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本章小结

合集下载

电化学工作站

电化学工作站

摘要电化学工作站是一种电化学体系的检测分析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基础研究、电镀、金属腐蚀与防护、电解和电化学电源等诸多领域。

现在市场上流行的电化学工作站主要采用下位机—接口—上位机的结构,通常采用AT89C52等低性能的下位机进行电信号的控制和采集,用上位机进行数据的显示和分析,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采用RS232接口进行通讯。

如果采用速度快、功耗低、内存大的ARM系统作为下位机,采用USB 数据接口进行通讯,可以大幅提高电化学工作站的性能。

基于ARM系列的STM32芯片和USB 接口的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制工作至今尚未见报道。

我们采用STM32F103C8T6芯片作为电化学工作站的主控芯片,利用USB模块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一台电化学工作站样机。

在上位机上采用VS2010 C++ MFC 实现了人—机交互界面,可以用于Window 7操作系统。

利用该样机,我们对食盐水进行了电解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化学工作站能精确控制输出电压和采集输入电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电化学工作站;ARM系统;USB接口技术;VS2010ABSTRACTElectro-chemical working station is a kind of analysis instrument for electro-chemical system,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 such as electro-chemical basic research, electro-deposition, metal-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electrolysis and chemical electro-power sources.The slaver-interface-master structure is usually applied to the commercial electro-chemical working stations, in which the low-performance slaver, such as AT89C52, is used for the control and acquisition of electrical signals, the major is used for the data display and analysis, RS232 interface is used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laver and the major.If a high-speed, low-loss, and large-memory ARM system is used as the slaver, USB interface is used for communic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chemical working station will be greatly enhanced. The design and instrumentation of an electro-chemical working station based on ARM STM32 chip and USB interface has not been reported until now.We realized a sample instrument of an electro-chemical working station, using the STM32F103C8T6 chip as the slaver, USB interface for data communication. The user interface software is programmed using VS2010 C++ MFC,which can be used in Windows 7 operating system. Using this sample instrument, we analyzed the electrolysis of NaCl water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instrument can control the output voltage and acquire the input voltage precisely, the expected purpose is achieved.Keywords: The electro-chemical working station; ARM system; USB technique; VS2010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第二章电化学工作站系统总体设计 (3)2.1 引言 (3)2.2 电化学工作站的原理 (3)2.3 电化学工作站下位机的系统结构 (5)2.4 本章小结 (7)第三章下位机的硬件设计 (8)3.1 引言 (8)3.2 各模块电路的设计 (8)3.2.1 USB接口设计 (8)3.2.2 数模转换电路设计 (9)3.2.3 频率计电路设计 (10)3.2.4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11)3.2.5 脉宽调制电路设计 (11)3.2.6 ARM最小系统电路设计 (12)3.2.7 电源电路设计 (14)3.3 本章小结 (15)第四章 USB接口技术 (16)4.1 引言 (16)4.2 USB接口技术简介 (16)4.3 HID类的特点 (18)4.4 USB的实现方法 (19)4.4.1 ARM系统的USB实现方法 (20)4.4.2 C++的USB实现方法 (21)4.5 本章小结 (22)第五章下位机程序设计 (23)5.1 引言 (23)5.2 KEIL开发环境介绍 (23)5.3 USB库介绍 (25)5.4 下位机各模块程序介绍 (25)5.4.1 USB接口程序设计 (25)5.4.2 模数转换模块程序设计 (26)5.4.3 数模转换模块程序设计 (28)5.4.4 频率计模块程序设计 (28)5.4.5 脉宽调制模块程序设计 (29)5.5 本章小结 (29)第六章上位机程序设计 (30)6.1 引言 (30)6.2 VS2010开发环境简介 (30)6.3 上位机程序的实现方法 (31)6.4 本章小结 (33)第七章总结 (34)7.1 实验及结果总结 (34)7.2 本论文研究完成的工作 (35)7.3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展望 (35)结束语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39)外文资料 (45)中文翻译 (53)天津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电化学工作站是电化学测量系统的简称,是电化学研究和教学中重要的测量设备,主要用于控制和监测电化学池中的电极的电位和电流的变化。

