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范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而电子设备的普及更是如日中天。
由电子设备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也就越来越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会阐述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1. 肉眼无法观测电磁辐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物质,往往被忽视。
但红外、紫外线等都是电磁波,直接接触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
2. 电磁辐射会对视力造成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接触到电子屏幕,看电视、玩电脑、使用智能手机等等。
这些电子设备显然都会散发出电磁波。
无论是充电一边看电影,还是充电一边打游戏,都会对视力造成损害。
3. 引发神经系统疾病长期处于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受损,引发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疾病。
头疼、嗜睡、失眠等都是常见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种名叫“电磁过敏症”的疾病,这种症状通常是因为过多的电磁辐射引起的。
4. 对儿童的危害儿童身体娇嫩、免疫系统不够完善,更加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影响。
长期接触电磁波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巨大的负担,并且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隐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电磁辐射对于儿童的威胁。
二、防范措施1. 减少接触电子设备显然,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接触电子设备,就可以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
比如,可以尽量不使用电子设备来消磨时间,可以去户外运动、读书、看电影等等。
2. 远离高辐射区域有些地方,比如辐射治疗室、雷达站等等,其辐射程度是非常高的。
长时间待在这些地方,一定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远离这些高辐射区域。
3. 贴上防辐射贴科技发展的今天,防辐射贴可以说是防护电磁辐射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贴上防辐射贴,可以减少电子设备所散发出的电磁波对身体的威胁。
4.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比如减少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等,同时可以采用一些软件来减少辐射。
此外,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应该合理安排坐姿、距离等等。
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防护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放射作业属特殊管理的作业,除了最近电离辐射对人体的身体影响之外,还可能出现遗传和胚胎等远期效应。
可能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必须做好防护。
射线探伤,放射源运输、安装、计量、监测等环节,医用X线透视、摄片以及钻井、测井等工作场所,均存在电离辐射。
石化工业中使用的所有放射源均为密封源,均以外照射方式作用于人体。
辐射对健康有害外照射,也叫贯穿辐射,如X射线、γ射线及中子,它可以照射全身或作用于身体的某个部位,高能量β粒子也能以外照射的方式作用于人体。
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就能起到有害作用。
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
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可发生急性放射病。
在从事放射性工作中,如防护不当,机体长期受超容许剂量的体外照射,或放射性物质经常进入体内并在体内少量积聚,则可引起慢性放射病。
防控措施必须严格外部辐射防护的三个原则是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实行远距离操作和采取屏蔽防护。
控制区作业现场的操作人员应穿戴铅防护服、戴铅面罩或铅眼镜,戴铅手套、铅头套,同时佩戴个人剂量计。
定期检测密封源使用场所的剂量当量率,做好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的职业体检,严禁有职业禁忌症的作业人员从事放射作业。
应在醒目位置设置警告标志。
告知员工职业危害和职业健康教育。
放射性物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危害与防护
放射性物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危害与防护放射性物质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医疗、工业和能源生产等。
然而,这些物质的使用也伴随着辐射危害。
本文将探讨放射性物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法。
一、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危害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这些辐射能够直接损害人体细胞,导致细胞变异、突变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此外,放射性物质的长期暴露还可能引发遗传突变,对后代造成影响。
二、辐射防护的原则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性物质使用过程中的辐射危害,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缩短人员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减少辐射暴露时间。
2. 距离原则:保持与放射性源的距离,距离越远,接受辐射的剂量越小。
3. 屏蔽原则: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如混凝土、铅等,减少辐射透射。
三、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措施在使用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采取一系列的辐射安全措施来减少辐射危害:1. 划定辐射区域:在工作场所明确划定辐射区域,对辐射源进行有效隔离。
2. 引入通风系统:在放射性物质处理区域安装通风设备,确保辐射物质及时排出,减少工作人员的暴露时间。
3. 使用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防护衣、手套、眼镜等,避免直接接触放射性物质。
4. 定期检测辐射水平: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测量,确保辐射剂量符合标准。
5.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放射性物质使用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辐射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方法。
