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_胡欣

合集下载

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

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

论李白女性题材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伍宝娟【摘要】李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弃妇诗,所塑造的弃妇形象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些弃妇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负载着形塑者李白自身的思想、意志、情感、体验、欲望等深层次的心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李白身处备受挫折的生活境遇和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处境,常产生犹如臣妾一样被支配、被驾驭的卑微无助感所致.因此,李白对于女性屈辱、被动的处境以及遭遇被抛弃的命运,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期刊名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3)003【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李白;女性题材诗;弃妇形象【作者】伍宝娟【作者单位】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弃妇现象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一个必然的社会现象,正如恩格斯所言:“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52中国从殷商、周至汉唐,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步建立、巩固及强化,不断建构着以男性为中心、依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伦秩序规范。

规范的主要条款造就了男女的不平等,规定了女性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581;明确规定了女性“不专行”,即没有独立性而必须一生都受制于男人;至汉代,确立了“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观念,“夫为妻纲”,即丈夫是家庭的主宰,对妻子具有绝对权威,妻子要绝对依从。

从此,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被剥夺,并沦为男性的奴隶和工具。

正是这种以男性霸权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及其相应的封建礼教,形成了妇女地位的附庸性和被奴役性。

因此,从《诗三百》开始到盛唐,出现了大量反映弃妇现象的弃妇诗文,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弃妇形象。

李白作为盛唐“诗仙”,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弃妇诗。

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第一篇: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论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李白既是个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骑士,又是盛唐那个时代的牺牲者。

他的报国理想在供奉翰林三年的时间里,现实无情地将它粉碎了。

离开长安后,他心情非常苦闷,但他依然关心国事,他的诗作依然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对政治理想的讴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郊游生活的抒写,同时也渐增加了揭露玄宗后期政治黑暗和安史叛军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容。

诗作表现出来的内容与风格,时而现实,时而虚幻,时而浓烈,时而淡远,时而恬静,时而雄放。

他创作了为数不少的反映思妇、商妇、弃妇、宫女生活的诗歌,从中表现了李白关心妇女命运的可贵探索和他的鲜明的爱情观,具有超出同时代作家的远见卓识。

总体而言,思妇、商妇诗和弃妇诗呈现悲凄、哀愁的基调;歌唱爱情的诗作则热情奔放,从中反映盛唐社会妇女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借男女爱情抒身世之慨的诗歌则寄慨遥深,意味绵长而曲折。

1、思妇李白有相当数量描摹思妇心理的诗作,他常借夫妇离别及风雪云草之景,抒发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从中反映盛唐社会现实内容。

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统治阶级整军习武,为国立功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聘得良人,为国愿长征”,一种光荣感很自然地从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

但至天宝年间,统治者好大喜功,轻起边战,百姓则苦不堪言。

由此而产生相当数目的闺怨诗。

《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描绘了一幅秋夜朗月下长安女子捣衣图。

明月之下,女子在一起捣衣。

月光挑起思妇对丈夫的怀念,砧声此起彼伏,这“秋声”又何尝不会撩起思夫之苦呢?秋风惹人思,良人几时回?一样牵引起思妇的心头之痛。

“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更强烈地表现出这些捣衣女子希求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作者巧妙地把画面形象地呈现出来,创造出回肠荡气,动人心弦的诗境,并于画面之中蕴含了捣衣女子的共同心理和心声。

李白边塞诗中征妇形象探究

李白边塞诗中征妇形象探究

李白边塞诗中征妇形象探究摘要:李白边塞诗中的征妇形象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敢于对穷兵黩武政策和无情战争进行控诉;第二类追求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第三类大胆谴责丈夫移情别恋。

第二类占绝大多数,说明她们追求的不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她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籍。

研究李白关于叙写征妇之诗可以使我们了解李白的战争观、认识李白思想的平等意识和进步妇女观及了解李白边塞诗丰富的审美内涵,从而对李白其人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征妇;战争观;平等意识;进步妇女观;审美内涵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光辉灿烂的时代,是世界闻名的天朝大国。

而盛唐又是这一辉煌时代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个时期缔造了“盛唐精神”,也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

这样一个时代出现了“盛唐之音”,“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就是产生文艺上所谓‘盛唐之音’的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

”[1]而“盛唐之音在诗歌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2]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现存诗900多首,内容繁多,正如严羽《沧浪诗话》中所述:“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

”[3]而严羽把征戍放在第一位,足见边塞诗在唐诗中的崇高地位。

李白边塞诗不仅写边塞风光、军民生活和战争的诗,还有反映后方对边塞问题关心和思念边防战士的诗。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关注女性命运。

李白诗现存900多首,关于女性题材的达80多首,约占其诗总数的十分之一。

李白曾游并州、幽州,《全唐诗》共存边塞诗84首,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其中写到征妇的诗歌共十九首。

李白或代征妇言,或以诗人之心写征妇。

李白这十九首写征妇的诗作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唐代女性内心世界,而李白能直击她们的心灵深处,正是李白敏锐的感受力和他那洒脱不羁的个性特征决定的。

一、李白边塞诗中征妇形象明人唐汝询评价王昌龄的《闺怨》一诗时指出:“唐人闺怨,大抵皆征妇之辞也。

”[4]在历史长河中,征妇是被忽视的群体,她们将自己的爱情与青春埋葬在深闺中,征夫在外杀敌,她们默默无闻地承担起赡养家小的重担,她们辛苦劳作,为唐代社会的发展作着贡献,她们是一支守在后方的,在默默为国家作贡献的生力军。

“诗仙”李白笔下的女仙形象

“诗仙”李白笔下的女仙形象

“诗仙”李白笔下的女仙形象“诗仙”李白笔下的女仙形象“诗仙”李白笔下的女仙形象是怎么样的呢?大家清楚吗?下面来看看!一、寻仙慕道的寄兴情怀李白在早年深受道教的影响与熏陶,他信仰道教,欣羡神仙生活,而他的诗歌之所以散发着神仙的气息,也都来源于这种内在的信仰。

