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学中的物象与风教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关怀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知。
在这些作品中,自然意象和人文关怀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类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从自然意象和人文关怀两个方面,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探讨。
一、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指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表现,它是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寓意,成为了他们表达思想、寄托情感的载体。
1.山水意境山水意境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自然意象之一。
古代文人墨客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以山水为师,他们将山水之美融入诗文,创造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以山泉、明月、松林等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的热爱。
2.季节变换季节变换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自然意象。
古人依据四季变化,观察大自然的生命力,从而感悟人生百态。
如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江鸭戏的生动场景,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气象万千古代文学作品中,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象也被广泛描绘。
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壮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二、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指作品中对人类社会、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类的关爱。
1.民生疾苦古代文学作品中,许多佳作关注了民生疾苦,反映了社会现实。
如唐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描绘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古代诗歌中常见物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常见物象得意义名山中学2011年10月24日古代诗歌中常见物象得意义众所周知,诗歌得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得抒情往往不就是情感得直接流露,也不就是思想得直接灌输,而就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得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得完美结合,就就是“意象”。
它既就是现实生活得写照,又就是诗人审美创造得结晶与情感意念得载体。
诗人得聪明往往就在于她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得“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得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得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得内容,领会诗歌得主旨,进入诗歌得意境,感知诗人得情感。
所以,诗歌得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得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得意象主要有(一)1、树木类:树得曲直:事业、人生得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得美好“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梧桐:梧桐就是凄凉、凄苦、悲伤得象征。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得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得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得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得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得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得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得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得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得搏击事业得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 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物象”鉴赏课件
共同运用了借物抒情和对照手法。 (1)感情 白诗托“西角荒园”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位之慨, 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 (2)对照 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照, 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练习五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练习二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居高声自远,
注:緌(ruí)缨子,
流响出疏桐。 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不
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
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
练习三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问题:分析诗中葡萄的形象 及抒发的情感。
此诗通过描写柔弱,杂乱攀附,需 要照料葡萄的形象。表达自己仕途困
顿,期望有人引荐的心情。
练习三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面拂云长。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 “成尘”为喻,形成对照,用“纵被”和“绝 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 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2)
