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六上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扬帆起航
一、预习反馈 复习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对圆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
(列式计算)
1.求圆的周长:①r =5cm ② d=2cm。
2.求圆的面积:①r=1cm ②d =10cm ③C=12.56cm。
教师:大家做完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评判黑板上同学的解答情况。(抽两个同学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二)
(1)需要多长的铁丝?
3.14×50+4=161(cm)
(2)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木板?
3.14×(50×50)=7850(cm2)
答:需要161cm长的铁丝,至少需要7850平方厘米的木板。
4.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第2题的解决过程,你觉得解决实际问题时,它的思考方法是怎样的呢?我们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学海泛舟
三、巩固练习 形成能力
教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下面我们就应用这种思路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分别完成练习七第5题,第6题,第7题,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评议。
第③题求出的面积是12.56cm2,周长是12.56cm,说明这个圆的面积和周长是相等的?对不对?为什么?
3.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了。今天,我们要在前面复习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破冰前行
二、分享交流 主动构建
1.教师:同学们,既然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呢?你能说说吗?
5.练习七第9题。
结合图分析出思路:
第(1)问:搭一个蒙古包至少需要多少米的围绳,实际上就是求3个圆的周长之和。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整理与复习(二)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归纳,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较熟练地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
2.让学生经历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过程,体会确定标准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了解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整理办法。
初步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整理的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不仅让学生经历“观察―排列―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更要让学生体验在互相鼓励与帮助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教材分析〗本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进行整理。
课堂活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教师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按规律排列的必要性,完成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促使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1.此时学生入校4个月,有初步的观察能力,但仍处于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他们往往只看到某个对象或某个对象的一个方面,观察事物只是凌乱的、不系统的,分不清主次,还缺乏全面细致的观察品质。
只有教师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在观察过程中,其观察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
2.学生能认、读、写1~20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学生已经具有整理1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体验,会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知识的学习,他们初步具有合理地整理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
〖教学设计〗(一)故事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精灵兔,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封信,谁愿意打开信?老师带来卡通玩具,请一位小朋友打开一封信,教师读信。
内容是:小朋友们新年好,我是数学王国里的精灵兔,听说你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我是来请教小朋友的,首先请大家计算几道题好吗?8+49+47+68+52+94+77+96+8……(出示36个算式卡片,学生边算教师边随意贴在黑板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2)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2)”。
本节课主要复习和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大小”和“10以内数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各种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卡片、图片、小动物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例如,比较两张卡片的大小,让学生说出一张卡片比另一张卡片大还是小。
3. 10以内数的认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
例如,给学生一些小动物玩具,让学生按照数量进行分类,并数一数每种小动物的数量。
4.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来解答。
例如,比较两组物品的大小,让学生选择出哪一组物品更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目,巩固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比较大小的图片,并说出哪个图片更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较大小的方法:1. 比较两张卡片的大小2. 比较两组物品的大小10以内数的认识:1. 数一数小动物的数量2. 按照数量进行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大小的图片,并说出哪个图片更大。
答案:根据图片的大小,学生需要选择出哪个图片更大。
2. 作业题目: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并将其进行分类。
答案:根据物品的数量,学生需要将图片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些物品,比较大小的方法和10以内数的认识,并和家长分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仍存在计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对运算规律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及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过程中的规律,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律。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运算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第4节【第二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4节【第二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复习和巩固前几节所学的知识点,包括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等;2.能够掌握整理数的方法,包括用加法口算进行整理、列竖式整理等;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与整理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整理千以内的数;2.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不同整理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加法竖式的练习题;3.学生:准备好学习用具,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复习导入1.讲解前几节的知识点,包括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数的读法等;2.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顾练习。
第二部分:整理数的方法1.针对整理数的方法,首先讲解用加法口算进行整理的方法;2.在黑板上展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加法口算的方式整理数。
第三部分:列竖式整理数1.讲解列竖式整理数的方法,说明其作用和步骤;2.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列竖式整理数的例题,并让学生参与操作。
第四部分:综合练习1.出示几道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鼓励正确的同时指出错误并给予纠正。
六、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理数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整理数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整理方法将数进行整理;2.激励学生在家中认真完成作业,做到熟能生巧。
八、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以便今后教学改进;2.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整理数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希望通过不断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整理和复习(二)》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符号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此外,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应用。
2.难点:运算过程中的符号识别和计算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买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已经有3个苹果,再买2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
