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2019-5-19 CHINA郑州陆游简介一、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曾在川陕一带从军九年。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等。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正史介绍※头角峥嵘:遭权臣压,顺其自然※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即能为诗文。
身处乱世,剑法精通。
不谦虚地说,颜值极高,却偏偏文武全才。
更要命的是,文能独尊诗坛,武可勇冠三军。
晚年回忆录中,记得很清楚:《太息》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观大散关图有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这是扎扎实实的童子功。
1153年,陆游赴临安赶考。
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谁知,居然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
秦桧之孙秦埙,也是本届考生。
第一名的位置,原本是要留给他的。
秦桧大怒,怪罪主考官。
恨屋及乌,顺带记了陆游一笔。
次年,礼部考试在秦桧指使下,陆游自然落榜。
因秦桧大人总惦记着,陆游仕途不畅。
他不惶恐,不着急,不屈身。
一切顺其自然。
所幸,没多久,秦桧死了。
※初入官场:与体制斗,挫而愈强※1158年,34岁的陆游初入仕途。
先任主簿,再调京师,负责公文校对(八品)。
官位虽小,但陆游做得很当回事。
朝廷鼓励大家提意见,陆游当真了。
先是怼臣僚。
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王爵。
再是怼皇上。
高宗酷爱玩物,此事“亏损圣德”,请彻底杜绝。
陆游的爱国诗
陆游的爱国诗陆游的爱国诗陆游,是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一生中的坎坷留使陆游下了许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游的`爱国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陆游的爱国诗篇1陆游的爱国诗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得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投身军旅,任职于南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知。
宋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得雄奇奔放与杜甫得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得《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得史料价值。
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古诗才华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得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文字形式;入蜀到4岁官东归,事其创作得成熟期,也事诗风大变得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得风格,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山阴后,诗风趋向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得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得人生感慨。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自幼聪慧过人,一十二岁便能撰写诗文,最擅长写七律,被称之为奇才。
但他的一生坎坷不平,本是一位爱国的忠心之士却不得重用,因他一再强调抗金的主张,时常受到朝中反派官员的不满和排挤,当他六十五岁再次被罢官后便回到了老家山阴终老,他毕生创作的诗词达九千余首之多,其中不乏多首佳作都为世人所传诵。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
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
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陆游之痛南宋文人的忧国忧民
陆游之痛南宋文人的忧国忧民陆游之痛:南宋文人的忧国忧民南宋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敌入侵、国力衰弱、民生困苦等多重困境。
在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上,出现了一批批忧国忧民的文人。
而其中,陆游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一、陆游的背景陆游,字东篱,号放翁,是南宋末年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将领。
他出生于南宋政权正处于动荡时期的一个贫苦书香世家。
从小的陆游就对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充满关注。
二、忧国忧民的心声陆游的诗文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他深刻地感受到南宋朝廷的腐败和外患的威胁,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了对这一切的不满和愤怒。
例如,在《秋夕》一诗中,陆游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中,他揭示了冷宫无光、天下民情凋敝的形势。
他以扑流萤和亡国的东汉传说牵牛织女相比,表达了对国家光明未来的期望。
再如,在《游山西村》一诗中,陆游揭示了农村衰落、人民疾苦的景象:“工人老妇莫能去,枯藤老树昏鸦处。
小桥流水人家好,古道西风瘦马。
”这些诗作中,陆游用犀利的笔触描绘了国家的困局和人民的艰辛。
他不仅仅是一个闷声发大财、敷衍应付的文人,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
三、忧国忧民的行动陆游不仅在诗文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之情,他还积极参与了保卫国家的抗战斗争。
当金兵南侵的消息传到江南时,陆游主动投笔从戎,自愿参与抗金战争。
他历尽艰辛、身心俱疲,但始终没有放弃信念,坚持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危奋斗。
他还曾多次上书朝廷,直言国家危局和政府腐败之弊。
陆游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忧国忧民不仅仅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实而有力的行动。
