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汉绣”的时尚美女

合集下载

肩上云霄_千年霓裳——记云肩制作技艺非遗传人李玉兰

肩上云霄_千年霓裳——记云肩制作技艺非遗传人李玉兰

2023 中国纺织069当得知云肩非遗传承人将落户在李玉兰工作室时,脑海里第一时间浮出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形容我与云肩传承人李玉兰恰如其分。

认识李玉兰是13年前,在一次福建的活动中,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因为我给他绘声绘色讲故事,我们不到一个小时便跟熟络起来。

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就是李玉兰。

李玉兰毕业于大连轻工学院服装设计系,这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毕业后目光瞄向了南方,她人生第一站停靠在鹭岛福建厦门。

李玉兰的创业搭档是她的爱人——东华大学毕业的吴诗辉,两个高学历毕业生又是搞最熟悉的专业,珠联璧合。

创业伊始他们便迸发蓬勃活力,李玉兰设计的服装爆款连连。

吴诗辉在网络销售初始,加入了马云的销售体系,成为网红打卡光顾的对象,网络销售在马云服装版块一路高歌。

如果说李玉兰人生开局顺利,马到成功的话,那么在不惑之年,她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2021年,为证明和检验自己的能力,她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设计大赛——盛世中国“池上锦”杯中国汉服设计大赛。

她是反复琢磨后才下的决心,参赛的大多是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名声和肩上云霄 千年霓裳——记云肩制作技艺非遗传人李玉兰脸面对资深设计师是致命伤。

初赛中李玉兰的作品饱受争议,这是国内第一次的汉服展示。

传统与时尚的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相融合,评委各持已见。

李玉兰把云肩传统工艺融入设计,有人反对,有人支持,针锋相对。

最后她的初赛分数不FASHION时 尚070 中国纺织 2023是很理想,勉强进入决赛。

要不要决赛?她当时很纠结。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正如孟子所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吴诗辉用孟子语录鼓励她,人生能有几回搏?对手是小一辈的大学生,他们有思想,但是她有实力,这时候需要用实国古代帝王与贵族在重大场合所穿戴的服饰,是一种高贵的象征。

云肩是披于女性肩上的服装配饰,是中华民族有着千年以上悠久历史的独特服饰款式。

甘谷赵小玲刺绣

甘谷赵小玲刺绣

赵小玲刺绣艺术赵小玲,女,1972年生,汉族,甘谷县大像山镇人,甘肃省副高级刺绣艺术师。

自幼随母亲学习刺绣艺术,因天资聪慧加刻苦钻研,技术日进,颇得刺绣精髓,被家族视为优秀传承人。

最早在甘谷县工艺美术厂学习几年,先后又西安、江苏等地学习刺绣技艺,融汇南北刺绣技法,再结合本地传统技艺,逐步形成自己独特之风格,其工艺图案优美生动,色调柔和,寓意深远,其作品既具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多年来一直坚持做荷包,后来专做刺绣,第一个刺绣作品是老虎头,周围人都夸赞它眉毛最传神,本地周围人很少有人绣花,附近的姑娘、媳妇都向她学习,由于作品都很精美,自己的绣品逐渐也有了名气,人们都会买她的绣品,直接带动当地的刺绣文化。

她的绣品以平、齐、细、光、匀见长。

远看像手工画,近细看才是手工绣,所见之人都称“神奇”。

十五年前一个商人买了30多个荷包,准备到日本送朋友,结果在飞机上被乘客看到后被抢买一空,最终没有带到日本去,赵小玲刺绣精美可见一斑。

海内外收藏者甚多,甘肃本地到处都有她的藏品,大幅作品以《花开富贵》、《吉祥如意》、《十二生肖》、《花鸟山水》等作品,被收藏者和爱好者称为“神针赵小玲”。

特别感谢甘谷的父老乡亲、甘谷县文化局、甘谷县工会各位领导为了保护和发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人力,大力支持宣扬我县的文化遗产,给予了她一个很好的艺术平台,让她精神百倍,感动非凡,不说效益只说艺术文化,她说一定要刻苦钻研、认真学习,给支持她的各位领导和全县人民做出自己仅有的贡献。

她于2016年7月经甘谷县文化馆选拔去兰州西北民族大学进修,受益匪浅,得到学校教授、专家和中央文化厅副厅长的赞赏,她看到同学中都是全国各地文化艺术的精英、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得到了学校教授的授课理论等各方面的指导,结合实践经验,学到了一生难得的知识,让自己释放了许多难解的困难,让自己真正懂得了什么叫艺术,什么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以她要更认真的研究文化艺术,向老前辈学习,把非物质文化刺绣推向更高层,把刺绣艺术发扬光大。

丝绸工匠(76)汉绣首位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在传承中创新

丝绸工匠(76)汉绣首位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在传承中创新

丝绸工匠(76)汉绣首位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在传承中创新2018-06-10 来源:湖北日报图为:82岁的汉绣传承人黄圣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倪娜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胡弦5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我省汉绣项目非遗传承人黄圣辉,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为汉绣首位国家级传承人。

多年研究汉绣的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叶洪光认为,汉绣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10年来却无国家级传承人,黄圣辉获评填补了这一空白。

