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实施方案编写要点及存在主要问题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实施方案编写要点及存在主要问题
李世杰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8(000)006
【摘要】针对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围绕勘查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写,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相应的把控策略.在具体工作中,编制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及高质量的勘查报告,能够保证后续勘查工作的质量和进度,具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明确编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把控要点,有着必要性.
【总页数】2页(P272-273)
【作者】李世杰
【作者单位】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北京 10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
【相关文献】
1.本刊来稿中关于参考文献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J], 本刊编辑部
2.论文摘要编写方法及我国地学科技论文摘要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J], 韦复才
3.对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常见问题的探讨 [J], 杨晶
4.蒙古文学史编写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J], 苏尤格
5.我国现行固体矿产勘查规范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讨 [J], 高兆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核实工作的重点1、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
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2、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
3、对于改变矿床工业指标或采用不同于规范推荐的一般工业指标、改变开采对象、改变矿产工业用途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必须由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工业指标论证,并对照相应矿种的行业标准确定勘查程度,估算资源储量。
已生产矿山,要按原工业指标和新工业指标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4、开采技术条件的评价应将矿床开采后开采技术条件发生的变化作为工作重点。
二、核实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1、现场调查阶段(1)对核实工作范围和勘查工作(或前一次核实工作)范围的叠合情况不清楚。
(2)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未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录、采样。
(3)对采空区边界的勘定不准确或不全面。
(4)对矿区内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的利用不充分,未用全仪器法对采、探矿工程进行实测。
2、报告编写阶段(1)对矿区内探、采矿工程分布及其对矿体的控制情况叙述不清;对历次勘探、核实工作的成果及其可靠程度研究不够。
(2)对矿山设计、开采和资源利用情况及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未予说明。
(3)对勘查期间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样种类、选矿方法、试验流程和成果、推荐工艺流程等内容介绍的比较详细,而对矿山生产选矿实际工艺流程、历年选矿(加工)成果(包括:矿石入选品位,精矿、尾矿品位、产率、回收率或物性指标等)的介绍比较简单。
(4)对矿床勘查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与矿山开采阶段工作方法、手段以及工程布置原则混淆不清,从而对实际工程控制间距的认识不够全面,直接导致资源储量类别的划分混乱。
(5)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没有结合委托方提供的矿山开发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总利润、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等进行,而是纯理论的推算。
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做好固体矿产的勘察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固体矿产勘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标签:固体矿产;勘查;问题;解决对策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促进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就需要做好固体矿产的勘查工作,但是我国当前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固体矿产资源的开采。
一、固体矿产勘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勘查资金不足在固体矿产勘查中,资金是支持这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是这项工作开展的物质基础。
如果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就会影响我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存在着勘查资金不足的现象,其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组成:(1)缺乏相应的投入机制,再加上固体矿产勘查的投资风险较大,资金回收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使得资金的投入非常的缓慢。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投入资金的结构出现不平衡的现象。
(2)缺乏长效机制。
对于该类性质的矿产勘查投入,政府部门的责任模糊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3)我国还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矿产资源市场,这导致买卖的信息不对称。
这样一来,就导致金融市场上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体矿产勘查的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
(二)勘查人才的缺失在以前,地质矿产勘查的产出比较高,吸引了众多人投入到该行业之中。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因为我国对矿产勘探的投入不足,使得勘探地质行业逐渐走向衰退,这使得以前的技术人员为了生计,不得不投身于其他的行业之中,这导致矿产勘查人才大量的流失。
