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作业三

合集下载

《病理学B》作业3答案

《病理学B》作业3答案
* 67. 血氧指标中,对组织中毒性缺氧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是:E.动—静脉氧差
* 68. 对循环性缺氧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E.动—静脉氧差
* 69. ARDS与何有关: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 1分]
* 70. MDF与何有关: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 1分]
* 71. 一氧化碳中毒:C.肤色呈樱桃红色
* 31. 使组织液生成量超过回流量的下列因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 32.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D.感染性休克
* 33. 关于DIC引发休克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儿茶酚胺增多
* 34. 体循环静脉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 C.右心衰竭
* 35.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E.脑
* 14. 下列哪些因素是DIC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E.继发纤溶功能亢进
* 15. 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A.磷脂和ADP
* 16. DIC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D.血液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 17.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
* 18.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 36.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D.代谢性酸中毒
* 37. 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是: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
* 38. 诊断休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依据是: C.氮质血症
* 39. 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的原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C.“利钠激素”分泌增多
* 40. 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 51. 严重贫血可引起:C.血液性缺氧

【作业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病理学》在线作业3

【作业参考】[西安交通大学]《病理学》在线作业3

西交《病理学》在线作业
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出血属于漏出性出血?()
A:子宫颈癌
B:主动脉瘤
C:肺结核
D:胃溃疡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答案:E
关于气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干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
B:表皮擦伤合并腐败菌感染所致
C:湿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
D:深在性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产气菌感染所致
E:气胸合并感染所致
答案:D
关于炎症细胞渗出的叙述,下列哪些是不正确的?()
A: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的标志
B:慢性炎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并非总是慢性炎的标志
D:中性粒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早期
E:中性粒细胞渗出停止意味着炎症消除
答案:E
大脑中动脉分支血栓形成,可导致脑组织发生()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干酪样坏死
D:脂肪坏死
E:干性坏疽
答案:B
纤维素样坏死的实质是()
A:胶原纤维的轻度变性
B:进一步发展为玻璃样变
C:肌纤维呈细丝状坏死
D: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坏死
E:细胞骨架微丝的改变
答案:D
目前诊断肿瘤最可靠、准确性最高的方法是()
A:彩色超声波检查
B:细胞学检查
C:活体组织检查
D:CT检查
E:磁共振检查
答案:C
缺血所致的凝固性坏死最常见于?()
A:骨骼肌、肝、肺
1。

病理学作业答案重点

病理学作业答案重点

《病理学》作业评讲(1)1.举例说明疾病发生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律。

本题主要考核疾病发生发展的的规律,为以后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学习有一个先导作用。

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前者为因。

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

例如车祸时,机械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疼痛、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

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推动力量。

分析:疾病的因果关系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2.试谈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

本题主要考核什么是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转变发生了什么质的改变。

生物医学模式:它完全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考虑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医学模式它充分考虑了除生物医学模式以外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影响,使人类对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在对疾病的防治方面,特别是对心身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进展,可以说是医学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分析: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对待疾病和患者必需与纯粹的医学治疗、病人以及他周围人群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进来,因此对于这种现代医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体会它的优点。

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

本题主要考核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来源和运行途径,通常与血液流向一致。

肺动脉栓塞血栓拴子绝大多数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

肺动脉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和心、肺功能状态。

(1)由于肺脏具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并有丰富的吻合支,较小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多见于肺下叶,常不引起严重后果。

