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红楼梦》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的悲剧意识载体是传统文化。

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

而曹雪芹却相异于横向意义上西方的悲剧意识载体,着力从纵向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不同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以“和”为文艺思想的喜剧结局规律及表现方式,在沉沉的哭泣中控诉男尊女卑文化的种种罪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意识和男权至上原则禁锢的恰恰是女性的自由,而用来禁锢女性自由的正是在落后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封建制度。

在这些“吃人的制度”中,男权主义制度是“吃人的制度”的主体。

这样一来,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就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最强幕后黑手。

当男尊女卑的文化基因和男权至上的制度形式契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古代中国独有的制度文化。

在《红楼梦》中,无论是性格孤傲的林黛玉,或者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都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都属于“薄命司”之列,这就从根本上相异西方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论。

”不仅贵族小姐不是因为性格而“香消玉殒”,就连女奴丫鬟们也不是因为性格才导致“红颜薄命”。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B.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演进路径及核心内容C.至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再到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D.至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易卜生的社会悲剧,再到奥尼尔的当代悲剧,基本上表现了西方悲剧意识载体的核心内容及演进路径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B.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C.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下册

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基础知识1.下面的肖像描写写的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A.林黛玉B.薛宝钗C.王熙凤 D.秦可卿2.“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分别写的是哪两个人物?( )A.贾探春贾迎春 B.贾探春薛宝钗C.史湘云贾迎春 D.史湘云薛宝钗3.“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描写的是( )A.贾宝玉 B.贾琏C.贾蓉 D.贾环4.“枕霞旧友”是的别号,“蕉下客”是的别号。

( )A.贾探春史湘云 B.贾探春贾惜春C.史湘云贾探春 D.贾迎春贾探春5.“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此话是谁说的?( ) A.贾政 B.贾琏C.王熙凤 D.探春6.“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是鲁迅先生对哪个人物的评论?( )A.林黛玉 B.贾宝玉C.贾元春 D.薛宝钗7.大观园里曾两次结诗社,第二次结的叫什么社?谁是社主?( )A.菊花社林黛玉 B.桃花社林黛玉C.桃花社薛宝钗 D.荷花社贾宝玉8.下列语句不是出自《红楼梦》的一项是( )A.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B.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C.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D.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9.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湘江水逝楚云飞”,是贾探春的判词。

B.《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中“勇暗雯病补雀金裘”,“雀金裘”是贾母送给贾宝玉的。

名著阅读题专项备考材料《红楼梦》

名著阅读题专项备考材料《红楼梦》

版权所有,请勿他用,内部资料,不得外传。

名着阅读题专项备考材料(一)泰州市高中语文智囊团和学科中心组《红楼梦》1.“林黛玉抛父进贾府”中写到林黛玉拜见了贾母后,在邢夫人带领下去拜见大舅舅。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分别说了这样的几句话:“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请问这几句话有几层意思表现了黛玉什么样的性格参考答案:第一婉言拒绝“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不想得罪大舅舅和大舅母);第二说明婉拒原因“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怕得罪二舅舅贾政以及二舅母王夫人);第三表示下次再来吃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表现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得罪人。

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的心理。

2.《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请问“停机德”是指谁用了什么典故“咏絮才”是指谁用了什么典故判词后两句暗示了《红楼梦》人物什么样的命运参考答案:“停机德”指薛宝钗。

“停机德”用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的典故,她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贤淑之德。

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林黛玉。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出自晋朝谢奕女谢道韫幼年时期吟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

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

“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

“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悲惨的写照。

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3.《红楼梦》前五回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前五回是小说的序幕,也是小说的纲。

第一回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接着通过冷子兴演说、林黛玉耳闻目睹、葫芦僧判案、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等情节,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贾府的主要人物,描写了贾府的环境,含蓄地暗示了主要人物命运的发展和结局。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同步练习(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熙凤是贾琏之妻,有着出众的才干,因而成了荣国府的管家媳妇。

“协理宁国府”就表现了她非凡的治家本领,当时宁国府要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事务繁杂,府中竟无人能操办,于是不得不从荣国府请王熙凤来帮忙。

她果然不负众望,事无巨细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妥帖得体。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是甄士隐抄给贾雨村的“护官符”,提及的四大家族分别是贾政、贾宝玉所在的贾家,史湘云所在的史家,王夫人、王熙凤的娘家王家,贾母和薛宝钗的本家薛家。

C.妙玉爱“洁”。

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人在栊翠庵喝茶,妙玉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刘姥姥用过的)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D.“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曲子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