与此同时,有部分院校取消了此类专业。
地质勘查工作不仅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还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如果理论丰富而实践不足,是难以胜任这项工作的,所以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学生而言,这项工作是很难胜任的。
编写矿产勘查报告注意事项(很实用)

提纲
• 7、关于矿区地质
7、关于矿区地质
• 根据规范中附录A:矿区地质一章中要“详细说 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 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 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 写这部分内容要避免与区域地质内容简单重复。 写区域地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简明扼要”、 “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这两个词句,写 矿区地质则要注意“详细说明”、“对成矿有影 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两个词句。
6、关于区域地质
• 阐述区域地质特征时不要搞的过细,地层交代一 下岩层分布、总体产出状态和岩石组合,构造交 代一下其宏观特征、岩浆岩交代一下其时代和岩 石类型即可。另外地质勘查报告中所附的区域地 质图范围不能太小(至少半个1/5万图幅),这个 范围内一般应有一定规模的构造通过。
• 另外对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报告,在区域地质一章 中应根据收集到的区域物化探和区域矿产资料, 插图或附图,设专节简述区域物化探异常特征和 矿产特征。
2、地质勘查报告章节编排要合理
•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咱们的一些项目,经过勘查, 尚未发现有进一步工作意义的矿体、矿化体、矿 化带或就认为勘查区无进一步工作价值准备放弃 和转让时,在编写地质报告时,“矿体(层)特 征”、“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床开采技术 条件”、“资源/储量估算”和“矿床开发经济意 义概略研究”等章节就没有必要列了,相应内容
• 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而且大部分送审的地质勘查 报告都存在着较多问题,这里面有项目的先天不 足的因素,也有时间紧原因,更重要是有些人对
报告编写这项工作不够重视。※※
• 下面我把这几年送局审查的有色金属等地质勘查 报告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大家通报一下,并探 讨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固体矿产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

《固体矿产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固体, 矿产, 勘查, 意见, 编制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必须遵循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国标、规范与各项规定,执行中不能超越,也不能降低要求,否则都属质量低劣。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各类勘查(核实)报告必须通过国土资源部或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认定后,才算完成任务,如何符合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正是今天要交流的内容。
对一份勘查(核实)报告,作为一个评估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正是报告编制人员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我国自建立部、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简称:(评审中心)》以来,组织评审各类勘查(核实)报告,促使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执行国标、规范、规定,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现行国标、固体矿产勘查总则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各类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各项规定,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现仅对勘查(核实)报告在编制中,应该着重注意并解决处理的问题,谈几点意见,错谬之处敬请指正。
第一部份:关于报告类型及报告名称方面一、关于报告的分类问题(一)、勘查类:1、勘查报告:在获得探矿权以后,分别按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提交:预查地质工作总结(或报告);普查、详查、勘探(普终、详终)报告。
2、补充勘查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在原采矿区范围边沿或深部,分别按照详查或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二)、核实类:1、核实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因资源储量整合、转让、拍卖或为了查明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一定的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2、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报告:对重要工程、水体、建筑物压覆,禁止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一定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3、矿区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前期的完整矿区被分割成几个小矿区。
(三)矿山生产勘探报告: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经生产探矿加密控制,(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核实作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应注意的问题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应注意的问题[摘要]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探矿工程和原始资料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并正确引用工业指标,根据地质规律和规范要求合理圈定和外推矿体;估算方法要符合矿床地质特征,能用简单方法的不用复杂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合理确定资源储量类型,块段划分要考虑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和工程网度等;正确确定估算参数。
从而获得可靠的资源储量结果。
