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分 《中医外科》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掌握肛痈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第十八章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脓期)、后期(溃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
.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及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脓朗)、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治疗。
.疮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
.分别讲述痈、有头疽、丹毒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内外治法。以及疮疡走黄与内陷的防治。
.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
.辨脓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
()辨成脓特点。
()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超等。
()辨脓的部位深浅。
()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辨溃疡
()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阴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溃疡的形态有化脓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溃疡、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
讲授
.了解冻疮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掌握冻疮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及辨证论治。
第十章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学发展概论要点:1.名医名著与外科学发展。
2.明清时期外科学术发展。
第二单元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及病因病理细目一:外科疾病命名、分类释义要点:1.疡:疮疡、肿疡、溃疡。
2.疮疡:痈、有头疽、发等。
3.皮肤病:疮、疳、斑等。
4.肛门二病:痔、漏等。
5.肿瘤:瘿、瘤、岩等。
6.其他:风毒等。
细目二:外科致病因素及致病特点要点:1.外感六淫邪毒致病。
2.感受特殊之毒致病。
3. 外来伤害致病。
4.情志内伤致病。
5.饮食不节致病。
6.房室损伤致病。
细目三:外科发病机理要点:1.总病机。
2.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3.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4.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第三单元外科辨证细目一:四诊在外科的应用要点:1.望诊要点。
2.闻诊要点。
3.问诊要点。
4.切诊要点。
细目二:辨阴证阳证要点: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以全身情况及病程缓急等辨别阴阳。
细目三:辨肿痛痒脓要点:1.辨肿。
2.辨痛。
3.辨痒。
4.辨脓。
细目四:辨溃疡形色要点:1.辨溃疡的色泽。
2.辨溃疡的形态。
细目五:辨善恶顺逆要点:辨善恶顺逆的概念。
第四单元外科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1汐l、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之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的代表方剂及其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膏药、油膏、掺药等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之调剂、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3.切开法、砭镰法、挂线法、结扎法等之适应症、用法、注意点。
4.引流法(药线、扩创、导管等)、垫棉法、药筒拔法、灸法、熏法、熨法、洗涤法等之适应症、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及特点。
2.暑疖的病因病理及辨证治疗。
3.疖病的特点及治疗。
细目二:疔疮要点:1.颜面疔疮的特点与疖的鉴别。
2.颜面疔疮的病因病理、治疗与防护。
3.手足疔疮的病因病理及辨证特点。
4.手足疔疮中期切开引流的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细目三:痈要点:1.颈痈的病因病理及特点。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修改)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二零一零年八月定制《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专业及骨伤、养生康复方向使用)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学时:72(48/24)学分:4—、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本课程是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开设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常用辨证方法,处理原则,掌握外科常见病的诊断,辨证论证及治法,为毕业后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总论(8学时)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0.5学时)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
讲解历代外科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
重点介绍陈实功、王洪绪、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名称及基本术语(0.5学时)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
掌握外科基本术语。
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
重点介绍基本术语:疡、疮疡、溃疡、胬肉、痈、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胧、痔、漏、痰、毒、结核、岩、五善、七恶、顺证、逆证。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时病因病机(1学时)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
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
阐明外感六淫,情致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淤血等致病特点及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说明外科疾病发病机理。
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辨证(3学时)第一节辨病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强调详询病史、全面检查、局部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是针对中医外科专业医生进行考核的一份参考内容,以下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知识1. 中医外科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基本原则、辩证论治等;2.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学说:深入理解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与病机;3.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关节退行性疾病等;4. 中医外科常用方剂及药物:熟悉中医外科治疗的常用方剂、药物及其临床应用;5. 中医外科手术理论与技术:了解中医外科手术的理论基础、操作技巧、常见术式等。
二、临床技能与操作1. 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通过病史询问、望诊、切诊、听诊等方法,准确诊断中医外科常见疾病;2. 中医外科治疗技巧:掌握中医外科治疗技巧,如针刀结合、传承经验方剂等;3. 中医外科手术操作:熟练掌握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规范与技巧,如手术准备、切口设计、术中控制出血等;4. 创面处理与创面护理:了解创面处理原则,包括创面清洁、消毒、敷料选择等;5. 护理与康复指导:皮肤损伤、创口护理、康复体操等特殊护理知识与技巧。
三、病例分析与综合评估1. 中医外科病例分析:能够分析并区分中医外科常见疾病的不同病因病机;2. 中医外科病例综合评估:综合运用中医外科基本理论及技能,对病例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3. 中医外科并发症的防治:了解中医外科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4. 中医外科手术后的病例观察与护理:掌握中医外科手术后的观察要点,包括伤口愈合情况、感染与并发症的观察等;5. 术后康复辅助治疗:熟悉术后康复辅助治疗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康复体操、按摩、针灸等。
以上是中医外科主治考试大纲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中医外科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与操作能力。