李白笔下的仙人形象,往往能在现实中的凡人、道士身上找到神似之处,他们往往具有人的姿容、仙的气度,李白也常常在引述道士仙化的故事中体现出“仙道合一”的独特观念。

而诗中女仙形象却也并非李白凭空想象,而是由其内心对神仙的审美追求融合了现实女性形象而产生的,也可以在李白所处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原型,如李白在《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中曰:“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执玉鞭。

”“素手”、“罗衣”、“青霭”、“紫烟”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她仿佛随时可以步霭生姿、乘鹤飞天。

还有在《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中对女道士褚三清的描写,“莲花巾”、“生素尘”,由其素雅的外貌可见其品格。

李白在字里行间显然是对这样远离功利的女道士大为赞赏甚至是尊敬的,这些远离尘世、向往清幽的女道士也正是他道教观中最接近女仙的“女神”形象。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李白内心对道教的虔诚的信仰以及对寻仙求道的热衷程度。

二、永恒生命的热烈追求对长生的渴望、对生命的探究,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追求。

道教的“神仙”观念,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长度延续的渴望。

神仙们能够不受人间生死的束缚,不受人间时空观念的支配,天上人间,随性来往。

这种任意寄居,飘逸无踪的境界,的确令人神往,李白更是沉醉其中。

除了单纯的精神熏陶,李白求仙的实质,正是为了能够最终成仙,并获得永恒的生命和超脱。

“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

”诗人自比于东方朔,希望焦炼师能携同彩裳霓飘的西王母一同下凡,给予他能够长生不老的仙药,从而表达了他对永恒生命的热烈追求。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谈谈李白诗中的女性及其文化意蕴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谈谈李白诗中的女性及其文化意蕴

“⾃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谈谈李⽩诗中的⼥性及其⽂化意蕴唐代是⼀个诗歌繁荣的时代,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是中华⽂化宝库中的⼀颗明珠。

它把我国古代诗歌的⾳节和谐、⽂字精炼的艺术特⾊,推到前所未有的⾼度,对中华⽂化产⽣了很⼤影响。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中,也涌现出了以薛涛、鱼⽞机为代表的⼀批⼥性诗⼈。

她们站在⾃⾝⼥性的⾓度,⽤诗歌书写⼥性的⽣活,书写⼥性的⼼理,展⽰了唐代⼥性的形象。

这些⼥诗⼈创作了⼤量的以⼥性为主⾓的诗歌,使唐代⼥性诗歌达到了⼀个很⾼的⾼度。

在⼥诗⼈之外,也有很多男性诗⼈加⼊了⼥性诗的创作队伍。

唐代⼤诗⼈中,李⽩、杜甫、⽩居易、李商隐、杜牧这些⼤佬⽆⼀例外的都写过以⼥性为主⾓或者赞美⼥性的诗,使得⼥性诗歌的百花园更加灿烂夺⽬。

其中以李⽩的⼥性诗最多,艺术性也最⾼。

在李⽩的诗作中,⼥性题材的诗歌共有⼋⼗多⾸,差不多占了李⽩诗歌总数的⼗分之⼀。

王安⽯说李⽩的诗“⼗⾸九说妇⼈与酒”,并对李⽩的创作风格⼤不以为然。

当然,这只是王先⽣的个⼈喜好,实际上李⽩的⼥性诗并不仅仅是从⾊相上对⼥性的赞美,⽽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李⽩不同时期⼥性诗歌的特点“诗是⼀种⽣命的体验”,“诗者,⼼声也”。

李⽩的⼥性诗也受到他⼈⽣波澜起伏的影响,前期和后期的风格差别还是很⼤的。

李⽩青少年时期,仗剑漫游,任⽓负侠,“游襄汉、泛洞庭,⾄⾦陵扬州,客汝海,还息在李⽩青少年时期云梦”,这时的李⽩青春年少,活⼒四射,浑⾝充满了对美好⽣活的憧憬。

在漫游途中,他对所见到的江南⼥⼦印象⼗分深刻,她们美丽多情,温柔可爱,才⼦佳⼈之间,⾃然有着别样的吸引⼒。

李⽩欣然写下了《⽩纻辞三⾸》,其中有⼀⾸写道:“⽉寒江清夜沉沉,美⼈⼀笑千黄⾦。

垂罗舞縠扬哀⾳。

郢中⽩雪且莫吟,⼦夜吴歌动君⼼。

动君⼼,冀君赏。

愿作天池双鸳鸯,⼀朝飞去青云上”。

这时的李⽩,胸怀报国之志,正欲在政治上⼤显⾝⼿。

⾯对这些⼥⼦,他发下了宏愿,要与她们做⼀对鸳鸯,⼀起飞到青云之上,实现⾃⼰的政治抱负。

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

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摘要:本文联系李白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经历,从三个反面对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阐述,也展现了其为人的豁达,豪迈与洒脱的独特气质。

关键词:李白怀才不遇理想同情赞美李白,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性诗人,其人放荡恣肆,浪漫洒脱;其诗豪放飘逸,清新俊朗。

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5李太白全集。

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诗文1110篇,其中诗歌1048首。

在这1048首诗中,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篇有103首。

王安石说李白诗歌“十首九说妇人与酒”。

南宋人陈藻的《读李翰林诗》也说:“杜陵酒罕相逢,举世谁堪入此公。

莫怪篇篇吟妇女,别人无物与形容。

”虽然,他们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诗歌在李白诗中不少的篇幅。

涉及女性的诗歌最早出自《诗经》:周南卷耳,卫风,伯兮、邶风雄雉等等, 到了汉魏诗歌中, 如汉乐府的伤歌行、饮马长城窟行, 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明月何皎皎以及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等等。

