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

合集下载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
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09.12.23
•【字号】鄂教高[2009]31号
•【施行日期】2009.12.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
奖名单的通知
(鄂教高[2009]31号)
各高等学校:
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经专家评审、公示,我厅核准同意武汉大学徐飞等同学的253项成果获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

现将获奖项目名单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开展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工作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希望受表彰的同学坚持求真务实的学风,再接再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取得更大的成绩。

各高等学校要以开展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泛、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省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 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2009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2009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2009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中国传媒大学
黄侃,贾秀清,张济荣,李伟,申金霞
13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中国音乐学院
金铁霖,王士魁,董华,刘畅,戴滨
14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教材)
南开大学
申泮文,刘靖疆,乔园园,朱志昂,何锡文,张邦华,王永梅,陈军,车云霞,李姝
15
当代大学生母语教育的理念创新、资源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
李学军,管又飞,宫恩聪,王宪,张燕
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暨专业规范的研究与推广
北京大学
李晓明,陈道蓄,周立柱,王志英,蒋宗礼
5
建设面向世界一流水平的西方哲学教学体系
北京大学
赵敦华,靳希平,韩水法,尚新建,张祥龙
6
求新求实,持续建设光学课程三十年
北京大学
钟锡华,王若鹏,陈志坚,张瑞明,周岳明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国家级特等奖(2项)
序号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1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首都医科大学
吕兆丰,线福华,王玉慧,刘扬,庞文云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兰州大学
任继周,南志标,傅华,侯扶江,龙瑞军,沈禹颖,王锁民,李春杰,梁天刚
中国人民大学
曾湘泉,文跃然,彭剑锋,孙健敏,杨伟国
16
财政金融专业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人民大学
陈雨露,郭庆旺,张杰,何平,汪昌云
17
法学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
王利明、韩大元、龙翼飞、刘明祥、韩玉胜
18

2009全国赛获奖名单

2009全国赛获奖名单
49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李江亮
李梦齐
胡艳蓉
省三等奖
D
1
华中科技大学
郑 欢
张潇雨
黄永侃
全国一等奖
D
2
湖北民族学院
罗仕春
熊辉
龙增勇
全国二等奖
D
3
武汉理工大学
李成龙
王卓
陈明锐
全国二等奖
D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林孙如
高波
林宁
省一等奖
D
5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黄亚洲
李学等
杨磊
省一等奖
D
6
武汉理工大学
蓝红曼
全国二等奖
C
6
华中科技大学
张孝波
魏征
黄飞鹏
全国二等奖
C
7
华中科技大学
续阳
程乐
朱振乾
全国二等奖
C
8
华中师范大学
肖亮
徐永
何达
全国二等奖
C
9
三峡大学
王和平
冯健
邱现彦
全国二等奖C10武汉学陈林辉夏效禹
伍玉
全国二等奖
C
11
武汉大学
张志勇
方力
余师倩
全国二等奖
C
12
武汉理工大学
朱仕勇
唐智浩
汪晓曦
省一等奖
C
13
华中科技大学
张松
省二等奖
B
29
华中师范大学
张殷
刘良缘
胡雪宜
省二等奖
B
30
华中师范大学
刘贡辉
吴建
杨娟
省二等奖

电子信息工程 -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 专 业 简 况 表

电子信息工程 -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 专 业 简 况 表

2008
署名 次序
1
的 2 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电路分析》 鄂教高函[2008]24 号
2008
1

基于混合因子分析隐马尔科夫模 系统仿真学报
3
型的训练法
ISSN 3969-3972
2008
1
序 目
号 前
名称
来源
承 担
地方高校电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 湖北省教育厅
1 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鄂教办[2007]15 号
普通专科
(高职)生
在校生 毕业

人数
0
0
0
0
0
0
0
0
在校生人数 (合计)
40 81 134 198
-1-
Ⅱ 教师队伍
Ⅱ-1 专业负责人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定职时间
是否 兼职
王新民

