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功法学
推拿功法学的名词解释
推拿功法学的名词解释推拿功法学是一门源自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学科,着重研究和探索推拿手法的原理、技巧和应用。
它与其他学科如中药学、针灸学等有着紧密的关联,并在医学、康复和保健领域中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推拿功法学涉及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以增进对这门学科的深入了解。
一、推拿(Tui Na)推拿是指一种通过手法推动、按摩、捏压、揉搓等手法,以调理人体气血、经络和器官功能的方法。
它是推拿功法学的核心技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人体经络和相关穴位的刺激,促进气血循环、平衡阴阳,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二、气血(Qi Xue)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人体内的气和血。
气即人体功能活动的能量,血则是脏腑组织需要的养分和能量。
在推拿功法学中,气血的流通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推拿手法能够疏通经络、畅通气血,促进气血的循环,帮助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经络(Jing Luo)经络是中医学中关于气血运行的通道系统,人体内有经络五十二条。
经络上的穴位是推拿手法刺激的重点对象,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功能。
推拿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调理气血运行,促进经络的通畅,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四、脏腑(Zang Fu)脏腑是中医学中对人体内部器官的称呼,包括五脏和六腑。
推拿功法学认为脏腑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对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拿手法通过刺激相关脏腑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效果。
五、穴位(Xue Wei)穴位是人体经络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点位,也是推拿手法刺激的重要目标。
在推拿功法学中,穴位是通过对其按摩、捏压等手法,刺激经络和调节脏腑功能的关键。
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通过精确的按摩手法刺激穴位,可以调理人体健康,缓解疾病和病痛。
六、手法(Shou Fa)手法是指推拿过程中医师用手按摩、推动、揉捏等方式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的技巧。
推拿手法学范炳华推拿手法学基本知识
㈣ 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 柔,刚柔相济
㈤ 深透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
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 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如《小儿推拿广意》所说 的“外呼内应”。
二、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㈠稳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全面的要求 ㈡准 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 ㈢巧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 柔克刚,以巧制胜,即所谓的“四两拨千斤”。 ㈣快
推拿手法研究正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①推拿手法的技术特征研究; ②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研究; ③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二、推拿学与推拿功法
推拿功法是指以提高手法技能和临床应用水平为目 的的功能锻炼方法,又叫推拿练功。 近年来开始引入 了关于肌肉等长收缩能力的训练,在提高手法操作的 持久性、柔韧性和手法爆发力方面显示出积极作用。
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 疾收。
明·张介宾在《类经·官能》中告诫说:“导引者,但 欲运行血气而不欲有所伤也,故惟缓节柔筋而心和调者 乃胜是任,其义可知。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 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 病者亦以谓法所当然,即有不堪,勉强忍受,多见强者 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 病,而适以增害。《医宗 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明确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 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的技术内涵、作 用原理和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推拿学的分支 学科,也是推拿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三、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首先 是手法基本动作的学习和训练。 其次 将手法和功法结合起来进行练习。 以上练习达到要求后,可以开始人体操作训练。
推拿第一节
三、推拿手法学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是进行推拿治疗的基础,是推拿医师贯彻治疗思想的工具,如果说推拿治疗原则是船的舵手,那么推拿手法就是使这艘船的桨手。手法的熟练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推拿治疗效果的好坏。
推拿手法操作往往是施术者的一种复合手法,是在身体内外协调一致的情况下通过手等部位来完成这一操作过程的。要达到对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均匀、柔和、持久、有力”,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方式和较长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
推拿学与推拿手法
手法是推拿疗法的基本手段之一,本节主要就推拿、推拿手法、以及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以பைடு நூலகம்述。
一、推拿与推拿手法
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原则,运用特定的手法以肢体的某些部位或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用于身体表面的部位或穴位,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病理过程,防治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方法。
总之,因为推拿是一门实践医学,在学习推拿手法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贯彻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普遍真理,也就是要认真学习和运用中医、西医的基础知识,又要注重实践,多用多练,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不断总结归纳,掌握其中的规律性,深入理解手法的治疗机理,师古而不拘泥于古,这样,才能为下一步深入学习推拿治疗学,乃至推拿治疗的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推拿学是研究推拿方法作用原理与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中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推拿学又科分为推拿学基础理论、推拿手法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治疗学、康复推拿学、骨伤推拿学、养生推拿学、小儿推拿学,实验推拿学、推拿文献学等等分支学科。目前,研究和应用比较集中的是推拿手法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治疗学、骨伤推拿学和小儿推拿学。
推拿功法学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⑴ 五行的特性及相关事物属性归类
木: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火:温热、上升、光明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土: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金:清洁、沉降、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水: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
⑵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①五行相生与相克
五行相生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
五行相克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克我:为我所不胜;我克:为我所胜.
