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系统开发与运行的基础知识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成果。
软件开发各阶段会产生一些图标和文档:(1)需求分析:数据流图(DFD)、数据字典(DD)、软件需求说明书等。
(2)总体(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图(SC)、概要设计说明书等。
(3)详细设计:程序流程图等。
(4)程序编码:相应的文档与源代码。
几种流行的开发方法:(1)结构化开发方法。
即所谓的SASD方法,也可称为面向功能的软件开发方法或面向数据流的软件开发方法。
(2)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Jackson方法是最典型的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Jackson方法把问题分解为可由3种基本结构形式表示的各部分的层次结构。
3种基本的结构形式就是顺序、选择和重复。
(3)面向问题的分析法。
PAM的基本思想是考虑到输入、输出数据结构,指导系统的分解,在系统分析指导下逐步综合。
(4)原型化方法。
主要随着我们系统开发经验的增多,会发现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够预先定义。
(5)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这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
应该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制定测试计划,并在设计阶段细化和完善。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其中瀑布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喷泉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喷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开发过程,最核心的特点是迭代。
所有的开发活动没有明显的边界,允许各种开发活动交叉进行。
采用UML进行软件设计时,可用泛化关系表示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的特殊/一般关系,用聚集关系表示事物之间存在的整体/部分关系。
甘特图又叫Gantt Chart图,对于甘特图的绘制过程中,列的定义对于任务项,名称\工期\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前置任务\资源是必须要的关键列。
一个项目为了修正一个错误而进行了变更。
这个错误被修正后,却引起以前可以正确运行的代码出错。
回归测试最可能发现这一问题。
软件项目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安排进度,常用的方法有Gantt 图和PERT图。
29945嵌入式软件技术概论
29945嵌入式软件技术概论-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高纲1450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29945 嵌入式软件技术概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编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嵌入式软件技术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规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构成,并以ARM Cortex-M0+系列微处理器为基础掌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开发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开发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14章。
在对嵌入式计算机的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以及ARM Cortex-M0+微处理器和KL25子系列微控制器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如何基于KL25子系列微控制器开发一个相对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的具体过程,以及嵌入式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接口及模块的编程方法,包括串行通信、中断、定时器、GPIO、FLASH、ADC、DAC、CMP、SPI、I2C、TSI、USB2.0、系统时钟及其它接口与模块。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现状和发展趋势,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范畴,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并掌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基本原理;3.掌握基于KL25子系列微控制器的嵌入式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的方法以及对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各基本接口及模块的开发编程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嵌入式软件技术概论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学习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字电路及编程基础,也要对计算机的一般组成有所了解。
信息系统开发知识点总结
信息系统开发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系统开发概述信息系统是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组件所构成的系统,这些组件可以包括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人员等。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范,将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信息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开发人员掌握各种技术和方法,以确保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信息系统开发一般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集成、系统部署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其中,需求分析是确定用户需求和系统功能的环节,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的环节,系统开发是根据设计结果编写系统代码的环节,系统测试是对系统进行各种测试的环节,系统集成是将各个模块组合成一个整体系统的环节,系统部署是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环节,系统维护是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的环节。
三、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收集用户需求、分析需求、确认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数据和信息。
需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面谈、问卷调查、观察、文献查阅等。
需求分析的结果包括用户需求文档、系统需求规约、用户界面原型等。
需求分析的技术要点包括需求抽象、需求规约、需求验证等。
四、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的过程。