分 析 刻 画 物 象 的 作 用 及 方 法
作用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象征
艺 术 手 法
描写
正面描写 比喻 拟人 对照 夸张 (直接)
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
风意象的成熟还体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在古代诗歌中,风意象的运用不仅是一种修辞手 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03
古代诗歌中风意象的象征 意义
春风与秋风的象征意义
春风象征生机与温暖
在古代诗歌中,春风常被用来象征生命的 活力和温暖。诗人常用春风来表达对大自 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例如,“春风 十里桃花香,醉卧花间日夜长。”(唐· 白居易《长恨歌》)中,春风成为了生命 力和温暖的象征。
02
风意象的起源与演变
风的自然属性与文化象征
风的自然属性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具有流动、变化和无形的特点。在古代诗歌中,风常被用来 形容和象征各种情感和意境。
文化象征
风在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象征着命运的无常、时光的流逝, 也可以是英雄气概、女性的柔情等等。
风意象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
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时期。在《诗经》中,风常被用来形容和表达对生活和自然的感 悟。
早期发展
在《楚辞》等作品中,风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它不仅被用来表达情感,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 涵。
风意象的演变与成熟
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风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逐渐成熟和多样化。在唐诗宋词中,风意象已经成为了常用 的修辞手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VS
秋风象征凋零与冷静
相比春风,秋风常被用来象征凋零和冷静 。在古代诗歌中,秋风常被用来表达诗人 对逝去时光的哀思和对萧瑟景象的感叹。 例如,“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 霜。”(三国·曹操《观沧海》)中,秋 风成为了凋零和冷静的象征。
风云与天风的象征意义
风云象征变幻与神秘
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与意象教学研究
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与意象教学研究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物象。
它们以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旨在对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与意象进行教学研究,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一、古代诗歌中的物象在古代诗歌中,物象被用来描绘和表现具体的事物,包括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
通过描述物象,诗人可以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提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里的雨水就是一种物象,它能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而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用草地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古代诗歌中的物象,引导他们用多种角度分析和解读。
通过分析物象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提升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力和欣赏能力。
二、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借助于物象来塑造和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它们是诗歌中的精神内核,常常通过寓言和象征的方式出现。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提到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展示出诗人对壮丽景观的赞叹之情;在李白的《静夜思》中,他通过“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的意象,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创造性地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物象与意象的关系物象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密不可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诗歌的魅力。
物象提供了诗歌的基础,为意象的表达提供了具体的形式;而意象则赋予了物象更深远的意义和象征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分析和比较物象与意象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代诗歌的内涵。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物象与意象,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Conclusion通过对古代诗歌中的物象与意象进行教学研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唐代诗歌中的宗教意象与艺术表现
唐代诗歌中的宗教意象与艺术表现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诗歌艺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
唐代诗歌除了描写自然风光和世俗生活等主题之外,还将宗教意象融合到了艺术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分析唐代诗歌中的宗教意象及其艺术表现,探讨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道教意象道教是唐代的主要宗教之一,它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
唐代诗人常常在作品中描绘山水画面,这些画面中往往蕴含着道教的思想。
比如杜甫在《茅山道士歌》中写道:“秋山满葛藟,昼夜上玄阴。
阴气寒难减,道士悲空林。
”这里的“茅山”指的是一个道教圣地,而“玄阴”则是道教中的一种阴气。
这些道教意象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神秘色彩,还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
除了山水画面,道教的神仙形象也常常出现在唐代诗歌中。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里的“沙鸥”指的是一个道教神仙。