2.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总纲。

“木石前盟”隐括宝黛爱情悲剧,冷子兴演说、林黛玉进府先后展示贾府,“葫芦僧判案”揭示四大家族荣损与共,太虚幻境暗示主要人物的归宿。

B.《红楼梦》运用多重视角来表现人物。

读者对“贾宝玉”的了解来自冷子兴、贾敏、林黛玉、王夫人、警幻仙姑等人口中、心中、眼中,这种技巧使人物立体丰富,文章灵活多变。

C.曹雪芹擅用“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创作手法。

如第三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伏笔林黛玉最终泪尽早亡。

D.贾雨村有才能干,知恩图报,淡泊名利。

他曾得到甄士隐的帮助,作官后回报甄家娘子;被诬告免职,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得到贾政的举荐,就在判案时照顾贾府姻亲薛家。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接的笔如树林一般。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客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

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根据房间的布置,下列对所居主人及相应居住地名称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薛宝钗蘅芜苑B.探春秋爽斋C.贾宝玉怡红院D.惜春暖香坞2.“读《红楼》,趣辨人"活动小组设计了一道试题如下,请给出横线处补写最恰当的一项()豪迈如史湘云, ①;稳重如薛宝钗,②;唯有敏感如林黛玉, ③。

A.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B.①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C.①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②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D.①也有醉卧芍药的娇憨②也有花间扑蝶的稚气③也有掩埋落花的幽情3.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掣得的是什么花签A.牡丹B.芙蓉C.腊梅D.兰花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苔翠盈铺雨后盆②倩影三更月有痕③玉是精神难比洁④多情伴我咏黄昏⑤斜阳寒草带重门⑥莫谓缟仙能羽化⑦芳心一点娇无力⑧雪为肌骨易销魂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二、混合默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高中语文新高考《红楼梦》考查题型汇总练习(共五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新高考《红楼梦》考查题型汇总练习(共五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红楼梦》考查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

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

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游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

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

“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

“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

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材料二:《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同步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宝玉心内不自在,便懒在园内,只在外头鬼混,却又痴痴的。

茗烟见他这样,因想与他开心,左思右想,皆是宝玉玩奈烦了的,不能开心,惟有这件,宝玉不曾看见过。

想毕,便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

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

茗烟又嘱咐他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

”宝玉那里舍的不拿进去,踟蹰再三,单把那文理细密的,拣了几套进去,放在床顶上,无人时自己密看。

那粗俗过露的,都藏在外面书房里。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

宝玉要抖将下来,又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

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

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

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儿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

”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

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

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

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林黛玉把花具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单选题1.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他创作的《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B.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选自《彷徨》。

C.《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代表作还有《太阳照样上升》、《百年孤独》、《丧钟为谁而鸣》等。

D.“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外,其他作品分别为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明代吴承恩《西游记》。

2.根据《红楼梦》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交代。

这五回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

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广阔的社会背景。

B.贾瑞来找凤姐,凤姐假意殷勤,约他晚上在西边穿堂儿见面。

贾瑞按约定钻入穿堂,凤姐命人关上穿堂东西门,贾瑞被冻一晚而归,回来后还被贾代儒打了一顿。

C.姑苏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他的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D.宁府的焦大曾跟着宁国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国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

焦大喝醉了酒,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也抖搂出来,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

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3.《红楼梦》判词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指的()A.晴雯B.袭人C.黛玉D.宝钗4.下列各项中关于《红楼梦》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贾琏偷娶尤二姐,凤姐和颜悦色劝她搬入大观园,却一面派丫头对她百般虐待,一面唆使尤二姐的前夫张华状告贾琏在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

B.绣春囊事件发生后,王夫人亲自带人夜查大观园,将司棋、晴雯、四儿、芳官一起打发出门。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现代文阅读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现代文阅读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课时把关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现代文阅读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红楼梦》后四十回缺失,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有着神秘莫测的残缺美。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完整的维纳斯,也有一部完整的《红楼梦》。

只是《红楼梦》的续写有的过于乌托邦,有的令人肝肠寸断,有的过于随性,有的比较专业。

然而,于各人而言,总归是美的。

在后四十回中,读者最关心的必定是钗黛二人的结局。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判词所预设的结局,由此看来,这两个人的下场必定是悲剧的,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悲”法,却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像宝玉遗弃宝钗,像钗黛沦落教坊。

这些都应和了原著的悲剧走向,不像后来有些续本的大团圆结局,虽然给人不少喜感,但是读来无味,如果这样,《红楼梦》就丧失了应有的艺术价值,就不能算是一本奇书。

如今人们接触最多的程高本结局是黛玉早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

高鹗所续的结局虽然凄凉,但还未到苍凉的程度。

所谓苍凉就是一种放下书后,仿佛置身空旷的天地之间,低头一声惆怅,仰天泪流满面,静静地思考历史的长度与人生的厚度的感觉。

至于《红楼梦》中的二线人物,在前八十回中大多指明了结局。

大纲已出,但是细节之处着实值得遐想创作一番。

原著暗指的结局符合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的审美,这种“美”的源头——《红楼梦》十二曲就像是整本书的骨架,贯穿全书,如若续写不当,就会使全书的美畸形。