②五行制化与胜复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针灸、功法练习有密切关系,在推拿功法练习过程中,又受到经络理论的指导。
三、精气神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精、气、神古称为三元、三才、三宝,它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和物质基础。推拿功法更加注重对精、气、神的锻炼。
精是受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物质精华,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3. 动静结合,以动致静
动静结合是推拿功法的基本练功形式,又分为动中求静和静中求动两种方法。
①动中求静,是指在进行外在肢体肌肉和内在气血锻炼时,保持意念集中心境平静,逐步达到“净"的要求。
②静中求动,是指保持外在肢体不动,运用内在的意念活动与呼吸运动相结合,调节气血和脏腑。
推拿功法主要采用动中求静、以动致静的练习方法。
2. 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推拿功法课件
易筋经为何人所创,历来众说纷纭。从现
有文献看,大多认为易筋经为达摩所创。 达摩原为南天竺国(南印度)人,公元527 年来我国并最终到达嵩山少林寺,人称是 我国禅宗初祖。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
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达摩悟出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 《易筋经》。 《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 《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手法真正达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刚中有柔, 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一指禅推拿流派和㨰法推拿流派,均以易筋经
为练功主要内容。 如朱春霆所言“使气得以运周全身,宣达经络, 使骨壮筋柔,体强身健。”
推拿功法与推拿
三、推拿功法与患者自我锻炼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掌托天门—调理三焦、引血上行; 出爪亮翅—疏泄肝气、条畅气机; 青龙探爪—疏肝化瘀、调肝理气。
少林内功
原为武术强身的基
本功,经历代辗转 相传,至清末渐渐 被内功推拿流派所 采纳与利用。 是内功推拿的基础 功法。
特点
不强调吐纳意守,而是讲求以力贯气 用足力气,以五趾抓地,足更踏实,
脚尖内收,下肢挺直,两股用力内夹 躯干:挺拔,挺胸、收腹、含颏。 上肢: 凝劲于肩、臂、肘、腕、指 “三直四平” 呼吸自然,“外紧内松”, 刚柔相济
易筋经与少林寺
在易筋经流传中,少林
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史料记载,达摩所 传禅宗主要以河南嵩山 少林寺为主。 由于禅宗的修持大多以 静坐为主,坐久则气血 瘀滞,须以武术、导引 术来活动筋骨。
易筋经与少林寺
因此,六朝至隋唐年间,在
河南嵩山一带盛传武术及导 引术。 少林寺僧侣也借此来活动筋 骨,习武健身,并在这个过 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完 善、补充,使之成为一种独 特的习武健身方式。最终定 名为“易筋经”,并在习武 僧侣中秘传。
推拿功法
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 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 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 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 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 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 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 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 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8- 20 次。 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 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 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 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 双弯。
【基本பைடு நூலகம்容】
少林内功的基本裆势主要是:站裆、马裆、弓箭 裆,还有并裆,低裆、坐裆等。常用功势有:前 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风摆荷叶、两手托天、 怀中抱月、仙人指路、运掌合瓦、三起三落等。 锻炼时应根个人的具体情况,在站裆的基础上运 用其中若干功势和其它的裆势。
少林内功注重心、思、气、身的和谐贯通。通过 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的锻炼,使人保持身心平衡, 强化自我控制,有益于健康。如能配合“内功推 拿”或“自我按摩”,更提高防治疾病和促进康 复的功效。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 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 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 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 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 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 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 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 交换,动作相反。连续5- 10 次。 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 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 息调心谧。
一、达摩易筋经
易筋经健身法有12势锻炼方法。 易筋经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助呼吸诱导, 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采用静止性用 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 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式,即韦驮献杵(有3 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 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 势、掉尾势等。
推拿功法概述
思考题
1.简述推拿功法学的基本概念。 2.如何理解推拿功法学是推享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 3.推拿功法有哪些特点? 4.如何理解推拿功法学与推拿手法学的关系? 5.如何正确掌握推拿功法学的学习方法?
