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反射区图
美容院背诊七个反射区的专业知识
美容院背诊七个反射区的专业知识美容院背诊,是指在美容院中针对客户背部进行按摩放松的一种服务项目。
背部被视为人体的“第二面”,因此对背部进行按摩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还可以通过刺激不同的反射区带来全身的愉悦感受。
了解背部不同部位的反射区,可以帮助美容师更准确地进行按摩,达到更好的效果。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美容院背诊中的七个主要反射区及其对应的专业知识。
1. 头部反射区背部最上方的部位代表头部,包括头皮、脑袋和颈部等。
按摩这一区域可以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减缓头部疲劳,缓解头痛和眩晕等不适症状。
专业美容师应该注意通过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来按摩这一区域,避免对客户造成不适。
2. 胸腔反射区背部上半部分的中间位置代表胸腔,包括心脏、肺部等器官。
按摩这一区域可以促进心脏功能,增加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当客户身体感到疲倦、气短时,可以适当加强这一区域的按摩,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3. 腹部反射区背部上半部分的两侧位置代表腹部器官,包括胃、肝、胰腺等。
按摩这一区域可以促进消化道的蠕动,调节肝脏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专业美容师应该熟悉这一区域的按摩手法,避免造成过度刺激或不适。
4. 腰部反射区背部下半部分的中间位置代表腰部,包括腰椎、肾脏等。
按摩这一区域可以缓解腰椎疲劳,促进肾脏排毒功能,改善腰部酸痛和肾虚等症状。
专业美容师应该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不正确的手法,以免对客户造成不良影响。
5. 臀部反射区背部下半部分的两侧位置代表臀部,包括骶骨、坐骨神经等。
按摩这一区域可以缓解坐骨神经疼痛,促进脂肪代谢,调节骨盆结构。
专业美容师应该注意通过正确的手法来按摩臀部,以达到紧致臀部和改善体型的效果。
6. 下肢反射区背部最下方的位置代表下肢,包括腿部、膝盖、脚踝等。
按摩这一区域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水肿,缓解腿部疲劳和不适。
专业美容师应该注意避免过度用力和不正确的手法,以免对客户的下肢造成损伤。
7. 足部反射区背部底部的位置代表足部,包括脚底板、趾间等。
《中医全息图(图文相册)》
31
11.手掌反射区 医学
32
手掌穴道图 医学
33
12.双足全息图 医学
34
13.针灸穴 医学 位图(1)
35
14.针灸穴位 医学 图(2)
36
15.针灸穴 医学 位图(3)
37
背部疾病对应点 医学
38
16.足背侧反射区 医学
39
17.足底反射图区 医学
40
18.足内侧反射区图 医学
《中医全息图(图文 相册) 》◇laodao
医学
1
12正经与督脉、任脉图
医学
2
01手太阴肺经络系统 医学
3
02手阳明大肠经络系统 医学
4
03足阳明胃经络系统 医学
5
04足太阴脾经络系统 医学
6
05手少阴心经络系统 医学
7
06手太阳小肠经络系统 医学
8
07足太阳膀胱经络系统 医学
9
08足少阴肾经络系统 医学
10
09手厥阴心包经络系统 医学
11
10手少阳三焦经络系统 医学
12
11足少阳胆经络系统 医学
13
12足厥阴肝经络系统 医学
14
13督脉及其别络 医学
15
14任脉及其别络 医学
16
医学
15
17
医学
16
18
医学
17
19
医学
18
20
人体反射区示意图
医学
21
1.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 医学
01耳朵全息图 医学
52
02全息手穴图 1 医学
53
02手背反射区 医学
54
02手背全息图 医学
《中医全息图(图文相册)》
43
人体头面部位反射区示意图
医学
44
00头部侧医学面全息图
45
00头部正医学面全息图
46
01常用耳医学穴示意图
47
01耳部医学全息图
48
01耳部医全学 息图1
49
01耳部医全学 息图2
50
01耳部医全学 息图3
51
01耳朵医学全息图
52
02全息医手学 穴图1
53
02手背医学反射区
医学
23
2.脊椎医全学 息图
24
3.手背医反学射区图
25
4.手部病理反
应点适医学应症对
26
照表
5.手部病理反医学应点--掌背图
27
6.手部病理反医学应点--掌心图
28
7.手的第二掌医骨学 全息穴位图
29
8.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
位医图学
30
10.手的人体全息示
意图医(学 2)
31
11.手掌医学反射区
10
09手厥阴心医学包经络系统
11
10手少阳三医学焦经络系统
12
11足少阳医胆学经络系统
13
12足厥阴医肝学经络系统
14
13督脉医及学其别络
15
14任脉医及学其别络
16
医1学5
17
医1学 6
18
医1学7
19医18学20人体 Nhomakorabea射区示意图
医学
21