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尽量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理论和方法在外科领域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医外科学的概述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
二、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其中,病因病机是中医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病因病机的分析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预防保健则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预防外科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脉等,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
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疾病的起因、症状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切诊则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疾病的病机和病情。
四、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
扶正祛邪是指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活血化瘀是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改善疾病的病理变化。
清热解毒是指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化痰止咳则是指通过调理体内的痰湿,改善疾病的症状。
五、中医外科学的外科手术技术中医外科学的外科手术技术主要包括针刀、拔罐、刮痧等。
针刀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针灸和手术相结合,治疗外科疾病。
18-中医外科学大纲5年制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 of Chinese Medicine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 学 时:72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0学 分:4适用对象: 五年制中医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本教材的实施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应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并注意与临床实习相匹配,分段教学,做好典型病例示教的临床见习。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总 论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成就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第二章 中医外科范围和疾病命名及分类释义【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2、了解外科疾病命名规律、含义、分类、为学好各论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2、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3、外科疾病分类释义分总纲类、疮疡类、皮肤病类、肛门病类、肿瘤类及其他类。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目的要求】1、掌握辨阴阳、辨肿、痛、痒、脓、麻木,辨溃疡的色泽、形态,辨善恶顺逆等内容。
2、熟悉外科疾病局部症状的四诊检查与辨证。
3、了解外科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外科疾病的经络辨证。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用)英文名称: Surgery of TCM 总学时:64 实验(实训)学时:0 课程编码: 22011 课程学分: 4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类型:考试课教研室:中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教学大纲是与“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中医内科学》配套使用。
其修改依据是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中内教学大纲》与《中医内科学》一书,根据我院实际教学要求而制定。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
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五章。
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
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及外科其他疾病,共九章。
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
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2.辨肿:
(1)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瘀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床特点。(2)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
3.辨肿块、结节
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特点。
实验:辨脓的操作方法
7
7
讲授
实验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掌握肿、痛、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第
七
章
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那么。
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
3.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
4.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5.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实验:1、中医外科的常用治法——箍围消散法
2
2
讲授
1.了解冻疮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掌握冻疮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及辨证论治。
第十章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
3.乳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乳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5.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和辨证论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6、乳痈的诊断和防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导论: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致力于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来诊治外科疾病。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一、基本信息1.1 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1.3 学时安排:总学时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0学时)1.4 适用对象: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 理解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外科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
2.1.2 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基本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1.3 熟悉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技术。
2.1.4 了解中医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和应用领域。
2.2 能力目标:2.2.1 能够运用中医外科学理论分析和诊断外科疾病。
2.2.2 能够制定合理的中医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施。
2.2.3 具备独立处理常见外科急症和危重症的能力。