湘妹子只身来汉黄圣辉家中,客厅挂着三幅湘绣作品,《小鸡丝瓜》绣于60年前,至今色彩饱和,纤毫毕现。

黄圣辉在武汉生活几十年,湖南乡音未改。

从湘绣到汉绣,一切要从上世纪50年代的借调说起。

1936年,黄圣辉出生于长沙刺绣世家,6岁就在母亲指导下学习刺绣,中学毕业后进入湖南湘绣厂。

1956年,武汉开办刺绣班,市第二轻工业局赴长沙挑选刺绣能手,20岁的黄圣辉因技艺超群被选中。

爽朗的湘妹子只身来到武汉,成了刺绣班老师。

当时学员回忆,黄老师要求对绣品仔细观察,下课后她还检查每个学生的刺绣动作,进行指导。

看中她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市第二轻工业局坚持要她留下来工作。

此后,她在武汉市戏剧用品厂担任技术负责人。

黄圣辉不仅很快掌握汉绣技法,还将掺针技艺融入汉绣。

这一针法表现力极强,极大扩展了汉绣题材空间,将汉绣提升到新的水平。

汉绣挂进人民大会堂上世纪60年代,武汉戏剧用品厂成立汉绣技术研究室,黄圣辉和同事对汉绣传统进行整理,归纳出40多种针法,并编织成针法小样。

当时,武汉市戏剧用品厂生产形势大好。

“人歇绷子不歇,前一个人去休息,下一个接上,绣花绷子就没停过。

”由于供不应求,武汉形成了以戏剧用品厂为中心的汉绣生产基地,并出现积玉桥、白沙洲及孝感县等加工点。

“去一次孝感,要是下了火车没赶上那趟去村里的汽车,就只有回来,第二天再去。

”黄圣辉记得,为了发展绣娘,都是用脚走,晚上住在农村,听得见老鼠在天花板上跑。

绣娘郭美玲

绣娘郭美玲

再绣,而年轻人又无心学绣。郭美玲不愿意看着
手工刺绣就这样被遗忘,2000 年从单位内退后, 她来到素有“家家是绣坊,人人会刺绣”之称的
侯马创办了自己的刺绣坊。为激发人们对手工刺
绣的兴趣,她不仅免费收弟子,每月还发给徒弟 200 元工资,且其绣出的物件归本人所有。郭美 玲深知传统刺绣要想发展,必须加入现代元素, “如何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这个问题时常 萦绕脑海。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美玲看到达· 芬
么都不用做。没有希望,不需要未来。美好?美好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也懒
郭美玲从事雕塑及工艺品设计制作,但剪纸和刺
绣始终没有远离她的生活。1986 年,郭美玲赴南 京工艺美术学院进修,这段经历让她对刺绣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刺绣是以针代笔,油画的色彩
与丝线的色彩相通,将油画及国画的艺术精髓灵 活运用于绣品之中,刺绣就有了画的韵味。”然 而手工刺绣的尴尬境地让郭美玲心生凄楚。街市 里铺天盖地满是电脑绣物;会绣的人越来越少— ——擅绣者多年近花甲,生活安逸老眼昏花不愿
么都不用做。没有希望,不需要未来。美好?美好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也懒
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剪布第一人”。她的《话
说剪布》同时入选《中国民间艺术》文献,并被 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评为三等奖。北京之行,让
郭美玲看到了外面的广阔天地,她流连于故宫、
琉璃厂、荣宝斋,还到美术馆观画展。回来后, 她用 38 天时间创作完成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绣品 《清明上河图》。凭借着对刺绣艺术的执著与热 爱,郭美玲的绣品不仅在国内闯出了名堂,还走 出国门漂洋过海。她绣制的绣花鞋绣花袄在国外
么都不用做。没有希望,不需要未来。美好?美好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也懒
钻研几十年如一日,刺绣技艺愈发精到,不仅成

怒放的汉绣之花

怒放的汉绣之花

60怒放的汉绣之花La fioritura deiricami Han—————作者:郭海燕 Guo Haiyan翻译:莫亿澜 Ylenia Morando20602 500,层层施色;画61黄春萍就在这浓厚的汉绣氛围里出生、长大。

凭着对刺绣的热爱,这个大眼盈波、极有主见的武汉姑娘,10岁时就拜韩辉和项珍珍两位汉绣大师为师。

学艺的日子里,她每天苦练12小时以上,手指常被刺破。

当窗外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时,她在绣架前一坐,从日出绣到日落,从不叫苦。

Huang Chunping è nata e cresciuta circondata da forti rimandi al ricamo Han. Spinta dal suo amore per l’arte del ricamo, questa ragazza di Wuhan dagli occhi grandi e decisi è diventata ben presto, a dieci anni, la discepola di due maestri del ricamo Han, il sig. Han Hui e ls sig.ra Xiang Zhenzhen. Per imparare quest’arte, ha dovuto impegnarsi molto, arrivando ad esercitarsi 12 ore al giorno e spesso si pungeva le dita. Mentre i suoi amici erano fuori di casa a giocare, lei era seduta davanti al telaio a ricamare dall’alba al tramonto senza un lamento.真正的汉绣大师除了有一手好针线活儿,还必须会画画,懂设计——这可是刺绣的灵魂啊!于是,黄春萍勤奋读书,考取了武汉一所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顺利进入当地一家绣花厂工作。