(2)若在栓塞前已有严重的肺淤血(如左心衰竭),吻合支不能有效地代偿时,局部可发生出血性梗死。

病理实验03 坏死,肉芽组织;绘图作业

病理实验03 坏死,肉芽组织;绘图作业

标本 1
肺 结 核 球
︱ ︱
纤 维 包 裹
标本 2
肾 (脾)
凝 固 性 坏 死
标本 2
肾凝固性坏死
标本 2
脾凝固性坏死
标本 3
√ 可凝固性蛋白质少 √ 大量的水解酶 √ 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
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
标本 3
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
标本 4
足干性坏疽
√ 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 尚通常的四肢末端 √ 与正常组织分解清楚 √ 腐败变化较轻
在一起。
作业与思考题
1、肉芽组织的概念及作用。 2、坏死的类型及结局。 3、预习《医学形态学实验分册》第2
版P204 实验十一,下次课讨论。
病理学
第三次实习 坏死、肉芽组织
学时:3 学时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实习内容
1、实习标本 2、实习切片 3、绘图作业
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2、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3、掌握坏死(包括各类型)的概念及形态特征。 4、掌握坏死的结局。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实习标本
1、肺结核球 - 纤维包裹(呼8) 2、肾/脾凝固性坏死 (局5) 3、脑液化性坏死 (炎2) 4、手/足干性坏疽 (物6) 5、肠湿性坏疽 (物2) 6、肾干酪样坏死 (呼13)
标本 4
手、足干性坏疽
标本 5
小肠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或动脉阻塞及
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腐败严重。
标本 6
正常肾
肾干酪样坏死
标本 6
肾干酪样坏死
二、实习切片
1、肉芽组织(再1) 2、肾凝固性坏死 (局3)
切片1 肾凝固性坏死(局3)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作业设计方案》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作业设计方案》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进修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知识,为日后的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疾病的基本观点和分类;2. 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诠释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疾病分类与基本观点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一种疾病,分析其分类、病因、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提交时间:第二周评分标准:内容准确、结构清晰、逻辑周密、语言流畅。

2. 作业二:疾病的病理过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常见疾病,详细描述其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提交时间:第四周评分标准: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数据准确、分析透彻。

3. 作业三:病例分析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病例资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提交时间:第六周评分标准:分析透彻、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强、表达清晰。

4. 作业四:疾病钻研文献综述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与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并撰写一份综合报告。

提交时间:第八周评分标准:文献综述全面、分析深入、结论明确、表达规范。

四、评分方式1. 作业占总成绩的5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2. 作业评分按照内容、结构、逻辑、语言等方面进行评定,具体评分标准由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3. 学生应按时提交作业,逾期提交将扣除相应分数。

五、参考资料1. 《Robbins基础病理学》2. 《病理学》3.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相关文献六、备注本作业设计方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学生们认真进修,尽力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宁综合能力。

本科《病理学》作业

本科《病理学》作业

《病理学》作业(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校外教学点专升本)一、名词解释:变性坏死坏疽虎斑心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溃疡空洞机化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性神经瘤心衰细胞槟榔肝血栓形成栓塞栓子炎症介质绒毛心脓肿溃疡窦道瘘管炎性息肉炎性假瘤肉芽肿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毒血症假膜性炎肿瘤异型性非典型性增生转移角化珠癌前病变原位癌Virchow's Signal node Krukenberg's tumor 肿瘤的实质癌脐Aschoff body 枭眼细胞肺肉质变早期肺癌隐性肺癌矽结节革囊胃早期胃癌早期肝癌假小叶新月体结核球颗粒性固缩肾Good Pasture综合征原位癌累及腺体Paget病肺原发综合症树胶肿结核结节假结核结节嗜酸性脓肿干线型肝硬化R-S细胞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二、比较题:1、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2、比较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不同点。

3、比较良、恶性肿瘤。

4、比较癌与肉瘤。

5、比较大、小叶性肺炎的异同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相同点急性渗出性炎,均可引起肺实变,均有细菌感染引起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和年老体弱者病因肺炎球菌多种细菌发病机制与机体变态反应有关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呼吸道防御基本病变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病变范围一个肺段至整个肺大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小叶为单预后好,并发症少差,并发症多见病变特点分四期,病变一致,无支气管病变灶状、多彩性、不一致性、有支气管病变临床特征咳铁锈色痰、实变体征咳粘液脓性痰、散在湿性啰音并发症肺肉质变、中毒性休克心衰、呼衰、支气管扩张6、比较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异同点。