(摘编自李相《红楼未完,残缺之美》)材料二:残缺是相对于圆满、完整而言的,它是部分的空白和不在场,是整体的未完成或已失去的状态。

残缺美是以残缺为审视对象,从美感的角度对残缺进行的审美体验。

从某种意义说,残缺因素是审美情感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了它,主体的审美体验才会变得深刻而持久。

为什么残缺会使人产生审美体验呢?从审美心理角度讲,残缺美是残缺物在人们心中趋于完美化的心理作用的结果。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类心理上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完形倾向”,总是想将残缺的物体完整化、完善化,人们通过感官知觉所得到的是一个个“完形”。

高中语文《红楼梦》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红楼梦》材料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

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解析下册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作业含解析下册

《红楼梦》(45分钟,45分)一、基础达标(2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2020·肥城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住在我家的那窝活泼伶俐的燕子外出觅食归来,在进屋之前先栖落在我家那棵梧桐树上,(1)________________,那话一句接一句,又急切,又欢快,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喋喋不休地争抢着倾述所见所闻。

老燕子看着小燕子日渐老练,心情激动,飞上飞下,手舞足蹈。

我听不懂它们的话,但我分明感受到它们的快乐.我目不转睛地欣赏着,突然那只小燕子竟然悄悄落在我读书的饭桌上。

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仔细端详着,忍不住轻轻地、微微地笑了。

与这小精灵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竟让我十分激动,紧张和欣喜迅速传遍了我的每一根神经。

那小燕子眼睛黑黑的、亮亮的,嘴唇黄黄的,小脑袋摇来摇去,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我们没法用语言沟通,但我读得懂它那单纯友善的目光。

我鼓鼓嘴,轻轻吹吹口哨,它竟然高兴地点点头.我们像是一对好朋友,(2)________________,守候这短暂而美妙的时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上了年纪的人总是盼着儿女早早像小燕子长硬翅膀飞上蓝天,然后又盼着孩子像飞出的鸟儿常常回归母巢团聚,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辛酸与幸福。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

对偶、排比、借代B.比喻、对偶、排比C。

比喻、拟人、引用D。

拟人、借代、引用【解析】选C。

举例:“像一群春游归来的小学生”运用了比喻;“老燕子……手舞足蹈”运用了拟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用了引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小燕子黑亮的眼睛,黄色的嘴唇,摇晃着小脑袋,还用嫩黄的小嘴巴啄几下我的书本,透出几分天真和调皮。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答:答案:原句分别把小燕子的眼睛、嘴唇、小脑袋作为描写的主体,句式一致;(2分)原句运用了叠词和有童趣的词语,抓住了小燕子的形象特点。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题目一】下面是一篇关于《红楼梦》的文学评论,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贾府的衰败与荣华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许多丑恶和虚伪。

小说以细腻的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情节构思而广受读者喜爱。

首先,小说借贾府的兴衰来反映整个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腐朽,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阴暗面。

贾府作为一个显赫的大家族,一度繁华富贵。

但随着时光的流转,贾府逐渐衰败,富贵荣华不再,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和虚荣心的膨胀加速了贾府的衰落。

贾府的衰败也代表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繁荣即将走向尽头的命运。

其次,小说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著称。

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个体命运。

其中,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屈辱的人物。

他生性敏感而执拗,对贾府的衰败和它所代表的社会现象感到痛苦和无奈。

贾宝玉和其他人物之间的纠葛和情感纠结,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最后,小说的情节构思独特,引人入胜。

曹雪芹将贾府的兴衰与贾宝玉的情感纠葛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和剧情转折,使读者充满期待和好奇心。

同时,小说中充满了许多寓言和象征的意味,深化了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红楼梦》通过对贾府的衰败与荣华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虚伪。

小说的细腻描写,深刻的人物刻画和独特的情节构思使其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杰作。

【题目二】下面是一篇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评论,请仔细阅读以下内容,并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国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具有强烈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

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

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

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

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

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

“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

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

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

”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

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

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

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

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

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

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

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

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

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

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

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

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

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

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

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

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

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

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

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

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

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

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

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女子之美是各美其美,美得适度,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B.红楼女子的美是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的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C.材料二曹雪芹设计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D.“冷香丸”对宝钗治疗内热外冷的分裂性格有益,对宝钗扭曲真实心性又有害。

2.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理由阐释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的一项是(3分)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C.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3.下列说法中,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D.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
5.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

(6分)
答案:1.B 2.A 3.C
4.①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全文。

②主体部分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有待商榷”这一观点,进而证明曹雪芹塑造宝钗这一形象的特点与成功。

③主体两段都运用让步思维和转折思维来证明论点,先承认对方观点有道理,再转而阐述观点的不合理性,以退为进,说理严密。

④文章论证时有破有立,既批驳了“指责宝钗‘奸’”这一不合理的观点,又树立起“宝钗性格是复杂的”“作者塑造宝钗的成功性”的观点。

(4分,答出前两点可各得1分,答出后两点可各得2分)5.①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

②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③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6分,每点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