这些诗歌表达怨女思妇忧愁。

后来屈原独辟蹊径,以君子美人比喻国君和自己,自始,涉及女性的诗歌中带有了政治色彩。

此后,许多人都以之为模板,创作了不少佳作如曹植的《洛神赋》,《美女赋》等等。

但是,让女性诗歌真正大放光彩的是李白。

他笔下的女性诗歌不仅汲取并涵盖了前人的意涵,还创作出了前人未曾触及的领域。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其所处于的时代环境,正如歌德所说:“我不应该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物和人物。

”①当然,除了外在的因素外,创作也离不开作家本人的经历和个性,。

古人所说的:“诗言志”。

或文如其人,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偏颇,但可以看出创作和诗人本身之间的联系。

本文联系时代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及个人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于历史中寄寓还才不遇李白所处的盛唐是个“百花齐放”文化繁荣时代,盛唐之士有着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度。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其三: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笑”“佯”的使用, 使静态的采莲画面顿时热 闹起来, 同时采莲女娇羞的形象跃然纸上。
其四: 东阳素足女, 会稽素舸郎。 相看日未堕, 白地断肝肠。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两情脉脉, 互相传递着爱 意。
其五: 镜湖水如月, 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 光景两奇绝。
一、 历史题材意象 这类诗歌中的女子形象主要是出自历史宫廷 的。 有 “班婕妤”、“陈皇后”、“赵飞燕”、“西施”、 “王昭君”等, 这里不一一分析每个女性形象, 而是 选取个案分析。该类诗歌大多是乐府旧题材, “为了 便于抒写, 诗人们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来表现现实生 活。 这样做的好处是含蓄, 容易使人联想起历史上 的人物事件和传统的艺术形象, 从而扩大诗歌的内 涵。”[1 ]86- 87起到双重效应, 即既回顾历史, 又影射现 实。 因此作品具有咏史的意味。 盛唐士人一心想建 功立业, 并且功成身退。 李白也不例外。 他怀着建 功立业的美好憧憬,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上 安州裴长史书》) “天宝初, 玄宗辟翰林待诏, 因为 和蕃书, 并上《宣唐鸿猷》一篇, 上重之, 欲以纶 诰之任委之, 同列者所谤, 诏令归山。”[2]19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呜呼! 与其才不与其命,
美丽的自然风光映衬下洁白如雪的吴地女儿, 让人赏心悦目, 留恋忘返。
这一组诗是诗人在吴地游访途中, 将亲眼所见
的事物写成诗歌。这五首诗频繁使用“月”“霜”这 一实物意象和“白”“素”这一颜色意象, 二者的相 通之处都在于对 “白”这一色彩的歌颂。 这一色彩 的使用有两个好处: 一是凸显女子形象的清纯可爱; 一是赞美吴地儿女爱情的纯真无暇。 因此说, 这类 诗歌寄予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是 诗人的理想在现实世界的落脚点。 同时, 这类诗歌 也尽显了诗人的浪漫风格。

对李白诗歌中妇女形象的类型分析

对李白诗歌中妇女形象的类型分析

对李白诗歌中妇女形象的类型分析〔关键词〕李白诗歌;妇女形象;类型;分析细读李白的诗作,我们会发现女性形象在李白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传世的诗作,现存有九百九十多首,其中有关妇女题材的,约有一百三十余首,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同时期的其他诗人。

这一现象得到了历代文人的关注,也曾引起人们的批评、指责。

当代一些研究李白诗文的学者也常常提醒人们在解读李白的作品时不要受李白妇女诗作的影响。

但是,如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生活准则去要求古人,应该用客观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品读这些诗词,重新定位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在其诗歌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女性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李白这样善于观察生活的诗人,绝不会遗忘这或悲愤、或哀婉、或缠绵、或铿锵的女性群体。

这里,笔者选择其中一些篇章,对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简单的诠释。

李白诗歌中的妇女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上层社会的妇女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中,有皇后、妃子、贵妇、宫女,也有知识女性,作者的诗作中除极少数是奉诏而作外,大都是有感而发。

诗人所作的《清平调》三首, 表现出了作者对自然、真美的歌颂。

这三首诗虽然是李白在供奉翰林时的奉诏之作,但也充分体现出了他对自然、真美的热爱。

李白沿用乐府旧题,对上层妇女进行咏叹的代表作品为《妾薄命》,这是一首乐府古题,借汉武帝和陈皇后的故事讽刺上层统治阶级的爱情没有牢固的基础,指出色衰爱歇是一种普遍现象。

郑振铎曾说:“一个诗人是什么也藏不住的,心中有了什么,便非说出来不可,便非用了千百种的方式,说了出来不可。

”李白正是如此。

李白诗歌中的思妇、宫女形象饱含着作者对这类女性的同情与关注,作者塑造这类人物形象,更是为自己寻找适合的心灵“传声筒”。

二、中下层社会的妇女在这方面作品中,李白的佳作名篇甚多,并广为传诵。

这一类型的妇女中,大多是对民间女子的描写,有征人妇、歌妓、商人妇及其他女性。

1.征人妇。

李白的边塞诗《北风行》反映了征人妇的生活和感情。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常珺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李白诗作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文章通过介绍李白诗作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来分析李白的妇女诗,深入探讨李白的妇女观以及诗人的自我个性特点。

