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校创业大赛的比较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变得愈发重要。

不仅是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更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

中外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着不同的理念和做法,本文将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课程设置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了创业思维培养、商业计划书撰写、市场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内容,还会邀请成功企业家和投资人来校授课,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创业实践。

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更加偏重于理论知识,应用性和实践性不足。

(二)实践操作国外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会设置大量的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和项目策划,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

而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停留在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上,对于实际操作和项目策划的引导不够充分。

(三)师资力量国外高校拥有众多成功企业家、投资人和行业精英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最新的社会信息和经验分享。

而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老师多数是理论研究为主,缺乏实践经验。

(四)创业文化国外高校鼓励学生创业的氛围比较浓厚,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校内和校外多方面支持,包括项目资金、导师指导、创业孵化等。

而国内高校创业文化相对欠缺,学生创业的机会和支持体系都有待完善和提高。

国内高校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多样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加强师资培养国内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鼓励成功企业家和投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案例分享。

(三)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国内高校可以积极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场地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将创业梦想变成现实。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摘要】这篇文章通过比较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现状、理念、体系、成果和挑战五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研究背景中指出了中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详细比较,包括现状、理念、体系、成果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指出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并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文化视野、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现状、理念、体系、成果、挑战、结论、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备受重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共性和差异,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成果等方面,也反映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上。

深入比较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对于进一步推动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差异与共同点,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促进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1.2 研究意义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美两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国际比较中备受关注。

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理念、体系、成果和挑战,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差异与共同点,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

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研究及启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

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对比研究一下中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探讨其启示。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中外高校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高校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而在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组织实践活动的层面,缺乏对学生创业潜力的挖掘和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中外高校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丰富,涵盖了创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创业理论、创新管理、商业计划书编写、风险投资、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而且大多数高校还设立了创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的创业项目。

而在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主要是围绕创业理论和创新管理展开,对于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少,很少有高校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课程。

这就导致了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重在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指导和培养。

鉴于此,中国的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多方面涵盖创业的各个方面,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拥有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教授们大都是创业者或者是在商界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发展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而在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创业和商界实践的经验,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战经验和案例,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和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以文化视野为基础,比较分析中美两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异同,旨在挖掘两国教育体制、文化背景、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为两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一、教育体制背景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高等教育受到政府主导和规划,教育资源配置较为集中,学生需要经历严格的选拔和高考制度选拔进入大学。

而在美国,高等教育更加市场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校和专业,大学教育资源较为分散,各种类型的高校和课程结构丰富多样。

这种教育体制背景差异直接反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

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需要顺应政府政策和产业需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结合,培养创新人才。

而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

二、文化背景差异文化背景对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同样有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责任感,对于个人创新创业的认可程度相对较低。

而美国的文化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对于个人创新创业更加积极。

三、教学模式比较中美两国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教学模式也有较大差异。

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普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和理论课程的学习。

而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强调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师资力量比较师资力量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很难为学生提供真正的创业指导。

而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充足,教师普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师资力量的差异也直接影响了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在中国,学生学习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的比较及其启示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张立彬(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胡瑞琦(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系,天津 300071)[内容摘要]基于对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整个流程的详细分析,及其与国内“挑战杯”创业大赛在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配套支持、产权教育等方面的对比,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美高校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的方面的差异及其侧重点,指出中国高校创业大赛过于注重学术理论,而在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大缺陷。

为优化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方案,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和相应的借鉴措施。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挑战杯”;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配套支持;产权教育“创业教育”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1]随后这一概念迅速在美国各大顶尖名校掀起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热潮,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模式以及商业计划大赛受到广大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据2009年一项报告估计,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友们所创办的公司,形成的企业生态系统,总体年度销售达到了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世界上第十一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

[2] 而在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各高校以及相关人士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完善也从未中断过。

2011年3月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81.5%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此外,49.7%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

[3]作为“创业生态系统”和“创业教育”的创始人和领头羊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最早的商业计划大赛——MIT $50K创业大赛(现已升级为MIT $100K创业大赛),如今这项赛事已成为历史最悠久,也最负盛名的商业计划大赛。

