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解读》学习心得

合集下载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寒假,我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

书中的观点启人思考。

育人之道,爱心为先。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是最强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怀着对学生的爱,我们不放弃每一个人。

从他们的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

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贯穿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

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

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

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一本好书即使随便看一看,也会偶有所得。

我觉得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下面断章取意地谈几点体会,不知说的对与否?说到老师有这么几句话:首先说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再有“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还有“老师,感谢您倾尽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

这几句话说得我感到老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不知是实干,还是苦干,反正说得老师快没了。

即使不没也快累死了。

《教育的智慧》从书名词义理解告诉我们:教育要讲究智慧。

读一下这本书又知道了教育是技术加艺术的工种。

好!我们得与时俱进——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时候,也应考虑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因为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只会干苦力,不是好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的智慧》看到了一个词,理解了这个词,又更深层的理解了一个道理,这个词就是:教育的个体发展观。

原来这里也有乐趣,真的孩子就是孩子!所以说读书好,读书能让我明理,能辩证地看问题,也就是书上说的“要多层次多视角地看问题看学生想问题”周三下午本是工会活动,非整什么读书活动,原来有抵触情绪,通过学习感到这是展示的机会,交流的机会,这应该是快乐的。

正应了这句话:读书是进步的阶梯。

原来平凡的工作中还是有很多乐趣!《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家长,我非常庆幸自己参加了家委会,有机会先阅读到这么一本营养丰富的书籍。

说来惭愧,在征集的最后一天才匆匆阅读,但这本书却让我欲罢不能,这本书深刻而具体的指出来我们目前孩子、家庭的种种问题!归纳性的提出了几种家庭的利弊,对孩子身心成长的影响,家长如何改善,如何才是家校合一!学校—家庭—社会,融合所有之力量来共同营造!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言传身教一直是我们伟大民族所提唱的!但现在在这个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让我们作为父母过早的开始担忧,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这个起跑线真的是指那些培训机构吗,每天家长和孩子都身心疲惫的奔波在路上,这本书很明确的告诉我,不是!我理解为是父母真诚的陪伴,是父母共同营造的美好家庭氛围,是自我独立的养成,是关爱家人朋友的爱心等等。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二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二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潜力只有靠潜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

”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必须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

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1、智慧是靠“想”出来的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

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奋”出来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个性聪明的人,那么就需要以勤奋来弥补。

个性是作为一名教师,要个性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

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礼貌成果中汲取营养,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

3、智慧是靠“交流”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放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

备课、钻研教材、上课、辅导、批改作业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

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共同讨论,益处更多。

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

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

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

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潜力。

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总之,智慧型教师的构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

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通用7篇)关于《教育的智慧》读书篇1《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

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

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

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

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

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

“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

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

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二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教育的智慧》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选,以作者对教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为主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教育的目的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面就是我对《教育的智慧》的读后感。

首先,书中对于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

作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独立自主、具有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的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指出了现行教育过于注重分数和应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她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人生观,让他们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充实自己。

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其次,书中对于教育的方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她主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重要性,她认为,只有真正喜欢学习的人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进行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力。

另外,书中还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作者认为,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只有家庭的温暖和爱护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她主张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自由和尊重,不要过分干涉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给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这一点给我很大的启迪,让我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孩子才能真正健康成长。

此外,书中还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作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不是过分讲究排名和名次。

她主张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力。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应该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通用5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最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讲的大多数是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上的事情,对于我是有非常大的感触和启发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镇西老师在其中讲民主课堂的内容。

书中李老师从8个方面来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民主课堂。

一、充满爱心。

二、尊重个性。

三、追求自由。

四、体现平等。

五、重视法治。

六、倡导宽容。

七、讲究妥协。

八、激发创造。

所谓的民主课堂,通俗的讲就是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它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师生是探索真理道路上的志同道合者,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民主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的体现。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改革课堂师生关系,把教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的教服务于甚至服从于学生的学。

