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项目说明

合集下载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摘要】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及时提供准确的天气预警信息,可以帮助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率,准确预警灾害事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降低应对灾害事件的损失。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也有助于加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对灾害风险的应对能力。

对于建设更加安全的社会和有效提升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这些预警信息,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灾害事件,保障社会和居民的安全。

【关键词】短时天气预报、临近天气预报、防灾减灾、效率、准确预警、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损失、社区居民、意识、重要性、安全社会、贡献、灾害风险、能力。

1. 引言1.1 介绍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概念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是指针对不同时间段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的气象服务。

短时天气预报通常是指未来数小时内的天气情况预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通知公众可能发生的短时强降雨、雷雨、大风等突发天气现象,以便公众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而临近天气预报则是指未来数天内的天气情况预测,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做好长期天气变化的准备和规划。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准确的天气预警,可以有效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率,减少灾害事件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伤害。

而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疏散、防护、加固建筑等,可以有效降低应对灾害事件的损失。

加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人们具备足够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灾害发生时做出正确的应对和逃生行动。

通过引入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可以更好地了解天气的变化趋势,为建设更加安全的社会贡献力量,提升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以及它们在提高防灾减灾效率、准确预警灾害事件、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应对灾害事件的损失、以及加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方面的作用。

《2024年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范文

《2024年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范文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篇一一、引言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突发性、短时间、剧烈变化的天气现象,如暴雨、雷暴、龙卷风等,其预测和预警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气象技术的进步,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文旨在讨论当前的技术进展,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二、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1. 观测技术的提升随着现代气象观测设备的不断发展,包括卫星遥感、雷达、自动气象站等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强对流天气的观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特别是多普勒雷达技术的运用,可以更精确地监测到降水、风速、风向等关键气象要素的变化。

2. 预报模型的改进传统的天气预报模型在处理强对流天气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预报模型被开发出来,如神经网络模型、集成学习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更好地处理非线性、复杂的气象数据,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融合多种数据源为了更准确地预报强对流天气,需要融合多种数据源。

包括卫星遥感数据、雷达数据、自动气象站数据、数值预报数据等。

通过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三、面临的挑战1. 数据同化与处理虽然现代气象观测设备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但如何有效地同化这些数据并提取有用的信息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如何处理大量的数据以适应实时预报的需求也是一个问题。

2. 预报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尽管新的预报模型在处理强对流天气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其精度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预测极端天气事件时,模型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3. 预警信息的传播与接收即使有了准确的预报信息,如果无法有效地传播给公众或相关机构,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如何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效率和接收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未来展望1. 持续的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期待有更多的技术创新应用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中。

《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气预函〔2016〕31号)

《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气预函〔2016〕31号)

附件基层气象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基本要求基层气象台站是气象防灾减灾的第一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责任重大,准确及时的预警服务可以有力支持基层政府的灾害应急防御,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目前,受技术条件和业务能力的局限,部分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薄弱、不适应基层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问题比较突出。

为了尽快提高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依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和《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办发〔2010〕19号)等,制定本业务基本要求。

一、业务任务1.实时监测。

加强雷达、自动站等资料的监测分析,当天气实况达到预警标准时,或收到气象信息员、应急责任人以及社会公众上报的灾情并预计突发气象灾害仍将持续时,值班人员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临近预警。

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结合上级临近预警指导产品,当预计本辖区突发气象灾害达到预警标准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实时跟踪监视天气变化,滚动更新预警信息,直至突发气象灾害结束。

3.预警信息发布。

应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媒体和传播手段向政府、相关部门、重点单位相关责任人和社会公众提供预警信息。

对于预警级别高、时效性强的预警信息,必须通过电话叫应地方党政负责人。

4.信息收集反馈。

预警信息发布后,及时了解各级应急责任人接到预警信息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情况,开展重大气象灾害灾情调查、收集和上报,根据需求,做好跟踪服务。

5.预警服务总结。

预警服务结束后,及时对预警服务每个环节进行总结,查找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改进预警服务流程。