2.2.4 能够与现代医学团队合作,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2.2.5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进中医外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三、教学内容3.1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3.1.1 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历史和发展3.1.2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1.3 中医外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3.2 中医外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2.1 外科疾病分类及主要病因3.2.2 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原则3.2.3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施治3.3 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1 外伤与骨伤的中医治疗技术3.3.2 呼吸系统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3 消化系统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4 泌尿系统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5 妇科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6 肿瘤与乳腺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4 中医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3.4.1 中医外科学与骨科的交叉应用3.4.2 中医外科学与妇产科的交叉应用3.4.3 中医外科学与康复医学的交叉应用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重点讲解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2015版)教程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从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认识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强调毒邪于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正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于整体相并重的一门系统的完整的临床科学。
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
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理论,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我院“唯学、唯人、求强、求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必要的基础知识,激发起学生学好中医外科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并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讲授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掌握常见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课程讲授知识点较多,课时少,讲课速度快。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前言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各论以病分章论节,按中医外科传统分类法分九章,每章前的短文概括文章疾病的通性,每节一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摄。
学时分配共计:72学时。
本教材的实施的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遵循教学大纲的教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针对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特点,既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给予论述,同时对某些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有所了解。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目的要求】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
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目的要求】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外科疾病的学科,包括皮肤、疮疡、肛肠、乳房、疝、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清晰、实用的学习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3、能够运用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诊断和治疗常见外科疾病;4、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1、气血理论2、脏腑理论3、经络理论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1、皮肤疾病2、疮疡疾病3、肛肠疾病4、乳房疾病5、疝疾病6、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1、望诊2、闻诊3、问诊4、切诊5、针灸疗法6、推拿按摩疗法7、中药疗法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1、介绍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2、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诊疗技术和方法3、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5、临床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观察和诊断外科疾病2、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外科疾病的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治疗方法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中医外科学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情况;2、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3、期中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4、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中医外科学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时数本课程共计36个学时,每学期18个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6个学时;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12个学时;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6个学时;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4个学时;5、临床实践:8个学时。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41.0.1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Surgery of TCM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6学分学时:85学时(课堂授课70学时,见习15学时)。
前期课程: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小测验50%,考勤5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教学内容分总论与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共分七章,包括:中医外科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中医外科调护;各论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外科疾病等九章。
本课程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
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据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及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少见病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Surgery of TCM is a clinical study on the exterior diseases of human bod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troduction and other separat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seven parts, which are the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Surgery of TCM, the Range of Surgery of TCM, Rule of Disease Naming and Basic Technical Terms, Etiology and Mechanism of Disease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s,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on Diseases and Nursing on Diseases. Other chapters include Skin and External Diseases, Diseases of Breast, Cervical Mass, Tumor, Skin Diseases, STD, Diseases of Anus or Rectum,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and Infertility, Peripheral Blood Diseases and so on. The feature of the course is to research on the hap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rior and Exterior and to treat and prevent surgical diseases by means of combining the whole and the regional.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regulation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common diseases in the field of Surgery of TCM and practice skills, knowing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some rare diseases through class and clinical study.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