我对于这8个方面中,最有感触的是第七条:讲究妥协。

善于妥协是一种智慧、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与人合作的前提。

能够妥协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教师要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开展同志式的平等讨论或争论,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吸取学生的合理见解。

妥协并不是投降,而是不断吸收对方的合理因素进而是双方的认识更加接近。

我们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过高,与学生一有冲突就以自己的意见为准,忽视学生的想法,有时就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李镇西老师在本书的写作里注重案例的开发和利用,用典型的案例阐明深刻的道理,注重用清新流畅活泼的语言简明地论说事理,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也唤起我们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对教师智慧的关注、对教学实效的关注、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教学创新的关注,搭建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提供一些教学细节、教师智慧、教学实效、自身发展、教学创新的操作性理论诠释与实践案例。

《教育的智慧》读书体会

《教育的智慧》读书体会

《教育的智慧》读书体会引言概述:《教育的智慧》是一本关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书籍,通过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

本文将从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评价、教育的创新以及教育的未来五个方面,分别阐述《教育的智慧》给予我的启示和思考。

一、教育的目标:1.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教育的智慧》强调,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1.2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书中提到,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意味着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智慧》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他们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教育的方法:2.1 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智慧》提倡个性化教育,即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2 融合教育:书中强调,教育应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不同学科的融合。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

2.3 实践教育:《教育的智慧》认为,实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的评价:3.1 多元评价:《教育的智慧》主张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学习方法和态度等方面。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3.2 反思评价:书中提到,教育评价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我想,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后进生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我们带的班级里,我们操心最多的,是后进生,他们不但让我们在教学上用尽浑身解数之后屡尝败北之苦,感叹他们脑构造的坚固——怎么就教不会呢?而且还经常和我们在日常班级管理上斗智斗勇,趁你看不见上课偷偷拉着学习好的同桌说话,课下你一不注意就三五成群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班级那点点量化管理分几乎都是被他们给三番五次折腾没的,一不小心还给你摔个人仰马翻,鼻涕眼泪一大把的哭哭啼啼给你看。

所以,后进生,是我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

该怎么面对他们?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有效果?当老师的这几年里,我一直在向老师教师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摸索,假期里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给了我很多的启示:首先是化批评为表扬。

李镇西老师说:“批评是教育的重要方法,但是,有时候表扬会更有效,富有智慧的教师,哪怕是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找到学生可以鼓励和表扬的地方,巧妙的将批评转化为表扬,从而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

”我的脾气是比较急躁的,每次看见学生犯错误,总是忍不住大声批评他们,但是我发现这样时间长了,很多后进生就习以为常,引不起他们任何的反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向李老师学习,巧妙将批评化为表扬,相信效果一定会很好。

其次是用幽默夸张的话语引导后进学生。

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所有的孩子们都喜欢老师说幽默夸张的语言,所以在批评后进生的时候我也会故意用幽默夸张的语言来达到效果。

有时候个别学生上课说话,我就会停下来说:“我听见八十只青蛙在呱呱呱。

”孩子们哄堂大笑,笑完之后基本上会安静下来,偶尔还有个别同学再偷偷说话,我就会说:“还有一只小青蛙在呱呱”学生立马能安静下来。

课下个别调皮的后进生出去追逐打闹出现“小事故”的时候——一般当他们哇哇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来找我告状的时候,我都会先用幽默的语言安抚学生的情绪“哎呀,你的鼻涕都快一米那么长了,快用老师的‘爱心牌卫生纸’擦擦……”“你的眼睛比小白兔的还红了,快给我看看……”很多孩子立马就破涕为笑,羞羞答答的开始躲,从自己受委屈的情绪中走出来,知道自己又犯错了,幽默的语言不仅把孩子从一个消极的情绪中拉出来,还马上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2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2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本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个性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务必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下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决定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就应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潜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篇一:《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特别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

