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
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
首先,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中国传统国学强
调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传统美德。
通过经典国学教育,学生可以深刻理解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明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意义,从而自觉遵循这些美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其次,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
中国传统国学注
重思想的培养,提倡修身养性、明辨是非、明理达性。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众多优秀的古代文化思想,如《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从而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性、有智慧的人。
最后,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
中国传统国学是
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诗词、书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经典国学,学生可以接触到这些优秀的文化形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总之,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样的教育计划,可以培养出一批有道德品质、有思想素养、有文化修养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希望经典国学启蒙教育计划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对国学的认识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一)
我对国学的认识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一)我对国学的认识试论对国学价值的认识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学派,涉及到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从我个人对国学的认识来看,国学并不是一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而是就像中国文化一样,是一种深入人心、承载着历史和未来的东西。
国学的价值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
一、国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首先,国学在现代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各个领域中,都能发现国学的身影。
比如在教育方面,国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容,在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越来越成为现实。
国学也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得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关注和学习。
二、国学的人文精神其次,国学在人文精神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是绵延不绝的,它深入人心、打破时空的限制,形成了特有的精神内核。
在这个内核中,蕴含着和谐、尊重、包容、自信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现代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学习国学,也就是学习了人文精神。
三、国学与个人修养的关系最后,国学与个人的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这样的观念也与国学以道德修养为核心的教义相符。
在当今社会,更是需要这样的观念,才能让社会各界人士具有更好的道德标准。
综上所述,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之所以能够成为历经沧桑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因为它凝聚了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智慧与经验,这样的价值难以言喻。
学好国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意识,更是涵养他们的情感、道德和人文素质,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价值显得异常重要。
国学启蒙教育怎样
国学启蒙教育怎样
国学启蒙教育是指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文学素
养和历史意识。
在当今社会,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视,那么国学启蒙教育应该如何进行呢?
首先,国学启蒙教育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括诗词、书画、礼仪等内容。
孩子们可以通过诵读古诗词、学习书法绘画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其次,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如“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教导孩子们做一个有道德、有情感、有责任心的人。
通过讲述古代的忠孝故事、道德经典,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再次,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历史意识的培养。
了解历史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认
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懂得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参观历史遗迹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
最后,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但也需要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现代教育中。
可以通过设计国学课程、举办国学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国学启蒙教育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道德修养的培养、历史意
识的培养以及与现代教育的结合。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够在国学启蒙教育中受益,成为有道德修养、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的人才。