2022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导语】2018年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之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学》大纲已公布,©【@@】为了便利广大考生及时了解大纲的情况,及时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忙到各位考生们!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细目二:外治法要点:1.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2.引流法、垫棉法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二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1.疖的定义与特点2.疖的病因病机3.疖的临床表示4.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1.疔的特点与种类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示及与疖的辨别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示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6.疗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1.痈的概念与特点2.痈的病因病机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1.发的含义与特点2.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丹毒要点: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2.丹毒的病因病机3.丹毒的表里治法细目六:走黄与内陷要点: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2.内陷的分类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第三单元乳房疾病细目一:乳痈要点:1.乳痈的病因病机2.乳痈的临床表示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细目二:乳癖要点: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2.乳癖的病因病机3.乳癖的临床表示4.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三:乳核要点: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示2.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四:乳岩要点: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2.乳岩的临床表示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第四单元瘿细目一:气瘿要点:1.气瘿的病因病机2.气瘿的临床表示3.气瘿的内治法与预防细目二:肉瘿要点: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2.肉瘿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石瘿要点: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3.石瘿的治疗原则第五单元瘤、岩细目一:脂瘤要点:1.脂瘤的概念2.脂瘤的诊断3.脂瘤的治疗细目二:血瘤要点:1.血瘤的概念2.血瘤的诊断3.血瘤的治疗细目三:肉瘤要点: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示特点细目四:失荣要点:1.失荣的概念2.失荣的病因病机3.失荣的临床表示4.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第六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细目一:蛇串疮要点: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细目二:疣要点: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细目三:癣要点: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与诊断2.癣的治疗方法细目四:脂溢性皮炎要点:1.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2.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细目五:油风要点:1.油风的概念与特点2.油风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虫咬皮炎要点:1.虫咬皮炎的概念与特点2.虫咬皮炎的辨证论治细目七:疥疮要点:1.疥疮的病因病机2.疥疮的临床特点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细目八:湿疮要点:1.湿疮的临床特点2.湿疮的病因病机3.湿疮的辨证治疗细目九:接触性皮炎要点: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3.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辨别细目十:药毒要点:1.药毒的病因病机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细目十一:瘾疹要点:1.瘾疹的病因病机2.瘾疹的临床表示与治疗细目十二:牛皮癣要点: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2.牛皮癣的治疗细目十三:白疕要点: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细目十四:淋病要点:1.淋病的病因病机2.淋病的诊断3.淋病的辨证论治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十五:尖锐湿疣要点: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2.尖锐湿疣的诊断3.尖锐湿疣的辨别诊断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细目三:肛隐窝炎要点: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细目四:肛痈要点: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2.肛痈的诊断3.肛痈的治疗细目五:肛漏要点:1.肛漏的病因病机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3.肛漏的挂线疗法和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原理细目六:肛裂要点: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3.肛裂的辨证论治4.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细目七:脱肛要点: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辨别4.脱肛的内治法5.脱肛的其他疗法细目八:锁肛痔要点: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2.直肠指诊的意义和方法3.锁肛痔的治疗原则第八单元泌尿男性疾病细目一:子痈要点:1.子痈的含义2.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二:子痰要点:1.子痰的含义2.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三:尿石症要点: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2.尿石症的诊断3.尿石症的治疗方法细目四:慢性前列腺炎要点: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第九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概论要点:1.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2.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细目二:股肿要点: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2.股肿的病因病机3.股肿的诊断4.股肿的辨证论治细目三:血栓性浅静脉炎要点: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示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细目四:筋瘤要点: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2.筋瘤的治疗方法细目五:臁疮要点:1.臁疮的病因病机2.