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第二讲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传播学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传播学研究的内容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
A、人际传播学
B、大众传播学
C、自我传播学
D、组织传播学
正确答案:B
2、组织传播中最常见的正式传播发生在 ( )
A、上下级之间
B、员工之间
C、部门之间
D、领导之间
正确答案:A
3、下列媒介中属于麦克卢汉所说的“凉媒介”的是 ( )
A、广播
B、电视
C、电影
D、图书
正确答案:B
4、德国一位社会学家认为,人是由特定的信息渠道相互连接的,所以社会犹如一张巨大的传播网络。这位社会学家是 ( )
A、孔德
B、西梅尔
C、托尔曼
D、韦伯
正确答案:B
5、最早提出“两级传播”这一观点的是()。
A、卡尔·霍夫兰
B、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拉斯维尔
正确答案:B
6、二战前美国佩恩基金会研究某种媒介的传播内容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
健康成长。这种媒介是 ( )
A、报刊
B、电影
C、电视
D、广播
正确答案:B
7、《纽约太阳报》等在经济上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尽可能多的读者,以获得尽可能多的
A、售报收入
B、发行收入
C、广告收入
D、印刷收入
正确答案:C
8、出现最早,但作为一种产业却发展较慢的印刷媒介是 ( )
A、图书
B、报纸
C、传单
D、杂志
正确答案:A
9、人类传播在现象上表现为符号的交流,而实质上是( )的交流
A、信号
B、象征符
C、语言
D、意义
正确答案:D
10、1859年出版的《论自由》强调言论和出版自由的必要性,该书作者是( )
A、约翰·弥尔顿
B、托马斯·杰弗逊
C、约翰·厄斯金
D、约翰·密尔
正确答案:D
11、“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
领域有【BCD】
A.“子弹论”研究
B. “传播流”研究
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D. “使用与满足”研究
2.拉维斯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ACD】
A.环境检测功能
B. 文化娱乐功能
C. 社会协调功能
D.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3.美国学者赖特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ABCD】
A.环境检测
B. 解释与规定
C.社会化功能
D. 提供娱乐
4.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是【AC】
A. 经济学派
B. 发展学派
C. 批判学派
D. 文化学派
5. 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做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是【ABD】
A.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
B. 1940年的“伊里调查”
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
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
6. 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AB】
A. “观点的公开市场”
B. 自我修正过程
C. 沉默的螺旋
D. 民主参与
7.“培养”理论为称为【ABD】
A. 培养分析
B. 教化分析
C. 媒介素养理论
D. 涵化分析
8. 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
A. 动态性
B. 序列性
C. 系统性
D. 结构性
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
A. 媒介即讯息
B. 媒介:人的延伸
C. 热媒介与冷媒介
D.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10.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发
传播学-02
在50年代,我国的大众传播工具以报纸为主 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无线电广播迅速发展,形成了 第一个电波类传播工具的普及高潮。 电影得到发展是在70年代中期, 80年代后,由于电视机具有视听结合的效果,并具有 娱乐性质,使大众传播主流转向电视。 Internet上提供一天24小时广播服务的无线电台已由 1997年的351个飞速发展到1998年3月的1,100个。 21世纪,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最终将连 成一体,家庭里的电话、电视、电脑也将逐渐合并。
专家称——“事件”加速互联网成为主流媒体 事件” 专家称 事件
事件可以说成了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人 们对信息的渴求非常强烈,而互联网正好满足了人 们的这一需求。正象一位上网者所说:“真正的新 闻就在这里。不可能有更迅捷的消息了,因为我看 着它发生。” 人们还可以上网浏览,从另一角度了解这一事件的 前因后果,这是互联网较之电视和广播更独特的地 方。 案例分析
口语传播
口语传播的局限性: 1 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和范 围内交流; 2 信息流传的精确性不够; 2 记录性差,难于保存和积累。 占主导地位的口语传播外,也有如岩画,结绳, 烽火和甲骨等传播信息的方式。
文字传播
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但也有学者认 为约6000年左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据推算至少 有5000年历史。 中国文字“书画同源”----象形文字。 文字传播的贡献: 1 克服了音声的即逝性,可以保存信息,促进了知 识的积累,不再单纯依赖人脑记忆; 2 突破空间局限; 3 使文化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产生了文献。
传播学 第二讲
三、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
1、拉斯韦尔 哈罗德· 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1902-1978), 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 家和传播学者。被称为“行为科学的达· 芬奇”。 拉斯韦尔是被作为一个政治学家来培养的,但他的思 想如此兼收并蓄,涉及范围如此广泛,以至于他不适 合任何学科的束缚。“这样一个跨学科的心灵不能忽 略像传播那样的基本的人类过程。”(罗杰斯,1976)
三、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
2、库尔特· 勒温 库尔特· 勒温(Kurt Lewin,又译卢因,18901947),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美籍德国犹 太人,原是柏林大学的一位著名的实验心理学 家,作为一个流亡者逃离希特勒政权到达美国。 1944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创立了群体动力研究 中心,并担任主任,直到逝世。 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在研究传播过程,尽管其研 究对正在崛起的传播领域有直接的贡献。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电影、广播、电视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不仅体 现在人们休闲方式的改变,还体现在潜移默化 中物质生产和文化传统都受到了影响,从而深 刻地改变了社会的进程。
二、传播学的形成与发展
17世纪末,美国出现报纸;20世纪后,创立 了最早的广播电台。它拥有美联社、合众社等 著名通讯社。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和研究, 就成为美国各界的急近而重大的课题。 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一方面使色情、 煽情信息大肆泛滥。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 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美国人最早、最强烈地感受到“传播”的莫大 威力,因而率先萌生了对其追根究底的愿望。
第二讲_传播与传播学(正式版)
著书原由
• 评孙权:
