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中政治2.5文化创新第一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3.6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
课题第六课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难点: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一.我的知识网络图二课堂探究汉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
中华传统文化伴随着汉字,还远远地传到了中南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方,日语中至今还保留了接近2000个常用汉字。
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2.作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在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3. 想想汉字在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教学流程:三当堂检测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D )A. 包容广纳B. 推陈出新C. 博大精深D. 源远流长2. 下列说法能够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C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经历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为后世广泛传播,直到今天在发生作用④我国民众较多,各地方言也很多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3. 经过曲折探索,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国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说明,实现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必须( A )A. 在党的领导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事物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 大力发展文学艺术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模式D.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四.课后训练1. 两河流域文明标志人类跨入文明时代,其标志是( D )①城市出现②汉字出现③夏历出现④楔形文字出现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2. 230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5课《文化创新》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全册配套:第5课《文化创新》教案设计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理解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认识文化创新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在新时代的价值和作用。
激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进行文化创新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文化创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落实策略通过[创境激趣][引思明理][体验导行]三个环节,激发学生兴趣、引领学生探究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并在[体验导行]中提升认识、加深认同。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情景导入年光似鸟,事事如棋。
30年多前,中国在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中拉开改革的大幕,30多年后,中国人民共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行;300年前,数千万普通百姓走上“闯关东”的漫漫征途,300年后,一部史诗般的《闯关东》创作完成。
让我们再次欣赏其中精彩的片段——播放视频:《闯关东》片段问题:谈及《闯关东》等优秀作品的创作,有人认为,它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与聪明才智,你认为呢?方式二:话题导入播放背景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展示山东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并创造出众多有影响的作品的事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用我们本土资源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设问导入新课:乔羽先生之所以创作出众多脍炙人口的歌词,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要素在其他的文化创新中是否同样重要?方式三:材料导入西部歌王王洛宾一生中无数次参加各地巡回演出,并经常深入民间采风,他所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马车夫》、《达坂城的姑娘》、《康定情歌》等大批的歌曲,既优美、舒展,富有民族风味,又有许多创新内容,因而深受群众喜爱。
他把传统的民歌加以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方式四:典型案例导入(课前准备:确定采集民歌、童谣的活动主题。
高中政治 2.3《文化创新》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二)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一)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
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无论是思想理论、73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资源、条件。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2.5文化创新第二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注意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不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只能是社会实践,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角度讲,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二是从文化 交流与传播的角度讲,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全面理解文化的继承、发展、交流与创新的关系
1.你认为“比基尼京剧”是弘扬 中华文化还是在糟蹋国粹?
2.京剧的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什么?【提示】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 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一些文艺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以偶然性、模糊性、荒诞性去解构历史,把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描绘成一笔糊涂账。这种倾向属于()
①“守旧主义” ②“封闭主义” ③“民族虚无主义” ④“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 由材料可知,这种倾向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它没有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故C确。
5.世界500强企业中我们占了不少,但要想找出一个可与好莱坞、迪斯尼相抗衡的文化品牌,却难上加难;我们有着5000年的文化传统,但花木兰故事、熊猫功夫却被别人拍成电影并成功占领中国市场;“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这样的尴尬事实提醒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须臾离不开新的文化创造。
2.反对两类倾向
3.坚持正确方向
分析对接
建设文化强国,既不能走文化复古的路,也不能走进口转外销的路,唯有可能走的是文化探索与文化创新的路。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倾向。
(1)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新文化和外来文化。(“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中政治2.3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第一课时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课题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2.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
3.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4.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和正确态度教学重、难点: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正确态度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读书指导问题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及过程:一.知识网络构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构建出知识框架)二.重难点突破1.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
思考判断;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开幕,引人注目的少数民族代表着盛装出席。
