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答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训练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3)不逾矩.矩:___________(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

(2分)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第一章【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注释】敏:勤勉。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1、子曰:“君子食无【副词,不】求饱,居【动词,居住】无求安【形容词,安适、安逸】,敏【形容词,勤勉】于【介词,在】事而慎【形容词,谨慎、慎重】于言【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就【动词,接近】有道【固定词组,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或“去”】正【动词,匡正、纠正】焉【代词,这里用于自称】,可谓好学也已【句末语气词】。

”(《学而》)【直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在做事上勤勉不懈,在说话时小心谨慎,接近有道之人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释】而:如果。

(人而不仁)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八佾(yì):古代奏乐舞蹈,每行八人,称为一佾。

天子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四十八人;大夫四佾,三十二人。

季氏应该用四佾。

2、子曰:“人而【连词,表假设】不仁,如礼何【如……何,固定词组,由动词“如”与疑问代词“何”组成,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对待……”。

如初中课本上《愚公移山》里“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会怎样对待乐呢?【补充解读】一个人连仁德之心都没有,那他怎么会把“礼”“乐”放在心上?“礼”是对人与人的关系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礼”的一部分。

礼乐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与生活方式,根本就在于内心的道德意识。

如果没有“仁”所代表的道德之心,礼乐就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空洞形式。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考点梳理答案版❶生难字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愠.(yùn)吾.(wú)三省.(xǐng)逾.矩(yú)罔.(wǎng)殆.(dài)箪.(dān)好.之者(hào)肱.(gōng)笃.志(dǔ)❷重点词语解释①子.曰(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本文指孔子)②学而时.习之(按时)③不亦说.乎(同“悦”,愉快)④有朋.自远方来(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⑤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⑥不亦君子..乎(文中指有才德的人)⑦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⑧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谋划)⑨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⑩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⑫五十而知天命..(上天的意旨;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六十而耳顺⑬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法度)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文中指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⑮人不堪.其忧(能忍受)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⑱饭疏食...,饮水(吃;粗粮)⑲曲肱.而枕之(胳膊)⑳必有我师焉.(于此,在其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子在川上..曰(河边。

川,河流)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放弃)三军..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通称;指平民中的男子)..可夺帅也,匹夫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坚定;恳切)仁.在其中矣(仁德)❸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❹一词多义①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②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指任何学问和事业) ❺古今异义①有朋.自远方来 朋⎩⎪⎨⎪⎧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②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③饭疏食,饮水.. 饮水⎩⎪⎨⎪⎧古义:指喝冷水今义:喝水❻词类活用①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②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知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❼重点句子默写①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和答案)题目: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案: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很有风度的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答案: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违背上级,这样的人很少见;不喜欢违背上级,却喜欢制造混乱的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注重根本,只有根本稳固才能有道义的生发。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仁的根本!”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答案:孔子说:“花言巧语、假装和善,很少是真正的仁义。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件事:在为人处事时,是否忠实无欺?与朋友交往时,是否真诚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传承并且应用?”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答案: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是追求吃饱,居住不是追求舒适安逸,在处理事务时要敏捷而谨慎,追求道德的完美,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的好学者。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答案:孔子说:“君子如果不严肃认真,就不会有威严;学习如果不扎实,就不会有稳固的基础。

重视忠诚和诚信,没有比自己更优秀的朋友,犯错误时不怕改正。

”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答案:孔子说:“看到有才德的人,要以他为目标努力追赶;看到不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答案: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隘。

”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全面而不偏袒,小人偏袒而不全面。

[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答案: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8.略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课后巩固建议用时:40分钟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一日..克已复礼 古义:今义:一天;有一天。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古义: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诗》可以..兴,可以观 古义: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表示值得。

(4)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答案】(1)一旦(2)两个词,表示肯定前面的内容,接着谈后面的内容(3)可以用来(4)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详解】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

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借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

(1)“一日克已复礼”的意思是:一旦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

所以“一日”的意思是“一旦”。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所以“然后”的意思是:两个词,表示肯定前面的内容,接着谈后面的内容。

(3)“《诗》可以兴,可以观”的意思是:《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

所以“可以”的意题型一:课内文言文思是“可以用来”。

(4)“小子何莫学夫《诗》”的意思是: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

所以“小子”的意思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部编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上语文11 《〈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下列句子都是关于修身的,参考课文注释,理解其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答案:1.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恼怒,不算得上有才德的人吗?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温习了呢?3.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改变。

二、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参考答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三、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参考答案: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含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

这里用第二种含义。

指有才德的人。

2.“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君而言,也包括其他人。

“信”,指诚信,是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

3.“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4.“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道德的本体。

仁义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论语》12章参考答案

《论语》12章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儒家至圣
2、复习通“悦”愉快指志同道合的人生气、发怒有道德修养的人反省出主意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
迷惑有害教导、教育通“智”聪明选择
刚强勇毅停止凋谢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施加
3、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复习,才能获得知识,获得收获知识的快乐。

4、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毫不怨恨,有宽厚的气度。

5、说明新知识与旧知识紧密相连,新知识源于旧知识的积累。

启示略。

6、学习离不开思考,学与思紧密相连。

启示略。

7、(1)对待求知与做人要实事求是。

(2)磨难是考验人品质的试金石。

8、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9、强调的是仁爱待人的宽厚思想。

10、(1)承担推广“仁”的要求,并终身行之,死而后已。

(2)应该具备宽宏、坚毅的精神品质。

11、孔丘一人尊儒圣,《论语》半部治天下。

12、(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温故而知新。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见贤思齐看到比自己强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