系统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等;系统详细设计主要包括模块的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系统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软件架构设计等。
系统设计的技术要点包括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设计等。
五、系统开发系统开发是根据设计结果编写系统代码的过程。
系统开发的方法包括结构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敏捷开发等。
系统开发的技术要点包括模块化编程、代码复用、编码规范等。
系统开发的工具包括编程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系统等。
管理信息系统第14章
⑵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整体思路清楚,能够从全局出发,步步为营,减 少返工,有利于提高开发质量;设计工作中阶段性 非常强,每一阶段均有工作成果出现;每一阶段的 工作成果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工作进度比较容 易把握,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 该方法强调从整体来分析和设计整个系统,因此 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 结构上的缺陷,这一点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
系统的整体性
强调系统的整体性,采用先确定逻辑模型、再设 计物理模型的开发思路。 为了使所开发的新系统既能实现原系统的基本功能 和新的用户功能需求,又能摆脱手工系统传统工作方 式的影响,寻求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开发应采取整 体化开发方式。 系统的相关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个系统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个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子 系统功能的简单加总,其功能应比所有子系统的功能 总和大得多。
从技术力量方面,主要考虑从事系统开发和维护工作 的技术力量。
组织管理上的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报告是开发人员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 规划的结论,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 内容包括:①对应用项目的概况描述②项目目标 ③开发所需资源和预算安排④期望的收益⑤关于结 论的意见 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 ①可立即进行开发②不能 或者没有必要继续进行③需推迟到某些条件具备以 后才能进行 可行性报告是系统规划阶段工作的总结,它反映 了系统研制人员对研制工作的看法。这个报告要提 交讨论,由用户单位的领导、管理人员、系统研制 人员共同参加,还应尽可能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局外 系统分析专家参加。
⑵原型法开发步骤
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在短时间内调查并确定用户 的基本需求。 开发初始原型系统:开发者根据用户基本需求开发 一个应用系统的初始原型,并交付原型的基本功能 及有关屏幕画面。 对原型进行评价:用户试用原型,根据实际运行情 况,明确原型存在的问题。 修正和改进原型系统:开发者根据用户试用及提出 的问题,与用户共同研究确定修改原型的方案,经 过修改和完善得到新的原型。然后再试用、评价, 再修改完善,多次反复直到满意为止。
Java从入门到精通(第6版)
第16章反射与注解
16.1反射 16.2 Annotation注解功能 16.3实践与练习
第17章数据库操作
17.1数据库基础 17.2 JDBC概述 17.3 JDBC中常用的类和接口 17.4数据库操作 17.5实践与练习
第18章 Swing程序设计
18.1 Swing概述 18.2 Swing常用窗体 18.3常用布局管理器 18.4常用面板 18.5文字标签组件与图标 18.6按钮组件 18.7列表组件 18.8文本组件 18.9表格组件
第19章 Java绘图
19.1 Java绘图类 19.2绘制图形 19.3绘图颜色与画笔属性 19.4绘制文本 19.5显示图片 19.6图像处理 19.7实践与练习
第20章多线程
20.1线程简介 20.2创建线程 20.3线程的生命周期 20.4操作线程的方法 20.5线程的优先级 20.6线程同步 20.7实践与练习
Java从入门到精通(第6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语言
实例
实践 类
数据库
对象
概述
第版
类
程序 设计
基础
注释
第章
接口
方法
类型
结构
文本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Java从入门到精通(第6版)》从初学者角度出发,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实例,详细讲解了 使用Java语言进行程序开发需要掌握的知识。全书分为23章,内容包括初识Java,熟悉Eclipse开发工具,Java 语言基础,流程控制,数组,类和对象,继承、多态、抽象类与接口,包和内部类,异常处理,字符串,常用类 库,集合类,枚举类型与泛型,lambda表达式与流处理,I/O(输入/输出),反射与注释,数据库操作,Swing 程序设计,Java绘图,多线程,网络通信,奔跑吧小恐龙,MR人脸识别打卡系统。书中所有知识都结合具体实例 进行讲解,涉及的程序代码都给出了详细的注释,可以使读者轻松领会Java程序开发的精髓,快速提高开发技能。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1、构件是核心和基础,重用是必需的手段。
2、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
3、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4、把可重用的元素称作软构件,简称为软构件。
5、可重用软件元素越大,就说重用的粒度越大。
6、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和代码实现的复合体。
7、面向对象技术达到类级重用,以类为封装的单位。
8、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三个主要流派,分别是OMG(对象管理组织)的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的EJB和Microsoft的DOM(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9、获取构件的四个途径:(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重用构件。
(2)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重用价值的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重用构件。
(3)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商业构件,即COTS构件。
(4)开发符合要求的构件。
10、构件分类方法三大类:关键字分类、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11、构件检索方法:基于关键字的检索、刻面检索法、超文本检索法和其他检索方法。
12、减少构件修改的工作量,要求工作人员尽量使构件的功能、行为和接口设计更为抽象画、通用化和参数化。
13、构件组装技术: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
