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蕴涵及理论价值

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蕴涵及理论价值

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蕴涵及理论价值本文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一思想蕴涵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思想中的资本运动逻辑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破坏的根源,及解决这根源的社会关系变革的必然性等观点进行了阐释。

在此基础上,以工业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历史性的实践关系视阈,从主体的能动实践活动过程的角度,及现实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思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审视。

随着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变革自然的力量逐渐得到增强,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和努力在现实中不断得到体现。

但是,这也引起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在人们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并寻找解决发展问题的途径和出路中,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及“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可以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的蕴涵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叫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与其他生物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不同,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是以劳动为纽带和桥梁?熏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劳动过程”时说:“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因此,我们不必来叙述一个劳动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关系。

一边是人及其劳动,另一边是自然及其物质,这就够了。

”[1](P208-209)这表明,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叫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这一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蕴涵。

(一)“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是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重要观点马克思在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时指出?押“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熏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

收稿日期:2020-11-2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研究 (项目编号:18CKS026);黑龙江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2019年度备案课题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研究 (项目编号:GJD1319002);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项目 恩格斯生态思想对 美丽中国 理论建设的启示研究 (项目编号:21MYX01)㊂作者简介:李丹丹(1985 ),女,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哲学㊁马克思主义哲学㊂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李丹丹,林㊀鑫(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㊀150040)㊀㊀[摘㊀要]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的独立性㊁先在性㊁内部规律性的阐述,揭示了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得出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只有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解才能最终达成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㊂本文通过整理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内涵,探究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助力实现生态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㊂[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11-0098-03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11.043[本刊网址]http :// ㊀㊀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发展走进人类的视线,当人们以环境为代价不断谋取利益时,生态的恶果就已经悄悄埋下,当人们庆祝经济建设的累累硕果时,自然早已变得面目全非,人类正面临着物种锐减㊁资源短缺㊁大气污染等等一系列环境困境,生态问题也升级为全球关注热点,人们开始从思想㊁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探求着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策略㊂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人类埋下生态恶果的19世纪,就以敏锐的智慧批判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带来的生态困境,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并指出解决生态问题必须要实现 人与自然 及 人与人 的和解㊂今天人类取得的科学技术足以支撑我们对自然进行顺应目的式改造,与此同时能力的扩大也代表着责任与风险的爆格,马克思恩格斯对 人与自然关系 的思考,不仅使我们认清现存生态问题,更使我们树立正确生态思想,为生态发展指引方向㊂一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 人与自然关系 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对生态思想进行系统的归纳,但其生态表述贯穿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在许多著作中都有迹可循㊂马克思指出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着生产生活资料,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前提与发展的依靠,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连接的纽带,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能动的主体也受动的存在,我们需明确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应全力探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㊂(一)自然是人类存在的前提相较人类存在史而言,自然界从存在时间维度就具有先在性,当人类尚未涉足自然界时自然就以自身规律进行着运动与发展,并结束了一类物种从有到无的进化过程,因此自然相较于人类具有先在性与独立性㊂而人类正是在自然发展的进程中应运而生的,归属于自然是自然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指明: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人与自然的发展具有同步性,人类的发展必定是在与自然的交互中实现的,马克思指出: 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㊂人与其他动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性,都是 自然的㊁肉体的㊁感性的㊁对象性的存在物 ,但人与动物的差异在于,人是 具有自然力㊁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人的能动性与动物划分着根本界限㊂恩格斯同样也表明,人类在对自然进行统治时,绝不能秉持过客身份,因为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㊁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㊂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自然存在的独立性与先在性时,同样表明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物质资料与精神世界这两个大前提㊂人类维持生存断然离不开空气㊁食物㊁资源等等这些自然必需品,离开自然人类就丧失了生存的前提又何谈发展, 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㊂当自然存在物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要后,又为人类增添了多彩的精神世界,生活中眼见的生产资料原型为人类提供了意识世界的源泉,它们 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 ㊂马克思恩格斯从多重角度论证了自然界的重要意义,人类源于自然仅仅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不可妄自尊大㊂(二)实践是人与自然的纽带在认识到自然是人的存在前提后,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㊂人类能够根据自己的目的与意识的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为了维持生存就人必须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㊂马克思指出: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㊁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㊂ 在这个过程中不单是一方的变化,是人与自然的双向变化进程,因此在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尤为重要㊂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㊂人靠自然界生活㊂ 人类生存于原始部落时,人们生存条件完全来源于外部自然的限制,自然这个 无机身体 保持着最完全的原貌,但随着手推磨到蒸汽机人类工业的逐步前进,人类的 无机身体 慢慢被自己的利益之心破坏㊂马克思表明, 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㊂ 实践活动伴随着人类认识的前进而不断深刻,实践的深入一方面改变了自然的存在状态,自然从最初的 自在自然 走向 人化自然 ,自然最原始的面貌逐渐褪去,人类涉足改造的痕迹尽在显露㊂另一方面,实践经验的累积也使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加以提升,人类开始转换着自我的身份,从简单被动的受制于自然,向能动的反作用切换,自然逐渐烙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11期㊀总第297期上人化的标记㊂在此人类也必须明确实践的受限性,应以自然发展的内部规律对自我活动进行束缚,历史不断向人们展现当实践违背自然规律时,利益的存在只是片刻终归虚无,自然终会因损害而爆发,人类也终会自食其果㊂因此在发展中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同步进取与统一,人类才能获得长久的利益,谱写悠远历史的辉煌篇章㊂(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最终目标㊂恩格斯指出 我们这个世纪面临的大变革,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开辟道路而已㊂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自身的双重和解才能到达终极共生之路㊂自然界本身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人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认识规律㊁掌握规律,进而我们可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开展物质生产生活,在不至于伤害自然的条件下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㊂马克思恩格斯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生态困境归根到底由人与自身关系引发,因而处理好人与自身问题更为重中之重㊂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涵盖两个方面㊂一方面,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人的关系因利益而走向分歧,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只由物质利益衡量,执权的资本家仅仅以眼前利益为目标完全忽略物质生产为他人及生态带来的影响,异化从而产生㊂另一方面,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化解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也应从人本身入手,当人的劳动不再受利益驱使,转换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时,人与社会便迎来了和解㊂解决好 