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二语文上期末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惠来一中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试室、试室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2.所有的题目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除选择题用铅笔将答案涂在相应区域外),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所有选择题的答案都必须涂在答题卡选择题区相应的位置上,否则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宦.官/豢.养竹竿./蒿.菜落.落大方/丢三落.四B.莅.临/乖戾.对弈./肄.业抛头露.面/露.出马脚C.足癣./朝鲜.嗔.怪/瞠.目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畜.力/体恤.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如临深渊....,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B.有人多次为芦山灾区慷慨解囊,倾尽全部积蓄;也有人声明自己将细大不捐....,以抗议某些慈善机构运作缺乏透明度。

C.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C.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强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强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讲中国历史,是讲960万平方公里幅员内、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国家的历史。

中国史前史是中国通史的史前部分。

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相对,史前史是指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

具体来说,中国史前史是指商代以前的历史;同时不限于中原,不限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凡960万平方公里以内的古人类遗址和原始文化遗存,都属于中国史前史的范畴。

史前时代大部分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始社会史主要内容是讲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形态、社会组织结构,侧重于阐述原始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其他阶段的历史研究亦是如此。

按学科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教程性质。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运行的机制,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法则,构成历史的核心内容。

但除此之外,各国历史有各国的特点,各民族历史有各民族的特点。

特点就是差别,主要包括民族和文化传统两方面,其中既有体质特征的差别,也有非体质性质的差别,诸如生活习惯、民族气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国家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相同,但政体、文化、生活方式又千差万别,一国一个样,古今都如此。

有些文化传统可能随社会性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淡化、消失,或被新形式的传统取代;唯构成民族特性的传统精神,往往可世代相传,其根源甚至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史前史的史源主要来自史前考古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遗址、遗迹、遗物,这些古代物质遗存无疑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但素材不等于历史,依考古文化序列编排出的年表也不等于历史。

不要以为考古的工作对象是实物资料,只要加以客观报道,自然而然的就是唯物主义的,就能从中阐发历史规律。

自然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客观存在,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并制约着人们的活动。

但规律又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认识规律不那么容易。

不然,为什么自然界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直到达尔文才提出进化论?对历史的认识也是这样。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扬州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度江苏扬州市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2015.1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诺言nuò 蜕变tuì 贤慧 义愤填赝 B. 拙劣 zhuō 单薄báo 敲诈 提心吊胆 C. 岑寂 cén 笞刑chī 黯淡 浅尝辄止 D. 恫吓xià 嫉恨jí 陷阱 训练有素 2.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 ▲ 我们了,我们该何以抵抗?还要辩论吗?……我们的▲ 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 呢?……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 ▲我,不自由,毋宁死! A. 桎梏 人民 隔岸观火 关于 B. 桎梏 同胞 袖手旁观 至于 C. 束缚 同胞 隔岸观火 关于 D. 束缚 人民 袖手旁观 至于 3.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憎恨 其志洁,其行廉 廉:正直 B. 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壁:扎营驻守 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 详:假装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兵:战争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伐:功业 D.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后退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惫 4.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台词反映人物心理,“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这句台词说明鲁侍萍对周朴园不是已经全无感情。

B. 面对爱斯梅拉达举过来的盛水的葫芦,伽西莫多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颗眼泪为感激爱斯梅拉达的宽恕而流。

C. 《史记》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三国演义》,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则现在的贾岛我们若承认一个人前半辈子的蒲团生涯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便与他后半辈子完全无关不能因一旦返俗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2014-2015年第2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4-2015年第2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4-2015年第2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兰州一中2014-2015-2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共54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王泽民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地应用,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洪范》记载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了。

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朱熹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

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某重点中学2014-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某重点中学2014-2015届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届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争吵两千年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谜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

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耐人寻味的是,今古文经学之争却是旷日持久,长达两千余年,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

本文的“经”即指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

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经学。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

秦初,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可的统治思想,可是,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当时代的“今文”,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

从表面来看,今古文经学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

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

河南省郑州市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答案

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C(曲解文意,“萧瑟、悲愁”错,清秋的性格特征是“疏朗”的、“爽朗”的。

