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平均分》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的认识(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还不是很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思考来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的大小。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教具、学习单、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小物品(如小卡片、小玩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平均分教具,向学生展示如何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使用学习单上的题目,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并求每份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具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小组练习册。
3.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检查教具准备情况,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1.定义平均分:平均分是将总数均匀分配给每个数量的过程,即每个数量都得到相同的数目。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解决。
2.让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
5. 拓展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他们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集体讨论,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与应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组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讲解平均分概念、练习与讨论、拓展应用、总结与评价。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针对二年级数学下册《2.1.1平均分》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其次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根底。
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小学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造就学生小组学习的实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验“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相识“平均分”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7、造就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驾驭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驾驭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打算:各种食物假设干。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教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一样)(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状况,老师板书。
(二)、视察问题(1)、请小挚友视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觉了什么?(2)、学生视察汇报。
(3)、从视察中我们发觉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宜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1)、小挚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2)、小挚友再说说刚刚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刚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沟通、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觉平均分。
敬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缔造性。
老师引导学生踊跃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协助学生相识平均分。
(四)、学平均分1、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1)、论安排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爱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总数分成相等的份数,每份的数量相同。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3.培养学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图片和实际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分一分和动手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3.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如水果、小棒等,用于分一分和展示平均分的过程。
2.学具:准备一些卡片或者小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课件:制作一些情景图片和动画,用于展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景图片或者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给多人。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67页至第69页的“平均分”概念及其应用。
内容包括:1. 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 学习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3. 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直观地感知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除法求平均分。
2. 教学重点:掌握平均分的意义,能够运用除法将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实物物品等。
2. 学具:练习本、笔、学习卡片、实物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物品(如水果、玩具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过程。
2. 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分的意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题,理解求平均分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应用。
b.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个关于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b. 各小组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平均分”的定义、求平均分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和纸画出一种情景,表示将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个人。
答案:略a. 有12个苹果,要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b. 有18个糖果,要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分到几个糖果?答案:a. 12 ÷ 3 = 4,每个人分到4个苹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32-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3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使用具体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值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抽象概念。
–应用平均值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学具:小纸条、小板书、计算器。
4.实物:小球、小玩具等实际物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小球或小玩具,并让学生猜测每个小球的重量或价格,引出“平均值”的概念。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解释平均值的概念:将总数除以个数得到的结果。
•示例:有10个小球,重量分别为1克、2克、3克……10克,求这些小球的平均重量是多少?3. 练习与训练(20分钟)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讨论。
4. 拓展应用(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平均值的知识解决。
5.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平均值的重要性,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计算平均值。
本次教学内容结束,谢谢大家的认真听讲!。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平均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平均分》。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平均分。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能够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尤其是“平均”的意义。
2. 学会平均分的方法,尤其是如何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具模型。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一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2. 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概念,解释“平均”的意义,并通过教具模型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一组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并引导学生总结平均分的方法。
4. 应用练习:通过教学视频展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提醒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分》2. 板书内容: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的方法,平均分的应用。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平均分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进行一些平均分的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应用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在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什么是平均分,能够简单地计算平均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对总数进行均等分配。
2.培养学生的计算平均值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有关平均分的图片和案例。
2.学生准备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3.教室准备好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班上同学的成绩单,让学生寻找成绩单中的规律。
2.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平均分的意义。
第二步:讲解
1.通过实例介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讲解如何将总数均等分配给每个人。
第三步:练习
1.让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计算一些简单的平均分问题。
2.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策略。
第四步: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平均分知识点。
2.强调平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关于平均分的练习题。
2.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描述该例子中如何计算平均分。
七、扩展阅读
阅读有关平均分的故事或实际案例,拓展对平均分的应用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
二年级人教版平均分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课堂情境设计本节课主要围绕平均分的概念展开。
在课前,教师可以先准备好一些恰好有10个相同物品的小包装袋或纸盒,比如小糖果、小纸条等。
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给一份小包装袋或纸盒。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包装袋或纸盒,并问学生:这个是什么?你们每人要分到几个呢?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确定每人分到1个。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概念,能够通过具体事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包装袋,引导学生讨论和确定每人分到1个。
然后,教师递给学生小包装袋,让学生将包装袋打开,发现里面有10个相同的物品。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我们每人分到几个?为什么?2. 温故知新:教师复习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分组,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回忆并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3. 引入新概念:教师将小包装袋递给学生,并给出一个问题:“如果有40个相同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一些学生上台将物品分给同桌,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引导学生总结,让被分到物品多的同学分享给被分到物品少的同学。
4. 拓展实践:教师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给一份小包装袋。
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纸盒,里面有20个相同的物品,问学生:“这次我们把物品分给几个人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分组让不同的学生尝试分给不同的人数,提出他们的想法和理由。