国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国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国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其方法论对于国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国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国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主要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有针对性的筛选、梳理和研究,探索文献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对传世典籍的整理、考证和解读,通过对文献的深入分析,获得对古代文化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二、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在国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通过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献进行对比,寻找其异同之处,从而揭示古代文化的共通性和特殊性。
比较研究法不仅可以促进不同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互相启发,还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三、考古研究法考古研究法在国学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对古代文物、古代墓葬以及古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出古代社会的历史面貌、文化特征和社会生活情况。
考古研究法可以为国学研究提供实物依据,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四、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一种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等方法进行研究的方式,对国学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通过实地的调查和访谈,收集古代文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从而揭示出更加全面和真实的古代社会情况和文化现象。
田野调查法可以为国学研究提供直观丰富的资料来源,有助于深入研究古代文化。
五、语言学研究法语言学研究法是通过对古代语言文本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规律和文化内涵。
国学研究中,对于古代文献中的词汇、典故、语法结构等进行深入的语言学分析,可以揭示出古代文化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六、修辞学研究法修辞学研究法在国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对古代文献中的修辞手法、修辞特点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古代文化中的修辞风格和文化内涵,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
以上所述的国学研究方法只是其中的几种,不同的研究目标和领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刘宏毅老师讲学习国学的基础导论--“小学”与“大学”
刘宏毅老师讲学习国学的基础导论--“小学”与“大学”国学基础导论--小学与大学来自四维通慧00:0009:06国学里分为大学与小学,这个大学和小学呢和现在教育体系里大学、中学、小学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小学就是学小,大学就是学大,有时候在我们汉语里很奇妙。
有时候一个词不了解他的意思的话,你可以把他的次序颠倒一下,这样有助于你理解,比如真传你不知道,传真你知道吧,学问你不知道,问学你知道吧?所以这也一样,什么是小学呢?小学就是学小,什么是大学呢?大学就是学大,什么是学大呢?就是学做大人,什么是大人,就是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承担社会责任的人。
这样的学问就叫大学。
所以朱熹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四书的第一本就是《大学》。
小学呢,是不是学做小人呢?当然不是,还用学做小人吗?学大人你还学不了呢。
小学学小,这个小是指的学做小事,论语上又叫做洒扫、应对、进退,这是最基本的生活行为规范,那么生活的教育一定要从小事开始做起。
比如说我们去了陶行知纪念馆。
陶行知先生那么大的学问,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得到硕士学位,而且又是杜威的学生,如果他留在美国的时候会有很好的职位,可是他到中国来,怎么样呢?他不到教育厅任职,不到中央政府任职,他要干什么呢?他要自己办学,教学生,到农村去,到社会最基本的基层去,这就是生活的教育,这就是从小事开始做起。
今天我们把生活的规范把它忽视了,洒扫应对进退,我们都认为这是小事,实际上这正是基础,这是做人做事的基础。
我们知道曾国藩说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家教,要看一个家庭的家规家风怎么样,最主要的他要看三件小事,第一看这家里人是不是早起,第二看家里孩子是不是做家务,第三看他们是不是读书。
所以早起,做家务,读书是他认为一个家庭能够有前途的最基本的表现,实际上这都是小事,我们认为是小事,古人认为这不是小事,这是最经济的最基础的学问,这叫做小事,这就是小学,还有一个学小呢,就是在学问上的学问学小,就是要学学问的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我们中国学问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呢?当然是文字了,没有比汉字更基本的了,他就像一块砖一片瓦一样,用每块砖瓦才组成一个高楼大厦。
国学基础教程
国学基础教程《国学基础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教材。
该教程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 国学概说:这部分介绍了国学的定义、历史渊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国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研究国学的基本方法。
2. 经部之学:经部之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经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经学的类别和主要经典。
通过学习经部之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3. 史部之学:史部之学主要涉及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史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学习史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掌握史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
4. 子部之学:子部之学涵盖了除经史之外的各类学术思想和流派的研究和学习。
该部分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汉唐宋明等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子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流派,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5. 集部之学:集部之学主要涉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创作。
