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材料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卷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卷一、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G技术①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的5G元年已经到来。
中国成为继美国、韩国、瑞士、英国之后,全球第五个正式开通5G服务的国家。
自此,我国的5G服务由三足鼎立正式演变为四强争霸。
②我国原本计划的5G商用牌照发放是在2020年之后,这次却提前跳过了临时牌照,直接发放正式牌照,时间足足提前了半年。
这是为什么呢?③早在2016年我国就启动了5G的实验阶段。
原本计划2016—2018年实验5G技术,在2019—2020年实验5G产品。
但是实际上,2018年9月份我国就已经完成了5G关键技术验证、5G技术方案验证和5G系统组网验证的三个阶段实验。
④此外,运营商招商也早就开始,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就绪。
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30年,5G 将带动中国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经济增加值2.9万亿元、就业机会800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
5G将带动总产出10.6万亿元、经济增加值3.6万亿元、就业机会1150万个。
⑥可以看出5G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就业机会增加都有十分巨大的助益。
另外,由于全球的5G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并且美国、韩国、瑞士和英国已经开通5G服务,所以中国加快脚步,提前半年发放商用牌照也是合情合理的。
⑦公众虽然还没有接触到5G网络,但是从技术标准和架设规模来看,5G移动网络将完全颠覆现有3G/4G网络的体验,不仅网速提升到10倍以上,1Gbps的下载速度会成为常态,而且大大提升网络质量、缩短延迟,将延迟控制在几毫秒到十几毫秒的水平。
⑧不仅打手机游戏再也不用担心500ms卡顿的问题,而且视频通话、4K视频直播都不在话下。
目前我们还难以想象5G商用之后会有哪些全新的移动端娱乐、交流应用出现,但它一定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就像当初从GPRS到3G/4G的跨越一样。
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学习词语
萌( )发:种子或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衰草连天:形容秋天枯草连续不断、连成一片的景象。
风雪载( )途:形容一路风雪弥漫。
载途,满路,满地。
草长莺( )飞:形容春天草木茂盛,小鸟低飞的情景。
méngzàiyīng补充词语
融化农谚竺可桢
海棠连翘
榆叶梅簌簌:象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年年如是:年年像这样。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
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草长莺飞百花盛开。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大自然色彩的奥秘》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大自然色彩的奥秘》阅读答案篇一: 《大自然色彩的奥秘》阅读答案大自然色彩的奥秘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这其中很有一番道理呢!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
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
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
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
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
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的.。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
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
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文章的开头连用了三个设问,其作用是什么?2、第二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3、第三段加点的“此”借代什么?4、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5、选出对短文说明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从特点到功能的逻辑顺序B.先主后次的逻辑顺序C.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D.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6、给这篇短文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A.大自然色彩的奥秘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C.太阳光的奥秘D.大自然《大自然色彩的奥秘》答案1、引起读者思考并过渡到说明的中心话题。
2、举例子、打比方3、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2022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培优第二单元第5课 大自然的语言
第二单元 自然科学5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限时:20分钟1.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蕴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翩.(piān )然 xiāo 声匿迹 风雪载.(zài )途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蕴育 ”,正确写法是“ 孕育 ”。
(3)“周而复始”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4)画线句子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下定义、举例子)3.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的所有物候现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其为物候。
C.文中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作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活生生的生物作为观测仪器的特性。
D.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对于农业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解析】A项,“所有物候现象”表述过于绝对。
4.八(2)班开展以“走近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这首诗反映了“惊蛰”怎样的时令特征?(请用两个四字主谓短语表达)诗歌: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班级:姓名:建议时间:30分钟完成一、阅读诗歌《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细心观察你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已到人间。
如果你砍倒大树,就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如果你捕到大鱼,鱼鳞(lín)上也有圆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诗歌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诗歌中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用“”画出来。
3.白云飘得高高,我知道明天是______天;看到蝌蚪在水中游,我知道______来了;看到树桩上有15道圈,我知道这棵树长了_______年;看到鱼的鱼鳞上有______道圈,我知道这条鱼今年3岁。
4.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写一写。
(至少写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岛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
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它们在这里做窝安家,养育后代。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jù)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色的鸟蛋。
来岛上游玩的人很多。
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
初中语文《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结构梳理
.