“手工匠人”石佳冉:用古风团扇惊艳世界

“手工匠人”石佳冉:用古风团扇惊艳世界

“手工匠人”石佳冉:用古风团扇惊艳世界作者:美云来源:《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9年第07期痴迷手工制作的80后女孩石佳冉,曾为金鹰电视艺术节“金鹰女神”赵丽颖设计凤冠,还是央视春晚、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的服装装饰设计师。

她被绝美的中国古风团扇吸引之后,以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连马云都将她制作的两把团扇精心收藏。

不仅如此,她还把中国古风团扇带到国际舞台,奢侈品牌香奈儿的新品发布会采用了她的团扇。

石佳冉通过Instagram发布的新作品获得广泛认可,很多外国人赞叹不已,专门赶赴北京向她学习手艺。

年纪轻轻闪耀服装设计界石佳冉戴着大框眼镜,扎着马尾辫,看起来和普通女孩毫无分别。

1987年出生的她祖籍辽宁鞍山,现在居住在北京。

小时候,心灵手巧的石佳冉看到邻居做中国结,就跟着学,还把爸爸给的零花钱都买了材料,并且爱上了编织漂亮的手工艺品。

她经常兴趣盎然地给自己的娃娃做衣服,做盘扣,小小年纪做出来的东西精美程度常令成年人叹服。

2003年,电视剧《金粉世家》全国热映,正在读高中的石佳冉对剧中人物穿着的一身偏襟校服念念不忘。

從此,她把对小手工艺品的热爱,转移到了古典服装上。

因痴迷手工制作,石佳冉开始动手画设计图,选布料,遇到难题还去向裁缝师傅讨教。

高考结束,石佳冉被北京服装学院录取,学习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大学毕业,石佳冉进入一家私人定制公司工作。

精湛的手艺和奇思妙想,迅速让石佳冉的能力获得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没多久,石佳冉就收到了湖南卫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担任晚会的服装和装饰设计师。

石佳冉把传统刺绣和时尚元素完美结合,由她为演员们制作的华美服装和服饰,成为2012年湖南卫视春晚最大的亮点。

2013年8月,石佳冉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佳冉工坊,做高级手工装饰定制。

这样的工作室在国内鲜有先例。

石佳冉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真正喜欢的东西。

一枚扣子、一个胸针、一对耳饰,方寸之间尽有芳华,刺绣、造花、钉珠,每一针都细腻如丝,每一款都臻于完美。

杨小婷和她的汉绣艺术

杨小婷和她的汉绣艺术

杨小婷和她的汉绣艺术
作者:
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20年第08期
杨小婷(1978- ),女,汉绣大师,祖籍通山阳新,出生于湖北崇阳县,毕业于汕头工艺美术学校,现为中国青年工艺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美术师。

汉绣,是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创造出来的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汉绣的用针有别于四大名绣,它采用一套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的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分层破色,对比强烈。

汉绣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其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再出枝,充分体现出“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呈现出浑厚、绚烂的色彩。

汉绣下针果断,图案边缘齐整,名之曰“齊针”。

绣品多从外围起绣,然后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

除“齐针”的基本针法外,汉绣还根据绣品不同的质地和花纹,灵活运用诸如垫针绣、铺针绣、纹针绣、游针绣、关针绣、润针绣、凸针绣、堆金绣、双面绣等等针法,从而使绣品更富有立体感。

被称为“楚天才女”的学院派汉绣大师杨小婷,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也是湖北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她钻研多年复活了“游针绣”手法,作品《哀悼》曾获得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创意奖。

(未方)。

从工到艺的跨越者

从工到艺的跨越者

Hangzhou Embroidery (Hang Xiu), as famous as Beijing Embroidery (Jing Xiu), Shandong Embroidery (Lu Xiu), Henan Embroidery (Bian Xiu), Wenzhou Embroidery (Ou Xiu) and Fujian Embroidery (Min Xiu), is a time-honored craft which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in Chinese embroidery history. In the old days, ingenious Hangzhou girls, stitching in their bedrooms, lived a simple but beautiful life. However, with the appearance of machine embroidery—the result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angzhou Embroidery becomes unpopular. Fortunately, a group of inheritors like Jin Jiahong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Hangzhou Embroidery under the guide of their predecessors. Bearing vivid artistic expression as well as profound cultural tradition, their works revive the splendor of Hangzhou Embroidery.从工到艺的跨越者——记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金家虹Jin Jiahong, Master of Chinese Embroidery Art文|李晖“一方绣架,撑开江南千年丝绸;十指春风,绣出湖上几分春意。

指尖绣出中国精彩——刺绣艺术大师何晓霞的故事

指尖绣出中国精彩——刺绣艺术大师何晓霞的故事

指尖绣出中国精彩一刺绣艺术大师何晓霞的故事“为纪念路易・巴斯德诞辰200周年,恳请您用高超的中国刺绣艺术为这位法国微生物学家绣制一幅画像,届时恭候您的光临”……一个来自法国的邀约,让湖州师范学院何晓霞刺绣学院院长何晓霞的暑假忙碌不已。

法国的刺绣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最著名的法国刺绣坊自1858年创始以来就以和巴黎时装周相互交融而声名远扬。

法国人缘何要舍近求远,到中国湖州邀请何晓霞担此重任?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现年53岁的何晓霞,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刺绣世家,自幼从母亲言传身教中练就刺绣功底,耳濡目染之下,八九岁的时候就可以独立完成绣品了。

1986年,何晓霞考入辽宁省工艺美术学校,在这之前,刺绣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爱好,毕业后她开始从事设计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档节目,提到了刺绣面临断代、后继无人的危机。

