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赤壁_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周瑜
周瑜的历史资料
周瑜的历史资料周瑜的历史资料,历史尚的周瑜是什么样的,接下来就跟店铺一起店铺!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埋没被误解的人物。
东汉末年的周瑜就是其中一个。
因为一部被章学诚称作“三分虚构、七分真实”但实际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在中国家喻户哓。
但人们所知哓的这个周瑜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判若两人。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也即广为人知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的。
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个品行高洁、忠勇侠义、智勇双全、雄烈过人、才华横溢、忠于友情、忠于爱情、“性度恢廓”、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古代完美男人、伟丈夫。
首先,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政治才能远在诸葛亮之上,主要表现在在以下方面:一是劝孙策取江东,开创基业。
其时,北方豪杰林立,荆州刘表势大,只有江东土地肥沃,又有长江之天险,可以创业。
事实证明,取江东成就了孙策的事业。
二是取江东后为孙策策划了取庐江,再取荆州,再取益州,从而与北方划江而治,再一统中国的建议。
从后来发展局势看,这观点无疑是英明而有远见的!而东吴的战略方针基本是符合这一走向。
三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不同意借荆州江南四郡地给刘备,而主张一举趁势殄灭刘备。
当时,刘备借周瑜赤壁一战得以生存,之后,趁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对峙,趁机抢占了荆州江南长沙等四郡,对孙权称之为借。
周瑜知道借地给刘备有如养虎,也自信此时对刘备一战,足可消灭刘备,而曹操也无暇南顾。
可惜,这一主张遭到鲁肃及孙权的反对,他们担心与刘备开战,曹操会趁机南下。
事实证明,周瑜的主张是正确的,曹操其时根本已无力南下。
三国悬案 赤壁之战竟然是虚构事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悬案赤壁之战竟然是虚构事件?
导语:三国的故事我们从初中的课本上就开始学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学过的三国时期历史大都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难免有
三国的故事我们从初中的课本上就开始学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学过的三国时期历史大都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节。
小说中的故事难免有虚构的情况,所以赤壁之战是否真实发生,还值得我们细细研究。
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
因为它几乎包涵了所有戏剧性的元素,比如强弱对比鲜明的军队,意志力坚强的统帅,反败为胜的曲折历程,还有气贯长虹的英雄故事。
这场被后人认定为意义重大的战争,是否真如人们传统认识的那样传奇多姿?是否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样的?
“草船借箭”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倘若孙刘联军连箭都很缺乏,还谈什么抗曹?“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线索可查。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平定关中,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孙权领兵迎战,两军战于长江水入巢湖的濡须口。
曹操受挫,坚守营垒以待战机。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等受重平均,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
生活常识分享。
周瑜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周瑜的历史事件讲述
周瑜的历史事件有哪些_周瑜的历史事件讲述周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经典而复杂的人物形象,其形象的生成过程中不断摒弃着作为历史人物的独立特征,而逐渐演化为表达世人心中审美意识的代表性符号。
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周瑜的历史事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建安十三年(208),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209)领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病逝,年仅36岁。
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周瑜年轻便成就大功,加上本人谦虚宽容,相貌堂堂,精熟音律,还深得主上孙策、孙权的礼遇器重。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出身士族,精音律,少与孙策为友,后归策,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
曾率兵破皖(今安徽潜山)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北)、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市),镇守巴丘(今江西峡江),助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
策死,与张昭同辅孙权,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曾率兵攻荆州的麻、保二屯,镇守宫亭(今江西鄱阳湖南)。
建安十三年(208)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今湖北蒲圻县西北),尔后又率兵西上夷陵(今湖北宜昌)解围,回师进逼江陵,督战攻城时被流箭射中右胸。
建安十五年(210)率军西征途中,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箭伤复发,卒于巴丘(即巴陵山、今湖南岳阳),时年36岁。
孙权素服举哀,丧当还吴,自迎其丧于芜湖,命厚葬本土,墓在庐江城东侧。