根据实况和出现灾情情况,及时修订致灾临界阈值。

二、业务系统各省应组织研制本省省市县一体化短时临近预警业务系统,强化对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临近预警服务业务的支撑,要具备以下基本功能:1.自动报警。

自动站、雷达、卫星等资料能够实时滚动更新,达到预警标准时,可自动报警;可以与当地历史气象灾害分布特征、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水库、河流流域等重要防汛部位,地理地形、农业产业布局信息叠加综合显示,能够设置突发气象灾害阈值并能自动报警。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基层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及服务策略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基层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及服务策略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基层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及服务策略发布时间:2021-08-09T15:04:15.670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7月13期作者:王燕[导读]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我国近几年在气象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一项高质量高时效的特殊天气预报。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预测重大灾害性特殊天气方面效果显著,在基层气象业务中应用广泛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川甘孜泸定县气象局王燕 626100摘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我国近几年在气象系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一项高质量高时效的特殊天气预报。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预测重大灾害性特殊天气方面效果显著,在基层气象业务中应用广泛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最近几年,为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基层气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提升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水平。

基于此,本文从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基层气象业务中的应用做探讨,以利于进一步发展基层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为有效促进基层气象业务服务的进步奠定基础,并提出以下几点服务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基层气象服务引言: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下导致许多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它能够准确及时预测极端天气可能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给气象部门及时准确的传递预报信息减少因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的经济损失和影响,提供有力支撑。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以其准确高效等主要特点,在天气预报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自己的明显优势。

特别是在基层气象服务灾害性天气预报中,伴随着基层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和发展,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已经发展成为基层气象部门防灾减灾最重要的新技术影响因子,在基层气象业务中的作用也更加凸显出来。

基层部门都开始重视短时临近天气预测能力的提升,并积极地为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层气象部门开展短时天气预报的应用,其意义显而易见。

1.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简述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是利用天气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等现代气象监测的手段,可以准确的预报短时间内突发的暴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强降水等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这些天气往往具有突发性,而且来势猛、时间短,致灾性强的特点;临近预报是短时天气预报中的特定内容, 专指当时的天气监测和 0~2 小时的外推预报。

《2024年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范文

《2024年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范文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篇一一、引言强对流天气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包括雷暴、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短时临近预报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对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的进展及所面临的挑战。

二、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技术发展现状(一)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实时监测云团的发展、移动和强度变化,为预报员提供更准确的预报信息。

(二)雷达技术的应用雷达技术是短时临近预报的重要工具。

通过雷达观测,可以实时监测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为预报员提供实时的气象数据支持。

(三)数值预报模型的应用数值预报模型是短时临近预报的核心技术。

通过对大气环境的数值模拟,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象变化,为预报员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训练大量的气象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可以自动识别和预测气象要素的变化,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面临的挑战(一)数据同化与融合技术的挑战数据同化与融合是提高预报准确性的关键技术。

由于不同观测设备的数据格式、精度和分辨率存在差异,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同化和融合,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二)模型精度的提升与优化数值预报模型的精度直接影响到预报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虽然模型的精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需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需求。

(三)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挑战虽然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在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算法、如何处理大量的气象数据、如何评估模型的性能等。

四、结论与展望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4年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应用情况小结范本(2篇)

2024年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应用情况小结范本(2篇)

2024年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应用情况小结范本一、引言短时临近预报系统是现代气象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自然灾害预警等领域。

本文将对____年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未来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____年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应用情况1.技术创新____年,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首先,各个国家的气象机构和科研机构在卫星遥感、雷达探测、数值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

卫星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对大规模天气系统的观测和监测能力,雷达探测技术的提升使得对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掌握更加准确,数值模式的改进使得短时临近预报的精度得到提高。

其次,人工智能在短时临近预报系统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可以更好地处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并进行预测和预警。

2.预报精度____年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在预报精度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首先,由于观测技术和模型改进带来的数据质量提升,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对天气现象的描述更加准确。