“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 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 不到底,跟著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 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 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 厚不到底,跟著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 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 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 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 我不能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 三。”
著书原由
• 观曹操: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 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 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 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 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 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著书原由
• 识刘备:
“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 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 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 把他写得维妙维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 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 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 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著他们煮酒论英 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 晤对 ,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 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 使君与操耳。”
(完整版)传播学试卷
《传播学》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
《传播学》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提倡并亲身实践了( )
A .实地调整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 A 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 D.施拉姆
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既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 )
A .控制过程 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 D.反馈过程
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有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连接它们的线条组成。其中左面那个大圆的文字,依次为( )
A 编码-翻译者-译码 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翻译者-编码 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试验中实施刺激,也叫( )
A .证真 B.自变量 C.证伪 D.因变量
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费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的反映( )
A 信源的特征 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 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 ) A 托尔曼 B.拉斯韦尔 C.皮亚杰 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 )
A 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 )
A 巴斯 B.怀特 C.卢因 D.伯洛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 )
A 社会责任理论 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 C.极权主义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征,其中之一是( ) A.语言是生成的 B.语言是演绎的 C.语言是无限的 D.语言是静态的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他们是物质、能量和( ) A 财富 B.信息 C.时间 D.资源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
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有哪些特性?
答:传播具有如下四种特性:
(1)形态多样性
根据使用符号的不同,传播有各种形态或类型,比如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等。
(2)时空遍布性
传播是一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现象。从时间上看,传播从古到今,纵贯了整个人类历史;从空间上看,传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横跨着整个人类社会。
(3)行为伴随性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和行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传播现象的发生。
(4)极端重要性
传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行为之一。人类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基本的和非基本的)行为都离不开传播。传播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传播与信息的关系?
答:传播与信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两位一体”,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如果说,授受“物质和能量”的行为可概括为“衣食住行”等,则授受“信息”的行为就称“传播”。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和“认知”、“有意传播”与“无意传播”之间,虽有差异,但作为信息行为,它们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实际上,将“传播”定义为“信息”传受行为,就已经隐约地说明了它们的关系。即:“传播”=“信息”的运动;“信息”=“传播”的材料。世界上既没有不“传播”的“信息”,也没有无“信息”的
“传播”。简言之,一为形式,一为内容,两者密不可分:(1)信息无处不有。按信息科学的观点,可将其分为“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人类信息”。与“信息”形影相随的“传播”,同样遍布整个自然界。“传播”同样可分为“物理传播”、“生物传播”和“人类传播”。
【精】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第二讲信息符号与讯息
讯息
信号
所接受信号 讯息
1、能指:符号的物质形式。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讯息
Fra Baidu bibliotek信号
所接受信号 讯息
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即噪音。
传播学所研究的信息是人类的精神创造物。
讯息
信号
所接受信号 讯息
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3、信息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
第二讲 信息 符号 与讯息
I、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或者说,信息是能 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传播的客体,是传播的基本内容。
一、理解信息 第一个问题:
信息是什么?
