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合集下载

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

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

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作者:姜海华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5期第一,资产损失的确认。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主要包括:货币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非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所谓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各项资产损失,具体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等。

第二,资产损失的计量。

一是现金损失。

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构成现金损失。

二是存款损失。

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人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构成存款损失。

三是坏账损失。

企业的应收、预付账款因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等原因导致其账面价值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构成坏账损失。

此外。

企业在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提供与本企业应纳税收人有关的担保(如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密切相关等),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也可以比照应收账款损失进行处理。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担保损失不构成坏账损失。

四是贷款损失,金融企业因借款人和担保人死亡、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所造成的损失,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进行追偿后之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债权,构成贷款损失。

另外,企业因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的垫款、银行卡持卡人和担保人未能还清透支款项、发放的助学贷款等,由于相关债务人因上述相同或类似原因无法归还的款项以及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各类贷款类债权,虽经金融企业追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部分也可视同为贷款损失。

浅析损失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浅析损失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由于没有单独地将损失列为会计要素(一般将 其归为费用中),因此对损失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实质上损失是由外部 和偶发性的事项所引起的,这些事项不经常发生,也不能预期在企业经 营过程中一定会发生。这些交易、事项和情况绝大部分来源于个别个体 及其管理方面无力控制的外界因素。如果它们是收入获得过程中不可缺 少的项目,题 已提完折旧尚未报废(还可使用)的固定资产遭受意外损害(比如火 灾、水灾、地震等),从会计角度看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对盈利不会产生 影响;但从其他有关方面的角度看则是完全不同的。其中会计人员认 为:既然该项资产已提完折旧,该项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已摊入有关成本 费用,账面净值仅是残值,对当期和以后各期盈利没有影响,因此基本 上是没有损失的。其他有关方面则认为: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资产却 遭到了意外损害,丧失了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和在未来创造的经济利益, 因此是有损失的。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和自然寿命相 差较大时更为明显。上述问题虽不完全是个会计问题,但与会计关系十 分密切,如何能够从会计理论上对此做出合理解释,或是对会计理论有 何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损失的涵义 上述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对损失的理解问题。对损失的不同理解因而 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损失在《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中定 义为:“损失是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或偶发 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浅析损失的会计处理【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论文关键词]损失 间接损失 损失的计量 会计处理
[论文摘要]企业资产的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又包括间接损失,间接 损失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损失前资产可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差额;二 是预期的盈利。因间接损失确实影响到了企业的净资产,故而有必要对 间接损失的确认、计量问题进行会计反映。

【老会计经验】浅谈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处理技巧

【老会计经验】浅谈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处理技巧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浅谈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处理技

企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资产损失,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该按照以下办法进行处理。

一、现金损失税前扣除的处理技巧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
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现金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存款损失税前扣除的处理技巧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入法定具有
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作为存款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的处理技巧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其清算财产不足清偿的;(二)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的;(三)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四)与债务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或法院批准破产重整计划后,无法追偿的;(五)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收回的;(六)国务院财政、。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探讨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探讨

额; 二是预期的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某项损失相当 确定且金额也能够精确地予以估计, 则该项才失一旦能辨认就应立即确认。间 舞 接损失的计
量 难度表 现 为存在 资产 可 变现价值 与 账 面净值 的差异 , 存在 未 来的预 期盈 利 。
关 键词 : 失 ; 损 间接 损失 ; 失 的计 量 ; 损 会计 处理


