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作业

高中历史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作业

十五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德州模拟) 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

B.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

C.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

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

【解析】选C。由材料“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知清初圈地主要是圈占汉人土地,分给满人,汉人失去土地或沦为流民,或成为满洲的依附民,严重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故C正确;分析题干,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见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尽管也有民生方面的考虑,但主要目的是确保满洲贵族的特权,维护统治基础,故政治动机超过经济动因,故A错误;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并不是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D错误。

【拔高训练】

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 D)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中华书局
D.商务印书馆
8.20 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
作品。其中茅盾的著名作品是
( B)
A.《女神》
B.《子夜》
C.《骆驼祥子》 D.《狂人日记》
9.★(2021·无锡)歌曲是时代的反映。《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黄 河大合唱》《毕业歌》等歌曲谱写了下列哪一时期的最强音 ( C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0.(教材素材题)(2021·昆明模拟)如图画作《愚公移山》创作于 1940
年前后,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
最后的胜利。这幅鸿篇巨作的作者是
(C)
A. 聂耳
B. 冼星海
C. 徐悲鸿
D. 齐白石
《愚公移山》
11.照相和摄影传入中国后,丰富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保留了珍贵
4.鸦片战争后,中国教育进入大变革时代。中国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的
标志是
( A)
A.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B.谕令停止科举考试,科举制至此结束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学堂章程,统一学制
5.★(2021·潍坊)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近代史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商务印书馆
2.(2021·扬州)有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绘制了一幅经济发展示意图,他
描绘的是
( C)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3.(2021·陕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
良机,出现“短暂的春天”。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命题点 2: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2021·十堰)存在我国约 1300 年的科举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起止朝

( C)
A.隋朝——明朝
B.唐朝——明朝
C.隋朝——清朝
D.唐朝——清朝
1.(2021·新疆)张謇被赞誉为“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当年,他
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了
( C)
A.汉阳铁厂
机构。它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
了文化事业发展。它是 1897 年创办于上海的
( B)
A.中华书局
B.商务印书馆
C.生活书店
D.新华书店
9.(2021·海南)它创刊于 1872 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保存时间最长、
拥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俄和美国报刊中讨论或提及 的现象,分别发生在什么背景之下,为摆脱困境,苏俄与美国罗斯福政 府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背景:苏俄:共产主义政策长期实行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经济大危机。 措施: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编作业1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精编作业1

课后训练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选择题

1.(原创)我国湖南城头山稻田遗址距今6 500多年,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稻田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独立发展,自成体系B.各地发展状况不平衡

C.精耕细作,男耕女织D.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2.战国时期,《国语·齐语》记载:“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一史料可以用于研究()。

A.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B.“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

C.铁制农具的生产和使用D.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变革

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是清朝康熙皇帝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B.水田耕作说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C.清代出现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D.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4.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井田制实质的是()。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5.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6.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C.广大农民生活困苦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7.(原创)唐代杜甫在《石壕吏》中写道:“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

经济史作业: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经济史作业: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

李约瑟之谜的解释: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首先在中国爆发?

(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要想知道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爆发,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近代工业化的实际开端,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转折点。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伟大飞跃,它所建立起来的工业文明,成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农业文明的终结者,它不仅从根本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创造出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从根本上变革了农业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会的重大转型。经济、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会结构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无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互为表里。实际上工业社会的一切都以工业大生产为基础进行,一方面国家建立起关联度极高、分工极为严密的产业体系,产生了大批的“自由劳动者”——产业工人(包括蓝领和白领),同时工业化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教育,因此国家建立起完整而系统的国民教育体系,使得教育和职业训练社会化。另一方面,国家作为大企业利益的集中体现,与经济管理高度整合,管理能力和国家权力大大增强。如此一来,整个国家和社会高度组织化,就像一台巨大的机器,日夜不停地产生出令人生畏的能量。

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但这只是对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可能的回答。从文化竞争模型给出另一个解答:中国小农经济的资源限制和保守倾向,阻碍了劳动分工和科学文化的多样发展。中国以前人多地少,却认为人口少,所以各个王朝建立的一个首要任务是鼓励生育;而西欧人少地多,他们却认为生活的空间狭小,要向外扩张,这个问题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一、资源因素。中国多山少地,半干旱气候的生态约束促使中国发展了节省能源、消耗劳力的农业技术,而非扩张资源、节省劳力的牧农技术,导致周期性的生态危机和治乱循环,阻碍了劳动分工的发展。二、文化因素。从文化竞争模型可以看到:冒险精神利于多元和创新,避险倾向利于稳定和赶超。中国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导思想无不是规避风险、明哲保身。三、系统复杂性因素。劳动分工的发展,要求稳定的环境,现代科学和资本主义的出现不是单一问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种文明冲突演化的结果。中国面临单一小农经济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恶化,秦汉以来自然灾害的周期不断缩短,农民起义和外敌入侵不断,加上政府货币、财政政策的多变,都不利于劳动分工的保持。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世界经济史(高德步)第八—十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农业革命