14、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1)体系结构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2)体系结构是早期设计决策的体现--①软件体系结构明确了对系统实现的约束条件②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开发和维护组织的组织结构③软件体系结构制约着系统的质量属性④通过研究软件体系结构可能预测软件的质量⑤软件体系结构使推理和控制更改更简单⑥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循序渐进的原型设计⑦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作为培训的基础;(3)软件体系结构是可传递和可重用的模型。
soc软件开发中的一些基础知识
在软件开发领域,SOC(System on Chip)软件开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SOC软件开发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硬件与软件协同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SOC架构和设计思路等方面。
1. 硬件与软件协同设计在SOC软件开发中,硬件与软件协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它涉及到硬件与软件的无缝集成。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硬件的特性、性能和接口,以便软件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
软件开发人员也需要了解硬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规范,以便针对不同的硬件评台进行优化和调试。
2. 嵌入式系统开发SOC软件开发通常涉及到嵌入式系统开发,这意味着软件是被嵌入到硬件系统中的。
在这种情况下,软件开发人员需要了解硬件评台的特性、指令集和内存布局,以便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复杂的功能。
嵌入式系统开发也需要考虑到实时性、稳定性和功耗等方面的问题,这对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SOC架构和设计思路在SOC软件开发中,了解SOC架构和设计思路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SOC架构有不同的特点和设计思路,软件开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了解SOC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利用SOC的特性,以便开发出高效、稳定的软件产品。
总结而言,SOC软件开发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硬件与软件协同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SOC架构和设计思路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便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SOC软件开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个人观点上,我认为SOC软件开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们才能站在行业的前沿,为SOC软件开发注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共享,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SOC软件开发的基础知识,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PHP Web应用开发案例教程》教学课件 第14章-PHP框架
作为网络开发的强大语言之一,PHP应用越来越广泛,各 种PHP开发框架也应运而生,它们让程序开发变得更加简单高 效。PHP框架对很多新手而言,可能会有点难度;但是,只要知 道使用框架创建项目的基本流程,并明白其原理,类似框架就基 本都能看懂。本章首先简单介绍框架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然后以 国内最常用的框架——ThinkPHP为例,介绍框架的应用。
23
14.2.2 ThinkPHP的环境要求
ThinkPHP底层运行的内存消耗极低,本身的文件大小也是轻量级的,因此 不会出现空间和内存占用的瓶颈。对于PHP的版本,要求是以上。
对于效劳器和数据库环境,ThinkPHP支持Windows/Unix效劳器环境, 可运行于包括Apache和IIS在内的多种Web效劳器,支持MySQL、 MsSQL、PgSQL、Sqlite和Oracle等多种数据库。
➢ 加速开发过程:PHP框架内 置了预建的模块,免去了冗 长又令人厌烦的编程工作。 这样开发者就能够把时间花 在开发实际程序上,而不是 每一次都要为每一个工程重 建根底模块。
知识库
PHP框架背后的思想被称为模型—视图—控制 器(MVC)。在MVC中,模型负责数据,视图负 责表现,控制器则是程序主体或者说是负责业务逻 辑。从本质上说,MVC拆分了一个程序的开发过 程,这样就可以修改独立的每一部分,而其他部分 不 受 影 响 。 这 使 得 编 写 PHP 代 码 变 得 更 为 简 单 快 捷。14.1.3节将会详细介绍MVC的概念。
➢ Model〔模型〕表示应用程序核心〔比方数据库记录列表〕,是应用程序中用 于处理应用程序数据逻辑的局部,通常负责在数据库中存取数据。
➢ View〔视图〕是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是应用程序中处理数据〔数据库 记录〕显示的局部,通常依据模型数据创立。
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资料(完全版)
目录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 (2)第二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9)第三章操作系统知识 (11)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 (17)第五章网络基础知识 (18)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 (21)第七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25)第八章关系数据库 (31)第九章SQL语言 (36)第十章系统开发与运行 (43)第十一章数据库设计 (49)第十二章数据库运行与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网络与数据库. (56)第十四章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57)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1.计算机软件=程序+数据+相关文档。
2.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是立即寻址,操作数的地址包含在指令中是直接寻址。
3.计算机硬件的典型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
4.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状态条件寄存器、时序产生器和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组成。
a)PC: pc自动增加一个值,指向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当程序转移时将转移地址送入PC。
b)IR:用于存放当前要执行的指令。
c)ID:对现行的指令进行分析,确定指令类型、指令要完成的操作和寻址方式。
5.指令执行的过程:a)取指令:控制器首先按程序计数器所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
b)指令译码:将指令的操作码部分送入指令译码器中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指令的功能发出控制命令。
c)按指令操作码执行。
d)形成下一条指令地址。
6.CPU的基本功能:a)程序控制b)操作控制c)时间控制d)数据处理——CPU的根本任务7.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区别:体系结构要解决的问题是计算机系统在总体上、功能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计算机组成要解决的是逻辑上如何具体实现的问题。