%LI Bai created colorful female images in his poems .This reflects his deep love to life.By introducing the diverse female images in his poems ,as well as rich contents ,LI Bai’ s idea of women ,as well as the poet ’ s personality ,is discussed .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常珺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 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李白的月亮——谈李白诗中的“月”意象 [J], 郝翠芬
2.月光下的李白——李白诗中的月意象简析 [J], 陈吕洪
3.李白诗中的黄河意象分析——评《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集》 [J], SEVIM
EMRULLAH
4.试论李白的自我形象在诗中的表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特征之一 [J], 何念龙
5.琥珀光中看李白——论李白酒诗中的缺失性心理体验 [J], 李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试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李白在诗歌中为我们勾勒了一个个血肉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那个时代来自女性心灵深处的呼声与愿望,为人们理解那个时代及处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打开了一扇窗。

关键词:李白诗歌女性形象在李白诗歌中刻画女性的诗歌多达80余首,约占李白现存诗歌的十分之一。

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的。

本文试图把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分为三个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是:神奇飘逸型、宫廷悲喜型和侠肝义胆型。

不同类型的女性为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女性形象。

一、神奇飘逸型李白由于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政治理想破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知己,于是理想转向于求仙访道,幻想与仙人为友,超脱现实,进入仙境,从而写下了许多神奇飘逸型的女性形象。

如《古风》(其十九):“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拽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野草。

流血涂野草,才狼尽冠缨。

”在这首诗中,李白把莲花变成了他理想中的仙境,接着驰骋他的幻想,在这仙境里,他看到了明星仙女。

这位仙女用纤纤素手执着洁净的清香四溢的芙蓉花在天空中凌空而行。

她体态轻盈,微风轻拂,吹动着她穿着的霓裳上的拖着的宽宽的带子在空中飘荡。

李白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来塑造这位仙女的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真是呼之欲出。

在《远离别》中,诗人将读者带进远古时代的一个故事: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其二妃娥皇、女英追寻不见,自投湘水而死,神魂出没于洞庭,“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潇湘飘渺的云水间,二妃的形象飘渺奇幻,似幻若真,令人想象无限。

其《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描写了一位向南岳寻仙的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衣不湿雨”,首先从装扮上让读者感受到一股仙气,接着写她“足下远游履,曳露绡之轻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意,又从仪态举止上给女道士凭添一层轻盈飘逸的神仙韵致,然后作者由此联想到《太平广记》卷五八《南岳夫人传》记载的由“太乙玄仙遣飙车来迎”便“托剑化行而去”的成仙的魏夫人。

李白妇女诗新探

李白妇女诗新探

李白妇女诗新探王国洪【摘要】@@ 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苍穹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李白诗歌的素材非常广泛,其中关于妇女题材的诗歌就是他壮丽诗卷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期刊名称】《新闻爱好者》【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2页(P58-59)【作者】王国洪【作者单位】衡水学院中文系【正文语种】中文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苍穹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

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瑰宝。

李白诗歌的素材非常广泛,其中关于妇女题材的诗歌就是他壮丽诗卷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在《李太白全集》中,描写妇女的诗歌共有 130余首,约占全部诗歌的1/9。

这与历代诗人作品中反映妇女生活的诗作相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反映妇女问题的广度、深度上,都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位诗人能与李白相媲美。

李白通过对妇女题材的诗歌处理,从不同角度为这些妇女呐喊、为这些“卑贱者”讴歌,控诉着整个社会的不公。

孤独寂寞,相思成疾——商妇吟盛唐时期,经济发展迅速,政治相对稳定,社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工商业和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吸引着许多男人外出经商,商人重利轻离别,很多商人为了谋取商利,远离家乡,从而使商妇遭遇离别之苦。

出生于商人家庭的李白,曾两次漫游大江南北,对商人阶层的生活、思想感情了解颇多,他怜悯商妇的悲苦,为她们写下了不少诗篇,替她们倾诉内心的苦楚。

如《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诗中以商妇自述的口吻,抒发对远出经商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诗人用年龄序数法和四季相思的格调,巧妙地把一些生活片断连缀成完整的艺术整体。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论文《浅析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的文献综述[摘要]李白诗歌中具有众多的女性形象。

按照类型分有神女、宫庭女性、中下层社会女性形象以及其他这四种。

本文认为这些女性形象有李白的政治寄托,不仅与宫体诗中和花间词中的女性形象有不同,而且代表着盛唐的文化风貌。

[关键词] 李白女性诗歌形象类型对比新形象一、写作背景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李白则是站在这一巅峰之上的一位巨人。

李白是浪漫主义大师,被誉为“诗仙”。

李白对中国的诗歌创作作出了巨大贡新。

特别是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使得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是自由洒脱的。

据王琦《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描写妇女的诗歌共有一百三十多首,约占全部诗作的九分之一。

可见女性描写与李白诗歌创作之密切。

二、研究现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还承续着以前的一些观点,如以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的视角来观照之,认为李白以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妇女,反映了唐代社会妇女生活尤其是下层妇女生活的现实,这以安旗和乔象钟的研究为代表。

如安旗认为李白大部分妇女题材诗都是有比兴寄托的,并在《与“卑贱者”同呼吸共命运——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一文中明确提出李白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是“真正关心妇女命运,同情人民疾苦”的,其妇女诗“体现了诗人与‘卑贱者’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品德,和李白整个作品中的反抗权贵、同情人民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这一时期,日本当代研究李白的著名学者松浦友久在其《李白诗歌及其内在心象》一书中分专题论述了李白的女性诗,且将李白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种类型:宫中的女性、征人妇的“思妇”形象、生活在民间的庶民女性形象。

21 世纪以来,在各种理论思潮的激荡下,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趋向多元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研究局面。

从诗歌意象方面来观照的有王宝琴《花容月貌,玉颜春心——李白妇女诗意象群论析》,该文阐述了李白妇女诗中大量运用“花”、“月”、“玉”、“云”、“春”等意象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意象群,礼赞女性之美丽可爱、坚贞纯洁,并将之上升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美”,从文化研究立场来研究李白妇女题材诗的有顾宝林、顾水林《李白诗中的女性生活习俗和命运探析》等文。

