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9母亲的恩情教案反思作业题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 反思9母亲的恩情苏教版-文档资料
沐浴爱——《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想苏教版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本诗的具体情境。
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第四自然段,即古诗《游子吟》。
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游子吟》的写成。
本文语言朴实,意境纯美,感情真挚,适合学生阅读。
课文所配三副彩图,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领悟课文和古诗,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增强对诗句的感受。
《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学校大门口写上“爱你的妈妈”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固有的爱心。
而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想要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走进文本,感悟母亲伟大无私的爱。
感悟品味,美读移情,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
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学重点如何让孩子将《游子吟》这首古诗中的诗句在问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以及引导孩子感受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对儿子的慈爱、关心,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母亲的恩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课文,是一篇关于唐代诗人孟郊感受着母爱而写成(游子吟)这首著名诗歌的故事。
全文用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母爱,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谢和报答之情。
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借助课文理解(游子吟)的意思。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根底上,联系自身的感受,体会母爱,感想亲情,从而使学生懂得应该从小体贴、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来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找关键词句,感想母爱让孩子朗读第—自然段,并从中找一找哪儿能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爱的词句。
方贺然找到了“一针针,一线线〞,薛佳亮找到了“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了解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黎俊玮找到了“夜深了〞,王晨炫找到了“母亲忙着给他补缀衣服。
〞孩子们反复读这些词句,进一步地体会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忧,凝聚成一个字那就是“爱〞。
二、议母子行为,感受母爱学生体会了母亲深夜缝衣的恩情以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感受母亲清早送子的深情。
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孩子还没出门,母亲就这么不放心了,那么儿在出门时候,又会怎么一种情景呢?孩子顺读到了第二自然段。
再次从母亲的行动,即送到了村外,还有母亲的言语中体会了母亲对孟郊的担忧: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此时此刻,母亲有许多话要对孩子说,她可能想对孩子说什么?请学生说一说、读一读,感受母亲对儿子深深的担忧与牵挂。
并启发学生思考:孟郊感受到了母亲的关爱了吗?请学生朗读描写孟郊的句子,说说孟郊的心理“骨肉之情、痛痒相关、情神似海、恩重如山〞来进一步感受母爱。
三、说实际行为,报答母爱我用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关怀自己的?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起到了唤醒学生感情的作用,让学生在此根底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这对学生来说是在心灵上受了一次洗礼,可以让学生感想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怀保护,懂得应该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了解母亲的爱和恩情,进而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同时,通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文技能。
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会朗读文章。
3.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学习如何描述母爱的特点和意义。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母亲有关的MV或小视频,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与感悟。
第二步:预习导入1.请学生们打开教材上《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让他们在默读3分钟内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结构。
2.请学生们自己思考,母亲在文中所发生的故事和情感为何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步:阅读与分析1.教师朗读全文,并对一些难懂词汇进行注释。
2.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继续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情节和细节,最好是分段朗读,规范发音,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
3.询问学生对于母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读出母亲行为中蕴含的情感和激发珍惜母亲爱的情感。
第四步:朗读练习1.请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1-2名同学进行朗读练习,并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及时互相纠正。
2.针对每一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提醒,帮助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加优秀。
第五步:写作辅导1.在理解文章和朗读练习步骤中,让学生们学会总结写作的思路和技巧,通过写作的方式对母亲进行表达和感谢。
第六步:课堂展示1.让每个小组进行PT展示,其他同学对于展示进行点评,增加展示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5. 作业布置1.要求在家完成一份作文,表达自己的母爱情感,呈现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原文背诵,熟练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二、教学反思这次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母亲这个话题开展,让孩子们在逐渐了解母爱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技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篇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