两种愈合基本过程是一样的,均有出血、炎症等伤口早期反应、伤口收缩和肉芽组织增生及瘢痕形成。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面整齐、无感染,经接合或黏合后对和严密的创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面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得创口。

故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有以下不同:1.由于坏死组织多,或伴有感染,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后,再生才能开始。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作业3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作业3答案

您本学期选择了“病理学Z”,以下是您需要提交的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5-8,发布时间为2012-10-15,您从此时到2012-12-14前提交均有效。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1. 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A.血氧分压B.血氧容量C.血氧饱和度D.血红蛋白含量E.氧离曲线2. 关于DIC引发休克的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出血B.回心血量减少C.补体激活D.儿茶酚胺增多E.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形成3.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1分]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B.微血管内血流淤滞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E.小血管强烈收缩4. 休克缺血期的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代偿意义,其中一条是错误的: [1分]A.循环血量重新分布B.小静脉扩张C.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并流体静压下降D.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E.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的作用5. 使组织液生成量超过回流量的下列因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1分]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E.淋巴液回流受阻6.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是指: [1分]A.脑细胞内液体含量增多B.脑容积增大C.脑细胞外液增加D.脑组织内液体含量增加E.脑动脉内血量增多7.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 [1分]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C.微循环学六血流淤滞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E.肝功能不良8. DIC病人晚期出血的原因是 [1分]A.凝血系统被激活B.纤溶系统被激活C.凝血和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D.凝血系统活性>纤溶系统活性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9. 诊断休克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依据是: [1分]A.少尿B.多尿C.氮质血症D.肾性高血压E.肾性贫血10. 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为: [1分]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B.儿茶酚胺C.前列环素D.血栓素E.内毒素11. 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 [1分]A.磷脂和ADPB.Ⅻ因子和V因子C.组织因子和凝血酶D.纤溶酶和激肽释放酶E.弹力蛋白酶和糜蛋白酶12.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共同发病环节是: [1分]A.肺内DIC形成B.急性肺淤血水肿C.急性肺不张D.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13.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 [1分]A.FDPB.多肽C.纤维蛋白单体D.心肌抑制因子E.血小板激活因子14. 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1分]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B.肺气体交换障碍C.循环血量减少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E.组织血流量减少15.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A.肺静脉回流受阻B.肺淋巴循环受阻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16. DIC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1分]A.血液凝固性增高B.纤溶活性增高C.血液先低凝后转为高凝D.血液先高凝后转为低凝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17. 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1分]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B.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淋巴回流受阻E.肾小球-肾小管失衡18.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 [1分]A.溶血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中毒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9. 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的原因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1分]A.醛固酮增多B.抗利尿激素增多C.“利钠激素”分泌增多D.滤过分数增高E.肾内血流重新分布20.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1分]A.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21.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补掖原则是: [1分]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B.