据说他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
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
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
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文/乐奀周瑜画像(图片来自网络)三国时代群雄逐鹿,英雄辈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
乐奀今天也斗胆说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
相信诸多博友和乐奀一样,对周瑜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由明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旷世名言,勾画出了这样的一个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的典型,对才智超过自己的诸葛亮,千方百计加以谋害,必欲除之而后快。
《三国演义》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并把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智绝”的地位表现到极致。
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是:“多智而近妖”。
而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更是呼风唤雨,神机妙算。
而事实上,诸葛亮那些在军事上的传奇功绩大半出于作者虚构,全属子虚乌有,有的甚至掠他人之美。
例如小说中著名的赤壁大战,除了“草船借箭”是转嫁周瑜的故事之外,“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苦肉计”、“借东风”等精彩情节,皆为作者杜撰虚构。
而后来的空城计更是采摘了曹操的“胜利果实”。
另外,戏剧舞台上周瑜是小生,而诸葛亮是老生扮相,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可要比周瑜小6岁。
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历史真相远非年龄错位这么简单。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样子的呢?乐奀就此尝试来个历史大还原。
一、周瑜是著名的“高富帅”典型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人称“美周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舒城县)人,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名将、杰出的军事家。
后与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并称卧龙凤雏幼麟冢虎。
史书《三国志》里,陈寿老先生是这样评价周瑜的:“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并盛赞他: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从中略知,周瑜是个不同一般的时代人物!周瑜是有名的官二代、富二代。
他出身名门,父亲官至洛阳令,族祖更是官至太尉。
当年孙坚孙策父子能借宿周瑜家,也证明了他的家境条件之宽裕,绝对是有钱人家哟。
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
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军事才能不凡,电影中说周瑜相貌不凡,是个美男子。
那历史上记述的周瑜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真实的周瑜是怎样的周瑜,字公瑾,出生于今天的安徽庐江西南,他是三国时期吴国出名的将领。
周瑜不仅品质十分完美,并且他长相俊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
周瑜从小就与孙策玩得特别好,曾经少年的时候步行几百里去拜访孙策。
当时并与孙策结拜为兄弟,还曾邀请孙策带其家人入住其家中。
可见周瑜从小就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仪表堂堂,同时也是一个有勇有谋之人。
曾经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周瑜打黄盖。
当时,周瑜为了让黄盖能够假装投靠曹操,于是采用苦肉计使曹操接受黄盖。
现在想想曹操在历史上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个聪明绝顶之人,要想让他相信黄盖,周瑜这场戏可以说是演得非常成功的。
当时,周瑜假装与黄盖闹翻,对其采用刑法。
后来黄盖去投靠曹操,曹操对黄盖可以说是深信不疑。
历史上真实的周瑜不仅聪明绝顶,而且他的口才也十分出色。
他所阐述的内容,总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侃侃而谈,意气风发,给人以清晰爽朗之感。
更重要的是,周瑜还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大公无私。
对于身边的一些有才能的人,他都极力向上推荐,他觉得这些人都比自己优秀。
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忠义之人,不管是对友情还是爱情都十分专注。
三国前后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当时的周瑜与关羽就是拥有汉代文化礼仪典范之一。
周瑜从小出生于官宦之家,重义轻利,崇尚忠义这些早已融入到他的血液当中了。
周瑜的成语典故首先脑海里想到的就是那句著名的“既生瑜,何生亮”了,但是,除了这句经过《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名句外,还有很多有关周瑜的成语,比如周郎顾曲,安营扎寨,不习水土,周瑜打黄盖等等,周瑜这样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历史人物,身上有太多的典故,在后代的诗词中经常能见到。
周郎顾曲这个成语,原本是从当时江东一带的民谚“曲有误,周郎顾”里提炼的,本意是指,周瑜的音乐造诣十分了得,精通音律,能听音辩曲,哪个曲调音节不对,他都能听出来,后来就用指对音乐十分精通的人,是个很有故事背景的成语。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历史上真正的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美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周瑜像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