1955.7
教授
2005

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 (毕业专业、时间、学校)
本科、学士(1982 年 1 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
工作单位(至系、所) 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本人近4年科研工作情况
总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0 篇;出版专著 0 部。
体 获 奖 成 果 共 0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0 项;地市级 0 项,其他 0 项。 情
目前承担项目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4 项;地市级 0 项,其他 0 项 况
7、逐步形成了以学校指导,院系督导,教师和学生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

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发文字号】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公布日期】2006.04.30【实施日期】2006.06.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已经2006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省长罗清泉二○○六年四月三十日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了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推广运用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术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人员,均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省级教学成果奖。

第四条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宁缺勿滥的原则,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五条省级教学成果奖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等级。

第六条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组织及全省教学成果奖励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设立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负责对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活动及评审结果等进行协调和作出决议,其组成人员人选由省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省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根据评审工作的实际需要,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评审组。

参加评审的专家、学者的名单在评审结束前应予保密。

第八条省级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每次评审活动开始前三个月,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九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教学成果项目,其完成单位或完成人可以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一)属全国首创或在本省属先进水平;(二)经过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取得良好效果;(三)在本省或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四)有推广应用价值。

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湖北省普通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工业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申报书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0年9月25日指导思想为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要求,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充分利用学校“211工程”建设和行业资源的优势,通过与学校的建材、船舶、汽车等优势学科的交叉,集合工业设计专业23年的办学积累经验与专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和途径,以培育能够提升我国制造业产品附加值,创建自主品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特制定工业设计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一、前期工作基础1、学科专业基础武汉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自1988年创办以来,先后拓展为产品设计、数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展示设计四个方向,在校生600人,每年招收工科学生60人,文科艺术类学生90人。

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近10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依托湖北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中南地区首个设计艺术学博士点、艺术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培养学生上秉承“创新能力强、实干精神强、适应能力强”的办学理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具有设计创新能力的国际型工业设计拔尖人才,鼓励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积极研究与探索现代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加强教学改革与实践,注重学生实际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工业设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十年来,先后获批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国家“行业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湖北省艺术设计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的立项建设,工业设计专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设计概论》、《设计美学》2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完成国家规划教材19部。

教材发行逾两百万册,被100多所高校采用,使用效果好,并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教材奖等奖励。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13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19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4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9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5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二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专著类6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研究报告类31项)
湖北省第七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三等奖拟授奖项目名单(高职规划教材类5项)。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1 / 1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鄂政发[2010]19号
【发布部门】湖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03.23
【实施日期】2010.03.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鄂政发〔2010〕19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湖北,奖励为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省人民政府决定:
一、授予徐卫林同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目录

200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目录

完成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
完成人 黄志良、刘羽、池汝安 杨必胜、唐炉亮、方志祥、乐 阳、史文中 潘继承、陈雄文、邱昌恩、侯 建军、汪劲松 刘静宇、刘木根、刁英、佘朝 文、胡中立 朱海亮、曾庆福、陈悟、由忠 录、李玉广 肖人彬、黄威、刘勇、陶振武 董文才、陈炜然、朱云翔、吴 梵、郭日修 杨光圣、刘平武、洪登峰 贺红武、谭效松、彭浩、刘钊 杰、汪军 李亚伟、李远兵、王玺堂、顾 华志、葛山、赵雷
李永安、杨 清、曹广晶、毕亚雄、张 诚、陆佑楣、秦 中一、陆燕荪、张德楠、张超然、钮新强、王国海、贺建 华、周 晖、李津沛、杨 刚、刘利人、程永权、林初学、 樊启祥、于文星、沙先华、郑守仁、陈文斌、黄源芳、秦 锡翔、袁达夫、饶道群、张成平、胡伟明、邵建雄、刘景 旺、黄宏勇、于 滨、杨定原、许可达、黄 凌、李 秦、 付元初、彭启友、张曙光、王天宇、吴卫江、王毅华、马 振波、陈国庆、薛福文、李平诗、符建平、郭翔鹏、唐万 斌、戴 江、张润时、吴仲平、王云涛、蔡义钧、姚海清、 省科学技 蔡肇斌、唐敦浩、李文学、宋立人、何智江、钱锁明、李 术厅 峡、陈洪斌、田爱民、熊 浩、关杰林、李志祥、卢正在、 刘世平、熊志刚、李毅军、杜建国、李志国、毛 江、刘 琨、胡文洁、孙庆霞、宋刚云、聂元龙、徐 军、马 可、 薛 宁、刘茂祥、田子勤、王树清、梁 波、周 强、易 先举、吴 刚、陈明泉、王建华、石清华、迟 速、覃大 清、铎 林、赫 兟、张向阳、张颖杰、王维平、李洪军、 曹大伟、阳少华、陈红君、李 颉、谢红兵、李 丹、熊 腾晖、王晓健、汪大贵、冉毅川、向 科、陈 强、孙德 召、龚长清、唐 澍、潘罗平、孟晓超、陆 力
发明
三等奖
黄石兴华生化有限公司 湖北天神实业股份有限公 司 湖北达雅化工技术发展有 限公司 武汉中材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检查复核结果的通知-鄂教外[2009]4号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检查复核结果的通知-鄂教外[2009]4号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检查复核结果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湖北省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检查复核结果的通知(鄂教外[2009]4号)各有关院校:今年3至6月,我厅对2006年6月以前批准的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了检查复核,经过学校自查、专家评审、集体讨论等工作程序,确定如下结果,现予以公布:一、对8所院校的6家机构和4个硕士学位教育项目的检查结果:1、武汉科技学院等6所院校的5家机构和2个硕士学位教育项目通过检查。