“琵琶行”中的这首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而且体现了古人对于神秘的仙境之地的向往。
二、佛教意象唐代是佛教繁盛的时代,也有许多诗人作品中蕴含着佛教意象。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四谛”,即苦、集、灭、道。
《华严经》中的“八识图”是佛教美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象征着人的八种意识状态。
这一概念出现于玄奘汉译的《华严经》中,被诗人们形象地运用到了诗歌创作中。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就有一句“欲离不离心地住,出入分明影落梅。
”这里的“心地住”即是指菩提心,而“出入分明”则是指正念。
这种描写法表明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唐代的佛教诗歌往往表达着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向往,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一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这里的“黄鹤楼”即是李白曾经题过诗的那座楼。
王之涣这句话不仅寓意颇深,而且也体现了佛教的禅意与庄严。
三、景教意象景教是一种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进入中国是在唐朝时期。
诗六义名词解释
诗六义名词解释诗六义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艺文》一文中提出的关于诗歌六种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这六义分别是意象、情韵、风力、言志、品质和修辞。
以下将对这六义进行详细的解释。
首先是意象,意象指的是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事物或景物。
意象是通过一系列的形容词、动词、名词和比喻等手法来传达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意象的描绘,诗人可以把读者带入一个独特而美妙的感觉世界,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受。
其次是情韵,情韵指的是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通过对于生活、自然和人物等的感悟和理解,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共鸣,并获得审美上的愉悦和享受。
第三是风力,风力指的是诗歌的格调和风格。
每首诗歌都带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这是由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风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语言表达和音韵格律上,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形式的塑造,诗人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第四是言志,言志指的是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反思与批判,表达诗人的思想和立场,传递信息和启发读者。
言志不仅体现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思想的启示。
第五是品质,品质指的是诗歌的优劣和美感。
品质是诗歌的内在品质和审美价值,它与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密切相关。
一首好的诗歌应该具备语言的美感、思想的深度、形式的完美和观念的独特性等方面的品质,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美的享受和诗意的魅力。
最后是修辞,修辞指的是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
修辞是诗歌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通过对语言的选择、语言的组织和形式的修辞等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诗歌更富有韵味和艺术效果。
诗六义是刘勰对于诗歌艺术的多方面考量和品评,它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诗歌的不同要素和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我们对于诗歌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诗中的宗教意象
古诗中的宗教意象宗教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诗歌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艺术形式。
在古代中国的诗歌中,宗教意象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能够传递诗人对于宗教思想和信仰的抒发。
本文将从宗教意象在古诗中的运用和表达的意义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宗教意象在古诗中的运用古代中国融合了多种宗教观念,如佛教、道教和儒教等。
这些宗教的各种意象被广泛地运用于古诗当中,以增添诗作的神秘与艺术性。
首先,佛教意象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表达手段之一。
佛教所倡导的“莫作是非心”的理念,在古代诗歌中得以充分体现。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运用鹤这一佛教的象征物来表达作者对于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尘俗的渴望。
其次,道教意象也是古诗中常见的宗教表达形式。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追求道的自然状态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在。
李白的《蜀道难》中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人与山水融为一体的道教观念。
最后,古代的儒家思想也渗透在部分古诗中的宗教意象当中。
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道德美德的追求,这种观念在一些古诗中以宗教意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例如,孟浩然的《春晓》中写到“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通过桃花和月亮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二、宗教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宗教意象丰富了古诗的内涵和意义,使其更具有艺术性和哲理性。
它为古代诗人提供了一种表达宗教情感和探索人生意义的方式。
首先,宗教意象可以突破凡俗的界限,使诗歌的意义更加深远。
宗教观念超越了日常生活的狭隘视野,通过运用宗教意象,诗人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抬升到更高的境界,使诗作具有更多的思考和哲理。
其次,宗教意象可以形成诗歌的心灵寄托。
在古代中国,宗教对于人们的信仰和追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描绘宗教意象,诗人可以表达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对于心灵解脱的向往,寻求一种精神的慰藉和安抚。