地质勘查成果最终集中体现到所探获的资源储量上,资源储量是衡量矿床潜在经济价值和矿山开发建设的最重要依据,其可靠性对矿山开发建设的成败至关重要;而资源储量估算的过程正确与否和工作精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资源储量的可靠性。
所以,资源储量估算的全过程必须正确无误。
1 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1)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探矿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的要求。
2)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综合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工业指标正确圈定矿体的前提下进行。
3)根据矿床资源储量的分类结果,按矿体、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当选(冶)试验证实矿石性质差异大,有可能进行分采、分选时,应考虑分矿石类型进行估算]和块段分别估算各矿体及矿床的矿石量、金属量和平均品位。
4)矿床中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发育时,应分别估算资源储量。
混合带不发育时,可视实际情况将其划人氧化带或原生带进行估算。
5)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资源储量。
6)资源储量的单位按各矿种规范的要求确定。
一般矿产矿石量单位为万吨,金属量为吨,伴生稀贵金属的金属量为千克;独立或共生金及稀贵金属矿石量单位为吨,金属量为千克。
一般矿产的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计,金、银及稀贵金属矿石品位以质量分数(10-6)计。
7)估算资源储量时,应扣除截至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的资源储量。
永久性建筑物等压覆的资源储量应予说明。
8)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态、勘查工程的分布情况等因素进行选择。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谢 建,乔 曦(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安徽 淮南 232052)摘 要: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固体矿产为原料的矿产行业崭露头角。
我国矿产能源丰富,分布范围较广。
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同时,通过合理科学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使固体矿产更好的服务于国家经济,这就要必须提高地质勘查质量监管的水平和勘查技术的使用,本文对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固体矿产;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勘查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TD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0-0163-2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Solid Miner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XIE Jian, QIAO Xi(The First Exploration Team of Anhui Coalfield Geology Bureau, Huainan 232052,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mineral industry with solid minerals as raw materials has emerged. China's mineral resources are rich in energy and have a wide distribution range. While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through the rational and scientific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so that solid minerals can better serve the national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he use of explor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is 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solid minerals.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quality management, hoping to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peers.Keywords: solid minerals; rational us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xploration quality management通过勘查可以全面的了解矿产的质量、性质、产生的环境等,为方便后期的开采制作相应的勘查报告,因此勘查的质量为矿产的开采活动奠定了基础,这就需要提高勘查质量的管理能力[1]。
简述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简述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矿产需求越来越多。
对于我国来说,矿产资源是不可或缺的。
而且,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大部分领域及行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愈发增多,但由于资源分布并不均衡等问题,就导致矿产资源稀缺的问题愈发严重。
关键词:固体矿产勘查;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法引言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质环境非常复杂。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各类新型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勘查的效率与质量。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勘查技术第一种是物化探勘查技术。
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开展前期,相关人员应对地质条件的局限性以及前期投入的有效性进行充分考虑,并利用物化探勘查的方式进行大面积勘查。
比如,开展激电测深工作以及物化探剖面工作等。
而且,在实际查找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可以利用相应的物理方法或是化学方法进行有效查找,比如,重磁勘查法以及地震勘探法等。
该勘查技术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对大量复杂参数信息进行有效搜集的同时对更多不同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获取。
这不仅能够使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也能够推动我国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种是地质填图技术。