该部分介绍了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通过学习集部之学,学生可以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素养。
6. 校勘学及其方法:校勘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版本、校勘和编辑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校勘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校勘学,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献的版本和校勘知识,掌握其编辑和整理的方法和技术。
7. 注释学及其方法:注释学是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学科。
该部分介绍了注释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国学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注释学,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和解释,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技术。
8. 综观国学著作的门径:目录学是对文献进行分类、编目和整理的学科。
怎样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怎样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首先,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
国学启蒙教育并不是要求孩子成为国学大师,而是要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
因此,家长不应该将国学教育作为孩子的负担,而是应该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国学经典,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
其次,家长要选择合适的国学启蒙教育资源。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国学启蒙教育
的培训机构和学习资料,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资源。
可以选择一些有特色、有口碑的国学启蒙教育机构,也可以购买一些优质的国学启蒙教育书籍和音像资料,让孩子在家中就能够接触到优质的国学启蒙教育资源。
此外,家长还要注重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
国学启蒙教育并不是空谈理论,更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可以通过参观国学经典相关的展览、演出,或者参加一些国学启蒙教育的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国学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最后,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参与国学启蒙教育。
国学启蒙教育不仅是孩子的事情,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一起讨论国学启蒙教育中的问题,一起参加国学启蒙教育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国学启蒙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
总之,国学启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文化
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合适的教育资源,注重教育的实践,与孩子共同参与国学启蒙教育,共同努力,让国学启蒙教育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道家三句真言论国学
:"道家"三句真言论"国学"大家知道,道家思想是从《周易》以坤卦为首卦,从《归藏》而来的,是黄老说。
道家是讲逍遥,看《虚无论》和《逍遥游》,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它可以把你思想带到宇宙之边去遨游,在这样伟大的空间中,人尽管渺小,但也是四大天大、地大,人也大,从此而看,道家并不是否定主体性的,并不否定主体的作用,它也不是闭塞的,我可能和传统的道家看法不一样,我认为它也是讲怎样批判社会,在批判中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境界。
所以我概括道家为以下三句话:一、无为而治道家其实也是看到了可以怎样治理世界的。
它说:“无为则无不治”,把为当作无为,把无为当作为,如此则能治理国家。
这是挺有道理的,假如有个领导,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肯定管理不好,所以它主张道是无为而无不为,就像领导一样,他看似无为,其实是无不为,他把规章、制度、秩序,整个都安排好了,按照这个去治,他就可以办到。
所以他说,我无为而明治化,我好静而明治动,过去还有这样一句话,如果皇帝正,就能够正百官,百官正就可以正朝廷,朝廷正就可以正天下,朱熹等宋明理学家有个思想是非常开放的。
宋代赵匡胤有个“抑文政策”,但其中有一条讲的是不杀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就可以大胆地发言,所以朱熹上奏折时就明确地指出:假如皇帝的心思不正,那么我就要来正皇帝的心思。
朱熹从檀州(现在的长沙)被调任为皇帝的侍讲,做皇帝的老师,讲经书给皇帝听。
回来后,朋友问朱熹讲什么给皇帝听,朱熹说:我讲正身诚意。
朋友劝言说不行,这不是皇帝爱听的内容。
朱熹不以为然。
故老子有言:“不为而明治化”,“上则不为而无意为,下则为之而有意为”。
老子很重视柔,水中经常讲水,他认为最柔的东西是水,投石水中,一下而没,没有很大反映,确实很柔。
但就是柔,却能胜刚,譬如现在大发洪水,钢筋水泥堆起来的水坝也容易冲垮。
战略上以柔克刚,以退为攻等等,都是从老子中启发而来。
太极拳很柔,却能把功夫很好的人打败。
国学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国学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作为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与途径,国学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学学习的方法与途径,帮助读者更好地开展国学学习。
一、阅读经典著作阅读经典著作是学习国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经典著作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文化经典,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和智慧。
阅读经典著作的时候,可以结合注释和研究资料,帮助理解古代文献的内涵和背后的哲学观念。
二、参加学习班或讲座参加国学学习班或讲座是提升国学知识的有效途径。
学习班和讲座通常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主讲,他们会解读国学经典,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解和分享,我们可以拓宽国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与他人一起探讨国学话题,增进交流与学习。
三、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方式之一。
中国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遗址,例如故宫、长城等。