22 1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已提完折旧 尚未报废 ( 还可使用 ) 的固定资 由事件带来 的、不易被立 即察 觉到的或在将来 不利影响。 文所讨 论的是前 两部分 。 本 试举一例 产遭受 意外损 害( 比如 火灾 、 灾 、 水 地震 等 )从 引起 的净资产的减少 。两者 的区别在 于是否立 来说明这个问题 : , 会计角度看是件很平 常的事 情 , 对盈 利不会产 即直接确定地导致净资产 的减少 ,比如对外 捐 A企业一台账面价值 50 0 、已计 提折 00 元 生影响 ;但从其他有关方面 的角度看 则是完全 赠 50 0 元 现金 , 接损 失为 50 0 元 ( 0, 0 0 直 0, 0 如 旧 200 0 00 元的生产设备 因水灾 而报废 , 处理残 不 同的。 中会 计 人 其 员认为 : 既然该项资产 已提 不考 虑所 得税的抵减问题 )而由此导致 的投 资 值 得收入 50 元 。假 设报废前 可变 现价值 为 , 00 完折旧 ,该项资产的资本性支 出已摊人有关 成 收益等将来利益 的丧失不是直接损失而是 间接 30 0 ,在预期 的以后三年 中为企业创造 的 50 元 本费用 , 账面净值仅是残值 , 当期和 以后 各期 损失 。 对 又如账 面净值 2, 0 0 0 元的机器设备被盗 , 利 润( 0 折现后 ) 30020050 元。 于上 为 00 、00 、00 对 盈利没有影响 , 因此基本上是没有损失的 。 他 其直接损失为设备 的账面净值 2, 0 ,而由 述 问题 ,目前的会计处理和本文所持观 其 00 元 0 是不 有关方面则认为 :可以为企业创造财 富的资产 于市价大于账 面净 值的差额和在将来使用 中为 却遭到了意外损害 ,丧失 了资产 的可变现价 值 企业所创造 的利 益等则为间接损失 。我们将损 项 目 目前 处理 本 文 观 点 和在未来创造 的经济利益 , 因此是有损失的。 这 失做上述分类其 目的是 为了在实务 中能够有效 资 产 价 值 3 0 0 O 0 3 0 0 5 0 种情 况尤其 是在 固定资产 的经济寿命 和 自 寿 地对其予 以确认和计量 。会计 上的损失指直接 然 命相 差较 大时更为明显 。上述问题虽不完全是 损失 , 括间接损失 。 不包 间接损失是 比较难 以确 残 值 收 入 5 O 0 0 5 0 0 0 个 会计问题 , 但与会计关系十分密切 , 如何能 够 认和计量的 。 直 接 损 失 2 0 0 5 0 3 0 O 0 0 从 会计理论上对此做 出合理解释 ,或是对会计 确认损失的标准与确认期 间费用 的标准相 间 接 损 失 O 5 0 0 5 O 理 论有何影 响?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 似 。它通常在某一资产 能提供 给企业的可能得 1 损失 的涵 义 益小于所记 录的账 面价值 时予 以确认 。如果是 净 损 失 2 O 5 b0 8 0 O 5 0 上述 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对损失 的理解 问 非正常交易的资产 出售 以及 因 自然灾 害所导致 题 。对损失 的不 同理解 因而也 就产生 了不 同的 的损失 ,则在何时记录此类事项 就是相当确定 由上表可见 , 前 的处 理和本 文观 点主要 目 观 。 损失在《 计理论》汤云为 、 会 ( 钱逢胜著 ) 中 的 。但如果价值的下降是在若 干期间内逐渐发 区别在于间接损失 问题。但间接损失的计量有 定义 为 : “ 损失是某一个体 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 生的 ,那么就很难确定这项损失究竟 是何时发 — 定的难度 , 表现在 : 主要 主款 以外 出于边缘或偶 发性交易以及 出于一切 生的, 很难 3 . 1资产可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 的差异 即 确定应在何时记录损失。 该项资产 其它交易 和其 它事项与情况的权益 ( 净资产 ) 之 最终可能被出售或废弃。但如果该项资产的用 在会计 上对损 失的计量 一般 是以其 账面净 而账面净值 大多与历史 成本有 关 , 减少 。 上述定 义也是美 国财务 会计准则委员会 处已丧失殆尽 ,那么将损失 的确认推 迟至资产 值来进行 的, ” (A B 对损失 的定义 。而 在《 Fs) 立信英汉 财会大 废弃时显得很不合理 ,那么该项资产 已失去了 以这样 的价值 来计量损失是不准确 的应 以可变 词典 》陈今池编 )中则定义为 : ( “ 损失是 指一项 预期 的价值 且这种价值上 的损失在未来 也不可 现价值 作为计量基础 。