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地理长江流域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文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地图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同时介绍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以及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等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详细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长江流域的了解也有限,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对长江流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掌握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难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引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地图,了解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等特点。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找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了解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城市分布和人口状况。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分享心得体会。
4.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成因和解决办法。
地理八年级上粤教版6.3长江流域地区同步教案1
6.3长江流域地区同步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3、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
二、自学指导:1、长江流域的地区具体范围在哪里呢?主要包括哪些省份?课本P45页2、通过观察地图,小结归纳长江流域的范围。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读图6.24P45,说出长江流域、支流主要水电站名称。
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雅砻江---------二滩清江-----------隔河岩沅江-----------五强溪汉江-----------丹江口4、课本P46的知识之窗、课本图6.42案例,说说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5、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有“黄金水道”之称。
6、水能资源,年发电量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称为“水能宝库”。
7、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在我国五大河流中,为什么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长江水量最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8、长江水系中,为什么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因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
9、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由哪些工程组成?拦河大坝、水电站和通航等建筑物。
1、世界上最大的电站是(三峡水电站)、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是(三峡水库)。
2、读案例,图6.51,完成P47活动题 1、2.三、课堂练习:1、三峡水利工程位于()A、四川B、湖南C、湖北D、重庆市2、“黄金水道”是指()A、长江B、珠江C、黄河D、淮河3、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 )A、暖温带、湿润区B、亚热带、湿润区C、暖温带、半湿润区D、亚热带、半湿润区四、课后作业板书设计:一、位置、范围二、资源1、资源特点:丰富多样2、主要资源:水、水能、矿产、水运、农业、森林、旅游、等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7.2《长江流域》教案粤教版
《长江流域》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相关知识。
教材主要讲述了长江流域的范围、自然条件等,在本节最后部分,重点讲述了长江流域是中国的“黄金腰带”以及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明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2、讲解长江流域是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3.讲解老工业基地,以及如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2、分析长江流域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资源和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2、掌握长江流域的资源情况以及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讲解老工业基地,以及如何重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四季的形成。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
板书:第二节长江流域【讲授新课】复习提问上一章的相关内容,重点是重要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以及工农业发展,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件说一下,长江流域的范围,分界线各又是什么呢?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长江流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
长江的干支流都有很好的航运条件,自古就有“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的干支流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流域范围内有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
读第42页图7.19,说出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的名称。
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哪一河段?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读第42页图7.20,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生:学生分组讨论,抢答。
师:读图7.25,说一说三峡水利枢纽的受益区涉及哪些省区?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生:学生抢答,并相互补充。
粤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4
粤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4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要紧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进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都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进展中显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爱护措施。
教学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有关长江流域的知识,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难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进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流域地区。
二、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读图6.42,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流域地区的范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流域最要紧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什么缘故说长江流域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势图,上海、武汉、重庆三都市气温顺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势和气候特点,教师依照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势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平均。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粤教版)第七章 认识区域 第二节 长江流域(第1课时)
阅读识图、讨论交流、案例分析、比较归纳
教学准备
教材、地图册、中国立体地形图、练习册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2009年7月22日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视频,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一些省区,如四川、重庆、安徽等省区日全食的照片,让学生对长江流域的大致范围有个了解。
新课讲授
活动一:在图中找出长江流域地区的具体范围,观察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哪些省区?