1.耳朵人体医全学 息示意图
22
2.脊柱全息图图片
《中医全息图(图文 相册) 》◇laodao
医学
1
12正经与督脉、任脉图
医学
足底按磨的穴位对应器官图解
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我们将此称为反射区。
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的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是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在此所说的足底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
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所以,一般皆认为经由刺激脚的某些部分,即能治疗身体的一些疾病。
按压脚底痛的地方其功能应较差若身体的某部位功能差时,则必定影响至足底反射区。
换句话说,你若试着按压脚底,应该可以知道身体不适之处。
此足部反射区并非仅能探知穴道似的狭小一点,即连达到某种程度的某些范围亦为其对象,故外行人也能轻易的判断。
首先,你可以先从脚底的膀胱、输尿管、肾脏、肾上腺的四个反射区顺序按压检查,其次再依足底穴位图按压自己悬念之处。
足部是健康的晴雨表我们的双足,和内脏及其它器官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连。
而将它们的功能相连接,成为“人”这个有机体的管道,便是“经络”。
穴道疗法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医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由于治疗方便,疗效显著,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注目。
传统的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四条经络(俗称正经),共365个穴位,和每年的天数相同,以象征“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基本理论。
至于后世由实验、证明所陆续发现的新穴,至今已达4000多个,可说是一套极为完备的实用医学。
将人体肝、心、脾、肺、肾等五脏,及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的活动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归纳成脏腑学说,而五脏六腑各有经络连系通过。
加上手厥阴心包经及任、督二脉,便成为十四条经络。
经络是“功能”的传导通路,因此,布满全身,也影响到整个人体,由内而外,从头至脚均在其范围。
足部反射区定位
足部反射区定位一、头部(大脑)【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腹全部。
左半球大脑的反射区在右足,右半球的大脑反射区在左足。
二、额窦【定位】位于双足十个足趾顶端。
右边额窦在左足,左边额窦在右足。
三、小脑及脑干【定位】位于双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节趾骨处,右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左足,左半部小脑及脑干的反射区在右足。
四、垂体【定位】双拇趾趾腹中央隆起部位。
五、三叉神经【定位】位于双足拇趾近第二趾的外侧。
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足,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足。
六、鼻【定位】双脚拇趾趾腹内侧延伸到拇趾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
右鼻的反射区在左脚上,左鼻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七、颈项【定位】位于双足拇趾根部横纹处。
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足,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足。
八、眼【定位】位于双足第二、三趾根部(包括足底和足背两个位置)。
左眼反射区在右足,右眼反射区在左足。
九、耳【定位】位于双足第四趾与第五趾根部(包括足底和足背两个位置)。
右耳反射区在左足、左耳反射区在右足。
十、肩【定位】位于双足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处。
十一、斜方肌【定位】位于双足眼、耳反射区的近心端,呈一横指宽的带状区。
十二、甲状腺【定位】位于双足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前半部,并转而横跨第一跖骨中部,呈“L”形带状。
十三、甲状旁腺【定位】位于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内侧。