中国也早在1989年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的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直到今天已举办了十一届创业计划竞赛。

然而,中国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MIT创业大赛在设计理念和具体举办过程方面有着诸多的差异,体现着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侧重点。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一、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背景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在社会文化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由于长期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的原因,重视传统教育,尤其是理工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经验。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文化更加多元化和开放,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更加成熟。

二、教学体系的不同在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两国的教学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理论教育,往往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而在美国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师资队伍的构成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中美两国在师资队伍构成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中,不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而在美国的高校中,师资队伍更加专业化和多元化,教师具有更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和能力,并且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指导和支持。

四、资源投入的不同资源投入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中美两国在资源投入方面的不同也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往往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项目支持,导致创业项目的发展受限。

而在美国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充分的资源投入和项目支持,创业项目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两国在社会文化背景、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资源投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美高校可以在彼此的经验和实践中汲取借鉴,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创业型人才。

中美大学生创业的异同

中美大学生创业的异同

中美高校生创业的异同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很多高校校内中都提倡高校生创业,而且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

下面是中美两国高校生创业的比较,从中你可能会有某种启发。

创业的起步时间不同中美两国的起步时间相差了15年。

高校生创业热起源于美国高校生的创业方案大赛。

自1983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高校奥斯汀分校的两位MBA高校生举办第一届商业方案以来美国很多高校都开头举办自己的创业方案大塞。

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于MlT的创业方案大赛。

从某中意义上讲,高校的创业方案大赛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在中国,1998年5月,清华高校才进行首届高校生创业方案大赛,1999年3月,清华高校同学科技创业者举办了其次届创业大赛,这次大赛诞生了如“易得方舟”,“视美乐”等同学公司。

创业的社会环境很相像两国从政府到社会,高校以及传媒都支持鼓舞高校生参加社会实践,自主创业。

2000年4月,中国教育部为鼓舞高校生创业出台了一向政策:高校生,讨论生(包括硕士生,博士讨论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继清华高校之后,上海交大,浙江高校,华中理工高校及重庆等地的高校也纷纷举办创业方案大赛,鼓舞同学创业。

清华高校还特地为同学创业开拓了清华创业园。

不同的是美国有关部门仅是营造一种气氛和环境,公司从成立哪天起就完全接受市场的考验。

虽然中国在工商,税务方面对同学公司并没有优待的政策,但社会,校方都为他们供应了不少关心,休学创业, 管理询问,商务培训等,有的甚至出资为同学创业作广告。

创业资本的来源不同在投资方式上,作为高校生,没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资金有限,唯有采用专利,专业技术或者高新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多数创业者都是由技术人员向管理和经营人员转化的。

这是两国高校生创业的共同特点。

在汲取风险投资上,两国有较大的差异。

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我国,有成熟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金充分,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询问服务机构齐全,因而美国高校生的创业方案多数都具有可行性,市场前景好,简单得到风险投资,公司进展快。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文化视野下存在一些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资源支持和创新创业文化方面。

在教育理念方面,中美高校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美国高校倡导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

而中国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传统的“讲”教模式,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模式方面,中美高校也存在差异。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丰富的课程和项目供学生参与,如创业实训、创业课程和创业项目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项目来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薄弱,教育模式单一,缺乏实践环节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会。

在资源支持方面,中美高校存在差异。

美国高校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能够提供学生所需的创新创业平台和项目支持。

学生可以获得导师的指导和资金的支持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支持相对有限,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运气。

在创新创业文化方面,中美高校也有差异。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创业文化,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冒险,欢迎创新创业的精神。

而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相对较弱,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观念和环境限制较多,创新创业的风险较大。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近年来,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其中包括中美两国大学。

但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一、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1. 创业教育的宗旨不同在中美两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宗旨存在差异。

在中国,高校创业教育既着眼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重视学生创业实践的过程和成果。

而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创新精神,强调创业实践经验的获取和沉淀。

2. 创业课程设置不同中美两国的高校创业课程设置也有不同。

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是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授课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业技能。