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需多少,补多少“E.补液宁多勿少22. 关于水肿的发生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肾小球滤过率升高E.淋巴回流受阻23. 影响DIC的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A.肝功能严重障碍B.血液高凝状态C.严重微循环障碍D.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E.血液稀释,血流加速2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1分]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25. 右心衰竭时,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是由于: [1分]A.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B.钠、水潴留C.淋巴回流增加D.微动脉收缩E.迷走神经系统兴奋26. 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的进展起主要作用: [1分]A.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促进DIC的发生B.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C.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D.减弱心肌收缩力E.损伤溶酶体膜27. 体循环静脉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 [1分]A.血栓阻塞静脉腔B.肿瘤转移到静脉C.右心衰竭D.左心衰竭E.静脉壁受压迫28.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 [1分]A.红细胞计数B.血红蛋白浓度测定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D.红细胞脆性实验E.血浆胆红素测定29. 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A.脑毛细血管血压增高B.血浆肢体渗透压下降C.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D.淋巴回流障碍E.脑组织间流体静压增高30. 下列哪些因素是DIC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 [1分]A.纤维蛋白原减少B.凝血酶减少C.血小板减少D.血管壁通透性增高E.继发纤溶功能亢进31. 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导致缺氧的发生 [1分]A.硫酸盐B.尿素C.亚硝酸盐D.肌酐E.乳酸32.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33.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1分]A.肺内小血管痉挛B.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C.肺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物阻塞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E.不适当的输液输氧34. 休克肺晚期常发生: [1分]A.呼吸性硷中毒B.代谢性硷中毒C.混合性硷中毒D.呼吸性硷中毒合并代谢性硷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35. 维持正常机体钠水动态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1分]A.皮肤B.肺C.肝D. 胃肠道E.肾36. 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 [1分]A.内皮细胞损伤B.血细胞严重破坏C.严重组织损伤D.血小板大量激活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37.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1分]A.失血性休克B.烧伤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38. 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1分]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E.淋巴液回流受阻39.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1分]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40. 休克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好的解释是: [1分]A.CO2从细胞移出减少B.肾脏排泄乳酸的能力降低C.呼吸排除乳酸减少D.组织低氧,导致细胞把醋酸盐转变为乳酸E.通过糖酵解途径使乳酸产生增多41. DIC的原发疾病中,下列哪种为常见? [1分]A.外伤B.组织损伤C.胎盘早期剥离D.感染性疾病E.过敏性疾病42.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微静脉收缩43.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1分]A.肺内小血管痉挛B.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C.肺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物阻塞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E.不适当的输液输氧44. 下列哪一类原因不属低血容量性休克? [1分]A.失血B.烧伤C.创伤D.过敏E.脱水45. 关于缺氧的概念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A.组织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B.组织细胞不能充分利用氧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15KpaD.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发生异常E.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异常46. 水肿是指: [1分]A.细胞内液体过多B.淋巴管内液体过多C.血管内液体过多D.水在体内潴留E.组织间隙内液体过多47. 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1分]A.血浆白蛋白减少B.血浆球蛋白减少C.血液浓缩D.血浆珠蛋白减少E.血Na+含量降低48.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49. 下述哪项关于水肿的叙述不正确: [1分]A.组织间隙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B.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积水C.