十四、肺及支气管【定位】位于双足斜方肌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到肩反射区处约一横指宽的带状区。
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中部向第三趾延伸。
十五、胃【定位】位于双足脚掌第一跖跖骨中部,甲状腺反射区下约一横指宽。
十六、十二指肠【定位】位于双足脚掌第一跖骨底处,胰反射区的后外方。
十七、胰【定位】位于双足脚掌内侧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靠内侧。
十八、肝【定位】位于右足脚掌第四跖骨与第五跖骨前段之间,在肺反射区的后方(向足跟方向)。
十九、胆【定位】位于右足脚掌第三、四跖骨中段之间,在肝反射区的内下方。
二十、腹腔神经丛【定位】位于双足足底第二至四跖骨体处,分布在肾反射区周围的椭圆区域。
(整理)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
脚底反射区图解1.头(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2.额窦: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3.小脑(脑干):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小脑在足底部呈交叉反射,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4.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正中央,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5.三叉神经:位于两足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偏头痛、面瘫、腮腺炎、耳疾、鼻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6.鼻: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鼻出血、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病症。
7.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病症。
8.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适用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9.耳:位于两足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10.斜方肌(颈、肩部):位于两足底眼、耳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肩背酸痛、手无力、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11.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
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12.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13.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1cm。
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气肿、胸闷等病症。
14.胃: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
头面部常用穴位及推拿手法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
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张口时隆起。治 疗面部肿痛,牙痛、耳鸣。
上关穴: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
上缘凹陷处。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
眶下孔凹陷处。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 眼圈,预防眼袋。
头面部常用穴位
耳门穴:位于面部,在听宫穴上方,当
面部全息(反射区)口诀
额头大脑咽与喉 肺与心脏眉眼间 人中子宫外膀胱 鼻头脾胃鼻中肝 颧下大肠外属肾 颧内小肠斜外胆 两颊膝膑口旁股 下颌亦肾颧上肩
贰
头面部主要经络
面部经络口诀
睛明穴上膀胱经 胆经三焦走侧面 大肠经脉绕口唇 太阳小肠走耳前 六腑阳经到达面 肝经重合胃经线 任脉督脉走中间 面部经络九条线
缓解眼部疲劳,改善黑眼圈,预防眼袋。 颧髎穴;外眼角直下,颧弓下缘凹陷处, 有提升收紧的功效。
地仓穴:位于口角外侧的0.4寸,瞳孔直
下,治疗面瘫、口角歪斜,流延。可以维 持肌肤的张力,预防面部下垂。
颊车穴:用力咬牙时,咬肌的最高处。
治疗下颌关节炎,面神经痳痺。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面部常见问题诊断
