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 斯大林认为,为了实
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 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
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
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 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
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 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
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 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 系直接联系起来。(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想一想: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 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 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2、有利于商品经济 和市场发展,便利了 人们生活;
自由贸易;
3、增强了企业活力
(3)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
,有利于经济恢复和 发展;
家经营中小企业;
4、有利于提高劳动
(4)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者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1922年)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呢?”
中,新经济政策被终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 止,农民被强迫加入
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集体农庄。农民的住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宅、家禽、小家畜等 一律公有化。
三、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想一想: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 了什么问题?
5.消极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 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
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材料研读和民间笑话说明了农业集体化给苏联带来了哪些不良的影响?
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民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致使苏联农业 生产长期停滞。
四、苏联模式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
内容:(1)农业上
(2)商业上 (3)工业上 (4)分配方式
一、新经济政策(内容及作用)
项目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农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新经济政策(1921)
内容
作用
粮食税代替余 粮收集制
减轻农民负担,缓解了政 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 化
允许私人经营中 小企业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 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结合起来。(也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一、新经济政策(内容及作用)
材料一:
材料二:
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
1913——1926年工业、谷物生产情况
材料反映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有什么积极作用?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积极作用: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 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背景)
1.苏联的成立
时间: 1922年 全称: 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联盟
简称: 苏联




沙俄(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9张PPT)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工业落后。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 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 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 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 实现国家工业化
: 1926
: ①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②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技术决定一切” 二五计划——“干部决定一切”
3、结果: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苏联 德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增长 660% 增长 31% 增长 20% 增长 13% 不到 7%
——瞿秋白《赤都心史》
社会矛盾尖锐
一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面对苏俄的实际情况,列宁开始实施什么政策?
新经济政策
2、目的: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开始实施
3、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 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 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1928-1940年苏联粮食、肉类人均年供应量统计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注重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以及其中的困难和挑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逐渐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和思考历史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掌握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三个五年计划的特点和影响。

2.教学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其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三个五年计划为例,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准备教材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详细的教学解读。

2.课件和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

3.板书设计:设计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精制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精制课件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九年级历史(下)第11课
苏联பைடு நூலகம்
增长660%
德国
增长31%
美国
增长20%
英国
增长13%
法国 欧洲不到第7%一 世界第二
东莞市寮步镇香市中学
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 )措施: 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1928年——1937年) ( 3 )成果: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
2.含义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有 何利弊?
(特点: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
小组合作:苏联模式评价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 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图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示意图 图二蹩脚巨人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 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比较
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年
新经济政策 1921—1925年
内容
作用 (意义)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实行工业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
帮助苏维埃政府渡过 了难关;但影响农民 的积极性。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大企业国有,小企业可私营 3.实行自由贸易
这笑话说明什么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 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 岁!”。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包括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教材内容较为详细,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之处。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知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成就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2.难点: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以及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讨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以及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过程和特点,以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掌握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理解苏联模式的特点,认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需要不断探索和改革,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2.教学难点:苏联模式的特点,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苏联的国旗和国徽,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苏联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化和集体化政策的推行,苏联模式的特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共26张PPT)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 1991年苏联解体时的15个加盟共和国现已经成为 独立国家。
不同时期的 俄国名称:
沙俄 (古 —1917年) 苏俄 (1917年—1922年) 苏联 (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扶木犁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 后快。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 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次转折的 结果和影响是不同的。
评价斯大林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
的独裁者,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
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 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 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 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 和解体。
工业总 产值
5
5
32
2
2
机器制 造业
4
4
21
2
1
电力 15
10
74
3
2

