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为”、“四进”与“四成”---安庆师范学院
“四项创新”促成“四成”教育
![“四项创新”促成“四成”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e444de6102de2bd9605887e.png)
20 焦 08
为 ” 则 。“ 原 通识 为基 ” 是要 给 学 生打 下 宽厚 的知
识 。“ 三个 面 向”是指教 职工要 为学生 服务 ; , 学生 要 为公众服 务 ; 全校 要 为 地方 社 会 经济 发 展 和基 础 教育服 务 。“ 四个 中心”是 指创新 服务机制 , , 成 立 学生 发展服务 指导 中心 、 生志愿 者服务 中心 、 学 产 学研 服务 中心和教 师专业 发展 中心 。学 生发展 服 务指导 中心 下设 学 业 指导 中心 、 就业 创 业 指 导
习, 学会专注 , 学会 阅读 , 学会思考 , 学会 合作 , 才
能 打下 成才 的坚 实基础 。
要加 强大 学生 “ 长 、 成 成人 、 才 、 功 ” 四 成 成 的“
成” 教育 , 必须明确“ 四成” 的内涵。 首先是 “ 长 ” 成 长 ” 在 “ 成 。“ 放 四成 ” 的首 位 ,
维普资讯
2O 年 6 08 月 第 2 卷第 6 7 期
安庆 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 a o A q g e ces oe e S c l c n e d i ) o r l f n i ah r C l g ( o i i c i n n n T l aS e E t o
一
希望与理想 , 更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就 当代 社会而 言, 已从学历社会 、 身份社会走 向能力社 会 。社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 用人单
位欢迎 的是有才能的人。大学生都具有成才的潜 质 , 大学 正是 他 们 成 才 的 重要 阶段 。要 学会 学 而
、
关于 “ 四成 ” 育 教
J. O 8 12 O
Vo . 7 N 6 12 o.
安庆师范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安庆师范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https://img.taocdn.com/s3/m/533d6a1c6c175f0e7cd137bb.png)
安庆师范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简报2006 年第 2 期(总第 2 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办公室 2006 年 12 月 28 日目录◆ 基地要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我校视察工作·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来我校进行教师教育发展调研·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专家组来我校评估◆ 特色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委书记赵晓和给大学生上党课· 汪青松教授参加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调研·院长汪青松教授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辅导报告会★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汪青松院长作《科学与人文教育》导学报告·原上海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叶尚志来我校作弘扬革命传统报告·刘新跃处长来我校作心理健康教育学术报告·安庆师范学院校园心理网站正式开通·黄山学院来我校考察交流人文教育专业建设★ 百年校魂和皖江文化·党委书记赵晓和为《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作序·著名学者孔凡礼先生莅临我校皖江文化研究中心讲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名誉院长韩再芬教授为艺术学院师生讲学·我校开设《黄梅戏欣赏与演唱》课程· 朱洪教授谈皖江文化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三大工程概览•读书工程·人文与社会学院开展“读书 ?求知 ? 成才”系列经典导读活动·文学院学子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教改工程·赵书记、汪院长等领导深入教学院系进行现场办公·人文与社会学院及早启动 2007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工程·汪青松院长出席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校园建设研讨会并做专题辅导·我校开展“教授、博士论坛”活动,大力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安徽省 2006 年度高教财会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学术报告厅·副院长王海燕教授:《朦胧诗人舒婷》· 计永超博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洛阳师院副院长张宝明教授:《陈独秀与 20 世纪现代人文精神的生成》· 查昌国教授:《孝与中国智慧》· 罗本琦教授:《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当代社会价值导向》· 程曦博士:《思想改变世界——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王平博士:《从剧目看贵池傩戏的戏曲活化石价值》· 吕翔博士:《概念的明晰性——柏拉图《理想国》导读》•基地要闻●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来我校视察工作12 月 21 日上午,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教育部总督学陈小娅,教育部督导办主任郑富芝一行在安庆市领导方川林、方祖中以及省教育厅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我校视察工作。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2da33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4.png)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崔延强1㊀林笑夷2㊀段㊀禹3(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ꎬ重庆400715ꎻ2.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ꎬ重庆400715ꎻ3.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ꎬ云南昆明650500)摘㊀要:新文科建设背景下ꎬ各高校在跨学科㊁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尝试ꎬ形成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典型模式ꎮ通过对全国数十所高校新文科建设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ꎬ研究将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归纳为双学位和联合学位模式㊁微专业模式㊁文科实验室模式㊁书院模式ꎮ这四种典型模式各有优势ꎬ用新视角㊁新范式㊁新方法带动了传统文科转型升级ꎮ未来ꎬ各高校应继续探索建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㊁以优势学科为核心㊁以学科交叉为抓手㊁以名家大师为引领的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体系ꎮ关键词:新文科ꎻ复合型人才培养ꎻ高校ꎻ实践模式ꎻ路径作者简介:崔延强ꎬ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ꎻ林笑夷ꎬ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ꎻ段禹ꎬ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共产党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经验研究 (项目编号:21&ZD038)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新时代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子课题 新文科建设中的人才培养创新 (项目编号:21JZD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ꎮ中图分类号:G64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5-7068(2024)01-0058-10DOI:10.19563/j.cnki.sdjk.2024.01.0062018年以来ꎬ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之下ꎬ新工科㊁新医科㊁新农科和新文科(以下简称 四新 )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ꎮ2019年4月ꎬ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启动 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ꎬ全面推进 四新 建设ꎬ并成立新文科建设工作组ꎮ2020年11月ꎬ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ꎬ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ꎬ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ꎮ此后ꎬ各地方㊁各院校积极响应ꎬ新文科建设由此全面开展ꎮ三年来ꎬ在理论层面ꎬ针对新文科的学理研究日趋深入ꎻ现实中ꎬ高校关于新文科的实践探索也大量涌现ꎮ尤其是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ꎬ一大批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改革创新实践ꎬ这些举措为探索中国特色的高等文科教育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ꎬ也暴露出一些影响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的共性问题ꎮ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探讨某一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ꎬ例如:李良荣和魏新警依照 金字塔 式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ꎬ对我国新闻传播教学实践模块的定位进行整体更新和重构[1]ꎻ蒋洪新基于新时代对外语复合型人才专业水平和跨文化综合素质的需求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思路[2]ꎮ但尚未有学者对新文科建设开展以来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提炼ꎬ分析其背后共性的经验及问题ꎬ以提升我国文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ꎬ促进新文科建设的高质 