四、个人辐射防护除了在工作场所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辐射危害:1. 使用遮挡物:居住和工作区域尽量放置固定的遮挡物,如铅板、铝板等,以减少辐射透射。
2. 注意饮食安全:避免摄入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食物,如海产品等。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辐射相关指标的体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 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在接受医疗检查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避免过度曝露于放射线下。
第六章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和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3.2 导出限值
之所以规定导出限值,其目的在于确定一个数值, 只要监测结果不超过这一数值,几乎可以肯定辐射
则一年总计工作2000小时。工作人员吸入的空气量按工作
时每小时吸入空气1.2m3计算,则一年工作2000小时吸入 的空气量为2.4103m3。于是,导出空气浓度DAC就等于 放射性核素的年摄入量限值ALI除以工作人员一年工作时 间内吸入的空气量,即:
DAC = ALI / 2.4 103(Bq / m3)
10mSv。
3.4参考水平
参考水平是决定采取某种行动的水平。对于辐射防护
中测定的任何一种量(比如受照剂量或摄入放射性物
质的活度等),都可以建立参考水平,不管这些量是 否确定了限值。参考水平它不是一个限值,它的用途 是当一个量的数值超过或预计超过制定的参考水平时, 提示应采取某种行动。这些行动可以是单纯的数据记 录;或调查原因与后果;甚至采取必要的干预行动等。 最常用的参考水平有记录水平、调查水平和干预水平。
(3H)水的年摄入量限值为 2.9109Bq,碘-131(131I) 的年摄入量限值(吸入时)为1.7106Bq。
因此,在内外照射均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年剂量 当量限值必须满足外照射产生的年剂量当量加上 摄入放射性核素所引起的内照射待积剂量当量的 和小于50 mSv。
3.2 导出限值
辐射防护监测中,有许多测量结果如有效待积剂量当量和
剂量当量的总和;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电磁辐射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随之而来的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磁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关的防护方法。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主要来自于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射,它们具有足够的能量,可以直接将人体细胞离子化。
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中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白血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
2.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电磁波辐射,如无线电波、微波、电视信号等。
长时间接触这些辐射会对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头痛、失眠、血压升高等问题。
3. 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电脑、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释放出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可能诱发视力下降、生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电磁辐射的防护方法针对电磁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防护:1. 保持距离:减少与电磁辐射源的直接接触,比如尽量远离电力线、电视发射器、微波炉等。
同样,人们也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旁工作或休息。
2. 使用屏蔽器材:在面对电子设备时,可以使用一些防护屏蔽器材来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例如,对于电脑使用者,可以使用具有电磁辐射屏蔽功能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以降低电磁辐射对用户的暴露程度。
3. 定期放松身体: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容易引起身体疲劳和压力。
因此,人们应该定期放松身体,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4.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电脑或手机。
此外,人们应该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持适当的用眼距离和正确的坐姿。
5. 定期体检: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人们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结语: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视,我们应该增强对电磁辐射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保持距离、使用屏蔽器材、定期放松身体、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以及定期体检等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带来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放射性防护-核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放射性防护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放射性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屏蔽、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卫生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1.控制辐射源法一方面降低辐射源自身的辐射强度,另一方面采用封闭型辐射源。
使用封闭型辐射源时,建筑物应符合以下特殊要求:(1)地点选择一个较强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n×1013Bq量级的60Co相当的源,一般必须隔离在一个单独的建筑物内。
中等强度的γ辐射源,例如强度与1013Bq以上的60Co相当的源,可设在建筑物一端的底层或地下室。
但都应尽量避免建在人口稠密地区或居民的生活区,这样可以减少正常情况下和事故时受到照射的各类人员的总剂量即集体剂量(man·Sv)。
(2)屏蔽一个放射性工作场所的设计,除了要保证工作人员自身所受剂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以外,还必须保证相邻地区人员所受的剂量也不超过相应的规定。
特别是上下左右前后均有人工作或居住时,必须满足相应的辐射安全标准。
这就是说,在计算各方向所需的屏蔽厚度时,首先要确定屏蔽以后各方向的容许照射量率,这个容许的照射量率就是对在这个方向邻近地区工作和生活人员的防护标准。