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大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促 加
自 然
纬度差异
的
决定物候现象来
经度差异
状元成才路
进强 农物 业候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从空间差异写到时间差异,由主到 次的逻辑顺序,即纬度(南北)差异——经度(东
状元成才路
西)差异——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
状元成才路
响因素纬度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 今差异最次。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
(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盛开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秋
衰草连天
冬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夏
大自然的语言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孕育果实
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春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 . 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拟人。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 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 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59.文中加点的“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A.劳动人民心中的话 B.布谷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60.第3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A.下定义列数字 B.下定义举例子 C.作比较举例子 D.列数字作比较61.对选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B.“传语”“ 暗示”“ 唱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C.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生机盎然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这句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答案)59.D60.B61.C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2023初二(下)期中语文(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共14分)学校要开展“所学课文知多少”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①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②。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1)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兽脊(jí)模样(mú)B.兽脊(jí)模样(mó)C.兽脊(jǐ)模样(mú)D.兽脊(jǐ)模样(mó)(2)文段①②处选填词语和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①弥漫②篷____________B.①弥散②蓬C. ①弥漫②蓬____________D.①弥散②篷(3)根据文意解释画线句“……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中“浓”的意思。
(____________ )2.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小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相关阅读-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1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钻研;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比如斗转星移,那何止千年万年!可直到哥白尼出现,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放风筝的人千千万,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2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冲刺专题:说明文阅读 人教部编版 含答案
专题训练:说明文阅读随堂小练(一)阅读课文《看云识天气》选段,完成小题。
(14 分)①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它们常在两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着,映着灿烂的阳光,云块四周散发出金黄的光辉。
积云都在上午出现,午后最多,傍晚渐渐消散。
在晴天,我们还会偶见一种高积云。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
③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这种云叫卷层云。
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
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
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
这种云叫雨层云。
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 分)【答案】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 分)【解析】文章开篇就明确提出“经验告诉我们”,看云层的厚薄来判断天气,按要求直接引用句子,不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第②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第③段介绍了哪几种云?它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4 分)【答案】第②段介绍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它们的共同点:都很美,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一、积累(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jiàn)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fù)□,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zào)热(2)飞□(jiàn)(3)束(fù)□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分)(1)塞(A.sāi B.sè)(2)挣(A.zhèng B.zhēng)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亢奋:极度兴奋。
B.晦暗:昏暗。
C.大彻大悟:形容彻底觉悟或醒悟。
D.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4.古诗文名句填空。
(5分)诗文寄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①,②__”,是《关雎》中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③,④”,是《子衿》中刻骨铭心的思恋之情;“海内存知己,⑤”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对远行友人的劝慰之情。
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回到久别的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老王退休后,利用自己的特长,继续发挥余热,到学校指导孩子们练字,得到大家的一致夸奖。
C.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D.“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
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课时1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课时1 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1)摘抄缩写法。对有关内容、段落摘取关键词进行缩写,言简意赅。 (2)合并段意法。将不同段意整理为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 (3)提取中心法。在文(段)首或文(段)尾,提取中心段或中心句,常为 概括性的句子,注意力求简洁准确。 (4)树立“答案就在文中”的理念。 注意:当答题要点在文中不明确时,可根据题干后的分值确定该答几点, 如分值为3分的,一般答3点;分值为4分的,一般答2点或4点。
再综合概括。 (4)摘抄整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并作简要概述。
注意:河北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说明对象的特征一般是对每段中心内容的概 括,有时直接是段落首句。
课时1 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考点 3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2年2考)