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
周瑜高大英俊,“瑜长壮有姿貌”(《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
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
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
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经居巢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
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周瑜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
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
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今天的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周瑜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素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
不久,孙策欲取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
周瑜、孙策攻破皖城,得到桥公两个女儿,皆国色天姿。
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小乔。
(注:大乔、小乔本姓桥,后桥、乔二姓不分,都作乔,通称二乔。
演义中为了抬高二乔身份,把她们的父亲叫做乔国老。
历史上的周瑜
历史上的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族,相传出生于庐江(今安徽省庐江县)。
周瑜早年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军事头脑,曾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谋士,并且被曹操称为“弓箭手中的猛虎”。
曹操走狗荀彧也曾赞扬他:“若论水战,江东周郎可与孙权相比”。
后来周瑜又担任了孙权手下大将,以出色的军事指挥为付出和贡献。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被孙权、周瑜惨败,周瑜也在此次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此时周瑜已经是孙权的军师和重要战略家,多次为孙权出谋划策、指挥作战。
他主张重视后勤,注重士兵的精神面貌维护,以此来保障战争的胜利。
此外,周瑜临危不惧,善于创新,在军事战术上颇有建树。
他主张火攻,率船令一口吞天下流油,使东风逆流,迅速将曹军船只大火烧毁。
此举一马当先,前所未有,最终封佳构建功勋赏。
周瑜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他对待朋友亲人、士兵等都非常用心。
他和诸葛亮交好颇深,曾经留下了“墨守陈规,以御无穷”的名言。
对于自己的家人和同乡,周瑜也非常关心,正义感极强。
他在平定江州叛乱时,始终坚持法律之前,虽然江州刺史章邯是他的故旧,但他仍对章邯严惩不贷,充分展现了他的正义性格。
周瑜在年轻时就立志于报国,他勇敢、机智而且创新,凭借着自己出色的能力和威望,成为了孙权和曹操手下最为重要的谋略家和将领之一。
他善于在敌我交锋时寻找优势,并且能够运用水战长处,迅速制敌,起到了极为积极的作用。
他在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更是让敌人对他钦佩不已。
周瑜是一位才华卓越、思想开阔、善于创新的人,他不仅创造了许多军事战略上的先河和建树,而且还是一位学识渊博、对文化厚重的人。
他和时代的背景紧密相关,无论在闻名全国的赤壁之战还是在平定江州叛乱时,周瑜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他的影响下,许多人铭记了他这位非凡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也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光辉足迹。
火烧赤壁到底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是这个样子的吗
火烧赤壁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实的是这个样子的吗本文导读:不过后人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很多并非出自史籍,而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文学名著中赤壁之战是全书中最精彩的一个部分,罗贯中通过出色的描写将赤壁之战全景给读者展现得淋漓尽致,不过文学作品毕竟是文学作品,它与历史还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真实的赤壁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首先来看赤壁之战双方的情况,建安十三年曹操当时成功平定了北方的袁绍势力,这个时候的曹操就已经有南下的念头了。
他在邺城开凿了一个大池子叫玄武池用来操练水军,同时还集中调动了张辽等名将的部队在许昌集结,也就是说此时曹操就已经在为南下做准备了,那么赤壁之战有关于曹操的兵力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当然不可能像小说里那样八十多万。
目前来看曹操真实南下的部队在十五万左右,毕竟他刚刚平定北方,而且西部有西凉的势力曹操不敢真正把全国的兵都带出,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南下呢?他的目的是统一全国吗?历史上还真不是,曹操的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荆州和刘备的问题。
在这之前曹操与刘备已经打了很多交道了,对于刘备这个打不死又抓不到的小强已经忍不了了,而且荆州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这里直接威胁到他的许昌。
此前荆州地区是刘表苦心经营的地盘,后来刘备投靠刘表俩人合起来对抗曹操,曹操那会儿也正忙着没功夫处理他。
可是情况后来不一样了,那就是触动曹操真正南下的时机来了,刘表病重这个时候肯定就是夺取荆州的大好机会,曹操7月份出兵不到一个月刘表就病死了。
等曹操到了宛城这边刘表的儿子刘琮已经带着人投降了,所以等于曹操没有真打就得到了荆州绝大部分。
因为当时刘琦还没有投降而且刘备没想到刘琮这就投降了只好放弃樊城往南跑,曹操立马追上与刘备在赤壁发生了交战,没错这就是最初的赤壁之战。
史书记载当时赤壁之战只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对战,曹操并没有打赢刘备,但是他随后准备进军的时候,赤壁之战的第二个阶段就开始了,周瑜率领的东吴军队突然出现。
