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1)
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
提示:可以通过大自然的现象来感知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即题目所说的“大自然的语言”——物候。
二、活动一:物候知识我来说
1.阅读全文,思考课文围绕物候,作者写了哪些内容,并在文中圈画关键语句。
2.整合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从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
在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时,“首先”是最重要的,按顺序后面几项逐步递减。所以,这部分内容按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按逻辑顺序依次排列,条理清晰合理。同时,前三者是空间顺序,第四个是时间顺序,从空间到时间又是另一种逻辑。
可见,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向读者介绍了物候学的相关知识。
3.互相评价补充。
三、活动二:作者思路我来析
1.在把握要点的基础上,划分层次。
(1)1-3: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
(2)4-5: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3)6-10: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4)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学生根据以上思维导图,辨析写作思路。
文章选从自然现象入手,提出物候和物候学的概念,接着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再进一步说明决定物候的因素,最后指出物候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四个部分的顺序符合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认知事物的规律,按照逻辑顺序,层次分明地向读者介绍了物候的相关知识。
四、小结
要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既要概括主要内容,又要理行文思路。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概括内容并梳理结构,这一阅读方法,在说明文中尤其重要,无论是对于全篇,还是某几段,或某一段,都是适用的。所以,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辨别并圈画关键词句,这些往往是作者写作思路的路标,对文章内容和结构都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作文5篇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作文5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作文(一)说起大自然,人人都会神往。
是啊,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有谁不想去放松一下,走近自然,走入自然呢!那里空气清新,有柔和的轻风,幽静的草地,绿色的森林……让人有种不受限制,无拘无束的感觉。
在这能让你感到无拘无束的地方,也有着自己的语言,也像中国的汉字那样博大精深,就像诗中写的:你看那天上的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到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写着:秋天就在眼前……“大自然也有语言。
”的确如此,大自然的语言处处可见,大自然孕育了我们,记载着点点滴滴我们鲜知的话题:晴天雨天、春夏秋冬、海洋冰川……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会聆听大自然声音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者,诗中提到的阿基米德、富兰克林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只有走进大自然,听懂大自然的语言,才能领略大自然的妙不可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扑向大自然的怀抱,拥抱大自然吧!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作文(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来到小河边,在河边草丛旁发现了几支小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我们陆续跳上一支船,我们拿起三根竹竿,竹竿有规律地在水里划,我们的船慢慢向河中心移去,我仿佛听见河水对我说:“小朋友,要不要我为你们弹琴啊!”我还没反应过来,河水姐姐就开始弹了,“哗哗!”“哗哗!”……河水姐姐的演奏渐渐消失了,我们也准备上岸了。
我们上了岸后又去了竹林里玩,那里有许多小熊猫在吃竹子,它们胖乎乎的,非常可爱!我走到一只熊猫面前,摸了摸它的头,当我要走的时候,那只小熊猫还抓着我的外套,好像在对我说:“别走,再和我玩一会儿吧!”我只好又跟它玩了一会儿。
最后,我们去了草原玩,黄昏的天空好像在对我们说:“快回家吧,不然家人会担心的!”我们确实该回家了,走的时候,我还回头看了看这宽阔的大草原,它们就像舍不得我们似的,所有的植物都在左右摇摆,似乎在向我们挥手道别。
一年级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级大自然的语言第一篇:《大自然的语言》那天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地响了起来。
我就想,这不就是大自然在跟我们说话嘛!每次刮风的时候,树枝轻轻摇摆,就像是在跳舞一样,告诉我们天气的变化。
小草也在风中点头,好像在说:“嘿,快下雨了,赶紧回家吧!”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玩,天空突然变得灰蒙蒙的,乌云密布。
妈妈说:“看这天,马上就要下雨了。
”果然没过多久,豆大的雨点就落了下来。
那时候我就明白了,原来天空也是会说话的,它用颜色和云朵告诉我们天气的好坏。
还有一次,我们在河边野餐,爸爸指着水面上的小波纹说:“你看,那鱼儿跃出水面,说明水下氧气不足,鱼儿都出来透气了。
”我当时还觉得奇怪,后来才知道,这也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只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而已。
其实啊,大自然有很多秘密语言,只要你用心去听,就会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春天的时候,小花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夏天的时候,蝉鸣声此起彼伏,秋天的时候,落叶铺满小路,冬天的时候,雪花静静地飘落。
这些都是大自然在向我们诉说着四季的故事呢!第二篇:《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吗?大自然真的会说话哦!就像那天我和爷爷去山上采野菜,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来,雾气缭绕着山间,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爷爷说:“这叫云雾缭绕,是山林的呼吸声。
”我仔细一听,还真有点像呢,恍若能听到山林在轻轻地呼吸。
后来我们走到了一片开阔地带,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来,斑斑点点的光斑在地上跳跃。
爷爷又说:“这是太阳公公在给大地按摩呢!”我笑了,觉得爷爷说得真逗。
不过,太阳公公还真是细心,连照耀大地都要这么温柔。
我们继续往前走,突然听见了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几只小鸟在枝头上唱歌。
爷爷说:“这是鸟儿们在告诉我们,这里很安全,适合居住。
”我听着小鸟的歌声,心情也跟着欢快起来。
回来的路上,爷爷教我认了几种野花野草,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他说:“这些植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哪里有水源,哪里的土地肥沃。
大自然的语言 (1)
全文的说明顺序 物候、物候学
逻辑顺序
重要性
决定因素 意义
纬 度
主要
经 度
高 下
古 今
次要
目标检测: 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 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 下定义 ) •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 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 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 迟五六天。( 作比较 ) • (3)比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 雨节。(举例子)