85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量可持续发展ꎮ鉴于此ꎬ本研究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我国部分省份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实践案例进行取样和分析ꎬ建立了由2万余字组成的语料库ꎬ并通过多种途径分析㊁提炼出四种典型模式ꎬ以期丰富我国新文科教育理论体系ꎬ并为各高校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方案ꎮ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模式新文科建设根植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之中ꎬ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自我更新与调适ꎬ也是哲学社会科学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ꎮ新文科建设亦是对大学教育体系的一种增补㊁转型和更新ꎬ是为解决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全球化问题所形成的新格局㊁新观念㊁新方法㊁新模式和新路径ꎮ[3]由新文科理论内涵驱动的文科教育改革ꎬ不仅体现在对现有文科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再认识与再深化ꎬ以及本硕博人才培养过程的贯通衔接ꎬ而且体现在运用新理念对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路径的全方位探索ꎮ[4]通过对各高校现有的新文科建设实践案例进行梳理ꎬ我们发现ꎬ各高校基于自身条件ꎬ针对新文科建设做出的符合自身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主要包括双学位和联合学位培养模式㊁微专业模式㊁文科实验室模式㊁现代书院模式等四种模式ꎮ本文尝试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ꎬ分析提炼不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㊁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ꎮ(一)双学位和联合学位培养模式经济结构转型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了劳动力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ꎬ复合型人才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方向ꎮ[5]新文科建设要求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ꎬ适应新技术和新产业革命浪潮的发展趋势ꎬ规划和设计新的专业及课程体系ꎮ[6]研究发现ꎬ各高校在推动文科专业融合发展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文科教育方面ꎬ主要以设计双学士学位制度㊁联合学位培养制度的方式来实现ꎬ从国家战略㊁市场需求㊁自身优势㊁本校特色与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统筹考虑ꎬ积极筹划培养服务于国家重点需求领域㊁新兴服务业㊁前沿技术产业㊁地方支柱性产业的新型复合型文科人才ꎮ为分类推动复合型人才培养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9年颁布的«学士学位授权与管理办法»提出设置辅修学士学位㊁双学士学位㊁联合学士学位三种学士学位类型ꎮ文件规定ꎬ对于学校主导开展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ꎬ可以采取双学士学位授予方式ꎮ在新文科背景下ꎬ在原有辅修双学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ꎬ增加了新的双学位培养模式(举例见表1)ꎬ部分学校以 双学位班 双学位实验班 双学位试点项目 等方式命名ꎬ本文中以 新双学位培养模式 代指ꎮ 新双学位培养模式 与传统的辅修双学位培养模式相比ꎬ两者相同之处在于学生顺利完成课程和考核之后均可获得两个学位ꎬ但新双学位培养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不同ꎮ一是在专业设计层面ꎬ采取何种学位联合方式是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学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精心设计的(表1)ꎮ二是在师资团队和课程体系方面ꎮ相比传统模式ꎬ新双学位培养模式更强调由两个专业的教师组成师资团队进行合作教学ꎻ在课程结构上更加兼具专业性和复合性ꎬ既强调两个专业各自的基础知识ꎬ也强调基于应用情景和综合训练来促进两个知识体系融合ꎮ这些举措更加凸显了学科之间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ꎬ是传统自主选择的双学位㊁第二学位模式中无法体现的ꎮ三是在招生对象方面ꎬ新双学位培养模式主要由学校层面进行统筹ꎬ面向新生进行招生选拔ꎬ通常采取 申请 审核 的选拔方式择优录取ꎮ在筛选标准上ꎬ各高校的新双学位培养模式对前序教育阶段的成绩均有了一定的要求ꎬ大部分学校增加了面试环节ꎬ并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㊁表达能力㊁抗压能力㊁反应能力㊁逻辑思维㊁创新思维㊁个人志趣等方面综合素质和学术潜力的考察ꎮ四是在培养目标方面ꎬ各高校在新双学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制定上ꎬ主要涉及通过两个专业的交叉学习和实践ꎬ培养同时掌握多门学科基础理论㊁专业知识㊁技能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ꎮ新双学位培养模式95表1㊀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示例院校双学位人才培养项目上海交通大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ꎻ法学+经济学南京大学计算机+金融学ꎻ德语+法学山东大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ꎻ行政管理+电子科学与技术首都师范大学世界史+外语ꎻ历史学+地理科学ꎻ地理科学+小学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数据科学ꎻ工商管理+法学ꎻ国学+古典学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审计学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ꎻ法学+行政管理东南大学英语+信息工程ꎻ会计学+人工智能ꎻ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ꎻ教育技术学+通信工程复旦大学法学+经济学ꎻ公共事业管理+预防医学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ꎻ金融学+英语ꎻ金融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制一般为4年ꎬ学生在此期间不可参与辅修双学位培养ꎬ且必须同时满足两个专业的毕业条件才可获得双学位ꎮ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部分高校新双学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ꎬ 优势 与 交叉 是该培养模式的两个关键词ꎬ涵盖在项目顶层设计㊁课程体系设计㊁教师团队组建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方面ꎮ新文科背景下的联合学位培养模式在传统国内外联合培养的基础上ꎬ新增加了国内各高校间的联合培养模式(举例见表2)ꎬ部分学校以 联合培养项目 联合培养实验班 等名称命名ꎬ本文中以 新联合培养模式 代指ꎮ需要说明的是ꎬ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9年印发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中所指的学位联合培养与美国高校存在一定差异ꎬ并非指校内的联合培养(例如密歇根大学由文理学院和其他学院合作提供联合学位项目)ꎬ亦非学生联合两个领域但取得一个学位(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联合学位培养模式)ꎬ而是更类似于欧洲较为普遍的高等学校之间授予联合学士学位ꎮ与传统双学位培养模式相比ꎬ新联合学位培养模式中两所高校的学科优势结合特征更加明显ꎮ例如ꎬ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以外语加法学为特色ꎬ与中国人民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则是以外语加新闻传播学为特色ꎮ表2㊀院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示例院校1院校2联合学士学位项目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西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德语+法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法学+法语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西班牙语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阿拉伯语+石油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本文对全国范围内二十余所合作设置联合学士学位的高校的项目方案文本进行可视化分析ꎬ得到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模式矩形式结构图(图1)ꎬ发现结构图在 合作 优势 创新 能力 以及满足国家战0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4 1略㊁对接社会需求等方面权重较大ꎬ由此可以看出ꎬ当前我国高校试行联合学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在于优势学科的结合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ꎮ图1 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方案文本矩形式结构图高校联合学位培养模式在实施推进上ꎬ由于该模式涉及不同地区间的两校合作ꎬ通常需要两校共同牵头开展项目论证㊁签署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合作协议㊁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㊁拟定专业培养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ꎬ并向上级学位委员会正式提出立项申请ꎬ获批后协同两校多个部门㊁教学院部共同推进ꎮ在招生方式方面ꎬ本科阶段的联合学位培养ꎬ部分高校采取通过高考在两校分别招生的形式ꎬ例如两校各招收15人ꎬ组成共30人的联合培养班级ꎻ也有部分高校采取面向已进校新生进行二次招生选拔的形式ꎮ在培养目标上ꎬ各高校均提及要 