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述评

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述评

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述评摘要:文章梳理了历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接受和研究等方面的概况。

古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研究和关注较少,现代的研究虽然在理论上、系统性上有所深入和突破,但对其专题研究仍然很薄弱,在文本研究、接受研究和影响研究等方面都有待拓展,其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李白的妇女题材诗在其全部作品中占有相当显眼的地位,《李太白全集》中直接描写妇女的及与妇女相关的诗歌大约有一百三十多首,其数量约占李白诗歌总数的七分之一,远超同时代的其他诗人。

但历代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研究与其在李白诗歌中的地位却太不相符。

据王辉斌《建国以来的李白研究述要》和郁贤皓、倪培翔《建国以来李白研究概述》等文的分析可以见出,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根本没有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李白妇女题材诗研究大体上可以20 世纪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20 世纪前属传统研究阶段,主要是对妇女题材诗的思想、风格作印象式的评述及对具体诗篇、诗句的鉴赏等,大多偏于感性的体悟,比较零碎、分散,同时对这类诗的评论都较简单、概括,且绝大部分都偏重于以此来对李白道德人品进行评价。

20 世纪前对李白妇女题材诗的评价影响广泛而深远的要数宋人王安石。

据《钟山语录》云:“荆公次第四家诗,以李白最下,俗人多疑之。

公曰:‘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

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然其才豪俊亦可取也。

”[1](140)宋人好以伦理道德评论李杜,如苏辙认为“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而不知义理之所在也。

”[1](171)罗大经《鹤林玉露》曾说:“李太白当王室多艰、海宇横溃之日,作为诗歌,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耳。

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胸。

”[2](541)王安石本人也以“政教中心”视角看李白,对李白诗作缺乏深刻认识,但以此来评论李白其人“识见污下”就偏离了作品分析,乃至属于污蔑之辞。

难怪陆游怀疑其真实性,甚至否认王安石有此说法:“世言荆公《四家诗》,后李白,以其十首九首说酒及妇人,恐非荆公之言。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常珺【摘要】[摘要]李白诗作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文章通过介绍李白诗作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来分析李白的妇女诗,深入探讨李白的妇女观以及诗人的自我个性特点。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关键词】[关键词]李白;妇女诗;女性形象李白是千余年来为人们所热爱的伟大诗人,大量“光焰万丈”“照耀太虚”的诗篇,从各个侧面反映出唐朝的时代气息。

李白写妇女的诗确实不少,他的900多首诗歌中,有130多首涉及到女性形象。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彩,性格不一,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万千。

李白诗作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内容表达的丰富性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妇女观。

一、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概说李白是唐朝众多描写女性诗人中的典型。

李白笔下的妇女形象,大都是容颜美丽、性格纯真,但内心却积郁着各种深沉的痛苦。

当然,诗人也有描写民间少女娇憨天真的诗篇。

在礼教森严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李白早已冲破传统束缚,用平等的态度,同情的笔触,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确实难能可贵。

李白还借助女性来表达自己的文学和政治主张,以下分类介绍李白妇女诗中的女性形象。

(一)现实题材女性意象这类诗歌涉及到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女性形象,以下按女性的身份地位来进行分类。

1.劳动妇女李白妇女诗中写到的劳动妇女大都朴实自然,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

这类诗有六类几十首,劳动妇女的类型包括采菱妇、采莲女、渔妇、织妇、茧妇、农村老妇。

这些劳动女性大多是下层人民:或无拘无束,健康活泼;或缠绵多情,勤劳善良。

李白确实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劳动妇女,他能生动地勾勒各种人物形象,如《秋浦歌》其十三: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莲女,一道夜歌归。

[1](P422)简单的四句话,像画面一样展现出水乡青年男女劳动后的欢娱情景。

“采莲”的本意是采莲子,湘鄂一带的莲子是农民的经济作物,姑娘们去采莲是她们的生产劳动,这首诗从侧面烘托出了采莲女的勤劳善良。

李白赞美美人的诗

李白赞美美人的诗

李白赞美美人的诗
李白,那可是大唐的一颗璀璨诗星!他的笔下,美人如仙,风姿绰约。

就说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一句,难道不是
把美人的容貌与衣裳写得美到极致?就好像那云彩都羡慕美人的衣裳,花朵都嫉妒美人的容颜。

这是怎样的奇思妙想啊!
再看中的“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这不就是把一位新嫁娘的娇羞之态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她就在我们
眼前,低垂着头,满脸绯红,任凭夫君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应。

还有那中的“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难道不是在说西施的美貌
超越了古今,连荷花见了都要自惭形秽?
李白赞美美人的诗,就像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把美人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用诗意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
一个个令人心醉神迷的女子形象。

这不正说明李白对美的敏锐感知和
高超的描绘能力吗?他真不愧是诗仙呐!
我觉得,李白能把美人写得如此动人,一方面是他自身才华横溢,
另一方面也是他对美的深深热爱和欣赏。

他让那些美人在诗中永生,
让后人也能领略到她们的风采。

这难道不是李白诗歌的伟大之处吗?。

试谈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试谈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试谈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者:贾慧娣来源:《新一代》2014年第08期摘要: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概况,其女性形象主要有上层社会中的皇后、妃子、宫女、贵妇、中下层社会中的征人妇、商妇等。

艺术境界分为壮美、优美;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诗歌;女性形象;艺术境界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生于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卒于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终年62岁。

李白是盛唐诗人的代表。

他的诗歌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他的作品无论是五言、七言,长篇、短制,都是信手拈来,以最恰当的形式反映最深刻的内容。

一、李白诗中的女性形象李白现存诗歌九百多首,这些诗歌都是真实反映了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