苗族女子的头饰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家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1)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
( √)(2)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 √ )(3)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难以相容的。
( ×)(4)各民族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趋同。
(× )2.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教学流程:互动交流;2013年5月27日,“2013年俄罗斯电影节”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为进一步提升中俄电影交流层次和水平而举办的一次重要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
如何看待中俄间的文化交流?【提示】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高中政治 5.2文化创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政治教案
《文化创新》【学习目标】1、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2、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学习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学习过程】一、什么是文化创新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在于_____________。
2、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决定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践是____________ 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必要性(原因)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_______________,所以要发展先进文化。
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2、重要性①作用:文化创新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义: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的重要保证。
三、如何创新1、_______________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2、文化创新的途径(1)根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本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待外来文化)为什么: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和,可以学习和吸引各民族,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如何做: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和科学分析的态度,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3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整个第五课是第三、第四两课的一个延伸和升华,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则是在第一框题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进而着重探讨了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最后则分析了文化创新中两种错误的倾向,归纳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2、【学情分析】初步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班风情况、年龄分布特点、心理因素以及生源地的状况,从而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普遍的兴趣取向,如高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大部分生活在福州,对本地的生活比较熟悉,但不同生活社区的同学对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本人所在学校为省一级达标校,学生在知识面较广、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并对文化的内涵有其一定的独到见解。
3、【设计思想、理念】让情景成为课程的主线。
情景教学决不仅仅只是起到引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关键在于通过演示情景,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情景选择的目的性上应明确,在情景的安排上,可以做到以一贯之,围绕一个主要案例创设情景,展开各环节教学,以体现课堂教学的流畅性,使其符合学生思维习惯,让学生对整堂课知识的学习,好似行云流水一般,对情景的分析和思考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无不尽”。
例如,本人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以“春节联欢晚会”为情景,并以此情景为主线,通过分析情景,引出“你觉得春晚有什么经典之处?为什么?”、“你觉得春晚有什么遗憾之处?为什么?”、“你希望晚会中应出现哪些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节目?”“请你设计晚会中最有文化创意的节目。
”、“你认为要设计出最有文化创意的节目应该怎么做?”、“你能不能再举一些文化创新的例子”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情景,又很好的形成情景与知识点的桥梁,并以此为枝节发散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中,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情景。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4.8走进文化生活第一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它启示我们: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越。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闹乐见的文化1、为什么要发展大众文化2、什么是大众文化3、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注意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
二、知识拓展:1、文化价值: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和影响力。
流行文化,则是指体现当代人对于文化的追求,是一种现在时的文化,是现在人们在创造变化的文化。
如动漫画。
流行文化更多的影响我们当下的生活以及带动商业价值。
其实流行文化对我们生活的主导作用更直接,也更具体,同时你如果懂得择善摒恶,流行文化同样可以修养身心,激发青年人的活力。
经典文化,则是指过去文化中精髓的一部分流传下来的文化,但是并不是当代人所创造的文化。
如书法,国画。
经典文化的商业价值是永久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
例如《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没有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高,如一些偶像剧或青春言情小说或歌曲。
但是长久来看还是经典文化的作品价值要高。
2、什么是大众文化我们所讲的大众文化即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要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而不能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二是在形式上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因此,不能将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与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混为一谈。
三、正误判断1、流行文化代表主流文化,流行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2、时尚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3、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四、探究活动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我是小沈阳啦,眼睛小却有光芒,这是为什么你开心我的理想。
”在央视春晚“男扮女装”一夜走红的小沈阳,最近开始唱歌了。
《我叫小沈阳》这首新歌曲风朴实,旋律流畅,歌词朗朗上口,东北二人转韵味十足,短短几天,在网络上的点击率巳突50万。
(1)一些网络歌曲迅速走红,体现了当代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哪些特点?(2)《我叫小沈阳》这首歌迅速走红的原因是什么?2、探究活动二:2010年,文化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
高中政治 2.5文化创新第一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政治教学案
【问题导思】
应文化部邀请,2012年8月13日、14日晚,某某省某某市柳琴剧团携现代柳琴戏《沂蒙情》晋京参加“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沂蒙情》跌宕起伏的剧情紧扣时代脉搏,对照
现实人生,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精美的舞台美术,变幻的多彩灯光,更增添了剧情的独特韵味和良好的戏剧效果。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首都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掌声一次次响起,喝彩与叫好声不绝于耳。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
4.理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难点: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读书指导问题教学法
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及过程:
1.现代柳琴戏《沂蒙情》的创作对于民族文化繁荣有何意义?