但是,有时这个标准,还要根据很多因素,例如相邻场所的使用情况及人员存在因子等综合考虑确定。
有时天顶方向虽然无人居住或工作,但是强的γ射线束和中子辐射束穿过天顶后在空气中也会散射到地面上,造成此地面上辐射剂量超过相应标准。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出的电离辐射,包括α、β、γ射线和中子。
它在核能行业、医学和科研领域广泛应用,但过量的核辐射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核辐射的伤害,我们需要了解核辐射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核辐射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离辐射:核辐射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引起电离,与人体细胞的基因组发生作用,导致细胞死亡、损伤或突变。
这对基因的稳定性和细胞的正常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癌症和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2. 化学反应:核辐射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离解和重新组合,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这些化学反应可能导致细胞内部的代谢紊乱,干扰正常的生物化学过程。
3. 热效应:核辐射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对生物体造成热损伤。
高温会破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引起组织坏死和其他严重的热伤害。
为了减少核辐射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 防护屏障:在核能工作场所或实验室中,应设置适当的防护屏障,如铅板、钢板等,来减少核辐射的穿透。
这些屏障应厚度足够,材质密度高,以防止辐射的泄漏。
2. 个人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接触核辐射区域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背心、铅眼镜、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有效地阻挡或减少核辐射的直接接触,保护身体的关键部位。
3. 时间控制:尽量减少在核辐射区域的停留时间,减少暴露的剂量。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进入核辐射区域,并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减少辐射的累积效应。
4. 距离控制:保持与放射源的安全距离,以减少辐射的接触。
根据辐射源的性质和强度,确定合适的安全距离,并确保不会接触到辐射区域。
5. 监测和测量:对核辐射区域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测量,确保放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使用专业的辐射测量仪器,对辐射剂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的辐射泄漏源。
6. 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核能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核辐射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辐射防护的目的、原则
2) 防护的最优化
在考虑辐射防护时,并不是要求受照剂量越低越好, 而是通过利益/ 而是通过利益/代价分析,在考虑了社会和经济的因 素之后使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简言之,辐射防护最优化就是要使辐射实践的纯利 益最大,代价最小。换句话说,也就是在防护方面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投入最少,而降低的受照剂量最多。
3.2 导出限值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有不同的年摄入量限值,因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水 而也有不同的导出空气浓度。比如氚(H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 的导出空气浓度为1.2×106Bq/m3,碘-131(I) ,碘-13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 的导出空气浓度(吸入)为7.1×102Bq/m3。
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任何决策应经过防护的研究 过程,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任何必要的照射 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而不是盲目追求无 限的降低剂量。
2) 防护的最优化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也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 低的原则。随机性效应不存在阈值,也就是不存 在安全和危险的明显分界线,所以应当尽量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只要是合理的,应当采取措 施把辐照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但是过于要求 更低的辐照,必将提高防护费用,而带来的好处 只不过把已经低的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再降低一 点这样不能认为是合理的。
1 辐射防护的目的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实现辐射防护目的的办法是:
① 为了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把剂量当量限值定在足 够低的水平上,以保证工作者在终生全部时间内受到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的照射也不会达到产生有害效应的阈值。 ② 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的可以达到的 尽量低的水平。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我们现代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等等,这些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而电磁辐射所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本文将围绕电磁辐射的危害和防护措施展开探讨。
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从大的方面来看,电磁辐射可能导致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免疫不良、DNA受损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长时间接触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失眠等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对于每个人都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于特定人群来说,比如孕妇和婴儿,电磁辐射的危害就更加明显,因为他们的身体处于发育和敏感期。