谢谢观看
推拿功法学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推拿功法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定义: 推拿功法学是推拿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学理
论为指导,研究推拿功法的锻炼原则、操作方法、作用原 理和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
推拿功法学的主要任务: 如何应用传统功法,以提高推拿临床医生的素质和体质,
增强其临床运用手法的功力、耐力和巧力,充分发挥推拿的疗 效,并通过自身长期的功法锻炼,以积蓄内劲,激发体内潜能。
1.推拿功法所锻炼的功力直接影响着推拿手法的疗效“工欲善 其事,必先利其器”,长期的推拿手法训练,也能增强医生体 能,使其功力不会退化。 2.按照练功姿势练习手法,或临床治疗保持练功的架势及其与 手法相对应的身法、步法,如㨰法、推法、揉法、按法等许多 手法的临床操作,均要求在一定的裆势下进行,功法与手法相 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意的境界,气的和顺,意气合练,才能增添功夫,这也是 与其他运动锻炼相区别之处。
五、自我锻炼,贵在坚持
自我锻炼一方面要重视学习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研读 一些有关导引、吐纳、养生的古代文献,熟悉一些推拿功 法常用的研究方法;
另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锻炼,而不能一曝 十寒、半途而废。
第三节 推拿功法与推拿手法 的关系
第五节 推拿功法学的 学习方法与意义
一、推拿功法学的学习方法
1.老师的正确指导。 2.学生的认真体悟与实践。 3.长期的功夫积累练功是―项艰苦而长期的锻炼过 程,非一日之功。 4.有益的相互促进。
推拿功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推拿功法的起源 第二节历代推拿功法的发展 思考题
第一节阴阳五行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第二节脏腑经络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第三节精气神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思考题
第一节推拿功法的分类 第二节推拿功法的作用 第三节推拿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推拿功法锻炼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推拿功法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推拿功法锻炼的运动量要求 第七节推拿功法锻炼的效应 思考题
第九章其他传统功法 第十章推拿器械练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易筋经特点 第三节易筋经十二势 思考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少林内功的特点 第三节基本裆势 第四节单人锻炼法 第五节双人锻炼法 思考题
第一节放松功 第二节站桩功 第三节五禽戏 第四节六字诀 第五节八段锦 第六节保健功 第七节脊柱功 思考题
第一节器械练功概述 第二节传统器械练功法 第三节现代器械练功法 思考题
下篇应用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用原则 第三节伤科疾病应用 第四节内科疾病应用 思考题
二老子按摩法
一彭祖导引法
三圣济总录·治 法·导引
四规中指南(节 选)·止念第一
五一指禅推拿说明书 (节选)
六祛病延年六字诀 思考题
(二)针灸推拿学 专业
(一)中医学类专 业
(三)中西医临床 医学专业
(四)中药学 1
推拿功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法学
专业
行业
功
类专业
基础
题
中医药
教材
质量 功法
影响
《推拿功法学》本科重点课程
《推拿功法学》本科重点课程推拿功法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教授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本科阶段的推拿功法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它涵盖了推拿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法和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按摩、推拿、揉捏等手法刺激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推拿功法学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为将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拿功法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推拿的基本理论推拿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推拿的基石,学生需要了解推拿的起源、发展历程,掌握推拿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机理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推拿的相关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的穴位、经络和腧穴的分布和作用。
二、推拿的基本技法推拿的基本技法是学习推拿的基本功,主要包括按压、揉捏、推拿、拍打、摇摆等手法。
学生需要通过模拟实践和师傅指导,掌握这些技法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推拿的基本姿势和操作技巧,如正确的手法力度、节奏和频率等。
