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ppt课件
课件胃痛胃脘痛

汇报人: 2023-12-21
目录
• 胃痛胃脘痛概述 • 胃痛胃脘痛的治疗 • 胃痛胃脘痛的预防与保健 • 胃痛胃脘痛的并发症与注意事
项 • 胃痛胃脘痛的中医调理与养生
建议
01
胃痛胃脘痛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症状
胃痛的主要症状包括胃脘部疼痛、胀满、呃逆、呕吐、吞酸、嘈杂等。疼痛可 因病因、病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寒痛、热痛、虚痛、实痛等。
运动锻炼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有 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缓 解胃痛症状。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或过度 劳累,以免加重胃部负担 。
运动时机
选择在饭后1-2小时后进行 运动,避免饭后立即运动 。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 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有助于
发病原因
外邪犯胃
寒邪、湿邪侵犯脾胃,或湿热 内蕴中焦,均可引发胃痛。
脾胃虚弱
脾胃气虚、阳虚,运化无力, 可导致胃痛。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 饮酒等均可导致胃痛发生。
肝气犯胃
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导致 胃失和降,引发胃痛。
胃阴亏虚
胃阴不足,胃失濡养,可引发 胃痛。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的饮食、起 居习惯,是否有家族 史等。
缓解胃痛症状。
放松身心
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 ,有助于缓解胃肠道紧张状态。
寻求专业帮助
如胃痛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 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帮助。
04
胃痛胃脘痛的并发症与注意事 项
《中医内科学》胃痛ppt课件

02
胃痛的病因病机
胃痛的主要病因
01
02
03
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过度进食生冷 、辛辣、油腻等食物,或 饮食不规律,都可能导致 胃痛。
情志不畅
长期精神压抑、过度焦虑 、暴怒等情绪波动,会影 响脾胃功能,导致胃痛。
脾胃虚弱
脾胃功能素虚,或因病后 体虚、劳累过度等导致脾 胃功能减弱,都容易引起 胃痛。
胃痛的病机分析
胃痛的中医认识
胃痛的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 湿阻、血瘀。
基本病机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 通则痛。
病理性质:早期多为实证,晚期常为 虚实夹杂证或虚证。
胃痛的流行病学特征
01Βιβλιοθήκη 020304
05
发病率:胃痛是一种常 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发 病率较高,尤其在生活 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的 人群中更为常见。
情志调养
情绪不稳定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加重胃痛症状。患者应保持心 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生活调养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 拳等,以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06
总结与展望
中医在胃痛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 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注重因人而异、辨证论治,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 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食欲不振
胃痛患者常因胃部不适而导致食 欲不振,食量减少。
脘腹胀满
胃痛时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阻滞 ,可导致脘腹胀满。
胃痛的诊断方法
望诊
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舌质等变化,判断病 情轻重及病因病机。
问诊
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 、生活习惯等,以助病因诊断。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胃痛PPT课件

在胃:多属初发,多由外感或伤食所致。症见 胃脘胀痛、闷痛,痛无休止,嗳气,大便不, 脉滑。
在脾:多属久病,胃中隐痛,饥时为甚,进食 可缓,劳倦则重,休息则轻,面色萎黄,疲乏 无力,大便溏薄,脉缓。
在肝:每与情志不遂有关,常反复发作,胃脘
胀痛连胁,窜走不定,太息为快,脉弦。
-
21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胃
日久入络
血
痛
加重
瘀
-
12
病机要点
基本病机: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变脏腑:病变部位在 胃 ,但与 肝、脾 的关 系极为密切。
病理性质:胃痛早期多为实证;后期常为 脾胃虚弱,但往往虚实夹杂。
病理因素:主要有气滞、寒凝、热郁、 湿阻、血瘀。
-
13
病机转化:
▪ 比较复杂,可以衍生变证,如便血、 呕血、呕吐、反胃、噎膈。
-
18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分论论治
-
19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实证: 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1.辨虚实
虚证: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证: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2.辨寒热
热症:遇热则痛甚,得寒则痛减
3.辨气血 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
20
4.辨脏腑 辨在胃、在肝、在脾。
▪ 基本原则: 理气和胃止痛
同时: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祛寒勿过辛燥, 养阴谨防滋腻, 补脾注意运脾, 化瘀宜兼理气- 。
散寒 、除湿、 泄热 、消食、 化瘀 养阴益胃、 温阳益气
22
【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 实证
▪ 1.寒邪客胃证 (重点讲述) ▪ 2.饮食停滞证(重点讲述) ▪ 3.肝气犯胃证 ▪ 4.肝胃郁热证 ▪ 5.瘀血停胃证 ▪ 6.湿热中阻证
(医学课件)胃脘痛

