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答案解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三级指南-答案(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教材三级指南-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1a80c79b7360b4c2e3f64c1.png)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指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篇辅导练习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略二、简答题1. 答:(1)岗位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岗位分析为员工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3)岗位分析成为企业改进岗位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岗位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
(5)岗位分析是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因此,可以说,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2. 答: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手段发生变更;而工作丰富化是为员工提供获得身心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机会,充实工作内容,促进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3. 答: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准备阶段,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的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渐完成。
(5)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4. 答:(1)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 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 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课后练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aade6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c1.png)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人资三级课后答案主编:孙光付20222022年10月8日人资三级课后答案助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要求人资三级课后答案比重表1.理论知识2.专业能力人资三级课后答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工作刚分析与设计第二节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第三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规划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3.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人尽其才)、(岗得其人)、(能位匹配)。
4.可以说,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单位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
5.由于工作说明书说说明的对象不同,可以具体区分为:(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作说明书。
6.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7.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
划与战术计划的统一。
8.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组织中的人为对象的管理,具有的基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本功能有:(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9.所谓的(动作)经济原理,是指实现动作经济原则,用以改善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方法。
该经济原理可以分为:人体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而是企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改善、工具和设备设计等三个方面。
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工作岗位分析三、判断题1.战略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工作岗位分析是指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答案汇总(第三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 答案汇总(第三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097af114791711cd791707.png)
答: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企业开展的目的)2.组织规划(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 3 .制度规划(目的实现的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的整体规划) 5. 费用规划(企业费用的整体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规划的关系2.简述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组织机构设置的原那么和企业组织构造的类型答: 概念: 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消费经营活动正常进展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原那么: 1.任务目的原那么(明确企业开展方向和战略部署) 2.分工协作原那么〈分工粗细合当〉3.统一指导、权利制衡原那么(权利的运用必须收到监视)4.权责对应原那么(明确责任)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那么〈保证功能有效的前提下,减少办事程序及制度〉类型:1.直线型(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构造形式) 2.职能型(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 3.支线职能型(支线型与职能型互相作用) 4.事业部型(在支线职能型上演变出来的现代形式〉答: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消费经营活动正常进展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绘制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算起,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2.功能、职责、权限一样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程度线上3.表示承授命令的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小赖与框图中间或两端横向引出线相接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线,彼此有协作效劳关系的用虚线5.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4.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答:工作岗位分析内容:1.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再对岗位活动进展分析3.将分析的成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述,最终制定出人事文件工作岗位分析作用:1 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根底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根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良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展各类人才供应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根底工作岗位分析程序:(一〉准备阶段3 .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4把任务分解成假设干工作单元和环节,逐项完成并掌握调查的内容〈二〉调查阶段(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展深化细致的分析,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186a22580216fc700afdb7.png)
1.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以及与组织规划的关系答: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企业发展的目标)2.组织规划(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 3 .制度规划(目标实现的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人员的整体规划) 5. 费用规划(企业费用的整体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与组织规划的关系1.组织规划是人力资源规划的一部分2.人力资源要适应组织规划2.简述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答: 概念: 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2.分工协作原则〈分工粗细合当〉3.统一领导、权力制衡原则(权利的运用必须收到监督)4.权责对应原则(明确责任)5.精简及有效跨度原则〈保证功能有效的前提下,减少办事程序及制度〉类型:1.直线型(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 2.职能型(按照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 3.支线职能型(支线型与职能型相互作用) 4.事业部型(在支线职能型上演变出来的现代形式〉3.简述企业组织机构与组织构图绘制的基本方法答:企业组织机构是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设置各类只能与业务部门的总称绘制方法:1.框图一般要画四层,从中心层算起,其上画一层,其下画两层,用框图表示2.功能、职责、权限相同机构〈岗位或职务)的框图大小应一致,并列在同一水平线上3.表示接受命令的指挥系统的线,从上一层垂小赖与框图中间或两端横向引出线相接4.命令指挥系统用实线,彼此有协作服务关系的用虚线5.