整体来看第二阶段的赤壁之战就是历史上我们说的赤壁之战,实质上赤壁之战曹操的目标不是孙权,周瑜的出现也是在曹操意料之外的,等于赤壁之战后来演变成为曹操与东吴的一场遭遇战。
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
三国谜案系列之【赤壁余烬:诡异的周瑜之死】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一颗流星划过湖南巴丘的上空,一代名将周瑜陨落了,年仅36岁。
两年前,他在赤壁放得那一把火,烧出了三国的时代。
那一战,他誉满天下。
可惜,史书中对这位火神的归宿只留下一行冰冷冷的字:“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道于巴丘病卒”的“道”,说的是周瑜、孙瑜等领兵路过荆州,西征刘璋的“道”。
按照周瑜的战略计划,兵讨益州,剿灭刘璋集团后,再北上攻打汉中的张鲁,并于西凉的马超结盟,然后留下孙瑜镇守西土,周瑜亲自回荆州,攻打襄阳,然后形成曹操与孙权的南北朝时代。
也就是说,如果周瑜不是“道于巴丘病卒”,那么三国的历史就不存在了,中国将提前百年进入南北朝时代。
一代名将的陨落,是历史的拐点,更是历史的谜团,周瑜为什么会出师未捷身先死,而且是非战斗性减员呢?如果说,周瑜的西征,是一项经过孙权批准的国策,那么周瑜之死并不会影响全局,领军的还有孙瑜,帐下还有出身西土的甘宁这样的猛将,西征计划应不以周瑜的去世而转移才对。
奇怪的是,周瑜之死,让西征戛然而止,被孙权叫停了。
周瑜真的是病死了吗?有可能真的是,但非常可疑。
本文就来探究周瑜是非正常死亡的种种可能性。
一、周家断仕虎父无犬子,老子牛X,儿子也不会逊色,在三国时代,这是这么任性。
以东吴为例,陆逊之子陆抗、鲁肃之子鲁淑、步骘之子步阐、张昭之子张承、张休、陈武之子陈表、诸葛瑾之子诸葛恪,等等,都是在三国后期响当当的人物。
唯独赤壁一役,名满天下的周瑜,他的后人,似乎在历史上消失了。
孙权称帝时,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说了这样一句话:“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既然是这样,孙权更应该重用周瑜的后人才对,但孙权没有。
周瑜有二子一女,女儿嫁给了太子孙登。
孙登是孙权长子,生于公元209年,即使这是一门娃娃亲,也应该是孙登到了十岁左右才完婚,所以至少是220年左右的事,此时距周瑜辞世已经十年了。
虽然孙登死于241年,让孙权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但孙登毕竟是太子,如果孙登活得更久一些,周瑜的女儿就是皇后了。
三国志赤壁之战周瑜登场
三国志赤壁之战周瑜登场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孙权的重要谋士兼将领周瑜。
周瑜以其智勇过人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在这场战役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下面将以周瑜登场的角度,详细展开叙述。
一、周瑜的背景和才华展现周瑜,字公瑾,夏口(今湖北荆州)人,曾受孙策赏识。
他年轻时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尤其在用兵方面独树一帜。
孙策曾说:“若有公瑾在旁辅佐,我就不用担心天下有人可敌。
”如此高度的评价也正是因为周瑜在军事和谋略上的卓越表现。
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准备赤壁之战是周瑜才华的巅峰展现。
在此之前,他仔细研究了敌方刘备与曹操的军事情报,并结合长期的观察与研究,制定了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
他派遣黄盖引起曹操的怀疑,为后续的计谋打下了基础。
三、火烧赤壁的计谋在周瑜的计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火烧赤壁的计策。
他已经料到曹操军队的兵力雄厚,单凭己方的兵力可能难以抵挡。
因此,他利用地理特点,借用赤壁的大风和火力,设计了火攻计谋。
这一计策既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又利用了地理环境的优势,最终成功地火烧了曹营,给曹操的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四、周瑜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周瑜在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智慧和指挥才能。
他将曹操引入深水之中,进一步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声东击西的计谋,制造了虚张声势的假象,使敌方陷入混乱。
在战事胶着的关键时刻,周瑜选择了用船队冲撞的方法,有效地破坏了曹操军队的军阵。
这种灵活多变的作战方式,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智慧。
五、周瑜的临危不乱和勇敢牺牲在战斗中,周瑜始终保持冷静、果断的态度。
当他在战斗中受到伤势影响时,他居然还能保持克制,没有流露出一丝痛苦的表情。
他选择了以例子鼓励士兵,展示了他的冷静和坚强的品质。
最终,在赤壁之战的胜利中,周瑜也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更大的胜利。
他的牺牲无疑增加了战争的胜利几率,也正是因为他坚毅的品质,才使得他的声名日后流传至今。
《三国》之周瑜介绍-大全
历史上 的 周瑜
公元208年,曹操挥师南下,讨伐东吴。 为对抗曹操,孙权和刘备采取建立联盟,联合 抗曹的战略,并采用离间计、苦肉计、连环计 等计策,最终使得曹军火烧连营大败而归。这 就是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 典战例——赤壁之战。
总结
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名将,著名军 事家。出身士族,仪表英俊,聪明过人。 曾协助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孙策 死后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公元208年,曹 操率兵南下。他和鲁肃坚决主战,并亲率 吴军,大破曹军于赤壁,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一生战功卓 著。
《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可谓浓 墨重彩,而这场大战的首功也自然落在了诸葛 亮的头上,周瑜作为东吴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似 乎只是顺水推舟式地坐享其成罢了。从艺术角 度看,这样的处理,确实让故事更加精彩,也 为后面周瑜与诸葛亮两个人的斗法埋下了伏笔。
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统帅 东吴大军的大都督周瑜,难道真的只能笼罩在 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吗 ?