目 录
• 胃脘痛概述 • 胃脘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胃脘痛的治疗 • 胃脘痛的预防与保健 • 胃脘痛病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胃脘痛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胃脘痛是指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机,胃脘痛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 犯胃、瘀血停胃、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等六种类型。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 功能,增强身体素质。
预防措施与建议
戒烟限酒
01
烟和酒都会增加胃脘痛的风险,应尽量戒烟限酒。
注意保暖
02
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胃脘痛发作,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饮食调整
03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
菜和水果。
胃脘痛患者的饮食原则
软食为主
胃脘痛的诊断
胃脘痛的治疗
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阐述了胃脘痛的诊断标 准,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特 殊检查等。
分别介绍了中医和西医治疗胃脘痛的方法, 中医主要从辨证施治的角度,而西医则主要 从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的角度。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探讨发病机制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胃脘痛的发病机 制将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例如探讨胃肠激素与 胃脘痛发病的关系等。诊断 Nhomakorabea胃癌早期。
治疗方法
早期胃癌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化疗、 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胃脘痛的相关知识
胃脘痛的病因
胃脘痛的临床表现
主要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阐述了胃脘痛的病 因,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 素体脾胃虚弱等。
胃脘痛.ppt

第一节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一、沿革1.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2.唐宋以前文献多称胃脘痈为心痈,与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相混3,末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做了明确区分,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4.《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二、病因1.外邪犯胃:外感寒、热、暑、湿诸邪,内客于胃,皆可致胃肠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其中尤以寒邪为多。
2 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或过饥过饱,损伤脾胃,则蕴湿生热,或酿生食积,胃气壅滞,不通则痛。
《素问·痹沦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3.情志小畅:忧思恼怒,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胃气阻滞,而发胃痛,气滞日久或久痛入络,可致胃络血瘀4.素体脾虚:脾胃虚寒,胃失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
三、病机(1)肝气久郁,既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
(2)胃痛日久,寒热转化,可致寒热错杂。
四、治疗原则1.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要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
2.实证用散寒、泄热、消食、除湿、理气、化瘀之法。
3.虚证采用温运脾阳,益胃养阴等法。
五、证治分类1.寒邪客胃证。
2 饮食伤胃证3 肝气犯胃证4.肝胃郁热证5 湿热中阻证6.瘀血停胃证7 胃阴亏耗证8脾胃虚寒证1.寒邪客胃证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代表方:良附丸(香苏散)加减。
常用药:高良姜、吴茱萸、香附、乌药、陈皮、木香。
2 饮食伤胃证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
3 肝气犯胃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白芍、川芎、郁金、香附、陈皮、枳壳、佛手、甘草。
4.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泄热和胃代表方:化肝煎或丹栀逍遥散。
中医胃病ppt课件