两个和解 后,使生态建设之路才能一路畅通向前㊂二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的幸福,关乎民族发展的未来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确保目标清晰㊁方向正确的前提㊂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深入掌握其内在意蕴,助力我国生态建设之路㊂(一)使公民树立良好生态文明意识生态困境产生的根源归于人的内在问题,人民是否拥有良好生态意识决定了国家生态建设是否拥有坚实发展根基,因此建设优美生态环境营造美丽中国的前提就要使全民树立良好的生态意识㊂公民生态意识现状表现为,首先,因区域发展水平的限制,公民生态意识具有差异性㊂我国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施行垃圾分类政策,公民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偏远地区依旧存在靠山吃山以自然资源谋利的发展状况,仍具有强烈的 人类中心主义 色彩㊂其次,公民对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㊂有些公民认为伟大建设目标属于国家,生态建设离自身很遥远,意识不到落实到自己肩上的责任㊂最后,公民缺少生态忧患意识㊂以上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人民拒绝美丽生态环境甘愿放弃生态追求,恰恰是由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缺乏㊂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打破了 人类中心主义 观点,强调了人可以通过实践获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并阐述了违背自然规律后自然对人的报复,明确了人类应树立敬畏自然的态度,在规律范围内践行实践㊂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贯彻到人民心中,有助于人民摆清自我在发展中的位置,认清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从而树立良好生态意识㊂国家应普及生态教育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融入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基本生态意识,打造终身生态学习观念,汇集每个小我的建设力量,助力美丽中国实现㊂(二)使国家正确认识现存环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业与城镇化的脚步大步向前,经济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不仅完成了长久㊁接连㊁快速的发展,而且迎来了平稳的增长;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从以往的匮乏与拮据,转变为富足与充裕,从最初的食不饱腹到现今的全面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㊂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经济发展大国,看到卓越成绩时我们也应思考经济建设对环境带来的负担,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在 改变自然 观念的影响下,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发尖锐,人们为满足自身欲望,遗忘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性,生态环境显露着病态身躯,如动植物数量大幅下降㊁水土大气污染严重㊁资源短缺㊂现存环境问题的根源来自人们对经济与利益的追逐,为谋求快速发展成果以环境为代价是最便捷的方式,但当然发展取得成效后环境问题也逐渐显露㊂面对现状我国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模式,刹住了生态恶化的快车,但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㊂在科技日益创新的今天,自然规律这个大前提依旧是我们的命脉,以经典作家详实的实践考察为基,以美索不达米亚居民的行径为警戒,我们要懂得无限破坏后,自然的报复终会到来,延续经典理论的智慧与卓识,现今我们应严于规范自身,实现与自然的长足相处㊂(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马克思恩格斯早已表明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就应实现人与自然㊁人与人关系的和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强权政治根本无法实现二者的和解,问题的化解只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寻找出路,最终在共产主义中得到和解㊂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至今内部的矛盾性早就无法掩盖,在生态建设中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将高污染产业工厂转至不发达国家来减轻自身环境危害㊂社会主义制度无疑是现今生态建设最正确的道路,坚守正确道路是我国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此进程中我们还需继续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时代价值,探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要素,使人民自觉在发展中实现环境与个人的统一,使国家自觉将生态融入发展的每个阶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建设不断缩小与共产主义的差距,最终完成人与自然的统一㊂三㊁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价值深入体味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内涵后,落脚到实践才能将理论造福人民,自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充分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建设在我国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㊂掌握内化人与自然关系,有助于完善可持续发展政策使人民真正享受生态公平与正义,有助于为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打好坚实生态根基㊂(一)遵循自然规律,谋求绿色发展自然规律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先在性无论何时都不可漠视,早期为追求高速发展建立的高消耗产业必须加以改进,今天我国建设的总方针是既要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又要在充分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提升发展的质量与速度㊂在新时代背景下,首先,应改造高污染高消耗产业,对传统工业中粗放型生产模式进行指导,实现产业转型,减轻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负担,使产业模式与国家发展大势相融合;其次,应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增强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彻产业生产与生活应用中,注重培养个体企业中的生态导向文化;第三应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人民生活实处,鼓励人民践行节约能源,倡导㊀㊀(下转第103页)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alent Theory in the New EraJIN Lu(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Beijing102249,China)Abstract:Marxist talent thought is the thought of Marx and Engels us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dialectical materialism.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inheriting the thought of outstanding talents,it explores the value and status of talent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as well as th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ir growth and management rules.In the new era,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alent theory should focus on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the Party managing talents,implementing a more active,open and effective talent policy,encouraging and guiding the flow of talents and optimizing the environment for talent development.Key words:new era;talents;Marxist talent theory(责任编辑:范新菊)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99页)低碳出行,并利用网络媒体宣传生活节约小妙招㊂只有全民关注㊁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才能够在现实中开枝散叶㊂(二)规范人民实践,强化制度力度实践是人与自然相连的直接纽带,在此实践应是全体人民的行动总和,在生态建设中意识能够以内心信念规范人民行为,但仅以意识为主导缺少宏观调控并不能保障生态建设长远稳固的发展㊂恩格斯指出,只在思想中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投身生产方式与制度的改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只是空谈,因此只有以制度规范好人民实践活动,生态建设才有保证㊂新时代人民在满足物质需求后,新的需要也应运而生,优美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立足时代发展脚步所求的新需要,这也为我国制度建设明确了更高的目标㊂首先,应适度强调制度行为规范,在人民心中树立起生态制度的戒尺,明确对与错的界限,同时对违规案例予以公开审查,接受人民的监督与检举;其次,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力度,严格管控治理非法狩猎伐木等活动,为自然保护区建好牢固的制度围墙,为生态发展树立更高的准则㊂(三)应用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建设科学技术使人类从最初的手工业劳动中解放,跨入机器制造业,在此经济迎来了飞速增长,但科技的两面性也在发展中显现,科技风初期人们只看到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环境的承载力,进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劫难㊂今天我们应辩证审视科技的作用,利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保护生态,建设可持续循环产业结构,摒弃以往重科技必危害自然的偏激思想,调动人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创新建设,鼓励科技专利研发,实现科技服务于人㊂同时扩大科技能源在生态领域投入的范围与力度,我国地大物博的能源储蓄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显著优势,近年来风能㊁太阳能的普及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基本生活设施实现能源优化后,应继续拓宽核心节能技术在交通㊁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范围,加强生态可持续产业链的一体化模式,使科技与生活相连相融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朱宪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现实指导价值[J].实事求是,2011(3):5-9.[7]冯淑慧.生态危机视阈下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探析[J].求实,2015(2):4-10.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LI Dan-dan,LIN Xin(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150040,China)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Marx and Engels revealed that nature is the premise of human existence by expounding on the independence,pre-existence and internal regularity of nature,and concluded that practice is the link between man and nature.Only by realizing the doubl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can we finally reach adulthood dialectical unity with nature.By sorting out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Marx and Engels,this paper explores i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so as to help realiz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man and nature;harmonious develop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责任编辑:桂杉杉)。