1.8《整理和复习习题课(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8《整理和复习习题课(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今天是我执教的1.8《整理和复习习题课(第二课时)》,这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一部分。
在这一课时中,我希望带领学生们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今天我们将复习第34页至第36页的内容。
这些章节主要涉及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与方向、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熟练掌握位置与方向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计算各种几何图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将不同单位或不同形式的分数进行加减。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复习,我准备了一些习题卡片、几何图形模型和一份复习资料。
学生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练习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我会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问题,我会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加法运算。
然后,我会转向复习位置与方向的内容。
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如果你在图书馆的北边,你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前方是南,请问你背后的方向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我会让学生们复习如何表示和理解位置与方向。
接着,我会学生们做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练习题,如:“小红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米,然后向南走了3米,请问小红现在的位置是哪里?”我会复习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我会展示一些几何图形模型,如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让学生们尝试计算它们的面积或周长。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公式、概念和方法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各种运算。
2.认识和掌握一些数学概念,如数列、余数等。
3.掌握简单的解方程方法,能够解一步、两步方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讨论、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采用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性,让他们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复习前面学过的各种数学知识,包括加减乘除。
2.学习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1.解一步、两步方程时步骤的把握。
2.掌握数学问题的转化和解决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复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学习数学概念:数列、余数的概念及运用。
3.解一步、两步方程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基本运算1.复习加减乘除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练习。
2.总结复习内容,布置相关练习作业。
第二节:学习数学概念1.引导学生学习数列和余数的定义及简单运用。
2.练习相关题目,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节:解方程1.学习一步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2.学习两步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3.练习相关题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和复习二》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案(2)
3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加与减1.三位数连加的估算方法:把一个三位数看成整百数,要把这个数的十位“四舍五入”。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梨花村的户数会比100多吗?把214看作200,147看作150,153看作150,650-200-150-150=150,所以梨花村的户数比100多。
连加、连减:列连加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
列连减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一当十”。
我们接着来看例题。
前三个村共有多少户安装了有线电视?梨花村有多少户?脱式计算:竖式计算:214+147+153=361+153=514二、乘与除师:看来加与减同学们已经掌握的非常棒了,让我们加大难度,来看乘与除。
首先,让我们回想一下在第四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计算的题型呢。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1)20×6= 500×7= 3000×3=方法:先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中0前面的数,算出积后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两位数乘一位数:23×3 46×720×3=60 40×7=2803×3=9 6×7=4260+9=69 280+42=322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整千、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60÷2=800÷4=9000÷3=方法:①先不看被除数末尾的0,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②利用乘法与除法的联系,看看一位数与哪个数相乘得被除数,那个数就是结果。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96÷3= 62÷2= 84÷4=方法:①把被除数看成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除得的商相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二)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如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上一单元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二.学情分析:
我跟班上来的,对我班学生也比较了解,我班有47名学生,人数比较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与其他学生差异较大,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待于培养。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关注更多的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整理和复习(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7整理和复习(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7整理和复习(二)》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和整理第三单元中的知识,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长度的单位换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掌握第三单元的重点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角的分类、长度的单位换算等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解决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角的分类,长度的单位换算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角的分类,长度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第三单元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角的分类,长度的单位换算等概念和运算方法。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帮助。
4.解决问题: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与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长度的单位换算: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1.8《整理和复习习题课(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1.8《整理和复习习题课(第二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掌握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整理和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复习。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解答。
二、整理和复习(10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整理和复习本册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老师对学生的整理和复习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鼓励。
三、解答问题(10分钟)1. 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老师进行解答。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问题,老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在课堂小结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
以上是根据您提供的标题“1.8《整理和复习习题课(第二课时)》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编写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解答问题环节解答问题环节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对他们理解障碍的反映,教师如何引导和解答这些问题,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解答问题环节,教师首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上数学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教学反思
课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习,完成了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与复习。今天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作相应的练习。(板书课题)
合作共学,解决问题
结合实际,解答下面各题。
(1)妈妈用38元买了6kg苹果,平均每千克苹果大约多少元?