论文目录参考范例

论文目录参考范例

论文目录参考范例写论文一定要有完整的目录,。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论文目录参考范例,欢迎大家阅读!目录摘要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1.2 研究的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1.3.2 国内研究现状1.4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1.4.1 研究的目的1.4.2 研究的内容1.5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1.5.1 研究的方法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1.6 本章小结第二章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概述2.1 建设工程造价的概述2.1.1 工程造价的概念2.1.2 工程造价的构成2.1.3 工程造价的特点2.2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概述2.2.1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概念2.2.2 工程造价控制的一般程序2.2.3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目标2.2.4 国内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2.3 基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概述2.3.1 建筑工程设计的概念2.3.2 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2.3.3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2.4 国内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的工作流程2.4.1 方案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任务及流程2.4.2 初步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任务及流程2.4.3 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任务及流程2.5 本章小结第三章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相关理论3.1 限额设计3.1.1 限额设计的概念3.1.2 限额设计的特点3.1.3 限额设计造价控制的过程3.1.4 限额设计的不足3.2 价值工程3.2.1 价值工程的概念3.2.2 价值工程的原理3.2.3 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3.2.4 价值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应用3.3 质量功能展开(QFD)法3.3.1 QFD 的概念3.3.2 QFD 的原理3.3.3 QFD 的效果3.4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理论3.4.1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3.4.2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3.4.3 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在设计阶段的应用3.5 各方法应用对比分析3.6 本章小结第四章限额设计方法的改进4.1 限额设计方法改进的理论思路4.2 建筑工程限额设计中限额的确定4.2.1 QFD 法确定设计限额的工作流程4.2.2 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表4.2.3 确定各质量需求项重要度4.2.4 建立质量需求与质量特性关系矩阵并计算4.3 建筑工程限额设计中限额的分配4.3.1 现行设计限额分配方法存在的不足4.3.2 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分配限额4.3.3 功能目标成本的综合修正4.4 本章小结第五章改进后的限额设计方法案例分析5.1 工程概况5.2 设计限额的确定5.2.1 建立住宅工程质量表5.2.2 确定质量需求重要度5.2.3 建立质量需求与质量特性关系矩阵并计算5.2.4 分析数据确定设计限额5.3 设计限额的分配5.3.1 功能定义与评价5.3.2 相似工程的数据统计分析5.3.3 功能目标成本的综合修正5.4 本章小结结论与展望研究成果不足及展望参考文献。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第一章高层建筑结构概述
1.2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特点
第 1章 绪 论 3、 轴向变形的影响在设计中不容忽视
1)竖向荷载产生的结构轴向变形对其内力及变形的影响;
2)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和楼面标高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Houston 75层的某商业大厦,采用剪力墙和钢柱混合体系,由于 钢柱负荷面积大,其底层钢柱压缩变形比墙多260mm。
公元524年的河南嵩岳寺塔(15层简筒结构,高50m) 公元704年的西安大雁塔(7层砖木结构,总高64m) 公元1055年的河北定县料敌塔(11层筒体结构,高82m)
1.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第 1章 绪 论
2、 混凝土结构 优点:取材容易、良好耐久性和耐火性、承
载能力大,刚度好、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可模 性好;
2)我国: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50045-95 和《高层民用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 GBJ50045-2002和 规定: ≥10层的居住建筑(包括首
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或≥24m的公共建筑。
(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10
层 或 ≥28m;(本课程内容的依据)
缺点:自重大、构件截面较大、施工工序复杂、
建造周期较长且受季节的影响;
应用情况:我国绝大多数高层建筑都是采用
混凝土结构,今后仍将是高层建筑发展的主流。
最早混凝土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是1903年在美
国辛辛那提建造的因格尔斯大楼,16层,高64m。
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建筑为香港中环广场 平壤市的柳京饭店
1.3 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
第 1章 绪 论
3)钢筋混凝土是应用最广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高层建筑为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价格低(地方材料),可浇筑成任何形 状,不需要防火,刚度大。但强度低,构件截面大,占用空间 大,自重大,不利于基础、抗震,延性不如钢结构。

生物质锅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质锅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质锅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项目概况
1.2项目目的
1.3本章小结
第二章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2.1项目的基本假设
2.2技术可行性分析
2.3经济可行性分析
2.4社会可行性分析
2.5环境可行性分析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结论
3.1综合分析
3.2投资决策
3.3本章小结
第四章附录
4.1项目简介
4.2项目背景
4.3项目技术概况
第一章绪论
1.1项目概况
生物质锅炉项目主要是以植物油、有机废物和动物油为原料,通过将
有机物转化成化合物,产生热能的过程,从而获得的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该项目在利用环保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可
以替代使用传统的石油、煤炭等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人们的生
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技术项目。

1.2项目目的
本项目主要目的是对生物质锅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了解它在社会
环境、经济发展、技术发展、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可行性情况。

本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将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及社会可行性等三方面对该项目
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提出合理的投资建议,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
科学的依据。

1.3本章小结。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大纲视图(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

软件工程-课程目录-大纲视图(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计算机网络专业-独立本科)