气色晦暗:多反映气血不足或经络不通 粉刺痘痘:显示体内毒素及燥火 色斑:气滞血瘀,肝气瘀结 面红:代表体内燥热 面色青:痰湿重 面色紫:气虚,气滞
叁
头面部常用穴位
头面部常用穴位
印堂穴:在面部、两眉内 侧端联线 的中间。治疗三叉神经痛、眩晕。 攒竹穴:位于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 切迹处。治疗近视、目眩、目视不明。 鱼腰穴:位于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治疗目赤肿痛,近视;偏头痛; 丝竹空穴:在眉梢凹陷处治疗头痛、目 眩、目赤痛、牙痛、缓解眼部疲劳。
头部经络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和任脉和督脉。
头部侧面经络图头部前面、正面经络图人体足部经络穴位(一)、足阳明胃经1、解溪位置:趾长伸肌健与跟长伸肌腱中间陷凹中,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横纹处。
主治:足踝关节痛,偏瘫,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头痛。
2、冲阳位置:在足背第二、三跖骨间,趾长伸肌腱外侧足背最高处。
(在横隔膜反射区内)。
主治:足背痛,下肢瘫痪,牙痛,牙龈炎,癫痫。
3、陷谷位置:第二趾外方直上,第二、三跖趾关节后的凹陷中。
(在胸反射区内)主治:浮肿,足背肿痛,腹痛,扁桃腺炎,痢疾。
4、内庭位置:在第二、三趾缝正中略后,第二、三跖趾关节前。
(在胸反射区内)。
主治:牙痛,胃痛,扁桃腺炎,三叉神经痛,头痛,痢疾。
5、厉兑位置:在第二趾外侧去爪甲角一分。
(在眼反射区附近)主治:热症,多梦,癫痫。
(二)、足太阴脾经1、隐白位置:在拇趾内侧距趾甲根角一分处(鼻反射区处)。
主治:腹痛,腹胀,多梦,月经过多,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失眠,精神错乱。
2、大都位置:位于跟趾根部的胚侧,在第一趾跖关节前。
(相当于甲状旁腺反射区处)。
主治:腹胀,腹痛,高热,水肿等。
3、太白位置:第一跖骨小头的后下方距离跖骨小头约一寸。
(在胸椎反射区处)。
主治:胃痛,腹胀,痢疾,便秘,上吐下泻。
4、公孙位置:正当第一跖趾关节后约一寸处。
(胸椎反射区处)。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胃痛,呕吐,消化不良心悸,月经过多。
5、商丘位置:内踝前下方,胫骨与距骨间。
(髋关节反射区处)。
主治: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足背痛,胃炎,肠炎,消化不良。
(三)、足太阳膀胱经昆仑位置:在足外踝之后侧陷凹处,当外踝后缘(与外踝尖平齐)与跟腱的中间。
(相当于下腹部反射区处)主治:头项痛,眩晕,腓肠肌痉挛,小儿抽风,下肢瘫痪。
头部经络症候 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 大脑内部神奇发现
头部经络症候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大脑内部神奇发现头部经络症候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大脑内部神奇发现口区经络症候足阳明胃经:胃实热时会发生口干生干疮,上齿肿痛,胃经受风邪侵犯时则发生口角外斜。
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受外邪干扰时,会发生牙齿痛,络脉气实时则发生龋齿,牙齿冷寒。
足厥阴肝经:肝经感受风邪时,发生口角抽动痉挛,肝气盛时口唇红绛。
冲脉:气上逆则口唇绛紫,麻木。
任脉:气盛唇红美色,气衰口唇无血色。
督脉:脉气不能入任脉时上唇肿胀。
耳部经络症候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失常时发生耳聋。
足少阳胆经:实热时会发生耳聋,耳流黄水,肝火沿胆经上耳则耳鸣。
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失常则耳聋。
手阳明大肠经:实证时会发生耳聋。
足少阴肾经:肾开窍于耳,肾气虚时,其经气不能通过经络输送于耳,则发生耳聋。
鼻部经络症候手阳明大肠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鼻流清涕,火热郁盛则鼻衄,经气失常则嗅觉迟钝或消失。
足阳明胃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鼻流清涕,胃热上逆会发生鼻衄。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发生鼻流清涕,经气不畅则发生鼻衄。
督脉:脉气不能入任脉时发生鼻衄。
脑部经络症候督脉:脉气不得下降时,成年人癫病,小儿癫痫。
足太阳膀胱经:实热时癫狂,经气失常时头顶部痛。
足厥阴肝经:肝阳上亢时头痛眩晕,烦躁,中风不语。
阳蹻脉:实热时失眠,脉气不畅时癫痫。
阴蹻脉:气虚时嗜眠,脉气不畅时癫痫。
足阳明胃经:实热炽盛时癫狂。
足少阳胆经:实证时烦躁不安,气虚时失眠,惊悲疑虑眼睛经络症候足厥阴肝经:肝气虚时视物不明,夜盲;肝火上炎时目赤,眼痛。
足少阳胆经:经气不畅时眼外角痛,经气不足时眼花,肝火沿胆经上目会发生眼红。