此外,各地的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与国学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
通过参观这些场所,我们可以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文化的文献和实物,增强对国学的兴趣和理解。
四、参加讨论会或读书会参加国学讨论会或读书会是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的方式之一。
讨论会和读书会可以是学校、社区或专门的学术组织组织的活动,旨在促进对国学知识的深入交流和思考。
在这些场合,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共同进步,拓宽国学学习的视野。
五、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为国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大量与国学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此外,还有许多专门的国学网站、论坛、博客和视频平台,提供国学经典的在线阅读和学习资料。
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国学知识,并与其他国学爱好者交流和分享。
六、实践传统文化活动实践传统文化活动是将国学知识付诸实践的途径之一。
国学启蒙操作方法
国学启蒙操作方法国学启蒙是指对儿童进行国学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并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和传承,培养他们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国学启蒙的操作方法。
一、培养兴趣要想让儿童对国学感兴趣,首先要通过故事和游戏等方式,让他们接触到国学的魅力。
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国学故事或神话传说,为儿童讲解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引导他们对国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国学活动,如诵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通过竞争激发他们学习国学的热情。
二、选择适合的经典国学经典众多,选择适合儿童的经典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易懂、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如《三字经》、《百家姓》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寓教于乐的经典,如《论语》中的寓言故事,让孩子在娱乐中获得知识,增强记忆和理解力。
三、注重细节教育国学启蒙不仅要进行国学经典的传授,还要注重细节教育。
可以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入手,教授他们一些传统礼仪和习俗,如行走、坐姿、用餐等方面的规范。
在教育中,着重培养孩子的文雅、守时、尊敬长辈等良好品质。
四、引导思考和交流国学启蒙要注重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引导孩子思考其中的道理和哲理,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可以通过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与实践结合国学启蒙要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可以组织一些手工制作活动,如剪纸、书法、围棋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感受到国学艺术的魅力。
此外,还可以安排一些实地考察,如参观古迹、博物馆等,让孩子们亲眼见到国学的历史文化底蕴。
六、家庭配合国学启蒙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参与。
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学习国学的资源和环境。
可以在家中建立一个国学学习角落,放置一些国学经典书籍和工具,让孩子们随时可以接触到。
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参与一些国学活动,共同探索国学的魅力。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
国学课程是一门以经典著作为基础的人文科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践是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系统教学法:国学课程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地讲授课程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国学的内涵和价值。
2. 对比研究法:国学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典著作,从而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3. 互动教学法:国学课程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经典阅读:国学课程的核心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2. 书法练习:书法是国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书法练习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古文背诵:古文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古文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
4. 古乐演奏:古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乐的演奏和理解,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应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组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国学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情操的青少年。
国学启蒙教育学习顺序
国学启蒙教育学习顺序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培养孩子的品格、修养和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启蒙教育是指从小培养孩子对国学的兴趣和理解,让他们在国学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那么,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顺序。
首先,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顺序应该从经典启蒙开始。
孩子们可以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读物开始,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国学的基本内容和精髓。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孩子们启蒙阶段的学习。
其次,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顺序应该注重诗词歌赋的学习。
