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降水类型
雨、雪、雾、露等降水形 式与大气温度和湿度密切 相关。
8
季节变化
气温变化
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变化 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显著 特征。
2024/2/2
植物生长
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 结果等季节性变化反映了 季节的更替。
动物迁徙
许多动物会随着季节的变 化进行迁徙,以适应不同 的气候和环境。
9
动植物行为
阐述了人类如何解读 这些信息,以及这些 信息对人类生活的影 响。
28
展望未来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将更深入 地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和规律。
2024/2/2
自然环境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
人类需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措施, 保护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 展。
29
目的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 自然的语言,增强环保意识,培养 热爱自然的情感。
4
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依存关系
人类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恩 赐,如空气、水、食物等。
相互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产生影响,同时大 自然也通过各种方式反作用于人类。
2024/2/2
5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及重要性
概念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大自然通过各种现象、符号和规律向人们传递的信息。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以揭
示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14
比较法
2024/2/2
横向比较
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自然现象进行比较,以发现其共性和 差异。
纵向比较
对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的不同自然现象进行比较,以揭示其 相互联系和影响。
综合比较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PPT课件
“前者”指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11-12)
第11段中研究物候学的几个意义能否调 换顺序呢?
不能调换顺序,文中“首先”“对 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共 四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是按 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最后再说对山区 农业发展的意义。所以不能随意调换。
文体知识
说明文
(1)说明文是以_说__明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_事__物__说__明__文___、_ _事__理__说__明__文__;按写作方法分:平__实__性__说__明__文__、
_文_艺__性__说__明__文__。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_特__征__。 (4)说明顺序包括:_时__间__顺__序__、_空__间__顺__序__、 _逻__辑__顺__序__。 (5)说明文语言具有_准__确__、_周__密__的特征。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 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合作探究
第8段说明了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
第8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运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 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中“凡是”一词 能去掉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 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 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 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二、三句写出了杏花“传语”、 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与农事 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 形象,情趣盎然。
“后者”指1921年到1930年十年平 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11-12)
第11段中研究物候学的几个意义能否调 换顺序呢?
不能调换顺序,文中“首先”“对 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共 四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是按 照逻辑顺序来排列的,最后再说对山区 农业发展的意义。所以不能随意调换。
文体知识
说明文
(1)说明文是以_说__明__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分:_事__物__说__明__文___、_ _事__理__说__明__文__;按写作方法分:平__实__性__说__明__文__、
_文_艺__性__说__明__文__。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_特__征__。 (4)说明顺序包括:_时__间__顺__序__、_空__间__顺__序__、 _逻__辑__顺__序__。 (5)说明文语言具有_准__确__、_周__密__的特征。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 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 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合作探究
第8段说明了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
第8段说明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运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 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中“凡是”一词 能去掉吗?为什么?
合作探究
第2段说明了什么?语言具有什么特点?产 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第2段,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说 明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 象同农事安排的关系。
第二、三句写出了杏花“传语”、 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与农事 的关系,用拟人的笔调写来,十分生动 形象,情趣盎然。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rù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
3
生态旅游
通过旅游的方式,推广大自然保护理念,保护大自然,赏析大自然之美。
总结和展望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个自然、纯净、优美的语言,它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今世界具有广泛的 影响力。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去发掘和应用大自然的语言,致力于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 件
本课件将向大家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探究大自然的语言的本质与特点,让我 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1 通用
大自然的语言是无声的,因此没有语言障碍,它是普遍适用于全人类的语言。
2 自然
它是从自然界中吸取的,它的灵感来源于自然之美,是一个自然、纯净、优美的语言。
3 多样性
大自然的语言多种多样,可以是山川湖海、风雨日晴、动物声音,也可以是物体的形态 和色彩。
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
1
灵活应用
2
大自然的语言可以运用到生活工作的
各个领域,如设计、建筑、艺术等等。
3
简单易学
大自然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 观察、倾听、感知,轻松学习大自然 的语言。
多重意义
大自然的语言具有无尽的运用与审美 层面,它可以是一个象征、一个概念、 一幅画面等等。
实践演练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 用大自然的语言,例如在 美术创作中探索大自然的 艺术性。
专业培训
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让 师生提升对大自然的认知 并掌握运用技巧。
大自然的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1
环保设计
将大自然灵感应用于设计中,推广环保理念,创建更美好的城市与社区。
2
科技创新
借鉴大自然的创造力,开展科技研究与创新,解决实际问题。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筛选信息之法:关注说明目的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PPT
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
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
走。”——《九九歌》
第二部分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 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 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 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 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 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 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 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 年84岁。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 可桢全集》。
激趣导入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富有智 慧的劳动人民已早已洞悉自然的奥秘,创 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而这一切的缘起,皆因——自然会说话。 自然是如何说话的呢?她都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老师一起 走进今天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
走。”——《九九歌》
第二部分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一 个小商人家庭。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 工程;1910年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 京高等师范学校;1929年起屡次被选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4年参与创建 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1949年担任中国地 理学会理事长,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竺可桢被任命为副院长、生 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全国委员会 委员、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兼任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6年“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竺可桢担任委员会主任;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2月7日去世,享 年84岁。 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有《竺 可桢全集》。
激趣导入
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富有智 慧的劳动人民已早已洞悉自然的奥秘,创 造出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世界。 而这一切的缘起,皆因——自然会说话。 自然是如何说话的呢?她都说了些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一双发现的眼睛和老师一起 走进今天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考点:加点词语(一般为限定性词语)能否删去(能 否替换、有何作用等)
①不能删或不能替换。 ②解释词义。XX词表……,起限制作用。 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副词,表示限 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 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 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 情记;“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 ③将词语放在句中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删去就不符合原文意思。(避免绝对化/若删去,不符 合实际) ⑤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使文章 内容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使文章内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更有说 服力(趣味性)。
析说明方法
句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
文体知识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理说明顺序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默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明更加具体、深刻。 ④作引用:通过引用……资料,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增强了
说明的权威性、趣味性。 ⑤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方法提示: ①打比方: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
容更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②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点,使说明更准确、
直观,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把……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特征(道理),使说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海滨
海拔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高海拔的珠峰
低海拔的藏南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远古的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前的黄土高原
第⑦—⑩段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影响程度