3. (课后习题)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 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示例:举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 西府海棠……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说明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作比较;“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 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 象的重要因素。
⑪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 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课时1 事理说明文典型篇目:《大自然的语言》
【圈点批注读文本】 读懂
1. 这是一篇___事__理___说明文,主要围绕___物__候__学__的__定__义_、_物__候__观__测__的__重__要__性_、 _决__定__物__候__现__象__来__临__的__因__素___、____物__候__学__的__意__义______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2. 用波浪线画出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词语或短语) 3. 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2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卷和答案一、积累运用(共25分)1.(2分)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
ㅤㅤ“让五星红旗插遍祖国每一寸土地,也插进我们这座牢房。
”随着江姐低呼的声浪,人们严肃地站了起来,凝.望着闪光的旗帜。
lí明在眼前招手,人们的心正随着红旗飘扬到远方,仿佛,漫漫长夜成了过去,人们粉碎了jiā锁,自由地崛.立在祖国的土地上。
(摘自小说《红岩》)2.(8分)默写。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2),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3)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4),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北固山下,春潮涌涨,王湾吟出的诗句“,”,尽显大江风貌;北固山上,远眺中原,辛弃疾脱口而出的词句“?”,饱含爱国深情。
山因诗传,北固山更是声名远扬,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江山”!3.(2分)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长妈妈对鲁迅倾听美女蛇故事的专注神情印象深刻,后又见鲁迅痴迷于神话图像,于是托人买来了绘图的《山海经》,以此补偿杀死隐鼠之过。
B.过寿日那天,刘四见虎妞特别听话,眼睛老跟着祥子,越看越气,就借故把气出在想打架的样子身上,给了虎妞一些钱,让她打发祥子赶紧离开。
C.保尔在筑路时,遭受到严寒的侵袭,患上了伤寒并发肺炎,生命垂危,被送回家,但他并没有被疾病夺去生命,终于又一次跨过死亡的门槛。
D.周进辞去蒙师工作之后,靠帮姐夫记账维持生活,后在省城参观贡院,引发求取功名之心,得到姐夫的资助,进京赶考,终在暮年中了进士。
4.(1分)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菩萨起手道:“贫僧有愿在前,原说果有敬重三宝,见善随喜,皈依我佛,不要钱,愿送与他。
今见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门,况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扬大法,理当奉上,决不要钱。
贫僧愿留下此物告回。
”唐王见他这等勤恳,甚喜。
选段中的“此物”是什么?5.(3分)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中考语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及答案.doc
中考语文阅读:《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2012年贵州省侗仁市(一)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15—18题(18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5.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16.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30篇
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30篇在五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和主题的文章,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以下是30篇适合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每篇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 《春天的早晨》: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早晨,学生们需要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传达春天的气息。
2. 《小溪边的对话》:通过两个小伙伴在小溪边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3. 《勇敢的探险家》:讲述了一位探险家在未知领域中的勇敢探索,学生们需要理解探险家的精神和探险的意义。
4. 《家乡的变化》:描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家乡随着时间的变迁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他带来的感受。
5. 《月亮的秘密》:通过一个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故事与现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6. 《时间的礼物》:讲述了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故事,鼓励学生们认识到时间的宝贵。
7. 《梦想的力量》:通过一个追求梦想的人物故事,激励学生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8. 《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风、雨、雷、电,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9. 《历史的见证》:通过一个历史事件的叙述,让学生了解历史的重要性和学习历史的意义。
10. 《友谊的桥梁》:讲述了不同背景的孩子们如何通过友谊克服困难的故事。
11. 《智慧的火花》:通过一系列智慧故事,展示了智慧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12. 《勇气的试炼》:描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挑战时如何展现出勇气的故事。
13. 《爱心的传递》:通过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传递了爱心和善良的力量。
14. 《自然的奇迹》:介绍了自然界中的一些奇迹现象,如极光、彩虹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15. 《童年的回忆》:通过回忆童年的趣事,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16. 《科技的奇迹》:介绍了一些现代科技的成就,如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等,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会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然的语⾔。
蚂蚁往⾼处搬家, 出门要带⾬伞。
这就是⼤⾃然的语⾔。
树桩上有⼀道道圈圈, ⼀圈就是⼀年。
就这是⼤⾃然的语⾔。
蝌蚪甩着尾巴游泳, 春天已经来临。
这也是⼤⾃然的语⾔。
⼤⾃然的语⾔哪,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粗⼼⼤意的⼈永远看不见。
【篇⼆】⼩学⼀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本课10个⽣字。
2、积累7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4、激发学⽣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借助拼⾳,在语⾔环境中认读10个⽣字。
2、学习“⼤⼝框”,在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四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激发学⽣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题 1、⼩朋友,你们知道吗?⼤⾃然可是⼀位知识渊博的⽼师,瞧,现在它就要告诉⼤家⼀个秘密。
2、谁会读这个秘密?[出⽰第⼀⼩节] 3、原来⼤⾃然也有语⾔。
[出⽰课题]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 (1)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 (2)给它找朋友。
5、齐读课题。
6、过渡:虽然⼤⾃然中的动物、植物不会说话,但是许多现象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听。
⼆、初读课⽂,感知⼤意。
1、师范读课⽂,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乐] 2、⾃由朗读课⽂,做到读准⽣字,读通课⽂。