8.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指令流、数据流、多倍性):a)Flynn分类:传统的顺序执行的计算机在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即只有一个控制流)、处理一个数据(即只有一个数据流),因此被称为单指令流单数据流计算机Single InstructionSingle Data即SISD计算机)。
网络工程师(软考)考试大纲
一、考试说明1.考试要求:(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4)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6)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12)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13)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14)熟悉网络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16)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7)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18)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2.通过本级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应用部门的要求进行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网络设备的软硬件安装调试工作,能进行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能高效、可靠、安全地管理网络资源,作为网络专业人员对系统开发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能指导助理工程师从事网络系统的构建和管理工作。
3.本级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1. 计算机系统知识1.1 硬件知识1.1.1 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I/O部件)·指令系统(指令、寻址方式、CISC、RISC)·多处理器(紧耦合系统、松耦合系统、阵列处理机、双机系统、同步)·处理器性能1.1.2 存储器·存储介质(半导体存储器、磁存储器、光存储器)·存储系统·主存与辅存·主存类型,主存容量和性能·主存配置(主存奇偶校验、交叉存取、多级主存、主存保护系统)·高速缓存·辅存设备的性能和容量计算1.1.3 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I/O接口(中断、DMA、通道、SCSI、并行接口、通用接口总线、RS232、USB、IEEE1394、红外线接口、输入输出控制系统、通道)·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1.1.4 嵌入式系统基本知识1.2 操作系统知识1.2.1 基本概念·操作系统定义、特征、功能及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分布式)·多道程序·内核和中断控制·进程和线程1.2.2 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进程的状态及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分时轮转、优先级、抢占)·死锁·存储管理方案(分段与分页、虚存、页面置换算法)·设备管理的有关技术(Spooling、缓冲、DMA、总线、即插即用技术)·文件管理·共享和安全(共享方式、可靠性与安全性、恢复处理、环保机制)·作业的状态及转换·作业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高响应比优先)1.3 系统配置方法1.3.1 系统配置技术·系统构架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系统配置方法(双机、双工、热备份、容错、紧耦合多处理器、松耦合多处理器)·处理模式(集中式、分布式、批处理、实时系统、WEB计算、移动计算)1.3.2 系统性能·性能设计(系统调整、响应特性)·性能指标、性能评估(测试基准、系统监视器)1.3.3 系统可靠性·可靠性计算(MTBF、MTTR、可用性、故障率)·可靠性设计(失效安全、软失效、部件可靠性及系统可靠性的分配及估计)·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2.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2.1 系统开发基础知识2.1.1 需求分析和设计方案·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设计·面向对象设计·模块设计、I/O设计、人工界面设计2.1.2 开发环境·开发工具(设计工具、编程工具、测试工具、CASE)·集成开发环境2.1.3 测试评审方法·测试方法·评审方法·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2.1.4 项目管理基础知识·制定项目计划·质量计划、管理和评估·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配置管理·人员计划和管理·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手续)·开发组织和作用(开发组成员、项目经理)·成本组织和风险管理2.1.5 系统可审计性·审计方法、审计跟踪·在系统中纳入可审计性2.2 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2.2.1 系统运行·系统能够运行管理(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成本管理·系统运行(作业调度、数据I/O管理、操作手册)·用户管理(ID注册和管理)·设备和设施管理(电源、空调设备、设备管理、设施安全管理)·系统故障管理(处理手续、监控、恢复过程、预防措施)·安全管理·性能管理·系统运行工具(自动化操作工具、监控工具、诊断工具)·系统转换(转入运行阶段、运行测试、版本控制)·系统运行服务标准2.2.2 系统维护·维护的类型(完善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维护的实施(日常检查、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事后维护、远程维护)·硬件维护,软件维护,维护合同3. 网络技术3.1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OSI/RM·应用层协议(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协议IP(IP地址、子网掩码)·数据链路层协议(ARP、RARP、PPP、SLIP)·物理地址3.2 编码和传输3.2.1 调制和编码·AM、FM、PM、QAM·PCM、抽样3.2.2 传输技术·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2线/4线)·差错控制(CRC、海明码、奇偶校验、比特出错率)·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标志同步、帧同步)·多路复用(FDM、TDM、WDM)·压缩和解压缩方法(JEPG、MPEG、MH、MR、MMR、游程长度)3.2.3 传输控制·竞争系统·轮询/选择系统·基本规程、多链路规程、传输控制字符、线路控制·HDLC3.2.4 交换技术(电路交换、储存转发、分组交换、ATM交换、帧中继)3.2.5 公用网络和租用线路3.3 网络3.3.1 网络分类·按地域范围分类(LAN、MAN、WAN)·按服务分类(因特网、企业内部网)·按传输媒体分类(电话、数据、视像)·按电信网分类(驻地、接入、骨干)3.3.2 LAN·LAN拓扑(总线型、星型、令牌总线)·访问控制系统(CSMA/CD、令牌环、令牌总线)·LAN间的连接、LAN-WAN连接、对等连接、点对点连接·高速LAN技术(千兆以太网)·无线LAN3.3.3 MAN常用结构3.3.4 WAN与远程传输服务·租用线路服务、线路交换服务、分组交换服务·ISDN、VPN、帧中继、ATM、IP连接服务·卫星通信服务、移动通信服务、国际通信服务3.3.5 