1、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是这个客观世界 的基本构成要素。
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信息是和物质、能量的抽象程度相同的一个概念。
▲信息论、控制论 、系统论中,熵是无序状态的量度,而信
息就是一种负熵。
二、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普遍性 3、表达性 4、流动性
5、共享性 6、载体性
片断性、时效性、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三、基本分类:
信息
社会信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信息
四、信息的传送过程 (1)信息论 申农:信息、熵与比特;信息传播的数学模式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3=30)
1.传播定义强调传播是()
A.讯息的共享B.信息的共享C.消息的独享D.讯息的影响
2.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说,网络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是()
A.参与者即传播者B.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角色可不断进行互换
C.网络用户都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为目标D.网络用户都是信息观察者
3.1948 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A.大众传播学的概念B.传播的5W 模式C.政治传播的概念D.内容分析法
4.在批判学派看来,大众文化实际上是()
A.流行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媚俗文化
5.提出传播主要的四大社会功能中的娱乐功能的美国社会学家是()
A.帕森斯B.默顿C.赖特D.拉斯韦尔
6.“街头访谈”这种抽样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偶遇抽样C.判断抽样D.机械抽样
7.5W 模式被后人称作是典型的传统的()
A.控制论模式B.线性模式C.申农——韦弗模式D.社会系统模式
8.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强调“媒介即讯息”,其着眼点是()
A.受众B.传播内容C.传播效果D.传播渠道
9.因家人、朋友的影响而改变个人对媒介内容的选择性决策,这种情况印证了()
A.社会关系论B.社会分类论C.社会结构论D.个人差异论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斯蒂芬斯提出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的主要观点是()A.社交性功能B.游戏说C.自我中心性功能D.工具性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5 小题*5=25)
1.传播学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做到()
A.为我所用B.中西结合C.尽量吸纳D.批评为主E.批判吸收
第二讲:传播学概述
• 如果在清末没有外强入侵,你觉得中 国此后的发展会是怎样?
• 传播学的任务: 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 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 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 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 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 思考题: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哪些传播障碍 和传播隔阂?为何会存在?如何去克服?
• 1958年8月6 日的《光明日报》第2版: 昆明市夏季除四害突击运动,在市委正确领导下, 充分发动了群众,获得很大成绩。据7月份初步统 计,在半个月时间内,已消灭麻雀五十万六千五 百九十三只,老鼠十万八千二百四十九只,蚊蝇 三千五百九十一公斤。在郊区并出现了基本四无 乡。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光明日报》1958年8月 13日头版) “春光公社单季晚稻创高产记录亩产八万三千多斤 "(《光明日报》1958年11月7日)
• 请记住:自大和自卑一样都会导致自 我封闭!
• 为什么许多外国人对中国会很陌生和有很 多误读? 传播能力: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介不够发达
传播者 传播制度:信息的开放度低
文化、制度差异 传播对象
刻板成见
西方中心主义
• 例二:大跃进
• 请问中国在大跃进当中饿死了多少人?
• 为什么中国在大跃进饿死这么多人, 却没有出现大的动乱?
简明
轻松
有益
传播学理论第二讲测试题与答案
传播学理论第二讲测试题与答案
总计: 4 大题,51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是符号的外延意义。
A.符号的字面意义
B.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
C.符号的含义之异同
D.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界定
2.关于艾奥瓦学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们研究象征性互动理论
B.他们主张用案例研究、不定性访谈展开对象征性互动理论的研究C.他们主张用量化方法展开对象征性互动理论的研究
D.代表人物是曼福德·库恩
3.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是()。
A.外延意义
B.区别性意义
C.指示性意义
D.明示性意义
4.米德认为,整个社会群体的态度可以被称为()。
A.特定的他者
B.概化的他者
C.舆论
D.客我
5.不符合自我传播特性的是()。
A.是个体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
B.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C.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D.与其他类型传播毫无关系
6.对于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下列不正确的是()。
A.米德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B.“自我”可以分解“主我”和“客我”
C.当一个人作为“主我”时,他将按照他人对他的态度来左右自己
D.当一个人作为“主我”时,代表了人的冲动的倾向和自发的行为
7.关于心灵说法正确的是()。
A.是使用具有共同和社会意义的象征符号的能力
B.单向地依赖于社会
C.个人不必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就有心灵存在
D.是对社会的外化
8.关于米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胡正荣传播学 第二讲 信息 符号和讯息 pdf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32
讯息 信源 发射器
信号 信道
所接受信号 接收器
讯息 信宿
噪音源 反馈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33
• 信息论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的一门新 兴学科 • 《通信的数学理论》《在噪声中的通信》 两篇著作奠定了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 • 申农被认为是信息论的奠基人
39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40
第二章
信息、符号与讯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二、符号与符号系统 三、讯息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41
二、符号与符号系统
我们传播什么? 我们借助什么传播? 我们传播出去的是什么?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42
案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用的符号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16
1. 信息