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
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二、学情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
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
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三篇
《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三篇《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1苏教版小语教材针对古诗教学难点,创生出一种新型的教材形式“文包诗”,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文包诗”课文《母亲的恩情》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古诗虽是“文包诗”的重点,但它毕竟不是课文的全部,教学不能重诗轻文,而是既要读文,又要诵诗,“文”“诗”应水乳般交融地阅读,教学中力避割裂,诗与文的对应要自然适度。
《母亲的恩情》一文中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古诗《游子吟》的背景和内容,有对母亲关爱子女的记叙,也有子女感悟母亲思情后的抒情。
教学中我这样处理文本——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描写妈妈的诗文,让学生和自己的妈妈回忆一件使母女都感动的事情。
上课一开始,首先从“妈妈”这个亲切的词语人手,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的妈妈。
学生通过原生态的课外阅读,陶冶情感,积淀语言。
生活中“母女回忆”是一个亲子活动。
在母女对话中,让爱的暖流再次升温。
课堂上,“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说的热情被激发后,一个个饱含赞美之情的词语就在课堂上精彩纷呈,每一位学生都举了手。
从课外阅读的“书面语言”到“生活感悟”,再到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语言”;从积累,到内化,再到表达,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经验,最后一句“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母亲的恩情’”又把学生引入教材文本的语言。
“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通过朗读,初步触摸文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有前面的铺垫,再加上文字本身的情感和语言的魅力,字里行间,无一处不拨动着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爱的琴弦。
就连“母亲的恩情”这五个字,读来也让学生感动。
闭上眼睛,再次与自己的母亲对话,想像母亲带着微笑的慈祥的脸。
孩子们用这一首诗作为对自己妈妈的心灵告白,反复诵读,似乎已经走进了孟郊的内心。
《母亲的恩情》教后反思2这篇文章通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反映了诗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9母亲恩情》教案0
《母亲的恩德》一、教课要求:1、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领会母亲对儿女的关心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谅、孝顺父亲母亲,懂得要报恩父亲母亲的养育之恩。
3、学会使用课文中的语句表达,如“忙着”。
持续学习使用“文包诗”的特色和学习方法来学习本课。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三、教课过程:一、配乐读诗《游子吟》1、导语:唐代有名诗人孟郊在他50岁那年,写了一首有名的小诗,《游子吟》。
下边听老师来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你好象看到了如何的情形。
2、沟通反应。
二、诗文联合,学习课文。
1、出示图,谈谈图中的内容。
2、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诗中哪句话让你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丰富“夜深了”的内涵:这时人们都在干什么?母亲不想睡吗?劳苦了一天的母亲,特别疲备,多么想躺在床上美美的睡上一大觉。
缝着缝着,眼睛竟指导朗诵“夜深了”2)、丰富“一针针一线线”的内涵:此时现在,母亲忍着疲备,一针针一线线缝进去还只是是针线吗?还把什么缝进去了?自由读一、二自然段,领会此中母亲对儿子远行的担忧、期盼、不舍、惦念之情指导朗诵句子:“她想,孩儿此次出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次日清晨,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3、密切联系诗句,朗诵一、二两句。
4、再读“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
”,读出深情。
5、出示“恩德”,这就是母亲的恩德呀!面对母亲这样深邃的爱,孟郊的眼睛润湿了。
我们来读读此时孟郊的表现。
出示:孟郊听了不住地址头。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有多了几根鹤发,眼睛润湿了。
6、小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情深处。
是啊,正如诗中所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此中的深意,你读懂了吗?7、自读课文第三段。
8、沟通小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是说“洗浴着阳光的小草,不论如何都报恩不了太阳的恩德啊!”9、议论:为何小草不论如何都报恩不了太阳的恩德?小结:太阳给予了小草生命,在太阳的光芒下,小草才能活力勃勃,这份恩德,小草不论怎样都报恩不了呀!母亲给予了我们生命,在母亲的精心照顾和包庇下,我们才能健康地成长,这样的恩德,我们不论如何报恩都是应当的呀!10、联系课文读诗、背诗。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
《母亲的恩情》课后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里的第九课。
今天我上了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整节课下来,感觉时间掌握不当,课堂前面前半部分不够紧凑,导致后面有点紧,显得仓促。
课堂上在第一环节复习回顾里,我让学生做完基础达标,里面两个题,一个是看拼音写词语;一个是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在第二个环节精读感悟的第一个大问题上浪费了时间。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习惯了别人的付出,不能及时领悟母亲的恩情除了缝衣,还涉及在生活中其他什么情谊时,孩子们几次汇报都是缝衣,组长及其他成员也没补充。
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引导小组讨论,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终于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所用时间已经比我预想的
多了不少。
这篇课文是亲情篇,体贴父母、孝敬长辈、知恩图报本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我认为学习语文不能专从书本上学那点滴知识,而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联系自己母亲对自己的爱来体会孟郊的爱。
因此,我就生活中的母爱进行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母亲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全方位让学生去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伟大而无私。
又联系我们背诵的《弟子规》,引导孩子明白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