加减:如湿浊较甚,则加苍术、厚朴、菖蒲、砂仁等辛温 燥湿之品,并辅以黄芩、蒲公英等清热药物,以防辛温助热。 若为痰湿阻胃,症见脘腹胀痛,痞闷不舒,泛泛欲呕,咯吐痰 涎,苔白腻或滑,可用二陈汤合平胃散,燥湿健脾,和胃降逆 。
完整版ppt课件
35
❖ 小结 ❖ 习题:
1、胃痛的概念是什么? 2、引发胃痛的原因有哪些? 3、胃痛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 4、胃痛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完整版ppt课件
36
完整版ppt课件
37
完整版ppt课件
23
❖ 肝胃郁热 主症:胃脘灼痛,泛酸嘈杂,烦躁易
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完整版ppt课件
24
治法:疏肝泄热,理气和胃。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方解:二方皆能治肝胃郁热,肝藏血,前方有凉血清热,疏肝 散结和胃之功。后方为清肝之正剂,具有辛开苦降的作用,并有制 酸之效。前方丹皮、山栀凉血清肝泄热;青皮、陈皮疏肝理气;白 芍和营敛肝,缓急止痛;贝母清热散结;泽泻导热下行。左金丸中 ,黄连为主,清泄胃热;吴茱萸反佐,开肝郁,降逆气。肝体阴用 阳,阳明胃土喜润恶燥,且内热最易伤阴,故此时投药慎用香燥, 可选用香橼、佛手、绿萼梅等理气而不伤阴的解郁止痛药。
加减:若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迫血妄行,而导致呕血、黑便 者,可用《金匮要略》泻心汤,苦寒清泄,直折其火,使火降气顺 则血亦自止。
完整版ppt课件
25
❖ 湿热中阻 主症:胃脘灼痛,嘈杂,口干口苦,渴
不欲饮,纳呆,身体困重,苔黄腻,脉滑 数。
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课件)胃脘痛

2023《医学课件)胃脘痛》CATALOGUE目录•概述•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01概述胃脘痛是指因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胃脘部疼痛的疾病。
特征胃脘痛常表现为胃脘部胀满、疼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疼痛可轻可重,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定义定义和特征VS病因主要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等因素。
病理机制胃为六腑之一,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
若外邪侵入、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胃失和降,引起胃气阻滞,不通则痛。
发病机制与真心痛鉴别真心痛是因心脉痹阻引起的胸胃疼痛,常表现为膻中或心前区闷胀、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背、左臂内侧等部位,常伴有心悸、气短、舌下静脉曲张等症状。
与腹痛鉴别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常表现为脘腹疼痛、胀满、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等症状。
与鼓胀鉴别鼓胀是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伴有食欲不振、乏力、头晕等症状。
与胁痛鉴别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胁肋胀痛、窜痛、刺痛或灼痛等,可伴有胸闷、腹胀等症状。
胃脘痛与其他疾病的区别02病因病理病因暴饮暴食、过食辛辣、油腻、冷饮、饮食不洁等。
饮食不当情志因素寒邪客胃脾胃虚弱忧思恼怒、抑郁寡欢、急躁易怒等。
感受寒邪,如胃脘受凉、饮食生冷等。
慢性病、脾胃功能虚弱,如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
病理胃黏膜受到刺激,发生炎症反应,如胃酸过多、胃黏膜糜烂等。
胃黏膜炎症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损伤、缺损、糜烂,形成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
胃溃疡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胃癌03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胃脘痛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可为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伴有腹胀、反酸、嗳气等。
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贫血与消瘦消化不良胃脘痛可伴随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后易饱胀,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业务学习胃脘痛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精选ppt课件最新1
胃的生理解剖
学
胃炎的病因
习
胃炎的治疗原则
内
容
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
精选ppt课件最新
2
胃 为 什 么 会 痛 了?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概念】
胃痛,又称为胃脘痛, 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 所引起的上腹胃脘近心窝处 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 疾病。俗称“心口痛”。
精选ppt课件最新
(一)胃脘疼痛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 海等。 6.遵医嘱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 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7.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 足三里等。 8.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 热熨胃脘部。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 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5.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 、神阙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 中脘、内关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 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 记录。 3.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 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 谷、中脘、等。 5.遵医嘱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 肝、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胃脘分为上中下三脘精选ppt课件最新病因病因应激饮食因素药物饮酒过度hp感染十二指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门脉高压精选ppt课件最新10中医对胃脘痛的认识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致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精选ppt课件最新11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等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有助于诊精选ppt课件最新12质子泵抑制剂
课件中医内科学胃脘痛