他的努力和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更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和尊严。
四、忧国忧民的警示陆游的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让人们认识到一个文人,一个普通百姓也可以对国家和社会有所贡献。
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不仅仅是膜拜英雄、捧读史书,更应该是身体力行、实际行动。
陆游个人简历
陆游个人简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你知道著名诗人陆游的生平事迹吗?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陆游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陆游个人简历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生平事迹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挥洒忧国忧民之情的民族英雄
陆游挥洒忧国忧民之情的民族英雄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词人和爱国主义者。
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而被后人誉为民族英雄。
陆游的作品充满忧国忧民之情,展现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的爱护之情。
一、陆游的背景与生平陆游生于北宋末年的庆历七年(1127年),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家中兄长陆文圭也是一位文学才子。
陆游从小聪明好学,酷爱读书和文学创作。
然而,他生活的时代正值战乱频繁,国破家亡,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成长和写作。
二、大道不明心自伤——陆游的忧国之情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初期,北方金辽虎视眈眈,南方则受到内忧外患的困扰。
面对这一局势,陆游不禁感到忧虑和痛心。
他认为,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衰应该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他曾写道:“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表达了他对国家破败的无奈之情。
三、著名作品《秋夕》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解读陆游的手迹中流传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秋夕》,它在宋词中被誉为“足进士第”的佳作。
在这首词中,陆游将自然景物与人民之痛相结合,更加深入地表达了对国家的痛心和对人民的担忧。
此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呈现出他深沉忧郁的心境。
四、热血沸腾挥毫泼墨——陆游的诗文才华陆游是南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诗文才华横溢,作品涉及政治、军事、文学和自然等方面。
他的诗文风格独特,充满了壮志凌云和对国家的忧虑。
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民族存亡与民生疾苦的真实感受。
五、陆游的思想与影响陆游是一个极具爱国主义精神的人物,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他的词语创作手法独特、语言精炼,形象生动,作品除了表达了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的忧虑,也传达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激发了后人对国家命运负责的精神。
综上所述,陆游作为一位民族英雄,他挥洒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他的词文表达了对国家的痛心和对人民的担忧,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幼年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的年代。
金兵在江南抢杀掳掠,陆游从小就饱尝了国难当头,任人宰割的痛苦。
同时他也看到、听到了许多江南军民勇敢抗击金兵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他幼小的心灵里,渐渐滋长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感情。
少年时代的陆游,由于学习勤奋,能写一手出色的文章。
29岁那年,他参加两浙地区的考试,名列榜首。
当时恰巧奸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考试。
秦桧在考试前就曾暗示考官,一定要让秦埙得第一名。
恰巧主考官为人非常正直,他早就对秦桧平日里专横跋扈、仗势欺人的做法非常不满。
所以,在录取时主考官根本就没搭理秦桧事先说过的话,毅然将陆游列了第一位。
这件事使秦桧十分恼火。
第二年,陆游到京城临安参加考试。
这一次的主考官发现了陆游的文才,又想让他名列前茅。
秦桧得知这件事,更是生气,蛮横无理地命令主考官取消了陆游考试的资格,并扬言还要追究两浙地区考试官的责任。
打那以后,秦桧对陆游怀恨在心,不让他参加朝廷工作。
直到秦桧死去,他才到临安担任枢密院的编修官。
陆游热情支持北伐,可是担任统帅的张浚缺少指挥的才能。
张浚手下的两名主将又相互猜忌,发生摩擦。
宋军出兵没有多久,就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打了一个败仗,宋军全线溃退。
北伐失败,一贯主张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
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
宋孝宗在金兵的威胁下,抗金决心也就动摇起来。
第二年又跟金朝订立了屈辱的和约,打那以后,再也不敢提北伐的事。
差不多过了10年,负责川陕一带军事的将领王炎听到陆游的名声,把他请到汉中去,做他的幕僚。
汉中接近抗金的前线,陆游认为到那里去,也许有机会参加抗金战斗,为收复失地出一份力量,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命。
到了那里,他曾经骑马到大散关边,观察金人占领的地区。
在王炎衙门里,他常常亲眼看见金军占领区的老百姓,冒着危险给宋军送来军事情报。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