课堂上挖的有点深了,时间没控制好,不知不觉就下课了,预计的教学任务完成度不够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1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
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
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
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
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
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2在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想象“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补着。
”的场景,通过仔细的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紧接着出示图:又细又密的针脚。
问:这又说明什么?学生回答:一定是怕天气冷了,孟郊会挨冻的;还有人说怕如果缝得稀的话,孟郊没穿几天就会坏了。
他会出去很长一段时间呢。
我在此很自然的告诉学生,其实,这也是当时的一个风俗习惯,针脚得缝得细密,否则,出门的归期就会延迟。
孟郊的母亲真是意恐――生接:迟迟归。
反复的诵读,让学生体会母亲不辞劳苦,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之情。
母亲对儿子的恩情还表现在语言上,让学生换位想象妈妈会怎么说,学生说出感受立刻让他把感受读出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
母亲的恩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
4、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认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三、初读指导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四、教学生字1、读读生字词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母亲的恩情》的主题和内容。
2.掌握部分生字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语言翻译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母亲的恩情》的主题和内容;2.设法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难点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2.如何沟通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布置、讲解、辅助卡片、引导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放一首《妈妈我爱你》的歌曲,让学生回忆起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进而为课堂内容引入。
第二步:讲解首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一遍故事的内容,然后问学生故事中的母亲为何跑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添加一些适当的注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主题。
第三步:辅助卡片制作一些辅助卡片,例如一些词义卡、元音音节卡、练习卡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一些词义、发音的理解。
第四步: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母爱”这个话题,同时也提高学生自觉感恩母亲之情。
第五步:回顾课程结束后,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给予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将今天学到的知识传递给亲友,让他们也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标题: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主题:体验母爱要点:1.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2.探究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3.唤醒学生感恩之心。
六、教学评估通过布置习题和随堂测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具体操作是:1.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练习小组;2.设计各种形式的题目,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答题方式,例如有选择题、填空题等;3.在课程结束时,通过随机抽取学生对答案的方式,评估学生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3篇)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3篇)《母亲的恩情》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领会母亲对子女的眷注之情,教育门生从小体谅、孝敬父母,晓得答谢怙恃的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一、运用词语,整体把握1.复习导入。
出示下列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缝补湿润抚摸注视恩情慈爱沐浴报答铭记著名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3.请学生用用上述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
学生读词、读文、用词,使词语复习经历了“认读——理解——运用”的过程,将语言文字训练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巧妙结合。
】二、抓住重点,反复训练(一)深夜缝衣图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最能反映母亲对孟郊爱的句子。
2.组织交流,出示: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从“夜深了”、“还”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母亲缝补衣服的时间很长。
)(2)从“油灯”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光线不好。
)(3)从“一针针一线线”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母亲缝补衣服的认真。
)设计情境,指导感情朗读。
出示:夜晚,母亲在。
一个小时候过去了,母亲还在,又一个小时过去了。
母亲仍然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油灯光线昏暗,时间长了,母亲的眼睛疼起来了,她还在;她手酸了,腰痛了,她还在。
(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3.师:母亲缝补衣服时间长,光线暗,眼睛花,手酸腰痛,母亲是怎么想的?(课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师: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师:母亲还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充。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手段,对于低年级儿童,朗读指导方法最忌单调。
上述设计,紧紧抓住最能反映“母亲的恩情”的句子,强化对重点词语的推敲打磨,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劳苦,并在反复朗读中增强了体验。
【教育学习文章】2018年二年级语文下9母亲的恩情教案反思作业题(苏教版)
