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血液血细胞课件
03
红细胞的生成
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原始
的红细胞,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成为成熟的红细胞。
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免疫防御。它们可以识别和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 。同时,白细胞还可以清除死亡的细胞和组织,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
05 血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01
02
03
04
红细胞数量增多:真性 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缺 氧性疾病等。
红细胞数量减少:贫血、 溶血性贫血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地中 海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等。
红细胞功能异常:镰状 细胞贫血等。
白细胞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01
02
03
04
白细胞数量增多
04 血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作 用
红细胞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01
02
03
04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 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营
养物质,以及回收废物。
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 合,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 各个组织,维持人体正常生理
功能。
红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释放 免疫物质,帮助身体抵御感染
。
红细胞缺乏或功能异常可能导 致贫血、疲劳、头晕等症状,
而止血。
血小板的形态
血小板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大约为2-4微米。它们没有细胞 核,但含有大量的颗粒和酶类, 这些物质对于止血和凝血过程至
关重要。
血小板的生成
血小板在骨髓中生成,并释放到 血液循环中。它们通过粘附、聚 集和释放反应等机制,在止血和
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血细胞的生成与发育
(生理学课件)第三章血液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1.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
2.比重:全血比重:主要取决红细胞的数量; 血浆比重:主要取决血浆蛋白的含量;
红细胞比重:与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 正比。
3.粘滞度:
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 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液的粘滞性是形gren) 男子为0~15mm/h, 女子为0~20mm/h。
意义:血沉越快,表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越小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临床应用:
①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 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 血细胞 blood cells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 数
量最多,占99%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血小板platelet 最少
(1)概念
指血液凝固后所析出来的清澈的淡黄色的液体。
(2)与血浆的区别
一无一多一少:
✓ 无纤维蛋白原(主要); ✓ 多了一些血小板释放物质;
✓ 少了一些凝血因子。
抗凝
加
剂
不加
全血
血浆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生理学血液》ppt课件
血液在生理系统中地位
重要性
血液是生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接着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作用
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 素等输送到全身各部位,同时将代谢废 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血液生成与循环路径
生成
血液主要由造血器官(如骨髓)生成,通过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血细胞。
循环路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通过心脏泵血作用,将血液推送至全身各部位。 血液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不断流动,完成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等生理功能。
凝血酶原等。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在止血、血栓形成、伤口 愈合、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肿 瘤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止血功能是血小板最为人
熟知的功能之一。
止血过程及影响因素
止血过程
止血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环节。当血管受损时,首先发生血管收缩,减小血流量; 接着血小板迅速黏附于损伤部位并激活,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伤口;最后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网 加固止血栓。
血红蛋白性质与作用机制
性质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易溶于水。 它具有氧合作用和脱氧作用,能与氧气和二氧化碳 结合或分离。
作用机制
血红蛋白的氧合作用是指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形成 氧合血红蛋白,从而将氧气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脱氧作用是指氧合血红蛋白在组织器官中释放氧气, 供组织细胞利用。同时,血红蛋白还能与二氧化碳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将二氧化碳运输到肺部排 出体外。
免疫调节作用
白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等调节免 疫应答,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04
血小板与止血机制
Chapter
血小板形态、结构及功能
血小板形态
血液血细胞PPT课件
白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描述白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白细胞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根据其形态和来源,白细胞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 胞等类型。每种类型的白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例如,粒细胞具有颗粒状的内含物,而淋巴细胞则形状较为不 规则,且没有颗粒状内含物。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血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红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血小板的的功能
红细胞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同时也含 有血红蛋白,有助于血液的携氧能力。
血小板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过程。
白细胞的种类与功能
白细胞具有防御和免疫功能,能够对 抗感染和疾病。
血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中的血细胞通过运输 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人 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炎症反应
血小板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释放出生化信号,吸引白 细胞等炎症细胞到达受损部位。
免疫调节
血小板能够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维持体内平衡。
血小板异常与疾病