2、三峡水利枢纽带了的综合效益: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
习题讲练:
作业
反思
活动四:为什么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要认识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不能不提水能资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68亿千瓦,可开发量为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的53.4%,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完成课本探究活动1。
小结:1、我国五大河流中,长江水量最大,落差最大,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
学科
地理
授课年级
八年级
授课人
吕飞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七章认识区域第二节长江流域(第1课时)
教材分析
长江流域是一个横跨东西,跨越东、中、西部和地势三级阶梯的区域,内容丰富,综合性较强。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了解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著名景点风光、富饶的自然资源、繁华的经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合理设置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长江流域内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旅游资源: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岳阳、昆明、贵阳、成都、重庆、南京、扬州、镇江、苏州、宜昌、武汉、上海、杭州、合肥、南昌、长沙、无锡、丽江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武当山、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我国重要地理区域的关注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
但他们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内在联系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
2.使学生掌握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
2.教学难点: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与环境问题的关联。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江流域地区的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分析长江流域地区的发展与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像资料。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图像资料。
2.收集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以及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图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提问:你们对长江流域地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长江流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基本情况。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环境。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流域》 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 《长江流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长江流域》这一节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内容较为丰富,涵盖了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开发治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中国的地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长江流域的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长江流域的实际例子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掌握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掌握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等。
3.了解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特别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2.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特别是农业生产、人口分布、城市分布、交通等。
3.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特别是环境保护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情况。
2.准备相关的地图,方便学生观察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等。
3.准备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江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长江流域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流域了解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或者相关软件,呈现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水文特征、气候特征、植被分布等。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说课稿1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长江流域》是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掌握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地理知识。
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较为复杂,涉及内容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长江流域的实际案例和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流域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点。
4.案例分析:选取长江流域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长江流域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6.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长江流域的认识。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全面概述,旨在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概况、长江的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
学生对长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不够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全面了解长江流域地区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长江流域地区的情况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构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地区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有更深入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教案、PPT、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长江流域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长江流域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发放地图、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长江流域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粤教版地理八下7.2《长江流域(1)》教案设计
商南县初级中学八年级地理学科教案编号10课题: 第二节长江流域(1)主备人二次齐备时间三次备课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长江流域的区域位置、范围,三次备课内容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
2、了解长江流域的丰富资源。
3、明确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意义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信息处理、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授课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对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流域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教学难点:认识本区丰富的资源和经济特色。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讲解法五、课时设计:1课时六、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教材教师: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地图册七、教学流程:(一)学生自学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学内容,教师督促检查学生完成。
(二)对学1、先由同学们对自学内容提出疑问,然后结对子讨论学生提出的疑问和教师的预设,并相互检查学习效果。
2、找出长江流域的具体范围,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三)群学1、学生结合自学和对学情况,完成质疑,作好记录,并合作完成群学内容,进行展示。
2、以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为例,分析长江流域水能资源综合开发对本区域发展的影响。
3、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有哪些种类的自然资源。
4、阅读图文资料,了解长江流域主要矿产资源和主要矿产地。
5、比一比: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四)教师点拨长江流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⑴地形:长江流域上游处于第一、二阶梯,地势高,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和下游位于第三阶梯,地势低平.⑵土壤:长江中下游有肥沃的水稻土,肥沃。
⑶植被:长江流域的植被状况与黄河相比,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强得多。
⑷气候:长江流域在青藏高原的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⑸水文特征:(1)流量大(2)汛期较长,为夏汛(3)无结冰期(4)阶梯交界处水能丰富(五)当堂检测:(六)课后反馈:八、板书设计:第二节长江流域一、位置、范围二、资源1.长江上下游地区的自然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区别上游: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下游:火电、核电集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能源缺乏2.三峡水利枢纽九、教学反思:。