长江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以整改,一年后单项复查。

2、建议停办:武汉科技大学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合作办学机构、华中科技大学与英国华威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工程商业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华中科技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物理治疗(康复)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以上机构和项目续办或停办事宜由所在学校按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二、对15所院校的3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复核结果:1、武汉工程大学等11所院校的23个项目运转正常或基本正常,复核通过。

其中,黄石理工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的8个项目存在明显不足,要进一步加以整改,一年后单项复查。

2、湖北中医学院等4所院校的4个项目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但项目设置各具特点,因而予以保留。

3、武汉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的8个项目,未通过或未申请复核。

以上项目续办或停办事宜由所在学校按程序报我厅批准。

三、从此次检查复核总体情况看,我省有不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办学思路清晰,课程设计合理,管理机制健全,办学效益明显;然而,也有相当数量的机构和项目存在设计不合理、招生困难大、办学规模小、引进资源少等问题。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9.02.23•【字号】鄂教高[2009]5号•【施行日期】2009.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2009〕5号)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机构: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和省人民政府颁布的《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省政府令第292号)的规定,经省政府同意,拟开展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工作(以下简称省级教学成果奖),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突出奖励具有创新性和推广应用效果好的成果,重点奖励近年来在本科、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优先奖励教学一线教师所取得的成果。

二、本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四个奖项。

实行限额推荐的办法,各高校(单位)务必按下达的推荐名额申报。

三、各高校(单位)要严格按照《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工作实施细则》(见附件1)的要求做好成果推荐工作,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有关书面材料寄(送)省级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委员会组办公室(省教育厅高教处),同时提交电子版,过期不予受理。

联系电话:************或87328180;联系人:王文森、吴勃;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八号省教育厅高教处;邮编:430071。

四、开展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举措,对于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建设高教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文号):来源:高教处浏览数:10352次根据《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3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近期,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申报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拟获奖项目、人选以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规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

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写明成果名称和异议内容。

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7-********;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1。

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1月13日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工作理念是:依托我院艺术学一级学科的雄厚资源,秉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跳出按本科专业培养的拘囿,全面创新视觉艺术顶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方式,努力创造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成果涌现的物质条件、有效机制和学术氛围,全力培养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具备深厚视觉艺术文化底蕴且精研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或者艺术学某个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顶尖视觉艺术人才,以人才的高品质优势赢得卓越的社会声誉,引领学术风气与方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一、“致美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所在学科专业基础和工作条件(一)学生培养的前期基础和教学改革成果1、学科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基础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门学校,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美术院校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重要的发源地。

1985年独立建制为湖北美术学院。

学院是我国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艺术院校。

2005年,学院被授权为我国首批颁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32所试点院校之一,在艺术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属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三个二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

其中美术学为省级优势学科,设计艺术学为省级特色学科,另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立项在建。