第一章绪论1.1 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与发展1.2 软件开发的本质1.3 本章小结第二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2.1 需求与需求获取2.1.1需求定义2.1.2 需求分类2.1.3 需求发现技术2.2 需求规约2.2.1 需求规约定义2.2.2 需求规约(草案)格式2.2.3 需求规约(规格说明书)的表达2.2.4 需求规约的作用2.3 本章小结第三章结构化方法3.1 结构化需求分析3.1.1 基本术语1.数据流2.数据存储3.数据源和数据谭3.1.2 系统功能模型表示数据流图(Dataflow Diagram)3.1.3 建模过程1.建立系统环境图, 确定系统语境2.自顶向下, 逐步求精, 建立系统的层次数据流图3.定义数据字典数据流条目给出所有数据流的结构定义数据存储条目给出所有数据存储的结构定义数据项条目给出所有数据项的类型定义4.描述加工(1)结构化自然语言(2)判定表(3)判定树3.1.4 应用中注意的问题(1)模型平衡问题(2)信息复杂性控制问题3.1.5 需求验证3.2 结构化设计3.2.1 总体设计1.总体设计的目标及其表示(1)Yourdon提出的模块结构图(2)层次图(3)HIPO图2.总体设计步骤(1)变换型数据流图——变换设计(2)事物型数据流图——事物设计3.模块化及启发式规则(1)模块化1)耦合①内容耦合②公共耦合③控制耦合④标记耦合⑤数据耦合2)内聚①偶然内聚②逻辑内聚③时间内聚④过程内聚⑤通信内聚⑥顺序内聚⑦功能内聚(2)启发式规则1)改进软件结构, 提高模块独立性2)力求模块规模适中3)力求深度、宽度、扇出和扇入适中4)尽力使模块的作用域在其控制域之内5)尽力降低模块接口的复杂度6)力求模块功能可以预测3.2.2 详细设计1.结构化程序设计2.详细设计工具(1)程序流程图(2)盒图(N-S图)(3)PAD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4)类程序设计语言IPO图、判定树和判定表等也可以作为详细设计工具3.3 本章小结第四章面向对象方法——UML 4.1 UML术语表4.1.1 表达客观事物的术语1.类与对象1)类的属性(Attribute)2)类的操作3)关于类语义的进一步表达①详细叙述类的职责(Responsibility)②通过类的注解和/或操作的注解, 以结构化文本的形式和/编程语言, 详述注释整个类的语义和/或各个方法③通过类的注解或操作的注解, 以结构化文本形式, 详述注释各个操作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 甚至注释整个类的不变式④详述类的状态机⑤详述类的内部结构⑥类与其他类的协作4)类在建模中的主要用途①模型化问题域中的概念(词汇)②建立系统的职责分布模型③模型化建模中使用的基本类型2.接口(Interface)(1)采用具有分栏和关键字《interface》的矩形符号来表示(2)采用小圆圈和半圆圈来表示3.协作(Collaboration)4.用况(Use Case)5.主动类(Action Class)6.构件(Component)7.制品(Artifact)8.节点(Node)4.1.2 表达关系的术语1.关联(Association)(1)关联名(Name)(2)导航(3)角色(Role)(4)可见性(5)多重性(Multiplicity)(6)限定符(Qualifier)(7)聚合(Aggregation)(8)组合(Composition)(9)关联类(10)约束①有序(ordered)②无重复对象(set)③有重复对象(bag)④列表(list)或序列(sequence)⑤只读(readonly)2.泛化(Generalization)①完整(Complete)②不完整(Incomplete)③互斥(Disjoint)④重叠(Overlapping)3.细化(Realization)4.依赖①绑定(Bind)②导出(Derive)③允许(Permit)④实例(InstanceOf)⑤实例化(Instantiate)⑥幂类型(Powertype)⑦精化(Refine)⑧使用(Use)可模型化以下各种关系(1)结构关系1)以数据驱动2)以行为驱动(2)继承关系(3)精化关系(4)依赖关系4.1.3 表达组合信息的术语——包1)访问(Access)2)引入(Import)4.2 UML模型表达格式1.类图(Class Diagram)(1)模型化待建系统的概念(词汇), 形成类图的基本元素(2)模型化待建系统的各种关系, 形成该系统的初始类图(3)模型化系统中的协作, 给出该系统的最终类图(4)模型化逻辑数据库模式2.用况图(Use Case Diagram)所包含的内容(1)主题(Subject)(2)用况(Use Case)(3)参与者(Actor)(4)关联、泛化与依赖模型化工作1)关于系统/业务语境的模型化①系统边界的确定②参与者与用况的交互③参与者的语义表达④参与者的结构化处理2)关于系统/业务需求的模型化①确定系统/业务的基本用况②用况的结构化处理③用况的语义表达3.状态图(1)状态1)名字2)进入/退出效应(Effect)①entry②exit③状态内部转移3)do动作或活动4)被延迟的事件(2)事件1)信号(Signal)事件2)调用(Call)事件3)时间事件4)变化事件(3)状态转移①源状态②转移触发器③监护(guard)条件④效应(effect)⑤目标状态实际应用中, 使用状态图的作用①创建一个系统的动态模型②创建一个场景的模型4.顺序图(1)术语解析1)消息2)对象生命线3)聚焦控制(the Focus of Control)(2)控制操作子1)选择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Optional Execution)2)条件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Conditional Execution)3)并发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Parallel Execution)4)迭代执行操作子(Operator for Iterative Execution)4.3 本章小结第五章面向对象方法——RUP5.1 RUP特点1.以用况为驱动2.以体系结构为中心3.迭代增量式开发5.2 核心工作流5.2.1 需求获取1.列出候选需求2.理解系统语境(1)业务用况模型(2)业务对象模型3.