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ꎬ共同培养厚基础㊁宽口径㊁高素质㊁强能力㊁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ꎮ在师资团队和培养体系上ꎬ新联合学位培养模式一般由两校教师共同组成师资团队合作教学ꎬ既传授两门学科各自的基础知识ꎬ也注重知识体系的有机结合ꎮ按照培养方案中的规定ꎬ通常学制为4年ꎬ不同学年分别在对应学校学习ꎮ毕业条件包括需要完成项目已确定的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学习和实践ꎬ并达到两校学位授予标准等ꎮ毕业后授予两校共同颁发的联合学士学位ꎬ不再单独发放两校的学位证书ꎮ联合学位培养模式的诞生ꎬ推动了国内不同高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ꎬ加强合作与联系ꎬ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ꎬ推进了跨校联合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ꎮ(二)微专业培养模式在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指引下ꎬ各高校整合挖掘校内优质资源ꎬ精准对接学生需求ꎬ围绕某一学科专业主题领域㊁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ꎬ开设了一批序列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活动ꎬ从而满足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的多元化㊁个性化成长需要ꎬ学生毕业后获得非学历证书ꎬ这一培养过程称为微专业培养模式(举例见表3)ꎮ微专业的设立ꎬ一方面旨在加快学科和专业交叉融合建设ꎬ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ꎬ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ꎻ另一方面也是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ꎬ提升学生某专业方面的能力素养ꎬ以期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和跨学科专业的学习研究能力ꎬ加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ꎮ因此ꎬ微专业建设可被视作高校基于自身优势学科ꎬ构建跨学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ꎮ微专业虽仅有数年建设历程ꎬ但以其课程精㊁学时短㊁见效快的优势获得各地高校积极推广ꎮ通过对全国28所高校所设立的108个微专业名称进行词频分析ꎬ发现: 管理 教育 商务 文化 电子 翻译 等高频词反映出我国新文科微专业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ꎬ高频词 国际 反映出我国新文科微专业建设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表4)ꎮ在培养目标方面ꎬ微专业以跨学科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为目标ꎬ服务于特定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发展ꎻ在培养对象方面ꎬ大多数高校主要面向校内本科生开设微专业ꎬ也有部分高校开设同时面向本科生16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表3㊀院校微专业开设示例院校微专业山东大学创新转化管理㊁知识产权管理㊁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㊁国际中文教育深圳大学国际新闻与外事英语㊁社会工作㊁人才服务㊁智能会计㊁商业分析与管理决策江苏大学新结构经济学㊁创业管理㊁新国学㊁现代农业农村法学㊁家庭教育学南京大学信息管理与数据管理㊁哲学与社会㊁新媒体内容与运营㊁企业调研与经济分析南开大学信息素养与信息资源检索㊁科学素养与培育㊁科技论文写作及发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㊁创新转化管理㊁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㊁国际中文教育上海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㊁法学㊁薪税管理㊁家庭教育黑龙江大学商务英语㊁教师知识能力与素养㊁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南京财经大学大数据实战㊁金融科技㊁国际组织与跨文化交流㊁数字人文表4㊀28所高校108个微专业方向高频词统计序号关键词词频加权百分比/%1国际226.232管理205.763教育113.434商务113.435文化82.496电子72.187翻译61.87和研究生的微专业ꎬ个别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面向全国招生的微专业ꎻ课程设置方面ꎬ微专业的课程体系通常由5~10门核心课程组成ꎬ课程内容大多采取围绕某一学术领域或研究方向建立核心知识结构的形式ꎬ兼具基础性㊁科学性㊁融合性和前沿性ꎻ在师资队伍上ꎬ微专业由各学科相对权威的专业教师团队ꎬ采用线上㊁线下或以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联合授课ꎬ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在线自主学习ꎬ课程教学团队定期开设线下辅导ꎻ在学制设置上ꎬ微专业通常以1~2个学年为培养周期ꎬ学习者完成核心课程学习ꎬ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以及微专业认证合格证书ꎮ此外ꎬ各高校的微专业建设还建立了微专业动态评估系统ꎬ包括对学习者的评估ꎬ对微专业本身在培养目标达成度㊁人才培养有效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ꎮ学习者通过完成系统的微专业学习ꎬ跨学科知识储备㊁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ꎬ跨专业学习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ꎬ能够达到某领域基本就业要求ꎮ(三)基于文科实验室的培养模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ꎬ促进研究方法和学科交叉融合等要求ꎮ这反映出文科实验室已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ꎮ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文科实验室(部分高校以 研究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 命名)是指通过高性能硬件与新兴技术(如AI㊁大数据㊁云计算㊁区块链等)组成的ꎬ为相关学科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基于学科属性和特点的数据分析㊁模型训练和网络化协作的综合性㊁跨学科㊁平台化的实践场域ꎮ因此ꎬ本文所指文科实验室并不是指传统文科专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本专业资料存储㊁演示的简单的教学㊁工作机房ꎬ而是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ꎬ以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复杂的㊁重大的㊁实践性的社会科学问题为主要实验对象ꎬ紧密围绕学科前沿和地域2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4 1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研究特色ꎬ依托自身优势学科ꎬ建立数字模型而形成的新型文科实验室ꎮ新文科实验室立足学科间的深度融合ꎬ旨在运用新兴数字技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ꎮ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ꎬ当代社会科学已经广泛使用数字模型进行专业研究ꎬ对于哲学㊁经济学㊁社会学㊁心理学㊁考古学㊁语言学等学科的学生和研究者而言ꎬ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文科实验室用于编制㊁演练㊁学习这些本专业的数字模型来完成学业和研究变得十分有必要ꎮ此外ꎬ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ꎬ应用型文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科学实验验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ꎬ迫切需要高校建立相应的文科实验室作为支撑ꎮ因此ꎬ相对于传统文科实验室而言ꎬ新文科实验室也是学科交叉的孵化载体㊁人文社科前沿问题的研究站ꎬ它不仅是学科理论与学科实践之间的桥梁ꎬ还面对现代化㊁信息化㊁网络技术的发展ꎬ承担着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摇篮的作用ꎬ亦是让受教育者能够从验证知识型人才向智慧型和综合型人才转变的基地ꎮ近年ꎬ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有序推进ꎬ各高校的文科实验室逐渐开始融入信息革命技术成果和学科交叉融合理念ꎬ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尝试ꎮ在培养目标方面ꎬ各高校新文科实验室普遍注重创新顶层设计ꎬ重构运行模式ꎬ以高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人才为根本目标ꎬ培养面向基础理论创新㊁服务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型人才ꎻ在人才培养的抓手上ꎬ以复杂的㊁重大的㊁实践性的社会科学问题为主要实验对象ꎬ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学科前沿和地域特色ꎬ依托自身优势学科ꎬ找准定位ꎬ凝练方向ꎬ形成核心竞争力ꎮ以教育部于2021年12月发布的首批哲学社会科学9个试点实验室和21个培育实验室名单为分析对象ꎬ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试点实验室和培育实验室名录进行可视化分析(表5)ꎬ可发现 数据 智能 国家 治理 等关键词权重较大ꎬ由此可以看出ꎬ当前教育部所试点和培育的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是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技术ꎬ在国家治理㊁政策完善㊁行为分析等方面开展相应研究ꎬ同时培养能够解决社会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的研究㊁教育一体化机构ꎮ就人才培养方式而言ꎬ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模拟 观察 实验 等技术方法的广泛运用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文科实验室与传统文科实验室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ꎮ同时ꎬ各高校注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硬件设施与特色教学模式ꎬ充分整合既有的计算机资源㊁网络资源与教育技术资源ꎬ以硬件基础设施为动力支撑ꎬ通过智能技术㊁虚拟仿真技术等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ꎬ形成包括计算机软件模拟与商业环境模拟等在内的信息化模拟环境教学ꎮ[7]例如ꎬ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档案文献化学保护实验室㊁公共决策实验室ꎬ西安交通大学建立社会经济调查与政策模拟实验室㊁行为观察与情绪研究实验室ꎬ华东师范大学建立教育经济实验室ꎬ暨南大学联合淘宝教育建设立足于商业消费数据的文本实验室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智慧型模拟法庭实验室ꎬ浙江传媒学院建设全国首家网络文学文科实验室ꎬ等等ꎮ表5 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试点实验室和培育实验室主题分析序号关键词词频加权百分比/%1数据87.142国家54.463智能54.464治理54.465管理43.576行为43.577数字43.5736(四)基于书院制的培养模式书院制育人模式是近20年来国内高校在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的实践探索ꎬ是指各高校在借鉴中国古代传统书院以及英美大学住宿书院的办学精神与组织架构的基础上ꎬ构建的师生共处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ꎬ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复旦大学的书院制改革ꎮ书院制改革也是 