二、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可以来源于许多电子设备。
其中,手机、电脑、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主要设备。
除此之外,基站、高压电线、变压器等也是电磁辐射的重要来源。
这些设备长期使用可能会给我们身体带来潜在的威胁。
三、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我们身体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既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也包括科技手段。
1.减少接触的时间和频率电磁辐射与我们之间的接触时间和频率过高会增加身体接受到电磁辐射的次数,进而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特别是手机、电视等靠近身体的设备。
当不必要时,我们也应该尽量少去高电磁辐射区域。
2.选用低辐射设备现在市场上有多种低辐射的电子产品,例如电脑、手机、微波炉等等。
当你购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尽量选购低辐射的产品,以减少身体接受到的电磁辐射量。
3.利用科技手段降低辐射利用专业的防辐射电池、手机贴膜等可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同时,如果需要使用电脑等设备长时间工作,可以采用辐射屏蔽器保护自己的眼睛和身体。
4.改变生活习惯改变一些生活习惯也能有效降低身体接触到电磁辐射的频率和强度。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
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
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作用于人体的辐射超过允许剂量引起的。
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
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使其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质中,低能量的β粒子和穿透力很弱的α颗粒会被皮肤阻挡,不造成严重的体外伤害,但电离本领很大的α粒子侵入人体后,将导致严重伤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细胞组织的伤害作用,它主要阻碍和破坏细胞活性功能,导致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伤害越重。
但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器官,具有对放射性敏感性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通常在受到2.58×10-2C/kg以下的照射时表现明显,大部分人员可发生轻度放射病,个别无反应,而少数可表现为中度损伤。
对于敏感性大的器官,如眼睛、肝、脾、淋巴细胞、骨髓等,甚至在皮肤没有受伤害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其造成严重损伤。
人体长期反复暴露在允许剂量下也会改变人体细胞的功能,发生白细胞过多、眼球晶体混浊、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和内分泌失调等。
高剂量会导致出血、贫血和白血球减少、胃肠道溃疡、皮肤坏死和溃疡。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它可以导致三种类型的辐射损伤。
首先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系统的损害。
第6章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放射性物质标志
利用射线——利用钴60的γ射线治疗癌症(放疗)
利用射线——食物保鲜(延缓发芽,生长,长期保存)
作为示踪原子
植物吸收放射性 磷-32后的照片
6.1 概述
6.1.1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辐射源和人工辐射源。
天然辐射主要来自宇宙辐射、地球和人体内的放
射性物质,这种辐射通常称为天然本底辐射。在世
H E WT HT
HE 有效剂量当量,Sv HT器官或组织接受的剂量当量, Sv WT该器官的相对危险系数
6. 集体剂量当量和集体有效剂量 一次大的放射性实践或放射性事故,会涉 及许多人,采用集体剂量当量定量表示一次 放射性实践对社会总的危害。
集体当量剂量 是以各组织内人均接受的剂 量当量与该组织人数相乘,然后相加即得总 的剂量当量数。
ST HT Ni
ST 集体剂量当量,人 Sv HT 所考虑的群体中,第i人群组中每个人的器官或 组织T平均所接受的剂量当量, Sv Ni 第i人群组的人数
集体有效剂量 如果要求某一人群所受辐射的照射,可以 计算其集体有效剂量
S Ei Ni
S 集体有效剂量,人 Sv Ei 第i人群组接受的平均有效剂量,人 Sv Ni 第i人群组的人数
辐射防护最优化:应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照 都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
个人剂量当量的限值:用剂量当量限值对个人 所受的照射加以限制。
(2)基本限值 个人受到由可控制的源和实践产生的辐射 照射(包括内外照射),不得超过有关权威标 准中规定的剂量当量限值。基本限值分为两 类,一类适用于辐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 另一类适用于公众成员的公众照射。剂量当 量限值不包括医疗照射和天然本底照射。
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与防护措施核辐射是指核能反应或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
它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来减少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核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1. 核辐射的危害:a. 细胞基因损伤:核辐射可以导致细胞的DNA受到损伤,进而引发基因突变和细胞死亡,甚至导致癌症的形成。
b. 物理损伤:高剂量的核辐射可以引起组织和器官的烧灼和腐蚀,造成急性放射病。
c. 遗传损伤:如果核辐射照射到生殖细胞,它可能导致基因畸变、遗传性疾病和生殖系统的损伤。
2. 防护措施:a. 空间屏蔽:在核能设施或辐射源附近建造合适的屏蔽结构,如厚重的混凝土墙、铅板等,以减少辐射的穿透。
b. 个人防护装备:在工作场所或危险区域内,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面具和手套,以降低辐射的接触。
c. 远离辐射源:避免长时间停留在辐射源附近,尽量保持距离,减少辐射的暴露时间。
d. 定期监测:通过定期监测空气、土壤和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水平,及时发现和控制辐射源,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健康。
e. 污染控制:及时清除和处理辐射源周围的污染物,减少辐射的扩散和残留。
f. 安全培训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人们对核辐射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应对核辐射事故的能力。
3. 针对不同的人群:a. 工作者:核能设施的工作者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并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同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b. 公众:对于生活在核能设施附近的公众,应提供相关的安全知识和应急预案,以便在核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行动。