在对物探数据进行合理解译并对化探采样进行有效分析后,相关人员应对靶区以及勘探范围进行合理选定,并对勘测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及掌握,再通过研究地质理论知识对该勘测地区的地质特点进行科学分析,以确保能够对实际的固体矿产情况及其演变与分布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第三种是浅部找矿技术。
对于固体矿产来说,其矿体总是会因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矿体断裂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矿体坍塌、倒转或是超覆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必须对影响矿体走向的构造以及岩浆的活动迹象进行合理搜集,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矿体出露处利用地表浅部揭露的方式开展相应的作业工作,然后再利用浅钻的方式对矿体的走向以及产状等信息进行获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勘查(核实)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及处理意见》各类矿产资源储量勘查(核实)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必须遵循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相关国标、规范与各项规定,执行中不能超越,也不能降低要求,否则都属质量低劣。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各类勘查(核实)报告必须通过国土资源部或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评审、认定后,才算完成任务,如何符合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正是今天要交流的内容。
对一份勘查(核实)报告,作为一个评估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正是报告编制人员应该特别重视的问题。
我国自建立部、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简称:(评审中心)》以来,组织评审各类勘查(核实)报告,促使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执行国标、规范、规定,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矿产资源储量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现行国标、固体矿产勘查总则以及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各类矿产行业标准、规范、各项规定,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中必须遵守的准则。
现仅对勘查(核实)报告在编制中,应该着重注意并解决处理的问题,谈几点意见,错谬之处敬请指正。
第一部份:关于报告类型及报告名称方面一、关于报告的分类问题(一)勘查类:1、勘查报告:在获得探矿权以后,分别按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提交:预查地质工作总结(或报告);普查、详查、勘探(普终、详终)报告。
2、补充勘查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在原采矿区范围边沿或深部,分别按照详查或勘探阶段要求,通过正规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二)核实类:1、核实报告:在获得采矿权以后,因资源储量整合、转让、拍卖或为了查明保有矿产资源储量,进行了一定的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2、压覆矿产资源储量核实评估报告:对重要工程、水体、建筑物压覆,禁止开采范围内的资源储量,进行一定核查地质工作后编制的地质报告。
3、矿区资源储量分割报告:前期的完整矿区被分割成几个小矿区。
(三)矿山生产勘探报告: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经生产探矿加密控制,(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核实作用)。
(四)闭坑(核消)类:1、矿山闭坑(停采)报告:资源储量消耗枯竭,不能保证正常生产开采。
2、中段或部份资源储量核消报告:已开采部份或各类煤柱的核消。
二、各类报告的具体名称的确定问题1、勘查类报告名称:即按探矿证上的项目名称+矿种+地质工作阶段名,作本次勘查报告的名称。
2、核实类报告名称:即按采矿证上的项目名称+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作为本次核实报告的名称。
3、委托评审的核实报告名称:按委托文(或函)上的项目名称+矿种+“资源储量核实报告”作为本次报告的名称。
第二部份:各勘查阶段地质工作程度及主要地质工作任务方面一、勘查阶段划分及地质工作程度问题:1、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区内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重砂等各项有关信息及成果(异常),运用成矿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选择有希望的地段,对异常进行查证;必要时投入少量工程进行追索、验证以及采集分析测试样品,对区内的成矿条件已有初步了解;对有代表性的物、化探异常进行了Ⅱ—Ⅲ级验证。
2、普查阶段:对成矿有利地段,通过对物、化探异常检查,按暂定矿床勘查类型,地表有稀疏探槽(或浅井)揭露及少量浅深部工程验证,大致控制了矿体。
大致查明:矿石物质组份、矿石质量以及相应的初步综合评价;对物、化探异带进行了Ⅰ—Ⅱ级验证;大致了解水、工、环地质条件,并作初步评价;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作了概略评述,并对矿石可选性能进行了类比研究。
3、详查阶段: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00的地质填图,基本查明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按初定矿床勘查类型要求的工程间距,使用各种勘查方法与手段,进行系统工程控制并取样分析、测试,基本控制主矿体的规模、形态、品位、产状;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成份、矿石质量,并对共(伴)生矿产进行了相应综合评价;基本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初步确定主要含水层及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了矿坑涌水量;作了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或研究。
4、勘探阶段:在详查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1/10000—1/2000的地质填图,按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应用各种勘查方法与手段,进行工程加密控制。
详细查明区内的成矿地质条件,按确定的矿床勘查类型要求的工程间距,使用各种勘查方法与手段,进行加密工程控制并取样分析、测试,详细控制主矿体的规模、形态、品位、产状;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成份、矿石质量,并对共(伴)生矿产进行了相应综合评价;详细查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确定主要含水层及水文地质参数,估算了矿坑涌水量;作了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针对不同矿石类型,采集有代表性的试样,进一步对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或研究。