四新 建设过程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之一ꎮ在当前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ꎬ诸多高校以此为一个新的契机ꎬ在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书院制度的同时ꎬ将新文科建设中的前沿导向和需求导向的精神与内涵注入新阶段的书院制改革的实践中ꎮ例如ꎬ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整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㊁法学院㊁外国语学院成立明德书院ꎬ希冀打造精品文科ꎻ2020年4月ꎬ清华大学以原人文学院的历史系㊁哲学系㊁中国语言文学系为基础成立日新书院ꎬ培养通专融合的基础文科专业类人才ꎻ2020年南开大学在原第一智慧书院的基础上扩大改革ꎬ成立了融通文㊁理㊁工科的图灵书院㊁妙悟书院和穆旦书院ꎻ2023年4月ꎬ重庆大学在博雅学院办学十周年基础上升级成立 博雅书院 ꎮ与此同时ꎬ部分高校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灵活组建相应的学科群ꎬ根据自身服务面向㊁整体优势以及培养特色ꎬ同时借鉴既有的书院制实践经验ꎬ创造性地设立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现代书院(部分高校以 新文科书院 智慧书院 命名)ꎬ以期培养全面发展且行业急需的复合型文科人才ꎬ例如四川外国语大学于2021年11月成立的歌乐书院为重庆首个新文科书院ꎮ新文科书院育人功能定位包括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㊁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㊁学生自管的教育平台和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ꎬ主要承担了学生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㊁文化素质教育㊁心理健康教育㊁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任务ꎬ例如复旦大学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书院体系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书院制推进 第三课堂 模式㊁华东师范大学确立以师范生为主体的中西结合书院制等ꎮ同时ꎬ部分高校书院定位于新生通识教育和新生转型适应性教育ꎬ为新生系好 第一粒扣子 ꎬ进一步帮助新生在学习上㊁生活上㊁心理上㊁文化上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校园ꎬ例如南京大学行知书院ꎮ行知书院包含经济管理试验班与社会科学试验班两个大类ꎬ经一年培养后ꎬ同学们将进入法学院㊁商学院㊁政府管理学院㊁国际关系学院㊁信息管理学院㊁社会学院六个院系开展专业学习ꎮ在培养目标方面ꎬ新文科书院致力于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㊁一流专业水准的新时代宽口径㊁复合型人才ꎮ一方面ꎬ新文科书院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ꎬ精心培育德才兼备㊁以德为先㊁以文化人㊁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ꎮ另一方面ꎬ新文科书院力求增强学生在大学认知㊁专业认知和自我认知方面的能力和水平ꎬ助力学生成长为既符合当前时代需求ꎬ又能够引领未来变革ꎬ既聚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ꎬ又具备世界眼光ꎬ既有精深专长ꎬ又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ꎮ在育人方式方面ꎬ各高校打破学科和专业的边界ꎬ营造文理渗透㊁专业互补㊁个性拓展的全方位育人环境ꎬ努力把书院建设成为开放的文化场㊁活跃的思想场㊁和谐的生态场ꎮ具体操作层面ꎬ各高校基于新文科书院制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和学院界限ꎬ每年面向全校或部分学院择优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ꎬ将不同专业㊁不同背景的学生聚合在一起ꎬ组成若干不同类型的实验班ꎮ综合采用导师制和导学制ꎬ积极倡导师生共处探究ꎬ着力构建师生成长与创新共同体ꎬ部分高校还引入了校内㊁校外的双导师制ꎮ具体育人活动中ꎬ立足于文化涵育㊁通识培养㊁思想引领㊁学涯指导ꎬ凭借多学科的宽厚基础ꎬ采取授课㊁讲座㊁实践㊁实训和主题活动等方式ꎬ将理论指导与学科锻炼相结合ꎬ把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ꎬ同时也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活动ꎬ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ꎮ二、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与发展方向(一)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经验总结各高校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ꎬ不仅是为了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㊁探索构建新型跨学科专业组织模式ꎬ更是为了加快培养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ꎬ服务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高46㊀教育科学版㊀2024 1。
创新大学文化 建设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庆师范学院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
![创新大学文化 建设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安庆师范学院特色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b4ea99462e3f5727a5e962e3.png)
境和研究模式 ; 必须转变以“ 传道、 授业 、 解惑” 的主 要 目标 ; 转变教师主动传授知识 ,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的教 育观 念和传 统 ; 须摆 脱 学 术 型 高校 重学 术 轻 必
应用 、 重理 论轻实 践 的学术 文化 的影 响 , 以实 现应 用
型 院校 所具 有 的应用性 文化 的新 生 与成长 。创新 文 化 , 成核 心竞争 力 , 是应 用型本 科 院校 的历史使 形 这
第 2 第 7期 5卷 2010年 7月
宿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 l fS z o ie s y o r a u h u Unv ri o t
VO L25. . No 7
J 12 1 u.0 0
d i1 . 9 9 j i n 17 2 0 . 0 0 0 . 0 o :0 3 6 / .s .6 3- 0 6 2 1 . 7 0 1 s
在 于二 者 的办 学定位 不 同 。学 术型 本科 高校 的定位 是 在研究 性 和学术性 上 , 它们进 行 的是精 英教 育 , 瞄 准的是 国 内一 流或 国际 一流 , 养 的是 研 究 型创 新 培
人 才 。而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的定 位 大 多 是 面 向地 方 、
文化功能 。这些 功 能是 传 承文 化 、 究 文化 、 研 融合 文
13 弘扬 与创新 , . 建设 应用型 本科 院校 的特 色文化 建 设应 用 型本 科 院校 的 特色 文 化 , 离不 开 文 化 的弘扬 与创新 。弘 扬 文化 包 括传 承 文 化 、 究 文 化 研
命。 12 应 用型本 科 院 校应 重 视 地 方性 和应 用 性 文化 . 的建设 应 用型本 科 院校与学 术 型本科 高校 的根本 区别
安庆晚报文化周刊-敬敷书院-20151211-01
![安庆晚报文化周刊-敬敷书院-20151211-01](https://img.taocdn.com/s3/m/5f33ea592b160b4e767fcf84.png)
B8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办学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学校。
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创办到光绪廿七年(1901年)改办为安徽大学堂止,其间250年曾三易其址、三易其名。
清顺治九年,江南省巡抚李曰芃捐资2000两白银,在衙门驻地安庆创办了一个书院,称作“培原书院”。
清初朝廷担心书院学校容易传播反清复明思想,因而禁止官方办学,所以书院都是由私人兴办。
这个书院便是以李的名号命名,院址在安庆同安岭(今龙山路市交通银行大楼以北)。
书院兴办以后,历任地方官员都很重视,经常亲往讲学,并且过问办学事务。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巡抚叶九思斥资增修了书院校舍,把书院改名叫“修永书院”,但不久又恢复了“培原书院”之名。
雍正11年(1733年),清廷下令各省在省城设立一个大书院,拨给一千两白银作为创办经费,并明确“省立”书院师生的生活费用由藩司衙门拨给学田以学田租金供给。
时任安徽巡抚徐士林即扩建培原书院为省学,对书院“大加葺治,赐金千两并学田110亩”。
这样办学条件改善了,性质由过去的私学变成了“奉旨建院”的官立“省学”。
乾隆元年(1736),清廷下谕旨,进一步明确省城大书院的性质为地方上的“国子监”即省级太学。
大概是觉得书院此时的地位已不同,不宜再以个人名号命名院名,徐士林便将“培原书院”改名为“敬敷书院”。
此后的敬敷书院,均由官府一手操办,书院的山长(院长)由巡抚亲自聘定,历任巡抚及其他主要官员均兼任书院的主讲。
著名的桐城派文学大师姚鼐就先后两次受聘担任书院的山长,主持书院事务前后共13年。
据《安庆市志》载,先后担任敬敷书院山长的著名学者还有刘大魁、全祖望、王宽吾、赵畇、阮强等。
书院每月集中讲课两次,月初(初一或初三)由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们轮流主讲,月中(十五或十八)由山长主讲。
山长同时总领书院事务。
每月举行两次考试,内容有八股文、试帖诗及经史词赋策论等。
按考试成绩的等级发给“膏火”即奖学金,一般分超等、特等、壹等之类等级,获奖名额与奖银多少不定,视书院经费情况浮动,多则三五两、少则几钱银。
安庆师范学院人事处
![安庆师范学院人事处](https://img.taocdn.com/s3/m/3b0b6c41482fb4daa58d4bb1.png)
安庆师范学院人事处关于2016年选派专任教师赴国外访学研修的通知各学院、各有关单位: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安庆师范学院教师访学研修管理办法》(院发[2014]35号)和《安庆师范学院因公出国(境)访问、学术交流管理规定》(院发〔2015〕52号)等文件精神,学校决定自2016年起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教师到国外访学研修,现将本年度选派事宜通知如下:一、选派条件(一)政治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师德、教学、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二)英语(或所赴国家语言)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良好的专业外语沟通能力(具备英语四级相当水平);(三)访学结束后继续回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服从教学科研等工作安排;(四)原则上年龄要求在45周岁(含)以下,在本校工作时间满5年;(五)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六)身体健康;(七)已列入2016年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国外访学研修重点项目的人员,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6年度高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项目的通知》(皖教秘人[2015]211号)规定,其访学研修事宜由省教育厅另行安排。