其次,人工智能在预报模型中的应用使得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性有了大幅度提高。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提取特征并建立预报模型,从而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此外,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还引入了集合预报和融合预报的方法,通过多个模型和算法的融合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预报结果。

3.预警能力____年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在预警能力方面也得到提升。

首先,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提前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有效减少灾害损失。

其次,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可以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灾害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

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和地形环境差异较大,短时临近预报系统可以针对不同地区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

此外,短时临近预报系统还可以预警其他灾害,如地震、海啸等非气象性灾害。

4.社会影响____年的短时临近预报系统的应用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中国气象局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

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气科函〔2010〕2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管理,进一步做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依据《气象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业务规定》、《精细天气预‎报业务规范‎(试行)》、《天气预报等‎级用语业务‎规定(试行)》和《大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方案》等法律法规‎和气象业务‎管理文件,制定本业务‎规定。

第二条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预警短历‎时强降水、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以下条文中‎提及的强对‎流天气均特‎指上述几类‎天气)。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一‎小时降水量‎大于等于2‎0毫米的降‎水,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6省‎(区),可自行定义‎短历时强降‎水标准报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备案;冰雹天气一‎般指降落于‎地面的直径‎大于等于5‎毫米的固体‎降水过程;雷雨大风指‎平均风力大‎于等于6级‎、阵风大于等‎于7级且伴‎有雷雨的天‎气;其余强对流‎天气按相关‎业务定义或‎技术标准界‎定。

第三条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6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第二章业务分工第四条国家气象中‎心负责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开展全国范‎围区域性强‎对流天气的‎跟踪监视业‎务,制作和发布‎全国区域性‎强对流天气‎0-12小时短‎时预报产品‎,组织强对流‎天气全国会‎商。

第五条区域气象中‎心负责区域‎内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和区域内强‎对流天气省‎际联防的组‎织与协调。

第六条省级气象台‎负责本省(区、市)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的‎技术指导,跟踪监测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制作、发布本省(区、市)的强对流天‎气短时和临‎近预报产品‎。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短时临近预报系统

1.前言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频发。

目前,气象卫星探测技术、新一代雷达探测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我省的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此背景下,短时预报工作人员迫切需要建立“强天气监视平台”,充分利用这些气象信息新成果,实时监视我省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并能及时发现短时突发性天气的“蛛丝马迹”,从而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

2.系统建设目标2.1强天气监测平台的具体目标●一能自动侦查预设目录下新生成的文件,并解读文件内容,检查文件中的值是否达到预设阈值。

●二是要能用图形和文字或列表等方式显示卫星、雷达、闪电定位仪、地面观测、探空、数值预报产品等气象信息,并能对达到预设值的气象信息进行声音预警或闪烁提醒、各预警值可设开关功能●三是要与地理信息相叠加,能在图形上反映观测点的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特征。

●四是能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多层叠加显示各种产品,并能选择各图层的消隐/显示状态。

各图层的叠加顺序可调●能列表统计达到预警值的县(区、市)(###)●五是要能多个屏幕显示不同气象信息。

2.2系统要求●基于WebGIS进行开发;●图形的放大采用鼠标左键双击图形放大、右键双击图形缩小,按住左键移动鼠标实现图形的拖动。

●图形显示颜色柔和,功能操作简单。

●要求报警的气象要素报警阈值可以修改。

3.应用系统建设项目3.1地面观测资料地面资料分为自动站资料、本站资料。

自动站资料10分钟更新一次,人工站资料3小时更新一次。

降水、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湿度从自动站文件中获取,天气现象从人工站资料中获取。

