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分析:班级管理资料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考试知识点归纳
3,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的限制,分为必达目标和争取目标。
4,根据目标性质,分为任务目标和班级建设目标。
5,根据目标内容,分为一般管理、具体管理和领导工作的目标。
6,根据目标主体指向,分为组织系统目标和组织成员目标。
7,根据目标范围,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我国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
②创造班级的健康心理氛围。
个别教育
准备工作:
1,要把握学生的问题所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2,明确个别教育的目的。
3,围绕个别教育准备相关的资料、数据、事例。
个别教育的方式:直接式、接近式、提问式、启发式、鼓励式、参照式、商谈式、触动式。
先进生工作
1,心理特征:①自尊心强,充满自信。②强烈的荣誉感。③较强的超群愿望和竞争意识。
第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言论,要能够支持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识。
第二,班主任在与小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引导小学生提高道德认识。
第三,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情境。
2,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的任务:
①促进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帮助小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积极性。
班级管理
2.3.1了解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能开展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最新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点:班级管理第三章班级管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高频考点提要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模式;5.班级管理的原则;6.班级管理的方法;7.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高频考点速记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page]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重点整理-班级管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整理专题三班级管理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本节主要知识点:一、班级的概念最早使用“班级一词: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班级对学生成长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考点87★: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二)班集体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合作群体阶段形成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集体阶段(三)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三、班级管理概述班级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考点88★:四、班级管理的模式(一)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基本要素。
(二)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三)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四)目标管理最早提出目标管理的是德鲁克考点89★★:补充知识点: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1)德育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
(2)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
(3)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培养小学生的自控能力。
(4)抓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5)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以班集体带动学生个人的发展。
(6)建立班级核心力量,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7)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考点90★★★:六、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一)处理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冷处理原则(二)处理方法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考点91★:七、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大家勤奋学习,各项活动表现良好。
4.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为集体成员所内化,全班已成为一个组织制度健全的有机整体,整个班级洋溢着一种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并使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二)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一个成熟的班集体,一般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班级领导集体包括班委会、小组长和各学科代表,以及班级团队组织等。
团结有力的班干部是组织实施班级活动的重要保证力量。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全的集体还受到相应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并把取得集体成员认同的、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完成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保证。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
A.计划B.实施C.检查D.总结解析:答案B,班级管理的计划是导向作用,实施是中心环节,检查是后续工作,总结是反思,为今后做准备。
2.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提出“仁有四心”,主张教育目的为“明人论”的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解析:答案B,孟子提出了“仁有四心”,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3.学校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S小学成立了十几个学生社团,开设了30多门兴趣活动课。
这一做法依据的是:()。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答案C,十几个不同的社团,20多门兴趣活动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遵循了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顺序性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阶段性要求教师不能“一刀切”;不平衡性要求抓住“关键期”。
4.学校教育作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成长起着()。
A.主导作用B.保障作用C.决定作用D.基础作用解析: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作用。
5.“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陶行知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解析:答案B,处处是楷模,体现了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6.在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反应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是()。
A.中数B.标准差C.平均数D.加权平均数解析:答案B,在教育统计中,用于反应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包括标准差和方差。
3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版(第三章)
四、小学各年段学生的特点与管理
(一)低年级学生入学适应的指导
(二)中年级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 (三)高年级学生的青春期前期教育 1、青春期前期教育的必要性 2、开展青春期前期教育的原则
第二节 班主任及班级活动
一、班主任
(一)班主任的概念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 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 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 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2、班队例会
3、班队文艺活动 4、班队体育活动 5、班队科技活动 6、班队劳动 7、班队游戏活动
第三节:课外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概述
(一)课外活动含义及分类
(二)课外活动的特点
(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 (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1、群众性活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三、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二、班级活动
(一)班级活动的概念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日常性班级活动 2、阶段性班级活动(注意事项P114) (三)班级活动的实施