在李白的全部作品中,有关女性题材的诗歌,大约有130余首,其数量之多,大大超过他的同时代其他诗人的作品。

其丰富的女性形象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首先是上层社会妇女,有皇后、妃子。

如《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另外李白诗中还表现了女性的勤劳淳朴、幽娴贞静等传统美德。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的农家老妇,淳朴善良的个人品行,诚挚的待客之情,在李白的描绘中清晰可见。

而其中夜舂的邻女,和李白其余诗篇中那些浣纱女、捣衣女、织妇、采菱女等劳动女性都为我们显现了大唐女性的勤劳。

李白沿用乐府旧体,借用汉武帝陈皇后故事讽刺上层统治阶级的爱情没有真诚,牢固的基础,(女)色衰(男)爱歇的一种普遍现象。

——仅仅以色取悦于人,是不能白头偕老的。

除了写宫室中的皇后和妃子外,李白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描写宫女、贵妇的小诗,如《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在清新明丽的优美意境中,将这些妇女的苦与痛淋漓尽致描写出来。

李白诗歌中还塑造了一些思妇、宫女的形象。

这些形象的塑造并不光是作者对这类妇女的同情与关注,更是为了自己找到了适当的心灵的“代言人”。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作者:张亚斌李春霞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11期摘要:在李白创作的众多诗篇中,涉及女性的就有一百多篇,足见李白对女性的关注。

在这些诗篇中,形象各异、性格不一的女性形象被诗人艺术地创造了出来,她们的幸与不幸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们身上熔铸着诗人对人生世相的诸多感慨。

因此,通过她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诗人的独特个性及其思想风貌。

此外,通过她们,也可以看出李白在人物塑造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白;诗歌;女性形象在李白创作的众多诗篇中,涉及女性的就有一百多篇,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致于前人说其诗“十首九说妇人与酒”[1],虽然说得有些夸张,但也足见李白对女性的关注。

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倾注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通过探究她们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自身的思想状况及其对人生的思考。

一、女性形象的多元呈现在唐朝众多诗人中,李白对女性的关注大大超过了同时期的诗人。

他笔下的女性,大多有着美丽的容貌,多愁善感,心里郁积着各种苦楚。

此外,另有一部分女性,天真烂漫,开朗无忧。

她们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悦人心目。

下面我们分别论述之。

(一)弃妇李白诗歌中有一部分是描写弃妇的。

尽管她们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所处的环境也是千差万别,但她们被弃的命运却是一致的。

面对相同的命运,她们应对的态度却是不同的。

有的性格懦弱,忍气吞声,不敢有丝毫反抗,而是默默地接受自己被弃的命运。

这类弃妇,多是宫中女性,陈阿娇就是其中的代表。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2]267这里,李白对陈皇后与汉武帝的故事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忽略了陈皇后因骄妒无子从事迷信活动而被弃的历史内容,而是通过陈阿娇失宠前后处境的强烈对比,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以色事人、色衰爱弛的悲惨命运。

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1)

李白女性诗歌探微 (1)

李白女性诗歌探微李浩保摘要: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人只是供男人赏玩的“尤物”,很少有人知道她们的酸甜苦辣。

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社会中严重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反映出来,把几千年来常被遗忘的二分之一的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关键词:思妇弃妇勇妇《李太白全集》中,关于妇女的诗歌共有八十余首,几乎占全部作品十分之一。

历代诗人作品中写妇女的,再没有比李白更多的了。

李白关于妇女的诗歌中写得最多的是“思妇”,即思念远别的丈夫的妇女。

她们主要是这两种人:一种是从军戍边的征人之妻,一种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之妻。

关于前者有《乌夜啼》、《子夜吴歌》、《塞下曲》、《捣衣篇》、《北风行》等;关于后者有《长干行》、《江夏行》等。

人们都知道,唐代国势强盛,经济发达,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确是“虽秦皇与汉武兮,复何是以争雄”,堪称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文治武功,自然要归功于“英主”和“贤相”们的励精图治,要归功于“凌烟阁”上的英雄,但归根结底应归功于“男耕女织”的劳动人民。

没有劳动人民创造的大量物质财富作基础,根本谈不上任何文治武功。

而在创造有唐代文治武功的物质基础中,广大的妇女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多少妇女贡献了辛勤的劳动?多少妇女牺牲了她们的青春?多少妇女洒尽了痛苦的眼泪?这就没有人或很少有人知道了。

李白却把她们反映在诗歌中,把封建社会中严重地被忽略了的一个方面反映了出来,把几干年来常被遗忘的二分之一的人类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请看《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再看《子夜吴歌》(其四):“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还有《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古诗湖边采莲妇翻译赏析

古诗湖边采莲妇翻译赏析

古诗湖边采莲妇翻译赏析《湖边采莲妇》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

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

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前言】《湖边采莲妇》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古代女子对于自己贞操的看重。