最后,宗教意象还可以为诗歌增添一种神秘感和美感。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课件
卖花声·题岳阳楼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 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 应是长安。
课堂练习:词中提到岳阳楼和长安两地,分别对抒发感情有 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岳阳楼遥临君山,空天辽阔,是词人抒发情感的
基点。词人在此登高望远,抒发了被贬南方的悲哀 与痛楚。 ②长安为汉唐旧都。词人借回望长安,形象地表达 了对京都的思念和对朝廷的期待之情。
鉴赏事物形象
诗歌的事物形象,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意象。如骆宾王《咏蝉》
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托物言志”
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
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鉴赏事物形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高考考查角度一是理解意象含义(内涵),二是分析意象的作用。
咏蝉 /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一 诗词中物象的特点
设问方式
(2013·山东卷)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 何描写的?
参考答案: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 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 该得到认可。
典例引路
1.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杜甫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不仅是诗人描写风景和表达情感的常用手段,也是表现人生历程和社会风貌的象征符号。
东风代表春季、新生和希望;西风象征秋季、衰老和离别;南风象征炎热和热情;北风象征寒冷和冷漠。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诗歌体裁、意象符号等方面浅谈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
历史文化: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起源于古代天文学和气象学。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按照星座构建二十八宿和二十四节气,其中每个节气都有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
古代气象学家通过对气候和风向的观测和归纳,提出了东、南、西、北四季风的概念,这些风向是反映了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也是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东西南北风成为诗人表现情感和生活的常用表达方式。
诗歌体裁: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东西南北风在不同的诗歌体裁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
例如,在诗歌题材以山水胜景为主的山水诗中,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和给人以感性的印象。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风急天高猿声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边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这首诗中,北风吼叫,猿鸣声哀,显得极为幽寂和荒凉。
又如唐代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里的南风,代表着火热的气息和生命的热情。
而在抒发情感和表达人生历程的诗歌中,东西南北风则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如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其中的北风,不再是表现风景和气候的客观描述,而是表现了作者对逝去年华和不可逆流时光的感伤和思考。
意象符号:东西南北风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东风代表着春天和新生,是希望和信仰的象征。
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风起云飞万里高,浪漫沧海空吟回。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
古诗词中“风”的意象诗人写诗,常常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这所立之“象”就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通常取自大自然,“风”就是诗人钟情的物象。
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西风一夜催人老,凋尽朱颜白尽头”、“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都离不开“风”,作者将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之情全部寄托在“风”中。
“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进入诗歌就不再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纯客观的自然现象,而是情思的一个载体,是浸染诗人感情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其作用在于借“风”抒情,托“风”言志,以“风”寄兴,构建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现以中学课本中的古诗词为例,对“风”的意象作分类解读。
一、借“风”抒情风景风景,风即是景,诗人常常以风写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风”情万种,涵盖了思乡怀人、爱恨情愁等情感。
首先是思乡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离人心上秋,秋是思归的季节,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大雁南归,毫无留恋的情意。
写景是为了抒情,塞外风光反衬出边地的荒凉,渲染了战时的肃杀气象,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西风与枯藤、老树、昏鸦等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
秋风劲吹,黄叶飘零。
通过秋天万物衰落、凄凉萧索的秋景描写,表现诗人因为长期漂泊在外的思乡愁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风正”:风顺,风平浪静,风势正顺。