二、选派程序(一)教师本人填写《安庆师范学院专任教师国外访学研修申请表》,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
(二)学院推荐(须根据申请人综合条件进行排序)。
(三)学校遴选。
(四)派出教师与学校(人事处)签订出国访学研修协议。
(五)学校外事办公室协助办理相关出国(境)手续。
三、访学国家和时间(一)访学国家原则上应选择教育较发达国家和地区。
(二)访学时间出国访学研修时间为3-12个月。
四、访学研修费用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财政部关于调整中长期出国(境)培训人员费用开支标准的通知》(外专发[2006]172号)等相关政策规定标准,学校给予国外访问学者境外生活费、签证手续费及正常的往返国际旅费,其它费用由教师本人承担。
具体经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予以安排。
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8ebfeb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76.png)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A!!" ,ELFNEF@I
ELF
第! 期
孙芳城钟廷勇罗C勇产教深度融合的 XS$66 财经素质链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在要求) 然而'现有会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重理论传授'轻专业实践'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 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两张皮$ 问题突出'缺乏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与运行机 制'加剧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妨碍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突出表现为三大问题, 一是专业定位狭隘'专业财经素质欠缺'人才培养的高阶性亟待强化%二是资源汇 聚不足'知识能力素质脱节'人才培养的模式亟待优化%三是产教互动乏力'深度合作机制缺位'人才培养 的协同性亟待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双向协同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A@ N# +QF#! CCC文献标志码!$CCC文章编号!EFJ! K"LAM " !"!! # "! K""ELF K"M
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的实践反思
![成长、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的实践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94bae781c758f5f61f674a.png)
人 的问题 一直 以来 都是 教 育的根 本 问题 。培
育 思想 框架 正式 浮 出水 面 ; 2 0 0 8年 是学 校 “ 四成 ”
养什 么样 的人 , 怎样培 养人 , 是 高校教 育改 革 的永 恒课 题 。安 庆 师 范 学 院贯 彻 以 人 为 本 的教 育 理 念, 推 出了 以促使 大学 生成 长 、 成人 、 成才 、 成功 为 主要 内容 的 “ 四成 ” 教育 工程 , 这 是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更 新教 育 观念 、 突 出人才 培养亮 点 和特 色 的新 尝试 。“ 四成 ” 教育 的提 法 与 实 践 , 引 发 了人 们 对 教育 本原 和教 育 实践 的进 一 步 思 考 , 对 转 变 教 育 观念 与贯 彻落 实教 育 目的有 很强 的借 鉴意 义 。
2 0 1 3年 1 0月
第3 2卷 第 5期
安庆 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ma l o f A n q i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的发展 和升 华 。这样 的二 维 论 , 是 对 抽 象 人 的一 次具 体概 括 , 但 对 于 学生 教 育 的 动态 生 成机 制 和 发展 脉络 缺 乏 深 入 的探讨 。“ 四成” 教 育 以发 展
为 主线 , 动态 展示 了成人 、 成才 、 成 长 和成 功 的过
程, 是对 人 的教 育进 一 步 丰 富 和深 化 。成人 是 发 展 的方 向与终 极 目标 , 成 才是发 展 的要 求与 量化 ,
进” 活动 ( 中小 学 名 师进 高校 与 高校 教 师进 中小 学) , 促使 大 学 生 成 功 。学 校 在 不 断 的 实 践 与 反 思中, 凝 练 并 形 成 了 “四全 ”( 全员参 与 、 全程 统
校园文化建设特征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校园文化建设特征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4bf6e628bcd126fff7050b86.png)
特征: ( ) 文 教 育、 学教 育 、 术教 育相 结合 , 一 人 科 艺 培养 大学 生追 求真善 美。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宽基础、 厚专业 、 强 能力、 高素质的高校人才 , 学校在试验班 、 辅修班
的基 础上 , 置 了人 文教 育 专业 、 学 教育 专业 , 设 科 这两个 专业 已被列 为教育 部新 办 专 业 ,0 8年 学 20
、
新 的世纪 , 在思 考怎样 开拓创新 、 时俱进地 与 把学校 办好 的过 程 中 , 校形 成 了“ 化 育人 ” 学 文 的 办学 特色 , 出 了四个“ 化育人 ” 即以人 文文 化 提 文 , 引导 人 , 以科 学 文化 塑 造人 , 以皖 江文化 培 育人 , 以校 园文 化 感 染 人 。20 08年 , 校 针 对 2 0 学 0 8版 人才 培养方 案开展 了深入 的讨论 , 确立 了“ 通识 为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 中, 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 第三 课堂相结合, 知识学习与素质拓展相结合 , 教师指 导与学生 自为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 质、 提升校 园 文化 层 次 和水 平 。形成 包 含 思想 教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 繁荣了校园文化 , 而 且进一步推动了良好学风 的形成 , 具有更深刻 的 内涵和更深远的育人效果 , 为学生拓展素质 、 提升 能力提供了更多的舞台。通过 “ 四节” 体系, 学校
维普资讯
第6 期
刘燕 : 校园文化建设特征 与大学生素质 的提 高
‘2 ・ 1
每年推 出涉 及人 文 、 技 、 科 艺术 、 体育 、 会实 践等 社
安庆师范学院校徽校标
![安庆师范学院校徽校标](https://img.taocdn.com/s3/m/3407d6db360cba1aa811da80.png)
文档编号:0000 1
VI设计
安庆师范学院
(蓝图VI设计内部资料)
一个优秀的VI设计是可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现,是高度发展信息社会需要的,它可以使学校的面貌更加光彩照人,有利于学校建立良好的形象,并将学校形象能得到具体的视觉展示,从而更容易被社会接受和认可。
大学校园VI设计(LOGO)的目的和宗旨,就是将大学校园形象要素,包括各种深层的形象和表层形象内涵要素,通过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识别形象体系VI,展现给全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从而形成良好并且具鲜明个性特点的高校校园形象。
VI使人们产生联想,并能感受到该学校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安庆师范学院校徽
安庆师范学院校名。
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研究
![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33262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e.png)
D0I:12.13776/d1020-5219.2222.25.210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研究陈世庆摘要:上古汉语中的“肉”与"内”字或相讹混,有的已经得到了校正,但还有不少仍处于误识误读之中。
《左传•昭公十三年》“获归骨于晋犹子则肉之”中“肉”盖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我这把老骨头虽回到晋国,犹同您(鲁国)接纳我一样”;《列子•汤问》“弃其杖,尸膏肉所浸”中“肉”亦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夸父尸体的油脂精髓,浸润夸父遗落的手杖”;《孟子•离娄上》"肉罪不容于死”中“肉”亦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即使能纳钱赎罪,其罪连死都不足以宽恕”;《史记•伯夷列传》“肝人之肉”中"肉"亦为"内”字之误,文意应为"侵犯别人的居室和内眷”。
通过对汉以前文献中"肉”"内”讹混的梳理,归纳“肉”“内”讹混的特点,探讨其原因,0期为学界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关键词:上古汉语;“肉”“内”讹混;新考;古文字中图分类号:H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20-5219(2222)25-0082-27作者简介:陈世庆,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安徽安庆246210)。
上古汉语中的“肉”与“内”字或相讹混,有的已经得到了校正,但还有不少没有被发现”所谓文字讹混,就是指“汉字系统中,本来文字形体并不相同,可是或因文字书体变化,或因人为错误,若干文字形体的某些部分甚至整字变得相同了”①。
本文以汉以前的文献为中心,集中梳理辨析上古汉语中的“肉”“内”讹混现象,归纳其特点,探讨其原因,以期为学界研究此类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一、对“肉”“内”讹混所作的初步梳理(一)古代文献中“肉”“内”讹混的条例01管子•水地》:“五藏已具,而后生肉。
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
五肉已具,而后发为九窍。
②戴望《管子校正》对“五藏已具,而后生肉”注曰:丁(笔者按:丁士涵):“'生肉'之'肉'当作'内''内'上当有'五'字。
安庆师范学院龙山校区网络运维外包方案-安庆师范大学
![安庆师范学院龙山校区网络运维外包方案-安庆师范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59aeb0da4afe04a1b171de1c.png)
附件一询价采购供应商报价函安庆师范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关于本次询价采购项目,我公司已经认真阅读了贵处发布的采购询价公告,决定参加报价,并愿意接受询价公告中约定的所有条款。
一、我公司愿以总价格(大写) ,提供本次询价的服务。
二、报价明细表:项目名称(大写):投标总价:(人民币)(小写):备注:1、所有价格均用人民币表示。
2、报价中应包含人工费、技术服务等所有要考虑的费用。