南宋诗人陆游的家国情怀与诗词风格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其深切的家国情怀和独特的诗词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陆游的家国情怀和诗词风格,为读者全面展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一、家国情怀1.战乱动荡下的坚定爱国心:南宋时期处于北方金朝和西方党项族吐蕃之间夹击下,战乱不断。
在这个背景下,陆游对祖国深深地忧虑和挂念。
2.忧愤时局的抨击与呼吁:陆游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时局不公和社会弊端的愤慨,同时呼吁社会要有所改变,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3.对亲友故土的眷恋:在流亡生涯中,陆游对家族乡里和亲友们展现了极度眷恋之情,作品常有追忆旧日、思亲思友之意。
二、诗词风格1.运用典故与比喻手法:陆游的诗词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比喻,使作品深入人心,展现出他出色的写作功底。
2.深入人心的抒发情感:陆游以其独到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将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而又引人共鸣的语言表达出来。
3.清新俊逸的写景描写:陆游在描写自然和风景时,常常以清新、俊逸之笔,展示了他对大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三、代表作品分析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此篇以抒发家国之恨为主题,通过揭示战乱给祖国带来的苦难和伤痛来表达作者对孤寂、丧失与难忍的愤怒。
2.《钗头凤·世事一场大梦》:这首词从家族生活和个人命运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曾经辉煌但已经逝去年月的怀念与无奈,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对家国幽怨之情。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诗中抒发了对消逝岁月的感叹和对社会变革的思考,表达了作者渴望改变现状、创造美好未来的决心。
结论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他敏锐的观察力、深邃的思考以及扎实的写作功底使他成为伟大诗人,他通过自己写作表达了极度眷恋故土、关注时局和体验人生的情感和感慨。
陆游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永流传的佳作,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文人与词人
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文人与词人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文人与词人南宋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外患和内乱的困境。
然而,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时刻,出现了一批爱国文人与词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陆游。
陆游以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文学才华,成为了南宋时期的代表性文化人物。
一、陆游的背景与生平陆游(1125年-1210年),字子骥,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陆游早年曾参与北方抗金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后来因受到朝廷的冷遇而深感失望,于是选择了隐居山林,并用笔炮制出许多著名的词作。
二、陆游的爱国情怀陆游深深热爱着他的祖国,他对南宋政府的腐败和民不聊生深感痛心。
面对国家危难,陆游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沉默,而是通过他的文字表达了对祖国的忧虑和愤怒。
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忠诚和爱国的情感,激励了很多人继续为国家的复兴努力。
三、陆游的词作风格陆游的词作作品不仅内容深沉,且格律独特。
在当时的文坛上,他独辟蹊径,在形式上与以往的词作有了很大的创新。
他善于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同时运用了许多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词作显得生动有趣。
他的词作多以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他的反思和观察力。
四、陆游的爱国词作陆游的爱国词作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示儿下饯王十二苏判官之作》为代表。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陆游以叙事手法,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
通过描绘一个个被战乱摧残的村庄和无家可归的百姓,他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国家的困境和人民的疾苦,从而唤起了读者的共鸣。
而《示儿下饯王十二苏判官之作》则是陆游对于朝廷腐败和官员贪污的谴责。
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当时官员不作为、追逐功名利禄,使得国家的治理无法正常进行。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后人,要坚守正道,担当责任,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
五、陆游的爱国精神对后世的影响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的爱国诗篇:抨击士人堕落的铿锵之声
陆游的爱国诗篇:抨击士人堕落的铿锵之声引言陆游(1125年-1210年),字彦云,号渭南居士,北宋末年文学家、军事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
陆游的诗篇以其铿锵有力的语言和对士人堕落现象的抨击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陆游爱国诗篇的背景、主题及具体作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背景北宋末年,国力衰弱,边患频仍,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陆游生活在如此时期,亲眼目睹了社会问题与政治黑暗。
他积极参与抵御外侮,并通过撰写爱国诗篇表达自己对祖国命运担忧和对士人道德沦丧的批判。
主题陆游的爱国诗篇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侮和国破家亡感到痛心疾首;二是对士人道德沦丧表达尖锐批评。