而在美国,大多数高校的创业课程主要是以方法论、理论基础、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分析和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学生自身创业意识和能力。

3. 创业团队建设方式不同在中国,高校创业教育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组建创业团队,另一种则是学校主导组建创业团队并进行培育。

而在美国,高校创业团队建设通常采用自主竞争式的方式,学生自由组合,并结合其所学专业知识和创新创意进行实践。

4. 创业投资方向不同在美国,创业团队通常在获得初步创业经验和重要数据后,寻求创业投资,获得相应的资金和资源。

而在中国,由于国内投资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创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多数创业团队往往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勒紧裤腰带继续前行。

二、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1. 加强教育宗旨的理念宣传中美两国之间创业教育的宗旨存在差异,中美高校应该及时宣传、传递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宗旨,引导和激发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热情。

2. 创业课程设置应该更具综合性既是国外的创业课程,也能够教学中国的创业知识。

该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美国先进的创业方法论、相应的培育体系及其它资讯,同时也应该教学中国的创业知识,如创业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等。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价值观,而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人追求。

这一差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也有所体现。

在中国,学生更多地被期望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业能力,以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就业或创业。

而在美国,个人发展被认为是优先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以便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会。

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不同之处。

中国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专业化的培养,而美国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跨学科的学习。

这种差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也有所体现。

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依靠课堂教学和实践项目,学生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和经验。

而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在校外参加创业竞赛和实习项目,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资源。

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和创新创业文化的不同。

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借鉴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和特点,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体现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强弱。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应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在高校,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内外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新领域,也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推进,符合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潮流;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提升也决定着全民族教育发展的高度和效益。

国外高校特别是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且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比较与分析,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和特点,结合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创业教育的要求,可为同类型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中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较晚,时间较短。

____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标志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始。

虽然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理论研究、课程开发、制度建设等都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大高校积极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多元化创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务院和教育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并逐步将其纳入各大高校培养人才方案的规划中。

____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____年)》中指出,推进创业教育工作,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1]。

____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2]。

党的十八大提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____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又再次强调并鼓励大众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

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界和高校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使命感,从而肩负起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级人才的艰巨任务。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文化视野下存在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篇文章将对中美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国教育体系的了解。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和导向上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创新被视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中国高校通常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如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孵化器。

与此相反,美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更强调创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创新思维。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也有一定差异。

中美两国的高校课程设置相对灵活,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所不同。

中国高校通常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创新与创业思维等。

这些课程主要注重教授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而美国高校更注重实践性教育,他们更倾向于开设实践课程,如实践创业实验室和创业导师制度。

通过实践性教育,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创业过程并提升创业技能。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校园文化和资源支持方面也存在差异。

美国高校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如创业中心、投资者和产业合作伙伴。

这些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资金、导师和网络支持。

与此相比,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资源相对较少。

虽然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但与美国高校相比,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资源上仍有一定差距。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创业被视为个人职业发展的一种出路,而在美国,创业往往被视为实现个人梦想和追求自由的一种方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文化对创新创业的态度和价值观的不同。

中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以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美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以支持个人发展和全球市场竞争力。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文化视野下存在一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对比分析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角度更好地理解两国的教育体系。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和美国拥有众多知名高校,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成功案例。

中美两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模式、资源配置、效果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和比较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情况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两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借鉴和启示。

这也有助于促进中美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探讨其优势、不足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促进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比较分析两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现状、模式、资源、效果以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中美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经验和教训,寻求相互借鉴和合作的机会,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还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全球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模式、资源、效果和发展趋势,探讨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两国在创新创业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深入比较两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加深我们对两国教育体系的了解,为促进中美创新创业合作提供参考。

创新创业教育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在当今世界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和创业成为了越来越受重视的话题。

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从文化视角出发,对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两国学校在这一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 文化背景:中国和美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也体现在两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面子和家族荣誉,而美国则崇尚个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因此,中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而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2. 教育理念:中国高校实行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注重考试和分数的教育模式,而美国高校则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思考。