那一刻,何晓霞似乎像被什么东西突然打醒了似的, “中国刺绣不能后继无人”。

就这样,何晓霞重新拿起了绣花针, 每天找母亲探讨研究,不断精进自身技艺。

2000年,何晓霞成立了自己的绣坊,传承刺绣艺术,发掘整理了传统刺绣中的50余种针法,在辽宁、江苏、山东各地挑选了几十位绣娘创作绣品。

2009年起,何晓霞的《藏民一家人》《约翰》《待嫁》等一批绣品在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等多个大展上获得大奖。

她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当代刺绣艺术个人作品展,引起广泛反响,部分作品被辽宁省博物馆收藏。

小有名气后,她又被选送参加由原文化部和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刺绣国研班”,在这期间拜苏绣大师顾文霞为师,学习刺绣精髓,将之前所学技艺升华。

何晓霞不拘泥于传统技法,在继承传统刺绣用折光来表达绣品内涵的同时,独创横向运针针法一一“扁担针”,巧妙晕色,用丝线本身的色彩去表达,将西画的立体特点与绣线的折光特点相结合,并加入美学创作和绘画元素,形成了自己的辽绣风格。

2010年,辽绣被沈阳市政府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何晓霞成为“辽绣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汉宫花的年轻人

传承汉宫花的年轻人

传承汉宫花的年轻人作者:周晨亮来源:《人民画报》2019年第03期一片片雪白的真丝小方布在灵巧的双手的捏折修剪下,化身成一朵朵美丽灵动的花朵……端坐于工作台前的年轻人,一身中式改良长衫,长发飘飘,手指纤长,大大的眼睛认真地注视着指尖的手工花——活脱一位穿越而来的古代仕女。

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樱花制作完成。

“这就是汉宫花。

”说话的人名叫胡玲,是目前国内汉宫花技法唯一的一位“80后”传承人。

她一边制作着手中的汉宫花,一边将自己与汉宫花的故事娓娓道来。

几近消失的传统手工艺1982年出生的胡玲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她做过十多年的服装高级定制工作,有着丰富的绘图和立体裁剪经验。

2015年,在一次“非遗手工课”上,胡玲偶然被一幅由真丝布料做成的《花卉图》吸引。

“就觉得那花做得也太逼真了,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汉宫花。

”后来,胡玲终于认识了这幅图的作者—林秀蓁。

曾在北京工艺美术厂工作了20多年的林秀蓁如今年已近古稀。

她擅长景泰蓝掐丝工艺和宫廷堆绣技术。

20世纪90年代,林秀蓁在工作中无意间听人提起了汉宫花,并由此结识了当时国内唯一会制作汉宫花的王福龄老人。

王福龄老人也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师传于一位曾是清廷宫女的美术老师,是最接近汉宫花古老传统技艺的继承人。

王福齡在继承清折花工艺的基础上,还将绘画技法运用到作品中,把不宜用丝绫表现的东西用笔画出,如江中的小船、戴斗笠的渔翁、远景的垂柳等,近物则仍用折花方法表现,使作品有了国画的意境,这便是汉宫花折棉工艺画。

她在用料上也有改革,除丝绫以外,辅以棉、麻、木、纸等材料。

20世纪70年代,王福龄的作品被当时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研究所专家鉴定为:“此工艺为已经失传的古老艺术,文史资料有此品种,但建国以后从未出现过。

”20世纪90年代,全国工艺美术大师霍铁军曾将此工艺命名为“帛雕”,使用几年后又恢复它的历史本名—汉宫花。

作为王福龄学生中唯一坚持没放弃的技艺传承人,林秀蓁在王福龄真传基础上,把自己擅长的景泰蓝和堆绣技法融入到汉宫花手艺中来,超越并丰富了此前的工艺,给古老的汉宫花手工艺赋予了大众审美的新鲜元素。

“80后手艺人”石佳冉:绝美古风团扇惊艳了世界

“80后手艺人”石佳冉:绝美古风团扇惊艳了世界

“80后手艺人”石佳冉:绝美古风团扇惊艳了世界作者:张东亮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19年第05期体操冠军刘璇走秀时,戴的“蝴蝶花海”桂冠是由她设计的;她还是央视春晚、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的服装装饰设计师,《芭莎》杂志的常客;马云将她的两把团扇精心收藏,视若珍宝;她把中国绝美古风团扇带到国际舞台,登上香奈儿的新品发布会;她通过社交軟件发布的作品获得广泛认可。

现在,很多外国人都专门赶到北京向她学手艺!1987年出生的石佳冉的祖籍是辽宁鞍山,现居北京。

小时候,心灵手巧的邻居教佳冉做中国结,她就把爸爸给的零花钱都用于买材料。

从此爱上编织美丽的手艺活。

她还兴趣盎然地给自己的娃娃做衣服、做盘扣,小小的她所拥有的创意令妈妈叹服。

2003年,电视剧《金粉世家》全国热映,正在读高中的佳冉,对剧中冷清秋穿一身偏襟校服的样子念念不忘,从此,她把对小饰品的热爱,转移到了古典服装上,因痴迷手工制作,女孩开始动手画设计图、选布料。