劳动、物质变换和共产主义——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劳动、物质变换和共产主义——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劳 动 过程 的一 般 性 质 人 手 来 揭 示 物 质 变 换 概 念 的 自然 行 , 或者 只能 不完 全地 进行 。土地本 身 又是这 类一 般
[ 收稿 日期 ]0 1— 1 2 21 0 —0
[ 金 项 目] 海 市 教委 科研 创 新 项 目“ 克 思主 义 生 态哲 学思 想 研 究” 1Y 15 。 基 上 马 ( 1 S2 )
然性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 坏 了人 与 自然之 间的物质 变换 关 系, 使资本 主义私有 制条件 下人 与 自然之 间物质 变换 出现 了 致 “ 裂缝 ” 。只有变革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 , 实行共产主义 , 才能合理调节人与 自然之 间的物质 变换。马克 思关于人 与 自然之 间的
物 质 变换 思 想 对 于我 们 解 决 当今 生 态环 境 问题 , 行 生 态文 明建 设 具 有 重要 指 导 意 义 。 进 [ 关键词 ] 克思 ; 资本论》 劳动 ;物质 变换 ; 马 《 : 共产主义
之间的物质变 换关 系 , 致使 资本 主义 私有 制条件 下人 个基 本的实践活动 , 它是人 与人类社会 的起点 , 一 是 与 自然之 间物质变换 出现了“ 裂缝” 。只有变革资本 主 切社会经济 活动 的基 础。人类 要生 存和 发展 , 必须进