诗中运用用典等手法,表达着重之感,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

【注释】⑴白纻:苎麻布。

⑵将:与。

⑶大嫂:兄嫂,文中指哥哥的妻子。

⑷溪湖:曲溪宽湖⑸行不在:外出远行。

⑹外人:陌生人。

⑺秋胡妇:典故名,典出汉·刘向《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

秋胡之妻,诗文中常用以为节义烈女的典型。

⑻贞心:表示贞洁,贞操。

【翻译】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还不知道与人打交道。

大嫂子去湖里采芙蓉,曲溪宽湖,荷叶千万重。

你大哥外出远行,大嫂你别跟陌生人说话。

要像秋胡的夫人一样,不受诱惑,要像松树高洁。

【赏析】《湖边采莲妇》是乐府古题之一。

诗人借助于这一古题,刻画出一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子形象。

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对比的写法。

诗人把“小姑织白纡,未解将人语”和“大嫂采芙蓉,”“莫使外人逢”相对比。

前两句描写小姑子在家纺织麻布,不懂的与外人打交道,还有大嫂子在溪水里采摘芙蓉,美丽动人。

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一个朴实的乡下妇女,清新脱俗之感跃然纸上。

后两句描写大哥走后大嫂的表现,加上运用典故,更能体现出他们之间夫妻相爱,也从侧面体现了古代妇女对于自己的贞洁是非常看重的。

“愿”字将诗人多大嫂珍重自己贞操的希望渲染的淋漓尽致。

运用典故,加深感受。

‘“未解”一词体现出了小姑的淳朴与自然,更能看出古时女子的淳朴善良,引入喜欢。

小姑在家中,尚且要“将人语”,大嫂在野外,反要“莫使外人逢。

”以小姑的天真烂漫,来衬托“大嫂”的拘谨防范。

使我们了解到采莲妇的贤淑和纯朴。

诗歌在最后,又以“愿学秋胡妻,贞心比古松”结尾,把采莲妇的贞洁之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湖边采莲妇》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通过对小事的描写,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古代妇女对贞操的看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nyang Teachers Co lleg e第22卷 第4期 2002年8月(Philos.&Soc.Sci.Edit.)Vo l.22No.4Aug.2002·文学研究·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胡 欣(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河南信阳464000)摘 要:李白诗歌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若不从她们的身份而从其情感行为特征上划分,大致可以区分为: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关键词:李白;妇女诗;人物类型中图分类号:J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02)04-0107-03 诗仙李白描写妇女生活以及其形象的诗歌作品有130多首,约占其今存全部诗歌总量的九分之一。

这些诗歌中所涉及的女性,从其身份上看,有皇后、妃嫔、仙女、农妇、渔家女、贵族妇女、征人妇、歌伎舞女等等,但是若从诗中女性人物的情感行为特征上区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自然高洁型,孤寂悲怨型,高贵飘逸型和勇武复仇型。

一、自然高洁型所谓自然高洁型女性是指李白笔下描写的那些既有着异常美貌,且又不畏强权、冰清玉洁、热爱恬淡生活的女性。

这种女性既有历史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就历史人物而言,最为典型的是西施和罗敷,其中又以写西施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艹宁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最为著名。

在诗中,诗人以高度浓缩的语言概括了西施的一生:她生长于山中,但却有着旷古绝今让荷花也感到害羞的容貌;她勤劳而又性情贤淑,但当国家处在危亡之秋,却又扬蛾入吴毫不踌躇;她以自己的聪明和美貌帮助勾践完成了复国大业,但是功成之后她却飘然而去。

西施是李白以前诗歌中被经常讴歌的人物,人们在诗中大多赞美她的美貌和对她不幸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

但在李白的笔下,西施却成了一个不惜为国牺牲功成不受爵追求个性生活自由的崇高形象。

显然,李白在西施形象的身上找到了与自己“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功成身退生活理想相一致的契合点,换句话说李白在西施形象的身上寄托有自我的影子。

李白写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以自己的妻子和《越女词》五首中的女性为代表。

李白一生正式迎娶的妻子一个是许氏,一个是宗氏。

他为她们写下了十多首情真意切的诗篇。

虽然这些诗作从主体上看所表达的都是李白对她们的思念和愧疚,但是透过这种表象我们可以看出她们对李白的爱的坚贞与执着。

开元十九年在长安的诗人写给在安陆的许氏夫人“…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

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

…”(《寄远十二首》其一)就赞美了妻子的美貌、多艺和对自己缠绵执着的爱恋。

《在浔阳非所寄内》是李白被系浔阳监狱时写给妻子宗氏的:“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惜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场那可闻。

”诗中以蔡琰喻宗氏,写出了宗氏为营救自己出狱而四处奔走求告的行为与情形。

李白是唐代诗人中最早最多的在诗篇中表现自己夫妻情深的诗人。

《越女词》五首中,诗人以赞美的笔调描写了一群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少女:那不着“鸦头袜”“足如霜”赤脚少女的淳朴天真,那“卖眼”“折花调行客”少女的大胆多情,那“笑人”“佯羞”采莲少女的娇憨,那“相看”“断肝肠”素足女的痴情,那“新妆荡新波”少女的明丽清绝,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生动传神的照片,收稿日期:2002-02-15作者简介:胡 欣(1965-),女,河南光山人,现为信阳师范学院数学系教师。

107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李白对越女的描画没有像写西施那样烘托渲染,而是着重刻画她们的自然纯真的天性,具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特征。

二、孤寂悲怨型这是李白妇女诗中数量最多也是形象身份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

李白的个性善良而又天真,具有着强烈的关怀意识和平等意识,他为那些身受不公平待遇的女性鸣不平,为她们抗议,为她们呐喊,用自己手中的柔翰为她们抒发痛苦和悲怨。

李白这类诗歌如写民间弃妇的作品只有一首《代赠远》。

诗写一洛阳女子的丈夫“逐虏荡边陲”后,因为“燕支多美女”而与她“恩情云雨绝”。

于是,她“焚之扬其灰”毅然与丈夫决绝。

诗歌在写法和立意上明显地带有《诗经·氓》和汉乐府民歌《有所思》的痕迹。

李白这类诗歌如写得非常好的是关于女子“关天岂由身”幽怨孤寂生活的作品。

如:《王昭君二首》、《长信宫》、《长门怨女》、《怨歌行》、《怨情》等。

这些诗歌不管是当代还是古代的女子,不管是将军夫人还是普通平民的妻子,不管是宫女还是商人妇…都被李白当作了他关怀的对象。

这表现出李白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乃是一种自觉的意识。

这类诗歌中从艺术和思想两方面来看,特别应该提到的有两首诗:《玉阶怨》和《白头吟》。

前者“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诗篇仅仅通过景物环境和人物动作描写,就给审美者留下无尽的想像空间:宫女的百无聊赖、孤独寂寞、深夜难眠、望月寄怀等等。