1、准备阶段
2、展开阶段 3、总结阶段
三、班队活动
(一)班队活动的含义
(二)不同类型班队活动的组织 1、主题教育活动
(三)课外活动的意义
1、充实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 密切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2、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3、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 能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
班级管理简答题高频考点(一)班集体四个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糸条件。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如何形成良好的班风)(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⑵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⑶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⑷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J5)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三)班级管理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⑵全面管理原则⑶自主参与原则⑷教管结合原则⑸全员激励原则⑹平行管理原则(四)班级管理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2)目标管理法(3)榜样示范法⑷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五)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方法(1)有效性原则⑵客观性原则⑶教育性原则⑷可接受原则⑸冷处理原则(1)沉着冷静面对(2)机制果敢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六)班主任工作内容'(1) 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6)操行评定(七)家校联系的方式,合作的要求(2019上、2018 T) c家庭协调(联系):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家长沙龙等等。
要求:(1)教育性。
家校合作应使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得到教育意义。
(2)发展性。
家校合作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3)针对性。
家校合作应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有效性。
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最终必须要完成预定目标。
(八)后进生的教育(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试题:班级管理(一)
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试
题:班级管理(一)
【考点一】班级的发展
【考点预测】
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杜威
答案:A
【考点归纳】
“班级”一词正式使用: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班级的理论基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和分析,奠定了班级的理论基础。
后来,这一教学模式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中国的班级组织形式: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0世纪初,在“癸卯学制”中正式确立了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地位和作用。
由此,在“废科举、兴学校”的浪潮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使其
第 1 页共2 页
在中国逐步推广开来。
【考点二】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
【考点预测】
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答案:C
第 2 页共2 页。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四(精选)
模块三班级管理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概述1.班级及其地位和作用班级: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7世纪第一次在其《大教学论》当中对班级管理制进行了系统论证,1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
我国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
2.班级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三方面的作用(1)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共同成长。
(2)有利于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
(3)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
二、班集体1.班集体的概念与特征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关系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班集体被视为班级发展的最高阶段。
2.班集体发展阶段班集体一般经过如下阶段:第一阶段:组建阶段。
这一阶段是班集体的雏形期,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
第二阶段:初步形成阶段。
建立在同学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第三阶段: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
3.班集体建设的条件(1)目标机制——确定班级目标。
(2)领导机制——建立班干队伍。
(3)约束机制——建立规则秩序。
(4)运行机制——组织多样活动。
(5)凝聚机制——培养舆论班风。
(6)管理机制——实行民主管理。
4.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促进学生社会化。
(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3)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5.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要点内容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
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级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
教师资格考试班级管理考点整理一、协议关键信息1、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班级管理的模式常规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行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班集体的特征与培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班级文化建设物质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班主任工作班主任的角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主任的工作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11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111 班级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成绩。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点(小学班级管理概述)【圣才出品】
第一节小学班级管理概述一、班级管理概述1.班级及其特点(1)班级的定义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不仅是学生接收知识教育的资源,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资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资源。
(2)班级的特点①学习性对于班级中的学生而言,首要的属性是学习者,其基本任务是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奠基性学习。
②不成熟性班级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是非成人组织。
作为班级主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之中,属于社会成员中的未成熟者。
因此,班级不可能进行完全的自我管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成人的力量。
③教育性班级的教育性是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具有的特点。
班级的教育性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社会化方面,而且也表现在促进学生个性化方面。
④社会性班级中的活动既反映着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要求,又反映着社会环境的渗透和影响,前者带有更多的自觉性,后者带有更多的自发性。
在班级的活动中,学生要和教师、同学这些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这构成了学生们的社会关系。
2.班级管理及其功能(1)班级管理的定义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与对象①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②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而主要管理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3)班级管理的功能①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②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③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3.班级管理模式(1)常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活动,是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具有管理、控制和教育作用。