A,什么是信息? 20世纪40年代,申农等提出信息论、 维纳等人提出控制论。 信息概念从此广泛应用各个领域。
2008‐10‐27
中国传媒大学 胡正荣
17
1. 信息
A,什么是信息? 代表性的定义: 定义一: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 性的度量,因此,将信息看作是不确定 的减少或消除。
第二讲 四种理论
背景:弗雷德里克 西伯特 西伯特( 背景: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1902-1982) )
美国新闻传播学者,媒介法学家。 美国新闻传播学者,媒介法学家。 1957年至 年至1960年担任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院长,1960年至 年担任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年至 年担任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年至 1967年担任该Biblioteka Baidu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年担任该校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年担任该校传播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西伯特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和学者,他出版了关于宪法《 西伯特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和学者,他出版了关于宪法《第一修 正案》历史的重要著作, 正案》历史的重要著作,并在美国最高法院参与了许多有关宪 第一修正案》的著名案件。 法《第一修正案》的著名案件。 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年为纪念他在1968年创立了西伯特系 州立密歇根大学新闻学院年为纪念他在 年创立了西伯特系 列讲座,每年举办论坛,讨论新闻自由和宪法《第一修正案》 列讲座,每年举办论坛,讨论新闻自由和宪法《第一修正案》。 除了与彼得森和施拉姆合著的《传媒的四种理论》 除了与彼得森和施拉姆合著的《传媒的四种理论》,他还著有 极富声望的历史著作《 年英格兰的新闻自由: 极富声望的历史著作《1476–1776年英格兰的新闻自由:政府 年英格兰的新闻自由 控制的兴衰》 新闻界的权利和特许权》 控制的兴衰》(1952)和《新闻界的权利和特许权》(1970)。 ) )。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信息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以下是一份模拟的传播学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的传递
B. 信息的接收
C. 信息的编码与解码
D. 信息传播的效果
答案:D
2. 下列哪项不是大众传播的特点?
A. 广泛性
B. 快速性
C. 互动性
D. 权威性
答案:C
3.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 麦克卢汉
B. 施拉姆
C. 麦克康贝尔
D. 科恩
答案:D
4. 传播效果的强弱与以下哪个因素关系最密切?
A. 传播媒介
B. 信息内容
C. 受众态度
D. 传播环境
答案:B
5.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传播学理论?
A. 两步流程理论
B. 螺旋沉默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C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6. 简述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诺伊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公共意见形成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不表达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以避免社会孤立。因此,当人们观察到自己的观点与周围大多数人不同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沉默,这导致少数意见的沉默,而主流意见则被放大,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沉默效应。
7. 解释“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意见领袖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群体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人物,他们能够引导和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在传播过程中,意见领袖通
过分享信息、提供解释和表达观点,帮助信息在群体中传播和接受,
从而加速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信息的说服力。
8. 描述“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传播学复习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全集版本
一、填空题
1、在日常生活中,传播一词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观念、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分别是进化论、和批判学派。
4、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5、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构成传播过程的“5W模式”。
6、群体是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续的桥梁和。
7、是集合行为中的主要的信息形式。
8、就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
9、传播模式构建的方法有过程的方法和的方法。
10、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现象。
二、名词解释题
1.赖特的“四功能说”
2. 内向传播
3.?媒介——人体的延伸
4、传播效果
5、传媒接近权
6.模式
7. 人内传播
8.?郭庆光的大众传播定义
9、媒介即讯息
三、判断题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中心是受众。()
2、传播技巧指的是在传播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策略方法。()
3、“诉诸感情”--主要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以谋求特定的效果。()
4、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5、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着性和直达性的特点。()
6、传播学的三个学派是:批判理论的法兰克福学派、符号互动论的芝加哥学派以及交往传播的帕络阿尔托学派。()
7、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的集合体。()
8、《报刊的四种理论》由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合着,是研究传播体制的代表性着作。()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1。名词解释:深度访谈
(参见教材14。4焦点小组讨论及深度访谈)
深度访谈(Interview)常用于定性研究,也就是回答“为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深度访谈可以为几种研究方法收集信息,如口述历史和案例分析。深度访谈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做一对一的长时间接触,通常会有一个问题的访谈进度表,同时问题的顺序也是事先拟定的。深度访谈的优点是对问题的探讨比较容易深入,特别是有关意见的调查,缺点是不太容易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答:深度访谈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的、一对一的访问形式。访问过程中,由掌握高级访谈技巧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的访问,用以揭示对某一问题的潜在动机、态度和情感,最常应用于探测性调查。应用范围包括:详细了解复杂行为、敏感话题或对企业高层、专家、政府官员进行访问.