鉴赏古代诗歌的物象上课用共33页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古代诗歌中常见物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常见物象的意义名山中学2011年10月24日古代诗歌中常见物象的意义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一)1、树木类:树的xx: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xx:凋零成熟xx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xx”: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xx:坚挺xx坚强生命力松: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花开:希望xx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xx: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3、动物类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鹄::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鉴赏古代诗歌的物象 上课用..共33页文档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3
诗学概念·风教
诗学概念·风教
古代诗学概念。
语出《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汉儒认为,风为《诗经》“六义”之一,《关雎》为《诗经·周南》之开篇。
《毛诗序》通过对《关雎》诗意的附会,引出了诗歌的教育感化作用,进而把诗歌作为安邦治国的工具。
在先秦,孔子提出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的主张,已经包含有诗歌教育感化作用的内容。
荀子也强调诗乐的教化作用,主张统治者应自觉地利用诗乐教育人民。
《毛诗序》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文学思想,强调统治者应利用诗歌自上而下地教化人民,达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目的。
重视诗歌政治、道德的教化作用,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或消极的双重作用。
唐代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以期“救济人病,裨补时阙”(《与元九书》),正是风教主张的继续,对引导诗人面向社会、人生,关心人民疾苦起了良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忽略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曾严重影响诗歌的发展。
参见“教化”。
(孙克强)。
鉴赏古代诗歌的物象资料课件
物象在古代诗歌中的作用
01
营造意境
物象是构成意境的重要元素,通过物象的描绘可以营造 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基调,使读者产生共鸣。
02
表达情感
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物象的描绘可 以传达出诗人的喜怒哀乐和人生感悟。
03
象征暗示
物象可以作为象征或暗示的载体,通过特定的物象可以 传达出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意义,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
04 经典诗歌物象鉴赏
《静夜思》中的月光
总结词
静谧、思乡
详细描述
在《静夜思》中,诗人李白通过月光表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和深深的思乡之情。月光被描绘得纯净、 柔和,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春晓》中的鸟啼与花落
总结词
春日、生机、凋零
详细描述
《春晓》中,诗人孟浩然通过描绘鸟啼和花 落的景象,表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鸟啼 声清脆悦耳,传达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花落 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凋零,引发人们对生 命和自然的思考。
以物象推动情节发展
总结词
物象在诗歌中还可以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通过 物象的变化和情节的转折来展示故事的进程。
详细描述
在叙事诗歌中,物象常常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和关键节 点,如《长恨歌》中的“金钗玉钿”、“绣帘”、“芙 蓉帐”等物象,都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通过物 象的变化和情节的转折,诗人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故事 的进程,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发展 。
情感。
结合诗歌背景理解物象
总结词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和文化 传统等信息,对于理解物象的寓意和主 题具有重要意义。
VS
详细描述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把 握物象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些背景 信息有助于揭示物象的深层含义,理解诗 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从而更全面地 鉴赏古代诗歌。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7)
古诗词中的意象解读(7)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风是流动的空气,这个道理古代中国人早就意识到了。
《庄子·齐物论》说:“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
”然而,古人对风依然怀着一种神秘感,认为它“纤微无所不入,广大无所不充。
经营八荒之处,宛转毫毛之中。
察本莫见其始,揆末莫睹其终……抟之不可得,系之不可留”。
甚至称它“详乾坤之至德,莫风气之独尊。
配无形于大象,化万物于氛氲。
释疑润于黄壤,降霈泽于苍元”,对人类功莫大焉。
因此,古人很崇拜风。
传说伏羲氏、女娲氏都以风为姓,黄帝有风后为相,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四国都姓风。
古代的“风水术”就是因选择住宅和墓葬要观“风”、“水”而得名:“葬者乘生气也。
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古代诗人对风的感觉也很敏锐,“风”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风与季节处于农耕社会的古代中国人非常注意季节的变化,他们观察到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风。
在古代诗歌中,“风”意象也往往具有显示季节特征的作用。
风可以带来盎然的春意:“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风也可以营造萧瑟的秋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古人还把四季与四方相配,《礼记·乡饮酒义》说:“东方者春”,“南方者夏”,“西方者秋”,“北方者冬”,因此,描写不同方向的风可以暗示不同的季节。
“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是说春天又到了。