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出血、贫血等症状,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病毒感 染等原因有关。
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数量增多,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可能与骨髓增生 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有关。
血液血细胞ppt课件
目录
• 血液与血细胞概述 • 红细胞 • 白细胞 • 血小板 • 血液与血细胞的检验方法 • 血液与血细胞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01
血液与血细胞概述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血液的组成
血液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液的功能
血液生化(ppt文档)
44.7nmol/L), 静脉血pH值比动脉血稍低; 血浆渗透压在37℃时相当于7.6个大气压,即
7.7×105Pa,或约300mOsm/L。
目录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目录
一、水和电解质
目录
正常人
血浆含水量约93%-95%; 红细胞含水量65%-68%; 全细胞含水量81%-86%。 血液含水量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 血液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反映了人体进水
目录
一、血红素的合成
血红蛋白的组成 珠蛋白,血红素(heme)
血红蛋白的合成 * 血红素的合成 * 珠蛋白的合成 * 血红蛋白的合成
目录
(一)血红素的化学
血红素为含铁卟啉 化合物, 而卟啉 可视为四吡咯化合物 -卟吩 的衍生物
目录
目录
目录
(二)
目录
⑴ 合成过程
① -氨基--酮戊酸(- aminolevulinic acid ,ALA)
目录
A
B
清蛋白 1 2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目录
目录
3.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目录
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白 体上。
3. 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血浆在沟通内外环境、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pH、 渗透压、各种化学成份的浓度等)、物质的运输(营养 物、代谢调节物、代谢中间物、代谢末产物等)、异物 的防御(免疫)以及出血的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都 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
7.7×105Pa,或约300mOsm/L。
目录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
目录
一、水和电解质
目录
正常人
血浆含水量约93%-95%; 红细胞含水量65%-68%; 全细胞含水量81%-86%。 血液含水量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 血液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动,反映了人体进水
目录
一、血红素的合成
血红蛋白的组成 珠蛋白,血红素(heme)
血红蛋白的合成 * 血红素的合成 * 珠蛋白的合成 * 血红蛋白的合成
目录
(一)血红素的化学
血红素为含铁卟啉 化合物, 而卟啉 可视为四吡咯化合物 -卟吩 的衍生物
目录
目录
目录
(二)
目录
⑴ 合成过程
① -氨基--酮戊酸(- aminolevulinic acid ,ALA)
目录
A
B
清蛋白 1 2
清蛋白 1 2
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目录
目录
3. 依据生理功能分类
目录
血浆蛋白的性质
1.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在肝合成。
2. 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一般位于膜结合的多核蛋白 体上。
3. 除清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均为糖蛋白。
4. 许多血浆蛋白呈现多态性(polymorphism)。
血浆在沟通内外环境、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如pH、 渗透压、各种化学成份的浓度等)、物质的运输(营养 物、代谢调节物、代谢中间物、代谢末产物等)、异物 的防御(免疫)以及出血的防止(血液凝固)等方面都 起着重要作用。
目录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ppt)
出血时间:临床上用细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 然流出,然后测定从出血到自然停止的这段时间。 作用:判断生理性止血功能。 正常成人出血时间1-3分钟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 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 体
二、血液的理化性质
1,颜色 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 2,比重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3,黏滞性 全血—红细胞 血浆---血浆蛋白 4,血浆渗透压 正常值:300mOsm 5,酸碱度 正常值:7.35-7.45
酸中毒 碱中毒
第二节 血 浆
成分
水(91%-92%)
血浆
溶质(8%-9%)
无机盐 功能:形成和维持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 平衡、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 血浆蛋白 正常含量60-80g/L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其他
(1)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2) 血浆渗透压的形成与数值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 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蛋白质(主要是清蛋 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ppt)
(优选)生理学第三章血液
第一节 概述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 48%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 时,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血液生理之红细胞PPT课件
02
红细胞生成与调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过程
1 2
造血器官
骨髓、脾脏、淋巴结等
造血过程 多能造血干细胞 → 定向祖细胞 → 前体细胞 → 成熟红细胞
3
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骨髓基质细胞提供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在微 环境中增殖分化为红细胞
红细胞生成原料及影响因素
原料
铁、叶酸、维生素B12等
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
骨髓微环境对红细胞生成影响
骨髓基质细胞
提供造血微环境,支持造血干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
细胞因子
如IL-3、GM-CSF等,促进红细胞 生成和分化
骨髓微环境的改变
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 征等,可影响红细胞生成和质量
03
红细胞生理功能与 代谢
氧气运输和二氧化碳排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血红蛋白(Hb),其主要功能是结合、运输氧气。在肺部,Hb 与吸入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将氧气输送 到全身各组织器官。
04
红细胞异常与疾病 关系
贫血类型及其原因
缺铁性贫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 障碍或丢失过多导致体 内铁储存不足,影响血
红蛋白合成。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由于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导致DNA合成障 碍,红细胞体积增大。
由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
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 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
反映骨髓红系造血功能的活跃程度, 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
实验诊断在贫血等疾病中应用价值
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血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对贫血进行准 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