c. 医疗人员:医疗人员在处理辐射事故或辐射治疗时,需要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保护自己和患者免受辐射的伤害。
4. 求助和紧急处理:a. 在发生核辐射事故时,应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援电话,报告事故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b. 根据救援人员的指导,尽快撤离事故现场,并找到安全的避难所。
c. 在避难所内,应尽量避免暴露在辐射源附近,关紧门窗,以减少辐射物质的侵入。
辐射的危害和辐射防护
辐射的危害和辐射防护辐射是指自然界或人为活动产生的各种射线和粒子对物质的穿透能力和离子化作用的行为。
辐射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电离辐射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而非电离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和微波等。
虽然辐射在医疗、能源和科学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它也会对人体和环境产生危害。
首先,辐射对人体细胞和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能够直接破坏细胞核、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大分子,导致细胞损伤、突变和死亡,甚至引发癌症。
其次,辐射还会损害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此外,辐射还会破坏人体的生殖细胞,引起不育症和遗传性疾病的出现。
对环境而言,辐射会破坏生态平衡,使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受到干扰。
为了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需要采取辐射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分为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两个层面。
个人防护主要包括穿戴防护服和佩戴防护器具,以减少辐射对个体的影响。
防护服可以吸收或散射辐射,起到屏蔽的作用,而防护器具如护目镜、口罩和手套等则可以阻挡辐射物质的接触。
集体防护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措施,降低辐射源对环境和群体健康的风险。
例如,在核电厂和医疗机构中,应采取完善的排气和废液处理系统,避免辐射物质的泄漏;在辐射工作场所应设置辐射监测设备,定期检测辐射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除了以上措施,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辐射防护原则。
首先是时间原则,即尽量缩短接触辐射的时间,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累积作用。
其次是距离原则,即与辐射源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降低辐射的强度。
例如,医护人员在接触放射性物质时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
最后是屏蔽原则,即通过合适的屏蔽材料、设备或结构,减少辐射的透射和散射。
例如,在核设施中,使用厚度足够的混凝土墙壁和铅板来屏蔽放射性物质。
总的来说,辐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但通过合理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作为个人,我们应遵守辐射安全规范,正确穿戴防护装备,注意控制接触时间和距离,降低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辐射危害与防护
剂量cGy(rad)
损伤程度
<25 25~50 50~100 100~200 200~350 350~550 550~1000 1000~5000
>5000
不明显和不易觉察的病变 可恢复的机能变化,可能有血液学变化 机能变化、血液变化但不伴有临床症象 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肠型急性放射病 脑型急性放射病
(1)确定性效应
是指通常情况下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 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则效应的严重程度愈大。 一般在辐射导致组织细胞大量死亡而超过机体 的再生和代偿能力时,则出现确定性效应。由 于这种损害效应是当受照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后 肯定发生,故称为确定性效应。
确定性效应特点
存在‘剂量阈值’:超过‘阈剂量’值, 才会产生效应。
IV类源
(贝可) ≥6×108 ≥6×108 ≥2×109 ≥2×109 ≥5×1011 ≥2×1011 ≥1×1010 ≥9×109 ≥2×108 ≥2×1011 ≥4×108 ≥5×108 ≥7×109 ≥3×108 ≥2×1010 ≥4×108 ≥1×109 ≥6×108 ≥6×108 ≥8×1012 ≥1×1010 ≥7×109 ≥2×1013 ≥3×109 ≥2×109 ≥2×109 ≥8×108 ≥3×1011 ≥3×109 ≥9×108 ≥6×1011 ≥7×108 ≥1×1011 ≥9×1011 ≥4×1011 ≥6×108 ≥6×108 ≥6×108 ≥6×108 ≥6×108 ≥7×108 ≥4×108 ≥1×1010
随机性效应的特点
主要表现是癌症发病率增加。 癌症发病率与接受的剂量有关,接受的剂
量越大,癌症发病率越高 严重程度与接受的剂量无关。 不存在“剂量阈值”。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引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充分享用现代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一种无形的环境污染——电磁辐射污染日益突出。
那么电磁辐射究竟是什么呢?当电荷、电流随时间变化时,在其周围就会激起电磁波。
在电磁波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有电磁能输送出去,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称为电磁辐射[1]。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存在着电磁场,我们的通信、广播、电视、雷达等都离不开电磁场。
虽然,电磁波在科技中带来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同样带来了其他问题。
例如:电磁辐射污染问题正是在电磁技术的广泛应用下产生的。
因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有限的条件很好的控制电磁辐射的危害,就需要我们要对电磁辐射的原理以及危害人体的机理有着正确、深入的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利用有限的条件,采用最好的防护措施。
1.电磁辐射对机体的危害1.1 危害机理电磁波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导致体温升高,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和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计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具有累积效应,其伤害程度会随时间和影响程度发生累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
