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_答题+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大自然的语言?
A. 动物的叫声
B. 植物的生长
C. 人类的语言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C
2.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哪种现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A. 雪花纷飞
B. 落叶满地
C. 燕子归来
D. 果实累累
答案:C
二、填空题
1.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填入动物名称)的迁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答案:大雁
2. 植物的_________(填入植物部位)在冬季枯萎,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冬季的信号。
答案:叶子
三、简答题
1. 描述一下大自然中,动物如何通过行为来传递信息。
答案:动物通过不同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如鸟类的鸣叫、狼的嚎叫、
蜜蜂的舞蹈等,这些行为都是它们之间交流的方式。
2.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植物如何通过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答案:植物通过开花、结果、落叶等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春天,
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夏天,植物茂盛生长;秋天,植物开始落叶;冬天,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四、论述题
1. 请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并说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通过各种现象和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信息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农民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
情况来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气象学家通过观察云彩和风向来预测
天气变化。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竺可桢(zhú)翩然(piān) 重峦叠嶂(zhàng) ...B.萌发(méng) 农谚(yàn) 销声匿迹(nuò) ...C.簌簌(sù) 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 ...D.经度(jīng) 差别(chā) 草长莺飞(cháng) ...【解析】B项,“销声匿迹”的“匿”读作nì;C项,“风雪载途”的“载”读作zài;D项,“草长莺飞”的“长”读作zh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姝。
B.贝壳小心翼翼地把石子含到嘴里,慢慢孕育,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C.熔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堆移,真理会愈加显露。
【解析】A项,“悬姝”应为“悬殊”。
C项,“熔化”应为“融化”,“熔化”指的是固体通过加热而变成液体的过程,一般指金属、石蜡等;“融化(溶化)”指的是冰、雪变成水的过程,通常用“融化”。
D项,“堆移”应为“推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解析】“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一般作谓语,此处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4.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更替、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下列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的一)B(项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小题(8分)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小题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小题2:结合第①段内容,说说划线词语“次第”的作用。
(2分)小题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4: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分)参考答案:小题1:物候(现象)。
(1分)(答“大自然的语言”不给分);时间顺序(1分)。
小题1:“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修饰限制“开放”,突出强调了各种花是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开放的(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0.5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有吸引力(0.5分)。
小题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1分),它们好像在用语言提醒农民据以适时安排农事。
(1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对象以及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小题1: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或“×”(2分)A.物候学就是观察物候现象的科学。
()B.研究物候现象所用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C.“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中“这里”指“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D.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小题2:文中划横线一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分)参考答案:小题1:A×B×C√D√小题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物候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避免一些损失。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物候学就是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B、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20xx年岁末,印度洋发生空前的海啸,国际社会在积极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也在反思:人类能否依靠自身力量躲过这场灾难?在种种不切实际的议论中,人类至上主义论调甚嚣尘上。
有学者认为,只要依靠各国共同协作,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就一定能避免类似悲剧发生。
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言论在很多大灾难后都出现过。
其实,人类只是暂居在这个星球上,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改善生存质量,或在较短时间内,延续人类的存在。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悲观的结局。
当印度洋的海浪拍打着生命堤岸的时候,正是那些被人称作低等动物的小爬虫们率先逃离自己的家园。
人类自称万物之灵,可是在灾难面前却一无所知。
从人本主义到动物主义再到生态主义,人类认识不断飞跃着。
但,即使爱护动物和大自然,人类也是以改善自身生存质量为目的来对待自然万物的。
这种自命不凡的本性,决定了人类言行不一,也决定了人类许很多多荒谬举动。
在热带阳光下,人们赤诚相见,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可是转过身来,衣冠楚楚,又自相残杀。
人类仿佛要印证,世界上从没有真正的动物主义和生态观念,有的只是人类需求与供给。
在现时短暂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妨碍他人得到同样的财富,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哲学,妨碍了人类和睦相处。