捕获系统功能需求(1)活动1: 发现并描述参与者(2)活动2: 发现并描述用况(3)活动3: 确定用况的优先级(Priority)(4)活动4: 精化用况(5)活动5: 构造用户界面原型1)用户界面的逻辑设计2)物理用户界面的设计3)开发用户界面原型并演示为了执行该用况, 用户怎样使用该系统(6)活动6: 用况模型的结构化5.2.2 需求分析1.基本术语(1)分析类(Analysis Class)1)边界类(Boundary Classes)2)实体类(Entity Classes)3)控制类(Control Classes)(2)用况细化(Use Case Realization)(3)分析包(Analysis Package)2.分析模型的表达3.分析的主要活动(1)活动1: 体系结构分析(Architectural Analysis)1)任务1: 标识分析包2)任务2: 处理分析包之间的共性3)任务3: 标识服务包4)任务4: 定义分析包的依赖5)任务5: 标识重要的实体类6)任务6: 标识分析包和重要实体类的公共特性需求(2)活动2: 用况分析1)任务1: 标识分析类①标识实体类②标识边界类③标识控制类2)任务2: 描述分析(类)对象之间的交互(3)活动3: 类的分析1)任务1: 标识责任2)任务2: 标识属性①关于实体类属性的标识②关于边界类属性的标识③关于控制类属性的标识3)任务3: 标识关联和聚合①关于关联的标识②关于聚合的标识③关于泛化的标识(4)活动4: 包的分析4.小结(1)关于分析模型1)分析包2)分析类3)用况细化(2)关于分析模型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3)用况模型和分析模型比较(4)分析模型对以后工作的影响1)对设计中子系统的影响2)对设计类的影响3)对用况细化[设计]的影响5.2.3 设计1.设计层的术语(1)设计类(Design Class)(2)用况细化[设计](3)设计子系统(4)接口(Interface)2.设计模型、部署模型以及相关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1)设计模型及其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1)子系统结构2)对体系结构有意义的设计类3)对体系结构有意义的用况细化[设计](2)部署模型及该模型视角下的体系结构描述3设计的主要活动(1)活动1: 体系结构的设计1)任务1: 标识节点和它们的网络配置2)任务2: 标识子系统和它们的接口①标识应用子系统②标识中间件和系统软件子系统③定义子系统依赖④标识子系统接口3)任务3: 标识在体系结构方面有意义的设计类和它们的接口4)任务4: 标识一般性的设计机制①标识处理透明对象分布的设计机制②标识事务管理的设计机制(2)活动2: 用况的设计1)标识参与用况细化的设计类2)标识参与用况细化的子系统和接口(3)活动3: 类的设计1)任务1: 概括描述设计类2)任务2: 标识操作3)任务3: 标识属性4)任务4: 标识关联和聚合5)任务5: 标识泛化6)任务6: 描述方法7)任务7: 描述状态(4)活动4: 子系统的设计1)任务1: 维护子系统依赖2)任务2: 维护子系统所提供的接口3)任务3: 维护子系统内容4.RUP设计小结1)RUP设计的突出特点2)关于RUP的设计方法①给出用于表达设计模型中基本成分的4个术语, 包括子系统, 设计类, 接口, 用况细化[设计]②规约了设计模型的语法, 指导模型的表达③给出了创建设计模型的过程以及相应的指导3)RUP的设计模型①设计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②设计类(其中包括一些主动类), 以及他们具有的操作、属性、关系及其实现需求。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提纲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提纲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提纲题目:仿生扑冀机帯人的机械系统设计讨论名目第一章绪论1.1仿生扑翼飞行器的讨论现状1.1.1仿生扑翼飞行器的早期讨论状况1.1.2仿生扑翼飞巧器的国内外讨论状况1.1.3仿生扑翼飞行器国内讨论状况1.2仿生扑翼飞行器讨论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1.3课题讨论意义1.4课题主要讨论内容其次章扑翼机构运动学建模W及仿真分祈2.1引言2.2扑翼传动机构运动学模型2.2.1拍动角位移方程2.2.2速度方程2.2.3加速度方程2.3仿真结果2.4本章小结第三章基于FLUENT仿生翅翼的数值模拟3.1FLUENT软件简介3.1.1FLUENT求解步骤3.1.2掌握方程3.1.3边界条件3.1.4UDF函数和动网格技术3.1.5MPLE算法3.2翅翼的运动方程3.3计算步骤的设置3.4仿真结果及分析3.4.1飞行速度对升力系数的影响3.4.2拍动频率对推力系数的影响3.5数值模拟结果与气动模型对比3.6本章小结第四章扑翼飞行器非定常空气动力学讨论4.1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4.2动力学参数分析算法4.3扑翼模拟结果与计算分析4.3.1算法理论验证4.3.2各个运动参数对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的影响4.3.3拍动振幅对平均升力系数和平均推力系数的影响 4.3.4拍动频率对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的影响4.3.5相位差对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的影响4.3.6俯仰角对升力系数和推力系数的影响4.4对比讨论4.5本章小结第五章仿生扑翼飞行器整机结构的'设计、制作W及试验 5.1引文5.2机械系统的设计5.2.1生物飞行的仿生学公式5.2.2动力源选型5.2.3传动系统设计5.3气动系统的设计5.3.1翅翼参数的估算5.3.2翅翼的设计5.3.3尾翼的设计5.4整机建模与组装5.5样机飞行测试与试验5.6扑翼飞行器无线通信试验系统的初步设计5.7本章小节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七版)-第1章 绪论_BN_20190926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七版)-第1章 绪论_BN_20190926