三、技术支持与服务承诺:四、有关资质证明材料:1、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须加盖单位公章)。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如为授权代表,还须法定代表人授权证书及其授权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联系电话。
3、《安庆师范学院龙山校区网络运维外包方案》中要求的资料。
4、供应商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六、联系方式:联系人:电话:手机号码:地址:供应商名称(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年月日附件二安庆师范学院龙山校区网络运维外包方案一、项目概况1、校园网简介安庆师范学院校园网已形成一校两区(菱湖校区和龙山校区)“一网”格局,大二层网络架构,核心是2台JUNIPER MX960,汇聚到核心万兆上联。
全网在线交换机350余台,无线AP共714个,信息点近12000个。
学生公寓子网学校自建。
全网设备90%以上为H3C产品,网络管理系统使用网强网络管理软件。
校园网出口总带宽为5510M,其中电信4条线路,3500M;联通1条线路,1000M;移动1条线路,1000M;教育网IPv4线路10M,IPv6线路1000M。
网络拓扑图如图1.图1 校园网拓扑图2、存在的问题学校用户数量庞大,全校教职员工及学生用户2万多人。
网络设备、一卡通设备种类多、数量大。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人手不足,服务质量下降。
学生公寓子网采用服外包方式,但是外包公司技术手段有限,不能定期提供运维报告,运维数据不能及时反馈。
二、服务外包1、目标1)建立定期巡检机制,提高设备完好率;2)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高服务效率;3)加强服务监督考核,提高师生员工对校园信息服务的满意度。
安庆师范学院坑爹实习时间
![安庆师范学院坑爹实习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d649cfdf28ea81c758f578d2.png)
我院积极推进2014届非师范生专业实习工作
——作者:来源:发表时间:2013-06-18 浏览次数:字号:大中小6月17日,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4届毕业生分赴芜湖美的
集团、合肥晶弘电器有限公司、合肥求精电子有限公司和合肥启点软件公司等单位进行为期至少一个月的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工科专业的主要教学环节,为使学生巩固、拓宽和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就业素质与能力,在顺利实现2013届毕业生全员集中实习工作的基础上,学院近期大力推进2014届毕业生集中实习工作。
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实习工作。
本学期伊始在推进和总结2013届非师范生毕业生集中实习工作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深入2013届及2014届毕业生、合作企业和相关老师进行了大量调研,决定本学期继续大力推进2014届非师范生的专业实习工作。
3、4月份,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分别带队到芜湖、合肥、南京等地相
关联系企业进行合作洽谈,并多次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部署2014届非师范生专业实习工作。
会议决定,将按照不同专业分批次继续推进2014届毕业生全员实习工作。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会议决定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实习,2014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将于6-8月份分批完成为期至少一个月的专业实习,会议对实习企业、实习带队教师等重要事项做出了相应安排。
5月份,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辅导
员召开了2014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动员大会,并安排相关企业、公司人员现场宣讲,最终的实习单位由学生自由选择。
(江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
![安庆师范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3d94e633d4b14e852468ec.png)
安庆师范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试行)发布时间:2010-6-16 访问人数:303安庆师范学院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推进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四成”教育工程,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机制,根据教育部、团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主要分为六大类,即(一)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参与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社会实践“四进工程”和“三下乡”志愿服务及社会经济建设,开展社会调查、咨询辅导、科技服务、环保宣传、支教助学、帮困扶贫、社会公益等活动。
(二) 学术科技和自主创新(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加学术研究、学术报告、学术交流、课题研究以及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积极参与各种科技发明、科技培训、科技制作以及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
(三)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参加创业计划、职业规划大赛、教师基本功训练、就业训练营等,以及围绕所学专业开展的专业技能竞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等。
(四) 社团活动和团学工作(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的培训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学生工作助理、挂职锻炼等工作,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基础文明、和谐校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五)三字一话(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加普通话和“三字”测试,并取得相应证书。
(六)文体艺术(2学分)。
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参加演讲征文、文艺演出、歌舞比赛、书法绘画、体育竞赛、体育锻炼等健康有益的比赛和活动,公开发表新闻和文艺作品等。
第三条学生素质拓展属于实践课程模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三类素质拓展活动,必须获得5个(含5个)以上基本素质拓展学分。
校训——精选推荐
![校训——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8ed3a42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1.png)
校训校训的简单原则1.内涵要丰富,有⼴度、深度和厚度。
不宜过于狭窄和肤浅,并要避免落⼊俗套,且⽂字要⼒求精练。
2.要能体现我校的传统特⾊及个性,避免“放之百校⽽皆准”的标语⼝号,并防⽌与其它院校的校训相雷同。
3.既要体现时代精神,⼜要有历史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校训⽂化是中国⼤学发展中的⼀道亮丽的⽂化风景线。
校训往往体现着⼀所⼤学的教育思想核⼼与⽂化发展灵魂。
中国⽂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明史积淀了深厚的⽂化传统。
儒家思想是中国⽂化的核⼼,是世界⽂化的瑰宝。
中国传统⽂化对中国⼤学校训⽂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可以说,中国传统⽂化是中国校训⽂化的源泉。
⼤学的校训⽂化是⼀种以⼤学为载体的、特殊的⽂化形式,是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凝练⽽成的。
它与整个中国⽂化的背景密不可分,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化的⼟壤之中,其内容和形式与传统⽂化有着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如,清华⼤学“⾃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就出⾃《易经》。
据《清华学堂章程》记载,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提出了“以进德修业、⾃强不息为教育之⽅针”。
1913年,梁启超应邀到清华学堂给学⽣作了题为《君⼦》的演讲。
他根据学校的办学⽅针,结合西⽅的教育精神,提出学校应该培养具有“君⼦”品格的⼈,并⽤《周易》六⼗四卦中的“乾坤两卦”,来说明君⼦品格的基本内涵:“乾象⽈:…天⾏健,君⼦以⾃强不息。
?坤象⽈:…地势坤,君⼦以厚德载物。
?乾象⾔,君⼦⾃励犹天之运⾏不息,不得有⼀暴⼗寒之弊。
坤象⾔,君⼦接物,度量宽厚,犹⼤地之博,⽆所不载。
”再⽐如,东南⼤学的校训“⽌于⾄善”,出⾃于《⼤学》的开篇:“⼤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善。
”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对“⼤学”(宇宙⼈⽣规律的⼤学问)的深刻认识,揭⽰了先进⽂化的时空超越性。
可见,中国传统⽂化对中国⼤学的校训⽂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校训⽂化能够体现出⼀所学校的办学传统、精神风貌,也能够反映⼀所学校的⽂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从⼀个⼤学的校训往往可以直接看到该校的⽂化品位、思想灵魂和办学特⾊。
安庆师范学院办学110周年校庆公告
![安庆师范学院办学110周年校庆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901a63a45177232f60a2c0.png)
基础教育、 经 济社会发展培养了3 万 多名优秀人才 。
近 几 年来 , 学校奋发 图强 , 加 快发展 , 认真实施 “ 学科 强校 、 质 量 立 校 、 特 色 兴 校 ” 三 大 战略 , 扎 实推进 “ 人 才工 程 、 名师工 程 、 精 品工 程 、 四 成教 育” 四 大 工 程 , 实现 了 “ 办学条件 、 办学规 模 、 办 学层次、 教学质量 ” 四大跨越 。 2 0 0 7 年5 月 , 学校 以优秀成绩通 过教 育部本科教 学水平 评估 。 如今 , 学
准 成 立 安庆 师 范学 院 , 成为全 国首 批 学士 学位 授 予 权 单位 。 1 9 9 8 年 , 学校 隆重 举行 百年 办学 庆典 , 奠
定 了学校在 安徽省高等教 育的源头地 位 。 2 0 0 3 年 , 学校 开 始联合 培养硕士 研 究 生 。 2 0 0 6 年 , 学校被批
博士 硕士 学位 的教 师4 0 0 余人 。 其 中有 国家级省 级教 学名 师、 国务 院省政府特殊津 贴 获得 者、 省跨世 纪