2018年二年级语文下9母亲的恩情教案反思作业题(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2018年二年级语文下9母亲的恩情教案反思作业题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产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古诗《游子吟》。
3.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了解母爱的伟大,产生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文中的古诗。
3.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课时两课时9 母亲的恩情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句导读:省略号表示母亲还想到很多关于儿子的事情,这里省略没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段导读: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还在给他缝补衣裳。
第二天清早①,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她望②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句导读:朗读时感情要真挚,语速稍慢。
]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③了。
段导读:母亲送儿远行时的感人情景。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④。
[句导读:小草的生机勃勃离不开温暖的阳光,以此来衬托母爱的伟大。
]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⑤,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⑥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⑦啊!段导读: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联想到慈爱的母亲给自己的关怀。
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⑧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⑨!段导读:孟郊的诗作《游子吟》。
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⑩在心,就在他50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段导读:《游子吟》是怎样写成的。
字词导读☜①清早:日出前后的时间。
2下9《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演化而成的一个故事。
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描述了母亲在孟郊出远门前,深夜缝补衣裳、清早村边送别,以及孟郊看见小草沐浴着太阳的光辉,而触景生情感念母亲恩情的情景。
后半部分引出诗歌,介绍了《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
文章语言质朴,意境纯美,感情真挚。
全文用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本文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故事展现了诗歌的意境,诗歌浓缩了故事的内容。
教学本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挂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渲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披情入境,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母亲的恩情就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说说平时自己的妈妈是怎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要为妈妈做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我们做儿女的,无论为父母做什么事,都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的。
这时候,请学生说说如何报答母亲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古诗,把情感推向高潮。
本课中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牢固,可能与预习时注重了生字词有关,但学生毕竟是二年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尽如人意,有的同学答不出个所以然来,可能与课上读得太少有关,所以,在第一课时中应该特别加强朗读训练。
【苏教版】秋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含反思)第四单元9.母亲的恩情
9母亲的恩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多音字。
指名试读课文。
四、描红指导。
1、提示注意点。
2、学生练习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见文后“读一读”。
2、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
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郊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4、指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挂图,问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2、指名读,孟郊眼中看到了什么?孟郊把太阳看作什么,把小草比作什么?3、“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这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这两个动作和想到母亲的慈爱有什么关系?4、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生字卡片,投影。
一 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很多同学都听过这首诗,可能有的同学还会背,但你们知道这首诗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来历的课文。
3.板书课文题目:母亲的恩情。
二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请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反复读几遍。
2.请学生读课后的生字表,认读本课的生字。
3.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把生字的音节写在黑板上,然后把相对应的生字贴在下面。
(1)先读黑板上的音节,注意读准确。
会认的字:m èng f éng g ēn f ǔ c í m ù y ù m íng y ín会写的字:ēn zh ēn zh ù sh ì ch í c ùn y ǒng(2)出示本课的会认字以及会写生字,请学生贴到相对应的音节下面。
孟缝沐浴铭慈恩注视针根抚迟寸永吟(3)请学生对照音节反复读生字。
4.请学生在书上找出带有生字的新词。
孟郊缝补沐浴铭记恩情针线几根抚摸迟归寸草心永远5.请学生反复读这些新词,把字音读准。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共5个自然段)2.请五个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检查他们读得是否准确,包括字音、多字丢字两方面。
3.重点指导以下两处的朗读。
郊儿:这是两个音节,不能连起来读。
早点儿:“点、儿”要连读成儿化音。
4.再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读课文,大家互相指导。
5.请两个小组汇报朗读情况。
四指导本课生字的书写1.请学生观察本课的生字,有哪几个字需要通过字典才能确定它的部首?(“寸”和“永”)2.请学生借助字典查找这两个字的部首。
3.请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把部首标在书上。