臁疮的局部辨证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细目六:脱疽要点: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2.脱疽的诊断3.脱疽的辨证论治第十单元其他外科疾病细目一:毒蛇咬伤要点: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2.毒蛇咬伤的治疗办法细目二:肠痈要点:1.肠痈的病因病机2.肠痈的诊断3.肠痈的辨证论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致病因素要点:.外感六淫致病.情志内伤致病.饮食不节致病.外来伤害致病.劳伤虚损致病.感受特殊之毒致病.痰饮瘀血致病细目二:发病机理要点:.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细目一:辨病要点:.辨病的概念.辨病的方法细目二:阴阳辨证要点:.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部位辨证要点:.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细目四:经络辨证要点:.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引经药细目五:局部辨证要点:.辨肿.辨肿块结节.辨痛.辨痒.辨脓.辨溃疡.辨出血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细目一:内治法要点:.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细目二:外治法要点:.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冷冻法、激光疗法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第四单元疮疡细目一:疖要点:.疖的定义与特点.疖的病因病机.疖的临床表现.疖的治疗方法细目二:疔要点:.疔的特点与种类.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疗的内治法原则细目三:痈要点:.痈的概念与特点.痈的病因病机.痈的辨证论治方法.颈痈的特点与治疗细目四:发要点:.发的含义与特点.锁喉痈、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细目五:有头疽要点:.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有头疽的临床表现.有头疽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六:流注要点:.流注的特点与病因病机.流注的临床表现.流注的内治与外治方法细目七:丹毒要点:.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丹毒的病因病机.丹毒的内外治法细目八:走黄与内陷要点:.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内陷的分类.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细目三:粉刺性乳痈要点:.粉刺性乳痈的概念与特点.粉刺性乳痈的鉴别诊断细目四:乳漏要点:.乳漏的病因病机.乳漏的外治法细目五:乳癖要点:.乳癖的概念与特点.乳癖的病因病机.乳癖的临床表现.乳癖的辨证论治细目六:乳核要点:.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乳核的辨证论治细目七:乳岩要点:.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乳岩的临床表现.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诊断与治疗、手术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熟悉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2. 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疾病的诊断原则;3. 熟悉中医外科学的非手术治疗方法;4. 掌握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a.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体系与中医经典的关系c. 中医外科学的诊断原则2. 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a. 整体观疾病诊断方法b. 疾病的辨证诊断与治疗原则c. 不同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3. 中医外科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a. 中药治疗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b. 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技术的应用c. 中医外科病患的康复治疗4. 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a. 手术准备和操作规范b. 常见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流程和技巧c. 中医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分;2.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实习报告:学生需参与中医外科学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进行评分。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a. 《中医外科学教程》b. 《中医外科学实践指南》2. 参考资料:a. 《中医外科学大全》b. 《中医外科学学习指南》c. 相关期刊和学术论文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外科学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和中医临床医师等专业人员。
教学团队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案例和临床经验分享。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学生的课程评价将被认真收集和分析,教学团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用英文名称:SurgeryofTCM总学时:80 实验实训学时:0课程编码:22011课程学分:5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类型:考试课教研室:中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本教学大纲是与“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中医内科学配套使用;其修改依据是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中内教学大纲与中医内科学一书,根据我院实际教学要求而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五章;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及外科其他疾病,共九章;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自学等多种方法;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供中医学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五年制教学使用;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教学内容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着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着作;3.强调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新成就;教学时数学时;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目的要求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2.掌握外科基本术语;教学内容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3.讲解外科基本术语;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章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目的要求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教学内容1.致病因素:阐明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的致病特点;2.发病机理: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方面说明外科疾病的病理基础; 教学时数2学时;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辩证第一节辨病目的要求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教学内容强调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局部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阴阳辨证目的要求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教学内容1.辨疮疡阴阳属性可从下述各条辨别:①发病的缓急;②病位的深浅;③皮肤的颜色;④皮肤的温度;⑤肿胀形势;⑥肿胀的范围;⑦肿块的硬度;⑧疼痛的性质;⑨脓液的稀稠;⑩病程的长短;⑩全身症状;⑩预后顺逆;2.应注意阴证、阳证常混杂在一起;3.应提示阴证、阳证可相互转化;第三节部位辨证目的要求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教学内容外科疾病发于上、中、下三部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常见症状和疾病等;第四节经络辨证目的要求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1.强调疮疡患在何经,按经络气血多少引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2.