在地球生命之树上,人类只是随风飘扬的叶片。
在宇宙轮回中,地球寒暑改变着人类树叶的颜色,当地球充满阳光时,人类绚丽多彩;当地球进入漫长寒冬时,人类的飘零也就难免。
这是人类的宿命,也是大自然的宿命。
人类耗费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试图改变寒暑,可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累抵不上大自然一次震怒。
在大自然的漫长历程中,人类还处在摇篮里,知识、财富,一切都只是挂在摇篮中随风飘荡的小铃铛,它让人类欢乐、痛苦、奋斗、失望。
人类正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感受的过程中度过一生。
印度洋海啸摧毁了人们的家园,也给了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在自然生态中,人类其实只是很小的一环,分属于不同国家,且相互争斗,可是在大自然的愤怒之下,终于有机会搁置争议,共同思考今后的生活。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答案
2.第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 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把握文章说明的 顺序。 参考答案:
1.文章先描绘四季变迁的景象,再指出诸如草木荣枯、 候鸟迁徙等动植物的变化与气候之间存在的关联,最后指 出这些“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通过思考形成结 论并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示例]我认同作者文中所说的物候现象来 临的决定因素。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描绘出北方边塞 之地八月就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白草断折的自然现象。这 反映了物候现象与纬度有关。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 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边塞却大雪纷飞。
“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 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 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
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中。第2段文字则相反, 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 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 是缓慢的,个人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的 展现结论。可见,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特 点来决定。 五、这篇文章总结了武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决定因素。课外 查找资料,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为课文补充一些例 证,还可以探究一下是否有其他决定因素,与同学交流。
四、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和准确性。 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 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 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 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 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 性。回答本题,—定要结合语境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查看。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4分)2、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4分)3、阅读选文,回答下面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答案及解析题目一: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和环境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和交流方式。
这种语言表现在动物的叫声、植物的香气、森林中的声音等形式上。
它是无需任何文字和符号的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声音、气味、视觉和触觉等感官传递信息。
题目二: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何作用?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对人类有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让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通过观察和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动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种群之间的协作机制等,从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治愈。
沉浸在大自然的声音、气味和景色中,能够使人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大自然的语言也是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启发了艺术、文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创新。
题目三: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答案及解析:要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大自然的语言,首先要具备观察和感知的能力。
只有通过敏锐的感官和仔细的观察,才能捕捉到大自然语言中微妙的变化和细节。
其次,要学会倾听和体会大自然的语言。
不仅要聆听动物的叫声和风吹草动的声音,还要倾注心灵去感受自然界的气息和氛围。
此外,与大自然保持联系也很重要。
可以通过户外活动如远足、露营等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与自然界进行互动和交流。
最后,要将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利用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
保护环境是人类理解和利用大自然语言的基础,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并从中获得益处。
题目四:大自然的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文化?答案及解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之一。
首先,大自然的语言启发了人类艺术的创作。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常常以自然的声音、景色和元素为灵感,将大自然的语言转化为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享受。
其次,大自然的语言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许多作家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气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深度。
05《大自然的语言》(课后解析)
05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解析:注意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根据课文中有关“物候”的阐述回答。
二、参考答l.第1段,首先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风景画,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了铺垫。