白居易在什么地方种荔枝? • 在四川忠州(时任忠州太 守)。 现在四川有荔枝吗? • 没有。 这说明什么问题? • 古今物候(气候)有差异。
我国气候为何复杂多样?
阅读第四部分,说说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
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梅 花
麻雀囤食要下雪
蚂蚁垒窝要下雨
龟背潮,下雨兆。
燕子低飞要下雨
清明前后,载瓜种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大自然的语言二年级写话9篇
大自然的语言二年级写话9篇大自然的语言作文篇一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在半空盘旋飞舞的蜻蜓,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蜻蜓飞得多低,大雨即将来临。
树叶从空中飘落,不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大自然的空中写着:秋天来到人间。
玩耍时你如果迷路,看树会把方向发现——树叶茂密的一方是南方,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认真观察的人才能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作文篇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风景,而且还有一种既动听又美丽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这种声音吧!春天,公园的池塘边发出“呱呱”地声音,原来是小青蛙们在开演唱会,小蜜蜂“嗡~嗡~嗡”地叫着,好像在给小青蛙伴奏。
大树妈妈搬动着叶子,呼呼作响,也好像在给小青蛙伴奏,小青蛙唱真好听:“呱~呱呱~呱呱呱~”夏天,太阳像一个大蒸炉炙烤着大地,人们在路上没几步,就哗哗下起了大雨,雨的声音可真好听啊!“哗~哗~哗”,人们打开雨伞出发:“嘭~嘭~嘭”的声音,伞的颜色有:红的、蓝的、绿的、黑的、五颜六色的、透明的各种各样,多姿多彩。
天空中又出现了闪电,雷声发出“隆隆隆、隆隆隆”的声音。
秋天,田野累出现了收割机工作的声音,还有农民收获时的欢声笑语声,之后又出现了拖拉机运粮嗒嗒的声音。
冬天,雪下的非常大,寒风呼呼的吹着,人们踩在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
小朋友在操场上打雪仗,发出了欢声笑语,声音荡在四周。
大自然地声音有许多。
大自然的语言作文200字篇三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大自然将春天的信息,让燕子妹妹传递。
燕子急急的飞向南方,向人们宣布春天的到来。
你看那天上的紫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朝有披紫云,午后雷雨临。
树叶在水上漂着,不就像一只只小船?大自然在水面写着:秋天已经来到。
你看那可爱的松鼠,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松鼠匆匆地囤食,就代表冬爷爷到来了。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
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以下是《大自然的语言》八下课文原文:大自然的语言季羡林一、大自然的语言有些人认为,大自然没有语言。
这话不对。
大自然到处都有语言,那我们怕的是听不懂罢了。
比如说,当我们走到田野里,看到一朵红的花,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啊,一朵红的花!”那么这朵花就只能给我们造成一个简单的印象。
如果我们说:“这是一朵有毒的红花,”那么这朵花就立刻变成了一种危险的信号。
我们之所以说“这是一朵有毒的红花”,是因为我们在以前的经验中,已经得知了这种花是可以食用的,或者是有毒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
再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只鸟从空中飞过来,如果我们只是感叹:“啊,一只鸟!”那么这只鸟就只能给我们造成一个简单的印象。
如果我们说:“这是一只喜鹊,”那么这只鸟就立刻变成了一个特定的品种,我们就立刻知道了这只鸟的性别、大小、种类等等。
这也是语言。
大自然到处都是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听懂。
如果我们能听懂,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二、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启示。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只蝴蝶,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只普通的蝴蝶。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这只蝴蝶的翅膀上有一种美丽的图案,这种图案叫做“镜像纹”。
如果我们再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这只蝴蝶的翅膀上有一种叫做“纳米线”的图案,这种图案是世界上最细的线,比头发还细十倍。
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又比如说,当我们看到一只蜻蜓,我们可能会觉得这只是一只普通的蜻蜓。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这只蜻蜓的腿上有一种叫做“磷粉”的物质,这种东西可以让它在水上走路,不会下沉。
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三、结论所以,大自然到处都是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听懂。
如果我们能听懂,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是多么的美丽。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锦(1)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集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自然的语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及应用;天气、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的语言解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智慧。
2. 培养学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自然语言的解读与应用。
重点:了解大自然语言的概念、特点,学会观察、分析和运用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植物、动物标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智慧。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天气现象,如晴、雨、云、雾等,引导学生解读天气的语言。
a. 请学生举例说明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b. 介绍天气现象的成因及预测方法。
(2)展示动物行为,如迁徙、筑巢、觅食等,引导学生解读动物的语言。
a. 请学生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意义。
b. 介绍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展示植物生长,如开花、结果、落叶等,引导学生解读植物的语言。
a. 请学生举例说明植物生长的周期。
b. 介绍植物生长与季节、气候的关系。
4. 例题讲解:以“如何根据大自然的语言预测天气变化?”为例,进行解题步骤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尝试解读其语言。
强调大自然语言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概念、特点2. 天气、动物、植物的语言解读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大自然的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
(2)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例: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农民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安排农事活动;登山者可以根据天气状况选择合适的登山时间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