还要观察每个字的字形,一会儿请学生来分析。
4.请学生来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左右结构的字。
注:“氵”是部首,注意左右比例。
针:“钅”表示针是用金属制成的。
视:右边是“见”,部首是“礻”。
(2)独体字。
寸:笔顺:一寸。
永:笔顺。
(3)半包围结构。
迟:笔顺。
里面的“尺”最后一笔是点。
(4)上下结构。
恩:上面是“因”,下面是“心”。
5.请学生在书上进行描红练习。
6.同桌互相检查指导。
9 母亲的恩情恩ēn针zhēn注z hù视s hì迟c hí寸cùn永yǒng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这位母亲的头发已经斑白,这是她为儿女操心的标志啊;母亲的额头布满了皱纹,皱纹是岁月的痕迹,更是为儿女操心的印记啊;母亲白天劳作,晚上还要就着油灯微弱的亮光为儿子缝补衣裳,过度的劳累使她背更驼了,眼更花了……通过看图、想象、练说,在一次次的师生互动对话中,母亲对孟郊的恩情,不仅仅停留在纸面,此时,已慢慢融进学生的心中。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正确的下面画)孟(mènɡmèn)吟(yín yíng)缝(fénɡfén)慈(chící)二、比一比,再组词。
恩( ) 注()迟()永()思( ) 住()远()水()答案新课标第一网一、mènɡyín fénɡcí二、恩情思念注意住下迟到永远永恒河水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之情,从而产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
2.练习用“忙着”写一句话。
3.背诵《游子吟》。
PPT。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出示部分生字,请大家进行扩词练习。
恩:恩情报恩针:针线针对迟:迟到迟早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围绕着《游子吟》这首诗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二理解文中词语1.请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
2.把自己不懂的词与同桌交流,看看能不能在同桌的启发或帮助下理解这些词语。
3.把还没弄懂的词语再全部提出来,请同学互相讨论。
注视:认真地看。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三理解课文内容1.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母亲的恩情”。
课文写了母亲的哪些做法呢?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的语言、动作的句子,然后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甲:“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从“夜深了”我知道母亲已经缝了很长时间了,夜深了还没有休息。
“一针针一线线”这两个词表现出了母亲缝得很认真。
学生乙:“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母亲的思想活动中能感受到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孩子的担心。
其中的省略号是省略了母亲所想到的情况,所以母亲要连夜为孩子缝衣服,免得孩子在外受冻。
学生丙:“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母亲依依不舍的心情。
她不是送出家门就算了,而是一直送到村外。
学生丁:“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这句话中蕴含着母亲对孩子的担心、想念、盼望。
2.从这几句中选择一两句你最喜欢的读一读。
3.刚才,我们体会了母亲对孟郊那种爱护、关心的情感。
那孟郊对母亲又是怎样一种情感呢?找一找描写孟郊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感受。
学生甲:“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从“不住地”这个词中能看出他在向母亲保证,一定会早点儿回来,不让母亲担心。
学生乙:“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
”这时的孟郊肯定想到母亲的白发是为自己操劳累的,又想到了母亲对自己无私的爱,所以眼睛湿润了。
学生丙:“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从“抚摸”这个词中我体会到孟郊不是一般地摸一下衣服,而是充满感情地摸。
“注视”是认真地看。
他抚摸着衣服,注视着针脚,想到、感受到了母亲对他的爱,就像太阳照射着小草,给了小草生命,让小草成长。
而这种恩情是无法报答的,所以孟郊写成了《游子吟》这首诗。
4.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5.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
要读出母子间那种深深的爱。
四扩展——联系生活实际体会1.孟郊从母亲为自己缝衣服这样的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深深的爱。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很多,可同学们体会到了母亲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了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的母亲?2.看,我们每位同学的妈妈都是那么伟大。
一个人的一生可能没有朋友,没有兄妹,但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难道我们真的无法回报吗?(不是,也许我们就是为母亲做得再多,也无法和母亲为我们付出的相提并论,但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孝敬母亲,让她少为我们操心。
)3.看投影上的一句话:母亲忙.着.为孟郊缝补衣裳。
你能不能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说一说母亲“忙着”为你做过什么。
学生甲:母亲一下班,就忙着为我做晚饭。
学生乙:一吃完饭,母亲就忙着刷碗、扫地。
4.那我们能不能帮母亲做些什么呢?9 母亲的恩情1.读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范读课文,并想一想自己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
孩子们缺少的不是被爱,而是如何感受到爱,可对同学们提出要求:每天至少要对长辈说三次谢谢,还要记一记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2.在教学“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孟郊这时眼睛会“湿润”,可让学生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学生便可在读中明白“湿润”的意思了,在这里“湿润”是指孟郊要跟母亲分别了,心里觉得特别难受,眼泪就流出来了。
教师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展开想象:孟郊为什么这么难受,此时他的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味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站在孟郊的立场上体会母亲的恩情,在练说中让学生学会感受伟大的母爱。
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联系生活,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你的?你最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学生的情感被唤醒了,徜徉于浓浓的母爱中,学生被深深震撼了,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
一、看拼音,写词语。
ēn qíng zhēn duìzhùshìyǒnɡyuǎn( ) ( ) ( ) ( )二、读读词语,再写下来。
湿润恩情抚摸慈爱注视光辉沐浴报答铭记著名三、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母亲忙着..给孟郊缝补衣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恩情针对注视永远二、略。
三、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