水肿不是独立的疾病D.水肿是许多疾病时一种常见病理过程E.体腔内过多液体积聚称为积水50. 严重贫血可引起 [1分]A.循环性缺氧B.乏氧性缺氧C.血液性缺氧D.组织中毒性缺氧E.低动力性缺氧51.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1分]A.肺B.肾C.胃肠道D.肝E.脑52.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53.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1分]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54. 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 [1分]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B.一种血液循环的严重障碍C.全身危急状态,脉搏细快、尿少D.动脉血压过低E.一种应激状态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A.PaO2B.血氧含量C.血氧容量D.血氧饱和度E.动—静脉氧差1. 对循环性缺氧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1分]A B C D E2. 血氧指标中,对组织中毒性缺氧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是 [1分]A B C D EA.全血量减少B.心泵衰竭C.血管容积增大D.外因血管阻力增加 E.血液流变学障碍3. 青霉素过敏引起的休克 [1分]A B C D E4. 严重呕吐,腹泻引起的休克,其发病的主导环节是 [1分]A B C D EA.肤色正常B.肤色苍白C.肤色呈樱桃红色D.肤色呈青石板色E.肤色呈紫绀色5. 高原缺氧 [1分]A B C D E6. 亚硝酸盐中毒 [1分]A B C D E7. 一氧化碳中毒 [1分]A B C D EA.创伤性休克B.失血或失液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8. 始动因素为血容量减少 [1分]A B C D E9. 始动环节为心输出量减少 [1分]A B C D EA.血管内皮广泛受损激活Ⅻ因子导致DICB.组织严重破坏,造成组织因子入血导致DICC.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D.白细胞大量破坏导致DICE.其它促凝物质入血导致DIC1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通过 [1分]A B C D E11. 恶性肿瘤坏死是通过 [1分]A B C D EA.低张性低氧血症:B.等张性低氧血症C.循环性缺氧D.混合性缺氧 E.组织中毒性缺氧12. 先天性心脏病属于: [1分]A B C D E13. 严重贫血属于 [1分]A B C D E14. 休克属于 [1分]A B C D E15. 氰化物中毒属于: [1分]A B C D EA.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B.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C.激活补体系统D.激活纤溶系统E.Ⅻ因子激活16. 大量组织因子入血的后果是 [1分]A B C D E17. 内源性凝血系统启动是通过活化 [1分]A B C D EA.左心衰竭B.贫血C.静脉血经短路(分流)流入动脉D.氨中毒E.氰化物中毒18. 组织中毒性缺氧可见于 [1分]A B C D E19. 循环性缺氧可见于 [1分]A B C D E20. 乏氧性缺氧可见于 [1分]A B C D E21. 血液性缺氧可见于 [1分]A B C D EA.低张性低氧血症B.组织中毒性缺氧合并低张性低氧血症C.循环性缺氧合并低张性低氧血症D.等张性低氧血症E.循环性缺氧22. 高原缺氧 [1分]A B C D E23. 感染性休克瘀血性缺氧期 [1分]A B C D E24. 一氧化碳中毒 [1分]A B C D EA.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伤,激活凝血因子Ⅶ,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B.组织严重损伤,使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C.血小板和红细胞损伤D.白细胞损伤E.其他促凝物质入血25. 缺氧通过……引起DIC [1分]A B C D E26. 烧伤通过……引起DIC [1分]A B C D E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C.休克时的肾功能不全 D.休克时的脑功能不全 E.休克时的肝功能不全27. MDF与何有关 [1分]A B C D E28. ARDS与何有关 [1分]A B C D EA.A.休克时的心功能不全B.休克时的肺功能不全C.休克时的肾功能不全 D.休克时的脑功能不全 E.休克时的肝功能不全29. MDF与何有关 [1分]A B C D E30. ARDS与何有关 [1分]A B C D EA.微血管痉挛表现突出,低排高阻性休克B.心输出量急剧降低C.开始即为毛细血管前阻力显著降低D.很快进入DIC期E.开始即为血管容量扩大31. 感染性休克经常表现为 [1分]A B C D E32. 创伤性休克常表现为 [1分]A B C D E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降低C.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D.动脉血氧分压正常,血氧含量正常,血氧容量降低E.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血氧容量正常33. 血液性缺氧时 [1分]A B C D E34. 乏氧性缺氧时 [1分]A B C D E35. 组织中毒性缺氧时 [1分]A B C D E36. 循环性缺氧时 [1分]A B C D EA.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腹水B.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胸腔积水C.水肿一般先出现于下肢,随体位改变而改变D.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E.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37.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水肿: [1分]A B C D E38. 肾性水肿: [1分]A B C D EA.水肿一般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B.水肿一般先出现于下肢,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C.水肿部位压之不凹陷 D.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腹水 E.全身性水肿不明显,但常有胸腔积水39. 肝性水肿 [1分]A B C D E40. 心性水肿: [1分]A B C D EA.局部水肿B.全身水肿C.局部水肿与全身水肿D.积水E.积液41. 脑水肿 [1分]A B C D E42. 肾性水肿: [1分]A B C D EA.微循环缺血期B.微循环淤血期C.微循环DIC期D.微循环衰竭期 E.微循环障碍全过程43. 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 [1分]A B C D E44. 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 [1分]A B C D。