大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 殊的情况。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会语言生动性
读下面句子,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 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7.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比喻, 拟人,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情态,把物候现象说得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任务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 说说其作用。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容更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②列数字:通过列举准确的数字,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特点,使说明更准确、
直观,有说服力。 ③作比较:把……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特征(道理),使说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海滨
海拔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高海拔的珠峰
低海拔的藏南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远古的黄土高原
植被恢复前的黄土高原
第⑦—⑩段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影响程度
大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 殊的情况。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体会语言生动性
读下面句子,结合内容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 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7.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比喻, 拟人,赋予了大自然以人的情态,把物候现象说得富有情趣和吸引力, 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任务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本文使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请从文章找出相关例子, 说说其作用。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中所包含的物候知识。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xxxx
例外
情
情况二
况
一
【7-10段】
第一种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第二种顺序: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是另一种顺序。
小结: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这种思路既可以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 也可以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三、【作业分享】细数方法
方法 利用文中找到的例句例,句一一剖析每一种说明方法作用
要下雨了
大自然的语言
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 物候学相关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 严密的逻辑知识思维。
3.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 又生动的说明语言。
4.积极储备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时,形成了 “竺可桢精神”,以“求是”为主 导。 “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 真理,是贯穿竺可桢一生的思想核 心。
你知道哪些有关物候的谚语?说说这些谚语传递的物候现象。
云在东,雨不凶。 东北风,雨太公。 小满收菜籽。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麻雀囤食要落雪。 晚上有星星、月亮,明天会是大晴天。
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
例句
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第二课时
一、【课程回顾】复习导入
第1--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描 述
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作 出 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 述
【本文的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阐述研究意义
作比较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选段1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时间顺序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举例子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 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 和亚热带区域里”。如果去掉后就变成全 部了,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选段1描写自然现象的顺序是 时间顺序。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 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 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 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 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 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 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 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 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 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 大自然的语言。
• 5.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 6、“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 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 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 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 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 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 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 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 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 了。 •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 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 气候条件有哪些?
• 答: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 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 • ②形成的原因: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 气便向低处流。 • ③时间及气候条件有: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 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 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②植物的抽 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 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 考虑到特殊的情况。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⑤这叫逆温层。⑥由于 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⑦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 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⑧在华南丘陵 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 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 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 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 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 答:
• 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 • 答: • 3.第一段第⑧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什么?
•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 答: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 ⑵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答:是为了说明草木荣枯、候鸟 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9.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 “大自然的语言”?试举例说明。
答:有。例如:杏花开了,就好像大 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 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我 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 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要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 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②)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 束,夏天就到了。
• 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③—⑧句为第二层,为什么
详写这一层?
• 答:因为这种特殊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太清 楚。
• 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么?
• 答: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7种禾木抽 青和开花日期。
• 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发点不同,前者 是 空间因素,后者是 时间因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 翩然: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B A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 ( 2) (1)) (1)差别 (2)差异 A( ) B( 2.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 D ) A.虽然 但是 B.由于 因此 C.可是 因而 D.但是 所以
• 3.指出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 (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答:强调说明相差的天数少。 • (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 • • • • 答:说明了这中间的春天很短促。 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C ) A.纬度 B.物候现象 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 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
•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 这段文字是按 按概括到具体的 顺序解说
事理的。 •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 作用? 答: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 (4)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C
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 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 ____ 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 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①举例子 ②具体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逆温层的 存在,从而说明研究“高下的差异”这个因素时, 要注意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 4.第一段②—⑧句可分为两层,其中③—⑧ 句为第二层,为什么详写这一层? •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5.第二段第②句中的“后者”具体指代什 么? •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6.前后两段在说明影响物候来临因素方面出 发点不同,前者是空间因素,后者是时间因 素。(选择填空:空间、时间)
8.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 变化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9.课文中说,“这样看来,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想一想,本段中有没有“大自然的 语言”?试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பைடு நூலகம்
8.第一段文字描写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是 为了说明什么?
•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 作用?
答:表示除此之外没有例外, 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 的影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6)“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 子,说明了什么?
•答: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 •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 •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 •要迟若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