二、各勘查阶段主要地质工作任务问题:1、预查阶段:初步了解资源远景;提供普查区;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2、普查阶段:作出初步评价;提供详查区;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详查阶段:作出是否具工业价值的评价;提供勘探区;为制定矿山总体规划及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4、勘探阶段:为矿山建设设计: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等,提供地质依据。
第三部份:区域地质成果的使用方面一、地层单位的变化问题:新的区域地层年代表颁布实施后,随着新的地层专用术语的出现,不少沿袭多年的区域地层名称不能再使用了,在矿产勘查报告中应准确使用新的区域地层术语。
1、地质地层单位由原来的4级变为6级(宇、界、系、统、阶、亚阶),不再划分亚界、亚系、亚统。
2、地质年代单位也相应变化为6级(宙、代、纪、世、期、亚期),不再划分亚代、亚纪、亚世。
3、原震旦系解体为南华系(峡东群)和震旦系(含陡山沱组和灯影峡组)。
4、石炭系两分,原太原组分芍平祠阶(C22)和太原阶(P11),本溪组划入上石炭统。
5、取消第三系(纪),分为古近系(纪)和新近系(纪)。
二、地层名称及代号问题:第四部份:矿体地质方面一、控矿工程质量问题:1、槽探规格、见基岩深度;2、坑探规格:沿脉、穿脉要求;3、钻探工程质量:1)非煤矿产按6个方面逐一叙述:岩矿心采取率、孔深校正、顶角方位测定、简易水文观测、封孔(水泥沙1:!:1)、原始地质资料记录;2)煤矿按8个方面逐一叙述:岩心采取率、矿心采取率、终孔层位、孔深校正、顶角方位测定、简易水文观测、封孔、原始地质资料记录。
3)煤矿钻探后的测井问题:必测项目:自然电位(DZW)、视电阻率(DLW)、自然伽玛(HG)、人工伽玛(HGG)。
二、矿石质量的研究问题:1、了解或查明矿石品位、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矿石结构构造、矿石工业类型、有益有害组份、共伴生矿产;研究其含量及分布范围。
铅薪钼等需要研究氧化层厚度指标不一样。
2、各勘查阶段各类化验、测试样品的采集。
1)普查阶段:采集基本分析样、少量化学全分析样、少量岩矿鉴定样、组合分析样,大致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2)详查阶段:采集基本分析样、组合分析样、少量物相分析样、少量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样,基本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勘探阶段:采集基本分析样、组合分析样、物相分析样、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样,详细查明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和矿石质量。
3、各类样品:基本分析样、化学全分析样、光谱分析样、岩矿鉴定样、组合样、物相分析样、岩矿石力学性质试验样、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样等,必须依据不同矿产特点、要求,说明采样方法,测试项目及要求。
4、小体重样的采集:矿石类型要有代表性,样品数量、规格及分析、测试要求;说明是否采集大体重样。
三、基本分析质量检查问题1、及时提取内、外检样品,按主要矿种的基本分析项目进行化验分析;提取方法必须符合要求;2、提取的内、外检分析样品数量、所占比例,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内、外验样品数量分别是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和5%,(金和铝土矿分别是7-10%和3-5%);外检样品数量不得少于30件;内生金属矿产的内、外检分析的承担单位,必须具有省级以上的认证资质。
3、内、外检分析结果的合格率名分别达到90%和80%,同时无系统误差。
4、对内、外检分析结果按DZ/T0130-94《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对双差值(S)及充许相对双差值(y值);然后可参考使用下表进行整理:5、对系统误差显著性检验计算(即“t”值)。
注:合格则(S ≤ Y)用“√”表示;不合格(S > Y)用“×”表示。
四、矿床及矿石氧化程度的研究问题:1、一般内生金属矿床要求划分“三带”,实际多是划分两带:即原生带(含混合带)、氧化带,即可。
灰钼矿回收十分困难,都没指标要求。
2、一般内生金属矿产矿石的自然类型:原生矿石(含混合矿石)、氧化矿石(氧化率大于30%),要求采样通过物相分析取得相关资料,进行划分。
3、物相分析样的采集,可在化验付样中抽取,与基本分析同时进行(避免自然氧化),采集的样品必须系统并有代表性。
第五部份:关于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方面一、各不同勘查阶段的选矿试验程度要求: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的试验程度必须明确,试验程度分五级: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
地质勘查阶段,一般最多做到半工业试验。
1、普查阶段:有类似矿石的进行类比研究;无可类比或新类型矿石,应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
2、详查阶段:易选矿石可进行类比;一般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饰面石材还应有代表性的试采资料;直接提供开发利用时,试验程度应达到可供设计的要求。
3、勘探阶段:对易选矿石作实验室流程试验;一般矿石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难选矿石和新类型矿石,必要时作半工业试验。
二、有关矿石可选性的问题1、采集的样品及入选的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矿石类型、入选品位、物质组份、样点分布等)。
2、作类比研究的矿石,类比条件必须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即:矿石类型、入选品位、物质组份),类比条件应充分且要求叙述清楚。
3、确定选矿试验流程,经选矿试验后的主矿种及顺便回收矿种的各项选矿指标。
4、明确提出对矿石可选性能的评价意见。
第六部份: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方面一、水文地质工作问题1、普查阶段:大致了解水文地质条件,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对开采条件简单的矿床,可与同类型矿山类比作评价,对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应进行水文地质工作,了解地下水埋深、水质、水量。
2、详查阶段:开展详细水文地质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对矿床充水的主要含水层进行抽水试验,初步确定矿床充水的主(次)要含水层及其水文地质参数,估算矿坑涌水量,指出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作出评价。
3、勘探阶段:对影响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要详细查明,通过抽水试验获取计算参数,计算首采区、笫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预测下一开采水平的矿坑涌水量,对影响矿矿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找出产生原因和形成条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