2.讨论法、点拨法。
3.竞赛激励法。
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时,宜用此法,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4.涵泳品味法。
对语言的理解运用尤须如此。
5.延伸拓展法。
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物候知识,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说明文,它们都属于事物说明文。
这个单元我们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另一种类型,即事理说明文。
今天我们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设计(二)设计(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学生分头筛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
大自然的语言1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
2 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
5 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设计理念:读说明文,重在准确地获取文中的知识信息,以及作者解说这些信息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在学习中可运用摘要评析法来阅读,先进行整体式阅读获取说明对象的各项知识,再由篇到段、由段到句地评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一些农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展示收集的谚语,学生朗读。
问:这些谚语在告诉人们什么?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语言(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谚语)。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新课讲授:一、察言观色: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反思(1)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大自然的语言》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理解大自然的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以及通过语言游戏,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并识别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理解这些声音所传递的信息。
2. 学会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重点:认识大自然的声音,理解声音所传递的信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图片、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大自然声音的音频,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这些声音是从哪里来的,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声音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大自然声音的种类,以及这些声音所传递的信息。
3. 实践(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大自然声音模仿秀”,鼓励幼儿模仿并描述所听到的大自然声音。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大自然声音。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卡片,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卡片上的大自然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声音种类:鸟鸣、流水、风吹、动物叫声等声音传递的信息:警告、求偶、寻找食物等2. 描述大自然声音的方法:模仿、画图、语言描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仔细聆听周围的大自然声音,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声音,用语言描述它,并画下来。
2. 答案:根据幼儿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适当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对大自然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更丰富的词汇描述声音。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走进大自然,聆听各种声音,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大自然的孩子阅读理解答案
大自然的孩子阅读理解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1大自然的语言②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
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
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
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
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天刮风,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
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
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把它用于农事活动,就比较简便,易为农民所接受。
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去年(1962年)五一节前后在华北是比较冷的,但五一节当天早上的温度记录却比1961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记录高摄氏二、三度。
北京的物候记录却反映出了这一事实。
去年的山桃、杏树、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节左右开花的洋槐的花期,总的说来,比1961年迟开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开五六天左右。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去年,北京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种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
16《大自然的语言》第1课时课件
2、什么叫物候学?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 业生产的科学,就是 物候学。
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 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 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 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 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 在农业生产上。
4、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 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1、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2、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 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 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部分:(4—5)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序
从文章整体看是什么 顺序?