三国人物:
周
瑜
公元175-210年
一气
• 首先我们要说的第一次,当时在吴国和蜀国联合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 后他们都想要在曹操现在落难的时候赶快扩大自己的兵力和领地,这 样等到日后曹操东山再起的时候能够抵抗曹操的大军。所以当时他们 都看重了荆州和襄阳这样重要的领地,当时因为刘备还没有自己的领 地来建功立业所以他十分渴望得到这两个重要的领地。当时的周瑜知 道刘备的心思之后就去前去和刘备谈判,当时谈判的结果是刘备答应 让周瑜的军队先去攻打南郡如果周瑜的军队打不下来刘备的军队才会 去进攻。之后至于就带领军队去攻打曹操的南郡可是镇守城池的大将 十分的厉害,所以周瑜是久久都没有攻下来并且他在出兵攻打的时候 还受了伤。最后他带伤作战经过多次的厮杀他是成功的攻下了南郡, 可是等到他要进城的时候却发现诸葛亮命赵云带人已经进入到了城池 中并且在这期间诸葛亮通过计策已经将荆州和襄阳占领了。得知真相 的周瑜十分的生气破口大骂诸葛亮。
周瑜火攻赤壁的历史故事
周瑜⽕攻⾚壁的历史故事 周瑜这个闪耀了整个时代的名字,充满传奇,即使到今天,他还被⼈们谈起。
下⾯我们就来看看关于他的故事吧! 周瑜⽕攻⾚壁 周瑜⽕攻⾚壁曹操平定北⽅以后,公元208年,率领⼤军南下,进攻刘表。
他的⼈马还没有到荆州,刘表已经病死。
他的⼉⼦刘琮听到曹军声势浩⼤,吓破了胆,先派⼈求降了。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
他听到曹操⼤军南下,决定把⼈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
荆州的百姓听说刘备待⼈好,都宁愿跟着他⼀块撤退。
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亲⾃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
刘备的⼈马带了兵器、装备,还有⼗⼏万百姓跟着他,每天只能⾏军⼗⼏⾥。
曹操的骑兵⼀天⼀夜就赶了三百多⾥,很快就在当阳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县东北)追上了刘备。
刘备的⼈马,被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乱,还亏得张飞在长坂坡抵挡了⼀阵。
刘备、诸葛亮才带着少数⼈马摆脱追兵。
但是往江陵的路已经被曹军截断,只好改道退到夏⼝(在今湖北武汉市)。
曹操占领了江陵,继续沿江向东进军,很快就要到夏⼝了。
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紧急,我们只有向孙权求救⼀条路了。
” 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派鲁肃来找刘备,劝说他和孙权联合抵抗曹军。
诸葛亮就跟鲁肃⼀起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去见孙权。
诸葛亮见了孙权,说:“现在曹操攻下了荆州,马上就要进攻东吴了。
将军如果决⼼抵抗,就趁早同曹操断绝关系,跟我们⼀起抵抗;要不然,⼲脆向他们投降,如果再犹豫不决,祸到临头就来不及了。
” 孙权反问说:“那么,刘将军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严肃地说:“刘将军是皇室后代,才能盖世,怎么肯低三下四去投降曹操呢?” 孙权听诸葛亮这么⼀说,也激动地说:“我也不能象江东⼟地和⼗万⼈马⽩⽩地送⼈。
不过刘将军刚打了败仗,怎么还能抵抗曹军呢?” 诸葛亮说:“您放⼼吧,刘将军虽然败了⼀阵,但是还有⽔军⼆万。
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也已经精疲⼒尽。
真实的周瑜
真实的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
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当时有名的“少帅”。
在孙吴政权建立之初,他屡建战功,最著名的战例,是作为统师,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大败曹操水军的“赤壁之战”。
对斯人斯役,后人诗词颇多吟咏。
比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那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美人烘托英雄,勾勒出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周瑜形象。
再如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咏史名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也涉及周瑜在赤壁以火攻险中取胜的史实,只是不去正面赞扬火攻的胜利,却设想周郎如果没有东风(风助火威)的帮助,战局将结果迥异而致家国不保。
(家国不保,二乔岂不被曹操掳去,囚于他饮酒行乐的铜雀台?)此诗以二乔立意,仍以美人衬英雄,以小家系国家,说明孙氏霸业决于此战,也从侧面称颂周瑜功不可没。
总之,周瑜与“赤壁之战”,已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礼赞吟咏的重大题材。
可惜周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
正史记载他是征战中被箭矢射伤,积郁而病死军中;且称颂他“心胸开阔”、“能得人心”;而演义、戏曲则说他“心胸狭窄”、“气量狭小”,是被诸葛亮施计“三气”而亡。
这两种对立的评价,褒贬不一,针锋相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似乎盖棺仍未定论,实在耐人寻味。
贬抑周瑜的说法,主要来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此说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二气”。
讲的是刘备丧妻,周瑜便向孙权献上“妙计”:假意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以此为诱饵将刘备骗至东吴“幽囚于狱中”,当作人质以要挟蜀汉索还荆州。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大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大不同《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
小说对周瑜、诸葛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
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
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
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
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
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
当时周瑜年方21岁。
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
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
