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设规划导向和约束多管齐下稳步发展
学习《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体会文章
学习贯彻《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心得体会数据基础制度是为数据要素配置主体提供激励和约束、实现数据要素有效治理、支撑数据要素合规高效利用的一整套紧密联系、内在协调、相互支撑的制度集合,主要包括产权、流通、分配、治理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是我国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里程碑事件,表明我国推进数据要素治理现代化、助力高标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壮大的数据基础制度“四梁八柱”搭建迈入全新的阶段,势必会对我国近年来正在持续推进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工作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事实上,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具创造性的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基础制度则是国家推进数据治理的基础框架,两者近年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首次提出“要制定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完善数据产权保护制度”,标志着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此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重要政策文件也一再强调,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短短几年间,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到“实施数字中国战略”,从“建立数据资源相关制度”到“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与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工作稳步推进至此次《意见》印发,我国已初步完成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在此过程中,作为推进数据要素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科学治理、确保数据要素合规高效配置、稳定各方政策预期的关键举措,数据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更是大步向前推进截至目前"我国已基本搭建起数据安全和市场等方面治理制度的基本规则架构,为数据要素治理提供了初步的制度保障其中,在数据安全治理制度方面,我国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为主体的数据安全治理顶层制度框架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系列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和配套文件;在数据市场治理制度方面,我们形成了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主体的数据市场公平竞争治理基本制度框架然而,由于数据特性复杂,数据要素配置仍存在流通不顺畅、交易不健全、合规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治理难题,亟须从制度层面构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动态优化、稳定预期的数据要素治理制度体系为此,《意见》把握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这一主线,坚持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问题导向的思路,聚焦解决数据治理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明确提出要加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积极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数据风险,加快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的治理模式,创新政府治理方式,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规范市场发展秩序,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数据要素治理格局在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大背景下,这将有助于提升数据要素治理效能,明确参与数据要素配置各方的基本权利义务,培育更多合格数据要素配置主体,切实降低各方数据合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和增强市场信心,进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潜能,发展壮大数据生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学习《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体会文章一夯实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中央深改委近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于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激发数据要素价值潜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意见》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构建数据基础制度,让数据要素的获取、加工、流通、利用以及收益分配等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最终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的提升可以说,《意见》的出台正式拉开了我国数据产权制度从宏观政策主张走向具体制度实践的序幕未来,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持续提升数据要素作用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对数据要素的使用是区分数字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特征之一数据赋能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已成为驱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各国纷纷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数据资源、数据处理技术、数据产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竞争,数据要素的流通利用也已成为国际竞合焦点通过夯实数据基础制度,有助于统筹全国大市场的资源配置,抢占数字经济国际竞争优势,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高效促进数据流通交易不同于传统的生产要素,数据可以通过流通实现增值《意见》对数据流通和交易进行区分,交易仅是数据流通的一种方式,数据还可以通过共享、开放、数据服务等方式实现流通在数据交易方式上,国家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总体来看,无论数据流通还是数据交易,均以合规为基础,以高效为目标合规的要求可以转化为对数据来源、数据用途、数据流转过程的规范化;高效的要求则可以转化为进一步对数据交易场所统筹建设和数据流通标准引领作用的提升科学分类数据资源《意见》依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进行数据分类,涉及不同的确权和授权规则对于公共数据,明确其定义为各级政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履职或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鼓励以多种形式向社会提供不涉及个人信息、不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数据;对于企业数据,泛指所有持有数据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数据资产,与公共数据形成对应关系;对于个人数据,采集、处理和流转,则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要求数据资源的科学分类,有助于推进数据确权与授权进程保障数据处理者的投入收益制度坚持“谁投入、谁贡献、谁受益”的基本原则,保障了数据处理者的投入能够获得合理收益的权利,从而形成正向激励同时,通过对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产权进行合理保护,为数据处理者合法持有数据、有效使用数据并通过数据流转获得收益提供依据,也为各市场主体提供了利好因素保护数据来源者的权益数据处理者持有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数据来源者(例如平台商家、消费者、I。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02•【字号】浙政办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的通知浙政办发〔2024〕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和《十方面民生实事责任分解》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
各地、各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历次全会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十项重大工程”,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落实,确保政府工作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为全国大局勇挑大梁、多作贡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2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解一、王浩省长牵头重点工作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2.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论坛、展会、节庆等活动,把更多财力用在帮企业、促发展、惠民生上。
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牵头,省商务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除标注为“牵头”单位外,列第一位的为牵头或汇总单位,下同)3.积极争取并高效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其对重大项目建设的拉动作用。
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稿和某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应七个战略议题材料合编