病理学作业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

病理学作业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

病理学作业一1、例说明疾病发生发展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律.答: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位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部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例如车祸时,机械暴力作为原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疼痛、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推动力量.2、试谈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生命质量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从健康到疾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说不生病就是健康.例如,有的人大脑并无器质性病变,也没有精神疾病,但性格古怪,心理状态很不稳定,不能视为健康.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完善的社会关系,也是社会上不健康的表现,精神与社会上的不良状态为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答:血栓栓塞是指由脱落的血栓栓子引起的栓塞,是临床血栓栓塞发病最常见,约占栓塞总数的99%.肺动脉栓塞绝大多数是由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其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和心肺功能状态.脱落的血栓栓子经过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的丰富吻合支时,较小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引起临床症状,但症状较轻;若栓塞前就有严重的肺淤血如左心衰竭,吻合支不能有效代偿时,局部可发生出血性梗死:若栓子较大,栓塞在肺动脉主干或其他的分支或者栓子较小但数量较多时广泛栓塞在肺动脉分支里,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甚至猝死.4、试分析血栓形成和对机体的影响答:在循环系统中,血栓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是:1、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 2、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性 3、血流状态的改变.当心血管内膜的完整性破坏和血液的粘稠度和凝固性增加及血流缓慢,在这些条件下就形成栓子,栓子集聚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对机体会产生严重的影响:1、阻塞血管.阻塞动脉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代偿时就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的缺血坏死;阻塞静脉就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淤血、水肿、出血.2、栓塞.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运行,栓塞于相应大小的血管3形成心瓣膜病.反复发生在心瓣膜上的血栓,机化后引起瓣膜粘连、增厚、变硬.5、试分析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及其代偿意义.答:休克早期微循环的变化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休克有一定的代偿意义.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升高.通过上述调节,休克早期血压无明显变化;2、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休克早期,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和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显着减少,而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如心、脑的血液供应.6、从病因和机制、病理生理变化、防治原则三个方面列表比较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异同.7、简述引起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答: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可引起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使过多的体液积聚在组织间隙.其发生的基本因素有:1、毛细血管血压增高,常见于静脉压升高.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常见于血浆白蛋白含量下降.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常见于炎症性、过敏性疾病等对血管壁的损伤.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于淋巴管受压或吸收增加病理学作业二1、试比较代谢性酸中毒与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性和损伤性变化.2、内源性致热源是如何产生的简述其引起体温升高的机制答:①、发热激活物与产致热原细胞膜的特异受体结合后,产致热原细胞即被激活,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启动IL-1、TNF和IL-6等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合成后释放入血.②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 信息传递↓↓体温调定点←←←中枢发热介质←←←下丘脑中枢调节┃┠→→皮肤血管收缩→→→散热↓┃\体温↑外周效应┃/┠→→寒战→→→→→→→产热↑3、在病理学上,常常把炎症概括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三类,试简要描述各类炎症的主要特征,并举例.4、何为肿瘤导致恶性肿瘤难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答:1、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是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发生改变,导致异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通常形成肿物.2、恶性肿瘤难以根治的原因取决于肿瘤的特性,其特性包括其形态和结构、代谢特点、异型性、生长方式和生长速度、扩散转移方式.而恶性肿瘤具有其特有A数目少、大小不定、形态多样性.B通过无氧糖酵解获得能量.C肿瘤细胞分化差,不成熟与起源组织差异大.D大多数具有侵润性生长,侵润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的特点之一.E恶性肿瘤生长迅速.F恶性肿瘤还具有直接蔓延和转移的特性,其中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病理学作业三1、良性高血压按照其病变发展过程分哪几期试述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的基本病变特点.答:1良性高血压按照其病变发展过程分三期.