首先介绍------接着谈------
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最后说明--------
(逻辑顺序)
品味语言
• 你觉得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 生动,形象;准确,严密。
品味语言的妙处
• A、品好词 • 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准确、形象、生动) 写出了 特点或内容,表达作 者 的思想感情。 • 示例:燕子翩然归来。句中的“翩然”一 词的作用? • 答:翩然指燕子轻快地飞舞的样子,形象 生动的描绘燕子的飞行的状态。十分贴切。
冬 秋 果实成熟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夏
衰草 连天
春
冰雪融化 描写 草木萌发 大自然的语言 拟人 花次第开 燕子归来 生动 布谷鸟来 孕育果实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 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
• 示例: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 • 答:约是大概的意思,是一种模糊 的表达,留有余地,体现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大自然的语言 (1)
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材料一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备注:
1.胡,古指北方少数民族。胡天, 即北方的天空。
材料二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谈谈你的收获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冬有雪,大自然以她特有的语 言为我们描述着自己的世界, 希望我们同学在今后能擦亮善 于发现的眼睛,用你思考和智 慧开启未知世界的大门。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材料三】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玉兰花呀, 我说,你走的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 京华。——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北京在距广州很远 的北方,受纬度差
异的影响,春天物
候现象来得迟,所 以玉兰花春天开放 的时间比广州迟两 个月。
105 110 115
郑州
35
连云港
连云港和郑州纬度相差无几,但连云港靠海, 而郑州是内陆。受经度差异的影响,在冬天,靠 海的连云港比内陆的郑州气温要温和些,所以-----
【材料六】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唐•李白《塞下曲》之六 天山,在古代曾有北山、雪山、白 山等名称,平均海拔约5000米
古今差异(11-12)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
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①为了预 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物候资料②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 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③利用来引种 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④用来避免或 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朋友》,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大自然的语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自然中的几种常见语言,如鸟鸣、虫鸣、风雨声等。
2. 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自然中的常见语言,如鸟鸣、虫鸣、风雨声等。
难点:培养学生倾听大自然声音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磁带、卡片、挂图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到的大自然语言,如鸟鸣、虫鸣、风雨声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挂图,讲解大自然中的常见语言,如鸟鸣、虫鸣、风雨声等。
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跟读、模仿,加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提示,用画笔、彩泥等学具表现出大自然中的语言。
学生相互交流、展示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大自然中的常见语言。
同时,教育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鸟鸣虫鸣风雨声2. 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最喜欢的大自然语言,并简要介绍。
2. 答案:学生作品:一只小鸟在树上唱歌。
介绍:我喜欢小鸟的歌声,因为它的歌声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大自然的语言,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了解仍较浅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段1. “哎呀,你们看那天空的云多有意思呀!”我兴奋地对小伙伴们说。
就像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在公园里玩耍,突然我抬头看到天空中那一团团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我就喊小伙伴们一起看,我们就开始讨论那云像什么,有趣极了。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奇妙,天空的云就是它有趣的表达呀。
2. “嘿,你们听,那鸟儿的叫声多好听啊!”我拉着朋友的手说道。
记得那次和朋友去郊外,刚走进树林,就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们都被吸引住了,站在那里静静地听着,仿佛在听一场音乐会呢。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美妙,鸟儿的歌声就是它动人的展现。
3. “哇,你们瞧,那花开得好漂亮啊!”我大声地和同学们说。
有一次在上学路上,看到路边的花丛中一朵娇艳的花盛开着,我忍不住叫同学们一起看,大家都被那美丽的花吸引了目光。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绚丽,花朵就是它美丽的呈现。
4. “咦,你们发现没,这风好凉爽啊!”我对着家人喊。
有一回和家人在海边,一阵风吹来,特别凉爽舒服,我们都尽情享受着这风的抚摸。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神奇,风就是它温柔的抚摸。
5. “呀,你们看,那树叶颜色变了呢!”我惊奇地对伙伴们说。
记得秋天的时候,和伙伴们在树林里玩,突然看到树叶都变黄了,那景色美极了,我们都在那啧啧赞叹。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丰富,树叶的颜色就是它多彩的表达。
6. “嘿,你们感觉到了吗,这雨下得好舒服啊!”我对身边的人说。
有次下雨的时候,我站在屋檐下,感受着雨滴打在身上,那种感觉很特别,让我忍不住和别人分享。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多样,雨就是它独特的诉说。
7. “哇,你们快看,那彩虹出来啦!”我激动地叫起来。
有一次下完雨,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道彩虹,我赶紧叫周围的人一起看,大家都兴奋极了。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梦幻,彩虹就是它惊喜的礼物。
8. “咦,你们闻闻,这空气好清新啊!”我对朋友们说。
在郊外爬山的时候,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特别舒畅,我赶忙和朋友们说。
结论:大自然的语言真宜人,清新的空气就是它美好的馈赠。
大自然的语言(1)
候知识。 既有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又有 平实准确的说明性语言。