对外侮与国破家亡的痛心之诗陆游在他的爱国诗篇中经常表达对外侮和国破家亡现象的痛心与悲愤之情,他通过描绘同胞们屈辱被奴役、生灵涂炭的景象来唤起人们的觉醒,呼吁强国自立、拯救祖国于危难之中。
对士人道德沦丧的尖锐批评陆游对当时士人堕落现象感到极度失望,他认为政治不清明、社会风气败坏是士人道德沦丧的根本原因。
在他的诗篇中,他直言不讳地抨击那些贪污受贿、慵懒奢靡、抛弃忠诚等现象,并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理念和要求,力图唤醒士人良知,起到警示作用。
具体作品陆游创作了大量耳熟能详、广为传颂的爱国诗篇。
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等。
这些作品以其深刻道出的社会现实问题和对祖国命运关切的情感,使人们在读后产生强烈共鸣。
结论陆游的爱国诗篇是对当时社会政治与士人道德沦丧现象的尖锐批评,在表达爱国情怀、揭示社会弊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思想意义和文学贡献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伟大人物。
陆游的爱国主义
陆游的爱国主义陆游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去世于公元1210年,越州山阴县人氏,字务观,后来因为被主战派批判“颓放”、“狂放”,于是自号“放翁”,进行反击。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陆游生于北宋末年,长于偏安一隅的南宋,少时就经历了国家沦落,家庭流离的苦痛。
面对残破的山河,自幼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熏陶的诗人陆游,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一生都在为朝廷北伐,收复失地而努力。
诗人陆游出生在官宦世家,祖辈都在宋朝朝廷为官。
所以好来他受到祖上荫蔽,得以参加锁厅考试。
锁厅考试是专门为这些受祖辈恩德荫蔽后人举办的考试,同样需要有才华之人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仕途。
诗人陆游在此次考试中被列为第一,但是因为得罪权相秦桧,所以仕途不顺。
一直等到秦桧去世之后,诗人陆游才得以进入官场,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诗人陆游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但是偏偏南宋上到皇室宗亲,下到士大夫阶层,主和派都占据大部分。
人们沉浸在偏安一隅之中,被江南的繁华消磨了斗志。
所以在朝中,主和派占据主流,诗人陆游这种主战派因此受到主和派的攻击。
诗人陆游因此仕途跌宕,始终不如意。
就是这样,他也坚定北伐,收复失土。
不仅仅是官场上,耽于享乐,安于现状的主和派占据主流,就连诗词歌赋方面,也渐显颓靡之风。
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
在现实中坚决主站的诗人陆游,将他的壮志未酬,悲于国破家亡,伤于国土沦丧,哀于国势倾危,痛于悲凉的现实,全部都付诸于他的诗篇之中。
强烈而直击人心的感情,唤醒了麻木的大众。
他那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就连今人读来都字字入心,句句动情,仿佛回到了那动乱残破的年代,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的爱国者,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最终理想破灭的一生。
阅读理解爱国诗人陆游
阅读理解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
他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危险的年代,但他始终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并通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忠诚和责任感。
陆游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就接受了优良的教育。
在他的诗中,他经常表达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篇以咏史、咏古、讽刺为主,独具特色。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以及对祖国的美好愿景。
陆游的诗歌深受民众喜爱,他的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在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道:“望月没西墙,夜深闻子规。
愁多吟断肠,千里独忆妆。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离家困境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思念,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陆游还以其反腐和直言不讳的性格而闻名。
他经常在他的诗中直接批评朝廷的腐败和虚伪。
在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嘲讽了当时的官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通过这些诗句,陆游传递了他对贪官污吏的不满和对社会不正之风的警示。
陆游的爱国诗歌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
他希望通过他的作品唤起人们的意识,培养爱国精神,并为改善国家的困境做出贡献。
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提到:“十旬休问孤猨否?千里谁家子弟疏?”这表示了他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愿景和对国家未来的希望。
总之,陆游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诗作通过对祖国的深情表达,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批评,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他的诗歌继承了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融入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切。
陆游的诗歌拥有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励着后世的文人墨客。
他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诗歌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奉献。
陆游的抒怀之作与时代背景