学术 带头人和省级拔尖人 才 。 设 有 1 5 个 院系 , 4 个硕 士 学位授予 学科 , 4 2 个本科 专业 , 4 5 个专 科专 业 。 省 级精 品课 程 1 7 1" ] 。 全 日制在 校 生 1 7 5 0 0 余人 。 设 有 1 1 个科 研 机 构 。 学 校 整 体 实 力不 断 增 强 , 为地 方
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2022年考研喜报
![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2022年考研喜报](https://img.taocdn.com/s3/m/fd8bc7d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f.png)
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2022年考研喜报
一年一度牵动人心的考研成绩揭晓,安庆xx大学法学院考研喜报不负众望,续写辉煌;不但圆满完成既定目标。
2022年上线人数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总成绩跃居三甲。
重点上线人数239人,上线率41%;总分在600分以上的计11人;普通上线人数累计366人,上线率62%;上线人数合计406人,上线率69%。
安庆xx大学法学院取得今天的巨大成绩,首先应该感谢家长及社会各界多年来对学校的支持与理解。
我们一直把它作为开展工作的永恒动力,也希望家长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给予关注和支持。
佳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的戮力同心。
教师们恪尽职守、忠诚教育、孜孜以求、不断进步。
我校同学虚心向学、尊师守纪、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学科抽测、各项评比中也是获奖频频。
我校老师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谐纯正的校风,我们将继往开来,再攀高峰!成绩的取得更得益于我校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
为适应新时期学校的发展,校领导班子调整工作方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育创新。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开发特色鲜明地校本课程。
教育是国策,关联千家万户,关系民族复兴。
将以教育发展、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更出色的表现,更优异的成绩回馈社会的关爱,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值此季顺祝各位家长夙愿成真,有志学子在燕中学业有成!。
现代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使用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07f972b0717fd5370cdcc8.png)
现代社会称谓语“美女”“帅哥”使用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6-01-14T13:40:21.5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2期供稿作者:聂巍巍[导读] 安庆师范学院超过80%以上的人都使用过该称谓,在熟悉的人中使用超过了50%.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000摘要:本文选取了这两个新兴称谓语,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超过80%以上的人都使用过该称谓,在熟悉的人中使用超过了50%,并且认为其适用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网络聊天和商场、美容美发等服务性场使用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关键词:“美女” “帅哥” 使用情况一、调查的基本情况采用了社会语言学的问卷调查法,首先在小范围内对周围人使用“美女”“帅哥”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采访,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答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预调查,初步统计分析后对问卷进行了个别补充和修改。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156份,调查问卷收回后,利用SPSS软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此外,为了得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资料,我们还采用访谈法和网络调查法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
调查的内容分为二个方面:1.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2.使用“帅哥”、“美女”称谓的情况,包括使用的频率、使用的场所,以及与被称呼对象的关系等。
二、调查结果分析1.“美女”“帅哥”的使用频率。
在使用频率上,本文主要调查了四种情况:知道,偶尔使用;知道,经常使用;知道,从不使用;不知道,不使用。
从中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对象几乎都知道“美女”“帅哥”的称谓,只有一人不知道。
由此可见,“美女”“帅哥”已经深入人心。
知道并且经常使用的人数有54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34.6%,而知道并偶尔使用的有86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5.2%。
可以看出,对于“美女”“帅哥”称谓的使用频率并不是很高,这与“美女”“帅哥”本身所含有的赞美意义有关,同时和汉民族的使用习惯和人们的使用心理等有一定关系。
开拓勤劳坦诚大学校训
![开拓勤劳坦诚大学校训](https://img.taocdn.com/s3/m/009e55e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2.png)
开拓勤劳坦诚大学校训
XXXX学院理念先进改革创新学院以“开拓、勤奋、坦诚、务实”为校训,以“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为校魂,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为办学理念,以“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为育人理念,以“以人为本,追求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为管理理念。
坚持“人品为先、文化熏陶、宽严相济”的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立XXX主义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部、艺术传媒学院、医学院、XXXX学院附属三甲标准医院等14个教学单位,开设49个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
学校实施“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以市场需求、行业和岗位要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要路径,成立了10个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院园一体、行知合一、学岗融合、对口就业”,土建类专业的“校企融合、产教契合、工学结合”等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成果名称:“四为”、“四进”与“四成”——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目录1、《“四为”、“四进”与“四成”——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成果总结2、成果支撑材料目录网址:/course2008/cg3.htm“四为”、“四进”与“四成”——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在办学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而且在办学规模、层次上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不同类型的高校培养目标是不同的,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地方高师院校,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从2005年开始安庆师范学院依托省级重点教研项目《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形势,改革改革高师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了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子课题《“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推广》推广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探索的基本情况(一)试点阶段在1999、2001、2003年三次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工作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针对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得当、评价方式不全面等问题,又全面组织实施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2005年上半年起,各专业组织社会调研、考察学习,制定出培养方案的初稿。
同时选择人文教育、化学等专业进行改革试点。
(二)推广阶段在总结试点专业经验的基础上,各专业对培养方案的初稿进行了全面修订。
2006年4月,召开专业培养方案审定会,专业负责人汇报前期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依据、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课程体系的设计、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体现以及本次培养方案的创新等问题进行了答辩。
2006年5月校长办公会议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审定。
并从2006级开始正式实施。
1、明确了培养方案指导思想。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及规格标准;把加强基础性与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人才;强化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融合,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按照专业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五结合”原则,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2、构建了“三个系列、二个层面、一个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即设置人文、科学和艺术三个素质教育课程系列,开设第一课堂文化素质教育课和第二课堂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并使一些课程和讲座具有地方文化特色。