相应的文件格式见附录1。

系统可以综合显示地面资料信息(按天气图填图格式),在显示站点的要素时可以进行单选或多选。

对站点也可以进行区域站和所有站的选择。

表1是地面资料实时监视的气象要素、显示方式、报警阈值3.2卫星云图部分3.2.1同步卫星资料(FY-2E)(1)图像产品EIDMYYGg.awx(红外图像)ESDMYYGg.awx(红外分裂窗图像)ERDMYYGg.awx(中红外图像)EVDMYYGg.awx(可见光图像)EWDMYYGg.awx(水汽图像)其中D(投影方式):N——麦卡托;L——兰勃托;G--高分辨率兰勃托投影g(观测方式):A——整点;C——加密(30分)YY(日期):01 ~ 31G(时次):0-9和a-n分别代表00~23(2)定量产品降水估计(PRE):TEGMYYGg.AWX(每天4次)大气运动矢量(AMV):TWDMYYGg.AWX(红外资料反演的结果,每天4次)TWWMYYGg.AWX(水汽资料反演的结果,每天4次)相当黑体亮度温度(TBB):TMGMYYGg.AWX(每小时整点)总云量(CTA):TCZMYYGg.AWX(每小时整点)(3)监测分析产品大雾:XOGMYYGg.AWX/XOOMYYGg.AWX(有事件时分发)3.2.2、极轨卫星资料:文件名:YYYY_MM_DD_hh_mm_AA.ldf其中文件名前五项分别为:年月日时分AA(卫星类型):NOAA17、NOAA18、AQUA、TERRA、FY1D 资料类型:白天为可见光;夜里为红外3.2.3显示方式以气象云图和地理信息叠加方式进行显示,云图的透明度可以调节。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作者:陈桂琴陈伟李佳雯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20年第08期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灾害性天气发生概率不断升高,及时精准的天气预报能够实现气象灾害的防御,降低恶劣气象带来的影响。

短时气象预报与临近天气预报因精准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气象部门的高度重视。

基于此,简要概述短时天气预报与临近天气预报,探究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优势,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短时天气预报;临近天气预报;防灾减灾中图分类号:P456.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20.23.084短期预报通常指预报实效为72 h的天气预报。

随着气象水平的不断发展,预报员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几小时甚至更短时间的天气状况,通常称之为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预报。

大多恶劣天气的发生都具有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剧烈等特点,短时天气预报在提前预测灾害性天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因此,加强短时气象预报与临近天气预报,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意义。

1 基本概述通常情况下,短时预报是指未来0~12 h天气参量的描述,其中0~2 h预报为临近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工作重点是监测和预警台风、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雷电、下击暴流和雪暴等灾害性天气。

2 应用优势2.1 提升预报信息精准性、针对性与时效性相对于短期、中期、长期预报而言,短时预报与临近预报的预报时效更短,主要集中在0~12 h,重点在于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尤其是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预报。

强对流天气系统具有生命史短、突发性强等特点,其生命周期短的只有几分钟,最长不过十几个小时。

由于生消速度快,因而难以把握。

短期预报只能预报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却无法预报其具体落区。

但提前1~2 h的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却可以清楚捕捉到系统所在位置,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防御方法,从而避免灾害性天气造成损失[1]。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优势1. 引言1.1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定义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是一种针对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短暂时间内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提醒的气象服务。

这种预报能够及时预警降水、风暴、雾霾等极端天气现象,帮助公众和相关部门做好灾害防范和减灾工作。

与传统的长期天气预报相比,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更加精准、可靠,因为它们关注的是近期将会发生的天气变化,能够更快地捕捉到天气的变化趋势。

短时天气预报通常涵盖未来数小时至数天内的天气信息,主要用于提示强对流天气、雷暴、暴雪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强度,为人们提供及时防范和准备。

临近天气预报则更加注重未来数小时内的天气情况,能够准确预测短时间内的气象变化,帮助人们及时应对突发天气事件。

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核心目的在于提供准确的、实时的天气信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防范和减轻灾害风险。

这种精准的天气预报服务对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是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支撑。

1.2 灾害防范的重要性灾害防范的重要性在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灾害是自然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突发事件,其破坏力极大,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科学的灾害防范可以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和应急救援效率。

在现代社会,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如台风、地震、洪水等,给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加强灾害防范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灾害防范意识、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只有充分认识到灾害防范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才能更好地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提前通知和预警提前通知和预警是短时天气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优势之一。