胃脘痛经过合理的治疗和调护后,多数可以痊愈。但若患者不重视病情,不 按时服药或饮食不当,可能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加重。
THANKS
中药外用法
敷脐法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适量蜂蜜或温水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 每日更换一次,可缓解胃痛。
药熨法
将中药研成粉末,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放入纱布袋中扎紧,用热毛巾或热水 袋热敷于患处,可缓解胃痛。
04
胃脘痛的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原则
辨证施治
根据胃脘痛的不同症状和病因,选取相应的穴位 进行针灸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胃脘痛的主要症状为胃脘部疼痛,可伴有胀满、嗳气、泛酸、恶心、呕吐、大便异常等。不同证型的症状略有 差异,如寒邪客胃证可伴有恶寒、呕吐清水;饮食停滞证可伴有嗳腐吞酸、呕吐食物;肝气犯胃证可伴有胁肋 胀痛、情绪波动等;肝胃郁热证可伴有口苦、口干、便秘等。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舌象、脉象等体征,可以诊断胃脘痛。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和病机,以便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因与病机
病因
胃脘痛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不 畅、脾胃虚弱、外邪入侵等因素。
VS
病机
胃脘痛的病机主要是胃气郁滞、气血不畅 ,导致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不同证型的 病机各有特点,如寒邪客胃证为寒邪犯胃 ,气血凝滞;饮食停滞证为饮食停滞,胃 失和降;肝气犯胃证为肝气郁结,横逆犯 胃;肝胃郁热证为肝火犯胃,气血瘀滞等 。
按摩
按摩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可舒缓胃部不 适。
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胃脘部,可缓解疼 痛。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中药或西药进行对 症治疗。
预后与转归
预后
课件胃痛胃脘痛