)2.D(“它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过于绝对,原文是“仿佛本身就含有”。

)3.B(曲解文意,“不复存在”错,语言的暗示性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D(趣:催促。

)5.B6.D(“死于官任上”错,盖苗是辞官回乡之后去世的)7.(1)(盖苗)拿出糠饼来给官员们看,说:“济宁路百姓大都吃这个,况且连这种食物都得不到的人很多,难道可以坐视不救吗?”[5分;译出大意给2分;“示”(可译为“给……看”“给人看”等)、“率”(可译为“大都、一般”等)、“岂……乎”(可译为“难道……吗”“怎么……呢”等,反问句)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2)然而宰相对盖苗的怨恨始终未消除,等到盖苗一到任,立刻改任他为甘肃行省左丞,当时盖苗已经退休回到家乡了。

[5分;译出大意给2分;“解”(可译为“消除”“消去”等)、“比”(可译为“等到”“等”“及”等)、“致仕”(可译为“退休”“辞官”等)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①巧用叠词,“垂垂”,杨柳枝条低垂的样子;“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形象地描绘出杨柳随微风轻轻摇曳的迷人风姿;②动静结合,“杨柳垂垂”是静态描写,“风袅袅”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杨柳依依、春风袅袅的春意盎然的画面。

③妙用比喻,把刚刚出水的小小的“嫩荷”比喻成无数的青色铜钱,比喻新巧,形象地描绘出出水嫩荷的生动情态。

[5分;答出一点给2分(“妙处”1分,“分析”1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历经多年贬谪之苦归来后顿感物是人非、年华已老的伤痛(或“辛酸”“悲痛”“感伤”等)、凄凉(或“孤寂”“孤独”等)之情。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一、语言基础及运用(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niǎo)翩翩.(piān)褐.色(hè)疏.朗(shū)B、特殊.(shū)羡.妒(xiàn)笼.统(lǒng)引诱.(yòu)C、腐.化(fǔ)影壁.(bèi)水榭.(xiè)匹.配(pǐ)D、蚊冢.(ahǒng)商埠.(bù)内疚.(jiù)郁.闷(y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通霄难堪狭隘鞭笞B、消遣游离蕴藉异常C、鉴别影射雕刻饶恕D、纯粹寒暄副射拯救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或如整组的斗拱和门窗上的刻花图案、门环、角叶,如屋脊、脊吻、瓦当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

③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为了表达同样的感情,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A、乃至甚至乃至B、甚至乃至乃至C、乃至乃至甚至D、甚至甚至乃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B、我们曾一度看到了中国移动捧红飞信的决心与信心,但却没有想到最终会是合作双方的劳燕分飞....。

C、他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因为也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居高临远....的观点。

D、所以我正是继承那些巫师或预言者的良好传统,两方下赌注,以保万无一失....。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中,他以瑰丽的语言,娴熟的表达技巧,深刻感人的情愫,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B、诗歌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驾驭语言的技巧,没有语感很难欣赏其中细微的妙处。

2014-2015上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2014-2015上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雅安市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检测高中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题3分)1.C A葸xǐ B监jiàn 拓tà D 氓méng2.A B铢C反D璨3.B4.B A.搭配不当,“建设”不能“生根开花”。

C.不合逻辑,递进关系搞反了。

D.语序不当。

“充分”修饰“体现”。

5.C二、(9分)6.B(A项无中生有;C项说“分泌的物质是相同的”,不对;D项,仅仅把环磷酸腺苷和另一种神经细胞看作记忆的物质基础,不对)7.A(B应为“有关”;C“关系不大”错;D“无关联”错) 8.C(偷换概念)三、(6分) 9.C宗:敬重。

10.C 均表修饰,都可译为“地”。

四、(28分)11.(每小题4分,共8分)①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

(“从弟”1分,“高”1分,大意2分)②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坐”1分,“无乃……乎”1分,大意2分。

)12.(3分)孝敬母亲,友爱兄弟;轻财重义,受人敬重;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忠孝素著,矢志修史。

(任选三点,意同即可,每点一分,最多3分。

)13.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祕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