2、 定义
假设P x 表示消息发生的概率, I 表示消息中所含的信息量。
(1)信息量是该消息出现的概率的函数,即 (2)信息量与消息出现的概率成反比
I = I P x
(3)信息量具有相加性,关系式为 I loga P x
1. 离散消息 x 的信息量
P 1,I0
为什么 取对数 ?
P 0,I

将信号放 大和反变

信息源
模拟信源 数字信源
声音→音频信号 图像→视频信号 字符→数字信号 键盘→数字信号
发送设备
包含变换、放大、滤波、编码、调制等 过程
信道
无线信道 有线信道
自由空间 明线电缆光纤
接收设备
包含分路、解调、译码、纠错等过程
受信者
电信号还原为消息,如扬声器等。
1.2.2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光纤通信
频分复用 用频谱搬移的方法使不同信号占据不同的频率 FDM 范围;
时分复用 用抽样或脉冲调制方法使各路不同信号占用不 TDM 同的时间区间;
码分复用 用一组包含互相正交的码字的码组携带多路信 CDM 号。
1.3.2 通信方式
按传输方向和时间分: 单工通信: (单向)
半双工通信: (双向、不同时)
信源
发送设备
信道
接收设备
信宿
噪声
两对重要变换:
模拟消息 原始电信号(基带) 信源,信宿 基带信号 已 调 信号(带通) 调制器,解调器
模拟信源
调制器
信道
解调器
信宿
噪声
信号可以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特征:幅度连续,时间可连续也可以不连续。 ➢数字信号特征:幅度离散,一般时间也离散。 通信系统可以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传热学-第1章

传热学-第1章
课程名称:传热学 授课老师:刘 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作单位:能源与动力学院
热工教研室
办公地点:2#综合实验楼
416A室
第一章 绪论
1
参考书
《传热学 要点与解题》 王秋旺 《数值传热学》陶文铨 《凝结与沸腾》 施明恒等 《辐射换热》 余其铮 Heat Transfer Anthony F Heat Transfer J.P.Holman
第一章 绪论
tf
24
表1-1 一些表面传热系数的数值范围
对流换热类型 空气自然对流换热 水自然对流换热 空气强迫对流换热 水强迫对流换热 水沸腾 水蒸气凝结
表 面 传 热 系 数 h /[W /(
m2K])
1~10
100~1 000
10~100
100~15 000
2500~35 000
5000~25 000
dt

q tw1 tw2
第一章 绪论
16
7. 导热热阻
q

tw1 tw2


t r

Φ

tw1 tw2


t R
A
R

A
导热热阻
r


单位导热热阻
第一章 绪论
tw1
φ
tw2
A
导热热阻图示
17
例 题 1-1
例题 1-1 一块厚度δ =50 mm 的平板, 两侧表面分别维持在
第一章 绪论
2
课程安排
上课时间:1-10 周一7,8节 周四 3,4节
地点: 综-311
学 时:40 学 分:2.5 课程性质:必修课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毕业论文中每一章的“引言”和“本章小结”的写法