6
6
43
4
3

5
5
54
3
3
弊端: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点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2016江苏南京中考)“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 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苏联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答案 C 根据题干时间判断是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饥荒和疾病蔓延”反映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弊端。据此判断题干是对 苏联模式形成过程的评述。故答案选C项。
1.下表是苏联农业产量统计表,导致表中数据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
年份
1922年
1928年
谷物播种面积(百万公顷)
72
101
谷物收获量(百万吨)
56
73
A.布尔什维克夺取了政权 B.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行新经济政策 答案 D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从1922年到1928年,苏联谷物播种面积 和收获量均大幅增加,联系这一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事件,可知是1921年开 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故选D项。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的“列宁”“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链 接所学可知,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 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 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 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由此可知新经济政策体现了列宁改良主义的办法, 故答案选C项。
知识点三 农业集体化 3.(独家原创试题)历史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瞬间。下图再现了斯大林 实行的 ( )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第二个五年计划
答案 C 根据图片结合教材可直接判断图片再现了斯大林时期实行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讲述了苏联在斯大林时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通过介绍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让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不足,从而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要建设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认识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人教版 历史 九年级 全 下册 第3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  历史 九年级 全 下册 第3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 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探索是( A ) ①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 济政策 A.②③ C.①②③ ②实行新经济政策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②③④ D.②④
1937 年 世界 欧洲 2 3 1 2
13.(福建中考)20 世纪 30 年代,随着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成为世界工业 强国的是( D ) A.日本 C.美国 B.英国 D.苏联
14.“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严重弊端:第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据此判断材料 评价的是( D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C.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10.“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 农民可以全权处理。”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 B ) 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 C.推动工业化建设 B.恢复和发展生产 D.对付美国的“冷战”
11.1924 年,家住莫斯科的居民要给国外亲戚写信,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 应写国名的全称是( D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俄罗斯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历史 九年级 全一册 • R
下册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 1921
新经济政策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俄的国情固了
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1922 年苏俄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C ) A.喀秋莎到市场卖土豆 B.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企业 C.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粮食 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 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众监督。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
高级必知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 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性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 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五、苏联模式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 模式”。
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 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 性。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1)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
(2)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集体 化
(1)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 农庄 概况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 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实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1)积极:使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 影响 金和劳动力 (2)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1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1张PPT)

(2)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1932年, 苏联已由农业国 变成了工业国。
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俄 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 弹的强国。——丘吉尔
① 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② 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③ 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1921年~1940年)
2、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3、苏联成立的时间是( ) A.1918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4年
4、1932年,已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苏联
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不包括( )
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列 林斯


社会主义建设的 探索成就
成就一: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导学提纲: 1、新经济政策制定的背景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1)找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时间、人物?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那些? (3)新经济政策实施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政策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列宁的社会主义探 索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巩固了政权)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 探索
五年计划 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经济政策
苏联建立
斯大林模式形成 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
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单项选择题: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主要是为了( ) A.用社会主义经济战胜资本主义 B.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C.最大限度集中物质力量战胜敌人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九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苏联在20世纪初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教材内容包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进行农业集体化,以及苏联在工业、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同时,教材也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俄国革命和苏联成立的历史知识。

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的知识和一些片面的观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客观评价其成就和不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认识苏联在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同时,他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难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教师收集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集体化建设原因:发生严重粮食收购危机; 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国家采取的措施:消灭富农运动、政府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组建拖拉 机站等。 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 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 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 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 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 联成为工业强国。
背景: (1)战后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开始时间: 1921年春
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 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工资制。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 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 重体制障碍
三、小结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1 新经济政策 2 苏联工业化 3 农业集体化
4 苏联模式形成
四、练习
1.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 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B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 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 着拐杖走动了!”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 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 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 社会主义建设。
2.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表着工农联盟。 绸带包裹着小麦,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结 。布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地球上,表现了 共产主义一定在世界传承,发扬光大。太 阳象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 生,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了共产主义是 光明的,和平的。绸带上用十五个加盟共 和国的文字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 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沙皇时代
产苏 值联 的工 变业 化总
1937年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 日益僵化。
3.农业联新宪法的颁布
本课结束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 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 约占1/3
4.苏联模式
形成过程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建立: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3)意义: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苏联模式”,又称“苏联模式”。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 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 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 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 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 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 业国。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终年54岁。23日下午,列 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 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大林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 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反 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著有 《斯大林全集》。
九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课引入
谁要是不怀念苏联,就是没有良心; 谁要是想回到过去,那就是脑子有问 题!
二、新课 1.新经济政策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 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错了。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 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 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 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苏联模式”的形成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
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D)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