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们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可以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诗词中开始学习,逐渐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另外,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顺序还应该包括经史子集的学习。
中国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都是孩子们学习国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最后,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顺序还应该注重道德修养的培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圣贤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习古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国学启蒙教育的学习顺序应该是经典启蒙、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和道德修养的有机结合。
通过这样有条不紊的学习顺序,可以让孩子们系统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他们的品格和情操,从小培养他们对国学的热爱和理解,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重视国学启蒙教育,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滋养。
国学启蒙教育课怎么上
国学启蒙教育课怎么上国学启蒙教育课是指通过国学经典教材,引导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的课程。
国学启蒙教育课的开设,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国学启蒙教育课应该怎么上呢?首先,国学启蒙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和解读。
教师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国学教材,通过讲解、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讨论,让孩子们对这些经典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国学经典故事,向学生传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国学启蒙教育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朗读、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国学活动,如国学手工、国学游戏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此外,国学启蒙教育课的教学环境也至关重要。
教室布置可以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画、中国结、古诗词等,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一些与国学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国学知识。
最后,国学启蒙教育课的评价方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评价方式,如国学知识竞赛、国学作品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国学启蒙教育课的开设对于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和解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浓厚的国学氛围营造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国学启蒙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让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出更多的国学人才。
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
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
首先,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启蒙性。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思维、情感等各个方
面的成长期,因此国学启蒙教育要以启蒙性为主要特点,要注重启蒙性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国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画、唱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国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国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其次,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
国学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要通
过国学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通过讲述古代人物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因素,激发他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再次,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实践性。
国学知识并非枯燥的书本知识,而是融入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要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引导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孩子们到博物馆参观,到古迹游学,让他们亲身体验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国学文化的向往和热爱。
最后,国学启蒙教育要注重系统性。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要通过系统的国学启
蒙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国学文化的系统认知。
可以通过编写国学启蒙读物,设计国学启蒙课程等方式,系统地向孩子们传授国学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国学文化的整体认知,形成对国学文化的系统性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生国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启蒙性、情感教育、实
践性和系统性,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家长和老师们能够重视国学启蒙教育,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和指导,让他们在国学启蒙教育中茁壮成长。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