义 生 产 方式 , 行 共 产 主 义 , 能 合理 调 节 人 与 自然 之 行 各 种 形 式 的 生 产 实 践 活 动 。 人 类 只 有 以人 的 物 质 生 实 才 才 间 的物 质 变 换 。马克 思 关 于 人 与 自然 之 间 的 物 质 变 换 产 劳 动 为 中 介 , 能 实 现 人 和 自然 之 间 的 物 质 变 换 。
j 川3 } f . 霄2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建设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结合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展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相关启示和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为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涵、认识、当代价值、环境伦理学、生态文明、启示、意义、未来。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正确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倡导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不应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和分析上,而应深入到自然界内在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

这种观念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指导我们实践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更在于它为我们把握世界的本质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认知工具。

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1.2 本文内容概述本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展开讨论。

我们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看待自然,以及其对自然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研究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与意义。

我们将讨论马克思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构建,探究马克思主义如何引领人们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

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王惠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1期摘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不言而喻,人在理解与自然的关系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通过了解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解读马克思人与关系的理论。

可以看到,马克思将实践的概念引入其中,揭示出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财富时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严重破坏,提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237-02一、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人类真正意识到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深受生态环境事件的强烈刺激,这是由于人类并未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恶化并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工业化之前的社会生产力落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比较薄弱,那时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处融洽。

工业化以后的世界受到科学技术的冲击,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化造成的破坏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资源枯竭刺激着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的工人进行劳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为代价,生产更多的产品,这就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并进一步刺激他们索取资源的野心。

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过于强大,不停地向自然攫取,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开始受到自然的报复。

人类社会的产生伴随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马克思在初见与自然的关系异化端倪时,就科学地预见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应该存在的辩证关系,将实践的概念引入其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马克思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他的生态思想则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可以追溯到他的早期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互相依存的,人类不能简单地剥削自然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相反,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批判也包含了对环境破坏的批评。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推动力是为了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和利润,这无视了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

马克思主张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环境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方法。

他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生态文明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这一理念在中国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实践。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也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他认为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追求经济增长和利润,而是要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

这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也提醒我们关注社会不平等与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本质使得一部分人过度消费和浪费自然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过度劳动和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同时关注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一实践表明,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中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对传统经济学和环境问题的一种有力批判,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的解决方案。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产生于自然,人类可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所以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思想全面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于当代生态危机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即已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三个意思。

第一,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自然是人类存在、发展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类;第二,说明人与自然界是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没有离开人类的自然界,自然界虽然先于人类而存在,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自然界就是在与人类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发展,形成“人化的自然”,自然和人类两者都把对方作为自己的对象。