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中国高校更注重理论学习和基础知识培养,而美国则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3. 教学方式:中国高校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而美国高校则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等方式。

4. 创新环境:中国和美国的创新环境也有差异。

在美国,创业公司往往比较多,其投资机制也比较成熟,为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而在中国,创业环境相对较差,创业者面临的风险也更多。

二、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之处1. 创新培养美国高校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开展各类创新项目和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Lemelson-MIT创新奖旨在表彰在科技创新和发明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创新思维的学生。

而中国高校则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 创业支持美国高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出现在化妆品行业,执行员工代表本人配制化妆品,并卖给顾客,以此方式来探索市场。

而中国高校大多数采用课本教学,缺乏实践探究,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不足。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国家,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对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文化视野下的异同点。

一、文化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在美国,社会风气开放,个人创新意识较为浓厚,因此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美国高校注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培养学生自发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而在中国,社会风气相对保守,传统观念较为浓厚,因此中国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着重于学生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在课程设置方面,中美两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灵活性较大。

美国高校往往会设置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管理、创新策略、商业计划撰写等,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创业实践和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到创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美国高校还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提供实际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在此方面的支持相对较少,多数创业实践项目由学生自行组织,缺乏系统性的支持和资源。

三、创业导师和资助机制比较在创业导师和资助机制方面,美国高校的支持体系更为完善。

美国高校有着丰富的创业导师资源,通过与创业导师的面对面辅导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创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得到更加有效的指导。

美国高校也有着丰富的创业资助机制,包括创业大赛、创业基金等,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美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备受关注。

由于两国的不同文化和制度,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

本文将从文化视野出发,对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一、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集合体,对该国的经济活动和教育体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价值观念、对待失败的态度和创新意识。

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国人注重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重视家庭的和谐和团结,而美国人更倾向于个人主义和个人价值。

这也导致了中国学生更容易接受集体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教育理念,而美国学生更注重自我表现和个人能力的培养。

在对待失败的态度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对失败的偏见,人们往往对失败者持有负面观念,这也影响了学生们面对创新创业教育时的态度。

相比之下,美国人对失败更加宽容,他们更愿意接受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在创新意识方面,中国在思维模式上更为谨慎和保守,更注重传统和稳定,而美国则更加鼓励创新和变革,并且更勇于接受新的事物。

这对创新创业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上这些文化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到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导致两国高校在教育方式、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的学习,而美国的高校更注重实践和实验,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差异中美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而在美国的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加强调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和资源投入的差异美国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资源投入也更为充分,更注重与企业和社会资源的对接和合作。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教育体系下,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培养和支持。

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两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育理念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美国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

而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知识的应用,相对较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鼓励学生深入实践项目中,提供实际的创新创业机会。

而中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相对较少,更多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提供实际的实践机会。

三、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创业资源的支持。

美国高校拥有丰富的创业资源,包括创业导师、创业孵化器、投资机构等,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支持。

而中国高校在创业资源方面相对较少,尤其是创业导师和创业投资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足。

四、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美国高校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能接触到许多成功的创业案例,创业成功者的故事也鼓舞着学生勇于创新创业。

而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氛围相对较弱,缺少成功的创业典型案例和积极的创业文化。

五、政策支持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美国政府制定了许多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例如税收政策、创业基金、创新创业竞赛等。

而中国政府在近年来也加大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创业资源、创新创业氛围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高校可以相互借鉴,吸取优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中国高校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培养,加强创业资源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分析(doc 10页)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分析(doc 10页)

中美大学生高校创业教育比较分析(doc 10页)氛围,政府目前还没有制定明确的配套支持政策和法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并不十分乐观。

12.校内支持保障措施比较美国高校形成了一个有力的创业教育支撑网络:大学内部有企业发展中心等等,这些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咨询和出谋划策。

每年举办一次以上商业计划大赛以促进创业教育的实践;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以开发完整且系统的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而中国也不甘示弱,在98 年我国正式引入了创业教育后,创业大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举办,高等学校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高等院校相继成立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和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等。