小学教师资格证模块三班级管理
与同事及领导沟通技巧
积极合作
与同事和领导保持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协作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 和目标。
尊重他人
尊重同事和领导的意见和决策,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他们交流,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有效沟通
与同事和领导沟通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避免模糊和歧义 的表达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06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与预防
向优秀看齐。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
班级口号设计
制定简洁有力、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凝聚班级精神,展现班级 风貌。
班级标志设计
设计具有象征意义的班级标志,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班级活动策划
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文艺演出、运动会、社会实践等,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04
班级活动与组织
任务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班级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 学习情况,及时进行 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 ;
做好班级安全工作, 保障学生人身安全。
协调班级内外关系, 维护班级稳定和团结 ;
02
学生管理
学生基本情况了解
01
02
03
学生家庭背景
常见突发事件类型及处理流程
01
02
03
04
学生意外伤害
立即进行急救处理,联系家长 并上报学校,保留相关证据以
便后续处理。
学生严重违纪
保持冷静,调查了解情况,与 学生沟通教育,根据学校规定
进行处理。
校园欺凌事件
及时制止欺凌行为,保护受害 者,对欺凌者进行教育惩戒, 加强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最新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班级管理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概述(一)班级管理的发展历史1、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也是学生接受教育影响,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2、班级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环境3、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的教育学家埃拉斯莫斯4、捷克教育学家卡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和实践基础.5、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分科课程论、教师主导论和课堂教学的原则,环节等,构筑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论模式.(二)管理的含义(三)班级管理的内涵(四)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所谓的班级管理就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规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所以,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应该按照学校管理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全面开展各项管理活动.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班级管理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借助课程,文化规范,交往和人际关系等载体,向小学生传授社会经验,教导社会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使学生从一个自然生命体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具体来说,班级管理传递镇社会价值观.指导学生社会生活的目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学生的社会行为方式,提供角色的学习条件,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能力.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学生个性化方面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概念的发展,自尊心和成熟动机的发展.以及行为、认知、智力、兴趣、情趣等所有方面的综合发展.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俄个性发展和能力特质,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质和风格,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特长.班级管理的歌词个性化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各具特色的能力素质,通过各种性质的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塑造学生的性格.形成学生的个性品质,同班同学间的相互比较和评价.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个人的独特个性.新东方网课推荐: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提分课程!!点击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3.班级管理.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热门考点:3.1班级管理第三章班级管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考查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考生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需重点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高频考点提要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3.班级管理的内容;4.班级管理的模式;5.班级管理的原则;6.班级管理的方法;7.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高频考点速记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在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直接环境,同时也是其实现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发展(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班集体从其初步形成到巩固成熟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一个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如下过程:1.组建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初进学校,全体学生尽管在形式上同属一个班级,实际上都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
班集体靠教师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班级。
班集体的目的任务都来自教师个体自身要求。
2.形成阶段这一阶段同学之间开始相互了解,在班主任的引导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
但是,班级离不开班主任的组织指挥,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也尚未形成。
3.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班集体已成为教育主体。
不仅学生干部,多数学生也能互相严格要求。
教育要求已转化为集体成员的自觉需要,也无需外在监督,已能自我管理和教育。
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形成强有力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二节-班主任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班级管理-第二节-班主任[单选题]1.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A.(江南博哥)建立班集体B.组织学生活动C.抓好学生的学习D.评定学生操行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包括了解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帮助学生搞好学习,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业成绩.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其中首要任务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故选A。
[单选题]2.假如你是一名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D.培养优良的班风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伴随在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之中。
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谈不上对学生的教育。
因此,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单选题]3.建立学生档案的基本步骤是()。
A.整理—收集—鉴定—保管B.保管—收集—鉴定—整理C.收集—鉴定—整理—保管D.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收集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学生档案有两种: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