三、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推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学生需要学习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
例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方法,以及推拿在儿科、妇科、内科等专科中的应用。
四、推拿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推拿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学生需要了解推拿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例如,在推拿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掌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推拿也有一些禁忌症,如严重的出血倾向、急性感染性疾病等情况下不宜推拿。
推拿功法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实验室实践和临床实习等方式,全面掌握推拿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推拿技能比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提升自己的推拿水平和专业素养。
推拿功法学课程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推拿功法学,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培养扎实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
推拿功法学(发展史)
2013-7-25
14
2013-7-25
11
七、明清时期的功法
传统功法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广泛地为医家所掌握并 加以应用。 李时珍对功法也颇有体会。《奇经八脉考》中,参照内 丹术的资料,强调任督两脉与阴蹻脉的重要性。认为 “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 坎 水 离 火 交 媾 之 乡 。 „„ 人 能 通 此 两 脉 , 则 百 脉 皆 通。„„鹿运尾闾能通督脉,龟纳鼻息能通任脉,故两 物皆长寿。此数说皆丹家河车妙旨也”。 他还提出了练功与经络的关系是“内景隧道,唯返观者 能照察之”这一著名论断。
2013-7-25
7
三、两汉时期的功法
华佗根据《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 气亦然。”的理论,整编了一套“五禽戏”。(虎、鹿、 熊、猿、鸟)。 导引之术向仿生学靠拢,这是汉代医家对导引术的重大发 展。
2013-7-25
8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功法
1、出现了几个著名的导引养生家:张湛 、葛洪 、陶弘景 等。其中葛洪,也是一个提倡神仙导引的人。《抱朴子》一 书中,记录了练丹服药,养生延年,禳灾却邪之事。 2、古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开创了佛教禅宗,提出 了“壁观”(锻炼意念的静功修炼方法)。 3、《导引按摩》介绍了不少成套的动功 ,现存最早的华佗 五禽戏,也在本篇中。
2013-7-25
4
二、先秦时期的功法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老子》中的“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 虚极,守静笃”等,是练功的方法。 《庄子》中的“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文中所举的 彭祖,相传是殷商时期有名的养生家,享寿八百岁,后世常以他为长 寿人物的代表。 《吕氏春秋》中记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内经》所提出的善于养生者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思想 是一致的。 石刻本《行气玉佩铭》是现存最早且较完整的关于呼吸锻练的文献记 载。
推拿功法学(锻炼要领)
10.01.2021
8
(二)特殊要领
❖ 2、牢记三点(圆、软、远) ❖ ①圆 —— 练功时,躯干和肢体活动都要保持圆
形(包括孤形),关节不要僵直,以有利于气血 的流通。 ❖ ②软 —— 全身都要放松,不要僵硬,即在运动 时都要保持一定的松软度。 ❖ ③远 —— 要看得远。眼睛虽然轻轻闭着,但要 平视前方,不可上视、下视或斜视,否则头部会 感到不适。
10.01.2021
14
谢谢
10.01.2021
4
(一)基本要领
❖ 2、气平——调气的关键 ❖ ①呼吸自然平和,尽力做到深、长、匀、细。 ❖ ②一开始不要强求,否则易使胸肌、腹肌紧张,
阻遏气机下降,而出现气短、胸闷、胃胀、胁痛 等症状。 ❖ ③通过呼吸练习,由浅入深,由快至慢。到一定 程度后,方可达到自然而平和的呼吸。
10.01.2021
运动量)。 ❖ ②练功要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运动量。 ❖ ③运动量是指人体在练功过程中的生理负荷量,包括
强度、密度、时间、数量和功法项目特性等。
10.01.2021
11
(三)注意事项
❖ 1、四要 ❖ ①室内要温暖 ❖ ②空气要新鲜 ❖ ③全身要放松 ❖ ④练功要定时
10.01.2021
12
(三)注意事项
10.01.2021
7
(二)特殊要领
❖ 1、做到三要(松、静、自然) ❖ ①松 —— 肢体放松,精神放松,但不是松弛、
松懈、松散无力,而是以松为主,松中有紧。 ❖ ②静 —— 练功时精神的宁静,排除杂念,是在
觉醒中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反过来说是在安 静的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觉醒。 ❖ ③自然——练功时的姿势、呼吸和意守活动都应 该 在自然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勉强(很重要)。 “贵乎自然”。