人体各部经络所属;头顶、面部、乳部、耳前、耳后、手足心部、背部、臀部、腿部、腹部;3.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第五节局部辨证目的要求掌握肿、痛、痒、脓、麻术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教学内容1.辨肿1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瘀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床特点;2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2.辨肿块、结节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特点; 3.辨痛痛是外科疾病的重要症状,是病势进退的标志,虽然痛总由经络阻塞不通所致,但是各种外科疾病造成经络阻塞疼痛的病因病机各异,因此每种疾病甚至一种疾病的各个阶段的疼.痛各有其特性;1以疼痛原因来辨有热、寒、风、气、湿、痰、化脓、瘀血痛等;2以疼痛发作情况来辨有卒痛、阵发痛、持续痛;3以疼痛性质来辨有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等;|4疼痛与肿临证中可结合起来辨证;4.辨痒痒亦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所谓甚者痛,微者痒是也;为皮肤病、疮疡的常见症.状; 1以其原因来辨有风、湿、热、虫、血虚;2以其病变过程来辨有肿疡作痒、溃疡作痒;5.辨麻木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6.辨脓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1辨成脓特点;2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B超等;3辨脓的部位深浅;4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7.辨溃疡1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2溃疡的形态有化服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8.辨出血中医外科疾病以便血、尿血最常见;应从出血的颜色、伴发症状等来辨别出血的部位、原因,以便及时诊断、进行合理治疗;教学时数第四章共3学时;第五章中医外科疾病治法第一节内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证;2.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学时;第二节外治法目的要求1.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2.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3.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2.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3.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节调护原则目的要求1.了解外科病人的疗养环境和身心调养的重要性;2.熟悉外科疾病的饮食护理要求;教学内容1.介绍外科病人疗养环境的重要性;2.讲解身心护理的意义;3.强调饮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自学;各论第六章疮疡疮疡有阴证、阳证的区别,对疮疡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外科的特色;通过学习要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掌握疮疡的辨证论治规律和预防措施以及内治、外治常用方药,要重点掌握走黄和内陷的发生原因及辨证救治方法;概说目的要求1.结合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2.熟悉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1.介绍疮疡的概念;2.疮疡的成因;强调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服口”3.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14.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及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的治疗; 5.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疖目的要求1.掌握疖、疖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了解蝼蛄疖的预防;教学内容1.强调疖和疖病的定义和特点;2.病因病机: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脓毒潴留,头皮窜空而成蝼蛄疖;体虚者容易染毒得病,并可能反复发作;3.重点讲解有头疖、无头疖、楼姑疖、疖病的辨证论治和临床特点以及与痈、颜面疔疮、囊肿型痤疮的鉴别;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暑热浸淫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用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治用金黄散调敷;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配合用垫棉法;教学时数学时;第二节疔目的要求1.掌握颜面部疔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掌握手足部疔疮、红丝疗的辨证论治特点;3.了解烂疗、疫疗的特点和防治;教学内容1.强调其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命名;2.病因病机:脏腑火毒,或外伤染毒,或外感火热,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而成;3.重点讲解疔疮的诊断;尤其是发生在颜面部的疔疮,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走黄;4.注意本病应与疖作鉴别;5.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脓成加山甲、皂角刺;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忌早期切开,忌挤脓;手足部疔疮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2.病因病机:外伤染毒,或脏腑蕴热,血凝毒滞,阻隔经络,肉腐为脓而成;3.根据发病部位不间,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各自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肚疔通指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腕臂,足底疔肿在足底等;均易损伤筋骨; 4.注意手指疔应与类丹毒鉴别;5.辨证论治:内治参见颜面疔疮,足底疔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按阳证疮疡处理,蛇眼疔剪除嵌甲;蛇头疔及早切开,切口位于手指掌侧面;蛇肚疔侧切,切口不可过上下关节;托盘疔、足底疔应按手足掌纹切开;红丝疔1.强调定义及特点;2.病因病机:内因火毒凝聚,外因破损染毒;3.讲清楚其发病特点,手、足部应先有疔疮或破损,而后突然出现红丝,沿患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重者红丝下可出现结块疼痛,并可溃脓;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人络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火毒入营证,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砭镰法,寸寸挑断红丝,外敷太乙膏、红灵丹;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引流;烂疔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2.病因病机: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加上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易成走黄重证;3.本病特点:初起忽觉患肢沉重如绑,胀裂痛,暗红肿胀迅即蔓延成片,1-2天后皮肤紫黑,起水疱,迅速坏死,脓稀污浊,混有气泡,疮面凹形,边缘有捻发音,腐肉大片脱落;伴高热,寒战,极易出现七恶逆证合并走黄而致死;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湿火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加减;毒入营血证,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早期广泛、多处、纵深切开,敞开疮口,外撒蟾酥合剂,或双氧水纱布松填塞;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疫疔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2.病因病机:感受疫畜之疫毒而生,毒邪炽盛,气血凝滞而成;3.讲解发病过程,初起如蚊迹蚤斑,次日起水疱,周围肿胀焮热,第三、四日水疱干枯坏死,形成脐凹,后期腐肉与正常组织脱离;伴明显全身症状,有走黄可能;4.注意本病应与颜面部疔疮、丹毒相鉴别;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疫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初起敷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腐肉将离未脱时改用五五丹或瞻酥合剂;脓腐净后生肌收口;教学时数l学时;第三节痈目的要求1.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上与其他痈的区别;2.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教学内容1.强调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的定义和特点;2.