(3分,错2处扣1分,扣完3分止。

)(参考译文:考察已故父皇英宗,在日理万机之时仍留意于典籍,也未尝辍止读书。

曾命令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列历代君王大臣们所做的事情,让他在皇家秘阁翻阅文献档册,供给史官、笔纸,修撰从周威烈王开始、到五代为止的历史。

)14.(8分)(1)(4分)本诗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分)作者以孤桐自比,(1分)表现了自己身处恶劣环境却依然正气凛然的优秀品质(2分)(2)(4分)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2分)为民造福,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

2014-2015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4-2015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4-2015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历史上,城与市是产生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两种事物。

这两个事物既曾结合在一起,融为一物(城市);也曾互相独立,或为无市之城,或为无城之市。

“城”与“市”是反映不同事物的两个概念。

②城与市关系演变的过程与形态,是社会关系演变过程与形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其中的交换关系演变的集中表现。

在氏族社会的早期和中期,既无城,更无市。

到了后期,在距今7000年前后,修城之初,城墙内没有商品交换活动,没有市场。

当社会组织由氏族变为家族,开始有了产品交换、商品交易和相关场所――市。

此事发生在距今5000年前后。

当国王在市的四周修筑墙垣,将商业和商人的活动限定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小区域内活动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的产生。

奴隶主生产方式促使商品货币关系迅速发展。

庄主经济使早已存在的、无城的乡村市场兴盛。

地主制与商品经济相伴而行,城里的市场活动跨过市垣,扩散到全城,市垣被市场淹没了,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市垣和被它围起的那种“市”成了历史遗迹。

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突破这个被称为“市”的围墙,扩大到全城各个角落,在空间上城与市同大时,这标志着市场交换关系进入了中级发展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

随着企业制与雇佣制的兴起,城里市场活动的范围又跨越城墙,扩散到全社会,那种原初的“城”也成了历史遗迹。

当商业和商人的活动地区扩大到城墙之外,在空间上市比城大,甚至可以有市无城时,这标志市场交换关系进入高级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大体说来,无城无市和有城无市是原始自然经济的标志;城中有特定的“市”(区)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城区即市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③城与市的兴起,以及城与市关系的变化,是交换方式发展的结果。

随着交换的发展,城中之市从无到有,市在城中作用从小到大,其地位从低到高,所占的空间,先是在一个被市垣围起来的范围之内,继则跳出市垣跑遍全城,又跳过城墙跑到城外,把城包围起来。

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蒙自一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高二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尔才用。

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1)

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 (1)

2014~2015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

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

这一情节,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即便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

“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

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

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

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

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

相传这个小院就是照《海棠》诗意而作的。

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

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第1-6题和12-14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选择题方框内,第7-11题和I5-17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除去日、月之外,还有两类天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这即是彗星和北极星。

后者在古代文献中更多地被称为北辰。

北辰在中国古代社会心理中有着积极、明亮的政治符号意义。

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北辰文化”。

北辰者,乃天球上靠近北极的一颗亮星。

但在不同的时代,所谓的“北辰”并不是同一颗星。

四千年前,北辰是天龙座a星,春秋时代是以小熊座B星为北辰,今天则以小熊座a 星为北辰,其距地球约400光年。

由于中国地处北半球,北辰很早即进入中国人视野、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因为北斗星在北辰附近,人们又都是通过北斗七星而找到北极,所以古代也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说,或者以北斗指称北辰,所以北辰文化往往又与北斗相关。

彗星往往有着某种神秘或迷信色彩,它也常带与北辰一起出现在文献、民间谶语之中。

《春秋》将“星孛(彗星)入于北斗”与人间政治万象建立了对应联系,认为其兆示着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人世中的更替兴衰。

如建安十一年正月,星孛于北斗,首在斗中,尾贯紫宫,及北辰。

占日:“彗星扫太微宫,入主易位。

”其后,则有魏文帝受禅之事。

经过文化的发展与解读,北辰便从众星体中脱颖而出,使人们产生了与彗星和北斗不同的美学情感、文化心理尤其是政治符号意义。

如刘向所言:“北斗贵星,人君之象也.星(彗星),乱臣之类。

”或许由于这种道德意义上的分野以及对彗星和北辰形成的不同情感,自此两种星体便有了不同的文化,有了一褒一贬、一好一恶、一吉一凶、一正一妖之分。

有学者指出,在先秦时曾存在着一种北辰崇拜现象。

夜空中的北辰'终年可见,在浩渺的星空中能够使人准确地确立方位。

河北省邯郸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邯郸市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邯郸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