人作为存在物,如果在他之外没有自然界作为他需要的对象,他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反之,对自然界也是这样;第三,这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一点,即马克思指出,人通过他需要的对象来表现和确证他的本质。

人需要由人构成的社会,由此他可以确证自己的社会本质或社会性。

同理,人也需要自然作为他所需要的对象,因而,他就可以由此确证自己的自然本质或自然性。

因此,要尊重、爱护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发展。

(二)关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因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中生态思想的系统阐述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唯物论视角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物?人在自然界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义务和责任。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探讨了世界本原问题,科学定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唯物论视角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中蕴含的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指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说:那些“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恩格斯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这表明自然界对于人类具有先在性。

其次,马克思强调“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活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的形式表现出来”。

可见,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哺育了人类,人类对于自然界具有依赖性,离开了这种“感性的外部世界”,人将无法生存。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自然界比作人类“无机的身体”,而且强调只有保证了人的身体与自然界这一“无机的身体”的健康,才能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循环。

这说明马克思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至关重要性,也表明马克思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出发点是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性。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对人具有先在性,人对自然界具有依赖性,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本体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其唯物论富含生态意蕴的直接体现。

(2)人类生产劳动的非生产性及坚持人的主体性原则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物质生产劳动作为表征人的“类特征”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对自然界进行毫无节制的、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也会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产生“异己的”单纯否定性效应,这些由人创造的“为我之物”也可能“异化”于人,而成为异己的存在物或异己的力量,劳动的“非生产性”凸显出来,劳动因此也成为一种“异化”劳动。

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37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简介:王惠,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王惠(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8)摘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

自然对于人类的意义不言而喻,人在理解与自然的关系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

通过了解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状况,解读马克思人与关系的理论。

可以看到,马克思将实践的概念引入其中,揭示出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财富时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严重破坏,提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对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的发展以及解决全球生态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 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1-0237-02一、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人类真正意识到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深受生态环境事件的强烈刺激,这是由于人类并未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恶化并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的,工业化之前的社会生产力落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比较薄弱,那时人与自然的关系相处融洽。

工业化以后的世界受到科学技术的冲击,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工业化造成的破坏例如水污染、大气污染、资源枯竭刺激着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为了得到更高的利润,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雇佣更多的工人进行劳动,生产规模的扩大以获取更多的资源为代价,生产更多的产品,这就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并进一步刺激他们索取资源的野心。

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过于强大,不停地向自然攫取,最终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开始受到自然的报复。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开题报告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为我们认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以期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联系、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与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综合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综合分析,以及对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案例研究,深入探讨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和可行性。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研究,探索其在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预期结果为:明确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内涵、探索其在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适用性、总结实践案例并提出相应建议。

四、研究难点和重点本文的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与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相结合,探讨其适用性和实用性。

研究重点在于探究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内涵和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指导作用。

五、研究意义和局限性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 探索和总结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当代价值,为当代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发掘中国传统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的渊源,有助于完善中国文化中的生态价值观;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局限性在于:本研究仅对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深度不够。

探析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探析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探析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以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为基础,强调人类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必须建立和谐的关系。

这一思想实质上是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在这个整体性的思想中,生态学的出发点便从对自然的研究扩展至对人的关注。

马克思并没有忽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而是认为社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又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状况。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对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讨论越来越多。

首先,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使得我们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我们生存的根本。

其次,这一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避免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就是指在维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过度消耗资源或违反生态规律,后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便无法持续下去。

因此,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告诉我们,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整体性和相互关系,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还对当代方法论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摒弃传统的分离主义,将科学、伦理、政治和生态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实现整体性思维。

马克思认为,生态问题不应该从单一学科的视角来对待,而是应该从人类社会整体与环境间的关系入手,探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之路。

总之,马克思的生态人学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从而在可持续发展和方法学上做出更加明智和负责任的决策。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与当代价值