2002 年4 月,教育部召开的“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 所大学为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2,这一举措是国家重视创业教育的一个佐证,也展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新趋势。

3.具体事例展示简析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主要由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承担,通过创新性教学计划,外延拓展计划以及学术研究来支撑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

而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为本科学生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创业课程教学大纲。

外延拓展计划包括创业者日,杰出创业家协会,普瑞斯---百森商学院合作计划(一个提高创业教育积极分子和教师教学技能的计划),百森/全国创业教育合作基金会,世界著名的百森商学院考夫曼创业研究基金会以及创业管理计划(快速增长型公司研究计划)。

3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在美国是有口皆碑的。

由此,我们也了解到,学校创业教育资源与经验即使缺乏,还是有出路的。

百森商学院就将其承包给了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来做,以一种合作计划形式来展开创业教育。

而事实也见证他的成功。

1参考《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2数据参考《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比较》3例子来源《践——以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创业教育为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

文化视野下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分析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为此,许多高校纷纷推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

中美两国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有很多共同点,并且也有各自的特点。

本文将从文化视野出发,就中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比较分析。

一、教育文化中美两国的教育文化有很大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对老师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掌握,而美国文化则更加注重创新创业。

因此,在教育方式和内容方面,中美两国高校也存在不同。

在中国高校中,老师靠讲授知识和引导学生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

而美国高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生不仅要学会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美国高校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育模式中美两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学生在大学期间主要学习了解理论知识,以备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

而在美国,高校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社团组织学生实践等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

此外,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也非常注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经验。

他们采用的是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三、教育资源中美两国高校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高校数量较多,但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普遍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

而美国高校之间的资源分配更加均衡,国家财政和企业都有大量投资用于高等教育,从教育资源方面保障高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经验。

在美国高校中,学生有机会选修各类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参与创新创业的相关项目和实践,拓展自己的实际能力。

四、教师素质教师素质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高校创业大赛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张立彬(教育部南开大学外国教材中心,天津 300071)胡瑞琦(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系,天津 300071)[内容摘要]基于对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整个流程的详细分析,及其与国内“挑战杯”创业大赛在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配套支持、产权教育等方面的对比,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美高校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的方面的差异及其侧重点,指出中国高校创业大赛过于注重学术理论,而在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有较大缺陷。

为优化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方案,笔者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和相应的借鉴措施。

[关键词]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挑战杯”;比赛规则;比赛形式;配套支持;产权教育“创业教育”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1]随后这一概念迅速在美国各大顶尖名校掀起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热潮,各种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模式以及商业计划大赛受到广大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据2009年一项报告估计,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校友们所创办的公司,形成的企业生态系统,总体年度销售达到了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世界上第十一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

[2] 而在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各高校以及相关人士对创业教育的探索和完善也从未中断过。

2011年3月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显示,81.5%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此外,49.7%的被调查大学生希望能够提供创业相关的专业培训。

[3]作为“创业生态系统”和“创业教育”的创始人和领头羊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最早的商业计划大赛——MIT $50K创业大赛(现已升级为MIT $100K创业大赛),如今这项赛事已成为历史最悠久,也最负盛名的商业计划大赛。

中国也早在1989年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的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即“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直到今天已举办了十一届创业计划竞赛。

然而,中国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MIT创业大赛在设计理念和具体举办过程方面有着诸多的差异,体现着中美两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侧重点。

1 MIT创业大赛的历史与影响全球最知名的“麻省理工学院5万美元创业大赛”(MIT $50K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MIT 50K),于1989年由“麻省创业俱乐部”与“斯隆管理学院投资者俱乐部”共同发起,旨在创造一个将工程学和商学的学生所拥有的技能完美融合的竞赛。

1990年春季举办第一届创业大赛时,最高奖金仅有一万美元,总计吸引54支队伍参加;1996年奖金提升至五万美元,直到2006年奖金翻倍,提升到现在的十万美元,MIT $50K也因此升级为MIT $100K。