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
历史典故:周瑜火烧赤壁
历史典故:周瑜火烧赤壁
在中国的历史上,周瑜是一位英勇善战、智慧过人的军事家。
而火烧赤壁,更是他的一次杰出的军事策略。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中国。
在长江北岸的赤壁,曹操的舰队实力强大,让南岸的孙权和刘备联军陷入了困境。
此时的周瑜,作为孙权的谋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策——火烧赤壁。
周瑜分析了曹军的弱点,决定利用火攻来打破僵局。
他巧妙地利用东风大作的天时,派遣黄盖带领船队向曹军诈降,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点燃了船上的柴草,火势迅速蔓延到曹军的战舰上。
曹军阵脚大乱,孙刘联军趁势出击,最终赢得了这场决定性的战斗。
火烧赤壁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更是周瑜军事才华的充分展现。
此战之后,曹操势力受到重创,孙权和刘备的力量逐渐壮大,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周瑜火烧赤壁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更是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周瑜不畏艰险,敢于采取创新的战术,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世的人们,勇于面对困境,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创造历史的奇迹。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
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在这场战役中,有几位英雄人物展现出了卓越的智勇和战略素养,他们是:
周瑜
周瑜是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东吴方面的总指挥。
周瑜在战争筹划和指挥中表现出了超凡的才华和军事天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孙策
孙策是东吴的创立者,也是周瑜的好友和 mentor。
他在赤壁之战中虽然已经去世,但他在生前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孙策的才干和决心鼓舞周瑜等人齐心协力,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
赵云
赵云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也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在赤壁之战中,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与东吴联合抗御曹操。
尽管赤壁之战中蜀汉
不是主要参与者,但赵云的表现依然彰显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
武精神。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之一,也是一段民族
英雄故事的展现。
周瑜、孙策、赵云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永垂史册,
成为后世传颂的名将之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的历史事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的历史事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当时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图统一中国,而孙权的东吴政权与刘备的蜀汉势力结成联盟,在长江赤壁一带对抗曹军。
在周瑜的指挥下,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苏轼通过这首词追忆了历史上这一著名战役,并通过对壮丽景色和英雄人物周瑜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解读历史中真正的周瑜
解读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提起周瑜,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往往是一位英姿勃发,器宇轩昂的青年统帅形象,而他的性格,足智多谋之余,恐怕更为我们熟知的却是他的嫉贤妒能与气量狭小,完全没有苏轼笔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采。
那么,历史上周瑜的形象究竟如何?《三国演义》中对周瑜的描写又有几分误读?本期内容就将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周瑜形象。
文韬武略,气度恢弘,江东才俊在史书《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多次提到周瑜相貌英俊,气度不凡,多谋善断,有王佐之才。
由此可见,周瑜的形象与苏轼的描写应是大体相符的。
周瑜精通音律,饱读诗书,待人和善而气量宏大。
刘备曾评价周瑜“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东吴将军程普则有“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的感叹。
作为《吴书》武将排名之首,周瑜的军事才能在三国武将之中也堪称翘楚。
文武双全且极富战略眼光,兼具卓越的统帅能力,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全能型人才。
周瑜出身名门望族,自幼与孙策交好,在其起兵之初便倾力相助,纵横江东连战连捷,为奠定孙吴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
赤壁鏖兵之时,周瑜一展将才,亲自率军破曹,扬名天下。
此后又及时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与曹操划江而治。
可惜天妒英才,赤壁之战后不久,周瑜便病逝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的去世也最终使东吴的王图霸业顷刻间化为泡影。
他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顾曲周郎,才子佳人,千古韵事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便精通音律,即使饮酒三盏,依然能分辨出弹奏者微小的差错,并会立即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
周郎相貌英俊,风度翩翩,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
而弹奏者又多为女子,故常常将曲谱弹错,只为引得周郎回顾。
魏晋之后,“周郎顾曲”成为文人竞相引用的典故,出现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