【提示】 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新的艺术内容,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历久弥新,使民族文化更加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有同学认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对此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但文化创新的成果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提示】 文化创新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提供的素材是文化创作者产生灵感的基础。经常深入群众,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激发创作灵感,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别人的创作灵感是“借”不到的。
政治2.5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新人教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目: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
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二目“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主要阐述文化创新的作用。
文化创新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层意思是从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上讲的。
从文化自身来说,创新是其生命力所在。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能力的大小。
中华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呈现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可见,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因。
第三目“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化创新的方法。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因此,要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只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事实证明,任何有生命力的文化作品,无不是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下设三目: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通过活动导入,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任何文化创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的过程。
第一目侧重说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民族文化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如果不结合时代的特点,不根据新的社会实践要求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传统文化也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力。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文化创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识记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文化创新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 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需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运用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说明如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如何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 能够举例说明传统文化的精神与糟粕,分析“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拿来主义”的片面性,提高对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
•通过对文化创新途径和过程的认识,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提高参与文化创新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深刻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
•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为文化创新贡献力量。
•正确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宽容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克服文化“守旧主义”和文化“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 文化创新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3、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探究交流】课本第48页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2、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新可以起到哪些作用?【探究交流】课本第49页1、你读过鲁迅和高尔基的哪些作品?读后有何感受?2、鲁迅和高尔基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有何不同?(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1、创新的意义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文化的生命,也是创造文化精品的必由之路。
高中政治2.5.2 文化创新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一、文化创新的概论:
1、所谓“创新”,就是
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 未闻的规律,发明前所未用 的技术,实施前所未有的举 措,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
2、文化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 系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 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 的必然要求。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充分挖掘
秀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我们文化创新的根基和素材
2、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具体内涵要能够因时而变。
3、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在文 化的交流、借鉴、融合中,取 长补短,发展创新
传统文化在现实中 的影响和作用 继承传统文化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 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 社会制度、科学技术、 思想运动和教育对文化 继承又重要影响
有多种方式和途径 有多种媒介和手段 现代大众传媒对文化 传播的作用
对传统文化要“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 相互交流、借鉴、 融合
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
(09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 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 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 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文化的交流、借鉴、 融合过程中要尊重文化差异、 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推 进世界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 族文化优秀文化成果时,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要深 深根植于自己文化的土壤,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2.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课时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3.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①结构体系独特 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①传统习俗 ②北京故宫、长城 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④《论语》
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⑥ 延安宝塔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0.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入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目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7.中国传统的节日大多产生于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其赖以生息延续的文化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习俗应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也无法吸引现代人的关注,下列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当前已没有落后、腐朽的东西
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④对其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和剔除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培根认为,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培根的这句话表明:
①正确的知识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②任何知识文化都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五课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理解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的反作用。
4.理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难点: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教学方法:情景导学读书指导问题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及过程:一.知识网络构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构建出知识框架)二.重难点突破知识点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文化发展的实质2.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 文化创新的主体:4.文化创新的要求:互动交流;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的同学们都对其中的图片惊叹不已,杂志的首席摄影师和图片编辑姜平说,只要深入生活,一定能拍摄出非常好的作品。