既然 以账 面净值列 为损 那么就 应将其列作为损失 。 在任何 隋 失 , 么应将两者之 间差异进行 调整 , 样做 那 但这 支 出的发生 或资产 的耗用 , 未提供相应 的营 能恢复时 , 并 第一 , 资产 已经 损失 , 可变现 价 其 业 收入;或指企业在一定 时期的营业费用超过 况下 , 损失都不可 以故意转移到 以后各期 。 如果 的难点 在于 : 营业收入 ;或指一项资产遭受未 能预料的损坏 某项损 失相当确定且金额也能够精确地 予以估 值的取得存在 困难 , 而在此之 前又很难 对资产 计, 则该项损失一旦能辨认就应立即确认。 的价值进行经 常评估 。 第二 , 若可变现价值小于 或盗窃。” 两定义虽然表述 不同 , 义大致是相 同 其含 从上 面的叙述可知 ,目前会计上确认 的损 账 面净 值将抵减损失 , 但这样是否欠稳健? 的 ,二者均指出 了损失 的本质—— 由丧失的无 失为直接损失 , 对于间接损失是不予确认的。 这 3 - 2未来的预期盈利 利益获得 的资源而 导致 的权益 ( 净资产 )之减 也是理论 上对前述 问题不做 损失处理 的根据 , 由于该项 资产 已经无法继续使用 ,以后 为 少。 但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 : A B对损失的定 但这 种解释是从会计角度而言 。从经 济学角度 企业所 创造的盈利全部损失是必然 的。如何将 FS 一般采用折现 的方法 , 但 义强调的是净资产 的减少 , 但并 不强调必须有 看 , 的可使 用固定资产是有损失 的 , 毁损 因其在 其准确计量 比较 困难 。 资源 的流 出;第二个损失定义强 调的是由确定 毁损 前符合资产的定义 , 是一种经济资源 , 的 是现金 流量 如何 比较准确地预计是有一定难度 它 的资源流出( 费用除外 ) 带来的损失。 因此 F S 毁损 理应为一种损失 ,笔者认为对其应加 以确 的。 AB 认 。 目 的会计实务 中, 在 前 直接损 失也并 不是全 综上所述 ,目前会计 中所指 的损失仅指直 对损失定 义的范围较广 。 会计上仅对 此作确认 、 量与 计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 中,由于 没有单 独地 将 部确认 的。比如股 票投资 由于市价下跌而产生 接损失 的一部分 。 债 但并没有涉及间接损失 。 从成本效益原则 损失列为会计 要素 ( 一般将其 归为费用 中 )因 的损 失 ; 券由于利率下降而带来 的损失 等在 记 录 , , 来看 , 前 的作 法是合理 的, 目 但我们不能违背经 此对损失并没有给 出明确定义 。实质 上损失是 会计 上并不做损失反 映。 济事 实 , 间接损 失确实影响到 了企业 的净资产 , 由外部和偶发 陛的事项所 引起 的 , 些事项不 这 3损失的计量 除了一些为反映净值所作 的抵销外 , 损失 而且这种影 响往往也很重要 。 经常发生 ,也不能预期在企业经 营过程 中一定 参 考 文 献 会发生。 尽管损失与费用 同样均会减少净资产 , 的计量 与费用计量颇为相似 , 同费用一样 , 将损 1 1 匦 -对“ 会计处理 的思 但两者是 有区别的 。因企业不断进行 的主要 经 失定义为价值 的耗减 比将 其定义为成本 的分配 『方长J. 未确认的投 资损 失” 2 5() —6 0 2 营活动所发生的耗费构成费用 , 而非 主要经 营 可能更 为除当一些 。 有了这个定义 , 为进一步 考财 贸研 究, 0 ,3 :5 2 就 活动的耗费或资源 的流 出则不构成 费用。这 种 讨论损失计量 问题敞开 了大 门。 具体来说 , 损失 l齐兆振. 2 1 未确认 的投 资损失会计 处理 问题 的探 的计量应分成 两种 隋况 ,对于直接损失应该 说 讨. 财务与会计 , 0 , ) 2 2 2 7( : -3 0 4 2 非主要经 营活动 的耗费被称之为损失 。 3 ] 续小红. 旧会计 制度 下对子公 司超 新 2损失的分类 及确认 是容易 的 , 这在会计 实务 中有明确的作法 ; 但对 『 司晓红 、 财会研 究 , 0 , 2 7 0 损失 的分类标准并不是唯一 的,本文所采 于间接损失 的计量则 相当困难。笔者认为间接 额 亏损 会计 处理得 比较 分析. 8 :7 2 用 的标准是按损失与事件 的关系来分类 , 将其 损失应包括 两部分 : 一是损 失前资产可变现价 ( )2 - 9 二是在将来 预期 的盈利 。 如 分 为直接损 失和间接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 由事 值与账面净值差额 ; 应包 括对整个社会造成 的 件直接导致的净资产的减少 ;间接损失指 的是 果范 嗣再扩 大一点 ,