而砚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

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他们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

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

在制砚上,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

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之说。

一代文豪苏东坡,兼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砚林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来又写诗怀念失去的宝砚,对歙砚的钟情可见一斑。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参考答案(语文)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语文)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C(A.liào B.càn D.jī)2.D(A.篡夺;B.膘肥体壮;C.警戒。

)3.A(淹没:大水漫过、盖过;湮没:埋没。

既而:用在全文或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不忍卒读:多指文章悲惨动人;不堪卒读:形容文章水平低劣。

)4.B(A.“加重……发病率”搭配不当,应该为“增加孩子们近视的发病率”;C.成分残缺,应在“温经止痛”后加上……的作用;D.“引起了网友们的议论十分热烈”句式杂糅,可去掉“十分热烈”,或改成“引起了网友们十分热烈的议论”。

)5.D(A.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B.长子周萍,次子鲁大海;C.“四大悲剧”不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应该是《奥赛罗》。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6.B(应该是“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7. B (A项应是“凭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没有任何意义或很少意义”,C项应是“可能了解社会的存在”,D项应是“研究宇宙的人不一定就是有天地境界的人”)8.D(强加因果,“所以”前后不能构成因果关系)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9.B(质:典当、抵押)10.B(A. ②陈述的对象是柳子厚的父亲柳镇;C. ②是表现他的政治才能;D. ①表现他的刻苦勤学,②表现的是当时其他人平时做出非常诚恳的样子,与柳子厚形成对比。

)11. A(“甚至那些公卿贵人……争着做他的门生”有误,原文是“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意思是那些公卿贵人争着要收他做自己的门生。

)12.(1)父亲名叫柳镇,为了侍奉母亲,放弃了太常博士的官位,请求到江南担任县令。

(“以事”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2)到任(柳州)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为政”1分,句意1分)(3)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杨树第二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分值150分,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鲜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会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2015上高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5上高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 第1页 (共 6页)
B.上月家母寿日,承赐厚礼,概不敢当,明日即当璧还。
C.承蒙抬爱,委以重任,只是鄙人才疏学浅,只能敬谢不敏了。
D.我实在是非常喜欢这幅画,能否请您割爱,把它转卖给我?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语序是(只填序号)(4分) 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 人类基因组计划没有辜负民众的支持和厚望。
2.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
B.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C.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D.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您尽管放心,就凭咱们的交情,在这件事上在下自当鼎力相助。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பைடு நூலகம்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归国以后,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地________和思索可能与这个问题有任何 关联的各种事实,也许能够对于这个问题得到一些了解。
②因为没有四肢的阻碍,蛇反而可以深入别的动物无法 的领域。
③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 力量”的概括。
A.搜集 涉足 质疑
B.搜集 涉及 质疑
C.收集 涉足 置疑
D.收集 涉及 置疑

高二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二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14至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2014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每题3分)1.A(说“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变化”错误,原文有“伸延到泛指有上述内涵”可见史诗的内涵并没有发生变化,是范围发生了变化)2. D(不能笼统地说“《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没有诗意”,原文有“中国的《史记》,以文写史,以文塑造历史英雄,其中有些描绘英雄人物的篇章,也很有诗意”)3. B(说《三国演义》“崇拜权术”分析错误,原文“《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权术心术大全”,并没有说他崇拜权术)二、(选择题每题3分)4.C(贷:饶恕)5.B6.D(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非杀一儆百)7.(10分)(1)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

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

(“诬伏”,应译为“屈意招认”;“白”,应译为“请求”“上报”;“缓”,应译为“暂缓处置”;“狱”,“案件”。

每个词1分;语句通顺,1分。

共5分)(2)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

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坚持终了的。

”(“俄”,“不久”;“鲜”,“很少”;“克”,“能够”;“终”,“坚持终了”活用动词。

每个词1分;语句通顺,1分。

共5分)参考译文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

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

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严刑审讯后屈意招认。

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夫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夫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