推拿功法学
葛洪《肘后 救卒方》: 下颌关节脱 位的口腔内 复位法。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养生篇·推拿法》 记有“老子推拿法”42式,即将导引与 推拿相结合,扩大了推拿的范畴,开拓 了保健推拿的领域,其中涉及推拿手法 有13种。
唐·蔺道人《仙授理 伤续断秘方》介绍了 揣、摸、捻、捺4种 检查诊断手法和拔伸、 撙捺、捺正治疗手法。
推、拿”。对推拿的适应症和治疗法则 在
理论上作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阐述。
以骨伤科疾病为对象的正骨推拿已形成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限制中医,推拿学术发展处于 底潮。
不视中医,尤不重视操作型的医疗技术, 所以,推拿只能以分散的形式在民间存 在和发展。
民国时期,滚法推拿流派即是在继承一 指禅推拿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创 立的。
第一节 推拿治疗的基本作用
手法在推拿治疗中起 关键作用,手法作用 于治疗的部位,能起 到调整阴阳,调整脏 腑,行气活血,疏通 经络,理筋整复,活 血化瘀等作用。
一、调整阴阳
《景岳全书》曰:医道虽繁,可一 言一蔽之,曰阴阳而已。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一、调整阴阳
阴阳偏盛,阴邪和阳邪的过盛有余—— 治则损其有余——泻法(强刺激手法)。
推拿手法刺激体表穴位、痛点——通过 经络传导作用——对内脏功能进行调节。
2、推拿不仅可以调整阴阳,补虚泻 实,而且对脏腑功能具有良好的双 向调节作用。
这种作用一是直接作用,即通过手 法刺激体表直接影响脏腑功能;
二是间接作用,即通过经络与脏腑 间的联系来实现。
按压穴位——双向调节脏腑功能
强刺激内关穴位——心率增快。 弱按揉内关穴位——心率减慢。 足三里按揉——调节胃酸分泌量。
【免费下载】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
2、上肢姿势锻炼方法 19 势; 3、双人锻炼 2 个姿势; 4、少林内功的概念。
Ⅲ 教学组织与方法 1、教学组织:
(1) 实施机构:由中医学院骨伤推拿教研室执行。 (2) 教学组织内容: ①教案讲义审核:新上课的教师必须提交全套教案、讲义(助教要求手写讲义), 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提交教学科研办公室检查,试讲通过后方可给学生授课。 ②集体教学备课:对全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核心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达成 共识后形成文字形式,授课时保持一致。 ③教学方法研究:传统授课与现代化授课如(CAI 课件)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 最有利于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 ④教学手段应用: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包括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 模型、示教等。 2、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 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学生自 学,教师辅导。 (2)实验教学:先由教师集中示教,然后分组辅导,实验分组(20 人/组), 每一组由一名教师授课,一组训练传统静力功法;另一组训练现代器械功法,每 一学时后两组学生对换。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耐心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为便于 教学,需编写学生实验指导。 (3)辅导形式:本课程采取答疑和课余训练两种辅导形式,辅导时间可以安 排在课间和课余。 3、考核类型: 1) 本课程为针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考查课。 2) 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占 30%,实验考核 70%。
三、教学内容: 1、推拿功法的基本作用、推拿功法的锻炼要领。 2、推拿功法学的基础理论。 3、推拿功法的分类、练功偏差及纠偏方法。
第三章 功法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一、教学目的:学习推拿功法的作用原理。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功法作用原理的现代研究。 三、教学内容: 1、功法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2、功法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 3、功法对血液循环系统功能的影响。 4、功法对人体代谢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推拿功法学
“嘻”字则配以侧卧放松的姿势(也可平坐或 站立)。
六字诀 - 临床应用
? 平时仅为了健身,可以采用五脏通治法,按 照五行配五脏的顺序——“嘘、呵、呼、呬、 吹、嘻”,逐字进行锻炼。如为专门治疗某 一内脏病变,可采用见症治脏法,仅练与病 变脏腑相应的字。如为了季节养生或治疗, 可采用季节用字法,春季做嘘字以清肝明目, 夏季做呵字以清心火,秋季做呬字以润肺金, 冬季做吹字以滋肾水,一年四季做呼字,以 利于脾胃运化。
推拿功法的分类与作用 ? 气功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