[4]MIT $100K可以视作一种长达一年的具有教育和指导意义的经验,它激励学生自由组建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妙想以及开创未来领先企业的能力,大胆开发创业方案,亲身体验资本的创造过程。

而大赛为参赛选手的整个创业过程提供了一整套完备的资源,给这些未来的创业者以最直接最有用的帮助。

同时,每一届大赛开始之初,组委会会给所有参赛者一些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2011年的MIT $100K组委会提出了“成功通过创业改造社会的三个关键”:(1)通过深入了解创业的过程、重要性以及关键策略来加强自身团队的创业精神;(2)透彻研究能成功建立并运作一个创业计划竞赛的必备工具;(3)利用全球企业家和商业计划大赛的领袖网络,帮助创造灵感,建立联系,共享资源,实现反馈。

如今,有着20年历史的MIT创业竞赛,已经成为美国最顶级的商业计划竞赛,是美国同类竞赛中的领头羊,它之所以有此地位,是因为大赛不只是每年评出优秀方案并颁发奖金,而是尽全力支持和鼓励优秀的书面创业计划发展成为实际运营的公司。

迄今为止,麻省理工创业大赛已促使120多家新创公司的成立,为社会提供2500多个工作机会,创造了高达125亿美元的市值。

[5]2 2011年麻省理工学院创业大赛详细介绍[6]整个MIT创业大赛分为三个部分,即电梯演讲比赛、执行摘要比赛和商业计划比赛。

每个部分的比赛形式、获胜奖励各有特色,但联系紧密,前后承接,考察了参赛者作为未来创业者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并逐渐引导创业者一步一步实现创办企业的蓝图。

2.1 电梯演讲比赛“电梯演讲”(Elevator Pitch),也称“电梯游说”,即假设在电梯里只有60秒的时间向一位关系到公司前途的大客户推广产品且必须成功。

电梯演讲比赛是整个大赛的第一个环节,要求参赛团队将自己初步的创业设想和亮点通过最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评委、观众以及潜在投资者,并以此参加YouPitch网络投票环节,赢取第一轮5000美元的奖金。

参加要求:(1)使用网络摄像头或智能手机等制作一个60秒钟的电梯演说短片,其中包括组委会提供的4秒钟大赛官方开头与结尾;(2)将短片上传至YouTube,题目为“MIT 100K YouPitch Entry:项目名称”,搜索关键词包括:“MIT100K”, “YouPitch” 和“MIT $100k”。

获胜诀窍:(1)通过参赛者自己的社交网络宣传其创业计划的短片,在YouTube和Facebook上获取尽可能多的赞成票,短片影响力越大越容易获胜。

(2)得票超过500票的参赛方案,将得到Techstars(“科技之星”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和Brad Feld(布拉得费尔德)在短片和项目设想方面的建议和评估。

(3)此轮获胜者将获得直接参加总决赛的特权,并获得2000美元的奖金。

备注:如果在制作短片上遇到困难,学校提供windows 影片制作辅导。

2.2 执行摘要比赛在商业中,执行摘要(executive summary)是指精简版的商业计划书,是在最终计划书提交前的较为初步且简略的摘要。

执行摘要比赛(The Executive Summary Contest ,ESC)是MIT $100K三个部分的比赛中的第二阶段,如果说“电梯演说”着重强调构思的产生,“执行摘要”则强调团队组成和构思的改进。

“执行摘要大赛”要求参赛团队提交一个两页的执行摘要,通常包括公司概况、注册资金、盈利模式和投资收益几个部分。

一个成功的执行摘要,将使得一个团队更可能进入商业计划比赛(Business Plan Contest, BPC)的半决赛。

2.3 商业计划比赛商业计划比赛是MIT $100K的重头戏,于每年春季举办,最高获胜奖金为10万美元,作为参赛创业者的创业基金。

前两个阶段的比赛强调构思的产生和团队的组建,而商业计划比赛被设计来实现一个团队的计划,并为真正开始创立公司和进行融资做准备。

每个进入到商业计划比赛环节的团队都有资格获得$35,000以上的现金奖金以实现其风险投资。

基本要求:(1)队伍组成:通过加入track mixers,把自己的构思放在“创业构思专栏”,以此寻找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并组成参赛队伍参加商业计划大赛。