这种可以透过环境表层品味出更深内涵的兴象的二重结构,被李白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者“兔丝故生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诗歌虽然通篇运用比兴体,但是,诗歌末尾两句“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却点明题旨,既写出女子的悲怨和痛苦,也对朝三暮四的轻薄者表示出愤怒和谴责,含蓄中吐露出压抑不住的愤慨不平之气!二、高贵飘逸型李白这一类诗歌中的女性就其身份而言,主要集中在以杨贵妃为代表的宠妃和以西王母为代表的仙女身上。

李白直接写杨贵妃的诗篇有《宫中行乐图》八首和《清平调》二首。

依据《本事诗》和《太真外传》记载可知,这两组诗都是李白奉诏而作。

诗篇赞美了杨贵妃无与伦比的花容月貌,高贵的气质以及她举手投足的万方仪态等等。

应该说这两组诗中李白对杨贵妃的赞美之词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出自本心。

李白由信奉道教到入道,可见道教神仙世界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因而他是出自本心的对仙女进行讴歌赞美。

在他的笔下,仙女们一个个都是姿容绝世、飘逸绝尘,她们或生活在飘渺神奇的名山绝顶,或生活在玉宇琼楼的仙境,她们乘风驭气观四海于一瞬,她们手把芙蓉飘曳广带丝毫不带人间烟火气……她们是李白深深埋藏在心底中的终极生活理想中的理想人物和理想追求。

如《上元夫人》:“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

嵯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裘披青毛锦,身着赤霜袍。

手提赢女儿,闲与凤吹箫。

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茅君传》载:“茅固问王母:`不审上元夫人何真也?’曰:`三天真皇之母,上元之高真,统领十万玉女之名录者也。

’及上元夫人来,闻云中箫鼓声,龙马嘶鸣。

既至,从者甚众,皆女子…上元夫人年未笄,天资绝艳。

服赤霜之袍,披青毛锦裘,头作三角髻,余发散垂之至于腰。

戴九天夜月之冠,鸣六山火藻之佩,曳凤文琳华之绶,执流黄挥精之剑。

入室向王母拜,王母坐止之,呼与同坐。

”显然李白是依托这段故事构思写成《上元夫人》的。

诗篇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上元夫人雍容华贵高雅闲逸的姿容神态。

此外这类诗的代表作还有《玉真仙人词》、《江上送道士褚三清游南岳》等等。

四、勇武复仇型这类诗歌的数量不多,只有两首:《东海有勇妇》和《秦女休行》。

前者刻画了一位“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的刚烈女子形象:她武艺高强,剑术通神,心胸磊落,大义凛然;她面对仇人“十步两蹑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诗篇洋溢着对勇妇侠义精神的歌颂和赞美之情,读来令人激情振奋。

《秦女休行》是一篇拟古之作,诗歌也刻画了一位“手挥白杨刃,清昼杀仇家”的女英雄形象,讴歌了她刚直无畏的豪侠本色。

李白写这类形象的诗作尽管只有两首,但是他却在诗篇中倾注了自己强烈的感情因素,因为她们身上的这种磊落豪爽慷慨任侠快意恩仇的个性和行为,一方面是李白自己个性外化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盛唐社会崇尚勇武精神和力度这种社会心理的外化体现。

李白诗歌中还有一类特殊类型的女性,她们往往是李白作为衬托自己豪放旷达行为的点缀者而出现的,这就是歌伎舞女。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李白也有携妓狂游的行为,因而,这类人物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他的诗歌中。

但是,这类人物李白并没有对她们使用过多的笔墨,她们不过是李白用以衬托自己而随手拈来作为应景的烘托而已。

只要看看“我今108第22卷 第4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8月携谢妓,长啸绝人情。

”(《忆东山二首》其二)“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出妓金陵子吴庐六》)等就可以明白这一点。

总之,李白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多是为李白所赞美和讴歌的,在她们身上多寄托有李白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追求,寄托外化有时代的心理和李白自己个性的因子。

在盛唐诗坛上,李白这类诗歌数量之多,是包括杜甫在内的其他诗人所极少涉及的题材领域,因而从另外一个侧面表现出李白飘逸思不群的独特个性,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再现出了盛唐社会妇女生活的喜怒与哀乐。

责任编校:韩 伟On the types of the characters in LI bai's poems about womenHU Xin(Dept.of M a th,Xinyang T each ers Colleg e,Xinyang464000,China)Abstract:L Ibai described a number o f w o men in the his po ems.As fa r as th eir feeling a re concemed,th ey ca n be div ided into fo ur ty pes:natur al a nd pure ty pe;lo nely a nd sad type;noble and g raceful type;brav e and rev eng eful ty pe.Key words:L Ibai;po ems a bo ut wo men;the ty pes o f the cha racter s(上接第97页)参考文献:[1] 萧 湘.“四胞胎现象”与量词运用[J].语文建设,1997,(7):44.[2]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 新华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 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6] 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责任编校:韩 伟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use of multiple classifier measure wordCHEN Wei-lin(Dept.o f Chinese Languag e a nd Lite ratur e,Xiny ang T ea che rs Co lleg e,Xinyang464000,China)Abstract:Ther e a re plentiful cla ssifier mea sur e wo rds in chinese,but still no the classifie r measure wo rds which can be used to refer to duobao tai.The present ekected ckassifier measure w or ds such as couple,family,case,g e as w ell as po ssible se-lection sush as bao,huai all a re una cceptable.G roup that differ f rom co uple while hav ing some som e in mea ning ca n be used as a classifier measur e wo rd to refer to Duo ba otai.Key words:duo bao;classifier measure w or ds;g r oup109胡 欣:简说李白妇女诗中的人物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