(2)用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运送一批48吨的货物。这辆货车一共要运送多少次才能运完?
(3)完成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第9题。学生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取近似值的方法:第(1)题为什么用“四舍五入”法取两位小数?第(2)题为什么用“进一”法?第(3)题为什么用“去尾”法?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取数的近似值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用哪种方法取值。
(4)一个修路队6月份修一条公路,前10天共修了13m,后20天每天修1.8m。这个修路队每天大约修路多少米?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完成后汇报。重点交流求平均数问题和取近似值问题。
单元
三单元
主备人
教学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教 学 时 间
第 课时
年 月 日
总 节
教学
目标
1.复习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
2.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审题习惯。
重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
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
教具
视频展示台
(5)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第10题。反馈时说清楚列式的理由与计算的方法。
拓展延学,生发问题
教科书第68页练习十六思考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决,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可以将1张学生票价看成1份,则1张成人票价为2份,因此,1张学生票价为(100-40)÷(1+2+2)=12(元)。也可以将1张成人票价看成1份,则1张学生票价为0.5份,因此,1张学生票价为(100-40)÷(1+0.5+0.5)÷2=12(元)]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与复习(二)》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整理与复习(二)》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复习和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2.强化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的效率。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和热爱。
教学重点:1.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重点知识。
2.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运用于解题中。
2.激发学生对复杂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知识复习1.复习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强化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熟练度。
2.复习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计算方法,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3.复习分数的相关知识,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和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4.复习算式的变形和代数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复习比例与百分数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比例关系和百分数的运算规则。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1.给学生解答一些综合性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
2.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第三部分: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欠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和引导。
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动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2024年秋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2)(教案)
整理和复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P64,完成教科书P65~66“练一练”第3、4、5题。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10以内加法、减法表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表中的简单规律,进一步理解算式间的关系,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问题、知识整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加法、减法表并发现规律,提高口算1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卡片。
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整理与复习了10以内有关数的知识,同学们自己还画了“知识图”。
在上一单元我们整理了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之前的方法一起来整理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回忆及整理加法、减法表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整理,复习巩固1.整理加法表(1)分一分。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同学们手上都有10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谁能把它们整理一下呢?说说你想怎么整理。
【学情预设】预设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放在一起。
预设2:把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放在一起。
根据学生的回答示范整理,例如:找出所有得数都是6的加法算式,6+0=6,5+1=64+2=6,3+3=6,2+4=6,1+5=6,0+6=6。
也有学生说出:把0+几的算式放在一起,1+几的算式放在一起·······。
师:你们能接着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吗?学生借助摆卡片的形式进行初步整理。
(2)汇报整理。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加法表进行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我也整理了一份10以内的加法表。
(课件出示)请你仔细观察,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发现:横着看,每一行得数都相同;竖着看,每一列的算式中第二个加数相同,从上到下每一列第一个加数依次多1,从下往上每一列第一个加数依次少1;斜着看,从左上往右下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依次多1,结果也依次多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整理和复习(二)》人教版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复习笔算
1)816÷51= 665÷25= 816÷51=
1826÷83= 3672÷18= 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关键
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教具
小黑板
时间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10分
30分
43分
45分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汇报发言
先独立笔算,然后在全班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和笔算的方法
说试商方法
互相说一说题意,独立填写表格,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完成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全班订
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教案
检印:月日
课题
整理和复习(二)
课时
安排
2
第2节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前一课时所学内容,巩固数学基本概念;
2.能够整理和组织所学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
1.教案、黑板、彩色粉笔