通过及时更新的天气信息和预警通知,政府部门和民众可以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受到灾害的影响。

短时临近预报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预报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预报工作制度一、总则短时临近预报工作制度是为了提高我国气象预报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气象部门从事短时临近预报工作的相关人员。

二、预报目标与任务1. 预报目标: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为政府决策、农业生产、航空航海、户外作业、公众出行等提供服务。

2. 预报任务:对0-6小时、6-12小时、12-24小时的天气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和预报,重点关注灾害性天气现象,如暴雨、雷电、大风、冰雹等。

三、预报预警等级划分1. 预报预警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对应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气象灾害。

2. 各级预报预警标准依据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紧急程度等因素确定。

四、预报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各类气象观测数据、卫星云图、雷达图等信息,进行数据质量控制、资料预处理和产品制作。

2. 分析与诊断:分析气象场变化、天气系统发展、物理量特征等,诊断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

3. 预报生成与发布:根据分析结果,制作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

4. 预报评估与订正:对已发布的预报进行评估,根据实况资料和用户反馈进行订正,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

五、预报业务平台建设1. 建立完善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平台,包括气象观测、资料处理、预报生成、信息发布等系统。

2. 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提高预报服务的实时性、准确性和覆盖范围。

六、预报技术研究与开发1. 开展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研究,提高预报模型、算法和预报技巧。

2. 结合中尺度气象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预报准确率和预警能力。

3. 加强预报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预报业务水平。

七、预报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1. 加强预报人才培养,提高预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2. 建立预报团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预报工作效率。

八、预报服务与用户互动1. 主动了解用户需求,提供针对性的预报服务。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

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一、目的和意义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天气变化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为政府部门和公众提供决策依据。

建立完善的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制度,对于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则1. 及时性原则: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尽快获取天气变化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预警信息的时效性。

2. 准确性原则:预警信息的发布应当基于可靠的气象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

3. 全面性原则:预警工作应当涵盖各类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确保预警工作的全面性。

4. 协同性原则: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应当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确保预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组织架构1. 设立气象预警中心:负责短时临近监测预警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制定预警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预警工作。

2. 设立气象监测预报部门:负责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制作预警产品,发布预警信息。

3. 设立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组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

4. 设立公众服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公众服务,加强与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工作流程1. 数据收集与处理:气象监测预报部门负责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

2. 预警产品制作:气象监测预报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预警产品,包括预警信号、预警公告等。

3. 预警信息发布:气象监测预报部门将预警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发布给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播。

4. 预警信息传播:公众服务部门负责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与媒体、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合作,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上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上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上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一、引言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一个沿海城市,面临着各种气象灾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公民和财产的安全,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将提出上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旨在加强预防、减轻损失、提高应对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背景和目的2.1 背景上海市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带,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较大。

夏季常常遭受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的袭击,而冬季则面临寒潮、冰雪等天气灾害。

这些气象灾害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威胁。

2.2 目的建立上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早期预警:提前掌握气象灾害的信息,及早发出预警,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应对能力:提高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应对能力,加强应急救援,迅速进行紧急救援。

3.损失评估和恢复:灾后对损失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应急预案的内容3.1 气象灾害的分类上海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冰雪•雷雨大风###3.2 预警和监测为了及时掌握气象灾害的情况,确保能够提前预警,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1.气象监测:建立气象监测站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包括温度、降雨量、风力等,确保数据的精准可靠。

2.预警系统:建立气象灾害的预警系统,并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响应的及时性。

3.群众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向市民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自身安全,做好防护措施。

###3.3 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台风:加强对海上和沿海工程、设施的巡查和维护,及早采取疏散和关闭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2.暴雨: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排查和维护,确保排水通畅。

做好低洼地区的疏散准备,及时转移居民。

3.高温:加强对高温天气的应对,提醒市民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安全。

4.寒潮:加强对供暖系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供暖设施的安全运行。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研究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研究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研究摘要:天气预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天气是人们日常出行、生产生活各类活动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气象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可以精准预测到短期内天气所出现的变化,并产生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数据参考,减轻了气象灾害的危害和影响。

