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20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资本

经济资本的内涵

经济资本指的是在一定容忍度下覆盖潜在风险所需要的资本。经济资本既不是风险本身,也不是真实的资本,它对应着风险的一种虚拟资本,随着银行承担风险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假定银行的风险容忍度是不变的,银行承担了50亿元的风险,那么经济资本就是50亿元;如果风险变成100亿,那么经济资本也变成为100亿。

概括起来,经济资本是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解释了三个基本含义:(1)风险需要资本覆盖

经济资本需要等于特定置信度下的非预期损失,但是两者意义是不同的。非预期损失反映的是风险大小,是一个风险概念;而经济资本翻印的是要覆盖风险需要多少资本,是一个资本概念。风险资本之间的对应关系正好解释风险需要资本来覆盖这一基本原理。

(2)承担风险就需要占用资本

过去,银行降到风险,只认为它可能带来损失,而这种损失有时不确定的,因此对于如何对待风险,总感觉到缺乏一种积极的手段。经济资本的提出改变了状况,风险不再是一种把握不定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资源占用,承担了多少风险,就需要占用多少资本。将开展某项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创造的利润对比,其中的得失就一目了然了。

(3)资本要求取决于风险偏好

股东和管理层要把银行办成什么杨的阴和阳?是偏好高回报,还是偏好稳健?这些都可以从风险容忍度选择上集中体现出来。与非预期损失一样,经济资本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其数量,这个一定条件就是风险容忍度。如整个银行在1%容忍度下的经济资本是10亿元,,表示如果要让银行有99%的把握能够抵御风险,那么就要有10亿元的资本。承担的风险不变,如果容忍度要求时0.1%,那么经济资本就可能需要增加到50亿元。一家银行选择1%还是0.1%,决定于它的经营取向:想追求高回报就选择1%,这样倒闭的可能性就大;想追求稳健就选择0.1%,这样倒闭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国际上,银行较多地把容忍度设定与目标评级对应起来,如果一家银行希望自身的评级道道AA,而AA级的违约率一般为0.03%,那么银行设定的容忍度不能高于0.03%,都则意味着银行对外违约概率达不到AA级企业的标准。

经济资本的基本原理

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

风险可能带来损失,而损失可划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对不同损失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也是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

损失划分

预期损失

预期损失就是平均损失。这一部分损失比较确定,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实际发生损失主要围绕平均值波动的,这个区域分布最集中,因此在管理上,可以把平均损失值看成是相对确定的,用相对确定的办法来处理,这种方法就是平均损失值作为一种风险成本寄到产品价格

中,也正是由于平均损失值的相对确定性,我们认为这种风险产生的损失应该是可以提前预期的,因此成为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损失值超过平均损失的部分。最大损失值是有条件的,实在风险容忍度下的最大损失。如果银行把这个最大损失管理好了,就相当于管理好相当于容忍度的风险。当然最大损失中有一部分是平均损失,所以要从中删除。一般情况下,实际损失旨在平均值附近,不会到达最大损失值的程度。只有很少的特殊情况下才会接近最大损失值。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接近最大损失值,因此称为非预期损失。

极端损失

超出一定条件下的最大损失的损失。由于这部分的最大损失是无法封顶,在风险管理上也是无法完全解决的一个缺口。由于超出最大损失的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一般可定时发生了极端不利的情况,因此称为极端损失。

综合

全部损失= 预期损失+ 非预期损失+ 极端损失

预期损失指的是平均损失值,与容忍度无关

非预期损失是在设定容忍度下,最大损失值超出预期损失的那部分损失

极端损失指的是容忍度下,极端损失超出最大损失值的那部分损失

尽管容忍度是人为设定的,可大可小,但是容忍度并不是可以随意设定的,因为不同的容忍度决定了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之间的划分。在风险管理上,对待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的手段截然不同;对非预期损失,银行要用资本金覆盖;而对极端损失,银行只能用压力测试等手段来预防,资本金是覆盖不到的。因此,容忍度大小的设定直接决定银行所需要资本金的大小;如果容忍度设得过大,测算的非预期过小,所需求的资本金也越少,这样大量的可能损失被看成极端损失,没有资本金覆盖,这就意味着在较大可能情况下银行对风险没有足够的资本应对。如把容忍度设定为20% ,那是说银行有20% 的可能性要对外违约或破产。那么是不是容忍度设得越低越好呢?也不是,过低的容忍度会把非预期损失估计得很大,这样银行就需要很多资本去覆盖风险,很可能是不经济的。比如把容忍度设定为0.0001%,那就意味着银行几乎把所有可能的损失都覆盖了,这样确实非常安全了,但是银行就要几十倍、几百倍地增加资本金,这对银行盈利性又形成挑战,银行同样不能生存。在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在风险控制中的解释就是:为了在所覆盖那么一丁点的可能情况,所需要的资本确实按照一个集合级数递增的。