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电磁波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被诱发意想不到的病态。
[2]1.2 日常电磁辐射的危害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影响:(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3)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4)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视力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2.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与防护现在许多家电产品都存在电磁辐射,家电产生的辐射还会累积起来。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预防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预防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
但是暂时未经实验证明,也无大规模的数据统计证实存在必然联系。
电磁辐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会显现出来,但对此也不应等闲视之,要立足于防范,特别是积极的防范,以减低其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譬如对手机持有者来说,手机的发射功率远远大于接收功率,因此生产厂家可在其关键的发射元件上使用屏蔽材料,对手机天线还可以采取定向发射(目前,国内已有科学工作者研制成功了定向发射天线),对其他家用电器有关元件也可以进行屏蔽,从产生电磁辐射的源头进行控制,尽量减少空间辐射量。
同时,要提高各种电子器件或仪器的接收灵敏度,这样,发射电磁波的功率可以相对小一些,电磁辐射污染也就会减少了。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就国内外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此研究结果和调查报告进行报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低频电磁波会导致人体患癌症、冠状动腺疾病、帕金森氏病和阿耳茨海默氏病。
日本电脑劳动与保健调查委员会1995年曾对250名怀孕的电脑操做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8人患妊娠中毒症,35人流产,97人出现死胎,发生率60%。
湖北省对邮电储汇系统电脑操作员进行调查发现,接触期间怀孕8人10次,出现异常妊娠4人6次,发生率达60% 。
上海等著名医院的专家发现两位妇女长期接触使用电脑,结果双双产下畸胎。
无独有偶,大连妇幼保健医院出现4例孕妇产下青蛙畸形儿,她们都没有家属病史,夫妇都没有服药之嫌,但共同点是他们都是电脑使用者。
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电脑屏幕与工人健康问题的最新修正意见中指出孕妇每周使用20小时以上的计算机,其流产率增加80%,同时也增加畸形儿发生率。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一、核辐射的危害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Sv)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微西弗(μSv)。
1西弗=1000毫西弗=1000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泄漏出来的是哪种类型的辐射?报道说在核电厂附近检测到铯和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专家认为有氮和氩的放射性同位素泄出也是很自然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迹象有铀或者钚泄漏。
在接受辐射后,对人体健康将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于数千拉德
注:1rad=10-2J/kg 1J/kg=1Gy
电离辐射的危害
• 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称为放射病。放射 性疾病是人体受各种电离辐射而发生的各 种类型和不同程度损伤(或疾病)的总称。 它包括: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 射病;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 性皮炎、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所致的远期 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
第二节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治
• 紫外线 • 红外线 • 射频辐射
紫外线
• 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 防护措施
红外线
• 红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 红外辐射线的防护
射频辐射
• 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 射频电磁场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 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
第三节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 • • •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影响电离辐射损伤的因素 电离辐射的危害 电离辐射的防护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 辐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 电离辐射的躯体效应
图 6-1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发展过程
影响电离辐射损伤的因素
• • • • 辐射敏感性 剂量和剂量率 传能线密度 受照条件
图6-2 非随机效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D的关系
表 6-1
临床症状
辐射损伤情况
估计剂量/rad (拉德)
第六章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 辐射线的种类与特性 •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治 •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第一节 辐射线的种类与特性
• 非电离辐射的种类与特性 • 电离辐射的种类和特性
非电离辐射的种类与特性
• 紫外线 • 红外线 • 射频辐射
电离辐射的种类和特性
• • • • α粒子 β粒子 中子 X射线和γ射线
大体无症状,有时有轻度前驱性症状
50~150
轻度急性放射性病,暂时性呃逆和呕吐, 轻度的造血机能损伤
150~400
(续表) 症状严重,造血机能严重损伤,高剂量时, 有胃肠道损伤 急性发射病症状明显,临床上胃肠道损伤 起重要作用。造血器官损伤比造血性放射 病严重 中枢神经00
电离辐射的防护
• • • • • • 缩短接触时间 加大操作距离或实行遥控 屏蔽防护 个人防护服与用具 操作中的安全事项 信号标志和报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