近代农业革命最重要的表现是农业体制改革,是工业革命另一个重要的前提。近代农业革命在荷兰发生后,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农业技术和农业制度的创新,并且人口在18世纪末期迅速增加,摆脱了马尔萨斯陷阱,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马尔萨斯陷阱人口增加需求超过社会粮食供给时候,生活水平下降,就会通过某种暴力方式(战争、疾病、抢劫、饥荒和瘟疫)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人口增加和减少的循环

人口革命18 世纪下,随着欧洲各国近代农业革命的发生,欧洲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迅速提高,,凸显了突破人口周期变化曲线的特征。并且以【死亡率持续显著地下降和生育率缓慢地上升】为特征的人口变革的突破期

大租佃制租入土地、雇工经营农业的经营方式。是英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富有的租佃农场主阶级,土地所有者自己经营土地或者出租给租地农场主。到18世界下半期英国农村中土地所有者很少自己经营,个体农民也在减少,大片土地被长期租给大农场主经营,大租佃制经营方式在英国农村处于统治地位。

容克式经济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以及中世纪残余条件下,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

雇佣制大农场《宅地法》后形成的小农经济并不稳定,在大生产排挤小生产、兼并、破产后,土地集中的趋势日益加剧。小农迅速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和农业工人,被人雇佣劳作,资本主义雇佣制大农场逐渐形成并占据主要地位,标志着美国式道路胜利

1、农业革命和人口变化的关系

1.在近代农业革命之前,世界人口一直没有超越马尔萨斯陷阱,即没有同时具有巨大的人口数目

中国经济史习题及解析

中国经济史习题及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专题详解)

一、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发展过程】形成于商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内容和实质】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所有权属于周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臣下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作用】适应并促进生产力发展。

【瓦解】随着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大量井田之外的荒地得以开垦成为私田,奴隶主破坏井田制,井田制开始瓦解。

2、均田制:

【形成与发展】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

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隋朝和唐朝前期基本的土地制度。

【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丁男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受露田20亩,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②土地不得买卖。受田者年老或死亡,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传给后代。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性质与作用】①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度。②确认了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恢复经济和民族融合。

【瓦解】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的买卖和无限占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

3、更名田:

【概念】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更种人所有,叫作“更名田”。

【作用】一定程度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对清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3: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3: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练习题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基础巩固

1.“……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最早发生在()

A.1929年的华盛顿B.1933年的纽约

C.1929年的纽约D.1928年的伦敦

2.下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

A.农业发展指数B.工业发展指数

C.失业人数指数D.黄金储备总量

3.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判断其最可能是哪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

A.殖民争霸B.第一次世界大战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D.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与以往经济危机的影响相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最大特点是()

A.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法西斯势力上升,威胁世界和平

C.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D.造成工人失业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崩溃,华尔街经历了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依然推行()

A.自由放任政策B.工业化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能力提升

6.读下图,判断A点至B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7.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首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中国经济史》课后题答案+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社会的资源、环境与生产方式

一、试述中国古代资源禀赋与社会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资源禀赋包括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两部分。

【土地资源的特点】

优势:我国土壤特征各异,植物品种繁多。能为农业生产提供种类丰富产品。

劣势:(导致传统农业规模小、脆弱)

(1)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耕地和人口矛盾突出。

(2)土壤种类繁多,但有良好蓄水性和可耕性的土地较少。

(3)气候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

【矿产资源的特点】

我国国土广,矿产资源的总量大、种类多。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也存在两个缺陷:

一是富矿少,贫矿多。

二是单一矿少、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不充分,“风水说”观念对矿产资源开采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在古代社会,以耕织结构为基础的小农经济一直居于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的主导地位。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方式被延续下来、不断强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超稳定结构的基础。

三、试述影响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形成的主要因素。

1、小农家庭的规模及贫困状况

汉后,小农经济普遍是贫困的五口之家,产品除消费交换外所剩无多,不足应付家庭正常支出外的需求。

2、农业“低投入——产出”的形成

为了维持生存,小农在生活和农业生产投入上都尽量减少开支。

3、农业的高剥削率

历史上赋税绝对值连增,赋税在多数时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

4、农桑之外的小农生活依赖

中国古代小农生存状况窘迫,不得不依赖于种桑、饲养畜禽、果菜水果等副业。

第二章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经济

二、分析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缓慢的原因。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西南大学0559世界经济史2019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0559世界经济史2019在线作业答案

[0559]《世界经济史》

单项选择题

1、苏联国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是

优先发展服务业

优先发展商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

优先发展农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电气技术

生化科技

生物技术

机器大生产

3、下列属于地理大发现影响的是

C. 商业革命

文艺复兴

七年战争

宗教改革

4、种姓制度盛行于以下哪个古代国家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

5、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B.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蒸汽机车的发明

蒸汽船的发明

蒸汽机的发明

6、世界经济发展史中,最早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地区是:

北美地区

东南亚地区

中东地区

西欧地区

7、美国垄断资本的表现形式

托拉斯帝国主义

殖民帝国主义

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高利贷帝国主义

8、法国在路易十四时期广泛推行的政策是

F. 重农政策

工业政策

重商政策

农奴政策

9、以下哪一项为工业化推动的结果

城市化发展

经济危机出现

农业衰落

奴隶制度瓦解

10、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从哪里开始

A. 田园

城市

农耕世界

南部世界

1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直接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三十年战争