第2段,把花鸟草虫的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点出来,透露出物候学的内涵,点明这种关系对农事的影响,指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3段,在了解物候现象的基础上,引出物候学这一科学概念,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由表及里地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7-10段作者把决定物侯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进行说明。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标示地球上的不同位置,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说明顺序。
这样安排,使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解析:梳理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
三、参考答案:例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这句话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举北京物候记录的例子,列举具体的数字,把1962年和1961、1960年的物候记录作比较,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例2布谷岛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解析:注意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四、参考答案:1.“传语”“暗示”“唱歌”,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2.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还有古今差异。
“七种乔木”“后者““前者”“早九天”“提前九天”等体现了说明语言和准确性。
解析:仔细品读这两段文字,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以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课后题以及答案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次第,一个接一个。
造句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扩展运用所学到的物候学知识。
1、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5课 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物候现象,标题“大自然的语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点明了说明文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知识拓展】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积累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分类: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知识点03 作者作品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1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一文改写而成。
竺可桢长期坚持物候观测,掌握了翔实的资料,为我国武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写作此文的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知识点04 字词积累1.字音: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纬.度(wěi)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2.词义:次第:依次。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考!《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1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小题(8分)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小题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小题2:结合第①段内容,说说划线词语“次第”的作用。
(2分)小题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4: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分)参考答案:小题1:物候(现象)。
(1分)(答“大自然的语言”不给分);时间顺序(1分)。
小题1:“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修饰限制“开放”,突出强调了各种花是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开放的(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0.5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有吸引力(0.5分)。
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附答案
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附答案大自然的语言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蚂蚁忙搬家,出门要带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在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如果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是圆圈——一圈就是一这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哪,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A.蝌蚪像黑色的“逗点”B.蝌蚪不像黑色的“逗点”2. 短文写了哪三种大自然的语言?请填一填。
(1)蝌蚪水中游,是来到人间。
(2)大雁南飞,是就在眼前。
(3)大树被砍倒后,会出现年轮,这些年轮在告诉人们树的。
3. 怎样才能找到“大自然的语言”?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爱学习,不粗心大意。
()(2)爱学习,爱写字,不随意乱跑。
()4.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下列“语言”你能“听”懂吗?(1)小蚂蚁搬家。
它在说:。
(2)乌云布满天空。
它在说:。
参考答案:1. A2.(1)春天(2)秋天(3)年轮一年长一圈3.(1)√(2)×4.(1)快要下雨了大雨马上到了。
大班月计划主题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月计划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一、选择题(1 - 10题)1. 以下哪种现象不是大自然的语言?()A. 蚂蚁搬家。
B. 汽车鸣笛。
C. 大雁南飞。
D. 树叶变黄。
解析:汽车鸣笛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声音,不属于大自然的语言。
而蚂蚁搬家预示着即将下雨,大雁南飞表示季节变化,树叶变黄也体现季节更替,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答案为B。
2. 春天来了,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下列哪项是春天常见的大自然的语言?()A. 蛇出洞。
B. 腊梅开花。
C. 桃花盛开。
D. 青蛙冬眠。
解析:腊梅开花是冬季的现象,青蛙冬眠也是冬季的行为,蛇出洞一般是在气温回暖的春天,但桃花盛开是春天非常典型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春天到来的语言。
答案为C。
3. 夜晚星星闪烁,这可能暗示着()A. 第二天是晴天。
B. 即将下雨。
C. 有大风。
D. 地震即将来临。
解析:通常夜晚星星闪烁预示着第二天是晴天。
如果即将下雨,天空往往多云,星星会被遮住;星星闪烁和大风、地震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答案为A。
4. 当看到蜻蜓低飞时,这表示()A. 天气晴朗。
B. 要下大雨了。
C. 气温变冷。
D. 有台风。
解析:蜻蜓低飞是因为下雨前空气湿度大,昆虫翅膀受潮飞得低,蜻蜓为了捕食昆虫也低飞,所以蜻蜓低飞表示要下大雨了。
答案为B。
5. 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A. 了解季节变化。
B. 预测天气。
C. 寻找方向。
D. 以上都是。
解析:大自然的语言如树叶的变化能体现季节变化,像蚂蚁搬家等现象可以预测天气,北极星等自然事物能帮助寻找方向,所以答案为D。
6. 秋天到了,哪种大自然的语言最能体现这个季节?()A. 荷花盛开。