风险抵御手段

对银行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设计整个银行的治理结构、组织构架、操作流程和级数手段,但是支撑这一庞大体系的基础确实简单而清晰的,就是应对风险的三种基本手段。

定价转移预期风险

定价转移是把风险作为成本转移到产品价格中区,实际上是由客户通过贷款利息或费用,以及购买的金融产品中已经给出的损失区间来承担的。显然,这是一种最干净的手段,只要产品能够卖出去,风险就专家到客户头上,银行就从出售产品取得收入中获得了风险补偿,因此实际上银行就不在策划你滚蛋任何奉献了。但是定价风险不是银行可以随意形式的饿一

种手段,它不得不受制于客观规律和市场接受程度。以下是定价转移的几个核心问题:(1)非预期损失和极端损失不能定价转移

在构成风险的三种损失中,只有预期损失是是相对确定的,是一种平均损失。虽然风险的最终损失不能确定是多少,但是可以预期最终损失是围绕平均值上下波动的一个值。既然预期会有损失,那么把它作为产品成本在价格中体现,直接做盈利的减除就是合理的。因此预期损失是可以作为成本进行定价转移的。

非预期损失是不能通过定价转移的。非预期损失实在一定容忍度下最大损失超出预期损失的部分,这部分损失显然比预期损失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的最终损失可能比平均损失大,也可能比平均损失小。银行在风险真正发生前,担心的当然不是后者,而是前者,即如果出现比预期大的损失如何应对。作为成本进行定价转移只能是正常情况下的损失,而不能完全包括会发生的损失,因为如果把担心会发生的损失都变成成本,那成本就会搞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同理,极端损失也不能作为成本转移到产品中。

(2)定价转移是否成功取决于市场接受程度

预期损失可以定价转移,并不等于预期损失一定能通过定价转移到产品中。预期损失只是银行内部的核算结果

预期损失作为风险成本可以进行定价转移只是一种远离,实践中能不能成功,要看这家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如果水平不够高,定价过高,市场不接受,定价转移风险就能实现。

(3)拨备计提应等于预期损失

所谓拨备计提,就是对资产计提一定数量的损失准备金,以供将来资产出现实际损失时核销用。

资本覆盖非预期损失

资本覆盖非预期损失与定价转移有着本质区别。定价转移是实实在在地把平均损失计入成本了,而资本覆盖风险在经营过程只是一种虚拟的准备,并不是说每做一笔业务,就减少一点资本,而是每一笔业务,都需要有一定的资本为基础,保证一旦出现不利情况,损失超出平均数时,就可以用资本去抵补。由于银行总是有大量业务发生,这笔业务的孙思可能超过平均数了,而那笔业务的损失却可能低于平均数,因此银行资本不会那么容易消耗掉。只有当综合反映结果出现了不利局面,世纪损失超过了平均数,银行资本才会被侵蚀,这是实际上银行也就反映为亏损了。亏损越大,资本侵蚀越大,亏损大道把资本消耗没了,银行也就破产了。反过来,银行资本越充足,可以抵御的亏损越大,也就是说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因此,银行资本够不够,能不能覆盖风险,一定是股东和监管机构最关注的问题。《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道理也在这里。

资本覆盖风险的几个核心问题:

(1)资本只覆盖非预期损失,不能覆盖极端损失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银行之所以要有资本,就是用来覆盖风险的。但是真正发生诸如战争、则很难改变、全面恐慌袭击、严重金融风暴等极端不利的情况时,银行遇到的损失可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这种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很小。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股东投入的资本金时悠闲地,要求的回报肯定远高于市场资金利率高,他不可能有足够的资本金抵御这种极端损失。因此,现实中的银行只能有一个合理的资本数量来对付一般不利情况的损失,如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