5. 练习巩固: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之后,教师查对答案,然后提醒学生总结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小结:教师向学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平均分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平均分例题:如果有40个相同的物品,我们把它们分给4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解题步骤:1. 计算物品总数2. 计算分给的人数3. 物品总数÷分给的人数=每人能分到的物品数(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物和互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平均分的含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平均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2.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练习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方法。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即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
•举例说明:例如有4个同学,分数分别是80、85、90、95,计算这4个同学的平均分是多少。
3. 计算练习(15分钟)•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学生可以自行讨论,然后展示答案并交流。
4. 拓展应用(10分钟)•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平均分的概念来解决。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解决方案。
5. 总结(5分钟)•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均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加应用平均分的思维方式。
四、课堂作业1.计算以下一组数据的平均值:60,70,80,90。
2.思考并记录下生活中其他可能应用平均分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平均分: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得到的数值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练习题以及拓展应用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是将总数等分的过程,每个人的分得数量是相同的。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分类知识,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用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
2.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每个人的分得数量是相同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均分卡片、实物道具、数学游戏道具等。
2.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用实物道具和平均分卡片,呈现一个具体的平均分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平均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个平均分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平均分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1
人教版数学二下《平均分》教案1
一、知识背景
•了解什么是平均分
•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能够熟练计算平均分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计算平均值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讲解知识点
- 简要介绍平均分的含义以及计算方法
3. 练习
- 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几道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5. 总结
-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七、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并思考如何将平均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应,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3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13篇〕篇1: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例1、例2。
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与理论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络,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学具操作打破重点;通过小组合作研讨打破难点。
教学准备: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说一说把“谁平均分”师:〔看到大屏幕〕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生:平均分。
师:很有观察才能,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那你们理解平均分吗?出示“平均分”的图片师:同学们刚刚看到了平均分的图片你有什么感想?生:感觉很漂亮、很整齐。
师:那你们从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没有啊?生1:分的都是一样的。
生2:每一份都是相等的。
〔二〕观察图片,理解“平均分”形成表象。
出示棋盘。
师:这幅图有没有平均分?生:有,黑棋占的空间和白棋占的空间是一样的。
出示足球场。
师:这足球场,谁能说说它是怎么分的?生:左右是平均分的。
师:我假如让左边的场地〔门〕大一些,右边的场地〔门〕小一些行不行呢?生:不行,因为这样不公平。
师:对啊!其实我们什么的桌子椅子也是平均分的。
假如让你的桌子、椅子小一些,让他的桌子、椅子大一些,行不行啊?生:不行。
师:所以说“平均分“是非常公平的。
二、探究新知〔一〕动手分一分探究平均分的概念。
探究6的平均分。
——理解定义师:假如让你们自己分一分,会平均分吗?生:会。
出示6个苹果。
师:请用数学的语言说一说你所看到的。
生:我看到了6个苹果。
师:我们手中没有苹果可以用什么来代替呢?生:扣子。
师:好,〔听好老师的要求〕请在学具袋里每人拿出6个扣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平均分》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平均数。
2.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数。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平均数的概念。
2.理解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概念。
2.能够独立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
2.学生需要准备纸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
比如:大家班上一共有10个学生,平均每个学生有几本书?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平均数,如何计算平均数,示范计算几组简单的例题。
3. 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小组内共同解决平均数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拓展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活动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计算平均数,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课堂训练和练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平均数的知识点。
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明确什么是平均分,能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的不同见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本质。
2. 运用平均分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实物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3.环境准备:保证课堂秩序,提供互动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导入环节可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图片展示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平均分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简单介绍什么是平均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定义和意义。
3. 计算方法演示(15分钟)教师以实际例子向学生演示如何计算平均分,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讨论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和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将平均分的知识应用到不同情境中,拓展学生思维。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提出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平均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及时总结教学过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平均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运用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本次《平均分》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均分》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平均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 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能够用简单的例子说明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平均分数。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能够将平均分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平均分的示例题目。
2.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3.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5分钟)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关于平均分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并阐述平均分的概念。
2. 新课展示(15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什么是平均分,如何计算平均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练习题目,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并交流解题思路,重点关注学生在计算平均分时的方法和策略。
4. 活动设计(15分钟)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分的应用及重要性,展望下节课内容。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简单计算平均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家庭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目,并思考如何将平均分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时存在一定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讨论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平均分》学历案-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平均分》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平均分”。
这是小学数学中关于数与代数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数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均分的概念、方法和应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是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
2. 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评价任务1. 通过提问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完成平均分的计算题目,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课堂操作环节中的表现,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分苹果等)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2. 新课学习(1)讲解平均分的概念:将一组数平均分配成几份,每份的数量是相等的。
(2)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平均分计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将一组数平均分配?需要注意什么?3. 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物品(如糖果、水果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平均分。
(2)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合理、更简便。
(3)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平均分计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再次感知平均分的意义和应用。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作业本上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平均分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理解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人教版
课
件www.5y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
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
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课
件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