唐人李端著有《听筝》一诗,其中写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周郎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使周瑜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他与小乔流传千古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入了很多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以至于很 个施奇计草船借箭,一个用妙计杀死了蔡 保护小乔的人身安全 (曹操扬言南下东吴
多情节和人物与历史真实相差甚远。
瑁、张允,从而成就了辉煌的赤壁之战。 是为了据小乔为己有),周瑜不顾性命,身
吴宇森的电影《赤壁》,以陈寿的《三国
周瑜不凡的气度还表现在对待曹军的 先士卒,投入到了联刘抗曹的恶战,结果身
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1]。老将程 状。苏东坡更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 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而且精通音乐,是难
31 兰台世界 2010·2 月上
LISHIYIYE 历史一页
罗 坊 会 议
︱︱
︱
中 国 革 命 道 路 形 成 的 第 一 次 转 折 点
东在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审
二“、左”倾冒险错误对革命道路的危害
孙策倚重为“股肱”的东吴统帅。这其实完 象,还原了历史上周瑜的真实风貌。
能形容,而是一种骨肉同生、超越生死的爱
全是罗贯中故意为之,他为了突出扬刘贬
二、伉俪情深,琴瑟和谐
情。这种爱情生活的描写也使周瑜的形象
曹的宗旨,为了突出刘备、诸葛亮的雄才伟
在《三国演义》中,对周瑜、小乔的关 变得更加丰满、生动,很好地弥补了《三国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是在 6 月,中央政治局在李立三主持下,通过
罗坊会议纪念馆
据 地— ——井 冈 山 革 命 根 据 地 。 了由他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
1928 年 10 月和 11 月,毛泽东 的首先胜利》决议案,标志着李立三“左”倾
□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江小华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 冒险错误正式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决议在
物形象,《三国演义》 一直深受广大读者喜 之后,周瑜不仅没有为诸葛亮的口不择言 返回家中协助妻子一起给马接生,并且答
爱。但是,《三国演义》虽然取材于历史,但 耿耿于怀,反将其引为知己,共兴大事。三 应小乔不让小马驹“萌萌”上战场;为了保
毕竟是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史书,所以其中 江口两人联手,制定了火攻的计划,并且一 护自己的家乡东吴不被曹操占领,也为了
名人档案 MINGRE NDANG'AN
《赤壁》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周瑜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滕朝军 母华敏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 普“颇以年长,数陵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 道:“遥想公谨
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史书,它 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 当年,小乔初嫁
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史学巨著,因其真实性 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 了,雄姿 英 发
了一个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
容大度的周瑜形象。诸葛亮到东吴后,见了 两人对这桩婚事都是极为满意,夫妻二人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则在综合史 周瑜的阵法,不以为然,甚至还评论其阵法 感情非常和谐。
书、民间传说、戏曲和话本对三国时期历史 过时。对此,周瑜并没有生气恼怒,反而很
针对这些历史记载,在电影《赤壁》中,
一转,士兵却发现周瑜不见了,原来,周瑜 郎顾’。”“若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1]意思 领,更是现代国人心目中永远的英雄。
已走到牧童旁边,并向他伸手讨要笛子,牧 是说,如果谁弹奏曲子有错误,周瑜都会出 童吓坏了,以为周瑜生气自己干扰了练兵, 来指正,有人想得到周瑜的指点,就故意不 只好乖乖交出长笛。只见周瑜接过笛子,拿 时地弹错曲子。牧童吹笛的情节非常好地
了一个度量狭小、不能容人的庸将,根本没 为联军统帅?何以率领 3 万兵马就可战胜 夫完成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千古伟业。
有半点“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曹操的 80 万大军?吴宇森的《赤壁》依据史
《赤壁》 再现了周瑜和小乔的幸福爱
灰飞烟灭”的英姿,也不像是一位被孙权、 实重塑了 《三国演义》 中被扭曲的周瑜形 情,这种爱情已经不是简单的郎才女貌所
人及时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 特途径,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开始由城市 待机。8 月 23 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在湖
市转移到农村,开始了中国革 转向农村,并在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 南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
命道路的新探索。1927 年,毛泽 条崭新的道路。
一方面军,并遵照中央指示于 9 月再度攻打
过赤壁之战还原给广大观众一个历史上真 采纳这种暗地偷袭的“小人之战”,认为应 诸葛亮来到东吴劝说周瑜联刘抗曹,小乔
实的周瑜:气度恢宏、虚怀若谷、情深义重、 与曹操打一场正面交锋的“君子之战”,此 能从丈夫的琴声中判断出丈夫是战是和,
文武兼备,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三国 时进攻未免胜之不武。由此可见周瑜为人 不需要任何语言,只闻“弦歌”便知“雅意”。
教训中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 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
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在形成和推进
性,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