具有参谋作用的机构、岗位的框图,用横线与上一层垂线相连,并画在左、右上方4.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答:工作岗位分析内容:1.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再对岗位活动进行分析2.根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资格和条件3.将分析的成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述,最终制定出人事文件工作岗位分析作用:1 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工作岗位分析程序:(一〉准备阶段1.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3 .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4把任务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二〉调查阶段(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试卷附答案详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试卷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9bbcaa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f.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试卷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要素比较法是从()衍化而来的,它也是按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
A.要素计点法B.要素分析法C.排序法D.岗位归类法【答案】 C2. 岗位评价的结果可以是分值形式,也可以是等级形式,还可以是排顺序形式,但最重要的是岗位与薪酬的()。
A.相对关系B.对应关系C.绝对关系D.比较关系【答案】 B3. 一般竞争战略不包括( )。
A.低成本战略B.重点战略C.差异化战略D.转移战略【答案】 D4. 可以对应聘者进行两个方面的调查:第一,招聘工作的有效性;第二,()。
A.选拔过程是否公正B.选拔考官的能力和素质是否合格C.选拔程序的合理性D.测验项目的组合和前后施测顺序是否科学【答案】 C5. 下列关于企业定员管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合理的劳动定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B.劳动定员必须以生产效率最大化为中心C.劳动定员可以激发员工钻研业务技术的积极性D.合理的定员能使企业各岗位的任务量实现满负荷运转【答案】 B6. ()是根据企业责权分配的管理层级结构,建立指挥、命令、执行、反馈的信息系统。
A.纵向信息沟通B.综合信息沟通C.横向信息沟通D.标准信息载体【答案】 A7. 相对于内部招聘而言,外部招聘有利于()A.培养员工的忠诚度B.促进团结,消除矛盾C.招聘到高质量人才D.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答案】 C8. 以下有关优选培训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B.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C.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D.保证培训适应各个领域要求【答案】 D9. 以下关于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区别,不正确的是()A.两者涉及的内容不同B.两者结构形式不同C.两者突出的主题不同D.两者适用范围不同【答案】 D10. 决定企业薪酬体系类型的外部因素,不包括()。
A.外部市场薪酬水平B.劳动力供给状况C.社会经济发展状况D.现行的薪酬政策【答案】 D11. 企业培训涉及到两个培训主体,即( )。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三级 课后习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三级 课后习](https://img.taocdn.com/s3/m/e9bb5c36a417866fb84a8edc.png)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简答题:一、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简述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作用和程序。
内容:在企业单位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作用: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答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9a29d3b9f3f90f76c61ba5.png)
2、预先分析阶段: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的。要决定一般方法的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的问题。
3、需求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传统上,分析的重点是工作人员目前的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
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
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12、劳动协作: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
13、劳动协作的要求:
劳动协作的形式:简单协作、复杂协作。
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
3、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4、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基础。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依据。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3)制定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成本:
①制定标准成本的依据为对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历史成本。
②标准成本可分为人才资源获得标准成本、人力资源开发标准成本和人力资源重置标准成本三类。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课后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0fa4fa3169a4517623a327.png)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要步骤。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1、准备阶段;2、调查阶段;3、总结分析阶段。
新版教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第三章
![新版教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135156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5a.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课后习题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简述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各类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的内容和特点。
答:(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含义:在计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研究,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和培训的内容的过程.(二)各类需求分析的技术模型的内容和特点:1 Goldstein组织培训需求分析模型:从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方面着手,综合分析培训的环境及相关因素,考虑培训需求的原因或“压力点”,以作出正确选择和判断。
2培训需求循环评估模型:提供了循环方案,使培训需求分析成为定期进行的工作,可及时发现管理者和员工在三个层面的培训需求,使培训工作成为企业一项长期性制度。
3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在员工当前工作绩效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前瞻性分析,以便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其中包括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职业发展。
4三维培训需求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岗位胜任力和人才测评等手段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分析出被测者的培训需求,将员工与员工的培训需求层次区分开,并为后期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更精确地依据。
2、简述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培训项目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答:(一)明确员工培训目的:1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以实现企业战略与经营目标为目的,并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培训计划。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既要考虑短期目标,又要考虑未来的长期目标,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正确认识智力投资和人才开发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战略性。
(二)对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的有效整合:1做好组织层面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使最终选择的培训内容既能着眼于当前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的传授,又能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
2做好员工层面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通过理想工作绩效与实际工作绩效的对比,找出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
3培训师综合了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的培训需求后,将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员工的个人素质提升相结合,根据调查所得结果再形成一份可行性分析报告,提出真正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