毕业论文中每一章的“引言”和“本章小结”的写法

毕业论文中每一章的“引言”和“本章小结”的写法
毕业论文中每一章的头和尾分别是“引言”和“本章小结”,相互呼应。

一、“引言”的写法
“引言”出现在毕业论文每一章的第一部分,作用是说明与上一章的衔接关系,引出本章的内容。

”引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前一章对本章的重要价值,第二部分写本章的引子。

第一部分非常简洁:
上一章的...技术在...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

提高了...,改善了...。

第二部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才能...,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遇到了一些其他问题。

(...确实是个问题。

)
2.这些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可以用少量数据说明,也可以不用数据说明)
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有...(可结合难点)
4.分析研究有什么可以支撑这个问题。

试着建造...
5.所以,为了...,本章研究...并介绍一下这个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你在找这个方案的时候是什么启发了你(不需要解释具体过程)
6.本章的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
二、“本章小结”的写法
“本章小结”言简意赅地总结本章内容,大概半页的内容。

为了解决…的问题...,本章提出了方法...并建立了....模型的流程是怎样的?简单总结一下。

为了达到…的效果...,提出...实验效果部分。

实验效果部分:用了什么实验数据,对比实验是什么,实验指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数据,实验效果。

把这些材料串在一起得到实验结果。

这些材料不用都有,挑主要的,串起来就行了。

例如,关于的实验结果...数据表明的优势...方法有...因此...有效解决...。

论文目录(初稿)

论文目录(初稿)

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1.1引言1.2扩散的基本知识1.2.1扩散的本质1.2.2 扩散定律1.2.3 扩散的微观机理及理论1.2.4影响扩散的因素1.2.5 柯肯达尔效应1.3物质的磁性分类1.3.1抗磁性和抗磁性物质1.3.2顺磁性和顺磁性物质1.3.3铁磁性和铁磁性物质1.3.4反铁磁性1.3.5亚铁磁性1.4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1.4.1强磁场在材料热处理中的应用1.4.2 强磁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前景1.5强磁场下材料扩散的研究现状1.5.1 强磁场下气固二元扩散的研究现状1.5.2 强磁场下液固二元扩散的研究现状1.5.3 强磁场下固固二元扩散的研究现状1.5.4 小结1.5.4.1 顺磁/顺磁扩散1.5.4.2 抗磁/顺磁扩散1.5.4.3 铁磁/铁磁扩散1.5.4.4 铁磁/抗磁扩散1.6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第二章实验方法2.1 实验设备2.2 样品制备2.2.1 Mg/Al固固二元扩散偶的制备2.2.2Cu/Co固固二元扩散偶的制备2.3 实验方法2.3.1 金相试样制备2.3.2 金相观察2.3.3 厚度测量2.3.4 电子探针分析2.3.5扫描分析第三章强磁场下Mg/Al扩散行为研究3.1 引言3.2 实验条件3.3 实验结果3.3.1 强磁场对Mg/Al扩散层相组成的影响3.3.2 强磁场对Mg/Al扩散层厚度的影响3.3.2.1 强磁场方向与扩散层夹角对厚度的影响3.3.2.2 梯度强磁场对扩散层厚度的影响3.3.3 强磁场对Mg/Al扩散层生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3.3.4 分析与讨论3.4 本章小结第四章强磁场下Cu/Co扩散行为研究4.1 引言4.2 实验条件4.3 实验结果4.3.1 强磁场对Mg/Al扩散固溶度层浓度的影响4.3.2 强磁场对Mg/Al扩散固溶度层宽度的影响4.3.2.1 强磁场方向与扩散层夹角对宽度的影响4.3.2.2 梯度强磁场对扩散层宽度的影响4.3.3 强磁场对Mg/Al扩散固溶度层动力学行为的影响4.3.4 分析与讨论4.4 本章小结第五章结论。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提纲第一章绪论
1.1 讨论背景
1.1.1 宽带业务的重要意义及其高速进展
1.1.2 中国移动宽带业务的进展现状与挑战 1.2 讨论意义
1.3 讨论内容
1.4 论文结构
其次章“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总体方案 2.1 背景
2.2 “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功能需求
2.3 “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总体设计方案
2.4 “服务易”WIFI 认证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2.5 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服务易”平台构建及商业运营预备 3.1 项目团队组建
3.2 软、硬件等相关预备
3.3 “服务易”平台的特色宣扬
3.4 商业运营目标设定及推广部署
3.5 风险分析和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中国移动“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商业运营
4.1 “服务易”无线广告平台的实现技术说明
4.2 “服务易”平台商业运营的两种模式
4.3 “保利西街”项目的实现与商业运营
4.4 “千灯湖”项目的实现与商业运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移动“服务易”商业运营阶段性评估
5.1 公司内部的阶段性评估
5.2 公司外部的阶段性评估
5.3 “服务易”专利申请评估
5.4 本章小结。