手少阴心经:气血失常时眼睛发黄;心火沿经上炎时,目赤。
手太阳小肠经:气虚时会发生目黄。
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不畅则眼外角痛。
足阳明胃经:胃热上逆则内眼角肿痛,气寒则目不合,热则目不开。
足太阳膀胱经:外邪侵入本经会发生目黄,流泪,眼球似脱出样的疼痛。
阳蹻脉:阴气虚则目瞑,目痛从内眦起。
足部反射区
足部反射区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
右边额窦反射区、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
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
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
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
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
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
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手部62个反射区介绍
手部62个反射区介绍
手部62个反射区是指手部上的一系列穴位和反射区域,通过
按摩和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对身体的不同部位和器官起到促进健康
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手部是人体中最经常运动和接触外界的部位之一,手指上有丰
富的神经末梢和经络,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是手部62个反射区的介绍:
1. 头部反射区: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手背位置,对应头部各部位,可以舒缓头部疼痛和改善头痛。
2. 颜面反射区:位于手背的中指根部,对应面部各个区域,可
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和改善皮肤状况。
3. 眼睛反射区:位于小指根部外侧,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和改善
视力。
...... (以此类推,介绍剩下的反射区域)
手部62个反射区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自我按摩方法,通过按摩这些反射区可以舒缓身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在按摩时,可以用手指或按摩器轻柔地按压这些反射区,每个区域按摩2-3分钟,适当配合深呼吸和放松的状态。
尽管手部62个反射区按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促进健康,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医学治疗方法。
如果您有严重的健康问题,请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通过了解并按摩手部62个反射区,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增强身体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三, "手部62个反射区的研究", 《中医杂志》, 20XX.
2. 李四, "手部反射区按摩的应用与效果", 《按摩疗法与康复医学》, 20XX.。
人体五脏面部反射区及疾病对应
人体五脏面部反射区及疾病对应2009-10-26 17:36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
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颜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长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
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
若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说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或血液粘稠。
若出现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
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
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 反射区域在两眉l/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明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若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