《国学基础》课程大纲《国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国学基础英文名称:课程编码:学分:4学分总学时:32学时适用专业:五年制二年级航空服务专业理论学时:32学时实训学时:0学时执笔人:冯杜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国学虽不是一门专业、一个科目,但却是各种学问生发的土壤。
大到中国文化的标志,促进民众了解本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小到增进个人的文化内涵,护养根本,滋养灵魂。
国学,不可不立。
《国学基础》是一个国学的入门课程,主要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为学生构建一个了解国学、学习国学的框架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国学的内涵、外延及发展演进;介绍国学的内容框架体系;介绍经史子集三教等有关内容。
2.学会诵读经典、乐于背诵经典、增加文化底蕴。
3.构成一定的搜集、整理、传播、交流,运用国学科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章目一二三四五六课程引入国学概述(一)国学概述(二)国学概述(三)国学概述(四)经学(一)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教学方式或手段备注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经学(二)经学(三)经学(四)史学(一)史学(二)史学(三)子学(一)子学(二)子学(三)课程答疑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理论教学2学时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作业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谈国学详述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学的内涵及发展演变;掌握国学的框架体系。
教学重点:什么就是“国学第一节什么就是国学一、何谓“国学”?二、国学的框架体系三、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概念的历史总结四、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新国学的历史任务第二节为什么要学国学一、为什么要研究“国学”?二、关于现代“国学”热的思考第三节朱子家训诵读第二谈经学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框架体系。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和方法什么是国学经典?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国学经典有哪些书籍呢?如何学习国学经典?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的重要性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古诗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同时,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古诗文均为凝聚精华,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不可抗拒的魅力的经典诗词篇章,它们是文化精神及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的深层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
那么,怎样在古诗文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
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自从接触经典诵读以来,我校师生甚至家长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开展经典诵读带给我们的喜悦:一、诵读千古美文,做君子远小人。
我们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
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
社会实践证明,经得起时间考验而对品德教育起到深远意义的,就是传统价值教育。
从经史子集四方面论述国学的基本内容
从经史子集四方面论述国学的基本内容国学,就内容而言。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
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
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
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
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
大六艺,就是六经。
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
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
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
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
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
《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
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
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
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
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就经典而言,国学分为了经、史、子、集四个部分。
经部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古籍”、“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还有《弟子规引》史部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小学生如何学好国学经典
小学生如何学好国学经典引言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然而,由于国学经典内容繁杂、语言深奥,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常常面临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学好国学经典。
学前准备在开始学习国学经典之前,小学生需要做一些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阅读兴趣学习国学经典需要大量的阅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给小学生提供有趣的读物、组织阅读活动等方式,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培养语文基础学好国学经典需要良好的语文基础。
小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之前,应该熟练掌握基本的汉字、词语和语法知识。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班等方式,帮助小学生巩固语文基础。