学院还拥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设陶艺、雕塑艺术、民间美术、长江流域文化遗产、水彩艺术、环境艺术等6个研究所)和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楚美术及中国南方先秦美术形态研究中心。

截至2010年9月,学院共建成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5个,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6门,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

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09年湖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培育高质量口腔医学人才
边专、樊明文、台保军、黄翠、宋光泰
武汉大学
014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顾海良、石云霞、丁俊萍、佘双好、宋俭
武汉大学
015
“西方文化系列”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赵林、任晓晋、苏德超、王爱菊、刘小英
武汉大学
016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国际竞争能力--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
湖北中医学院
089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邓俊、何明霞、严秋宜、陈炼、王冠
湖北经济学院
09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汉语语言文学的专业特色——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段曹林、陈春生、景遐东、王胜国
湖北师范学院
091
基于新课改的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研究与实践
余新武、陈强、向显智、王晓梅、李必文
华中科技大学
022
基础物理课程综合改革研究
范淑华、熊永红、项林川、任忠明、肖育英
华中科技大学
023
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性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探究式实验教学体系和平台
熊蕊、辜承林、何俊佳、张蓉、李军
华中科技大学
024
研究性大学工程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王乘、冯向东、易元祥、吴昌林、杨坤涛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083
创意产业背景下“艺、工、贸”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欧阳巨波、王瞻宁、钟安华、陈明珍、孙菊香
武汉科技学院
084
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方文波、马俊、李相朋、郝志峰、欧贵兵
武汉科技学院、广东工业大学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

互联网与多媒体 自动化
否 否
进修 在读
钟学斌 男 熊利祥 男 袁丽平 女 王赜坤 女
吕雪

63.3 79.2 83.11 81.6 81.6
工程师 讲师 讲师 讲师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讲师
硕士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电路与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电路与系统 通信与信息系统
申请新增学士学位授权 专业简况表
学校名称(代码)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13666 (公章)
学科门类(代码)
08 工学
专业名称(代码 )电子信息工程 080603
批准时间
2006
湖北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2012 年 3 月 15 日填
Ⅰ 专业建设(本专业在学校整体规划中的定位、专业建设思路、建设措施与成效)
自动化

进修

进修

进修

进修

进修
赵京

82.2
讲师
硕士
武汉理工大学
自动化

进修
Ⅱ-3 教师科学研究工作(含教学研究与成果)
Ⅱ-3-1 近 4 年科研工作总体情况
教师参加科研比例
科研经费
出版专著
(万元) (含教材)(部)
68+85
26
80 % 发表学术 论文(篇)
88
近 4 年年人均发表科研论文
性 别
出生年月
职称
最高学 位
授学位单位名称
获最高学位的专 业名称
是否兼职
进修 情况
潘利群 男
1951.6
副教授 本科

童金南介绍

童金南介绍

童金南老师事迹介绍童金南,男,1962年5月出生, 198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留校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1991年获博士学位,1996年12月于原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12 月评为博士生导师。

现任国际地层委员会三叠系分会副主席,国际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委员会选举委员,国际地质地学计划IGCP-572项共同负责人;中国古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前任中国古生物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古生物学报》编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地球科学进展》等刊物编委;“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1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负责的“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科研集体2005年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06年获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获延续资助);2009年获中国古生物学会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

此外还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1项。

从教25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教学与科研共举,教书与育人并重。

秉承“学科是基础、教学是根本、科研是动力、育人是目标”的理念,立足学科前沿,创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在学科建设、教学研究、科学探索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简要归纳如下:1.以学科建设为己任,创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平台学科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是群体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平台。

“古生物学和地层学”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1981年就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

童金南老师作为学校该学科年轻一代的学科带头人,始终以学科建设为己任,在保持我校本学科发展动力,维护学科发展优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关于公布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模板】

关于公布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模板】

关于公布2009年高等学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名单的通知教高〔2009〕9号各高等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8〕1号)和《关于做好2009年度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秘高〔2009〕34号)精神,在高校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经研究,批准**学院等5所高校为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大学“物质科学英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56个实验区为第一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电机及拖动基础”等216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其中研究生精品课程20门,本科精品课程110门,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精品课程86门;**大学黄成林等93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奖”;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作为“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总馆,**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安徽工商**学院图书馆、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作为“安徽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服务中心 (名单见附件1-5)。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和经费资助。