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

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

”这是我们作教师必须坚持的一种信念。

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

”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

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

因为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引言概述:《教育的智慧》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智慧。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阐述我对《教育的智慧》的感悟,包括教育的目标、方法、师生关系、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和教育的社会责任。

正文内容:1. 教育的目标1.1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教育的智慧》中强调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这要求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和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

1.2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关心他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2. 教育的方法2.1 学生中心的教学:《教育的智慧》中提倡采用学生中心的教学方法,即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师生关系3.1 平等和尊重:《教育的智慧》中强调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

3.2 导师式教育:教育者应该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指导,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课程设计4.1 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教育的智慧》中提出了课程设计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即培养学生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4.2 跨学科的整合:课程设计应该跨学科整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全面的学习视野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5. 评价体系5.1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育者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考试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如项目作业、口头表达和实践能力的评估等。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二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二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是我国着名心理学工作者、北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近着。

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以及生动流畅的文笔,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高度上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了基础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

掩卷沉思,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以启发,能够让我们回味。

其中尤以第二章中阐述的“教师的素质”给我感触最深。

本章以“认识自己: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一问展开阐述。

林先生喜欢赵朴初的诗,而我读了赵朴初的诗也十分感动和安慰,同时也更添几份职责。

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赵老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

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

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患与安,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

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澡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

费尽了千方百计。

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

光和热,无穷际。

赵老的这首诗饱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读本诗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所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应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决定我们是否具备了适应教育改革应具有的素质。

那么,教师务必具备哪些素质呢?林先生透过近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认为教师素质在结构上应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潜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策略,下面将我的学习理解与大家交流,以求共勉。

一、师德与诗魂——教师的职业理想。

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即对教育有强烈的事业心、职责感和用心性;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因为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教育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3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1 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它既会让你在每天上课批改作业的单调枯燥中消磨激情,也会时时刻刻发生各种“突发状况”,充满挑战。

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和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

也正因如此,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

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

譬如说,要尊重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应优先于“成才”,因材等。

道不远人,大道理就不难悟到。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然。

教育的智慧,大都是缘于一些古老的智慧。

古老的智慧存在古典之中,经典往往比时尚更接近其实,因为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社会的实践。

《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中提到,参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带着这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体会课堂,将学生真正的放在心上。

你每天所要面对的不单单是几十个学生,他们是几十个家庭。

农村家庭,本就经济较为拮据,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他们的孩子是他们整个家族“翻身”的希望,他们将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寄托在他们的'下一代!而这份寄托,往往需要我们教师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我们要把学生让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来,用心灵去赢得心灵。

智慧和智慧教育并不神秘,虚空和复杂,但也并不简单。

我们不能使智慧教育简单化,不能为智慧而智慧,刻意去追求智慧教育,重要的是寻求智慧和智慧教育的支撑,让其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在不经意中让智慧进入心灵,进入教育过程和生活过程。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5篇)

全文共计6422字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5篇)
【篇一】
一本好书即使随便看一看,也会偶有所得。

我觉得看《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使我就有这样的感觉。

下面断章取意地谈几点体会,不知说的对与否?请同志们斧正!
说到老师有这么几句话:首先说老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再有“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还有“老师,感谢您倾尽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们人生的旅途”。

这几句话说得我感到老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不知是实干,还是苦干,反正说得老师快没了。

即使不没也快累死了。

《教育的智慧》从书名词义理解告诉我们:教育要讲究智慧。

读一下这本书又知道了教育是技术加艺术的工种。

好!我们得与时俱进——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时候,也应考虑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因为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只会干苦力,不是好老师!
看《教育的智慧》又进一步理解了一个词,理解了一个更深层的道理。