会计视角下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

会计视角下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

会计视角下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导致资产价值减少或者遭受损失的情况。

对于企业来说,资产损失会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资产损失进行会计处理。

在会计视角下,资产损失涉及到多个会计科目,需要进行合理的会计核算和记录,以便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会计科目中,资产损失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会计科目:1.资产减值准备:资产损失可能导致企业部分资产的价值减少或者遭受损失,为预防资产价值的继续下降,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针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提前进行的准备,目的是减少资产价值可能下降所带来的风险。

在会计核算上,资产减值准备需要计入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中,以减少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动情况。

2.资产损失准备:资产损失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提前进行的准备。

资产损失准备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储备。

资产损失准备在会计核算上需要计入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中,以减少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反映资产实际价值的变动情况。

3.资产损失减少:资产损失减少是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已经发生的资产损失。

资产损失减少通常发生在企业通过一些措施,如资产维修、更新、降值等方式,减少已经发生的资产损失。

资产损失减少在会计核算上需要计入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中,以减少资产损失带来的财务影响。

4.资产损失核销:资产损失核销是指企业对已经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了清理和核销。

在资产损失已经得到减少或者彻底消除的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资产损失的核销。

资产损失核销在会计核算上需要计入资产损失的会计科目中,以清理和消除已经发生的资产损失。

在进行资产损失的会计核算和记录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资产损失的具体情况,对资产损失进行合理的预估和处理,以便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同时,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规,进行资产损失的会计核算和记录,确保资产损失能够得到合理和规范的处理。

注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易忽视的若干细节

注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易忽视的若干细节

注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易忽视的若干细节资产损失是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

在遇到资产损失时,正确的税务处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很多企业在资产损失税务处理上存在一些易忽视的细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对资产损失的准确识别。

资产损失主要包括可减持金融资产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报废准备等。

在识别资产损失时,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对损失项目的正确判断,避免盲目进行减值准备。

此外,企业还应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资产减值的计提标准,确保资产减值计提的准确性。

其次是资产损失的计提时机。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在一定时点前或后计提资产损失,这涉及到资产减值损失的税前税后处理。

一些企业在资产损失的计提时机上容易疏忽,导致税务处理上出现问题。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资产损失的计提时机,并在税务申报中正确披露相关信息。

第三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资产损失的跨期结转。

企业一般会将资产损失及时计提到当期损益中,但对于不能及时实现的资产损失,企业需要进行跨期结转。

在进行资产损失的跨期结转时,企业应遵循税法的规定,合理安排利润的结转,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税务政策,如可将资产损失进行逐年摊销、退税或追溯扣除等。

此外,企业在资产损失税务处理中还需注意合规性。

合规性主要包括符合税法规定、遵循会计准则规定等。

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及时调整资产损失的税务处理方法,以确保企业的税务申报合规性。

最后,企业在资产损失税务处理中应注意相关税务优惠政策的适用。

根据税法的规定,企业可以享受一些税务优惠政策,如固定资产报废损失的税前扣除等。

企业需要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具体要求和申请流程,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税负。

综上所述,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涉及众多细节,企业应充分重视并正确处理。

在准确识别资产损失、合理选择计提时机、跨期结转、合规性以及应用税务优惠政策等方面,企业应严格遵循相关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税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如何正确区分企业存货的正常损耗【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如何正确区分企业存货的正常损耗【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如何正确区分企业存货的正常损耗【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9]88号)第五条,对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的范围采取了”正列举”的方式.即: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下列资产损失,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一) 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凡无法准确辨别是否属于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可向税务机关提出审批申请.根据上述规定,只有国税发[2009]88号文件中所述六个方面的资产损失企业可自行计算扣除,除上述范围以外的资产损失,必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税前扣除.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企业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资产减值或损失情况。