向裁缝师傅讨教,折腾了许久,还是做得不尽人意。

这让佳冉意识到,要想学做服饰设计,把技术练到家,必须接受专业化的学习。

进入大学,石佳冉选择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私人定制公司工作。

精湛的手艺和奇思妙想,让她声名远播。

没多久,石佳冉就接受了湖南卫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担任服装和装饰设计师。

她把传统刺绣和时尚元素完美结合,使演员们华美的服装和服饰,成为2012年湖南卫视春晚最大的亮点。

那时,凭着一腔热爱和才华,这位“80后”女孩常常受邀参与央视春晚、跨年演唱会的服装设计,惊艳设计俘获各路当红艺人。

对于中国式的传统工艺品,石佳冉是信手拈来。

比如女演员赵丽颖戴的金鹰女神凤冠就出自她手;刘璇走秀时,戴的“蝴蝶花海”海头饰桂冠,闪耀众人,压轴全场,也是由她设计的;很多女艺人手里拿着她做的包包,显得优雅而时尚。

后来石佳冉渐渐发现,国外有很多专注于手工装饰的手工坊,他们几代人沥尽心血,都只有一个共同目标:做好一朵山茶花,或是一顶帽子。

珊丽娜:盘活盘扣

珊丽娜:盘活盘扣

珊丽娜:盘活盘扣作者:李亚来源:《职业女性》2015年第09期站在舞台上的珊丽娜端庄优雅,说起自己的盘扣作品如数家珍,就像拥有出色子女的母亲一样,言语中都是骄傲和自豪。

这个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女人,用了半生的心血和精力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设计盘扣与中式服装。

沉迷盘扣拜师学艺20世纪80年代,珊丽娜还是一名演员,所饰演的角色大多是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名媛,旗袍便是“标配”。

工作中频繁的接触让她逐渐爱上了旗袍。

后来珊丽娜结识了她的德国男友,婚后就随丈夫去了异乡,但她的旗袍情结却丝毫没有改变,每逢重要聚会她都会选择穿着旗袍出席。

有一回,珊丽娜为找到自己喜欢的、旗袍上的一种盘扣式样,跑遍了各地均一无所获。

由此,她发现形形色色的传统旗袍中衣襟上的盘扣常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而当时现有的盘扣样式则乏善可陈,使旗袍少了那么一点生气。

“既然找不到让我满意的,我就自己做”。

珊丽娜想要自己开公司,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我丈夫家里是贵族,所以他不会允许太太出去工作,这样他觉得没面子。

”但这些反对却没能拦住已经沉迷在盘扣、旗袍中的珊丽娜。

1998年,她只身回国,将积攒下的200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在上海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专门研究盘扣与中式服装的制作。

总算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经人牵线,珊丽娜从常州请来了80多岁的荣华根师傅(中华盘艺第二代传承人)。

但拜师也不是简单的事情,“我把师傅接到家里,好吃好喝,请人伺候着,还每天给师傅打洗脚水。

”虽说她跟了师傅两年,但开始也只能偷着学,最终,她的诚意打动了师傅,在最后的半年教会了她很多东西。

就这样从最简单的扣缘学起,她不仅自己学,还出资聘请了8名青年一起学,学成以后再按照她的设计思路,制作创新出新的盘扣系列。

创造盘扣奇迹“盘扣虽然漂亮,做起来却并不轻松,引线、拉实,做久了手指会发酸、指甲会生疼”。

但这些都不是珊丽娜遭遇到的最严重的打击,做盘扣实际上是个“烧钱”的活儿,这是她起初没有想到的。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专访中国时尚大奖2020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熊英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专访中国时尚大奖2020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熊英

INTERVIEW OF XIONG YING, BEST WOMENSWEAR DESIGNER OF THE YEAR 2020, CHINA FASHION AWARD
凡心所向,素履以往
——专访中国时尚大奖2020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熊英
编辑:郝娟娟 文:Anne Lee 图:本刊资料库
88 Fashion China
“生活既要有诗意也要兼顾烟火。

”这句话在熊英的社交软件上出现过不止一次,在那里,她分享健身、旅游的照片,再往前翻,还能看到一只叫樱花的小奶猫的身影。

如果说,这些是生活中的烟火,那么秀场上的每一个瞬间,则是属于熊英,乃至她主理的品牌盖娅传说的诗意。

在中国时尚大奖2020年度颁奖典礼上,熊英摘得2020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大奖,当问起获奖感受时,她答道:“坚信中国设计的力量,让世界聆听中国设计的声音。


Fashion China 89
熊英站的角度很高,她的设计恢弘大气,兼顾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的使命,就像盖娅传说名称中的“盖娅”是天地父母,天人合一,既具宇宙的包容,又有宇宙的运化和对东方、西方、远古,以及未来的平衡感。

品牌则融合古韵与现代,寻求包容平衡之中自然流露出的绝尘逸世之美。

很多人说,她是为美而生,熊英则表示:“其实对美的这种意识感觉从小就有,别人家的小朋友都把。

“汉绣”美女等七则

“汉绣”美女等七则

锐词WORD编辑 石 明“汉绣”美女今年8月初,杨小婷的汉绣作品《少女》,在法国维诺列博物馆被100万元的天价买走收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

人们在惊叹作品炫美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工艺传承的巨大魅力。

汉绣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楚绣,是楚国贵族使用的丝绣品。

汉绣线条古朴,用色鲜明,喜用金银丝线,再加上楚人的巫术图腾,使汉绣作品美感中透出一种神秘。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绣被完好地传承了下来。