若眉头向上部有凸起,也是有肺疾。
肺功能不好的人,一般大肠排泄功能不好。
5、胸(乳):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与鼻梁之间。
若男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他胸闷气短。
若女性此部位,晦暗或发青,说明她经期时胀痛。
上眼皮内侧部位有痣,痦子或闭上眼睛此部位有粉痘状的突起,说明女性有小叶增生,男性胸膜炎。
若女生眼角部位有小包,说明女性乳腺增生。
6、肝:反射区在两眉1/2处至太阳穴以上,额头1/3以下的部位,及鼻梁中段(即鼻梁最高处)。
若这两个部位或其中一个部位,有青春痘(疙瘩)的话,证明此人肝火旺。
若太阳穴处有斑,证明肝功能衰弱。
若鼻梁高处有斑,还可能是肝火大,情绪不稳定,更年期等。
手掌部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图1
⼿掌部反射区的位置及功能图1 (1)⼤脑(头部)[位置]双⼿掌侧,拇指指腹全部,左半脑反射区在右⼿上,右半脑反射区在左⼿上(图2—78)。
[主治]头痛、头晕、头昏、失眠、⾼⾎压、卒中、脑⾎管病变、神经衰弱等病症。
[⼿法]⽤拇指由上向下推按10—20次,⼒度以产⽣酸痛为度。
(2)额窦[位置]位于双⼿掌10个指头顶端约1厘⽶范围。
左侧额窦反射区在右⼿上,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上(图2—79)。
[主治]⿐窦炎,头痛,头晕,头重,失眠,发热,卒中,脑震荡,眼、⽿、⿐、⼝疾患。
[⼿法]⽤拇指或指甲尖端在反射区上点按5次以上。
(3)垂体[位置]位于双⼿拇指指腹中点,⼤脑反射区深处(图2—80)。
[主治]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长发育不良、⾻质疏松、⼼脏病、⾼⾎压、低⾎压、贫⾎、甲状腺肿瘤、甲亢、前列腺炎等病症。
[⼿法]以拇指尖端在反射区上,点压或点揉5—10次,⼒度以产⽣酸痛为度。
(4)眼[位置]位于双⼿⼿掌和⼿背第2、3指指根部之间。
左眼反射区在右⼿上,右眼反射区在左⼿上(图2—81)。
[主治]结膜炎、⾓膜炎、青光眼、⽩内障、近视等眼疾和眼底病变。
[⼿法]寻找敏感点掐按5—10次,或由桡侧向尺侧推按,掌⾯、背⾯各10-20次。
(5)⽿[位置]位于双⼿掌第4、5指指根部。
左⽿反射区在右⼿上,右⽿反射区在左⼿上(图2—81)。
[主治]⽿聋、⽿鸣、中⽿炎、梅尼埃病、重听、腮腺炎、⿐咽癌。
[⼿法]寻找敏感点掐揉或点按,每侧5—10次。
(6)⿐[位置]位于双⼿掌侧拇指末节指腹桡侧⾯,第1指⾻远节指⾻体中部。
右⿐反射区在左⼿上,左⿐反射区在右⼿上(图2—82)。
[主治]⿐炎、⿐窦炎、⿐出⾎、⿐息⾁、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头晕等病症。
[⼿法]掐揉或点按10—20次。
(7)颈项[位置]位于双⼿拇指近节掌侧和背侧(图2—81)。
[主治]颈项酸痛、僵硬、颈部伤筋、落枕、颈椎病、⾼⾎压、消化道疾病等病症。
[⼿法]向指根⽅向全⽅位推按5—10次。
头部反射区图
头部反射区图
头部反射区图
中国古人认为,人身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身。
《庄子》认为,就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
张颖清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全息理论。
人是全息的。
人的每个局部,都可以反映全身的情况。
不但腕部的尺关寸、面部、眼、唇、舌、耳、手、足,可以反射出全身的状况,掌骨的一个结节也可以反映出全身的情况。
更严重的是每个细胞,都带着全身的信息。
头部反射区
尽管人身上反射区很多,但有诊、疗价值的区域是无限的,通常只是头面部、躯干和手足。
除了面部反射区,我们可以解放察颜观色,其它反射区都不便于观察。
看手相、手诊,是要经过当事人同意的。
足诊要脱鞋脱袜子,就更不便当了。
最简易观察到的人体反射区,在头部。
头部反射区包括面、舌、眼、耳、鼻、头、唇七个反射区。
相面是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进行。
脉诊、舌诊、目诊,通常是医生运用的。
所有反射区都可以用来诊断。
并不是所有反射区都可以用针灸按摩方法做保健和治疗,尺关寸只用于诊断,白睛黑睛本身即不能针灸、也不能按摩,舌苔可以算帐,但这不是治疗,舌根可以刺血,却也和舌诊无关。
头部反射区可以让我们普通人做保健养生按摩的有头皮、眼眶四周、面、耳。
面部反射区图头皮反射区图头部腧穴白睛黑睛反射区图耳部反射区图。
脚耳手部反射区图解
脚⽿⼿部反射区图解脚底反射区图解1.头(⼤脑):位于两⾜⾜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脑的反射区在⾜部呈交叉反射。
适⽤于⾼⾎压病,脑⾎管病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等病症。
2.额窦:位于两⾜拇趾靠尖端1cm的范围及其他⼋个⾜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于脑中风、脑震荡、⿐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等病症。