2。名词解释:“预防接种"理论
(参见13.6预防接种理论)麦奎尔在霍夫兰的研究基础上,发展了“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所持有的绝大多数观点都不曾遭遇挑战。因此一遇到相反信息时,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所以容易动摇。就如同健康人需要“免疫"一样.有两种免疫方法,一是正面的,如健康饮食、锻炼等;另一种方法就是注射疫苗。
3. 恐怖诉求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正确答案:(参见13.5恐怖诉求)
答: 当受众接收到一个恐怖诉求后,会进行掂量,然后决定是否改变态度及改变多少。低恐怖诉求最有效而高恐怖诉求最无效。恐怖诉求的目的是改变人们的动机,他最多不过是一种技巧的运用。
4.名词解释:议程设置
正确答案:(参见12.5议程的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理论第二讲测试题与答案
总计: 4 大题,51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
1.()是符号的外延意义。
A.符号的字面意义
B.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
C.符号的含义之异同
D.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界定
2.关于艾奥瓦学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们研究象征性互动理论
B.他们主张用案例研究、不定性访谈展开对象征性互动理论的研究C.他们主张用量化方法展开对象征性互动理论的研究
D.代表人物是曼福德·库恩
3.将符号与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是()。
A.外延意义
B.区别性意义
C.指示性意义
D.明示性意义
4.米德认为,整个社会群体的态度可以被称为()。
A.特定的他者
B.概化的他者
C.舆论
D.客我
5.不符合自我传播特性的是()。
A.是个体信息系统内的传播活动
B.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C.具有生产性和创造性
D.与其他类型传播毫无关系
6.对于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下列不正确的是()。
A.米德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B.“自我”可以分解“主我”和“客我”
C.当一个人作为“主我”时,他将按照他人对他的态度来左右自己
D.当一个人作为“主我”时,代表了人的冲动的倾向和自发的行为
7.关于心灵说法正确的是()。
A.是使用具有共同和社会意义的象征符号的能力
B.单向地依赖于社会
C.个人不必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就有心灵存在
D.是对社会的外化
8.关于米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从传播的角度对人的自我意识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B.提出了“镜中我”理论
C.著有《心灵、自我与社会》
D.提出了象征性互动理论
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布鲁默提出了“自我互动”理论
B.米德提出了“镜中我”理论
C.库利认为自我是由“主我”“客我”共同构成的
D.自我互动理论强调了人的社会化
10.通过他人的角度反思我们自己的能力是()。
A.心灵
B.自我
C.语言
D.思想
11.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自我传播
B.狭义的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广义的人际传播
1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认为()。
A.自我是由“主我”“客我”共同构成的
B.自我互动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
C.自我互动会沿着自己的立场进行能够加工
D.自我互动通过想象他人完成
13.对于自我传播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A.人需要通过自我传播构成对自己的看法
B.人需要通过自我传播赋予社会感知
C.人不能通过自我传播构成对外界的看法
D.人需要通过自我传播实现与他人的互动
14.约哈里模型中,“我知道”但“他人不知道”的自我是()。
A.开放的自我
B.隐藏的自我
C.盲目的自我
D.未知的自我
15.符号的基本功能没有()。
A.表述和理解功能
B.传达功能
C.思考功能
D.象征功能
二、多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16.约哈里之窗的创立者是()。
A.罗洛夫
B.约瑟夫·勒夫特
C.哈林顿·英翰姆
D.赫伯特·米德
17.米德指出,符号互动中的反应要视参加符号互动的人对符号意义的共同理解而定,这意味着人类的行为具有什么性质?()
A.主观性
B.选择性
C.不确定性
D.不可预知性
18.下列关于“约哈里之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放区域是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的区域
B.盲目区域是自己了解、他人不了解的区域
C.私密区域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了解的区域
D.未知区域是自己不了解、他人不了解的区域
19.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是哪些模式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奥斯古德的理论
B.纽科姆的理论
C.申农-韦弗的模式
D.费斯廷格的理论
20.当一个个体将自己的情况、状态、能力、愿望等信息传送给他人的时候,便形成了自我表露。以下可以作为自我表露评价标准的是?()
A.表露的量
B.表露的积极或消极性质
C.表露的深度和对象
D.表露的对象
21.约哈里之窗包括的区域有()。
A.开放区域
B.盲目区域
C.秘密区域
D.未知区域
22.认知一致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A.海德
B.纽科姆
C.奥斯古德
D.费斯廷格
23.符号互动论的理论基础有()。
A.需要层次理论
B.“镜中我”
C.人际交换论
D.“主我-客我”的观念
24.下列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容的是?()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25.小道消息的信息网络“葡萄藤”具有()特点。
A.信息量小
B.速度快
C.精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