基于此,本文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以便可以提升防灾减灾效果。

关键词: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气象;防灾减灾;作用分析随着气象知识的普及,社会大众对气象灾害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损失约占68%。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顷,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6%。

气象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给城市居民日常出行带来影响,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因此如何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成为了气象部门的主要任务。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能够及时预报突发性灾害,让人们针对即将到来的气象灾害有所准备,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有着重要影响。

一、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特点第一,时效性强。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可以达到预测突发气象灾害的目标,为人们提供气象数据,让气象灾害覆盖范围内的群众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造成过多损失。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改变了传统的天气预报模式,不再只是利用电视进行通报,会同时联合手机短信、微信推送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共同推送气象信息,在预测到气象灾害后第一时间通知群众[1]。

第二,精确度高。

天气预报准确度的提升是气象工作的重点,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和常规预报不同的是明确灾害性天气出现时间和影响范围,提升了预报内容精准度。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利用雷达、卫星等手段对气象观测、数据模拟的方式对气象信息进行预估,判断未来天气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对小范围内的气象灾害进行预警,有利于提升防灾减灾效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的通知-沪府规〔2019〕19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的通知-沪府规〔2019〕19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的通知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的通知沪府规〔2019〕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9年4月17日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为规范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使用效率,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降低气象灾害损失,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和《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种类和分级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低温、霜冻、高温、雷电、冰雹、大雾、霾和道路结冰,共13类。

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一般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与传播(一)市、区气象局负责本级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上海中心气象台负责全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变更和解除,并加强对各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的业务指导。

各区气象局所属气象台负责本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变更和解除。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通过市、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一发布。

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及容易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混淆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
系统项目说明
我公司参与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项目名称为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开发。

该项目的背景: 2008年中国气象局批准实施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系统项目建设。

经过项目组一年的研发工作,成功地在MICAPS 3.0框架上开发了具有较强功能的短时临近业务系统SWAN (Severe Weather Automatic Nowcast system)的零版本,并在部分省市投入业务试运行。

SWAN零版本具有雷达立体显示、定量测量降水、雷达反演TREC风场、6分钟内更新的未来0~1小时回波强度和降水预报、风暴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灾害性天气实时显示和报警、临近预报自动客观检验等功能。

SWAN 0.0版虽具有一定短时临近业务功能,但与业务实际需求还有相当距离,其不足主要体现在系统功能单一、算法种类少、稳定性不够、预警预报时效短等方面。

2009年,中国气象局将在SWAN 零版本基础上将继续开展SWAN 壹版本建设,着力研发更多算法,提升系统功能,并在全国和上海世博会上推广应用。

该系统鉴于基于J2EE规范的三层结构的行文应用尚不成熟,拟以Lotus Domino平台,在目前行文应用的基础上,改造原有的公文流转系统,使之能与其他基于J2EE规范新开发的应用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其他应用主要基于J2EE规范开发。

为加强Domino Server访问安全性,在Domino服务器之前设置安全代理服务器,所有对Domino服务器的访问均须经过安全代理对身份数字证书的认证以后才能进行。

考虑到数据库基于用户名/口令方式进行身份认证,为加强关键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所有对关键数据库的访问均须经过安全代理对身份数字证书的认证以后才能进行。

该项目的运行将为国内气象行业带来以下收益:
1. 能够为气象系统提供短时临近气象的预测和信息监控,通过该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和提前预警。

2. 通过雷达立体显示、定量测量降水、雷达反演TREC风场、6分钟内更新的未来0~1小时回波强度对近期的降水预报、风暴识别追踪和灾害性天气进行实时的现实和报警。

提高气象系统的临近报警功能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公司参与该项目的部分合同额折合人民币约为万元,截止到2009年12月,累积回款人民币金额为元.
武汉开目佰钧成软件资源有限责任公司
2009-1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