因特网·因特网概念(网际互连设备、TCP/IP、IP路由、DNS、代理服务器)·电子邮件(协议、邮件列表)·Web(HTTP、浏览器、URL、HTML、XML)·文件传输(FTP)·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录搜索、智能搜索)·QoS、CGI、VoIP3.3.6 接入网与接入技术3.3.7 网络性质·有关线路性能的计算(传输速度、线路利用率、线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设计)·性能评估·排队论的应用3.4 网络通信设备3.4.1 传输介质和通信电缆·有线/无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光、红外线)·分配线架(IDF)、主配线架(MDF)3.4.2 各类通信设备·线路终端设备、多路设备、交换设备、转接设备·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NCU、TA、CCU、PBX)3.5 网络连接设备·网际连接设备(网卡、网桥、生成树网桥、源路由网桥、路由器、中继器、集线器、交换机)3.6 网络软件系统3.6.1 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网络设备驱动程序(ODI、NDIS)·网络通信的系统功能调用(套接字API)·RPC·TP Monitor·分布式文件系统·网络设备共享3.6.2 网络管·网络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网络管理协议(CMIS/CMIP、SNMP、RMON、MIB-II)·网络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网络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分布式网络管理3.6.3 网络应用与服务·WWW·FTP文件传输·电子邮件·Telnet·信息检索·视频点播·网络会议·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CSCW和群4. 网络安全4.1 安全计算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私钥和公钥加密标准(DES、IDES、RSA)·认证(数字签名、身份认证)·完整性(SHA、MDS)·访问控制(存取权限、口令)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护·防火墙·入侵检测·VPN、VLAN·安全协议(IPSec、SSL、ETS、PGP、S-HTTP、TLS)·硬件安全性·计算机病毒保护4.1.3 可用性·文件的备份和恢复4.1.4 安全保护·个人信息控制·匿名·不可跟踪性4.1.5 LAN安全·网络设备可靠性·应付自然灾害·环境安全性·UPS4.2 风险管理4.2.1 风险分析和评估4.2.2 应付风险对策·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基金、计算机保险)·意外事故预案(意外事故类别、应付意外事故的行动预案)4.2.3 内部控制·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5. 标准化知识5.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5.1.1 标准的制定和获取过程5.1.2 环境和安全性评估标准化5.2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5.2.1 标准·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5.2.2 开放系统(X/Open,OSF,POSIX)5.2.3 数据交换标准(EDIFACT、SETP、XML)5.2.4 安全性标准·信息系统安全措施·计算机防病毒标准·计算机防非法访问标准·CC标准·BS7799标准5.3 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IETF、IEEE、IAB、W3C)·美国标准化组织·欧洲标准化组织·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6. 信息化基础知识·信息化意识·全球信息化趋势、国家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个人信息保护规则7. 计算机专业英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词汇·能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领域的英文资料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1. 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1.1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1.1.1 应用需求分析·应用需求的调研(应用系统性能、信息产生和接收点、数据量和频度、数据类型和数据流向)·网络应用的分析1.1.2 现有网络系统分·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服务器的数量和位置、客户机的数量和位置、同时访问的数量、每天的用户数。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9024014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学分:3学时:48 (上机:16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课程负责人:江雨燕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本课程考核采用闭卷形式,理论课成绩占总成绩的60%,上机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管理信息系统江雨燕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5年出版2.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出版3.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出版4.管理信息系统王恒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5.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贺超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出版6.管理信息系统肯尼斯C.劳顿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出版内容概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信息类课程。
该门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
该课程注重于开发满足用户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所依据的理论、方法、原则、技术和工具,并结合管理工作实际,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管理信息系统所涉及的技术基础,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