培养学习方法学好国学经典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技巧等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予小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阅读理解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学生主要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文本,理解经典中的内容和思想。
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小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分段阅读:将经典文本分成适当的段落,逐段进行阅读。
阅读结束后,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这一段的内容,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词语理解:遇到不认识的词语,可以利用字典进行查询,了解其含义。
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推测,理解词语的意思。
•背诵经典段落:选取经典文本中的一些重要段落,进行背诵。
背诵过程中,可以加入朗诵、展示等形式,提高记忆效果。
理解应用阶段在阅读理解阶段的基础上,小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提高理解应用能力,小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写小论文:选取感兴趣的经典文本,撰写小论文,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对国学课的建议和意见
对国学课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国学课,我想首先强调的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根基,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经典文献的选取,既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也要涉及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著作。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经典中的思想内涵,而不是简单地背诵和记忆。
其次,国学课的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可以尝试采用互动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此外,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教育等,可以让国学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对于国学课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进。
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而不仅仅是依据考试成绩来评判。
可以采取论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最后,国学课的师资力量也需要加强。
教师作为教学的关键因素,应该具备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教学能力。
可以通过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国学课的品质和效果。
国学课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通过选取合适的教材、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等方面来提升国学课的教学质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5期No. 5 Vol. 38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2017年10月Oct. 2017论国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赵耀锋(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宁夏固原756000)摘要:传统国学是中国文化的寄托,一个人自身的修养,对于家庭的责任和国家的信仰,这些知识全在于国学之中,传统国学的教育是复兴民族文化及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而国学的学习与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和章程才能实现,探讨国学教育的方法和章程,不但在学术的层面,而且在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国学素养;教学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1331(2017)05 -0145 -04收稿日期:017 -08 -14基金项目:017年宁夏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6年宁夏高校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核心业务能力培养研究”(N G Y2016189)。
作者简介:赵耀锋(1977 -),男,甘肃庆阳人,文学博士,宁夏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当代人文社科领域的文史哲知识基本包含于博大精深的国学之中,中国传统国学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当今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了传统国学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国学教育的方法,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在大学生高尚思想道德的养成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语言学与学术思想两个方面入手打好国学根基一个人学问的根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言学的根基,其实就是传统小学的内容,一方面是学术思想的根基。
一个人要想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具体的做法是以前代著名学者的学问及其著作作为自己学问的根基,当代著名学术大师钱穆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为我们提供了做学问的基本方法。
在语言修养方面,钱穆回忆自己二十几岁时的读书情形曰:“余教《论语》课,适读《马氏文通》,一字一句按条读之,不稍疏略。
念《马氏文通》详论字法,可仿其例论句法,即以《论语》为例。
”[1]_可见,在传统语言尤其是语法修养方面,钱穆是以《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作为标准的,是以《论语》的语言作为行文典范的,钱穆的著作语言典雅,就在于他重视语言的修养。
清代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时期,清代学者的著作往往成为当代学人从事学术研究的基本工具书,例如著名学者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及学术的系统而简洁的总结,所以就成为当代学者的必读书目。
钱穆曾回忆道:“时余虽在小学任教,心中常有未能进入大学读书之憾。
见报载北京大学招生广告,投考者须先读章学诚《文史通义》,余亦求其书读之,至形于梦寐间。
一夕,梦登一小楼,所藏皆章氏书,有世所未见者。
”[1](P91)钱穆一生学问的基本框架,其实就是围绕章学诚《文史通义》展开的。
•145•二、要处理好学问的博通与专深在研治国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则不会在专业领域有高深的造诣,同时,如果只注重专门的学问而对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不了解,则所发明的仅仅是小问题而不会形成大的思想体系,一个人如果要在国学方面有所造诣,则必须处理好学问的博通与专深的关系。