病因病机:由外感、内伤,或外伤染毒循经流窜,火毒蕴结而成,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颈痈系风温、风热挟痰为患,腋痈系肝郁痰火为患,胯腹痈、委中毒系湿热壅滞为患,脐痈系心脾湿热火毒为患;3.诊断:发生于颈部两侧、腋部、胯腹部、腘窝部结块肿痈,溃后脓出黄稠;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脐痈见脐部渐渐高突若铃,触之剧痛;如脓出臭秽夹有粪质样物,脐孔下方有条索硬结者,多成脐漏;4.注意颈痈与痄腮、腋痈与腋疽作鉴别;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总宜清热解毒,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外治参照阳证疮疡,脓成注意切口位置、方向,配合垫棉法以防袋脓、促进愈合;愈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脐痈成漏者按窦道或瘘管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发目的要求1.熟悉发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不同部位发的证治特点;教学内容1.强调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的定义、特点;2.病因病机:总由血热火毒所致,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锁喉痈系风热痰毒为患,臀痈系湿热火毒蕴结为患,手发背系湿热蕴结为患,足发背系湿热下注而成;3.诊断:患部焮红肿胀蔓延成片,灼热疼痈,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数天后皮肤湿烂而成黑色腐溃,伴有明显全身症状;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上、中、下三部论治,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锁喉痈以普济消毒饮加减,臀痈以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手发背以五味消毒饮合活命饮加减,足发背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溃后用益胃汤或八珍汤加减;外治同阳证疮疡,初起宜用玉露散或金银花露调敷以箍毒消肿;教学时数学时;第五节有头疽目的要求1.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标本虚实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2.熟悉老人及消渴病患者有头疽容易引起内陷的防治;3.了解各部有头疽的命名;教学内容1.强调其定义、特点及其不同部位的命名;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劳伤精气,阴虚火旺;恣食厚味,湿热火毒内生,致脏腑蕴毒;外受风温湿热之毒,毒邪凝于肌肤之间而成;3.诊断:初起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红肿胀,范围较大,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溃脓时多个脓头状如蜂窝、腐烂;病程较长;老人及消渴患者易患本病,并容易引起内陷;4.注意应与发际疮、脂瘤染毒相鉴别;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凝结证,治宜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热壅滞证,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治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虚毒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初起火毒凝结、湿热壅滞证,治宜外敷金黄膏,阴虚火炽、气虚毒滞证,宜外敷冲和膏;浓毒溃破,加掺九一丹或八二丹;腐肉阻塞,宜做十字形切开,使引流通畅;脓腐脱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可加用垫棉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流注目的要求1.掌握流注的特点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流注的辨证论治;2.熟悉髂窝流注与环跳疽的鉴别;教学内容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病因引起流注的命名;2.病因病机:流注总由正虚邪壅而致;3.诊断: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见一处或数处漫肿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2~3日后触及肿块,以后他处游客起发相同肿块,每处肿块约两周后成脓;髂窝流注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跛行,2~3日后大腿即向上收缩,不能伸直,7~10日后髂窝隆起肿块,一个月左右成脓;4.注意髂窝应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要作功能锻炼;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丹毒目的要求1.掌握丹毒的诊断及辨证论治;2.熟悉丹毒与发的鉴别;3.了解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及预防;教学内容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2.病因病机:血分有热,外伤染毒,血热火毒发于肌肤所致,在上多挟风,中挟郁火,下部挟湿热;3.诊断:好发于小腿、头面,发病前突然见寒战壮热,继见局部小片红斑,迅即蔓延4.注意髂窝应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要作功能锻炼;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节发颐目的要求熟悉发颐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强调定义及特点;2.病因病机:伤寒或温病后热毒结聚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肉腐为脓;或有脾胃积热,上蕴阻络而成;3.诊断:初起颐颔间肿痛,张口困难,唾液少,压迫局部颊粘膜,腮腺口分泌稠物,1周后成脓,局部红肿,有波动感,腮腺口出脓,脓出臭秽,严重时伴高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内陷;亦有转成慢性,反复发生颐颔部肿胀结块者;4.注意本病应与痄腮、颈痈、骨槽风鉴别;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毒盛酿脓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热毒内陷证,治宜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余毒未清证,治宜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外治同阳证疮疡处理;应及时切开,避免从口腔内溃破;口腔粘膜出脓处常用青吹口散外擦;教学时数自学第九节附骨疽目的要求1.掌握附骨疽的特点及治疗方法;2.熟悉附骨疽的辅助检查;3.了解环跳疽的临床表现特点;教学内容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2.病因病机:患疔疮、有头疽、疮疖等化脓性疾病,或伤寒、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病后余毒末清,湿热壅盛,深窜入里,留着筋骨,使经脉阻隔,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N3.诊断: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分初中后三期;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节瘰疬目的要求1.熟悉瘰疬属阴证疮疡的属性;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讲解定义及特点;2.病因病机;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聚成核;3.诊断:好发颈部两侧、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凹;初起结核如豆,皮色不变,坚而可移,不疼不热;中期皮核粘连,融合成块,微热波动;后期溃破后脓水清稀,收,疮顶馅下,疮色紫滞或晦暗,脓少或干枯无脓,鲜红的疮面忽而白板光亮等局部症状;兼见证;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走黄内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内陷内治分邪盛热极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加减;正虚邪盛证,治宜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用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脾肾阳衰证,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阴伤胃败证,治宜生津养胃,方用益胃汤加减;外治分别参照颜面疔疮、有头疽;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一节流痰目的要求1.掌握流痰的定义及特点;2.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3.了解流痰的预防与调摄;教学内容1.讲解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2.病因病机: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3.重点介绍本病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和不同部位出现的特殊表现;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扶正祛邪为总则;阳虚痰凝证治以温经补肾、散寒化痰,用阳和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以养阴清热托毒,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用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外治初期以回阳玉龙膏或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成脓应穿刺或切开,溃后用五五丹药线引流;教学时数自学第十二节走黄与内陷目的要求1.掌握走黄和内陷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了解走黄和内陷的预防与调摄;3.强调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内容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外科》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外科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应用与内涵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
