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 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 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 约占1/3
4.苏联模式
形成过程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 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 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 展了消灭富农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 建拖拉机站,为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②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 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 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消极: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 重体制障碍
三、小结
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
1 新经济政策 2 苏联工业化 3 农业集体化
4 苏联模式形成
四、练习
1.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 好转,这主要得益于( )B
2.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建立:1922年底Baidu Nhomakorabea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镰刀、锤头代表着工农联盟。 绸带包裹着小麦,表现了劳动人民大团结 。布尔什维克的标志站在地球上,表现了 共产主义一定在世界传承,发扬光大。太 阳象征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诞 生,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了共产主义是 光明的,和平的。绸带上用十五个加盟共 和国的文字写着苏联的格言“全世界无产 者,联合起来!”。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 目之一——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沙皇时代
产苏 值联 的工 变业 化总
1937年
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工业化; 另一方面,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 日益僵化。
3.农业集体化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 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 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积极:①迅速实现工业化,苏 联成为工业强国。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苏联模式”的形成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
时间,就实现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是(
D)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 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 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 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 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 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 业国。
农业集体化建设原因:发生严重粮食收购危机; 农业集体化建设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国家采取的措施:消灭富农运动、政府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组建拖拉 机站等。 农业集体化的影响: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 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 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背景: (1)战后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开始时间: 1921年春
内容: (1)农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 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2)工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工资制。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本课结束
(1)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建立:为了从法律上肯定这些变化,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3)意义: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苏联模式”,又称“苏联模式”。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联盟》
1924年1月21日下午6时50分,列宁与世长辞,终年54岁。23日下午,列 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和国家举行追悼仪式。四天之内先后有数百万各 界人士冒着严寒、日以继夜地向列宁遗体告别。列宁的逝世对苏联和国际共产 主义运动都是一个重大损失。
斯大林
斯大林,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7年参加组织领导 十月革命。1922年当选俄共中央委员会总 书记。领导苏联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反 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取得胜利。著有 《斯大林全集》。
九年级历史人教版·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课引入
谁要是不怀念苏联,就是没有良心; 谁要是想回到过去,那就是脑子有问 题!
二、新课 1.新经济政策
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 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 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 们错了。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在战争结 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 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 着拐杖走动了!”
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新”在将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开放市场、自由 贸易联系起来。其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 农联盟,逐步地、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推进以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 社会主义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