质量工程项目承担高校要尽快组织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建设计划,并于2010年1月15日前,将《安徽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任务书》(附件6)一式三份报省教育厅备案,同时将电子材料上传至“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009年立项项目建设周期从2010年1月开始计算。

任务书作为项目执行、中期检查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省财政设立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专项经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资助项目建设和奖励获奖成果。

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周期为五年,资助建设经费分五年拨付;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建设周期为五年,资助建设经费2010年一次拨付;省级数字图书馆资助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全省高校共享的数字化期刊、数字化图书等电子资源以及补贴高校联合采购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方案由总馆牵头,与数字文献服务中心共同论证后,报省教育厅审核确定;省级教学名师奖金2010年一次拨付,由获奖单位转发给获奖者个人。

09-322省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精品资料

09-322省第六届教育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精品资料

河南省教育厅
教高〔2009〕322号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批准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获奖项目的决定
各高等学校:
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和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09〕8号)精神,我厅组织开展了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

在学校做好校级教学成果奖励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我厅决定批准郑州大学关绍康申报的《发挥区域和学科优势,构筑材料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等22项成果获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
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河南大学刘玉振等申报的《地理科学专业实验课体系建设与组织创新研究》等98项成果获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河南农业大学赵卫东等申报的《新世纪农林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等280项成果获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开展教学成果奖励工作,是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本次获奖项目,是对全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检阅和集中展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岗位上,经过多年艰苦努力获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总体上代表了我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最高水平。