① 《马克 思 恩格 斯选 集 》 第 1 卷 , 北京 : 人民 出 版社 ② 汉 斯 萨 克塞 著 《生 态哲 学 》 , 北京 : 东方 出 版社 ③ 《马克 思 恩格 斯选 集 》 第 1 卷 , 北京 : 人民 出 版社 ④ 《马克 思 恩格 斯选 集 》 第 3 卷 , 北京 : 人民 出 版社
一种主 张命定 论 的宇 宙 观 的阶 段 。正 像 马克 思所说 的 : “自 然界 起 初是 作为 一 种完 全 异己 的 , 有无 限 威 力 的 和 不 可 制 服 的 力 量 与 人 们 对立的 , 人 们 同 它 的 关 系 完 全 像 动 物 同 它 的 关系 一 样 , 人 们 就 像 牲 畜 一 样 服 从 于 它 , 因 而 , 这是 对 自 然 界 的 一 种 纯 粹 动 物 式 的 意 识
2008 年增 1 期 ( 第 23 卷)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No. S1 2008 (Vol. 23)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思 的
恩 基
格 本
斯 思
关 想
于 与
人 当

摘 要 : 当代 人 类面 临 的 生存 问 题 引 发 了 人 们 对 人 与 自 然 关 系 的 重 新 思 考 , 这 也 构 成 当 前 高 校 大 学 生关 注 的 、 也是 马 克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概 论 中 一 个 十 分 重 要 的 热 点 问 题 。而 马 克 思 主 义 关 于 人 与 自 然 关 系的 思 想 从内 容 上是 极 其 丰富 的 , 实 际应 用 价值 也 是巨 大 的 , 可以 也 应该 成 为 解 决 当 前 环境 问 题 的 指 导 思想 。本文 拟 从马 克 思 恩格 斯 的人 与 自然 关 系 思想 的 形成 发 展 的历 史 地 位 、 主 要 内容 、 当代价值等方 面 进行 探 讨 , 以期 抛 砖 引玉 。 关 键词 : 人 与 自然 ; 依 赖性 ; 社 会历 史 性 作 者简 介 : 李 慧勤 , 中 国 地质 大 学 ( 北京 ) 人 文 经管 学 院 副教 授 ( 北京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生态思想是指马克思主义在环境和生态领域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这一思想主要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学上的观点和方法,旨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本文将对马克思生态思想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

马克思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认为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

他主张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而非对自然进行剥削和破坏。

马克思还提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指出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学的观念。

马克思认为,生态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基础,是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他提出了“物质循环”和“能源流动”等概念,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和能量传递规律。

马克思还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主张人类应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生态思想在当代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我们认识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它把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相结合,揭示了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于构建和谐人与自然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它提出了物质生产和自然保护的统一,强调了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马克思生态思想还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了参考。

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马克思生态思想提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解决这些全球性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原则。

马克思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环境和生态领域的重要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在当代,加强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和运用,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论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生态文明观是指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概念和原则。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解决当代环境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的物质基础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二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关系,人类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强调了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即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不能破坏生态平衡。

他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还提出了矛盾的观念,认为矛盾不仅存在于人的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需要从实践出发,努力解决矛盾,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系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持久繁荣的社会。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还提醒我们,在经济增长的不能忽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方式的可持续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未来世代的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还指出,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各国共同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实施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对于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实施环境保护政策。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节能减排等方式,中国在环境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蕴涵及理论价值

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蕴涵及理论价值

江西社会科学2011.11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蕴涵及理论价值■汪晓莺郭凯本文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这一思想蕴涵进行了梳理,并对这一思想中的资本运动逻辑是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破坏的根源,及解决这根源的社会关系变革的必然性等观点进行了阐释。

在此基础上,以工业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历史性的实践关系视阈,从主体的能动实践活动过程的角度,及现实的社会历史发展的哲学思路,对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的理论价值进行审视。

[关键词]人与自然物质变换;思想蕴涵;理论价值[中图分类号]B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11)11-0052-05汪晓莺(1966—),女,东华理工大学思政教研部主任,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郭凯(1988—),男,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江西抚州344000)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义利统一观价值及实现研究”(项目编号: 10KS07)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工业化的发展,人类变革自然的力量逐渐得到增强,人类控制自然的观念和努力在现实中不断得到体现。

但是,这也引起了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在人们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并寻找解决发展问题的途径和出路中,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及“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可以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思想的蕴涵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叫做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与其他生物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变换不同,人与自然发生关系是以劳动为纽带和桥梁,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中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劳动过程”时说:“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践行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践行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践行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想,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倡导人类在与自然相处中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践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践行实践及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必须以保护自然界为前提”这一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认为,人类只有正确对待自然,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陷入自我毁灭的危机之中。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

它主张以人类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坚持“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还提出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张建立一种环保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生产方式上,要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生产关系上,要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动环保、节约、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践行,一系列的环保实践活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在中国,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措施。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推动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环保出行,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等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全球范围内,联合国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和环保倡议,各国纷纷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式。