其原因是什么?【提示】艺术来源于生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
教学流程:探究一;文化创新的源泉【问题导思】得知自己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消息的时候,莫言正在他的故乡山东高密。
莫言说:每年这个时候,我都想回来集中精力写点东西,也借这个机会到乡下来跟我的乡亲生活一段时间,接接地气吧,也了解一下季节变化的乡村生活,更多地了解一下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
莫言获奖,家乡半个月游客突然增多,莫言旧居院中的树苗被人拔光了,萝卜被人拔光了,连小院的墙角下的小草也不见了。
还有个别作家、雕塑家在莫言旧居旁租房进行创作,说是希望借到莫言的创作灵感。
1. 从材料看出,莫言为什么能够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并获奖?【提示】莫言经常深入群众,注重参加社会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学创作,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2.莫言“接地气”的说法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提示】“接地气”体现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接地气”可以为文化创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通过与群众的广泛接触,学习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激发无限创作灵感3. 材料中的某些“家”能否“借到莫言的创作灵感”?【提示】文化创新的源泉就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提供的素材是文化创作者产生灵感的基础。
经常深入群众,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激发创作灵感,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别人的创作灵感是“借”不到的。
疑误点津把握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首先要真正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其次要准确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社会实践,哪些现象属于文化创新。
最后要根据材料和有关知识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决定关系还是反作用关系,从而确定应该运用的教材理论。
【题组训练】1.7000米是“蛟龙”号最大设计深度,突破7000米深度,既是“蛟龙”号自身能力的验证,也是中国载人深潜发展和深海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下潜成功( )A.说明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发展B.是社会实践基础上科技创新的结果C.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说明科学技术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解析】题干考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如何圆满完成任务的,不反映文化对社会、对民族文化的作用,A、D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题干不反映如何进行文化创新,C项排除。
2.打工文化是与打工潮相伴而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不属于农村,也不完全属于城市,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打工文化的兴起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③人民大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主体④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 D ③④【解析】本题以打工文化的兴起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文化传播及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当前文化现象的理解能力。
打工文化与打工潮相伴而生,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因此①项入选;②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众中自发生长出来的,表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故③项正确;题干考查的是打工文化的兴起,并未体现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故④项舍去。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探究二;文化创新的作用【问题导思】应文化部邀请,2012年8月13日、14日晚,山东省临沂市柳琴剧团携现代柳琴戏《沂蒙情》晋京参加“讴歌伟大时代,艺术奉献人民——2012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活动。
《沂蒙情》跌宕起伏的剧情紧扣时代脉搏,对照现实人生,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
精美的舞台美术,变幻的多彩灯光,更增添了剧情的独特韵味和良好的戏剧效果。
在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首都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掌声一次次响起,喝彩与叫好声不绝于耳。
1. 现代柳琴戏《沂蒙情》的创作对于民族文化繁荣有何意义?【提示】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新的艺术内容,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历久弥新,使民族文化更加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 有同学认为,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对此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提示】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但文化创新的成果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沂蒙情》创作和展演的现实意义。
【提示】①《沂蒙情》创作和展演,能够促进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中发展。
②《沂蒙情》创作和展演,有利于推动戏曲艺术实践的发展,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沂蒙情》创作和展演,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4.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新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题组训练】1.2013年4月26日至5月1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一大批创新性鲜明的动漫作品令人耳目一新。
动漫不仅使电视荧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
这说明( )A.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C.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决定【解析】动漫作为一种创新的文化形式,形成了动漫游戏出版物、音像制品、动漫游戏产品的动漫产业,故A项正确。
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目不符,应排除。
D项错在“相互决定”。
2.山东省率先在国内设立省级文化创新奖,在全省文化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山东省政府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这是一道因果关系型的选择题,考查对重视文化创新的原因的认识。
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取代。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说法是错误的,所以②排除。
故选B。
【答案】 B三;课内训练1.朱熹曾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我们把文化创新比作一渠清水,那么它的源头就是( )A.社会实践B.传统文化的积累C.创造者的灵感 D.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创新的源泉的认识。
从文化创新的本源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A。
D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嫦娥二号”在借鉴吸收“嫦娥一号”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比“嫦娥一号”更聪明、更能干,不仅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进入月球轨道,还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完成更艰巨的任务,拍摄更清晰的月球照片送回地球,为未来的探月、登月行程创造更安全、更有利的条件。
这说明( )①实践是创新的源泉②创新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④我们完全可以不需要借鉴任何外来技术,独自发展我们的航天技术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嫦娥二号”在借鉴吸收“嫦娥一号”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说明实践是创新的源泉,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①③正确。
“嫦娥二号”在技术上的突破,说明②正确。
故答案选A。
④是一种盲目排外,观点错误。
3.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新文化 B.提出新问题C.文化继承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解析】A、B、C项不符合题意。
D项指出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4.龙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山东菏泽农民歌手朱之文以一首《我要回家》,唱出漂泊在外打工游子们的心声。
此前,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草根演员都在春晚舞台拥有了独立节目,彰显了开门办春晚的新思路,走向大众的春晚焕发了新的活力。
可见(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央视春晚已经进入了死胡同③先进的文化应当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④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春晚走向大众焕发活力,说明文化发展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文化创新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①③④正确,故选A项。
5. 2012年9月,“第六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举行。
纵观本届相声大赛,虽有创新,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不足。
最明显的一点,便是“相声味”太淡。
多数选手仍停留在凑笑料、串台词等方面,而没有在编故事上动脑筋,生活的影子太少。
姜昆曾经说过:曲艺是哪来的?老百姓那儿来的,你不是宫廷艺术,你要回到老百姓跟前去,老百姓永远支持你。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说相声要从老百姓那儿来、还要回到老百姓中去?【解析】由“相声、老百姓”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主要围绕文化发展与创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会实践等角度展开回答。
【答案】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因而曲艺要从老百姓那儿来。
②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