一,在医、儒、释、道、武等各家学 术文化典籍中不乏气功学思想之论述。 气功学思想,亦是祖国医学思想之精 粹,古老的中医学,辅助中华民族, 为炎黄子孙疗疾祛病、健康繁衍历数 千年不衰,是为医道医生之精严。
推拿功法的分类与作用
? 实际上,气功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治 疗疾病的法宝,其本意仍在解释宇宙 和人生之真理,使你能真正的认识自 我和找到自我,认识生命并使之发挥 灵光。人,巨人、真人、至人、圣人。 我国古代先哲们孜孜以求探索生命之 道的气功学术思想主旨在于此,而疗 疾祛病,健身强体不过是气功学术思 想的初期目标,亦可谓常人低求小作。 古言斯道甚深,老子谓 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说气功学术 思想精微无比,无超期右者。
在想象到每个部位时默念 松 字,也可同时播 放轻音乐。
放松功的作用
? 放松功对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有较好的效果。 对消除紧张、促进睡眠也很奏效。失眠患者 可在晚间上床后练习放松功,常可随着心身 的放松,很快入眠。
推拿功法学
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逐渐熟练掌握推拿功法学的 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
添加项标题
不断学习:通过参加培训、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等方式,不断 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添加项标题
交流与分享:与其他推拿功法学爱好者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 分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推拿功法学的产业化发展:推动推拿功法学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产 业链,提高推拿功法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操作经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参加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 技能水平 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优势
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添加项标题
掌握基本功:学习推拿功法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手法、 穴位、经络等方面的知识。
揉法:用指腹或 手掌着力于一定 穴位或部位上, 进行旋转的揉动。
摩法:用指腹或 手掌着力于一定 穴位或部位上, 进行直线或环形 的摩动。
注意事项
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掌 握推拿技术,提高技能水平
掌握基本理论:了解推拿功 法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推拿行 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患
者隐私
保持安全意识:注意操作安 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03
推拿功法学在临床 中的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疾病 禁忌症:皮肤病、传染病、骨折等疾病 适应人群:成年人、老年人、儿童等 禁忌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
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推拿手法可以缓解颈椎疼痛、僵硬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手法可以减轻腰部疼痛、麻木等症状 肩周炎:推拿手法可以缓解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膝关节炎:推拿手法可以减轻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失眠:推拿手法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症状 便秘:推拿手法可以缓解便秘、腹胀等症状
推拿功法
推拿功法习称推拿练功,是指以提高推拿手法技能和临床应用水平为目的的功能锻炼方法。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学的技术求、作用原理和应用规律的一门课程,属推拿基础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应用传统的功法,增强推拿临的体质与素质,增强其运动手法的技巧、耐力和功力、充分发挥推拿的临床疗效,及通过自我身心锻炼激发体内的潜能。
放松类手法需要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刚柔相济是是基本要求。
手法的学习需要从外观上把握手法的动作结构,但更重要的是手法内在的意、气、神、即内在力道。
整复类手法需要稳、准、巧、快、必须在诊断正确,触诊明确的前提下,以小巧之力,瞬间完成关节的整复。
整劲:既全身上下,特别是左右手的整体配合。
、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推拿手法要求有持久性,这种持久性取决于推拿医生肌肉的耐久性。
推拿手法要求有深透性,而推拿功法练习可以‘‘以意行气”以气贯力,使推拿医生周身上下内劲从手上出发,增加手法的深透力。
神御气,以气御力唐代王冰注《皇帝内经·素问》中说: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肢}节‘引导’是功法最早的萌芽和雏形。
皇帝内经为导引三调一理论的形成祭奠了基础,同时也开辟了引导治疗疾病的先河。