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令人惊喜的是,作为“非遗”领袖 ,杨小婷竟是一位年轻的时尚美女。

借此,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工艺传承的新希望。

详见P14《传承“汉绣”的时尚美女》。

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就是经济和社会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扩充性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的生态,都必须进行重新审视,并演化成一种思考方式,用以指导和提高社会行为效率。

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

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

目前,这种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可。

详见P20《“互联网思维”中的新商机》。

低学历服务生“低学历服务生”是东京全球餐厅的特色用人理念。

全球餐厅是一家世界著名餐饮公司,在公司炙手可热的招聘中,主要录用学历较低的年轻人。

正是这群年轻人为公司创造了辉煌。

公司的管理层认为,高中生比大学生更适合服务业,因为高中生能够安下心来钻研业务,4OCCUPATION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锐词WORD编辑 石 明成为一流。

低学历服务生的走俏,也从反面提醒高学历者,在就业日趋紧张的今天,放下身段,实干深钻,这往往比高学历更加重要。

详见P73《低学历服务生的魅力》。

文明黑客所谓“文明黑客”,是指英国某些公司专门聘请的深谙黑客手段,来到公司检测电脑系统防御能力的人。

羌州绣娘王小琴的多彩人生

羌州绣娘王小琴的多彩人生

羌州绣娘王小琴的多彩人生作者:***来源:《新西部》2021年第05期王小琴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羌族刺绣传承人和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的法人。

每年的一大半时间,王小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

她往返于家乡宁强县和全国各地的目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将宁强的羌族刺绣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另一个是为宁强绣娘的刺绣产品寻找销路和订单。

“我一定要把祖辈留下的羌绣技艺保护传承发展好,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文化,让我们宁强的羌族刺绣造福一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王小琴说。

2021年3月14日,农历二月二。

尽管提前约好了采访时间,但王小琴却对抵达宁强的记者歉意地说,她有要紧的事情需要马上处理,让记者先到社区工厂参观。

第二天再次见到王小琴,她依旧很忙碌,采访时断时续。

社区工厂在距离宁强县城约3公里的二道河社区移民安置点,这里是宁强县妇女创业就业孵化基地。

这个基地是宁强县委、县政府为帮助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收,有效解决农村搬迁群众实现“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建设的,基地的口号是“帮助一个妇女就业,带动一户贫困户脱贫,实现一个家庭稳定,建设和谐幸福美丽新宁强”。

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的羌绣传习基地在二道河社区移民安置点北区139号楼一楼,这里有社区工厂、培训学校、展示室、办公室等。

通过“公司+基地+高校+职业技能培训+合作社+绣娘”的模式,该公司带动了上千名妇女居家灵活就业,200余人在公司稳定就业。

而帮助她们实现就业的手艺正是当地代代相传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刺绣技艺。

王小琴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羌族刺绣传承人和宁强县羌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的法人。

谈到羌绣的传承与保护,王小琴的丈夫顾华介绍说,这些年王小琴只做了三件事,那就是:昨天的保护,今天的传承,明天的创新。

保护母亲的手艺王小琴出生在宁强县禅家岩镇火石子村,羌族后裔。

火石子村是目前宁强县从事羌绣人数最多的村子,村里的女孩大多从小就跟着长辈学习羌族刺绣,心灵手巧,勤劳聪慧。

【名人故事】传奇女子和她的“旗袍博物馆”

【名人故事】传奇女子和她的“旗袍博物馆”

【名人故事】传奇女子和她的“旗袍博物馆”1948年9月,著名旗袍设计师李冰霞出生在北京。

她是中国著名的女性服装设计师和传奇人物之一。

李冰霞从小就表现出她对服装和旗袍的狂热爱好,并且她的家庭背景也让她有机会接触到国际流行时尚,从而培养了她对时尚设计的天赋。

李冰霞在1980年代出名,她的旗袍设计在时装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她的作品风格既充满东方情调,又融合了欧洲时尚元素。

她用华丽的面料和细腻的工艺打造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旗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时尚的完美结合。

然而,这位出色的设计师并没有在成功的背后安逸地生活。

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文化使命。

在1990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后,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威胁。

李冰霞决定动手去拯救这一传统。

她找到了一些工艺技术高超的老师傅,开始了她的传统文化保护之路。

她学习了传统的辫子织法、刺绣等各种手工艺,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旗袍设计中。

同时,她收集、积累和研究了大量的旗袍历史文物和图书资料,并在2002年成立了自己的“旗袍博物馆”。

李冰霞的“旗袍博物馆”成为了中国旗袍文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和代表性标志。

从古代魏晋南北朝的“挂面袍”到清代末年的“民国旗袍”,从红色的革命时期到20世纪的现代时尚,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以高度的精神性和艺术性打动着参观者。

在李冰霞的努力下,“旗袍博物馆”成为了国内外时尚爱好者、设计师、收藏家和学者的热门去处。

通过李冰霞的努力,中国民间传统的服饰文化被成功地传承和推广。

她的“旗袍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旗袍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同时,李冰霞也因此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和标志性人物之一。