B. 燕子归来。
C. 稻谷成熟。
D. 柳树发芽。
解析:荷花盛开是夏天的景象,燕子归来一般是春天,柳树发芽也是春天的现象,稻谷成熟是秋天的典型特征,是大自然秋天到来的语言。
答案为C。
7. 下列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动物的行为才是大自然的语言。
B. 大自然的语言是不可靠的。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及答案1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小题(8分)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小题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小题2:结合第①段内容,说说划线词语“次第”的作用。
(2分)小题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4:为什么说“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2分)参考答案:小题1:物候(现象)。
(1分)(答“大自然的语言”不给分);时间顺序(1分)。
小题1:“次第”是一个接一个的意思,修饰限制“开放”,突出强调了各种花是有序的、一个接一个开放的(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比作大自然的语言(0.5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有吸引力(0.5分)。
小题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1分),它们好像在用语言提醒农民据以适时安排农事。
(1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对象以及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附答案
⼤⾃然的语⾔阅读理解附答案 ⼤⾃然是⼈类的母亲、⼈类的家园。
这⼀认识看似平常,却是在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认识转变过程之后才得以成为如今的常识的。
下⾯是店铺整理的⼤⾃然的语⾔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然的语⾔》阅读材料 ⼤⾃然的语⾔ 1 ⽴春过后,⼤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燕⼦翩然归来。
不久,布⾕鸟也来了。
于是转⼊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间草际的昆⾍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年年如是,周⽽复始。
2 ⼏千年来,劳动⼈民注意了草⽊荣枯、候鸟去来等⾃然现象同⽓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好像在暗⽰要赶快种⾕⼦。
布⾕鸟开始唱歌,劳动⼈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
”这样看来,花⾹鸟语,草长莺飞,都是⼤⾃然的语⾔。
3 这些⾃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产,已经发展为⼀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来等⾃然现象,从⽽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然的语⾔》阅读习题 59.⽂中加点的“⼤⾃然的语⾔”中“语⾔”是指( )A.劳动⼈民⼼中的话B.布⾕鸟唱歌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D.草⽊荣枯、候鸟去来等⾃然现象 60.第3段⽂字运⽤的说明⽅法主要是( )A.下定义列数字B. 下定义举例⼦C. 作⽐较举例⼦D. 列数字作⽐较 61.对选⽂中划横线的句⼦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说明⼀些普通的⾃然现象,在农业⽣产那⾥,起着预报农时的作⽤。
B.“传语”“ 暗⽰”“ 唱歌”运⽤了拟⼈的修辞⼿法,把⼤⾃然中⽆⽐丰富的物候写活了。
(完整版)大自然的语言习题答案
5大自然的语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竺可桢(zhú)翩然(piān) 重峦叠嶂(zhàng) ...B.萌发(méng) 农谚(yàn) 销声匿迹(nuò) ...C.簌簌(sù) 物候(hòu) 风雪载途(zǎi) ...D.经度(jīng) 差别(chā) 草长莺飞(cháng) ...【解析】B项,“销声匿迹”的“匿”读作nì;C项,“风雪载途”的“载”读作zài;D项,“草长莺飞”的“长”读作zh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A.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姝。
B.贝壳小心翼翼地把石子含到嘴里,慢慢孕育,使它变成美丽的珍珠。
C.熔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D.时间是不可占有的公有财产,随着时间的堆移,真理会愈加显露。
【解析】A项,“悬姝”应为“悬殊”。
C项,“熔化”应为“融化”,“熔化”指的是固体通过加热而变成液体的过程,一般指金属、石蜡等;“融化(溶化)”指的是冰、雪变成水的过程,通常用“融化”。
D项,“堆移”应为“推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监管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解析】“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一般作谓语,此处用来形容“变化”不妥。
4.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更替、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等,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下列表示四季开始的节气的一)B(项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第一句话句,这段文字是按概括到具体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文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荣枯去来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割麦插禾。
||这样看来……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传语②暗示③唱歌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
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
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
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B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①杏花开了……②桃花开了……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
”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
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6.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各种自然现象和气候有密切关系,它们好像在提醒农民适时安排农事,起到了语言的作用,所以作者说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语段点将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A)的日数因季节的(B)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要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①)到晚春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②)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给文中A、B两处分别选择恰当词语。
(1)差别(2)差异 A((2)) B((1))
2.给文中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连词
( D )A.虽然但是 B.由于因此
C.可是因而 D.但是所以
3.指出句中加粗词的作用。
(1)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答:强调说明相差数少。
(2)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答:表示春天短促。
4.语段说明的中心是( C )
A.纬度
B.物候现象
C.纬度对物候来临的决定作用
D.我国大陆气候显著
5.语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