根据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会计制度对资产损失进行核算和处理。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资产运营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技术变革、法律法规变化等原因,可能导致某些资产价值下降或无法净回收其账面价值。

对于这类情况,企业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根据测试结果,如果资产的公允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则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其次是固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因自然磨损、设备老化、事故损坏等原因而造成的减值或损失。

企业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这部分损失进行核算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企业可以选择计提减值准备或进行资产减记。

第三是存货损失的会计处理。

存货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资产,但由于过期、损坏、质量问题等原因,存货可能会发生损失。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需要对存货损失进行核算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通过调整损失确认来处理存货损失。

此外,投资损失也是企业资产损失的一种重要形式。

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可能会遭遇投资失败、投资项目无法如期进行或无法收回投资款项的情况。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需要对这部分投资损失进行核算和处理。

一般情况下,企业将投资损失列示在损益表中,并计提投资损失准备。

最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资产损失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面临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时,可能会遭受资产损失,如房屋倒塌、设备损坏等。

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需要将这部分损失列示在损益表中,并计提相应的准备。

总之,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对资产损失的核算和处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企业在制定自己的会计制度时,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操作,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

财税实务注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易忽视的若干细节

财税实务注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易忽视的若干细节

财税实务注意:资产损失税务处理易忽视的若干细节资产损失税务处理的主要企业所得税文件,包括《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和《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第25号)两个文件。

上述两个实施虽然几年来,纳税人仍容易忽视资产损失处理的细节。

我们总结了其中几个典型易忽视的处理细节,供纳税人参考。

1忽视区分资产损失性质财税[2009]57号规定: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与存货损失一起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涉及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但实务中许多纳税人由于不区分资产损失性质,把正常损失当成非正常损失处理,或把非资产损失均认为是正常损失,前者涉及的进项税作转出处理,增加了企业增值税负担,同时税务机关审核时可能不认定进项税转出额,导致纳税调增;后者应转出而不转出,存在偷漏税风险。

因此,企业发生资产损失时,首先应正确判断存货损失的损失性质,即正常损失和非常损失。

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非正常损失解释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区分正常损失与非正常损失的关键在于区分造成损失的原因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如果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存货损失,则属于非正常损失;如果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则属于正常损失。

其次,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注意对损失申报所需资料的收集和准备,并做好及时与税务机关对损失性质的沟通。

2忽视变价收入,导致重复征税财税[2009]57号规定:对企业毁损、报废的存货,以该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毁损、报废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因此,如果发生非正常损失须进项税额转出时,存货成本应扣除残值后来计算应转出进项税额。

资产损坏取得保险赔款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资产损坏取得保险赔款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资产损坏取得保险赔款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问:我公司购入一项备品备件,价税合计为11700元,税款1700元已经抵扣,并且备品备件已经买了保险,使用过程中,备品备件损坏,保险公司赔偿了10000元。

1、如何账务处理?2、赔偿收入要进项税转出吗?3、如果购入的是固定资产又如何处理?4、赔偿收入如果用来支付修理费又要如何处理?答:《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指出:1606固定资产清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

三、固定资产清理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二)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

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如为贷方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1901待处理财产损溢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企业如有盘盈固定资产的,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三、待处理财产损溢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盘盈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商品、生物资产等,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税会实务】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

【税会实务】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税会实务】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第一,资产损失的确认。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主要包括:货币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非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所谓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各项资产损失,具体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等。

第二,资产损失的计量。

一是现金损失。

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构成现金损失。

二是存款损失。

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人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构成存款损失。

三是坏账损失。

企业的应收、预付账款因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等原因导致其账面价值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构成坏账损失。

此外。

企业在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提供与本企业应纳税收人有关的担保(如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密切相关等),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也可以比照应收账款损失进行处理。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担保损失不构成坏账损失。

四是贷款损失,金融企业因借款人和担保人死亡、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所造成的损失,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制度
企业资产损失会计制度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资产价值减少的情况下,进行会计处理和记录的规定和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资产损失会计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确认和计量: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确认和计量资产损失。

确认资产损失时,通常需要进行实质审慎性原则的判断,即只有资产价值的减少符合一定程度的判断标准时,才能确认为资产损失。

2. 会计记录和凭证:企业应当对确认的资产损失进行会计记录,并通过会计凭证的方式来反映资产价值的减少情况。

会计记录和凭证的编制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确保准确、完整地记录资产损失的发生、原因和金额。