各国也通过合作和协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观点包括对自然的辩证观念、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理解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等。

这一观点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发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也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进行批判与完善,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是要重视自然的保护与利用,建立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其持续的影响力则在于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自然和社会的方法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价值,形成背景,核心观点,环境保护,批判与完善,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启示,影响力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概述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态度的总称,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之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

在当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也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反对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联和依存关系。

在当代社会,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价值也正是体现在这方面。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背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革命的崛起使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抗议和环保运动,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背景。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综述及当代价值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剥削、破坏和对抗性的,而应该是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环境问题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在自然资源的剥削、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方面是无所顾忌的。

他将这种情况称为“物化”,即把自然和人类看作是资本的廉价资源,一切都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标。

这种物化的结果是,自然资源被浪费、破坏、消耗,人类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生态平衡被破坏。

这个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解决。

在马克思看来,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产生。

私有制保护生产者的利益,使得生产关系更加复杂,商品也可以随意生产和交换。

这种社会秩序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恶性竞争,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因此,马克思强调社会生产的共同性和原则性。

他认为,只有消除私人占有制和利润追求,推进工人阶级愿景下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改变目前的环境问题。

马克思的思想对于当代环境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当代社会中,环境问题愈加严峻,并且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和解决。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关乎到人类整体的福祉的,也关乎到未来世代的生存。

在当下,可以通过借鉴马克思的思想,构建一个共同的、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更好地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当代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行动指南。

综上所述,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一个亟需深入研究和挖掘的重要理论,对于当代环境问题解决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自然观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自然观可以概括为“物质的辩证法”。

他认为物质是世
界的本源,也是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
不是被神创造而存在的,而是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构成的。

他强调,自然界的转化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由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和辩证规律所致。

当代的价值观也与马克思的自然观紧密相关。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
的飞速发展,对自然的破坏日益严重,而马克思的自然观强调物质的
平衡和相互作用,也引发了当代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重视。

此外,马克
思的自然观也启示了人类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自然灾害,遵循自然
辩证规律,更好地适应自然变化。

总之,马克思的自然观对人类文明
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须 在 体 内或 与体 外进 行物质 的代 谢 、 交换 、 结合 、

马克 恩人 与 自然物质 变换 思
分离 活动 。恩 格斯 曾经 在规 定生命 现象 的本质 时 , 从有 机体 同化 和异 化这 一意义 上谈 到 了物 质变 换 , “ 白体 从 自己周 围摄取 其他 的适 当 的物 质 ,把 它 蛋 们 同化 ,而 体 内其 他 比较老 的部 分则分 解 并且被 排 泄掉 。 【 ’ ’】 与 马克思 同时代 的化 学家和 农 学家李 比希 ,认 为整 个 自然界 是一个 有机 的循环 系 统 ,植物 从土 壤 和大 气 中吸收 的营养 素 由动物所 摄 取 ,然后经 过 动 植物 的腐烂 、分解最 后 回归土壤 和大 气 。在这 一 循 环 中 ,人 、动物 、植物 等生命 体 都通 过外部 自然 条 件来 补充 自己的生命 需要 。如果 这种 循环和 补充遭
二人与自然物质变换过程的破坏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利益驱动生产者只顾赚钱不顾对自然的保护片面地将物质无限性的思想移植到自然界上认为自然界能够提供给人类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结果向自然界过度索取资源从而造成了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71同时向自然界过度排放废渣废水废气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期镡鹤婧
第 l 卷第 4期 1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J r a fLion n iest fTe h ol g ( o 词 S in eEdt n ou n lo a i g Un v ri o c n o y S c y ce c i o ) i
V0 . 1N O. 11 . 4 Aug. 0 9 20
质 变 换 过 程 的 “ 坏 ”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物 质 变换 持 续进 行 的 途 径 。马 克 思 人 与 自然 物 质 变换 思 想 与 当代 环 境保 护 破 ;
思想是一致的,马克 思人 与 自然物质 变换思 想的值取 向为尊 重 自然规律 ,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
关 键 词 :人 与 自然 ;物 质 变换 ;环 境 保 护
2009年 8月
■ 克与物换 马人当值思 思自质 想 及代变 其价 然
镡鹤 婧
( 宁工业 大学 社会科 学 部 ,辽宁 锦 州 1 10 ) 辽 201