[单选题]5.班主任工作计划中比较完整的计划是()。
A.月计划B.学期计划C.具体的活动计划D.周计划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其中,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基本情况;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本学期中的主要活动与安排。
[单选题]6.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级任导师B.班主任C.科任教师D.班委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
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小学生的操行评定在低年级一般由班主任来做,到高年级可以先由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然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
2017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班级管理一、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一)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手段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二)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班级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教学活动,因此,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来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组织、安排、协调各种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级是学生群体活动的基础,是学生交往的主要场所。
因此,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就是不但要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而且要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获得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二、班级管理的模式(一)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二)平行管理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三)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参与班级管理的方法。
(四)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目标管理思想由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
三、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分
析:班级管理
命题1、班级管理概述
(一)班级
班级是指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班级的地位和作用:
(1)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2)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16世纪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19世纪英国出现了导生制,即:“倍尔-兰喀斯特制”,创立人为英国牧师倍尔和教师兰喀斯特。
中国采取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其后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二)班级的功能
班级管理是指班级教育管理者带领班级学生按照班级教育管理规律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班级管理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的各种管理资源,主要对象是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是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教育既有社会化功能又有个体化功能,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其功能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
1.社会化功能
(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个性化功能
(1)促进发展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形成和发展学生各具特色的能力。
(2)通过行动和内容各异的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塑造学生的性格,形成各具特点的个性品质。
(3)通过同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和评价,促使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个人的独特个性。
(4)矫正功能。
教师通过班级管理可以调整学生的行为,学生也以特定的方式在行为上、思想上作用于教师,是教师的行为或认识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也对教师的行为具有调整的作用。
命题2、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班级组织建设
1.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班级管理得以开展的基础。
因而,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一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和班主任工作成果的直接体现。
良好的班集体表现为:奋斗目标明确、组织健全、学生精神焕发、师生关系融洽。
2.班级组织的设计。
班级组织设计是根据班级组织的目标,考虑其内外部环境来建立和协调组织优路网校的动态过程。
为顺利实现班级组织目标,班主任就必须以社会的现实需要班集体的现有水平对班级发展进行设计与规划。
其一般步骤为:(1)分析班级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设定组织设计的目标;(2)构建模块;(3)整合模块;(4)实现设计方案
3.知道班级建设。
一个班级的发展与班主任的指导密不可分,同时一个班级学生性格的形成也与班主任的管理风格紧密相连。
不同风格的班主任对学生发展影响差异很大。
专制型
的管理容易导致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习惯于惟命是从;放任型管理会使整个班级如一盘散沙,学生自由散漫,无心向学;而民主型管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管理模式,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班级关系融洽,能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二)班级制度管理
为使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班主任必须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督促学生遵守,因而班级制度管理也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
班级制度主要有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两种。
成文制度是指政府、学校、班级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制定的,反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条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管理条文。
非成文制度主要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这是约定俗成的。
而非成文制度是隐形的,具有针对性和个别性,表现为班级组织的风气和传统等。
班级非成文制度影响着成文制度的管理效果。
因而,在班级制度管理中班主任不仅要注重、加强成文制度建设,还有注意班级良好学风、班风的培养。
(三)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重心和中心,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
班级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传统教学论主要讨论教师如何教,对学生如何学关注甚少,师生之间是一种单向的交流模式。
而现代教学论主张师生学习目标共有,通过多向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例题信息交流网络,并以此激发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
(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和指挥系统。
良好的教学秩序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而且学生年龄越小,班级教学秩序的维护越重要,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班级教学的有序性。
班级管理的指挥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以班委会为中心的班优路网校级骨干力量;以各学习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3)指导学生会学习。
在一个终身化学习时代,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及是否会学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未来的成就。
班主任及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不再
把教学仅仅看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理解知识思考知识、内化知识和创造知识,使其正确对待知识和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四)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促进班级建设的重要方式。
班主任搞好班级活动,不仅可以提成班级凝聚力、建立和巩固班级组织机构,还可培养良好的班风,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它是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