流体力学例题大全

流体力学例题大全

第一章:绪论例1-1 200 ºC体积为的2.5m3水,当温度升至800ºC时,其体积增加多少?解: 200 ºC时:ρ1=998.23kg/m3 800CºC时:ρ2=971.83kg/m3即:则:例1-2使水的体积减小0.1%及1%时,应增大压强各为多少?(K=2000MPa)d V/V =-0.1%=-2000×106×(-0.1%)=2×106Pa=2.0MPad V /V = -1%= -2000×106×(-1%)=20 MPa例1-3输水管l=200m,直径d=400mm,作水压试验。

使管中压强达到55at后停止加压,经历1小时,管中压强降到50at。

如不计管道变形,问在上述情况下,经管道漏缝流出的水量平均每秒是多少?水的体积压缩率κ =4.83×10-10m2 /N 。

解水经管道漏缝泄出后,管中压强下降,于是水体膨胀,其膨胀的水体积水体膨胀量5.95 l 即为经管道漏缝流出的水量,这是在1小时内流出的。

设经管道漏缝平均每秒流出的水体积以Q 表示,则例1-4:试绘制平板间液体的流速分布图与切应力分布图。

设平板间的液体流动为层流,且流速按直线分布,如图1-3所示。

解:设液层分界面上的流速为u,则:切应力分布:图1-3上层下层:在液层分界面上:--流速分布:上层:下层:例1-5:一底面积为40 ×45cm2,高为1cm的木块,质量为5kg,沿着涂有润滑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如图1-4所示,已知木块运动速度u =1m/s,油层厚度d =1mm,由木块所带动的油层的运动速度呈直线分布,求油的粘度。

解:∵等速∴αs =0由牛顿定律:∑F s=mαs=0m gsinθ-τ·A=0(呈直线分布)图1-4∵ θ=tan-1(5/12)=22.62°例1-6: 直径10cm的圆盘,由轴带动在一平台上旋转,圆盘与平台间充有厚度δ=1.5mm的油膜相隔,当圆盘以n =50r/min旋转时,测得扭矩M =2.94×10-4 N·m。

飞机大战游戏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

飞机大战游戏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文

飞机⼤战游戏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飞机⼤战游戏的设计与开发毕业论⽂⽬录第1章绪论 (1)1.1 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1.4 本⽂的组织结构 (2)1.5 本章⼩结 (2)第2章游戏的相关知识和系统开发平台的阐述 (3)2.1游戏基本流程概述 (3)2.2游戏系统元素阐述 (4)2.3开发环境和相关技术的概述 (5)2.3.1 开发环境 (5)2.3.2 相关技术 (5)2.4本章⼩结 (10)第3章游戏分析 (11)3.1 ⽤户功能需求分析 (11)3.2 系统性能要求 (12)3.3可⾏性分析 (12)3.4本章⼩结 (13)第4章游戏设计 (14)4.1游戏整体设计 (14)4.1.1 整体结构 (14)4.1.2 游戏对战规则 (14)4.2游戏界⾯设计 (15)4.2.1游戏起始界⾯设计 (15)4.2.2游戏运⾏界⾯设计 (17)4.2.3游戏结束界⾯设计 (17)4.3游戏功能设计 (18)4.3.1双缓冲绘图 (19)4.3.2功能实现 (19)4.4本章⼩结 (26)第5章系统测试 (27)5.1软件测试基础理论 (27)5.1.1 软件测试定义 (27)5.1.2 软件测试基本概念 (27)5.2软件测试⽬的 (27)5.3软件测试⽅法分类 (28)5.3.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28)5.3.2 ⿊盒⽩盒与⽩盒测试 (28)5.3.3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证测试和确认测试 (29)5.4论坛测试 (29)5.4.1 测试⽤例设计要求 (29)5.5测试⽤例 (30)5.6测试结果 (30)5.6本章⼩结 (31)第6章⼯作总结 (32)致谢 (33)参考⽂献 (34)附录1 (35)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个知识经济的年代。