这些伙伴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实际创业的合伙人,一同为创办自己的企业而奋斗。

(2)进一步改进构思,并完善2页的执行摘要,制作一个12页的演讲幻灯片,用于大赛中演讲环节,介绍自己的商业计划。

(3)初赛时,组委会分别在大赛分类成为的五个领域招聘了一流的评委,他们将浏览执行摘要并予以评分,根据得分排名在每个领域前五名的队伍直接成为半决赛参赛者。

(4)万能卡复活环节:每个领域排名在6~20的团队可以再提交一份5页的加强版执行摘要和12页的加强版幻灯片,排名在每个领域的前两名的团队将获得继续参赛的资格。

(5)指导老师晚宴:所有半决赛参赛者都将参加一个与导师见面的晚宴,从中详细了解导师制度,也通过与导师面对面的交谈,向导师传达自己的设想,以便尽快获得有效的帮助。

同时,组委会也会就团队创业计划中的开销账户方面的规划进行培训。

(6)最终呈递:参赛团队应上交一份20页的最终版商业计划书和12页的最终版演讲报告幻灯片。

评奖方式:每位半决赛参赛者将在评审团前借助制作的幻灯片和自身的演讲技巧,展示他们的商业计划,推销其创业构想。

首先将决出每个领域的第一名,然后来自五个领域的优胜团队将继续角逐,由一个新的评审团队进行评判,直到产生最终的获胜者,获得10万美元的创业基金。

与此同时,观众也将选出他们喜欢的商业计划。

3 麻省100K创业大赛与中国“挑战杯”的比较“挑战杯”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由中国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挑战杯”最早于1989年在清华举办,此项竞赛在中国有两个项目:一个是“创业计划大赛”,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个项目交替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

[7]下表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与“MIT $100K”创业大赛在基本概况、组委会提供的配套支持和大赛宗旨三大方面的对比差异。

3.1 广泛的参赛者来源是对创业大赛根本精神的弘扬创业大赛对参赛者资格的限定直接影响到参赛者的来源及其素质。

MIT创业大赛虽然仅仅由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学校举办,但参赛者却可以来自社会各界(团队只需包含至少一名麻省本校的学生);而挑战杯虽然是全国性大赛,但每个团队只能是同一个学校的在校学生。

MIT的创业大赛将范围扩大至社会,能够给学生以最直接的实践机会,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创业的蓝图与社会脱节,成为仅有理论意义的商业计划。

[9]“挑战杯”由于其定位于“学术竞赛”,更倾向于参赛者的商业计划的学术价值,着重强调参赛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因此排除了社会人士参与的可能,保证了“学术竞赛”纯粹和单一。

实际上,创业教育原本是对创业精神的一种培养和鼓励,不应受制于形式和范围。

非在校人士的参与,能够提供一些宝贵的个人经验,从实际出发,及时纠正创业规划偏离社会的轨道。

而处于同一环境,能力、水平、认知相近的一组参赛选手,可能会陷入同样的误区,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差异并不太大,难以实现优势互补。

[10]从大赛精神的角度来看,“挑战杯”旨在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研究能力。

[11]因此,“挑战杯”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学术创新”,并且为了便于学术评判和推广,而将大赛限定在一个较为单一和狭窄的范围。

相比来看,MIT创业大赛注重的是创业的胆量、勇气、经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全方位地提升创业者未来的领导能力和创业精神。

3.2 多样化的比赛形式是对创业大赛基本理念的传达对比两个创业大赛的比赛形式,MIT创业大赛在形式多样化方面远远优于“挑战杯”的比赛形式设计。

“挑战杯”从1989年首次在清华举办创业大赛以来,有了很多的改进和创新,目前“挑战杯”以其独有的“电子对抗系统”和“ERP管理软件”为竞赛平台,以创业计划书为基础,并由教育部相关领导、高校专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管评审团点评及网友投票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