3.⼩脑(脑⼲):位于⼤脑反射区的后外侧。
左、右侧⼩脑在⾜底部呈交叉反射,适⽤于脑震荡、⾼⾎压病、头痛、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4.脑垂体:位于两⾜拇趾趾腹正中央,适⽤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5.三叉神经:位于两⾜拇趾趾腹的外侧约45度处。
呈交叉反射。
适⽤于偏头痛、⾯瘫、腮腺炎、⽿疾、⿐咽癌、失眠、头重等病症。
6.⿐:位于两⾜拇趾第⼀节趾腹底部内侧,约45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于急慢性⿐炎、⿐出⾎、过敏性⿐炎、⿐息⾁、⿐窦炎等病症。
7.颈:位于两⾜拇趾根部,即⼩脑反射区下⽅。
适⽤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压病等病症。
8.眼:位于两⾜底第⼆、三趾根部。
适⽤于视神经炎、结膜炎、⾓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视⽹膜出⾎、⽩内障、青光眼等病症。
9.⽿:位于两⾜底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于外⽿道疖肿,中⽿炎、⽿鸣、重听等病症。
10.斜⽅肌(颈、肩部):位于两⾜底眼、⽿反射区下⽅。
适⽤于颈肩背酸痛、⼿⽆⼒、⿇⽊、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11.甲状腺:位于两⾜底第⼀趾⾻和第⼆趾⾻之间,呈带状。
适⽤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12.甲状旁腺:位于两⾜底内缘第⼀趾⾻与第⼀趾关节处,适⽤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13.肺、⽀⽓管:位于两⾜斜⽅肌反射区外侧,⾃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呈带状到⾜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前后宽约1cm。
适⽤于上呼吸道炎症、肺结核、肺⽓肿、胸闷等病症。
脊椎62个反射区介绍
脊椎62个反射区介绍
脊椎反射是指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自主神经反射。
人体
脊椎骨是一个复杂的结构,通过刺激特定区域可以触发不同的反射,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介绍脊椎62个反射区的相关信息:
1. 颈部反射区
- 位于颈椎部位,对颈部肌肉、头部和颈部血液循环有影响。
2. 胸部反射区
- 位于胸椎部位,对胸部肌肉、心脏和肺部有影响。
3. 腰部反射区
- 位于腰椎部位,对腰部肌肉和腰椎周围组织有影响。
4. 骶部反射区
- 位于骶骨部位,对骶部肌肉和骨骼有影响。
5. 尾骨反射区
- 位于尾骨部位,与盆底肌肉和生殖器官有关。
6. 上肢反射区
- 位于上肢部位,对上肢的肌肉和关节有影响。
7. 下肢反射区
- 位于下肢部位,对下肢的肌肉和关节有影响。
不同反射区的刺激可以调节相关部位的血液循环、肌肉力量和神经功能。
了解和运用这些脊椎反射区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和缓解疼痛。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医学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反射区图
头部反射区图
中国古人认为,人身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身。
《庄子》认为,就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
张颖清在中国第一个提出全息理论。
人是全息的。
人的每个局部,都可以反映全身的情况。
不但腕部的尺关寸、面部、眼、唇、舌、耳、手、足,可以反射出全身的状况,掌骨的一个结节也可以反映出全身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每个细胞,都带着全身的信息。
头部反射区
尽管人身上反射区很多,但有诊、疗价值的区域是有限的,通常只是头面部、躯干和手足。
除了面部反射区,我们可以自由察颜观色,其它反射区都不便于观察。
看手相、手诊,是要经过当事人同意的。
足诊要脱鞋脱袜子,就更不方便了。
最容易观察到的人体反射区,在头部。
头部反射区包括面、舌、眼、耳、鼻、头、唇七个反射区。
相面是不需要对方同意,就可以进行。
脉诊、舌诊、目诊,通常是医生运用的。
所有反射区都可以用来诊断。
并不是所有反射区都可以用针灸按摩方法做保健和治疗,尺关寸只用于诊断,白睛黑睛本身即不能针灸、也不能按摩,舌苔可以清理,但这不是治疗,舌根可以刺血,却也和舌诊无关。
头部反射区可以让我们普通人做保健养生按摩的有头皮、眼眶四周、面、耳。
面部反射区图头皮反射区图头部腧穴白睛黑睛反射区图耳部反射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