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北师大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
解析:“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主要应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简述”属于课标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理解”则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
所以,除了要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还要对条约的内容实行分析,理解其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衩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的影响。
“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也属于识记层次的要求,只要知道魏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即可。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通过学习,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战争的基本史实。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培养对比分析理解问题的水平。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观看英国鸦片走私船的图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阅读教材小字部分关于鸦片危害的内容,形成对鸦片输入及其危害的感性理解。
阅读教材并结合课外所学,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观察“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了解战争的过程。
在图中找出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商口岸、割让的香港岛的位置,并分析其位置特点及影响。
掌握识图和使用地图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史实的了解,理解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发动战争的史实,理解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
吸取鸦片战争中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鸦片战 争的烽烟教案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和经过。
(2)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开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让学生反思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和中国失败的原因。
(2)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罂粟花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种花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有关,从而引出鸦片战争的主题。
(二)新课讲授1、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1)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讲解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表现,如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等。
(2)英国的工业革命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如机器大生产的普及、商品产量的大幅增加,导致英国急需寻找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
3、鸦片战争的经过(1)时间和主要战役讲述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以及一些重要战役,如定海之战、虎门之战等。
(2)中国军民的抵抗列举中国军民英勇抵抗的事迹,如关天培在虎门战役中壮烈牺牲等。
4、《南京条约》的签订(1)条约的主要内容展示《南京条约》的条文,讲解割地(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 万银元)、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内容。
8年级上历史第1课教案

学校姓名年级初二(上)课题 1 鸦片战争的烽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收集有关虎门硝烟的信息,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及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重点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手段运用地图、图表等手段。
教学流程主导调控主体活动常识导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事件?(鸦片战争)鸦片是何物?它有什么样的危害?知识连接:一、战争概况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利益驱使)2、深入分析走私鸦片对社会国家的危害: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威胁清政府统治白银外流府库空虚3、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东查禁鸦片。
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历史事件。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影响)4、虎门硝烟触犯了英国的利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
通过提问使学生自然融洽地进入课堂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禁烟必要性的了解阅读课文,学生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40年6月经过:看《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腐败 软弱 无能),被迫于1842年8月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割地 香港岛 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赔款 2100万银元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三、觉醒意识面对外国侵略,中国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设计一、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烽烟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展示林则徐禁烟令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二、第二章:太平军的烽火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与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太平天国运动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鸦片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三、第三章:甲午中日战争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与过程2)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影响,结合历史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四、第四章: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大意义。
2. 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过程2)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革3. 教学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的爆发。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第一章《鸦片战争的烽烟》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英等历史事件。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理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2.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英等历史事件。
3.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第二章《甲午中日战争》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威海卫之战、黄海海战等历史事件。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
2.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威海卫之战、黄海海战等历史事件。
3.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三、第三章《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历史事件。
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理解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
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
2.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等历史事件。
3.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四、第四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 教学目标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陈独秀、鲁迅等历史人物。
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分析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2.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陈独秀、鲁迅等历史人物。
3.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第五章《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
认识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理解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
分析北伐战争后,中国人民反抗封建势力的斗争。
2.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八年级历史教案)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

鸦片战争的烽烟(说课稿)八年级历史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课。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因此,本课在全册教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入作用。
(二)教材结构:1•导语2.正文: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中英《南京条约》③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3•文后学习内容和建议:①每课一得②材料阅读③自我测评④活动建议(三)内容标准:1•能够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够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指导思想:(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充分动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等)和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等非智力因素。
(二)以知识结构为基础,理清线索,使教材知识系统化。
如:英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后,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林则徐查禁鸦片,并在虎门销烟-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发动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以魏源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受到清朝战败求和的刺激,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通过板书,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三)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多次信息综合反馈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想一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导入新课:由于本节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的第一课,因此在导入语的设计上要体现本节课兼有全书导入课功能的特点,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导入语: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在封建社会中,她昂首走在世界的前列,然而,当中国历史步及近代后,中国社会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外部冲击,经受了一个多世纪的蹂躏,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的后面。
中国在步入近代的门槛时,重重的摔了一跤,之后又跌跌爬爬。
中国,这个古代巨人到底怎么了?中国人在这百年多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我们只有很好地去学习中国近代史,才能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上《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_19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一、教材分析及处理1、课题地位、作用、意义“鸦片战争”在八年级上册中居于首章首课,是中国近代史学习内容的切入点和开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了解我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发展、脉络,对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及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2、三维目标(依据历史课标确定)认知目标:了解、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
能力运用: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史实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主线:培养学生奋发图强、爱我中华激情,强化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
3、锁定重难点1)重点:虎门销烟的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正反两方面)。
4、“教”与“学”1)解读创设情景质疑探究课堂辩(讨)论选择性作业。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包括历史影视、图片资料)。
5、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前,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爱国主义)的了解仅限于影视,有一定的认知,但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椐这个年级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来说,教师在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领学生神入课堂。
程序教学内容活动形式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分钟)历史“链接”(2分钟)课件播放:精选《鸦片战争》影视片段师生共同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背景提问学生影视中反映的史实A、请1~2个学生归纳清朝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教师可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等方面补充)B、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第一幅浮雕选择虎门销烟”创设形象情景,引领学生走进历史1、“温故而知新”;为“讲”、“学”新知作好铺垫2、设问伏笔: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好奇心,由质疑走向探究,让课堂向深处舒展剖析课题(3分钟)观摩发现(2分钟)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鸦片走私对中国有怎样的危害?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简要经过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原因是什么?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其危害是什么?
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是什么?
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与其评价
介绍英国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行讲解。并介绍鸦片的特性,导入虎门销烟。
2.魏源《海国图志》的主张与评价:
(1)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使中国富强兴盛。
(2)评价:①主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对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具有近代启蒙的进步意义。②没有认识到西方强大的内在原因,学习范围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因此,仅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无法使中国强大兴盛的。
(2)赔款: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
(3)开埠:中国经济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最能体现战争的目的)。
深远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真听讲,结合老师的提示回顾全课内容,形成体系。
巩固
5道选择题巩固全课内容
给出选择题,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难点知识。
积极回答巩固练习题。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2011•龙东]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 C )
A.岳飞B.关天培C.林则徐D.魏源
2.[2011•长春]历史上的今天(1840年6月28日),英国派遣舰队封锁我国珠江口,进行挑衅,发动了( A )
第1课 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案备课时间:教案序号:1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一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通过课文及相关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学习,了解林则徐虎门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②通过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③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①林则徐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他的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②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不义战争;战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开明知识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的进步性;③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节历史课。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复习对上学期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由此导入本课:哪一位同学能将中国封建社会的朝代按顺序排列下来?(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对于清朝,我们许多同学都通过电视比较熟悉,有哪位同学能将清朝皇帝的世系表排列出来?(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而且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它不但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而且还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
因此,学习清朝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能: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
【讲授新课】一、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①英国的发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英国发展状况,让学生了解英国对外扩张的必然。
第一课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