陆游的抒怀之作与时代背景一、陆游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子敬,号清远居士,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著名文人。
他以辞章清新脱俗、直言不讳而闻名于世。
陆游的抒怀之作是其创作的重要流派,在其作品中常表达自己对乱世和个人遭遇的痛感和诉求。
二、时代背景陆游生活的时代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民众备受苦难困扰。
宋朝初期由于战乱频繁和政治混乱导致社会秩序崩溃、经济衰退和民生困顿。
而后南宋开始倚仗外族金国以维持统治,导致不少文人士大夫失去了传统的忠诚情怀和道德理想。
三、陆游抒怀之作在这样一个动荡混沌的时代,陆游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才华创造了许多抒怀之作,这些作品反映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愤懑和无奈,以及对道德准则的思考和追求。
1. 对乱世的痛感陆游的抒怀之作中经常表达出对当时乱世的深深痛感。
他揭示了社会的腐败、政治腐败和人心不古等现象,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和抑郁情绪。
例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陆游写道:杯葛袭迹耄贫身,客舍行藏动荡均。
万事主宜尽嘲讽,一生唯有酒为亲。
这里他写出了自己被社会所逼迫、流离失所的遭遇,并表达出对社会不公与虚伪的批判之情。
2. 对个人遭遇的诉求陆游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在乱世中也深受其害。
他面临着家庭困境、流离失所等种种困顿。
在抒怀之作中,他诉说了个人遭遇与命运之旅。
例如在《秋夕忆江南》中,陆游写道:谁知道心同此夜月,明朝驿使发重城。
昔别吴钩触龙蛇,刘郎才气犹英雄。
这里他描述了被迫离开江南的遭遇和对往日荣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自己心中仍然怀有追求卓越与正义的英雄情结。
四、总结陆游作为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文人,其抒怀之作在表达自身情感和批判社会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乱世中深受苦难困扰,通过他所写出的抒怀之作向世人展现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相互交织的复杂纷扰。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上的珍品,更是对于当时历史与社会背景下人们内心声音和抗争精神的真实记录。
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留有九千余首诗词,他从小便受到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忧国忧民。
他是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陆游之所以成为豪放派的爱国诗人,与他出生时的时局背景有关。
他出生于乱世烽火之中。
宣和七年之时,一位一生坎坷却对后世颇具影响的诗人出生了,但那时的皇帝宋徽宗,治国无术。
在国家危急的时候,不想对策,却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最终父子二人都被金兵俘虏,而徽宗九子赵构一路难逃,迁都临安后即位,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
但他对待金且战且和,重用投降派,打击主战派,因此外患不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写下了这首关山月关山月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描绘出的是和大金的议和诏书下了15年,将军来的边境却不作战,贵族载歌载舞,肥马死去弓弦断等萎靡,萧条的景象,表达了对统治者纵容金人,甘愿投降求和的不满。
全诗透露浸透着无奈陆游一生中有着一段浪漫的感情他与表妹唐婉从小青梅竹马,20岁成婚,陆游不再心无旁骛的读书,而唐婉又是才女,在封建思想中,女子无才便是德,最终陆游的母亲着实看不惯而逼迫两人分开,让陆游迎娶王氏,而唐婉则改嫁赵氏陈。
10年后,两人在沈园重逢,唐婉在征得丈夫同意后为陆游送上一杯酒,顿时,往日的美好浮上心头,陆游在墙上写下“钗头凤”后离去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前三句是回忆往昔,剩下的部分是表达对往事的后悔与无奈,这让唐婉也悲伤不已,又对上一首词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
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游: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南宋时期,中国大陆局势动荡,外敌入侵不断,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在这个困难的年代里,出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支柱。
一. 诗仙陆游的生平陆游,字务观,号横塘外史,生于南宋宁宗宝祐三年(1123年),卒年不详。
他出生在一个家境富裕的士人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
陆游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对他的影响深远。
陆游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尤其擅长诗词创作。
二. 爱国情怀的诗人陆游生活的年代正值南宋面临外敌入侵的危险时期。
他亲眼目睹了无数边疆的战火和平民百姓的苦难,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陆游对于祖国的痛苦和命运的坎坷充满着深深的忧愤,他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三.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爱国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诗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動盪的国家。
他用动人的词藻描绘了夜晚的边境,表达了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国家前途的忧虑。
四.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赏析这首诗开头就以“秋夜将晓”四个字,交代了诗歌的时间背景。
然后,通过作者外出迎凉的情景,来呼应外敌入侵的国家状况。
继而,陆游以“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自己作为士人的经历与触动内心的真情实感。
最后,陆游以“残月,蓝山,薄雾,两岸烟”烘托了秋夜的景色,使整首诗愈发悲壮。