3. 会计处理:企业应根据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规定,对确认的资产损失进行会计处理。

根据资产类型和损失的性质不同,会计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包括减记相关资产账户、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损失准备等。

4. 会计报告: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准确地反映资产损失的情况。

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将减值后的资产价值列示出来;在利润表中,应将资产损失计入相关费用科目或其他利润表项目。

总体来说,企业资产损失会计制度是为了规范企业对于资产损失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工作,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的变动情况,并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

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

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企业的利润与损失是衡量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准确核算利润与损失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及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核算企业的利润与损失,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

一、利润与损失的概念及分类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减去全部成本费用所得出的余额。

利润的形成主要包括销售收入、经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因素。

利润可以分为毛利润、营业利润和净利润。

毛利润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之差,它反映了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

营业利润是在毛利润的基础上减去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其他经营费用后的余额。

净利润是指在扣除所有经营费用、税费等后最终获得的盈余。

损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利事件或损失项目产生的经济效果。

损失主要包括营业外损失和经营损失。

营业外损失多是因为一些意外事件或不可预测因素导致的损失,如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

经营损失则是在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发生的例如质量问题、交通事故等导致的损失。

二、核算利润与损失的方法1. 营业收入的核算企业的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主要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其他与主营业务有关的收入。

核算营业收入时,需要确保收入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 销售成本的核算销售成本是指企业为了实现销售收入所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制造成本等。

核算销售成本时,需要准确计算各项成本,并确保成本与销售收入的匹配。

3. 经营费用的核算经营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核算经营费用时,可以根据费用的性质和发生的时间来分类核算,并及时记录和核对各项费用。

4.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营业外收支是指与企业主要业务无直接关系的其他收支,包括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罚款、赔偿等。

核算营业外收支时,需要准确记录各项收支,并确保其与主营业务的分开核算。

5. 利润和损失的计算利润和损失的计算是通过将收入减去相关费用和成本来得到的。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案例分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案例分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企业合并会计核算案例分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案例(1)2012年3月31日,甲公司与境外某能源企业A公司的某股东签订股权收购协议,甲公司以200000万元的价格收购A公司股份的80%;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10000万元。

6月30日,甲公司支付了收购款并完成股权划转手续,取得了对A公司的控制权;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35000万元,账面价值为225000万元。

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甲公司与A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3)2012年8月31日,甲公司取得C公司股份的20%,能够对C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当日,C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

9月30日,甲公司以60000万元的价格从C公司购进某标号燃料油作为存货管理;C公司的销售成本为50000万元。

至12月31日,甲公司仍未对外出售该存货。

甲公司和C公司之间还发生过其他交易。

C公司2012年度实现净利润100000万元。

假定甲公司按要求应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且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4)甲公司还开展了以下股权投资业务,且已经完成相关手续。

①2012年10月31日,甲公司的两个子公司与境外D公司三方签订投资协议,约定甲公司的两个子公司分别投资40000万元和20000万元,D公司投资20000万元,在境外设立合资企业E公司从事煤炭资源开发业务,甲公司通过其两个子公司向E公司委派董事会7名董事中的4名董事。

按照E公司注册地政府相关规定,D公司对E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否决权。

②2012年11月30日,甲公司以现金200000万元取得F公司股份的40%。

F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需经占50%以上股份的股权代表决定。

12月10日,甲公司与F公司另一股东签订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受托管理该股东所持的25%F公司股份,并取得相应的表决权。