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夫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赔偿。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

2014-2015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一、古诗文阅读(39分)(一)默写常见名句名篇(错一字不得分)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⑴俨骖騑于上路,▲。

(《滕王阁序》)⑵▲,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⑶▲,愿乞终养。

(《陈情表》)⑷猥以微贱,当待东宫,▲。

(《陈情表》)⑸▲,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⑹复道行空,▲?(《阿房宫赋》)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⑻▲,多于市人之言语。

(《阿房宫赋》)(二)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2-6题(13分)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

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

肃宗即位,急于军务,诸道廉使随才擢用。

入为度支郎中。

载智性敏悟,善奏对,肃宗嘉之,委以国计,俾充使江、淮,都领漕挽之任,寻加御史中丞。

载与幸臣李辅国善,辅国乃以载兼京兆尹。

载意属国柄,诣辅国恳辞京尹,辅国识其意,然之。

代宗即位,辅国势愈重,称载于上前。

载能伺上意,颇承恩遇,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修国史。

辅国死,载复结内侍董秀,多与之金帛,潜通密旨。

以是上有所属,载必先知之,承意探微,言必玄合,上益信任之。

内侍鱼朝恩负恃权宠,不与载协,载常惮之。

大历四年冬,乘间密奏朝恩专权不轨,请除之。

朝恩骄横,天下咸怒,上亦知之,及闻载奏,适会于心。

五年三月,朝恩伏法,载谓己有除恶之功,是非前贤,以为文武才略,莫己之若。

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

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恣为不法,侈僭无度。

代宗尽察其迹,以载任寄多年,欲全君臣之分。

载尝独见,上诫之,不悛。

上封人李少良密以载丑迹闻,载知之,奏于上前,少良等数人悉毙于公府。

由是道路以目,不敢议载之短。

代宗审其所由,凡累年,载长恶不悛,众怒上闻。

辩罪问端,伏罪。

载长子伯和、次子仲武、次子季能并载妻王氏赐死。

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 B 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才能起到那个作用。

(3分)2. C 因果倒置,将诗歌批评庸俗化的表现当成原因。

(3分)3. D 以偏概全,只是某些诗歌批评家犯了“以偏概全,搞门派之争,以自己的喜好为唯一或主要标准”的错误。

(3分)二、(36分)(一)(19分)4.C(尊:尊封)(3分)5.A(③表现其雍容礼让④表现其治军严谨)(3分)6.B(司马穰苴未逆君命杀庄贾)(3分)7.(10分)(1)齐景公召见田穰苴,与他谈论军事,心里很高兴,(于是)任命田穰苴为将军,(让他)领兵去抗击燕、晋的军队。

(“说”、“以为”、“将”、“扞”各1分,句意1分)(2)将领接受命令的那一天,就要忘掉自己的家;面向军队宣布纪律的时候,就必须连自己的双亲也忘掉;(到了)擂响战鼓的危急时刻,就要把自身的安危也忘掉。

(“受命”1分,“约束”1分,“援枹鼓之急”1分,句意1分,句式整齐1分)(二)(11分)8.(5分)上片:实写了石头城天地无物、惟有青山如壁的空旷寂寥之景;(2分)虚写了昔日战争连年的激烈残酷、豪杰消逝的苍凉悲壮之景。