地理初二上粤教版6.3长江流域教案2
地理初二上粤教版6.3长江流域教案2第2课时教学目标:1、长江流域的经济。
2、长江流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教学重点:1、长江流域的经济。
2、长江流域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长江流域地区范围广,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这有何好处?经济、农业、工业的发展。
2、学习长江流域的经济。
读课本P.50图6.53,完成P50探究活动,讨论并解释: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腰带”?从1990年到2000年,长江流域的GDP及占全国的比例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00年长江流域的GDP约37000亿元。
占全国比例的42.5%,说明长江流域经济发达,而且长江流域位于中国版图的中间部位,所以把长江流域比喻为中国的“黄金腰带”。
3、读课本P.51图6.54,认识长江干流沿线的主要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重点找出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群,认识它们的位置。
4、完成课本P51活动第2〔1〕、〔2〕题,〔1〕、河流沿岸用水方便,交通便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线。
〔2〕、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大小:下游﹥中游﹥上游原因:下游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5、长江流域的经济,主要有农业和工业。
读课本P.54图6.62、题6.63和图6.64,认识长江流域主要农产品及其产量占全国的比例。
6、完成课本P.54活动题。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平原等等。
〔2〕有利条件:平原多,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水分条件好;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
〔3〕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所以淡水产品丰富〔4〕长江中下游的农业特色为“鱼米之乡”。
7、读课本P54、P55,完成P55活动1、2、3题。
粤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2
粤教版地理初二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word教案2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本区的进展奠定了基础。
本区是全国经济进展的重心地区。
二、讲授新课:1.要求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
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
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
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
2.提出问题,让学生摸索讨论。
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英文字母“H”形)②读图说明什么缘故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
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进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重点说明长江沿江地带“H”形经济格局略图和纽带作用的意义。
长江沿江地带是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能够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四,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3.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
①对比图8.18、图8.26,在图8.23上填绘出嘉陵江、汉江、赣江等支流及名称,绘出在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交汇的南北铁路干线并标出名称。
②结合中国政区图,说说通过以上这些交通方式,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辐射能够阻碍到哪些地点。
③具体描述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
4.让学生在完成活动1的基础上,摸索回答下列问题。
①长江沿江地带经济进展的基础。
②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后教师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进行总结。
八年级地理上册 05.2 长江教案 粤教版
第二节长江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清楚长江的源地、人海门、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知道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条大河。
2、使学生了解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记住长江的主要支流。
3、使学生明确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4.使学生了解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以及长江水能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
5.使学生了解长江的灌溉,知道长江流域的农业在全国的重要性。
6.使学生了解长江航运的优越条件,理解长江航运的开发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7.使学生了解长江洪涝灾害的严重性.分析洪灾形成的原因,提出治理洪水的措施。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分析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填图、识记地理事物的能力。
3.阅读水系图的能力。
4.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综合治理洪涝灾害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学习长江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利用《长江之歌》导人新课,剪辑播放《话说长江》中有关镜头或用彩图来展示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上游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中、下游水量丰沛,江阔水深,航运发达以及两岸的如画风光等。
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了解长江,实现愉陕教学。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师边绘图边讲解,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河流于流形状特征(如长江于流形如巨大;的“V”连“W”)边绘水系图边了解,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水系空间分布概念,并加深记忆。
使学生明白,绘制示意图、略图,简图是学习地理分布的有效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1.长江的源地、人海口、全长、年径流量和流域面积。
2.长江流经的省、市和自治区,3.长江水能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
4.长江灌溉的概况。
5.长江航运的开发。
(二)难点1.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在“中国政区图”空白图上填注长江的干、支流。
3.长江水能资源的成因。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3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3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主要介绍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长江流域的整体了解,为后续学习其他流域地区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掌握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长江流域地区的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水系特点,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长江流域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长江流域的典型实例为依据,分析长江流域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资料。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4.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长江流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长江流域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地图、地球仪等工具,展示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水系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
粤教地理八下《长江流域地区》同课异构教案 (4)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第三节长江流域地区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让学生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内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认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其他条件所形成的城市群和产业基地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
4、认识长江沿江地带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5、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生态问题与治理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1、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2、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有关长江流域的知识,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流域地区。
二、讲授新课(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读图6.42,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流域地区的范围与区域形状。
②如何概括长江流域最主要的地理位置特点。
③为什么说长江流域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回答略)2.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25°~35°之间。