假定上述涉及的股份均具有表决权,且不考虑其他因素。

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损失账务处理

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损失账务处理
( J 一 小企 业资产 损 失税 前 申报
失) 。已经 批准 后 , 记其 他应 收款 ( 借 可收 业 外 支 出—— 存 货 盘 亏 毁 损 报 废 损 失 回的保 险赔 偿或 过 失人 赔偿 )营 业外 支 、 出— — 货币 资金 损 失 ( 准予 扣除 的损 失
动资产 损溢 ( 该科 目余 额 ) 。
其追 补 确 认 期 限 一 般 不 得 超 过 五 年 。 企 业该 类资 产计税 成本 1 %以上或 减少 0
会计准则》 适 用于小微型企业 的《 和 小 税 前 扣 除 而 多 缴 的 企 业 所 得 税 税 款 。 企 业 会计 准 则 》 企业 会 计 准 则体 系基 之
本建成。
活 动 的相 关资 产 发 生 盘 亏 、 损 、 废 、 毁 报
报 经 批 准 前 ,借 记 待 处 理 财 产 损
二 、 企业 资产损 失具 体账 务处理 小
( ) 币资 产损 失 一 货
溢—— 待处 理 流动 资产 损溢 ( 税 成本 计 损 失 ) 记 材料 采 购或 原材 料或 库 存商 , 贷 品等 科 目( 计税 成本 损失 ) 已经 批准后 , 。 过 失 人 赔偿 )应 付 账款 ( 向供 货 单位 、 应
■ —I ■ 删
c 航G T I N
浅析小企业会计准则下资产损失账务处理
中国地质 大学( 北京) 人文经管学院
【 摘
匡怡 洁
要 】 长一段 时间以来, 国小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没有 完全 统一。《 很 我 小企业会计准则》 的发布与 实施 , 既为 小企业
统一会计核 算标 准、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 立良好会 计秩 序奠定 了基础 , 建 又为 小企业发展 带来了管理规 范化、 国际趋 同化 、 作简单化 、 操 信 息透明化 、 信用标准化、 负公平化 等 多重利好 。文章从 小企业 资产损失账务处理方面作 了简要 分析 , 税 以期给小企业提供 一些有 益的启 示。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探讨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探讨

企业资产损失的会计处理探讨作者:窦春志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09期摘要:企业资产的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又包括间接损失,间接损失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损失前资产可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差额;二是预期的盈利。

如果某项损失相当确定且金额也能够精确地予以估计,则该项损失一旦能辨认就应立即确认。

间接损失的计量难度表现为存在资产可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的差异,存在未来的预期盈利。

关键词:损失;间接损失;损失的计量;会计处理已提完折旧尚未报废(还可使用)的固定资产遭受意外损害(比如火灾、水灾、地震等),从会计角度看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对盈利不会产生影响;但从其他有关方面的角度看则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会计人员认为:既然该项资产已提完折旧,该项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已摊入有关成本费用,账面净值仅是残值,对当期和以后各期盈利没有影响,因此基本上是没有损失的。

其他有关方面则认为: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资产却遭到了意外损害,丧失了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和在未来创造的经济利益,因此是有损失的。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和自然寿命相差较大时更为明显。

上述问题虽不完全是个会计问题,但与会计关系十分密切,如何能够从会计理论上对此做出合理解释,或是对会计理论有何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损失的涵义上述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对损失的理解问题。

对损失的不同理解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损失在《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中定义为:“损失是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上述定义也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损失的定义。

而在《立信英汉财会大词典》(陈今池编)中则定义为:“损失是指一项支出的发生或资产的耗用,并未提供相应的营业收入;或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费用超过营业收入;或指一项资产遭受未能预料的损坏或盗窃。

”两定义虽然表述不同,其含义大致是相同的,二者均指出了损失的本质──由丧失的无利益获得的资源而导致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浅谈损失的会计处理

浅谈损失的会计处理

浅谈损失的会计处理作者:杨建平来源:《硅谷》2008年第23期[摘要]企业资产的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又包括间接损失,间接损失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损失前资产可变现价值与账面净值差额;二是预期的盈利。

因间接损失确实影响到了企业的净资产,故而有必要对间接损失的确认、计量问题进行会计反映。

[关键词]损失间接损失损失的计量会计处理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200-01一、实例及引出的问题已提完折旧尚未报废(还可使用)的固定资产遭受意外损害(比如火灾、水灾、地震等),从会计角度看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对盈利不会产生影响;但从其他有关方面的角度看则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会计人员认为:既然该项资产已提完折旧,该项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已摊入有关成本费用,账面净值仅是残值,对当期和以后各期盈利没有影响,因此基本上是没有损失的。

其他有关方面则认为: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资产却遭到了意外损害,丧失了资产的可变现价值和在未来创造的经济利益,因此是有损失的。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和自然寿命相差较大时更为明显。