五. 陆游的其他爱国诗歌除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还创作了众多其他爱国诗歌。
例如,《钱塘湖春行》以其对家乡的眷恋,《秋夜将至芦花荡》,《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等作品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
六. 陆游的爱国精神的影响陆游作为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影响了整个南宋社会和后世的文化。
他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的文人士子。
他们纷纷投身国家建设,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效力,为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首忧国忧民的诗词佳作,佩服古代诗人的家国情怀
生活于乱世中的诗人词人,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都有一种家国情怀在,读来令人感动和佩服。
一、《示儿》(南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公元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这首诗是他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我们知道,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
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二、《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公元755年,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南宋·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杨炎正是杨万里的族弟,与辛弃疾相交甚密。
他和辛弃疾一样,都是力主抗金的志士,但却在朝廷的投降政策下无所事事,空有卓越才能和远大抱负而无从施展,这首词正是作者秋日感怀、触景生情时所作,用以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
四、《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所处盛唐,在其边塞诗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
但是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陆游爱国诗和解释
陆游爱国诗和解释陆游爱国诗和解释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下面是关于陆游爱国诗和解释的内容,欢迎阅读!《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的时候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注释⑴书愤:即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
书,写。
⑵早岁:译为早年,年轻的时候。
那:即“哪”。
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
⑶“中原”句:即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
气,气概。
⑷“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了,在镇江府任通判。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
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
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
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
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
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⑸“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
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
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
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
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如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⑹“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
《宋代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分析》
《宋代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分析》引言陆游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和爱国者。
在宋代时期,他积极参与了对抗辽金入侵的战斗,并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忧虑。
本文将对陆游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探讨他的诗作如何反映了他的爱国之情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陆游的背景与生平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横山。
他出生在对抗辽金入侵的动荡时期,生命中目睹了南宋的兴衰。
陆游的家族出身于军人世家,使得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军事与爱国的情怀。
他自幼聪明好学,酷爱读书,并写下了大量的诗文作品。
陆游一生中多次辗转于军旅生涯与文学创作之间,既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陆游的爱国情怀在诗作中的体现H1:对祖国的深情厚意陆游的诗作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他对祖国的景色、人民和历史都有着无比热爱之情。
H2:对祖国山河的歌颂陆游的诗中经常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色,表达出他对祖国美景的热爱之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他著名诗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一句,将大江的辽阔和沧桑与诗人的人生感悟相结合,表达出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限热爱。