⾃从世界上第⼀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问世到现在,计算机业飞速发展。

微生物绪论 章末总结

微生物绪论 章末总结

微生物第一章绪论章末小结内容小结1.微生物学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

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 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安东·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首次揭示了一个咱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明其免疫学说,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消毒法等。

自生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柯赫:发现炭疽病及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柯赫氏定律等。

柯赫法则: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

3. 20世纪的微生物学DNA重组技术、遗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4. 21世纪微生物学发展的趋势基因组学、生命起源与进化、生物质能源、降解性塑料、DNA芯片问答题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以我们熟悉的微生物为例:生活上,可以用酵母菌酿酒和醋、制面包和馒头,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都对人的健康有益,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将阻止外面的病原体入侵肠道;肠道中的有益菌也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质,激活并强化肠道的免疫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章节目录

工程项目管理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1.1 工程项目管理概述1.2 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1.3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4 本章小结第二章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2.1 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2.2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2.3 项目管理的核心概念2.4 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体系2.5 本章小结第三章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3.1 项目组织结构的类型3.2 项目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3.3 项目组织结构的变化与调整3.4 项目组织结构的优化3.5 本章小结第四章工程项目规划与决策4.1 工程项目规划概述4.2 工程项目规划的内容4.3 工程项目决策的依据与程序4.4 工程项目决策的方法与工具4.5 本章小结第五章工程项目进度管理5.1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概述5.2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5.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方法与措施5.4 工程项目进度变更管理5.5 本章小结第六章工程项目成本管理6.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概述6.2 工程项目成本估算与预算6.3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与措施6.4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分析6.5 本章小结第七章工程项目质量管理7.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概述7.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7.3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措施7.4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与改进7.5 本章小结第八章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8.1 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8.2 工程项目团队建设8.3 工程项目人员配置与招聘8.4 工程项目人员激励与绩效管理8.5 本章小结第九章工程项目沟通管理9.1 工程项目沟通管理概述9.2 工程项目沟通需求分析9.3 工程项目沟通渠道与方式9.4 工程项目沟通策略与技巧9.5 本章小结第十章工程项目风险管理10.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概述10.2 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10.3 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10.4 工程项目风险监控与处理10.5 本章小结第十一章工程项目采购管理11.1 工程项目采购管理概述11.2 工程项目采购计划与策略11.3 工程项目采购流程与合同管理11.4 工程项目采购成本控制11.5 本章小结第十二章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与移交12.1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概述12.2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流程12.3 工程项目移交与验收标准12.4 工程项目验收后的后续工作12.5 本章小结第十三章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13.1 案例分析概述13.2 案例分析步骤与方法13.3 案例分析实例13.4 案例分析总结与启示13.5 本章小结第十四章工程项目管理新技术与新方法14.1 项目管理新技术概述14.2 项目管理新方法的应用14.3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14.4 项目管理智能化趋势14.5 本章小结第十五章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15.1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分析15.2 工程项目管理未来展望15.3 工程项目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5.4 本章小结结语16.1 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与意义16.2 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与前景16.3 对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16.4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17.1 主要参考文献17.2 补充参考文献附录18.1 附录一:工程项目管理常用术语解释18.2 附录二: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18.3 附录三: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分析资料18.4 附录四:工程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示例以上为《工程项目管理》一书的章节目录,共计18章,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为读者提供系统、实用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本章小结
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出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历史时代。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哲学经济学、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它
就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拓展、科学的进步而
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
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
论特征。

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
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其科学
性表现为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
认识世界,接示了自然界和认类社
会的发展规律。

它的科学性和实践

性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继承者都是与时俱进的典范。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他提供研究的方法,不提供现成的答案。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存在的方式。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它具有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点,物质生产、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

人类的实践使自然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社会历史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活动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
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根本对立的发展观。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范是揭示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物质的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普变性。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本质的区别。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客观的。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依赖物质。

从本质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展主观能动性是辩证法的统一。

2015年3月14日星期六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识是指人们特有的一种能力和活动。

个人思想的发展史再现着整个人类思维的发展过程。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认识的辩证过程是感性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个阶段。

一个
正确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体对客体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有统一的两方面。

真理是客观的就有
绝对性又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
一。

人的认识通过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践是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

真理与价值是统一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

马克思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
础,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

2015年3月15日星期日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的反作用,生产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的性质的规律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内容。

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

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及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社会改革是社会制度的根本质变,社会改革是同一社会制度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建立在分析商品货币关系基础上的科学劳动价值论,深刻阐明了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构成与创造、货币本质与职能、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以及价值规律等一系列重要经济理论问题。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封建社会
末期的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处上产生
的,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产生,而资本原始积累则大大加速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通过资产阶级革
命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确立是通过产业革命实现的。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
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