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 没有油啊。 • 那就煮! • 没锅。 • 烤鱼! •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 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
4、结果:到1937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 体化,苏联社会主义成份占有绝对优势。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70——1924)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的接力棒交到了斯 大林手中。
此时的苏联……
扶木犁的穷国
•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 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 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 力、人力完成。
苏联模式评价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 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 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了。
——邓小平
评价:
积极方面:苏联在模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胜利 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方面: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由落 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 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 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 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 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 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 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 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 资金中约占1/3。
影响 积极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
上述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 国内战争胜利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极为不满,苏维埃政府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生产。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主要内容
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 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和出租土地,农民可 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时间 1921年春
内容
实质 特点
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商业: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 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
相关史事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 后,苏联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两 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在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 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 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 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 经济:(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 济的稳步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列宁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 (1)革命首创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 • (2)知错就改,勇于创新精神; • (3)不断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2)时间: 1921年春
(3)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 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堪忍受,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材料4: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 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
材料3、材料4说明了什么?
消极影响:
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人民经 济利益,引起了不满。该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结合下图说说新经济政策带来的影响?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

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苏联国民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以及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掌握工业化和集体化

政策的推行,理解苏联模式的特点,认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

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理解社会

主义建设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

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2.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

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

地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教材主要

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包括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教材内容较为详细,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之处。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

设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掌

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

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2.难点: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认识。

五.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

过程和成就。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整理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实质:在国家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命脉即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以适应相对落后的生产力的发展需求,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简要谈谈经济政策的调整需要借鉴苏俄(苏联)历史的哪些经验教训?

经济政策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本国国情出发(从本国实际出发),不断调整经济政策;要重视改善民生;要注意经济协调发展;等等。

1,解析斯大林模式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3)评价: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因此这一模式深刻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评价时应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具体表现在三点:①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领导干部易于脱离群众,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管理机构和滋生官僚主义,从而难以防止国家机构的官僚化。②地方上统治得太死,不利于发挥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差。③经济上各部门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忽视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工业部门的发展。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例4 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 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 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对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态度是 ( ) A.完全肯定 B.全盘否定 C.客观公正 D.不置可否 解析 分析题干中普京的评价,他既看到了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也分析了 这一模式的弊端,他的评价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 答案 C
答案 C
知识点四 苏联模式
背景 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特征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
积极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 制障碍
知识点一 新经济政策 1.(2019江苏苏州中考)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
“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
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为改变这种情况,苏俄开始实施 ( )
A.土地改革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 C 根据材料“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苏俄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征集制,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征集制,C符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4、评价 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
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 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 没有油啊。
这笑话说明什么
• 那就煮!
• 没锅。 • 烤鱼! • 没柴。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成就: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 了强大的工业国。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相关史事
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苏联应该摒弃 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 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 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 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 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两个五年计划 完成后,据苏联统计,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 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的工业化速 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节

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教材通过介绍苏联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过于注重表面现象,缺乏深度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和批判性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教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历史文献等,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成就和问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6张PPT)
第11课
一、新经济政策
• (1)背景:1920年末,苏维埃国内战争逐 渐平息。但是,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 下降,饥荒流行。列宁认为只有改变“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
• (2)开始时间: 1921年
主要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 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 由贸易;
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 想,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 大的工业国。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 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 业国,工业总产值超过德、 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工业生产占 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由 沙皇时代的2.6%上升到 1937年的13.7%。
斯大林在地球上第一次建成了强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使得全 世界对它刮目相看,这件事是个 创举。
13
乌拉克哈乌脱兰萨兹维克别亚克 白立俄塔陶罗土吉斯宛库克曼
吉摩尔尔吉多斯瓦
1940年苏联 有15个加盟 共和国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 沙俄(1547年—1917年) • 苏俄(1917年—1922年) • 苏联(1922年—1991年) • 俄罗斯(1991年——至今)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固定粮食税
减轻了农民负担,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归国 有
大企业国有,中 小企业可私营
提高了企业积极性,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起来(“新” 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进第二步: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进行公平市场竞争, 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大力发展商品经
特点 济,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1)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2012.18) (2)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时间 1921年春开始实施
(1)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
背景
社会矛盾加剧 (2)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

目的 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巩固工农联盟
政策
农业 工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1918—1920年) 余粮收集制
三、苏联的工业化
1、提出(时间、人物): 1925年
2、时间: 3、措施:
①时间: ②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练习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点+练习

