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2.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3.地形因素——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
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盆地的等温线是闭合的,越往中心数值越大:夏季为炎热中心,冬季为温暖中心。
山地的等温线也呈现闭合,中心数值小,夏季凉爽,冬季低温。
4.洋流因素——分别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
阅读左图世界某区域略图和右图某地气温与降水年变化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气温变化最主要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降水D.太阳高度2.科隆群岛地处赤道,但是栖息着大量的企鹅,关于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B.受秘鲁寒流影响C.此地海拔高,气候较冷D.企鹅是热带生物【答案】1.D 2.B【解析】1.读右图可知,该地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存在两个峰值,分别是3月和10月,说明该地地处赤道附近,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因此,该地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
故选D。
2.赤道地区不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A错误;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但受秘鲁寒流降温影响,适合喜寒冷环境的企鹅生长,B正确;群岛中部海拔高,周边海拔低,气温受海拔影响稍微下降,但下降气温不足以满足企鹅的要求,C错误;企鹅是寒带生物,D错误。
下图是位于21°N 附近某地的年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第3题。
3.该地5 月份气温最高,而6 月份气温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5 月该地气旋活动多B.5 月该地副高控制C.6 月该地干热风控制D.6 月该地进入雨季【答案】3.D【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5月份是旱季末,升温快,气温最高,6月该地进入雨季,降水能使气温有所下降。
故选D。
(2018·山东高考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
据此完成下面4-6题。
4.比较图b中甲、乙两地的气温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判断5.图乙中甲、乙两地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地大气削弱作用较强B.甲地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C.乙地大气保温作用较弱D.乙地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6.下列有关研究团队考察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由西向东林线高度呈先升后降趋势B.由西向东雪线高度呈先降后升趋势C.随海拔升高山坡两侧水汽交换减弱D.随海拔升高植被多样性呈增强趋势【答案】4.A 5.B 6.D【解析】4.读图a可知,10°C线在落基山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和乙两地海拔高度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甲位于落基山内部,相同海拔气温较高,故选A。
5.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气温高于乙地,甲地海拔高度较乙高,且距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气温高于乙,故选B。
6.读图可知,自西向东由于气温呈波状变化,所以林线并非先升后降,A错。
雪线受降水的影响,西侧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多,雪线降低,而东侧同海拔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错。
受海拔影响,海拔低处的气流交换较弱,C错。
随着海拔升高,降水增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多,D 对。
故选D。
(2019·四川高三)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
下图示意某地7月7°C 等温线近百年来空间分布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季节,①地的气候特征是A.温和多雨B.温和少雨C.炎热干燥D.高温多雨8.②地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洋流D.海陆位置9.全球变暖对①地造成的影响可能是A.制冷能耗减少B.草原变成荒漠C.作物熟制改变D.海岸线向东移【答案】7.A 8.C 9.D【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的分布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7.从10世纪末至今,全球气候总的变化趋势在变暖,7月7℃等温线向高纬移动,故图示地区为南半球,①地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7月为南半球的冬季,温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