14、他们认为好的事,我就照做;他们认为不好的事,我就改正。

15、中国人的经典,心灵的济世良方。

《论语》十二章答案

《论语》十二章答案

《论语》十二章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分,每题1分,共计2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或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空分,共计5分)论.语( lún)不亦说.乎( yuè)不愠.( yùn )三省.吾身(xǐng)传.不习乎(chuán)不惑.( huò)-不逾矩..(yú)(jǔ)不思则罔.( wǎng )不学则殆.( dài )一箪.食(dān)曲肱.而枕(gōng)好.之者(hào)笃.志(dǔ)三、解释加点词语(每空分,共计10分)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 有朋自.远方来(从)!3.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 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 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 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 人不堪.其忧(忍受)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每题1分,共计2分)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论语十二章》解析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解析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解析题带答案论语十二章解析题带答案
第一题:
问:《论语》是中国古代哪位伟大思想家的著作?
答:《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著作。

第二题:
问:《论语十二章》有几篇?
答:《论语十二章》共有十二篇。

第三题:
问:《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主要涵盖哪些方面?
答:《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及思想交流。

第四题:
问:《论语十二章》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答:《论语十二章》对现代社会有许多启示,其中包括强调道德修养、注重研究、重视人际关系等方面。

第五题:
问:请列举《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则经典佳句,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应该慎重言辞,但行动应该迅捷有力。

第六题:
问:你觉得《论语十二章》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答:《论语十二章》对我个人影响深远,它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正直善良、谦逊有修养的人。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解析题的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论语十二章》注释、翻译、选择习题带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论语十二章》之新课标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之新课标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2018 新课标高中语文72 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论语 >十二章》01《论语》十二章(一)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二)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四)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七)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八)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十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十二)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理解性默写】1.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 <论语 >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 <论语 >十二章》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 <论语 >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是的,学习并不断地复习,不也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吗?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答案:是的,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吗?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无论和谁一起行走,必定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地方。

4. 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案: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在为人提供帮助时是否真诚?与朋友相处时是否可信?学习的东西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中?”第二章:为政篇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孔子说:“治理国家要以德行为基础,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守自己的位置,其他星星都会围绕它。

”2.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答案:孔子说:“人民可以按照规定去做,但不要让他们了解其中的原因。

”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答案:孔子说:“君子只展现自己的美好一面,而不表现出丑恶的一面。

小人则相反。

”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答案:孔子说:“君子可以和睦相处但不失个人特色,小人则只会盲从而无法和谐相处。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答案:孔子说:“君子注重整体而不追求个人的比较,小人只关注个人的比较而忽视整体。

”第三章:八佾篇1.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答案:孔子说:“夷狄有君主,还不如诸夏没有君主。

”2.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答案:孔子说:“人生下来是直的,如果不受外界的影响就会保持这种直性。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实践的人,喜欢实践的人不如享受其中的人。

”4.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答案:孔子说:“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可以进行高层次的对话,而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则不能。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

(14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2分)
答案:
5.(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信习品德。

《论语》12章阅读与答案

《论语》12章阅读与答案

《论语》12章一、黑体字解释与句子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做事情;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问题,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学习,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答案)

《论语》十二章(答案)

《论语》十二章(答案)1.文学常识(1)孔子,名_丘__,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_政治家_、_教育家_,_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__圣人_、_至尊先师_,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为“_孔孟__”。

(2)《论语》,_儒家_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了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以_语录体_体为主。

《论语》与《_大学 _》、《_中庸_》、《_孟子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_诗经_》、《_尚书_》、《_礼记_》、《_孟子_》、《春秋》合称为“五经”。

2.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反省)(3)传不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4)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5)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7)四十不惑(迷惑,疑惑)(8)思而不学则殆(疑惑)(9)不逾矩(超越法度)(10)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1)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喜爱,爱好)(13)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1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15)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16)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17)子在川上曰(河边)(18)逝者如斯夫(往、离去)(19)不舍昼夜(舍弃)(20)三军可夺帅也(军队)(改变)(21)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22)博学而笃志(坚定志向)(23)吾十有五(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5)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6)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师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0.5分,每题1分,共计2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或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每空0.5分,共计5分)
论.语( lún)不亦说.乎( yuè)不愠.( yùn )三省.吾身(xǐng)传.不习乎(chuán)不惑.( huò)
不逾矩
..(yú)(jǔ)不思则罔.( wǎng )
不学则殆.( 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而枕(gōng)好.之者(hào)
笃.志(dǔ)
三、解释加点词语(每空0.5分,共计10分)
1. 学而时习
..之(按时)(复习)
2. 有朋自.远方来(从)
3.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 不亦君子
..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 吾日三省
...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 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 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 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 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11.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2.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 可以为
...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
15. 人不堪.其忧(忍受)
1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
17.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
18. 饭疏食
...饮水.(吃)(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
...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
20.不义
..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24子在川上
..曰(河边)
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
..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
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
四、通假字(每题1分,共计2分)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许可)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当作,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
..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此题共计3分,每词见错扣0.5分)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9.乐在其中10.博学笃志 11.切问近思 12.三十而立九、按要求默写(每题一分,共计7分,见错无分)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计7分,试题中红色字未翻译出来的扣0.5分,翻译句子大意通顺即可得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