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更多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附件: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
河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主题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表彰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
038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杨九民、王继新、赵呈领、李文昊、黄磊
华中师范大学
039
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刘建清、李克武、叶飞、谢燕、胡中波
华中师范大学
040
高师生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与中学生生物创新实践的研究
杨旭、崔鸿、艾燕、袁均林、丁书茂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7
我国投资学科建设研究
张中华、谢进城、韩旺红、王瑶琪、王立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8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赵琛徽、卢亮、毛志山、周润仙、郑耀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9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钟涨宝、万江红、萧洪恩、张翠娥、向佳玲
华中农业大学
060
邹玲、肖俊武、张小华、王东剑、贺章擎
湖北工业大学
080
化工类专业“三实一创”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吴元欣、潘志权、王存文、向建敏、丁一刚
武汉工程大学
08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
叶芃、汪洪、舒先林、何景春、张文学
武汉工程大学
082
制药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张珩、杨艺虹、刘永琼、王存文、万春杰
095
基于ISO9000的高职院校“四方三层”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马必学、刘晓欢、戴冬秀、吴昌友、徐忠山、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096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谢苏、韩鹏、缪小玲、孙嫘、钟毓华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097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姚强、赵家富、李南峰、胡盛骑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054
面向西部优秀地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锦高、傅安洲、万清祥、刘世勇、庞岚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055
研究型会计管理人才全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基于会计理论与会计史教学的结合研究
郭道扬、冉明东、张志宏、康均、余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56
《市场营销教程》(立体化教材)
万后芬、汤定娜、宁昌会、应斌、杨智
华中师范大学
035
“现代汉语”研究型教学改革与实践
储泽祥、曾常年、朱斌、姚双云、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
036
“化学生物学”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万坚、刘德立、刘建清、杨光富、杨旭
华中师范大学
03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数字化资源研发及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马敏、王继新、王坤庆、刘伟、屠静芬
张彬、陈继勇、曾国安、申皓、余振
武汉大学
007
高质量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
程功臻、汪存信、席美云、何治柯、姜中兴
武汉大学
008
依托学科建设培养物理创新型人才
石兢、于国萍、姚端正、揭泉林、刘正猷
武汉大学
009
研究型大学生物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黄诗笺、谢志雄、汪小凡、邓凤姣、王建波
武汉大学
041
经济数学课程体系革新与立体化教材建设
吴传生、王卫华、彭斯俊、陈盛双、朱华平
武汉理工大学
042
机械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江征风、王志海、卢红、陈作炳、杨光
武汉理工大学
043
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研究
严新平、谢峻林、范世东、水中和、李志峰
武汉理工大学
044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20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国际化、信息化、工程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刘建平、徐晓林、马连杰、张毅、胡隆基
华中科技大学
021
随机分析及其应用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中的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黄志远、万建平、王湘君、刘继成、李楚进
010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丁坚勇、刘涤尘、华小梅、王洪新、徐东辉
武汉大学
011
研究型大学水利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谈广鸣、梅亚东、黄介生、胡志根、于英
武汉大学
012
面向信息化的测绘工程专业改革及系列精品课程建设
宁津生、李征航、李建成、张正禄、花向红
武汉大学
013
武汉科技大学
070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陈奎生、孔建益、傅连春、吴怀宇、陈涛、程光文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
071
电气控制类专业主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吴怀宇、方康玲、熊凌、刘钊、程磊
武汉科技大学
072
以预警为先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陈涛、王婧、黎伟、丁宇、袁靖
三峡大学
076
资源勘查工程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何幼斌、李建明、肖传桃、林小云、王新海
长江大学
077
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张昌民、张忠家、徐金燕、刘绍平、黄义武
长江大学
078
勘查技术与工程品牌专业的改革与建设
陈传仁、郭海敏、桂志先、汪中浩、毛宁波
长江大学
079
“大电路”系列课程立体化及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刘泉、吕锋、陈伟、刘岚、江雪梅
武汉理工大学
04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与实践
谢峻林、文进、何峰、冯小平、黄学辉
武汉理工大学
046
大学体育课程特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刘同员、刘忆湘、王玲、潘国斌、孙金蓉
武汉理工大学
047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培养“三强”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周祖德、梁传杰、申祖武、洪涛、万明芳
武汉理工大学
048
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教学创新研究—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创新举要
魏纪林、申来津、谢薇、李明、黄丽萍
武汉理工大学
049
围绕工业设计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基础系列精品课程与教材
陈汗青、武星宽、郑建启、潘长学、方兴
武汉理工大学
050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湖北中医学院
089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邓俊、何明霞、严秋宜、陈炼、王冠
湖北经济学院
090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汉语语言文学的专业特色——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段曹林、陈春生、景遐东、王胜国
湖北师范学院
091
基于新课改的高师院校学生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研究与实践
余新武、陈强、向显智、王晓梅、李必文
025
本科创新型人才的团队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刘玉、许晓东、钟国辉、屈代明、梁茜
华中科技大学
026
基于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高素质光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杨坤涛、刘德明、刘劲松、王英、曹丹华
华中科技大学
027
材料学科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教学改革
陈立亮、修吉平、胡树兵、张祥林、吴志超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师范学院
092
师范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黄燕霞、田开坤、彭琦、张少武、汪自云
湖北师范学院
093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丁么明、谭晓明、丁远坤、高华、邓银城
孝感学院
094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柔性化的研究与实践
刘民钢、郭江平、李舒燕、熊绪、张远双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崇光、关桓达、任宇华、王雅鹏、齐振宏
华中农业大学
061
理农结合科教融合培养生物学创新人才
张启发、江珩、王石平、柳俊、孙明
华中农业大学
062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高翅、王平祥、柳俊、王春潮、王文恩
华中农业大学
063
动物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098
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体系和评估指标研究
洪贞银、李碧玉、黄治勇、杨秋凤
鄂州职业大学
099
中国高速铁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
张玲、魏少峰、周慎、艾海松、苏云峰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100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培育高质量口腔医学人才
边专、樊明文、台保军、黄翠、宋光泰
武汉大学
014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顾海良、石云霞、丁俊萍、佘双好、宋俭
武汉大学
015
“西方文化系列”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赵林、任晓晋、苏德超、王爱菊、刘小英
武汉大学
016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大学生国际竞争能力--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特等奖(2项)
001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德仁、余洁、万幼川、刘继琳、袁修孝
武汉大学
002
机械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李培根、吴昌林、杨家军、吴波、杨叔子
华中科技大学
壹等奖(98项)
003
武汉工业学院
086
以教管学良性互动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韦一良、田禾彦、徐伟民、孙向阳、熊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