2.数学练习册
3.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具
教学内容与安排
1.复习:让学生回想前一课时所学知识,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梳理已学
内容。
2.整理与复习:
–提出问题:给学生几个数学问题,要求他们依次解答。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问题的解法,并展示思路。
–扩展训练:布置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小结:回顾当天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并归纳。
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回忆数学知识点。
2.整理与复习:
–学生分组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辅导,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学生展示思路和答案。
–教师布置扩展训练题目。
3.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当天学习内容,强化记忆。
教学反思与展望
通过这节整理与复习课,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并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二》教案
教学目标:1.复习掌握一二年级整数运算的知识。
2.复习掌握一二年级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3.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灵活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2.复习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3.整理题目,形成练习册。
教学难点: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本、黑板、粉笔。
2.整理的习题册。
教学过程:一、复习加减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二、复习减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三、复习乘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四、复习除法运算的规则:1.教师讲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五、用例题巩固所学知识: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进行计算。
2.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六、练习册整理与复习:1.教师将之前整理好的习题册发给学生,并让学生按照课上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练习。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习题,并相互讨论解题方法。
七、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总结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问题,并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
八、布置作业:1.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强调课后需要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与复习,学生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练习中提高了运算能力。
但发现学生在整理答案时存在一些错误,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和认真性。
同时,还需适时给学生提供一些趣味性的习题,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
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数的应用等。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分数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整理,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进行解决,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大小比较进行解决,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主要是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计量单位、方向的辨别等。
本节课旨在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知识点的运用。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复习教案。
2.学生准备: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做好上课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学期所学知识,如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题目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角的分类、图形的变换等,难度逐渐增加。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和复习二》教案《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乘法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7页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二)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三)会口述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四)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难点: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具和学具:教具:小红花、正方形、小圆片等实物图。
学具:学具袋中上述实物图。
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两组题(要求读出算式,说出得数)。
第一组第二组7+8 3+36+4+3 5+5+57+2+6+1 4+4+4+41+3+4+5+2 2+2+2+2+2学生按要求口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提问:1、这两组题都是加法,但是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组每道题的加数不相同,第二组的每道题的加数都相同)2、像第二组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我们叫它“求相同加数的和”。
第1题3+3,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相加,这就是2个3。
第2题5+5+5,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相加,这就是3个5。
第3题4+4+4+4,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4相加,由学生说出4个4。
第4题2+2+2+2+2,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2相加,由学生说出5个2。
(二)学习新课1、启发性谈话像上面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简便方法,这种简便方法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2、出示例1摆一摆,算一算教师边演示边提问:(1)教师是怎样摆的?(教师先摆2朵,再摆2朵,最后又摆2朵)摆了几个2,(3个2)教师板书:3个2。
(2)要求一共摆了多少朵?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用加法算:2+2+2=6(3)你写出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相同加数是几,几个2连加。
教师叙述: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有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叫做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初步认识)介绍乘号及算式写法和读法:乘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一样,也有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乘号的写法是左斜右斜“×”。
教师同时板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乘号像什么(像汉语拼音中的×)。
怎样写乘法算式呢?先看一看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就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一数是几个2连加,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2×3表示3个2连加,3个2得6,因此算式是2×3=6,读作2乘以3等于6。