要 :马 克 思 人 与 自然 物 质 变换 思 想 的基 本 内容 包括 三 方 面 :人 与 自然之 间 物质 变换 的含 义 ;人 与 自然 物
中图分类号:B 3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2 X(0 90 .0 1 5 6 43 7 2 0 )40 0 . 0
2 O世纪 是全球 环 境遭 到严 重破坏 的世纪 , 是 也 人类遭 到 自然严 厉报 复 的世 纪 。人类 如何 保护 自然 环境 ,走 出生存 环境 危机 的困境 , 已经 成 为 2 1世 纪人们 研 究的重 大课 题 。而 马 克思关 于人 与 自然物 质变换 的思想 ,对于 当代 人保护 自然环境 ,摆 脱 生 存环境 的危机 ,具有 深刻 的启迪和 指 导意义 。

物所 分解 ,然 后又 被植物 所 吸收 ,动物 、植物 、微 生物 分 别担 当着 生产 、消 费和 分解 等不 同 的角色 。 这一 循环 的 中断将 会带 来生物 个 体的死 亡 ,导致 食 物链 甚 至整个 生态 系 的退化 、衰亡 ,导致 整个 生态 系统 失 去平衡 。简 言之 ,物 质变 换就 是包 含人类 在 内的所有 动植 物 、微 生物等 生命 体 为维持 生命活 动
物 为维 持 生命 所 进 行 的物 质 代 谢 与 生 命 循 环 。例
如 ,从 地球 的各 种要 素来看 ,所 有物 质都 进行 着广
泛 的物 质变 换 。生物 从外 界吸 收营养 ,再 把体 内的
到破 坏 ,整 个 生态系 统将 失去平 衡 。马克 思继承 了
李 比希 的物 质 变换概 念 ,在 《 资本 论 》等 著作 中 , 曾多次使用 物 质变 换这个 自然 科学 术语 。马克思 从 两个 层面 上阐 明 了人 与 自然之 间 的物 质变 换 。 首先 ,马克 思从 自然循 环 的层 面 阐明 了人与 自
想 的基 本 内容
( )人 与 自然物质 变换 的含 义 一
物 质变 换一 词来 源于 德语 So w c sl中文第 tf e he(

版 《 马克思 恩格 斯全 集 》中 “ tf e he”被译 So w c sl
成 “ 质变 换 ” “ 物 和 物质 代谢 ” ,由 So 和 Weh e ) tf c sl 两个词 组成 。其 中,So 是物质 、质料 、素材 的意 tf 思 ,We he 是交 换 、变 换 的意思 。所 以从 字 面讲 , c sl Sof e he 是 一种 东西 与 另一种 东西 之 间物质 、 tf c sl w 质 料 、素 材 的交换 或变换 。但 是这 一字 面意 义 并不是 这一概 念 的本来 含义 。物质 变换 的主 要含 义是 动植

辽 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l 卷第 4期 1
然 之间 的物质 变换 。
个 自然科 学术语 ,他把劳 动过程 比喻 为物 质变换 过 程 。“ 劳动 首先 是人 和 自然 之 间 的过程 ,是人 以 自
马克 思认为 ,“ 是 自然 界 的一部 分 ” 2 是 人 ,[ 1 “ 在 牢 固平 稳 的地 球 上 吸入 并 呼 出一 切 自然 力 站 的现 实的 、有 形体 的人 。 3 。 ”[他 人作为 自然存在 物 , 1 是 自然 界长期 发展 的产 物 ,没有 自然界 就没有人 本 身 ,人永远 不 能摆脱 对外 部 自然 界 的依赖 关系 。在 马克 思看 来 ,“自然 界 ,就 它本 身不 是人 的 身体 而 言 ,是人 的无机 的身体 ,人靠 自然 界生活 。这就 是 说, 自然界是人 为 了不 致死亡 而必须 与之 不断交往
废物排 到 外界 ,生物在 这种 物质 的代 谢 中维持着 自
己的生命 。动 物 吃植物 ,动 物和 植物 死后 又被 微生
收稿 日期 :2 0 — 4 1 090—7 基 金项 目 :2 0 年 度 辽 宁 省 社科 联项 目(0 8s t s ) 08 2 0 1kmk . l 4 0 作者简介 :镡鹤婧(9 2 ) 17 一,女,辽宁营 口人,副教授 ,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