2018年3月,李冰霞离开了我们,但她留下的“旗袍博物馆”将继续成为她的传承和延续。

李冰霞的故事也将警醒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感恩人生

感恩人生

游针绣
挖掘与整理: 游针绣当属汉绣中最古老 的针法,因年代久远,早 已失传,其作品也是“芳 踪难觅”。为探索汉绣久 已失传的“游针绣”,杨 小婷先后走访了汉绣大师 任本荣、张朗教授等民间 刺绣大师及刺绣艺人,又 前往苏州1996年从汕头美 术工艺学校毕业后,拜苏 绣大师顾雯霞学习苏绣的 代表针法乱针绣,游针绣 在吸取苏绣的“乱针绣” 基础上发展呢而来的。
一 路 高 歌
格调是艺术作品 的灵魂,体现作 者的思想、感情 和趣味是否纯正 ,也就是说创作 者的思想和态度 是否真诚、纯洁 对于创作主体来 说,拥有纯真、纯 正的心灵是第一 位的。即作品所 表达的内容应是 积极健康的。艺 术作品的格调与 创作主体的生活 基础、生活积累、 对生活的认识是 密切相关的。
自 食 其 力
哀悼
一声撕心裂肺的巨响, 一个地动山摇的震颤, 一场摧肝断肠的灾难 降临在泱泱巴蜀。为 表达对四川汶川大地 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 悼,作者带着年幼的 女儿祈祷,并用千针 万线永久记下了这一 个庄严肃穆的时刻: 我们因为失去自己的 同胞,低下头进行着 沉痛哀思;我们因为 天崩地裂 ,全民凝 聚力量。我们拥有一 个共同的心声:愿死 者安息,生还者坚强! 中国加油!
《贵妇人》
一只大猩猩脖子上长有一圈白色长毛,就像一条华美的围巾,在大 猩猩的身上显得华贵美丽。不能因为贵妇人想把动物的皮毛制成华美的 服饰穿在身上而去杀害动物,人类应该保护动物。
《守望》
一片梦幻般的雪夜,一只可爱的白狐,脚边还有一朵雪莲花, 让人联想到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白狐的传说;作品取名为守望,可 以理解为对爱情的守望。
一、漫谈汉绣德与艺
大家都知道德,指道德;艺,本意是才能,技艺,后引申 为艺术。莎士比亚说过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 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 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而德艺双馨应该成为 每一个从事文艺者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对艺术一丝不苟,技艺 上精益求精,不骄不躁,自尊自律。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文化艺术与市场的关系日渐紧密,文艺界出现了一股浮躁之风, 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一些所谓的行为艺术家为了追求震惊效果、视觉冲击或挑战人 的道德底线而出一些及其低俗、低级趣味的作品。我觉得艺术 作品一定不能脱离道德的准绳,道德应该高于美学。就是说你 可以杀死一个人,并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艺术作品,但是你仍然 是一个杀人犯。公众艺术在公共空间里展示,首先要得到公众 认可,环境共生,而不是视觉污染。真正受人尊敬的艺术家肯 定是严格律己、德艺双馨的。

王燕绣花作品

王燕绣花作品
者简 介 :汉绣代表性传承人王燕 ,于1 9 6 7 年生 ,经过多年8 q t ] l l 练和实践 ,能熟练掌握汉绣的传统针法及工艺 技 水 ,所创作的刺绣作品 既保持 了传统 汉绣 的特征 ,又体现了新 时代的风格。2 0 1 0 年有多 幅作 品在 “ 汉绣与非 物质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学 术 研 讨 会 暨 作 品展 ”上 得 到 专 家 和 业 界 的一 致 好评 。 2 0 1 1 年 还 获 得 武 汉市 政 府 授 予 的 “ 江 城 十大 巧娘”荣誉称号 。后又跟随姜成 国师傅学 习描 图、扎版、印版等工序和戏剧服装、舞台服装的制作 ,绣 品的装 裱等。刺绣作品 《 二龙戏珠 》、 《 龙凤 呈祥 》、 《 凤戏牡 丹 》等 ,有着极 高的艺水观赏性 ,并多次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汉绣”的时尚美女
今年8月初,杨小婷的汉绣作品《少女》,被法国维诺列博物馆以100万元的价格买走收藏,在业内引起轰动。

汉绣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楚绣,是楚国贵族使用的丝绣品。

汉绣线条古朴,用色鲜明,喜用金银丝线,再加上楚人的巫术图腾,使汉绣作品美感中透出一种神秘。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汉绣完好地传承了下来。

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比尔·盖茨在出席博鳌论坛期间,看到杨小婷专门为他创作的汉绣双面肖像后,如获至宝。

更令他惊讶的是,这位“非遗”领袖——“汉绣”的带头人不是垂垂老者,而是一位年轻的时尚美女。

23岁成刺绣界“霹雳娇娃”
如果不是和汉绣结缘,今天的杨小婷可能是一位钢琴师、芭蕾舞者,亦或画家,因为这些都是她的专长。

杨小婷出生于武汉一个书香门第,家人一心希望杨小婷成为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无奈她独爱刺绣。

1994年,杨小婷16岁,开始真正有了一些自己的作品。

接着她又到汕头工艺美术学校,开始系统研习刺绣。

1998年,湖北省最具权威的汉绣老前辈愿意收杨小婷为关门弟子,这是无数刺绣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杨小婷拒绝了。