“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则表示春天即将过去。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魏城逢故人》),“东风”与“秋”相对,显而易见指代的是“春”。
“相送难相别,南风入夏初”(姚合《送右司薛员外赴处州》),“南风”正是“夏初”的特征之一。
宋人晏殊词曰:“昨夜西风凋碧树”(《蝶恋花》),汪中诗云:“落叶西风独掩门”(《白门感旧》),能够“凋碧树”使之“落叶”的“西风”不言而喻当然就是指秋风。
古诗词意象---风
● 意象2:表达不胜东风的感伤、无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古诗词意象----风
讲解人:
● 作为一种自然意象,风意象在诗歌中表情达意的独特之处是很多诗家公认的。它是中国 古代诗歌意象中极为丰富多样的一个,《诗经》中"风"意象就有二十处, 风意象的发展 历程十分漫长,历经了先秦的风神崇拜,弥漫汉末的悲风,魏后期的玄风,隋唐盛世的 风云壮丽,五代的香风乱离......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风栖息于不同诗人的笔锋,从 未停止它的言说。
意象3:烘托恬淡的心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西风
●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 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 意象1:寄托相思之情。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 意象2:感伤韶华已逝。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 意象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 ●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 意象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 ●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 夏早日初长,南风草木香。——白居易《早夏游平原回》
意象2:思念、思乡之情 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岑参《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佚名《西洲曲》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5 年1 1 月上
第3 1 期总g6 1 3 期
古典诗学中的物象与风教
陈 雪雁
( 同济大学 哲学系,上海 2 0 0 0 9 2 )
【 摘 要】 在古典诗学理解中,风、雅、颂皆是 《 诗》风化天下之责的具体展开层次与形式,在这一意义上, 《 诗》即 是风。而以风作为诗学理解的起点和古典诗学的独特品格,正是 中国思想中法象天地、参物取象以纪人事思路的体现。自然 的天风之象及其特质奠定了 《 诗》的古典理解与接收样式,也决定了活生生的 《 诗》在古典政教生活中的运作方式。 【 关键词 】《 诗》;风; 物 象;风教 ;风雅颂
一
、
风、雅、颂皆风
《 关雎 》 ,后妃之德也 ,风之始也 ,所 以风天下 而正夫妇 也 。故用 之乡人焉 ,用之邦 国焉 。风 ,风也 ,教也 , 风 以动
之 。教 以化之 。
多方面 ,其 中的种种 问题 至今 聚讼纷 纭。我们 姑且搁置种种 争议。在字里行间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生活中体贴早已成为
运用 ,一方 面反 映出洛奇 的创造倾 向 ,即 “ 基 本上是 反现
代 主义 的 ( a n t i m o d e r n i s m) ; 另一 方面 ,又将 读者 的注 意力 引 向小说 的人为设计 和虚构 性 ,使其成为一部 “ 问题小说 ” , 为处于 困境 的当代英 国小说 家提供了有益 的参照 。洛奇认 为 切皆形式 ” , 洛奇所指的形式 “ 包括所有的文学再 现形式 : 大到情节 、 叙述视 角 、 叙 述者的语气 、象征 、修辞语言 ,小 到最 简单 的句 子结构 ” 。经典叙 事学对文 学创作及 鉴赏 的指 导作用 由此可见一斑 。总之 , 《 换位 》 作为一部学院派代表作 , 它 的经典叙事 学手 法 ,对于深入 、细致地 阐释该小说 ,准确 把握洛奇 的小说创作及评论都有重要 的意义 。
此乃 《 毛诗序 》的开端 。 《 毛诗序 》关涉古 典诗学 的诸 重” 的解 释既 为引文 ( 2 )的叙述作 了铺垫 ,又引 出小说 的 两个 主要 人物 。在引文 ( 2 ) 的叙述 中 ,作者使 用 了具 有隐 喻意义 的词语 “ 脐 带”—— 由情感 、态 度和价值 观所构成 , 还将 两位教授所乘坐 的两架 飞机 比喻为一对交尾的蓝鸟 ,最 终将两个人物、两根脐带、“ 同时双向发送信息的系统”联 系起来 ,向读者预示 出第一章 “ 飞行 ”之后可能发展的故事 及人 物之 间的种种关 联。暗喻 ( 脐带 ) 、明喻 ( 像 一对交尾 的蓝鸟 ) 等修 辞手 法的使用 , 使 叙述更为生动 、形象 ,为读 者 留下 了深刻 的印象 。此外 , 叙述者通过 “ 你可 以想象 ” 、 “ 再 进一步想象”等语句,与读者直接交流,邀请读者加入文本 当中,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 “ 双重”纪事和两个人物之 间的关系 上。引文 ( 3 ) 通过对前 面 隐喻 性 内容 的解释 ,将 两个 主人公 目 前 的状况和将来可能的结局进行 了简要概括 与 预设 。 《 换位 》中的全 知叙述 者不 仅能 够预 示人 物 的未 来 , 对人 物 的过去也 是了如 指掌 ; 不仅 描 述人 物 的动 作 ,而且 透 视人物 的内心活动 。更 重要 的是 , 《 换 位 》中这 种至高 至 上 的叙述 者地位 ,还可 以带来主人公今后可能发生事情 的预 测, 例如 : 他 ( 菲利普 ) 从没想过 与蜂拥在卢 密奇英语 系走廊的哪 个年 轻女| 陛有染而对希拉里不忠 。换言之 ,那种想法从 未出 现在他英 国式的 自我意识中。 至于潜意识如何 自又另 当别论 。 也许在他潜意识的最深处可以发现,他此刻喜不自禁的根源 正是对 性猎奇的期望 。果真如此 ,则 尚无相关 的零 星暗示 到 达菲利普 的本 我。 叙述者对菲利普 的潜意识作 了剖析 , 这~剖析是深刻 的, 它暗示 出菲利普 的潜 意识有 可能 变 成其意识 、行动 ,因为 尽 管在菲利普 “ 英 国式 的 自 我意识 ”中 , 放荡 、风流没有位 置 ,但是在美 国文化 中,这一切并非 不可能发生。这种潜意 识的再现具有预示之功效 , 为菲利普 的后期 变化埋下 了伏笔 。 此外 , “ 果 真如此 ”的使用 , 表 明了叙述 者的预示是有 条件 的 , 而并非必然确定的结果 。
五、结语
个整体且标志着一种影响极为深远的解诗传统的 《 诗序》 本身。从 《 诗序 》开端, 《 诗》与风的关联便跃然纸上。我 们当如何理解 《 诗序》中的风?首句中 《 诗序 》 就点明 《 国
一
单、宣誓 、 读者来信等碎片构成的拼贴画 , 第五章是采用内 聚焦模式的顺叙与倒叙的有机结合 , 第六章是电影剧本。这 种变化纷呈的叙述形式使 《 换位 》呈现出浓郁 的实验主义 色彩。需要指 出的是 ,这种实验 主义 色彩并未脱 离传统小说 “ 起、承、转、合”的线性故事情节 ; 而且在人物塑造方面, 通过灵活多变 的视角转换 ,将人物置 于对 立矛盾的特殊环境 中,从而塑造 出个性鲜 明 、真实可信的人物。 因此 , 《 换位 》 中多种聚焦模式 、多种叙述形式 以及 对立人物刻画手法等 的
批 评方法论, 江西 人 民 出版 社 , 2 0 0 8 .
【 5 ]张琼. 多重关系的再诠释——戴维. 洛奇新作 《 作者,
“
一
参考文献 [ 1 ] 戴维 ・ 洛奇. 张楠译. 换位 [ M】 . 上海译文 出版社, 2 0 0 7 . [ ]欧荣. 载维 ・洛奇 小说 的标题 艺术U ] . " 3代 - 外国文 学,
2 0 1 1 ( 2 ) .
[ 3 ] 申丹. 视 角E l i . 外 国文 学, 2 0 0 4 ( 3 ) . [ 4 】 威 莱克. 当代 欧洲文学批评概 念U 】 . 外国 现代 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