治疗范围由单纯治疗关节痛发展到能治疗19种病症,包括内外科急,慢性两大类疾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其中的: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已见功法三调的雏形。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中国年代最早的导引图谱。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公元150---公元211年】将引导作为‘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养身十要:‘养身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概述一、推拿练功的概念练:训练,锻炼,练习。
功:①功能与能力,“功夫”。
②功法,即特定的功能与能力。
练功:锻炼者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对身心进行自我锻炼,使身体的局部和整体机能得到提高和改善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种“主动性的自我调整”过程,此过程使机体进入到积极的调整、修复状态,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推拿练功;学习者通过对特定功法的长期、反复的刻苦锻炼,逐渐获得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机体功能和负荷能力的过程。
推拿功法学:研究和阐述如何应用传统功法增强推拿临床工作者的体质,提高其手法的功力技巧,充分发挥推拿疗法的临床医疗效果,并通过自我身心的锻炼激发人体潜能的一门学科。
是手法技能训练的基础,是中医推拿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推拿医师必修的课程之一。
二、推拿功法的起源与发展简史起源:历史悠久(一)源于日常劳作(二)源于古代舞式体操(三)源于导引(四)源于角斗(五)源于按摩三、练习推拿功法的目的及意义(一)增强推拿医师的身心素质,使其力量、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机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增强手法的功力技巧,增加手法的效益。
(三)医练结合,增强疗效。
第二节推拿功法的基础知识一、练习功法的基本要素调身――形松调息――气平调心――心定二、练习推拿功法的基本要求静:环境安静,心情平静。
舒:环境-空气新鲜、温度适宜、身体-全身放松,衣着宽松;恒:运动量(锻炼强度、密度、时间、数量等)由小到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
六忌:忌饥饱练功,忌强忍溲便,忌汗出当风,忌劳逸失度,忌纵欲耗精,忌纵口暴饮。
三、功法的命名及分类(选择题)(一)按所练功法的姿势命名分类1、站功:自然站式、按球站式、抱球站式、马步或弓步站式。
2、卧功:仰卧式、侧卧式。
3、坐功:平坐式、盘坐式、靠坐式。
4、活步功(二)按所练功法的方法命名分类1、形体功:“调身功”2、呼吸功:调息功、吐纳功、练气功3、意守功:调心功(三)按所练功法的动静命名分类1、静功:肢体不进行运动。
如:静坐功、立功、参禅、定功、易筋经等。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心死神活”。
2、动功:体位、身法按要求不断变化。
如:五禽戏、太极拳、峨嵋功等。
华佗:“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通流,一身动则一身强。
”3、动静功:静、动融合成一体。
如:少林内功等。
(四)其他1、以人体部位命名:肩功、目功、腰功等。
2、以练功作用命名:易筋经、延年九转功等。
3、以寺院名称命名:峨嵋功、少林内功等。
4、以姿势多少命名:练功十八法、八段锦、六字决等。
四、练功的作用(一)中医的观点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强身健体、养生益智、延年益寿。
(二)现代实验研究的成果(了解)1、对呼吸系统机能的影响2、对消化系统机能的影响3、对血液循环系统机能的影响4、对人体代谢与内分泌系统机能的影响五、推拿功法的基本手型与步法(掌握)(一)基本手型1、拳法:冲拳、架拳2、掌法:立掌、仰掌、直掌、俯掌、反掌、瓦楞掌、爪形掌、扇形掌、推掌、亮掌3、钩手(二)基本步法并步,马步,八字步,弓箭步,虚步,丁字步,仆步,歇步六、练功常用的呼吸锻炼方法(名词解释),(判断)(一)静呼吸法精神活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把呼吸锻炼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的呼吸法。
分类:自然呼吸法、深长呼吸法、数息呼吸法(二)腹式呼吸法随着呼气与吸气的运动,有意识地形成一种小腹部一张一缩的呼吸方法。
分类;1、顺腹式呼吸法(正呼吸法)2、逆腹式呼吸法(逆呼吸法、反呼吸法)3、停闭呼吸法(三)意呼吸法练功者在自己意念的诱导下,结合呼吸运动进行“气息”锻炼的方法。
分类:1、胎息法(脐呼吸法、先天呼吸法)2、踵息法3、开合呼吸法、体呼吸法、气孔呼吸法(四)其他呼吸法1、读字呼吸法:默读字音进行呼吸锻炼的方法。
《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 (si ),皆出气也”。
――“祛病延年六字决”、“六字延寿决”。
嘘-肝;呵-心;呼-脾;呬-肺;吹-肾;唏-三焦。
2、提肛呼吸法:吸气提肛,呼气放松。
常用于治疗气虚下陷的内脏下垂、子宫脱垂等证。
3、内视呼吸法:意念“目光”注视,导引气在体内运动。
要求;(1)随一呼一吸,全身一张一弛地运动。
(2)吸气时,气自下向上运动,同时收腹,提外肾,提肛,配合协调。
(3)呼气时,气由上而下运动,同时全身放松,松腹,驰肛,外肾下垂,配合协调。
七、练功反应与处理(一)正常反应1、温热与微汗2、消化功能调整3、新陈代谢调节(二)异常反应(功法偏差)(名词解释)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偏离正常反应的现象。