主要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走进大自然 观察大自然 了解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
第3段和1、2段有什么关系?写出了 什么内容?
第3段,在前两段的基础上,直接点明物候 和物候学的内涵。首先点明“物候”就是上 文所介绍的种种自然现象,然后从古代到近 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介绍了 “物候学”的形成及其功用。 这一部分的顺序是由事例到概说。
理清全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 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 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 义。 阅读全文,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体会本文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1、北京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
请同学们依据以上四个问题,理清结构 层次,设计一个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 1、( 1 至3 段)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现象 2、( 4 至5 段) 说明 物候观察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10 段) 3、( 6 至 说明 决定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 4、(11 至 段) 12 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多方面意义
小结:
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 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 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品味黑体字,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描写春天 到来的情景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 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 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1)
活动一:找一找,明方法
要求: 跳读课文,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说说这些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 么作用?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引用 打比方 下定义 分类别
语言标志
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和…相比、相对于…… 数词(概数、确数)
引号 像、是、当作, ……是……,这就是……,叫…… 一种是……,另一种是……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 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饶 有趣味。全文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 晰明了。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而又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 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 从而热爱科学。
说明文语言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 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 总是、有时等。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
学》,和原文的标题相比哪个更好,为什么?
原题更好。原文题目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 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用《一门丰产的科学——物 候学》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 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也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运用描写性的语句。 2、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 3、运用典雅、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1、纬度;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逻辑 时间 顺序 由 空间 到
由 主 到 次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 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 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 山区的农业发展。
理清说明顺序
思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路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清 纬度差异 晰 经度差异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层 古今差异 次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分 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
竺可桢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o 载途 zài 萌发 méng 簌簌 sù 连翘 qiá 孕育: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销声匿迹:
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周而复始: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 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请运用课文介绍的知识来解释这 一奇怪的现象。
古 代 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阅读小标兵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 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 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 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 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 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 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 篇观察日记。
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 而复始。每个 季节安都有独特的 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 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以此安排农事。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 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本文语言除了生动、 形象外还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准确、严谨、生动、优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