(2分)虚实结合使意境更深远,情感更深沉。

(1分)9.(6分)①对世事(历史)变迁/昔盛今衰的悲哀。

(1分)曾经的繁华六朝,现已成空荡的江山;曾经的行宫内院,早已是芳草萋萋。

世事(历史)沧桑/盛衰无常,让人倍加感伤。

(1分)②对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人生短暂的无奈。

(1分)曾经的江山明月离宫依旧存在,而曾经的豪杰宫人却已随时光流逝而“消磨”,一片空冷孤寂,让人顿觉自然永恒、人生短暂。

(1分 ) ③对战争残酷的心痛。

(1分)战火纷飞,摧毁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生灵涂炭,白骨遍野,让人心痛。

(1分)④对青春易逝的感伤。

(1分)多少美丽如花的歌舞粉黛,对镜施粉理鬓,却又青丝变白发,消磨了青春美丽,这应该是诗人对自已也是对世人青春易逝的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高二语文上期末试题(附答案)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1、文中加点的字中有四个是通假字,选出下面解释正确的一项()①“归”通“馈” ②“时”通“伺” ③“涂”通“途” ④“知”通“智” ⑤“逝”通“失” ⑥“与”通“欤”A.①③④⑤B.②④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⑤⑥ 2、选出与“遇诸涂”中的“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投诸渤海之尾B.亮率诸军入祁山C.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D.王尝语庄以好乐,有诸乎3、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孔子豚豚:海豚B.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亡:通“无”,没有C. 好从事而亟失时亟:立即,很快D. 吾将仕矣仕:做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节自《老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死而不亡者寿寿:寿命 B. 报怨以德报:回报 C. 是以圣人犹难之难:把……当成难事 D. 夫轻诺必寡信轻:轻易5、下列句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死而不亡者寿/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 图难于其易/师不必贤于弟子 C. 人之生也柔弱/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草木之生也柔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6、下面关于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体现了他“无为”的思想主旨。

“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作长寿了。

B.老子反对急躁冒进,主张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

C.老子从直观的认识角度,看到了人活这时身体是柔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坚硬了,草木有生命时是柔弱的,死以后就变得枯槁了。

因此,老子主张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两好等处世。

修养D.“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以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形象地向人们提出了奉告,希望人们不作为,一切无为胜有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7、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 B. 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 C. 是以帝舜无佚民是:此,这 D. 岂足多哉多:称赞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是() A.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 B. 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 D. 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以撞9、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为“悦”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颜回的话在政治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B.颜回能公正的评价东野毕的御术。

C.颜回详尽的分析了“马穷则佚”的原因。

D.颜回准确地预测了东野毕“马将佚”。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地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定公开始认为颜回对东野毕有偏见,后来,在掌管畜牧的官员的进谏下,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B.颜回认为,不管是御马,还是使民,都要执之有方,否则,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C.颜回认为东野毕的御马技能虽然比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样,都远未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D.鲁定公心悦诚服地向孔子转述了颜回的话,孔子分析了颜回之所以成为颜回的心里原因。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产①为政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 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众人。

⑦褚:储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

B.郑伯如晋如:到……去。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12.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3.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A. ⑧② B.⑥⑤ C. ①③ D. ⑦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第二卷六、15.把四、五段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分)(1)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5分)(2)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5分)(3)我闻忠善以报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5分)(4)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5分)七、16.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分) �]�q① 采采�]�q,薄言②采之。

采采�]�q,薄言有③之。

采采�]�q,薄言掇④之。

采采�]�q,薄言捋⑤之。

采采�]�q,薄言�K⑥之。

采采�]�q,薄言�p⑦之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q:车前(草名),可食。

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③有:得到。

④掇:摘取、拾取。

⑤捋:成把地握取。

⑥�K:手持衣角盛物。

⑦�p: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3分)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4分)八、古文填空(20分) 17、填空(每空1分)(1),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2),任重而道远。

(《论语》) (3)仰之弥高,。

,忽焉在后。

(《论语》) (4)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5)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6)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7),生于毫末;,起于垒土;,始于足下。

(《老子》)(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民之从之也轻。

(《盂子》)(9)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假舟楫者,,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10)天下之人皆相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诈不欺愚。

(《墨子》)(11)尚明也者,。

(《韩非之》)九、18、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

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个字。

⑤不得抄袭套作。

试卷说明本试题是针对高二年级《先秦诸子选读》部分设计。

考生应在120分钟内完成该套试题。

本册书旨在通过讲授先秦诸子散文,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试题力图将本册书的学习内容进行全面考察,但试题又并非完全从课本上得来,参照了近几年高考题,目的还是紧盯高考,为本届学生未来着想。

试题共分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部分,第二卷为翻译诗歌欣赏默写及作文部分。

全卷共计150分。

其中第1至14题为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第15题为翻译题,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综合运用能力,16题选取了诗经中一篇,与诸子散文时代上相一致,考察诗歌鉴赏能力,因为古诗文鉴赏本来就是一家,放在这里,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先秦的一些文学特点,我觉得比较一致好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