通过上机实验实现一个实际的MIS应用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an information class course which combining theories and practices strongly and includes management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ies, methods to arranged, organize, coordinate and control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ethods of analysis, designing,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he based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o master the methods of planning, analysis,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ase on experiments to implement an actu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24014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A/(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学分:3学时:48 (上机:16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建议修读学期:第5学期开课单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课程负责人:江雨燕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VB程序设计》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信息系统A》是一门信息类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物流工程、造价工程、会计、审计、财务、工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必修的主干核心课。
2014最新软考【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复习版
软考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知识
第二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第三章操作系统知识
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
第五章网络基础知识
第六章多媒体基础知识
第七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第八章关系数据库
第九章SQL语言
第十章系统开发与运行
第十一章数据库设计
第十二章数据库运行与管理
第十三章网络与数据库
第十四章数据库发展趋势与新技术
小结及评价:
一、学习的内容:
1、流行病学史,好发7、8、9三个月。
蚊虫传播
2、临床表现:发热、皮疹、出血倾血、白细胞减少等
3、医生的响应:发热、诊断、报告、治疗、出院
4、定点医院:华侨医院,市八医院
5、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二、评价:
1、认识到好发季节门诊发热、白细胞减少转上级医院治疗
2、积极宣传登革热知识
3、做好灭蚊工作。
网络工程师
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
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目录职位定义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工作内容:1. 负责机房内的网络联接及网络间的系统配置。
2. 负责系统网络的拓扑图的建立和完善,并做好系统路由的解析和资料的整理。
3. 负责机房线路的布置和协议的规范工作。
4. 负责计算机间的网络联接及网络共享,并负责网络间安全性的设置。
5. 负责对网络障碍的分析,及时处理和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
6. 利用网络测试分析仪,定期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优化工作。
发展前景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
我国政府机关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现有媒体的网站和教育、商业、专业性质网站等领域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1、最具增值潜力的职业,掌握企业核心网络架构、安全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2、新型网络人才缺口大,27%的行业增长速度导致网络人才年缺口达30万,高薪高福利成为必然;3、可实现专业零基础入行,4-10个月的强化训练和职业化引导,就可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型网络人才;“1+6”网络工程师4、就业面广,一专多能,实践经验适用于各个领域;5、增值潜力大,职业价值随着自身经验的丰富以及项目运作的成熟,升值空间一路看涨;6、职业发展前景广阔,网络工程师到项目经理仅一步之遥,从容晋升Manager。
网络工程师的分类网络工程师有好多种,就路线而言,有:路由交换型、无线型、布线型等。
就认证而言,有:cisco认证、H3C认证、华为认证、中国的软考、全国计算机等级四级、锐捷认证等网络工程师认证.网络工程师的职位进阶一、小企业的网络管理员;二、进入大中型企业,从事同样的网络管理工作,工资待遇等就可有明显的提升;三、学习更全面的知识成为普通的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发展前景四、成为侧重于某一专业的网络工程师,如网络存储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等最后,可进阶到专家级别,如IT项目经理、网络主管或者技术专家等,这也是网络工程师在3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信息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SSA&D): 基本思想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
6、喷泉模型: 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作为驱动的模型,适合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使软件开发过程自下而上周期的各阶段是相互迭代和无间隙的特性。 优点:模型的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是可以提高
软件项目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时间,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缺点:由于喷泉模型在各个开发阶段是重叠的,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开发
七大部分: 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 4、通信系统 5、非计算机系统的收集信息、处理设备 6、规章制度 7、工作人员 信息系统的结构: 概念结构: 信息系统从概念上来看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等四大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的产生地,包括组织内部和外界环境中的信息。 信息处理:进行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为各类管理人员(即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
5、螺旋模型: 采用一种周期性的方法来进行系统开发,结合原型方法和瀑布模型:每一周期都包括 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和评审 4 个阶段,进行迭代。 优点:客户始终参与,和管理层有效交互;强调风险分析,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对每 个演化层出现的风险有所了解。 缺点: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及时 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过多的迭代次数会增加开发成本,延迟交付时间。 适用于:庞大、复杂并具有高风险的系统。