在必选的人文、科学和艺术三个系列中,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分要求。
3、构建了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课程体系。
要求各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所有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着力打好通识文化课和专业文化课的基础;将公共课设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教育课三个模块,拓宽了“公共平台”;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三个模块;强调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学科渗透与实践环节,实现专业拓展。
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按照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对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规格与措施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中。
(三)总结阶段经过2005级的试点和2006级、2007级的推广,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2007年10月正式启动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08方案)修订工作。
1、教务处研究制定了《安庆师范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08版)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发到各院系讨论。
各院系根据教务处提出的工作安排,分别召开了教师、校外专家等多个座谈会,听取对08方案修订的意见。
教务处组织了3场08方案修订的学生意见征询会。
学校领导就08方案的修订工作,到相关院系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多次深入课堂听课,到院系给教师作报告,直接指导院系08方案修订工作。
在学校的策划和指挥下,教务处组织了修订08方案“通识为基”、“能力为本和人文为魂”、“服务为重”3个专题研讨会,学生处组织了大学生“四成”教育工程专题研讨会。
为做好08方案修订工作,院长汪青松教授专门就人才培养问题先后在瑞典、日本进行了调研,并委托他人在韩国进行了调研。
2、各院系根据“原则意见”,对2006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提交了08方案的初稿。
教务处召开专家论证会,对初稿进行了全面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反馈到各院系。
各院系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
3、2008年4月18日下午,在菱湖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会。
4、2008年6月5日,学校召开实施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四进”、“四个转型”研讨暨动员会。
5、08方案将从2008级全面实施。
二、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特点(一)确立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坚持“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指导思想,大力推进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四成”教育工程,不断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全面弘扬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培养“就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通识课、能力课、人文课、服务课”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单一划分方法,从“通识为基、能力为本、人文为魂、服务为重”的角度,提出两大类四大模块课程(“两大类”为通识人文类、能力服务类,“四大模块”为通识课、能力课、人文课、服务课),并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角度,找到彼此的结合点,通识人文类课程主要解决知识问题,能力服务类课程主要解决能力问题,两大类课程共同促进素质提升。
(三)形成以“四进”为手段的实施途径1、“进大纲”学校于2005年、2006年、2008年三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并把新教育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基础工作,全面修订了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先后,修订了34卷本科专业教学大纲1846门。
2008年,1978门课程教学大纲再次进行全面修订。
2、“进课堂”改造第一课堂教学,创设自主课堂、互动课堂、能力课堂、智慧课堂、和谐课堂等五型课堂。
制定《安庆师范学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年举办一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几年来,一大批教师在践行五型课堂上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
3、“进实践”建立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课由入学和毕业教育、学生读书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就业指导等模块组成。
开展“四双“活动:“双读”活动(教师学生读书活动); “双教”活动(科学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双比”活动(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学生教学技能比武);“双进”活动(基础教育和高师教育双向进入)。
4、“进考核”修订《安庆师范学院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办法》、《安庆师范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形成完备的学生考核体系。
以实现“人人成才、人人成功”为目标,推行个性化考核。
四、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成功”教育工程1、以“四为”指导“四成”树立“四为”人才目标,用“通识为基”指导大学生夯实成长的基础,用“能力为本”促使大学生培育成才的根本,用“人文为魂”引导大学生塑造成人的灵魂,用“服务为重”帮助大学生确立成功的重心。
指导学生制订职业规划与成才目标方案。
学生入学后,在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指导下,科学分析主客观条件,制订个人成才目标方案,每学期自我检测,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体现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统一、创造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建立学生“四真”档案,本着“真诚、真心、真情、真实”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关爱学生“四真”档案,动态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明确提出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引导学生就业在基层、创业在基层、成功在基层。
省级规划教材《希望在基层》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大学生入学教育教材《新世纪大学生“四成”教育读本》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2、以“四全”贯彻“四成”全员参与:建立学校领导、中层管理干部与骨干教师联系班级制度,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发挥离退休干部、教师的积极作用。
全程统筹:建立了学生“四成”教育学业预警、就业预警、心理问题预警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四项预警机制。
全方位推进:坚持四种文化建设,即“以人文文化引导人,以科学文化塑造人,以皖江文化陶冶人,以校园文化感染人”。
全覆盖展开:在工作理念上实现从上层向基层的转变,在教育主体上实现从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从理论方案向实践教育的转变,在工作领域上实现从校内向校外的转变。
4、以“四自”拓展“四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引导学生开展人格自立教育、道德自律教育、学习自主教育和生活自理教育。
积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与主人翁精神,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学生体会学校的服务宗旨与育人精神。
重视加强励志教育,通过举办毕业典礼、毕业生成长历程报告会,编印校本励志读本《我是母校的窗》,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典型教育学生。
设立学生“四成”服务大厅,选拔、培训学生骨干担任大厅的工作人员,坚持以解决学生困难、方便学生办事、维护学生权益、引导学生“四成”为服务目标。
4、以“四点”深化“四成”学校将课堂教学、实践锻炼、校园文化与网络建设作为关键点(“四点”),锐意创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立足课堂教学,促进学风建设;加强军事课、生产劳动课、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课、素质拓展课等实践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办好“四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文化节、读书节和社团文化节);加强“敬敷苑”主题网站建设,打造学校网络学习教育主平台。
三、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改革成效(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2000年起,学校主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师范院校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
在综合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设置的人文教育专业。
2006年,在科学教育实验班基础上申报的科学教育专业也获得教育部批准。
2007年9月,全国第一个黄梅戏表演本科专业在我校开办。
学院成立大学生黄梅戏艺术团,开设“黄梅戏欣赏与演唱”课程,要求人人会唱黄梅戏。
同时还开办艺术教育辅修班。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仅从人文教育扩展到科学教育、艺术教育,还从师范类专业扩展到非师范类专业,构建了以“四为”为指导思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