3、⼩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词语,注意平翘⾆⾳ (2)区别字形并组词(甩、准) (3)书空“圈”字,你知道这个字的部⾸吗? (4)给“临”扩词 三、感情朗读,进⾏背诵 1、课⽂中介绍了哪⼏种⼤⾃然的语⾔?[⽰句] 2、第⼆节 (1)会读这句话的⼩朋友起⽴,齐读。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八年级语文试题(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2分)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和,自古以来就是镌刻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
“山光悦鸟性,(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海内存知己,(3)_________”与《桃花源记》中“(4)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是人之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谓大同”,“安得广厦千万间,(6)_________!”表现的是世之和。
2.小语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文字作为活动素材,准备考考你。
《礼记》记载的“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到了汉代更加盛行。
汉代的玉璧被(fù)予了具有君子仁、义、信品德的社会功能,( A)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和。
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已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和认知。
徐州出土的汉玉,既是汉代民族统一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又是先秦用玉制度的体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爱好和平的。
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产于和田的玉料(B)地运到中原;中国又以玉璧等礼器作为礼品,与各国交好,玉器成了和平交好的信物。
中国的“国”字金文中从“口”从“戈”,今天演变为从“口”从“玉”,从玉兵崇拜到玉礼崇拜,呈现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特征。
和平、和(mù)、和谐是中华文明一直传承的理念。
玉文化的内涵,表现了中国始终是、、,今天的中国仍然秉承改革开放的精神,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希望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
(fù)_________予和(mù)_________(2)请你为A、B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内容也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其实,“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
二、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变迁以及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
代表作有《气象学》《物候学》,另著有《竺可桢全集》。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次第:依次。
翩piān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yùn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簌sù簌:形容纷纷落下的样子。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载zài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yīng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连翘qiáo:一种落叶灌木,春季开鲜黄色花,果实可以入药。
衰shuāi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二、主题概述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内容,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于农业丰产的科学,人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为农业带来更大的进步。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四、思考探究1.课文第1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描写;写燕子归来,用“翩然”形容它们的轻快敏捷;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作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 课外阅读题专项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专项训练真题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帝尧凿井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帝王,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有一次,国家发生了大旱,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
为了喝水,人们只好跑到几十里外的大河去挑水,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
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有一天,尧正在路上低头想问题,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些蚂蚁。
他想:“蚂蚁不是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蚂蚁还能活下来,那它们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了。
”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顺着蚂蚁洞往下挖土,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
再挖一会儿,水果然出来了。
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
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
(1)这个故事讲了古代的帝王尧老百姓________的生活。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发生了大旱B.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C.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生活需要水D.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蚂蚁惹的祸(3)“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
”“这个方法”指( )。
A.到几十里以外的大河里去挑水B.顺着蚂蚁洞往下挖井取水C.找到路边的蚂蚁和蚂蚁洞(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对尧说些什么?解析:(1)非常关心(2)D(3)B(4)示例:尧,你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就找到了水源,为老百姓解决了吃水困难的问题。
你真聪明!我也要像你一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为大家解决问题。
【解析】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风春风,总像妈妈温柔的手。
她抚摸着桃树,桃树醒了,睁开眼睛,桃林一片粉红;她抚摸着柳树,柳树伸了个懒腰,扭一下细软的腰肢,也醒了,于是长出了嫩绿的秀发;她抚摸着田野,田野苏醒了,一片绚丽灿烂,麦苗翠绿,油菜金黄;她抚摸着小朋友,你看,红领巾更红了……(1)春风,总像妈妈温柔的手。
在这个比喻句里,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材料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材料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
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题目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
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
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6分)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3分)
4、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4分)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答案1、(4分,每一问2分)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4分)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或答“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也对)。
3、(6分,每小题3分) (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
寒冷。
这就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或答: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4、(4分) 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
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