一方面,要确定自己的专业,用心学习专业基本工具书。
专业明则方向明,否则如游戏园林中,东望西看,没有中心目标,不能在学问上有大成就。
钱穆说:“余又读夏曾佑《中国历史教科书》,因其为北京大学教本,故读之甚勤。
余对此书得益亦甚大。
如三皇五帝,夏氏备列经学上今古文传说各别。
余之知经学之有今古文之别,始此。
一时学校同事闻余言三皇五帝有相传异名之说,闻所未闻,皆惊叹余之渊博。
实不知余之本夏氏书也。
又余读夏书第一册,书末详钞《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等,不加减一字,而篇幅几占全书三分之一以上。
当时虽不明夏氏用意,然余此后读史籍,知诸表之重要,则始此。
及十年后,余为先秦诸子系年,更改《史记》六国年表,亦不可谓最先影响不受自夏氏。
”[1](P84)可见,钱穆是以《史记》六国年表作为自己研治史学的基本工具书的,因为史学基础打得好,所以钱穆才能最终成为史学界的一大泰斗。
另一方面,读书要广博。
民国时期的著名学术大师陈汉章以学识渊博见称,被学生戏称为“两足书柜”。
罗家伦虽批评他“博闻强记而不能消化”,但也承认陈氏“读的书确是很多,十三经注疏中三礼的白文和注疏,他都能个个字背出”。
[2]俞大维在《怀念陈寅恪先生》一文中评价陈寅恪曰:我们这一代的普通念书的人,不过能背诵四书、诗经、左传等书。
寅恪先生则不然,他对十三经不但大部分能背诵,而且对每字必求正解。
因此皇清经解及续皇清经解,成了他经常看读的书。
”[3]传统的学人基本的学术训练是经学,而中国传统学术的文史哲领域的深刻思想全包含在经学系统之中,因此,不管是研治哲学还是研治史学,都必须对传统国学中的经学系统有深刻的掌握,形成广博的知识背景,在此背景之下开展专业领域的学习方。
三、要注重读书方法首先,读书要有章程。
读书最忌繁乱,必须有一定的条例、顺序与章程,才能有所收获。
钱穆指出:“余又效古人刚日诵经,柔日读史之例,定于每清晨必读经子艰读之书。
夜晚后,始读史籍,中间上下午则读闲杂书。
”[1](P88)—日之中,读书要有条不紊,不要随便乱翻。
其次,读书要有所发明。
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学术创新。
钱穆回忆道:“又余购得浙江官书局本二十二子,依次读之,至《墨子》,开卷即觉有错误。
心大疑,意谓官书局本不应有误。
又见此书校注者乃毕沅,此人为清代大儒,不应不知其误,置而不问。
姑再读之,错误续出,几乎逐页皆有。
益大疑,遂奋笔从开始起逐条举出其错误处,加以改正,取名《读墨闇解》。
”1#89-%可见,读书要从疑心处入手,带着问题,如剥竹笋,层层深入,最终才能在学问方面独上高楼,进入新境界。
再次,读书要记笔记,平日要记日记。
学问在于积累,记笔记是积累学问的基本方法。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论清代学者勤于记笔记的治学方法曰:“大抵当时好学之士,每人必置一 ‘札记册子'每读书有心得则记焉。
盖清学祖顾炎武,而炎武精神传于后者在其《日知录》。
其自述曰:‘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
'《亭林文集.与友人论门人书》)又曰:‘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觅,仅得十余条,’(同《与人书》十)训话学之模范的名著,共推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苟一察其内容,即可知其实先有数千条之札记,后乃组织而成书。
又不惟专书为然耳,即在札记本身中,其精到者,亦必先之以初稿之札记,例如钱大昕发明古无轻唇音,试读《十驾斋养新录》本条,即知其必先有百数十条之札记,乃能产出。
故顾氏谓一年仅得十许条,非虚•146.言也。
由此观之,则札记实为治此学者所最必要,而欲知清儒治学次第及其得力处,固当于此求之。
”[4](p51-52)可见,清代学者学问精深而广博,这种精深而广博的学问是通过记笔记的形式形成的。
王云五在《读书十四法》一文中曰:我在中年以后读书,却变更方法,不复如早年的在书本里划线圈点。
这或者是由于对图书馆学已发生兴趣,并有所创制之故,于是读书时遇有某章某节,读杂志时遇有某文认为有值得将来参考,以备不忘者,辄就其原有标题或自拟标题一一分记于小卡片上,附志书志名与其所见页数及卷数期数。
这些忙片,各按标题的顺序排列,如此,则许多书志中同性质、同标题的资料都藉卡片的作用而贯串起来。
以后随时有需参考,只须一检卡片,则凡经涉猎过的资料毫无遗漏。
”[5](r o2)钱穆曰:“燕大上课,学生最服从,绝不缺课,勤笔记。
清华亦无缺课,然笔记则不如燕大之勤。
”[1](p l63)钱穆将学生记笔记情况视为评价一校学风之标准。
周勋初论罗根泽先生曰:“他勤于记笔记,一有想法,就立即写成文章。
”[6](p75)郭绍虞说:“笔记之作,颇与日记相类,或作或叙,或记叙,或论议,旧闻新知,罔不赅罗,益亦文体中之博大教主也,吉光片羽,金屑纷披,殆所谓以寸铁杀人者钦? ”[7](p22)可见,前代的学人做学问的基本方法就是记笔记。
在记笔记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记日记。
笔记和记的作用 ,笔记 记 在读书 形成的重要知识,日记则主要记载平日生活过程中和师友之间的学问切磋而得到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一个人的学问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展开,一条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另一条途径是向师友学习,可见笔记和日记是做学问的两条必不可少的方面,这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才能形成自己的学问体系。
有时候日记也是记载平日读书所得,和笔记的功能是一样的。
郭绍虞说:日记之体,小则记述身边琐事,大则有关一代掌故。
其文或谨严似史,或诙谲类说部,述作兼备,庄谐互陈,德性才学,均可于是规之,知人论世,此其选矣。
清季湘乡以远,越缦湘绮,最为著称,《饮冰集》中亦多可采。
”[7](p22)钱穆曰:“仲立又尝导余观其书斋之前室,一方桌上放书四十大厚册。
仲立告余曰此先父四十年手书日记也。
积一年订一册,无一日缺。
叹曰:先人遗志,尽在此四十厚册中。
”1](p92)“又开始写日记,逐日所读书皆记上,不许一日辍。
后遇余结婚,远近戚属皆先后来,上午竟未获读一字,下午又继续忙乱。
自念今日之日记势将破例矣,适理发师来为余理发,余乃于此时间默默成诗两首,始释然自慰,今日之日记宜勉可交卷矣。
此一习惯,直至余进入大学任教后,始有断续。
”[1](p88-89)可见,一个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要形成自己广博的知识体系,就必须记笔记和日记,日积月累,学问才能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四、重视背诵在国学学习中的作用诵读是中国传统国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国传统文章的韵味无穷,而这种韵味必须通过诵读来领悟。
著名的国学大师黄侃最重视诵读古人的文章,冯友兰评黄侃曰:“他上课的时候,听讲的人最多……黄侃善于念诗念文章……他念的时候,下边的听众都高声跟着念,当时称为‘黄调’。
在当时宿舍中,到晚上各处都可以听到‘黄调’。
”[8](p37)—个人学问思想表达的效果在于其独特的行文风格,而这种独特的行文风格是在诵读人文 的 形 的,其 读人文 的 性。
背诵是形成学问根基的基本方法。
文章的思想精义只能在背诵的过程中逐渐来领悟。
蒋梦麟说:在老式私塾里背古书似乎乏味又愚蠢,但是背古书也有背古书的好处。
一个人到了成年时,常常可以从背得古书里找到立身处事的指南针。
”[9](p33)因此,传统学人是非常重视背诵的。
冯友兰回忆国学大师刘师培当年上课的情形说:“他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便谈起来,就头头是道。
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
当时学生都很佩服。
’[8](p_周勋初回忆胡小石当年讲授中国文学史的情形曰:“(先生)开原书让同学一一传观,那时先生年事已高,目力不济,对商务印书馆影印的这本书上的小字看不清楚,于是就叫学生朗诵条文,但当学生读到某诗句或某文句时,先生立即•147•背诵出这诗句或这文句的前后整段文字,这使大家大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