胃痛与饮食伤胃
饮食伤胃是指饮食不节、暴饮暴 食等因素导致胃腑受损,引发胃
痛。
饮食伤胃可导致积滞内停、胃气 郁滞,进而引发胃痛。
治疗饮食伤胃,应采用消食导滞 、和胃止痛的方法,如使用山楂
、神曲等中药材。
胃痛与肝气犯胃
肝气犯胃是指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导致胃失和降,引发胃痛。 肝气犯胃通常因情志不畅、精神压力等原因所致。
症状分析
02
胃痛呈烧灼感,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呕血、
黑便等。
诊断建议
03
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劝诫患者戒酒以改善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课件:胃痛胃脘痛
2023-11-10
CATALOGUE
目 录
• 胃痛胃脘痛概述 • 胃痛胃脘痛的中医理论 • 胃痛胃脘痛的西医理论 • 胃痛胃脘痛的治疗方法 • 胃痛胃脘痛的预防与保健 • 胃痛胃脘痛病例分享
01
CATALOGUE
胃痛胃脘痛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 病证。
与他人交流
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压力,以获得支持和帮助。
06
CATALOGUE
胃痛胃脘痛病例分享
病例一:老胃病反复发作
患者情况
该患者有多年胃痛病史,疼痛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症状分析
胃痛部位多位于中腹部,呈隐痛或胀痛,时轻时重,伴有恶心、嗳 气、反酸等症状。
诊断建议
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症状
疼痛性质多样,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常伴食欲不 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脾胃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二部分 概述
? 1.胃脘痛主证及伴随症状
? 胃脘痛是指以 胃脘近心窝处疼痛 为主症的病证, 常 伴有上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嘈杂、反酸、嗳 气等症状。
6
? 2.胃脘痛病名来源
? 此次出台的共识意见,和 2011 年胃脘痛诊疗指南相 比,其主要 区别是:
? 1、使疾病特点更加突出:将胃脘痛各个证型的主症及次症依次列出, 突出证型特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 2、使诊治更加规范:明确指出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疾病, 部分疾病可参照本共识意见进行辅助治疗。
? 取消共识意见中各证型中方药的计量标准,利于临床医生在用药规范 前提下进行随症加减,更符合临床实际。
秋冬季节发病较多,也受气压、降水、温度的影响;另有研
究表明,多愁善感、易紧张焦虑及激动者胃溃疡发病率较高
,提示情绪与胃脘痛明显相关,主要原因为机体受情志刺激
,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将降低,发病率升高。姜德友研究提出
,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长期进食油腻、辛辣、生冷等刺
激性食物会使胃部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且发病率与饮食
不节时间呈正相关,另长期吸烟、喝酒对胃脘部疾病影响也
较大。肝属木,脾属土肝气疏泄功能与脾胃具有一定相关性
。
9
1、病因
情志失调
饮食伤胃
劳逸所伤
病因
外邪犯胃
素体脾虚
药物损伤
其他因素
10
2、病机和病位
?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为五脏六腑之大源, 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以和降为顺,不宜 郁滞。寒邪、饮食伤胃等皆可引起中焦气机 阻滞,胃失和降而发生胃脘痛,则为“不通 则痛”。或禀赋不足,加之后天失养,脾气 虚弱;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或胃燥太过, 胃失濡养,则为“不荣则痛”。
? 胃脘痛论述始见于《黄帝内经》,尚有“当心而痛”“心痛”等病名,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 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厥阴司天,风淫所 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 汉代张仲景创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小建中 汤和黄芪建中汤等方,为后世治疗胃脘痛的常用方。
15
3、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
? 微观辨证是以胃镜为工具,在胃镜直视下,观察胃黏膜的颜色、色泽、 质地、分泌物、蠕动及黏膜血管等情况,来识别证型。研究显示,胃镜 下辨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对于临床无症状或长期治疗而疗效不 佳者。
? (1)肝胃不和证:胃黏膜急活动性炎症,或伴胆汁反流,胃蠕动较快 ? (2)脾胃湿热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明显,粘液粘稠混浊。 ? (3)脾胃虚弱证:胃黏膜苍白或灰白,黏膜变薄, 粘液稀薄而多,或
? 唐宋时期提出并发展了九种心痛之说。 ? 金元时期李杲在《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与心痛
相鉴别,拟草豆蔻丸、神圣复气汤、麻黄豆蔻丸三方。 ? 朱丹溪《丹溪心法》曰“脾病者,食则呕吐,腹胀喜噫,胃脘痛,心下
急”,明确指出心痛实指胃脘痛,其病以中焦脾胃病变为主。
7
? 3. 胃脘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疾病 ? 引起胃脘痛的常见疾病有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胃 黏膜脱垂等。 ? 因胃癌、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肺炎、心 肌梗死等疾病引起的上腹部疼痛不在本病证 范围,但可参照本共识意见进行辅助治疗。
8
第三部分 病病机
? 胃脘痛常于环境变化、情志所伤、饮食不节等因素 相关。
? 曾德斌研究显示,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多发于季节相交之际,
2017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意见 解读
1
内容提要
? 一. 产生背景 ? 二. 概述 ? 三. 病因病机 ? 四. 临床治疗 ? 五.疗效评定 ? 六.预防调摄 ? 七.临证经验
2
第一部分 产生背景
1983年9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召开全国脾胃病专题学术讨论会, 制定了《胃脘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草案)》 1993年,卫生部颁发中药新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994年、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了行业标准《胃脘痛诊疗指南》
14
2、治则治法
? 胃脘痛以“通”为治疗原则,以“和胃止痛” 为基本治法
? 胃脘痛发病病机为“不通则痛”,治疗上多用“通” 法,脾胃纳运升降复常,气血调畅,其痛自止。如 寒凝者当散寒行气;食积者当消积导滞;气滞者当 疏肝理气;血瘀者当活血化瘀;久病入络者当辛润 通络。胃脘痛多兼气滞,常配伍辛香理气之品,以 和胃止痛为基本治法。
有黏膜水肿,黏膜下血管清晰可见,胃蠕动减弱。 ? (4)胃阴不足证: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变薄变脆,分泌物少。皱襞变
细或消失,呈龟裂样改变,或可透见黏膜下小血管网。 ? (5)胃络瘀阻证:胃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伴黏膜内出血点,粘液灰
白或褐色,血管网清晰可见,血管纹暗红。
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16
? 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最为密切。
11
3、病机转化
虚证(脾胃虚弱)
12
3、病机转化
13
第四部分 临床治疗 1、治疗目标
? 胃脘痛以缓解症状,恢复脾胃功能,防止疾 病进展为治疗目标
? 胃脘痛可见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功能性和器 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 质量为目标;器质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 等,以缓解症状,防止疾病进展及复发为治疗目标。
3
第一部分 产生背景
以上发布的标准及指南均未能把胃脘痛的疾病特点、诊治及 临床评价全部涵括,或存在共识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 在延续相关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以满足临床和科研 的需要。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4年8月至2016 年9月经过专家多次总结讨论及投票,完成本共识意见的 制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