杨小婷的拒绝是
有原因的,她心中一直有个结,这个结就是神秘的“游针绣”。

汉绣有45种针法,最古老的当属游针绣。

可惜因年代久远,游针绣早已失传,其作品更是“芳踪难觅”。

汉绣理论大师任本荣曾跟杨小婷提起过这种绝技,“游针绣如小鸟在天空飞,如鱼儿在水中游,自由自在不受任何局限,一切只为作品主题服务。

”这对于学习多年刺绣的杨小婷来说,太具有诱惑力了:这是怎样一种技法,做出来又是什么样的呢?
无独有偶,一次杨小婷在电视上看到了苏绣大师顾雯霞的专访,看到她绣的作品鲜活而逼真,尤其走针的手法和游针绣的描述颇为类似,杨小婷激动得从沙发上跳了起来。

她想:能否结合苏绣、湘绣的艺术精华,在沿袭汉绣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独创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游针绣呢?
她带着一个小旅行箱踏上了前往苏州的旅程。

辗转多日,杨小婷才找到了顾雯霞,不巧的是,对方此时正要赴国外考察。

杨小婷游荡在苏州街头,兴许是上天的眷顾,她结识了肖像绣民间大师王秀琴——她的乱针绣法很特别。

她恳求王秀琴收她为徒。

王秀琴见过很多想来学刺绣、没有耐心就走了的人,她以为杨小婷就是其中的一个。

但是,杨小婷坚持:“不学好乱针绣我决不会离开。

”王秀琴被其诚心打动,收她为徒。

4个月后,杨小婷的《君士坦丁堡女郎》完成,苏绣大师王祖识看到这幅绣像,脱口而出:“这女孩不简单!”加上之前作品的积累,以及用乱针绣绣的一些人物图,杨小婷竟拥有了近40幅作品。

2000年,杨小婷举办了人生中第一个刺绣个人展,她那些精致的作品吸引了更多普通人的注意,一时间十分轰动。

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作品的美艳,一方面惊讶于作者的年轻,年仅23岁的杨小婷自此一举成名。

复活游针绣,肖像作品震惊比尔·盖茨,蜂拥而来的曝光率,让杨小婷有些飘飘然,但很快她就冷静下来潜入谧境。

游针绣依然是个谜。

杨小婷决定舍弃业已深谙的乱针绣,继续探索,她尝试用很粗的布和线绣制一些风景。

图案绣好后,不少老师和绣友都觉得,很像宝应刺绣,好奇心驱使她又前往扬州的宝应。

在那里,杨小婷认识了大华刺绣研究所所长朱军成,朱成军绣制的风景作品大多粗针大线,用色大胆,远看和油画非常接近,杨小婷顿时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觉。

她说:“汉绣用线粗犷,用色大胆,和宝应刺绣有共通之处;再加上楚人信巫术,对鬼神和图腾崇拜,所以在汉绣过程中,喜用金线银线,做出来的成品大气奢华,装饰性强。


在和同行不断的交流中,杨小婷也进行了大胆摸索。

从2000年开始,经过几年的摸索,杨小婷的刺绣形成风格,绣成了40幅作品,国内很多汉绣专家在看完她的作品后,认为这些就是失传已久的游针绣。

杨小婷的第一幅游针绣作品是自己的自画像,绣像上,杨小婷戴着白色的帽子,抱着一只小狗,远观有油画的质感,形的美、色的美兼具;近看则是丝线相互交叉、纠缠,相互辉映。

杨小婷花了6年时间,终于复活了汉绣已经失传的针法游针绣。

该针法极大增强了绣品的轮廓感和动感,这种绝技也是汉绣区别于四
大名绣的地方之一。

凭借着深厚的油画功底,她创作的游针绣作品如油画般传神。

她花费10个月时间创作的7米长卷《三峡览胜》,运用恣意舞动的针线,将山水云雾的飘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006年,杨小婷举办了个人的第二次汉绣展,将游针绣的成果公之于众,引起巨大轰动!对此杨小婷坦言:“这次复活游针绣,有还原,也有创新。

还原的是理论的部分,创新在作品的表现力上。

”杨小婷说,汉绣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战国楚绣,为当时楚国贵族使用的丝绣品。

在历史长河中,汉绣有过鼎盛与辉煌:曾荣获南洋赛会一等金牌奖和巴拿马博览会金质金牌殊荣,汉绣由此名扬中外,并与苏绣、湘绣等一起被列为中国的十大名绣。

2008年,汉绣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更让杨小婷惊喜异常。

“衣画而裳绣”,刺绣原本便附丽于服饰。

2012年6月6日,在湖北省首届非遗设计比赛颁奖仪式上,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杨小婷展示的50套《秀绣——系列汉绣服饰》,以雍容华贵的晚礼服、富丽堂皇的汉绣饰,征服了全场,一举夺得特别奖。

2013年4月8日,在出席博鳌论坛期间,有关领导人接见了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并向其赠送了他本人的汉绣肖像。

比尔·盖茨接过作品不由大吃一惊,只见绣面上的自己温文儒雅,面带微笑,戴着咖啡色金边眼镜,一头棕色头发富有光泽。

“真是惟妙惟肖。

这礼物太珍贵了,我非常喜欢。

”他兴奋地说。

这幅作品,是杨小婷根据网络上比尔·盖茨的照片创作的。

杨小
婷说:“照片上有他的签名,应该是本人比较钟爱的一幅。

”有别于一般绣品只能正面欣赏,这幅作品正反两面都是相同图案。

杨小婷介绍,这是她第一次挑战双面人物绣像,目前全世界绣过这种双面人物肖像的不超过5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