上述问题虽不完全是个会计问题,但与会计关系十分密切,如何能够从会计理论上对此做出合理解释,或是对会计理论有何影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损失的涵义上述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对损失的理解问题。

对损失的不同理解因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

损失在《会计理论》(汤云为、钱逢胜著)中定义为:“损失是某一个体除出于费用或派给业主款以外出于边缘或偶发性交易以及出于一切其它交易和其它事项与情况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上述定义也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损失的定义。

而在《立信英汉财会大词典》(陈今池编)中则定义为:“损失是指一项支出的发生或资产的耗用,并未提供相应的营业收入;或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营业费用超过营业收入;或指一项资产遭受未能预料的损坏或盗窃。

”两定义虽然表述不同,其含义大致是相同的,二者均指出了损失的本质──由丧失的无利益获得的资源而导致的权益(净资产)之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资产损失核算浅析【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第一,资产损失的确认。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主要包括:货币资产: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等;非货币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生产性生物资产等;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权益)性投资。

所谓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与取得应税收入有关的各项资产损失,具体包括:现金损失,存款损失,坏账损失,贷款损失,股权投资损失,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等。

第二,资产损失的计量。

一是现金损失。

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构成现金损失。

二是存款损失。

企业将货币性资金存人法定具有吸收存款职能的机构,因该机构依法破产、清算,或者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等原因,确实不能收回的部分构成存款损失。

三是坏账损失。

企业的应收、预付账款因债务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等原因导致其账面价值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构成坏账损失。

此外。

企业在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提供与本企业应纳税收人有关的担保(如与本企业投资、融资、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密切相关等),因被担保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而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经清查和追索,被担保人无偿还能力,对无法追回的,也可以比照应收账款损失进行处理。

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担保损失不构成坏账损失。

四是贷款损失,金融企业因借款人和担保人死亡、被依法宣告破产等原因所造成的损失,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进行追偿后之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债权,构成贷款损失。

另外,企业因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的垫款、银行卡持卡人和担保人未能还清透支款项、发放的助学贷款等,由于相关债务人因上述相同或类似原因无法归还的款项以及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各类贷款类债权,虽经金融企业追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部分也可视同为贷款损失。

五是股权投资损失。

企业的股权投资因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或者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以该项投资的账面价值减除可收回金额后仍然无法收回的部分构成股权投资损失。

六是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
报废、被盗损失。

企业盘亏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盘亏损失;企业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毁损、报废损失;企业被盗的固定资产,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被盗损失。

七是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

企业盘亏的存货,以该存货的成本减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盘亏损失;企业毁损、报废的存货,以该存货的成本减除残值、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毁损、报废损失;企业被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成本减除保险赔款和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作为存货被盗损失。

上述允许扣除的损失还应当包括企业因存货盘亏、毁损、报废、被盗等原因不得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

八是企业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等。

第三,资产损失的处理原则。

一是企业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应在实际确认或者实际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确因特殊原因导致未能在发生当年准确计算并按期扣除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后。

可追补确认在损失发生的年度税前扣除,并相应调整该资产损失发生年度的应纳所得税额。

二是企业实际发生的上述资产损失应当划分为两个部分即: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扣除的资产损失。

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主要包括: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

除上述资产损失以外的部分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企业对其扣除的各项资产损失,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资产损失确属已实际发生的合法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证证明、具有法定资质的专业机构的技术鉴定证明等;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已经扣除的资产损失,在以后纳税年度全部或者部分收回时,其收回部分应当作为收入计人收回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境内、境外营业机构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分开核算,对境外营业机构由于发生资产损失而产生的亏损,不得在计算境内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第四,资产损失的会计核算。

现金损失发生时,借记“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存款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存款损失”,贷记“银行存款”;坏账损失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
贷款损失时,借记“贷款损失准备”,贷记“贷款-已减值”;股权投资损失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盗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被益损失发生时。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处理时,借记“管理费用-存货盘亏”,“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因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他损失时,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记“有关资产”。

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考试只是检测知识掌握的一个手段,不是目的。

千万不要再考试通过之后,放松学习。

财务人员需要学习的有很多,人际沟通,实务经验,excel等等等等,都要学,都要积累。

要正确看待考证,证考出来,可以在工作上助你一臂之力,但是绝对不是说有了证,就有了一切。

有证书知识比别人多了一个选择。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