新航路开辟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12、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形式是

E. 工厂的兴起

货币地租

手工作坊的出现

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13、欧美工业化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支配国际贸易的主导方式是()

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

技术输出

劳动力输出

14、随着工业化的深入,第三产业为物质生产者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这主要表现在: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第三产业中的劳动者人数在不断的增加

产生了一大批与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有直接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第一、第二产业活动的服务业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4.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 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政治 “成功”的主要作用是(C )
A.恢复并发展了经济 B.改善了人民生活 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加强了中央集权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 低点,世界范围内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 是空前的。
历史 九年级全一册 人教版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 的一次周期性危机,对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物价上涨得太快 B.生产相对过剩 C.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4.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利用计划经 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B )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高新产业 5.(2020·济南中考)《罗斯福炉边谈话》中记载:“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 的、保守性的措施……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 产过剩。”这一措施属于罗斯福新政B的(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作业课件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7.(2020,徐州中考)漫画反映时代政治、经济、生活。下图反映了美国罗斯福 新政的( A )
A.背景 B.措施 C.特征 D.影响 8.这位坐在轮椅上转动世界的巨人——罗斯福,在其任期中彻底改变了美国, 也改变了世界。他使美国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使濒临绝境的美国经济得以复苏。 下面有关新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C.经济得以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D.根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百万富翁。1929年,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了一场经济大灾难。
这场经济危机最先爆发于( B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这最能反映危机( A )
A.涉及范围特别广 B.持续时间比较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来势比较猛烈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6.(2020,武威中考)纽约州州长富兰克林·罗斯福在1932年接受提名的演说中 说:“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新政” 的最大特点是( D )
A.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B.自上而下解放农奴 C.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5: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5: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练习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从这首歌谣中我们看到( )

①分田到户,把土地所有权给农民后的高兴心情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农民拥护

③责任制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④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2.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 )

A.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 B.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C.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

3.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4.1980年12月11日,温州人章华妹领到了自己期待很久的营业执照(下图),成为全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非公有制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面,谈“私”色变。使人们摆脱这种恐“私”症困扰的制度性决策是(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那么,张謇对近代工业发展所做出

的贡献是( )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

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D.

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2.“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 )

A.交通的变化

B.通信的变化

C.文化的变化

D.社会习俗的变化

4.如果你想根据右图写一篇图说历史的小文章,最佳题目是( )

A.抓盗贼,保平安

B.易服饰,新风尚

C.改称谓,平等观

D.剪辫子,去陋俗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 年)据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经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1895—1898 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 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 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维持。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 年, 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 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时配套作业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单元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时配套作业新人教版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发展历程

3.特点:总的来说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 轻工业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 、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知识点2 社会生活的变化

4.近代交通

(1)新式交通工具:19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 轮船 、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2)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风俗习惯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 缠足 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先生 ”的称呼,体现出 自由平等 的新风尚。 6.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 崇洋逐新 的趋向。 旗袍 、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7.评价: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又称“短暂的春天”,主要发生在(C)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一)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二)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三)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本主义市场,瓦解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二、洋务运动

(一)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

(二)含义:19世纪60s~90s,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三)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代表哪个阶级就是为了维护那个阶级的利益)

(四)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前期口号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

(五)创办民用工业(后期口号自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六)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七)4、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八)破产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九)影响:1.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最深远影响); 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4.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

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一)原因: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二)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地域:东南沿海

(三)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极弱)、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东南沿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古希腊与古罗马经济的异同

同:

1都是奴隶制经济

2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且农业形成一定的地域区分

3都有多种地产和经营方式

4手工业和商业都发达

5高利贷都很普遍

6对外贸易繁荣

7被征服土地经济渐渐超过本土

8形成了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

9出现银行和银行家

异:

1雅典的手工业规模不大,而罗马的市有和国有手工业通常规模很大

2 希腊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奴隶占有制小作坊,而罗马的是家庭与大作坊

3 希腊内陆和城邦之间的贸易规模不大,主要是海上贸易;而罗马是两方都重

4 希腊特设了公务人员监管市场贸易

5 希腊一直阻止大地产制的发展保护中小地产,而罗马对大地产实施国家免税待遇刺激大地产发展

6 波希战争促进了希腊的经济发展,而战争破坏了罗马的农业

6.

7.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简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所以中国古代货币历史有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最早代替物物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中间媒介实现一般等价物职能的便是贝壳,换言之,贝壳是我国最早的货币。商朝时,随商品交换迅速发展,海贝作为一种自然货币数量有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便有了铜贝的出现,且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贝壳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诸侯国争霸形成了各具其特色的钱币,所以货币形状杂乱不一。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规定了“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即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自此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且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因刘邦建汉后,准许民间私铸钱币。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造成有民富可敌国的威胁。于是汉武帝时期规定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此后,历代沿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

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后来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铸造的原料不够还有运输不便等问题出现,纸币交子就在应运而生。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国外先进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