人员,因此不利于项目的管理;此外这种模型要求严格管理文档,使得审核的难度加 大,尤其是面对可能随时加入各种信息、需求与资料的情况。 适用于: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软件开发项目。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数据;系统、信息系统;决策;决策过程.1.信息化和工业化有何关系?我国能否跨越工业化,直接进入信息化?2.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于1993年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Ⅱ计划,是指把全国所有的计算机网络(包括家庭、学校、医院以及各种机构信息处理设施)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的高速通信网络.3.**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习题)4.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习题)5.从不同的角度简述信息的分类。
6.**信息有哪些特性?7.试举例说明战略信息用于企业中的哪些决策。
8.为什么说信息是有价值的?9.*##什么是信息量的大小?信息量的大小如何衡量?10.什么是信息系统?目前信息系统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每类包括哪些部分?11.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物流的关系。
(习题)12.*为什么说MIS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系统?13.*信息系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4.简述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管理职能的支持体现在哪些方面?15.信息系统通过哪些方面来支持计划工作?(习题)16.试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
(习题)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组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②新的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方式改善管理过程中人际交流的方式,③新的技术促进组织结构的变革,④改变企业组织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方式。
应当指出,信息技术只有与管理结合,与业务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它在促进管理方面的优势。
信息技术只是企业改进其业务与管理的工具,如果不对企业经营管理认真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有再好的技术也是难以发挥作用的.17.决策科学的先驱西蒙教授在其决策过程模型论中,认为管理决策过程应该经历那些阶段?18.试举例说明决策问题的3种类型。
(习题)19.MIS面临那些挑战?20.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在MIS的开发中,如何处理好应用人员和MIS之间的关系?/在MIS的设计和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信息系统的关系?或者说,应如何考虑人机和谐的问题?/开发MIS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习题)管理信息系统能否开发好,使用好与人的行为有极为密切的联系. 例如,如果管理人员不愿意用信息系统,或者单位的领导不重视,不积极领导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认真宣传和组织职工学校和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接纳和紧密配合共同进行开发,那么,即使该管理信息系统在技术上是很过硬的,也是很难运行好的.当管理人员很担心使用计算机后,自己的工作可能被计算机代替,往往会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如提出开发的软件系统不好用,不如手工处理,或者不好好配合,不及时输入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章系统开发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软件开发中的瀑布模型典型地刻画了软件生存周期的阶段划分,与其最相适应的软件开发方法是______。
A.构件化方法 B.结构化方法C.面向对象方法 D.快速原型法结构化开发方法中,数据流图是______阶段产生的成果。
A.需求分析 B.总体设计 C.详细设计 D.程序编码______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软件功能的分解和抽象。
A.结构化开发方法 B.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C.Booch方法 D.UML(统一建模语言)软件开发模型用于指导软件的开发。
演化模型是在快速开发一个 (4) 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最终的软件。
螺旋模型综合了 (5) 的优点,并增加了 (6) 。
喷泉模型描述的是面向 (7) 的开发过程,反映了该开发过程的 (8) 特征。
(4)A.模块 B.运行平台 C.原型 D.主程序(5)A.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 B.瀑布模型和喷泉模型C.演化模型和喷泉模型 D.原型模型和喷泉模型(6)A.质量评价 B.进度控制C.版本控制 D.风险分析(7)A.数据流 B.数据结构 C.对象 D.构件(8)A.迭代和有间隙 B.迭代和无间隙C.无迭代和有间隙 D.无迭代和无间隙关于原型化开发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原型化方法适应于需求不明确的软件开发B.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废弃不用早期构造的软件原型C.原型化方法可以直接开发出最终产品D.原型化方法利于确认各项系统服务的可用性下面关于网络工程需求分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任何网络都不可能是一个能够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的万能网B.必须采用最先进的网络设备,获得最高的网络性能C.网络需求分析独立于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D.网络需求分析时可以先不考虑系统的扩展性面向对象的测试可分四个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这四个层次是______。
A.类层——模板层——系统层——算法层B.算法层——类层——模板层——系统层C.算法层——模板层——类层——系统层D.类层——系统层——模板层——算法层在某个信息系统中,存在如下的业务陈述:①一个客户提交0个或多个订单;②一个订单由一个且仅由一个客户提交。
系统中存在两个类:“客户”类和“订单”类。
对应每个“订单”类的实例,存在 (12) “客户”类的实例;对应每个“客户”类的实例,存在 (13) 个“订单”类的实例。
(12)A.0个 B.1个 C.1个或多个 D.0个或多个(13)A.0个 B.1个 C.1个或多个 D.0个或多个应该在______阶段制订系统测试计划。
A.需求分析 B.概要设计 C.详细设计 D.系统测试(15) 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不同于其他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否建立了丰富的(16) 是衡量一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15)A.继承性 B.消息传递 C.多态性 D.静态联编(16)A.函数库 B.类库 C.类型库 D.方法库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中,一个组件(component)包含了______。
A.所有的属性和操作 B.各个类的实例C.每个演员(device or user)的作用 D.一些协作的类的集合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等。