实践也正如毛泽东所预见的一样,井冈 过程中,受到党内一些干部的批评和抵制。
起义、广州起义,开始了中国共 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全国各 在红军中,毛泽东和朱德等对中央的一些
产党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的时 地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到 1930 年初, “左”的指示进行过抵制。1930 年 6 月,红一
道路形成的第一次转折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提出以乡村为 织几乎全部瓦解,农村根据地有的缩小,有的
一、革命道路的基本确立 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 丢失,红军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损失。
大革命失败后,党从血的 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
三、罗坊会议对革命道路形成的贡献
描写的基础上,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 自信地告诉诸葛亮:“阵法并无过时之说, 吴宇森通过大量的镜头语言充分表现了一
感悟和体会,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凭 但看是否用对了时机”。一席话让诸葛亮频 个家庭生活中的周瑜:体贴多情、情深意
借其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鲜活丰满的人 频点头。及至二人一起为马接生、弹琴问意 重、举案齐眉、琴瑟和谐。在练兵的间隙,他
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 对革命形势错误估量的基础上,机械照搬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 国十月革命的具体经验,认为只要在产业区
政权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 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 域或政治中心突然爆发一个伟大的工人斗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 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论 争,就可以立即通过武装起义实现一省或几
电影 《赤壁》 除了表现周瑜的英勇善 周瑜、诸葛亮,连士兵也自动停止训练,陶 小、有违历史真实的周瑜形象,再现、还原
战、足智多谋,还特别表现了周瑜在音乐方 醉在悠扬的笛声之中。这个情节其实是为 了历史上真实的周瑜:集琴棋书画、文韬武
面的才华。曹操兵临赤壁,周瑜每天加紧练 了丰满周瑜这个人物形象,因为《三国志· 略于一身,既有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又有音
兵。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老农和他的孙 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写道:“瑜少 乐家的高超技艺;既有武人的侠义豪迈,又
子。老农的孙子在练兵场附近吹笛,吹奏的 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 有文人的敏感多情;既执法如山,又爱民如
效果实在不好,呕哑啁喳,曲调艰涩。画面 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 子。他不仅是三国时代人们心中完美的将
“性度恢廓”[1]之人,器量宏大,善与人同。孙 ‘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 是,《三国演义》 对周瑜的表现也仅止于此,
权对周瑜的评价是:“雄烈,胆略兼人”[1];吕 欢。’”[1]元杂剧《周公瑾得志娶小乔》也颇为 除了军事才能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其他方
蒙对周瑜更是推崇备至,说他和鲁肃“建独 详细地描绘了周瑜娶小乔后的欣喜和得意 面的才华。其实,据《三国志》记载,周瑜不仅
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 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 省的胜利,建立全国性的革命政权,进而夺
合,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在总结 之间的关系,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 取全国所有省区的胜利。在这种错误思想指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 成奠定了基础。1930 年 1 月,毛泽东针对党 导下,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
期。但城市起义和对城市的进 全国 10 多个省共建立大小 15 块革命根据 军团按照中央关于攻打南昌、九江的命令,
攻却连连受挫,在这种形势下, 地,红军发展到约 10 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 由福建汀州经江西广昌向南昌开进。后因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迅猛发展的局面,展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独 势变化,转道湘赣边界安义、奉新一带休整
演义》所定位的心胸狭窄、气量如豆的一代 的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最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她
武夫周瑜。
从周瑜辉煌的成就我们也可以推断, 竟然不顾自身安危只身赴曹营,用美丽的
一、气度恢宏,胸怀坦荡
历史上的周瑜就应该是这么一位器量宏 姿色和高超的茶艺拖延住曹操,为东吴赢
在罗贯中笔下,一代英才周瑜完全成 大、虚怀若谷的将领,否则何以 24 岁就成 得宝贵的进攻时间,一举歼灭曹操,帮助丈
而备受学术界的肯定。陈寿取材精审,对史 谦让服人如此”[1]。可见周瑜的宽容大度是 ……”从这些历
实经过认真的考证、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 为人所公认、肯定的。
史资料和文艺
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在尊重史实
在电影《赤壁》中,吴宇森根据历史资 作品中可 以 推
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 料进行艺术加工,再现了一个气度恢宏、雍 测:周瑜和小乔
时度势,果断决策,适时地放弃
1929 年下半年,随着党在国民党统治
了进攻长沙的原定计划,在文家 区的工作有了恢复和发展以及农村根据地
市作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定, 的扩大,尤其是 1929 年 10 月共产国际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