第一课第1课时《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八年级)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___禁烟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4.《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和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知识点讲解过程设计1.讲解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让学生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和影响。
2.讲解___禁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___为什么要禁烟,禁烟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影响,让学生了解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和后果。
教师通过讲解知识点,让学生全面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案例分析过程设计1.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评述他的功过和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发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和历史事件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总结归纳过程设计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理清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关系。
2.让学生思考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探究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教师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走私对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导火线是___禁烟运动。
虎门销烟的经过与意义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在鸦片战争的过程中,中国战败,南京条约的签订和内容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签订和影响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和腐败,直接原因是鸦片走私和___禁烟运动的失败。
回顾总结鸦片战争战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比较研究,拓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将奏折节选进行翻译
教师过渡:林则徐作为我国的禁毒英雄第一人,他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活动:
播放视频“林则徐销烟”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回答预设:林则徐是一个爱国、说到做到、坚决的人
教师活动:
1、有人说:“没有林则徐禁烟,就不会有鸦片战争的爆发”,你们认为有道理吗?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读“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生活动:
(简述战争的两个阶段和结果。强调道光皇帝的惊惶失措,投降派势力占了上风,并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此后两年,英俊不断扩大侵略,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对鸦片这种毒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危害,使学生树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观念。
3.通过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导入:
展示罂粟花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花?(罂粟花)它是世界三大毒品植物之一,未成熟的果实割后流出的乳汁,凝固后就是鸦片(俗称大烟)。正是这黑色鸦片,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突变。由鸦片引起的中英之间的那场战争使中华民族进入了令人不堪回首、屈辱的近代社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将当时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综合国力方面进行对比;
2、向学生介绍当Biblioteka 中国和英国的贸易情况,引出中英的贸易逆差
学生活动:
1、填写表格
2、阅读书本,认真听讲,并思考:英国如何改变入超局面的?
3、回答预设:走私鸦片
教师活动;
展示中国人吸食鸦片的图片,提问: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鸦片有哪些危害?
过渡: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请为中国开一剂药方。
教师活动:
出示三则材料,请学生进行分析
教师课堂小结
教学随笔
板
书
设
计
教学反思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看书并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来记忆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
回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新课: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
教师活动:
1、展示资料
2、提问:资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
回答预设:资料说明了中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教师承接:对,当时中国的确地大物博,但是从世界范围看,英国等一些国家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综合实力上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但是中国闭目塞听、夜郎自大,远远没有意识到岌岌可危的情况。
2、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
学生活动:
认为没有林则徐禁烟,战争仍然会爆发为正方;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禁烟,战争就不会爆发为反方,两方代表进行辩论
教师活动:
出示资料,然后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维护鸦片贸易,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对华贸易,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这是站在爆发的直接原因。
学生活动:
阅读书本88页,从中概括答案: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教师补充:中国社会陷入吸食鸦片的潮流中,其中包括了老百姓、士兵、还有贵族,这会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民风日下,社会萧条,滋生罪恶。那么是谁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
教师活动:
1、展示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鸦片战争的烽烟
授课时间
第8周周1
5月12日
教案数序号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林则徐禁烟的背景、过程,理解其对反抗列强的意义。
2、知道《鸦片战争》的概况和《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探究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以英国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学生活动:
1、分析《南京条约》每一条内容,分别侵犯了中国的什么权利
2、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合作探究并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归纳: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