其中(18) 模型适用于需求明确或很少变更的项目, (19) 模型主要用来描述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18)A.瀑布模型 B.演化模型 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19)A.瀑布模型 B.演化模型 C.螺旋模型 D.喷泉模型下述任务中,不属于软件工程需求分析阶段的是______。
A.分析软件系统的数据要求 B.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C.确定软件系统的性能要求 D.确定软件系统的运行平台选择软件开发工具时,应考虑功能、______、稳健性、硬件要求和性能、服务和支持。
A.易用性 B.易维护性 C.可移植性 D.可扩充性以下不属于中间件技术的是______。
A.Java RMI B.CORBA C.DCOM D.JavaApplet内聚性和耦合性是度量软件模块独立性的重要准则,软件设计时应力求______。
A.高内聚,高耦合 B.高内聚,低耦合C.低内聚,高耦合 D.低内聚,低耦合采用UML进行软件设计时,可用______关系表示两类事物之间存在的特殊/一般关系,用聚集关系表示事物之间存在的整体/部分关系。
A.依赖 B.聚集 C.泛化 D.实现使用软件开发工具有助于提高软件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效率。
集成型软件开发环境通常由工具集成和环境集成机制组成。
这种环境应具有______。
环境集成机制主要有数据集成机制、控制集成机制和界面集成机制。
A.开放性和可剪裁性 B.开放性和不可剪裁性C.封闭性和可剪裁性 D.封闭性和不可剪裁性数据集成机制为环境中的工具提供统一的 (26) ;控制集成机制为 (27) 提供支持。
界面集成机制使得环境中的所有工具具有 (28) 。
(26)A.数据类型 B.数据模式 C.数据接口规范 D.数据仓库(27)A.使各工具具有统一的控制结构B.各工具之间的通信、切换、调度和协同工作C.使各工具具有统一的控制接口D.各工具之间的同步开发(28)A.同一个界面B.相同的图标和图标的含义C.统一的工具界面风格扣统一的操作方式D.相同个数的窗口和菜单项系统中模块的______不仅意味着作用于系统的小变动将导致行为上的小变化,也意味着规格说明的小变动将影响到一小部分模块。
A.可分解性 B.保护性 C.可理解性 D.连续性在选择开发方法时,有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原型法,以下选项中不能使用快速原型法的情况是______。
A.系统的使用范围变化很大 B.系统的设计方案难以确定C.用户的需求模糊不清 D.用户的数据资源缺乏组织和管理系统测试是将软件系统与硬件、外设和网络等其他因素结合,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测试。
______不是系统测试的内容。
A.路径测试 B.可靠性测试 C.安装测试 D.安全测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 (32) 。
通常 (33) 是在代码编写阶段可进行的测试,它是整个测试工作的基础。
逻辑覆盖标准主要用于 (34) 。
它主要包括条件覆盖、条件组合(多重条件)覆盖、判定覆盖、条件及判定覆盖、语句覆盖、路径覆盖等几种,其中除路径覆盖外最弱的覆盖标准是 (35) ,最强的覆盖标准是(36) 。
(32)A.表明软件的正确性 B.评价软件质量C.尽可能发现软件中错误 D.判定软件是否合格(33)A.系统测试 B.安装测试 C.验收测试 D.单元测试(34)A.黑盒测试方法 B.白盒测试方法C.灰盒测试方法 D.软件验证方法(35)A.条件覆盖 B.条件组合覆盖C.语句覆盖 D.条件及判定覆盖(36)A.条件覆盖 B.条件组合覆盖C.语句覆盖 D.条件及判定覆盖如果一个软件是给许多客户使用的,大多数软件厂商要使用几种测试过程来发现那些可能只有最终用户才能发现的错误, (37) 测试是由软件的最终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实际使用环境下来进行的。
(38) 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者的场所来进行的。
测试的目的是寻找错误的原因并改正之。
(37)A.alpha B.beta C.gamma D.delta(38)A.alpha B.beta C.gaIma D.delta项目管理工具中,将网络方法用于工作计划安排的评审和检查的是______。
A.Gantt图 B.PERT网图 C.因果分析图 D.流程图CMM模型将软件过程的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
在______使用定量分析来不断地改进和管理软件过程。
A.优化级 B.管理级 C.定义级 D.可重复级某项目制订的开发计划中定义了3个任务,其中任务A首先开始,且需要3周完成,任务B必须在任务A启动1周后开始,且需要2周完成,任务C必须在任务A完成后才能开始,且需要2周完成。
该项目的进度安排可用下面的甘特图______来描述。
A.B.C.D.关于项目管理甘特图的结构,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是______。
A.任务名称,工期,开始时间,前置任务,后置任务,资源名称B.任务名称,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后置任务,人力资源,进度线C.任务名称,工期,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前置任务,资源名称,进度线D.任务名称,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前置任务,人力资源,进度线图14-1为某系统集成项目的网络工程计划图,从图14-1可知项目最短工期为(43) 天,至少需要投入 (44) 人才能完成该项目(假设每个技术人员均能胜任每项工作)。
(43)A.5 B.7 C.8 D.10(44)A.2 B.4 C.6 D.8若一个项目由9个主要任务构成,其计划图(如图14-2所示)展示了任务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每个任务所需天数,该项目的关键路径是 (45) ,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是 (46) 天。
(45)A.A->B->C->D->I B.A->B->C->E->IC.A->B->C->F->G->I D.A->B->C->F->H->I(46)A.16 B.17 C.18 D.19下列叙述中,与提高软件可移植性相关的是______。
A.选择时间效率高的算法B.尽可能减少注释C.选择空间效率高的算法D.尽量用高级语言编写系统中对效率要求不高的部分在系统转换的过程中,旧系统和新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再由新系统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 (48) ;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代替旧系统的策略称为 (49) 。
(48)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49)A.直接转换 B.位置转换 C.分段转换 D.并行转换软件的互操作性是指______。
A.软件的可移植性B.人机界面的可交互性C.连接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D.多用户之间的可交互性某项目主要由A~I任务构成,其计划图(如图14-3所示)展示了各任务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每个任务的工期(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径是 (51) 。
在不延误项目总工期的情况下,任务A最多可以推迟开始的时间是 (52) 天。
(51)A.A→G→I B.A→D→F→H→IC.B→E→G→I D.C→F→H→I(52)A.0 B.2 C.5 D.7软件风险一般包含______两个特性。
A.救火和危机管理 B.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C.不确定性和损失 D.员工和预算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按照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______方法不属于面向对象方法。
A.Booch B.Coad C.OMT D.Jackson确定构建软件系统所需要的人数时,无须考虑______。
A.系统的市场前景 B.系统的规模C.系统的技术复杂性 D.项目计划一个项目为了修正一个错误而进行了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