2.引流法、垫棉法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二单元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手足部疔疮成脓期切开引流要求
5.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6.疗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2.痈的病因病机
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
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
细目四:发
要点:
1.发的含义与特点
2.臀痈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细目五:丹毒
要点:
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2.丹毒的病因病机
3.丹毒的内外治法
细目六:走黄与内陷
要点:
1.走黄与内陷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2.内陷的分类
3.走黄与内陷的治疗原则
第三单元乳房疾病
细目一:乳痈
要点:
1.乳痈的病因病机
2.乳痈的临床表现
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细目二:乳癖
要点:
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2.乳癖的病因病机
3.乳癖的临床表现
细目三:乳核
要点:
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2.乳核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乳岩
要点:
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2.乳岩的临床表现
3.乳岩的辨证分型治疗。
第四单元瘿
细目一:气瘿
要点:
1.气瘿的病因病机
2.气瘿的临床表现
3.气瘿的内治法与预防
细目二:肉瘿
要点:
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细目三:石瘿
要点:
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3.石瘿的治疗原则
第五单元瘤、岩
细目一:脂瘤
要点:
1.脂瘤的概念
2.脂瘤的诊断
3.脂瘤的治疗
细目二:血瘤
要点:
1.血瘤的概念
2.血瘤的诊断
3.血瘤的治疗
细目三:肉瘤
要点:
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细目四:失荣
要点:
1.失荣的概念
2.失荣的病因病机
3.失荣的临床表现
4.失荣的辨证论治方法
第六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细目一:蛇串疮
要点:
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二:疣
要点:
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
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
细目三:癣
要点:
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2.癣的治疗方法
细目四:脂溢性皮炎
要点:
1.脂溢性皮炎的概念与特点
2.脂溢性皮炎的辨证论治细目五:油风
要点:
1.油风的概念与特点
2.油风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虫咬皮炎
要点:
1.虫咬皮炎的概念与特点
2.虫咬皮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七:疥疮
要点:
1.疥疮的病因病机
2.疥疮的临床特点
3.疥疮的治疗与预防
细目八:湿疮
要点:
1.湿疮的临床特点
2.湿疮的病因病机
3.湿疮的辨证治疗
细目九:接触性皮炎
要点:
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2.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3.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细目十:药毒
要点:
1.药毒的病因病机
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
细目十一:瘾疹
要点:
1.瘾疹的病因病机
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细目十二:牛皮癣
要点:
1.牛皮癣的皮损特点
2.牛皮癣的治疗
细目十三:白疕
要点:
1.白疕(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2.白疕(寻常型)的辨证治疗细目十四:淋病
要点:
1.淋病的病因病机
2.淋病的诊断
3.淋病的辨证论治
4.淋病的其他治疗方法
细目十五:尖锐湿疣
要点:
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2.尖锐湿疣的诊断
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5.尖锐湿疣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七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细目一: 痔
要点:
1.痔的概念与分类
2.内痔的病因病机
3.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诊断
4 痔的治疗原则和中医治疗
细目二: 息肉痔
要点;
1.息肉痔的概念
2.息肉痔的病因病机
3.结扎法的适应证
细目三:肛隐窝炎
要点:
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
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及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细目四:肛痈
要点:
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肛痈的诊断
3.肛痈的治疗
细目五:肛漏
要点:
1.肛漏的病因病机
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
3.肛漏的挂线疗法和切开疗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治疗原理细目六:肛裂
要点:
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
3.肛裂的辨证论治
4.肛裂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及其适应证
细目七:脱肛
要点:
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
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
4.脱肛的内治法
5.脱肛的其他疗法
细目八:锁肛痔
要点:
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
2.直肠指诊的意义和方法
3.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第八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细目一:子痈
要点:
1.子痈的含义
2.子痈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二:子痰
要点:
1.子痰的含义
2.子痰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细目三:尿石症
要点:
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2.尿石症的诊断
3.尿石症的治疗方法
细目四:慢性前列腺炎
要点:
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第九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1.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2.周围血管疾病的检查方法
细目二:股肿
要点:
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2.股肿的病因病机
3.股肿的诊断
4.股肿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血栓性浅静脉炎
要点: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
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筋瘤
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
2.筋瘤的治疗方法
细目五:臁疮
要点:
1.臁疮的病因病机
2.臁疮的局部辨证
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
细目六:脱疽
要点:
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
2.脱疽的诊断
3.脱疽的辨证论治
第十单元其他外科疾病
细目一:毒蛇咬伤
要点:
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2.毒蛇咬伤的治疗措施
细目二:肠痈
1.肠痈的病因病机
2.肠痈的诊断
3.肠痈的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