3、由学生摆正方形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拿出3个正方形,摆成一竖行,这是1个3;第二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三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第四竖行再摆3个正方形,这是几个3?(4个3)教师启发提问:(1)求4个3是多少。
用加法算式怎样表示?(3+3+3+3=12)(2)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3×4=12)(3)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提出要求:(1)每堆摆4个圆片,摆5堆,这是几个几?(2)在小组内讨论,怎样用加法算式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归纳小结:(1)上面这几道题用加法算的时候,这些加法算式都有什么特点?(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算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法算?(3)两种方法比较,哪种简便?同学们想象一下,上面这道题,如果每堆摆4个圆片,摆10堆,100堆,求一共有多少个,如果列加法算式,这个算式一定很长很长,那么列乘法算式呢?只要4×10,4×100。
因此,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出示复习准备中的两组题,哪组题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怎样改写?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连加。
3+3 3×2;5+5+5 5×3;4+4+4+4 4×4;2+2+2+2+2 2×52、游戏(1)拍手游戏。
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
(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拍臂游戏。
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
(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
7+7+7 6+6+66×3 1×51+1+1+1+1 9+9+9+9+99×5 7×3(四)归纳总结延伸发展1、请小朋友谈谈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最后,请小朋友猜一猜,这里面是怎么放的?胃动力及止吐药规格:5×6师打开盒子验证。
3、小柴胡冲剂10克×6袋餐巾纸6×10水彩笔10×2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课后再去找找。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8页。
教学目的: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能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内容。
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能同时用加法和乘法表示同一个内容。
教学过程:一、复习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写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你能举个例子吗?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3组气球,每组气球有5个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最简单的话来表示吗?(3个5)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列式:5+5+5=15(个)5×3=15(个)问:你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可以乘法表示呢?你们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字吗?板书:5 × 3 =15因数乘号因数积2、教学例3出示例3的图问:你看了到了什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板书:4+4+4+4+4+4+4+4=36(个)4×9=36(个)问:你喜欢那种写法呢?为什么?小结:同学们,今天通过我们的学习,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共同总结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1、P48,做一做2、练习九,第5、6、7题。
练习课(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49—50练习九。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文字题的初步接触。
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写出下面的算式:3个5 4个4 2个73和5 4和4 2和72、把下面的算式变成乘法算式3+3+3 4+4+4+4+4+4+45+5+5+5+4 6+6+6+6+33、什么样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呢?什么样的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表示呢?你能举例说明。
二、练习1、文字题3个8相加,和是多少?3和8相加,和是多少?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问:第一踢和第二题有什么不同呢?2、看图提问题小朋友们在跳绳,每4个同学一组,3组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呢?让学列式计算板书:4+4+4=12(人)4×3=12(人)问: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呢?3、小邮递员因数是4和6 4×6 4+4+4+4+4+44、看七星瓢虫写算式《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2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乘法的意义: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生:加法计算2+2+2+2+2+2+2=14(次)生:乘法计算2×7=14(次)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二、新授: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
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生:5+5=10(个)师: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5=10(个)或5×2=10(个)板书:5+5 =102×5=10 5×2=10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板书:5 +5 +5 =153×5=15 5×3=15通过推理得出:4×5=20 5×4=20 5×5=25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交流结果,指名回答)生:算式的得数是连续加5的。
生:算式里都有一个因数是5。
生:它们的得数(积)有规律:是5、10、15、20、25来排列的。
师:那你们能按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生讨论编口诀,并把它们写下来)(指名来说说乘法口诀,带领大家读一读)教师边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三、巩固练习:1、开火车对5的乘法口诀2、以4人小组合作玩读口诀游戏“一五得五”,伸一只手“二五一十”,伸两只手“三五十五”,2个同学合作伸出三只手3、做一做课本练习3、4、7、8题,并指名对答案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能把5的乘法口诀背下来的一起站起来背一背。
《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的例2--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16根;教科书第54页例2、3、4情景的放大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准备教师让学生先摆2根小棒,说出这是1个2。
教师问:怎样写出加法算式?学生可能不会回答。
教师说明1个2无法写出加法算式,写上2就可以了,同时板书:“2”。
教师问:1个2,相同的加数是什么?相同加数有几个?写乘法算式时,被乘数是几?乘数是几?按照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l=2。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棒?问:我们摆的是几个2?,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
并板书:一二得二(图、式、口诀等板书形式可以类似于教科书上的排列形式)。
二、新课1.出示例2图片。
问:“图片上有许多向日葵的小苗苗,小朋友们在作什么呢?”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画面。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一棵幼苗上张开两片子叶,两棵幼苗有多少片子叶呢?请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教师小结并板书:1×2=2 2×1=2 2×2=43.出示例3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