对练功者的身体和精神产生一些不良影响,使其正常的身心平衡状态发生变化,继而表现出某些特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者甚至影响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
1、常见表现:(1)内气不止(2)外动不已(3)走泄(走丹):青壮年男子在练功过程中出现的遗精、滑精现象。
(4)走火:指练功时运用强烈的意念、急重的呼吸导致头目胀痛、气血逆流或外动不已甚至狂躁的一种异常现象。
(5)诱发新症(6)入魔:练功中产生幻景,并信以为真,导致神昏意乱、躁狂甚至成为精神病患者的现象。
2、主要原因(引起功法偏差的原因,怎样预防功法偏差)(1)功法选择不当。
(2)违反练功原则和要求锻炼,乱用以意领(引)气。
(3)练功过程中受到意外刺激(外景或内景)。
(4)盲目猎奇,朝学夕改,或对功中出现的景象刻意追求。
(5)以偏盖全,形成错误心理。
(6)违反某些功法禁忌。
3、纠偏方法(1)停止练功,消除紧张情绪。
(2)手法治疗:局部拍打或拍打肺俞、膏肓、命门等穴。
适用于内气不止者。
(3)用放松功或调息动作收功。
适用于外动不已者。
(4)心理治疗:走火者嘱其多观外景,搅海咽津以息火;入魔者予心理治疗。
(5)中医中药对症处理。
第三节功法的基本理论推拿功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易筋经一、易筋经的概念易:改变、变化、改良。
筋:筋脉。
经:方法、经验、学问。
通过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进行自我身心的全面锻炼,改变筋骨,使之强健的一套传统功法。
二、易筋经的起源:相传为南北朝时达摩所创。
三、易筋经的特点;动作和呼吸密切配合,始终采用静止性用力。
四、易筋经练习的基本要求;松静自然准确柔和意守丹田持之以恒五、易筋经的作用“久练内壮外强”1、畅通周身血脉,增强人体肌肉力量,使内外俱壮的一种强身保健的锻炼方法。
2、是推拿专业工作人员常用的练功方法之一。
3、仿效劳动人民春谷、载运、进仓、收囤等各种农活姿势演化出来的一套形象的锻炼动作,不受场地限制,锻炼全面,不会出偏差。
六、完整练习概况(原文,功势,要领)第一势韦驮献杵势功势;1.预备式 2.两臂展平 3.抱掌合拢 4.旋臂指胸 5.环拱抱球 6.收式原文;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横胆降魔杵势功势;1.预备式2.两手下按3.提掌前推4.两手平开5.反掌提踵6.收式原文;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掌托天门势功势;1.预备式2.仰掌护腰3.翻掌托举4.提踵上观5.握拳回收6.收式原文;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功势;1.预备式2.握拳护腰3.丁步钩手4.亩注掌心5.下按呼气6.收式原文;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中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功势;1.预备式2.握拳护腰3.马步提掌4.左右分推5.弓步拽紧6.收式原文;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功势;1.预备式2.并步握拳3.提掌前推4.翻掌坐腕5.握拳回收6.收式原文;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功势;1.预备式2.仰掌护腰3.上举下按4.抱颈按背5.与项争力6.收式原文;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功势;1.预备式2.双手叉腰3.马步下蹲4.仰掌上托5.翻掌拿紧6.收式原文;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功势;1.预备式2.仰拳护腰3.探爪伸指4.俯身撑地5.围收过膝6.收式原文;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功势;1.预备式2.弓步探爪3.撑掌叠足4.后收提臀5.前探偃还6.收式原文;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打躬势功势;1.预备式2.展臂抱枕3.直膝弯腰4.击鸣天鼓5.马步下蹲6.收式原文;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工尾势功势;1.预备式2.握指上托3.左右侧俯4.后仰似弓5.前俯推掌6.收式原文;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少林内功一、少林内功的起源宋代,武术开始重视与气功交融,至明代已有较为具体的实践记载。
清代武术家广泛吸取气功功理和锻炼手段,促进了武术与气功的交融,乃至几乎所有的武术流派都注重运用内功的方法来提高运气、用气的能力。
入清后,嵩山少林寺僧不仅操练拳棒,而且兼习内功。
将《易筋经》、《八段锦》以及《分行内外功》等汇集为《内功图》,逐渐形成目前广为流传的《少林内功》。
少林内功是河南少林派气功的基本功法之一,是以站裆为基础,着重于腰腿(根基)的霸力和上肢运动的锻炼。
二、少林内功的特点1、以站裆为基础,着重于腰腿(根基)霸力和上肢运动的锻炼。
2、不强调吐纳意守,而讲求以力贯气,所谓“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
3、周身肌肉静止性用力,但呼吸要自然,即所谓“外紧内松”。
三、少林内功的作用畅通周身血脉,增强人体肌肉力量,是推拿专业工作人员常用的练功方法之一。
久练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消化功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基本裆势1.站裆势【要领】三直:臂直、腰直、腿直四平:头平、肩平、掌平、脚平2.马裆势【要领】沉腰屈膝,膝不过足尖;挺胸收腹,两目平视;呼吸自然或顺腹式呼吸。
3. 磨裆势右弓步,上身略向前俯,重心下沉,臀部微收。
两手仰掌护腰。
右手仰掌护腰,左手化俯掌屈肘向右上方徐徐推出,掌根及臂外侧运劲徐徐向左方磨出。
同时身体向左转,右弓步随变左弓步。
左右各2—3次。
4.弓箭裆势【要领】前弓后箭,重心下沉,上肢蓄力,徐徐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