H2:对百姓苦难的感同身受陆游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的关注和同情。
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他对受苦百姓的心理感受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他的诗歌呼吁社会改革,减轻人民的苦难。
H1: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陆游的诗作不仅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还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他深知南宋的内忧外患,对朝廷的腐败和对外侵略的威胁深感忧虑。
H2:对朝廷腐败的批判陆游的诗作中经常对朝廷的腐败现象进行批判。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朝廷腐败现象的担忧和对人才浪费的无奈。
他认为,国家兴盛需要英雄和正道,而朝廷的腐败无异于对国家命运的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生活在北方被金人占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时代,毕生坚持恢复中原,为国雪耻的志向,以诗歌讴歌抗战救国的事业,唱出了当时爱国诗歌的最强音。
陆游出生在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陆游的父亲陆宰奉诏从安徽寿春赶赴汴京,途中泊舟淮河,十月十七日夜里,淮河上风雨大作。
清晨时分,陆游伴随着大风雨降生在停泊于风浪中的一艘船上。
这一天按公历计算,是1125年11月13日。
陆游后来曾在《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二绝句》的小序中,形容从长辈处得知的他出生时的情景:“予生于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
”这场“骇人”的大风雨,似乎正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似乎也预示着陆游将在时代的大风雨中度过不平凡的一生。
陆游出生时,在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已经发动了入侵宋朝的战争。
就在陆游出生之后的第二年,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军攻陷北宋都城汴京。
随后,金军把掳掠的金帛珍宝、文书图籍、百工技艺等连同被俘的宋徽宗、宋钦宗以及赵宋宗室、嫔妃一并押解北去,汴京城被洗劫一空,北宋灭亡。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靖康之难”。
靖康二年(1127年),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商丘即位,改元建炎,这就是南宋第一个皇帝宋高宗。
面对金军进攻,宋高宗拒绝爱国大臣李纲、宗泽等人的抗金主张,而奉行逃跑主义,先退至扬州,后又渡江南逃到临安、越州、明州等地,一直逃到温州的海上躲避金军的追击。
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决定置北方领土于不顾,把临安(今杭州市)作为行都,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
陆游的童年,就是在天翻地覆、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度过,他的人生第一课就是在战乱中逃难。
当时为了躲避金军的杀掳,中原百姓纷纷往南逃亡。
陆游的父亲陆宰也携带一家人从中原逃归故乡山阴。
一路上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有时金兵追来,他们便只得躲伏在草间,人人心惊胆颤,饿了只能吃点干粮,常常十多天吃不上一顿热饭。
这种危险的经历给幼年的陆游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来把当时的情形写进诗里,《三山杜门作歌》诗这样回忆当时的危急情景:“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
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剑南诗稿》卷三十八)。
到他八十多岁时写的《杂兴》还说:“家本徙寿春,遭乱建炎初。
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
于时髧两毛,几不保头颅。
……”(《剑南诗稿》卷六十六)可见陆游对早年遭遇战乱的避寇逃亡生活的记忆是多么深刻。
经过多年辗转逃难,陆游一家才得重返故乡山阴,这时已是绍兴三年(1133年),陆游当时九岁。
陆游从小酷爱读书,十二岁时已能写作诗文,他特别爱好诗歌,并有很高的欣赏能力。
他年少时喜爱的前代诗人有王维、岑参,特别推崇岑参奇丽壮伟的边塞诗。
陆游从军南郑时写作了许多表现军中生活的诗篇,以及书写恢复故土理想的记梦诗,风格壮丽雄奇,就有岑参诗风影响的痕迹。
他的少年时代,有机会从父亲渡江南来的友人中听他们议论国事和文学。
从这些议论中,陆游认识了宋朝文学发展的渊源和脉络,并对北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轼以来的文学传统有了深刻理解。
因此,他表示要学习、继承并坚守这一传统:“孤生尊所闻,秉节不敢渝。
”前代诗人的文学创作,为陆游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而北宋以来文学的优良传统,更是对陆游的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起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陆游在文学上取得超越同时代人的杰出成就,与他早年的勤奋读书学习分不开,更与他所受到的这些文学教育和薰陶密不可分。
陆游青年时代,曾拜著名爱国诗人曾几为师,这成为陆游诗歌写作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
的大事。
曾几(1084—1166年),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
北宋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等职,南渡后转徙各地任职。
绍兴八年(1138年)因反对秦桧议和,罢两浙西路提刑。
后客寓上饶茶山七年。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重得起用,召赴行在,除秘书少监,擢尚书礼部侍郎,卒谥文清。
曾几是南宋初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对他的为人和诗歌都十分景仰。
大约在绍兴十二年(1142年),陆游十八岁时,正式拜见了五十九岁的曾几。
曾几很赏识陆游的才华,从此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