我们学校可能很多老师都骂孙奇峰(也包括我)。

春节期间巧遇孙奇峰,当时他竟然很阳光地对我说:老师好!我当时惊讶地没敢相信,真的没想到他能对我说这样的话。

原来我认为他是畜生,不是学生,不会说
1。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计划、汇报材料、心得体会、发言稿、合同大全、申请书、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reflection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summari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 draf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5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动力,优秀的心得体会需要经过反思和总结才能得出,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育的智慧》读书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是罗伯特·斯特恩伯格。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智慧。

在书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人格品质。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创造力的人,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作者还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他指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而现代教育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式教育。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伙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化教育等,这些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除此之外,作者还探讨了教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他认为,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进步
和和谐。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
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通过阅读《教育的智慧》,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智慧。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格塑造。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和
使命。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教育的智者,为教育事业贡献自
己的智慧和力量。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14篇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篇1专家王晓春老师曾用“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作为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位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

有学生因为特殊原因课落下了,我会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及时与家长联系寻找解决办法。

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

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们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

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

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让我们惊喜。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

这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

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学生,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多彩的心灵世界,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学生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

批评不是解决学生问题的唯一方式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

往往在没弄清楚学生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

《教育的智慧——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解读》学习心得

《教育的智慧——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解读》学习心得

《教育的智慧——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解读》学习心得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2018年湖南省网络研修活动中,我聆听了蒋凯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中外教育名家思想解读》中的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名家的智慧成果,名家自成一种风格,无论在教育思想,还是在教育教学理论、方法上,都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着智慧的一群人从小到大,引领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正能量。

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一生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

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方方面面教育。

人会从不同角度接受不同的教育、指导和提高。

本书中所写的教育是对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的教育名家,大多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给人以恰当的提示,也对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各种教育谈了自己的想法,让人深醒。

我喜欢学习名家的教育智慧,再深刻体验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

作为朝鲜族中学的一名普通一线教师,我最为欣赏的是中国名家,可能是切身体验着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吧。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依然贯彻执行的是陶行知倡导的“小先生制”的教育思想。

小先生制是叫小孩教小孩,小孩教成人,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小孩子能做先生。

小先生的职务不但是教人,还是教人去教人。

这不仅是珲春教育局提出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理念的深刻实践,也与我所任教的珲春六中朝鲜族初中小班化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脉相承。

在珲春六中多种语言的课堂上,每天,每节课,远方的客人都会看到、听到一个个小老师,一个个小先生,让同伴们在学习新知,巩固旧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同时,也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反醒,每个人时时刻刻在接受来自社会、学校、家庭、老师、同伴的正确价值观的熏陶,为将来成为国际友好的使者、社会精英,而时刻准备着。

记得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也让我当过几回“小老师”,领着同学读黑板上的生字及词语,我生怕自己读错了,让同学指出毛病,上课时注意力特别集中。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二篇)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二篇)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浅谈教学机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笔者认为,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种灵动性就需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

教与学本身就是双向进行的过程。

如何让教学方式不显得枯燥无味,就得靠教师们各显神通了。

教学机智考验了教师灵活恰当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一种临场智慧和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象、情景,将不协调的因素巧妙灵活地变动,以取得最佳教学睿智。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教育环境,准确、迅速、敏捷地做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妥善处理,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达到最佳的教育境界,才是教学机智的本质内涵。

所谓机智,寓意脑筋灵活,善于随机应变,也应了这么一句古话--“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

从这个释义来理解教学机智,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机智的解释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从其内涵来看,灵活性是教学机智特点的首要标榜,它是教师应变成功的一大法宝。

儒家提倡“因材施教”,教学机智亦是如此。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学习的基础、需要和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掘潜能,是其诱导性的体现。

其次,贯穿始终的其趣味性、创新性与及时性的特点。

教师将自身的幽默性灌注到教学中,把握教学的时机和分寸,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实现创新性的转变,才能“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

也只有在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与教师转换角色,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思维创建活动,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在享受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也创造出和谐的教学艺术氛围。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长期在教育实践中经过磨炼,运用科学教育理论逐渐形成的,是其经验、才气、智慧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