一、新经济政策(1921年)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3、作用

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1922年,俄、白俄、乌和南高加索联邦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措施: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

(3)成果:落后农业国→强大工业国

(4)作用:短期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工业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模式固化,使苏联经济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背景:1927到1928年苏联发生严重粮食危机

2、目的:解决粮食问题,适应工业化需要。

3、方法:消灭富农,支持建设集体农庄,组建拖拉机站。

四、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2、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巨大国际声誉。(2)消极作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8张PPT)

列 宁 斯 大 林
1921年,新经济政策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2.农业集体化 3.苏联 模式形成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 ②弊端
1、判断以下对课文的理解,请在正确选 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X。
三、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 1、背景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起 3、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政府支持集体农庄建设,组建拖拉机站,为 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 家的生产计划。
导入: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 渐平息。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 些弊端也凸显出来,导致工厂停工,农 业产量急剧下降,饥荒严重。面对严重 的危机,政府必须调整政策。那么,列 宁是怎样调整政策的呢?依据又是什么 呢?他的后继者又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的呢?
第11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重点项目之一——第聂 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二、苏联的工业化
4、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 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历史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一页,共十九页。
·· · ·
学习目标
1.知道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时间,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对苏联 的影响。
2.知道苏联的建立时间,掌握苏联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及所取得 的成就。
3.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弊端,正确认识并评价苏联模式。 4.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明白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第二页,共十九页。
新课导入
新华社北京2018年6月8日电,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主席习 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授予首枚“友谊勋章”,以表彰普京总统长 期致力于推动中俄睦邻友好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以及为此 作出的重要贡献。近几年来, 中俄领导人借助“一带一路”合作论 坛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频繁互访,在政治上互信、在经济 等领域互联合作,秉承中俄历史互联互鉴底蕴,伴随着中俄双方举 行的“国家年”“旅游年”等大型活动,将中俄双方构建的新型大 国关系推向新时代。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取得怎样 的成就?苏联模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两国人民如 何把“新型大国关系推向新时代?
第四页,共十九页。
新课讲解
内容 意义
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分配方式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工人、农民、士兵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知识讲解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征 政策 集制
征收粮食税代 减轻农民负担,缓解了 替余粮征集制 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工业 政策
全面推 行工业 国有化
大企业国有, 中小企业可 私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 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 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知识讲解


材料二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

会主义国家。资本主

义国家把苏联看做是

“毒瘤”,欲彻底除

之而后快。
尽 早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当堂练习
2. 1921年春,为缓解危机,恢复和发展生产,苏维埃俄国在列
宁领导下调整政策,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这一政
策是(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0张ppt)
《大国崛起》
为此,斯大林是怎么做的呢?
1925年, 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6年起, 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目的:实现国家工业化 (2)时间: 1926年起 (3)过程:(措施)
1926年起,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年-1937年,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4)重点:(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5)结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行政手段,排斥市场调节
特点: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评价:积极作用、弊端
①积极: 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 ,苏联模式的弊端日 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农业集体化
①目的:为了解决粮食收购危机
②措施:农民被强迫加入集体农庄(P50小字);用行政
手段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 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 计划。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材料一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 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 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 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 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 约占1/3
4.苏联模式
形成过程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 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 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 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 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 重体制障碍
三、小结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1 新经济政策 2 苏联工业化 3 农业集体化
4 苏联模式形成
四、练习
1.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 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B
2.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建立:1922年底Baidu Nhomakorabe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表着工农联盟。 绸带包裹着小麦,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结 。布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地球上,表现了 共产主义一定在世界传承,发扬光大。太 阳象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 生,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了共产主义是 光明的,和平的。绸带上用十五个加盟共 和国的文字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 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沙皇时代
产苏 值联 的工 变业 化总
1937年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 日益僵化。
3.农业集体化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 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 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 联成为工业强国。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苏联模式”的形成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
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D)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 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 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 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 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 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 业国。
农业集体化建设原因:发生严重粮食收购危机; 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国家采取的措施:消灭富农运动、政府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组建拖拉 机站等。 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 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 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背景: (1)战后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开始时间: 1921年春
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 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工资制。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本课结束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建立: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3)意义: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苏联模式”,又称“苏联模式”。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终年54岁。23日下午,列 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 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大林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 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反 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著有 《斯大林全集》。
九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课引入
谁要是不怀念苏联,就是没有良心; 谁要是想回到过去,那就是脑子有问 题!
二、新课 1.新经济政策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 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错了。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 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 着拐杖走动了!”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 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 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 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