第一,机能障碍期;第二,动脉病变期;第三,内脏病变期.2内脏病变期心脏、肾脏、脑、视网膜的基本病变特点分别表现为:心脏,体积明显增大,左心室肥大,心肌细胞增大,核肥大深染;肾脏,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血栓及微动脉瘤形成;视网膜,受累血管迂回、苍白、反光增强呈银丝状,严重者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出血.2、左心衰竭时,机体最早出现的功能变化是什么试述其主要表现的程度及机制.答:呼吸功能的改变是左心衰竭时最早出现的变化,其表现为呼吸困难.主要表现的程度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分别为1劳力性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时四肢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相应提高心输出量,因此机体缺氧进一步加重,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深,出现呼吸困难.2端坐呼吸:端坐位时下肢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减轻,膈肌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活量增加,通气改善,端坐时可减少下肢水肿液的吸收,使血容量降低,肺淤血减轻.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时下半身静脉回流增多,水肿液的吸收入血循环也增多,加重肺淤血,入睡后神经反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程度较为严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方能刺激呼吸中枢,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而惊醒.3、试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异同.4、试从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特点两方面列表比较四种类型缺氧异同.5、试述门脉性肝硬化后期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答:①脾肿大:脾静脉回流受阻,脾因慢性淤血及结缔组织增生而肿大;②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静脉回流受阻使胃肠壁发生淤血、水肿;③腹水:由于门静脉压升高,使肠及肠系膜等处毛细血管淤血,内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加,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漏入腹腔;肝硬变时肝脏灭活醛回酮和抗利尿激素能力减弱,致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浓度升高造成钠水潴留,促使腹水形成;④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发生阻塞后,门静脉和腔静脉间的吻合支逐渐扩张形成侧支循环,使门静脉血流经侧支循环进入腔静脉流回心脏.病理作业41、试比较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的异同.2、简述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多尿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机制少尿期3、何谓原发性肺结核描述其典型的病理变化特点.何谓继发性肺结核描述其主要是病变类型和特点.答:原发性肺结核指机体初次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生的肺结核病,多见于儿童,因而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在肺内形成原发性综合征是本病的特点. 继发性肺结核是机体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多发生于成人,因而又称成人型肺结核病.成人型肺结核病多为原发性肺结核病肺内播散的结果:1病变多从肺上部开始,向肺下部发展;2病变多为增生性病变,易发生干酪样坏死;3病变的扩散途径以气道播散为主,淋巴道和血道播散少见;4病程呈慢性过程,在肺内形成新旧混杂、上重下轻、上旧下新的复杂病变.常见的继发性肺结核病有局灶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及结核球.4、比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与流行性乙行型脑炎的异同.答:5、何谓艾滋病其传播途径是什么答:艾滋病是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致死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有性传播、经血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HIV选择性侵犯和破坏Th细胞.病毒表面的CD4分子高度亲和,并侵入Th细胞,在Th细胞繁殖,导致Th细胞溶解和坏死,Th 细胞减少.由于Th细胞分泌的多种淋巴因子对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s细胞、NK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因而当Th细胞减少时上述细胞功能均发生异常,导致肌体免疫功能缺陷,引起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导致患者死亡.3、试比较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异同.4、试从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特点两方面列表比较四种类型缺氧异同.5、试述门脉性肝硬化后期主要临床表现及机制.答:①脾肿大:脾静脉回流受阻,脾因慢性淤血及结缔组织增生而肿大;②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静脉回流受阻使胃肠壁发生淤血、水肿;③腹水:由于门静脉压升高,使肠及肠系膜等处毛细血管淤血,内压升高,管壁通透性增加,水、电解质及血浆蛋白漏入腹腔;肝硬变时肝脏灭活醛回酮和抗利尿激素能力减弱,致使这些激素在血中浓度升高造成钠水潴留,促使腹水形成;④侧支循环形成:门静脉发生阻塞后,门静脉和腔静脉间的吻合支逐渐扩张形成侧支循环,使门静脉血流经侧支循环进入腔静脉流回心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炎症
2、炎细胞浸润
3、炎症介质
4、假膜性炎
5、绒毛心
6、脓肿
7、蜂窝织炎
8、肉芽肿性炎
9、炎性息肉
二、填空题
1、炎症的原因有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______ 、_____ 、_______ 。

3、炎症的渗出过程包括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

4、在急性炎症中常见的炎细胞是_________ 、在慢性炎症中常见的炎细胞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5、炎症常见的局部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炎症常见的全身反应有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7、按基本病变分类,炎症有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8、假膜性炎是发生于_____的_________ ;绒毛心是发生于_______的___________ 。

9、深部脓肿出现一个开口的排脓管道称为______;若出现两个开口且相通的排脓管道则称为______ 。

10、炎症的蔓延扩散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

11、发热过程的三个时相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三、是非题
1、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性、渗出、增生。

()
2、炎症病灶中血管腔内白细胞称之为炎症细胞。

()
四、问答题
1、简述炎症过程中液体渗出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