长江干流纵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本区东部的上海、江苏、浙江在全国海上运输网中具有中枢地位,海洋运输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三城市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表,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长江沿江地带地势总的来看比较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其特点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2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2《长江流域》是本册的重点章节,主要介绍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长江流域的特点,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域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保护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了解。
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才能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在本节课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掌握长江流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长江流域的地图、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增强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长江流域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长江流域的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长江流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讨论法:学生就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江流域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与长江流域相关的案例材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长江流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长江流域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特点。
同时,简介长江流域的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明确长江流域水能范围,认识长江流域的位置、1、
资源的综合开发及意义;能结合长江流域相关经济数据解释长街流域为何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2、
被称为中国的“黄金腰带”;学会分析长江流域上下游地区在城市密度等方面的差认识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3、异并分析其原因;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4、
课时计划
教学内容
第二节长江流域
教材分析(简要)
长江流域是一个横跨东西,跨越东、中、西部和地势三级阶梯的区域,内容丰富,综合性较强。因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了解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著名景点风光、富饶的自然资源、繁华的经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合理设置课堂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分析长江流域内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贵州开阳、云南昆明、湖北荆襄、四川金河、湖南浏阳、江苏锦屏是我国六大磷矿生产基地;主要有色金属基地:江西德兴铜矿、湖南水口山的铅锌矿、湖南锡矿山的锑矿等等活动四原因是什么?小为什么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1.的探究活动组讨论,完成课本P43活动五P44播放介绍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视频,结合课本P4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案例,小组讨论,完成课本探究活动。A.三峡水利枢纽为长江流域提供更多的电力,改变长江中下游能源短缺的局面,使工农业交通等行业产值增加;B.三峡水利枢纽带来的效益: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等等。
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河运条件C、充足的劳动力D、充裕的外资
5、“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了长江近年来
A、水量增大B、水流增强C、水里含雪D、水土流失加剧
小结
长江流域是我国通航能力最大的河流,有着“黄金水道”的美称。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长江三角洲犹如长江流域的经济龙头,带动了整个长其辐射影响力沿着长江沿岸深入西南内陆。此外由于长江流域丰富的资源和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便利的航运也促进了沿岸人口与城市的集中,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认识长江流域工农业发展条件及其在全国的地位;5、
认识长江流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能提出主要的治理措施。6、
教学重点
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
1、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通过一系列照片,学生感受到长江流域地区面积广大。自然天得件条
新课学习一
的图7.19/7.20知识之窗和课本结合多媒体图片,课本P42P44~45中的图片、案例,探究认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活动三结合地图册相应内容,认识长江流域矿产资源阅读P42图7.19和主要矿产地。长江流域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主要矿产资源包括煤、铁、磷矿、有A.色金属等.长江流域主要的铁矿产地有安徽马鞍山、四川攀枝花;B煤矿产地有贵州的六盘水、江西的萍乡;
学生读图,组小合作归纳知识
生学培养作合组小归纳能力,能的识知
课学习二
活动七活动的数据资料,认识长江流域只要的矿产资源、结合课本P47工业基地、工业产品及产量占全国的重大比例,明确长江流域地区的工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讨论分析其原因?三、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活动八认识长江干流沿线的主要城市和主要阅读课本P49图7.36,1、旅游景点,重点找出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四大城市群,认识它们的位置。(展示四大城市和主要旅游景点图)分小组讨论。探究,完成课本2、P49活动第(1)、(2)题,分
(2)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工业发展
5、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条件
教学反思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简单复习上学期所学习的有关长江的知识,指明长江在给我们带来灾害的同时,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流域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江流域地区。
知长忆江回识
让学生复习巩固上册所学知识。
新课学习一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活动一在图中找出长江流域地区的具体范围?流经哪些地形区?活动二
学生探究:了解长江流域优势的自然条件,长江流域有哪些种类的自然资源?(展示长江流域的风光图片:长江源头的雪山、高寒草原;横断洞庭湖的渔获;鄱阳湖、三峡、长江三峡风光;山区的森林;葛洲坝;长江中下游的水乡、沃野;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市景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九寨沟黄山、张家界风光等).
察观学生地图,小姐江纳长归范流域的围本读阅课归纳
图生读学江长查找流域矿产资源和主要矿产地。作合组小探究,归纳知识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归纳知识
独厚,资源多种多样,明确资源的分布及流域内的主要资源在全国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查找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
课堂训练
1、关于长江沿江地带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较合理的是
A、在上游发展内河航运B、在长江沿线大力发展旅游业C、在上游地区大力发展造纸业D、在下游发展水力发电2、长江流域分布有常绿阔叶林的气候条件特点是A、气候炎热湿润B、夏季高温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温凉,冬季寒冷D、终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温多雨
3、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是因为长江
A、矿产资源丰富B、净流量大C、水力资源丰富D、航运价值高
小结
尤其长江干支流丰富的水能资源和良好的水运条件,资源多种多样,长江流域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为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
中国的“黄金腰带”一、活动六7.27~7.307.26、读P45图,P46图,小组合作交流1探究活动,从中归纳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特点完成、1P45了解长江流域主要农产品的分布位置,分析其分布原因是什么?、2.
作业布置
基础题扩展提同步精炼P27~37
板书设计
一、位置、范围
二、资源
1、资源特点:丰富多样
2、主要资源:水、水能、矿产、水运、森林、旅游等
(1)主要矿产:煤、铁、磷、有色金属
(2)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上游
三、经济
1、特点:经济发达——“黄金腰带”
2、四大城市群: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3、农业发展
(1)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拓展延伸
活动十展示长江流域生态问题的图片,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长江流域也面临着众多的生态坏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查找资料,分小组讨论、探究长江各河段所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并讨论、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查找资料分析归纳知识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析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线的原因;比较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活动九阅读课本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小组讨论、探究,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学生阅读料分析资归纳知识结小组团分析合作问题
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
课堂训练
1、以下表述不是长江沿江地带的优势条件的是
A、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B、降水丰沛,四季分明
C、水能资源丰富D、油气资源丰富
2、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指的是A、重庆B、长沙C、南京D、上海3、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是A、长江源头B、重庆至宜昌C、中上游D、下游地区4、长江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依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