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稿和某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应七个战略议题材料合编2021年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稿和某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应七个战略议题材料合编2021年关于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范文2920字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部署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前面,__ 同志分别作了详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X 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阶段,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其一,“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十四五”规划具有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各项阶段性要求,把X 的发展放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确保X 与全省、全国同频共振、同步跟进。
其二,“十四五”规划是破解X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规划。
近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8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总量在全省的落后地位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短缺的现状没有改变。
同时,还面临着发展新动能培育不足、投资支撑后劲乏力、环保压力持续加大、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有效破解。
解决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需要通过编制规划和谋划项目来研究、来破解、来推动。
其三,“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加快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
当前,我市和全省、全国一样,经济发展迈入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十四五”规划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个五年规划,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政策体系,重点任务还是改革举措,都要通过制定规划予以细化和安排,通过谋划实施项目来落实和推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文号】•【施行日期】2016.1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机制的意见》(201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已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为更好发挥《纲要》引领和约束作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把规划蓝图变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效,现就建立健全《纲要》实施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为动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各级党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更好履行政府责任、提升政府效能,建立健全《纲要》实施机制,形成全体人民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一)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该放的全部放给市场,把该管的切实管好。
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促进公平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最大限度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责任,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纲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国发〔2013〕41号《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为积极有效地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同时指导其他产能过剩行业化解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一、充分认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速趋缓,我国部分产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
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
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
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前,我国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主要受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一些企业对市场预期过于乐观,盲目投资,加剧了产能扩张;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一些地方过于追求发展速度,过分倚重投资拉动,通过廉价供地、税收减免、低价配置资源等方式招商引资,助推了重复投资和产能扩张;与此同时,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政策、规划、标准、环保等引导和约束不强,投资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完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不到位,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健全,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一、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政府主导制定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聚焦智能制造跨行业、跨领域的融合创新领域,建成覆盖5大类基础共性标准、5大类关键技术标准及10大领域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加强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加强标准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化,建立动态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智能制造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深入实施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到1978年。
组织实施了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发展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国防科技工业,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第二阶段为1979年到2012年。
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跨越,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制造业规模体量迅速扩大。
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
制造业在由大到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稳步增强,供给体系质量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加速向制造业全链条、全流程渗透融合,催生了智能制造这种全新的生产方式。
世界各国纷纷将智能制造作为突破点,抢抓未来竞争主导权。
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试点示范,大力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培育超过6000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是大力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
全面推行河长制学习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多选题
全面推行河长制学习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多选题)1、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基本原则有().(P3)A、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B、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C、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D、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
参考答案:A B C D2、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组织形式为全面建立()级河长体系。
(P3)人、省级;B、市级;C、县级;D、乡级;E、镇级。
参考答案:A B C D3、为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保障措施有().(P6)人、加强组织领导;B、健全工作机制;配强化考核问责;口、加强网络监督。
参考答案:A B C4、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推进()的必然要求。
(P8)A、绿色发展理念;B、绿色保护理念;C、生态文明建设;D、生态安全建设。
参考答案:A C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江河湖泊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明确要求。
江河湖泊具有重要的()。
^9)A、资源功能;8、环境功能;C、生态功能;D、经济功能。
参考答案:A C D6、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P11)人、强化红线约束,确保河湖资源永续利用;3、落实空间管控,构建科学合理岸线格局;C、实行联防联控,破解河湖水体污染难题;D、统筹城乡水域,建设水清岸绿美好环境;E、注重系统治理,永葆江河湖泊生机活力。
参考答案:A B C D E7、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格重大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切实做到().(P12) A、量需规划8、因水制宜C、以水定需D、量水而行。
参考答案:B C D8、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处理好()与()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
(P3)A、河湖管理保护;B、河湖管理规划;C、开发利用;D、开发建设。
参考答案:A C9、全面推行河长制,必须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
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抓好“四个关键” 聚力项目建设
抓好“四个关键” 聚力项目建设作者:吴宣来源:《前进》 2020年第5期吴宣贯彻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强化“项目为王”鲜明要求和工作理念,牵稳抓牢项目建设“牛鼻子”,持续抓好“科学谋划、双招双引、创优环境、实干快干”四个关键,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锲而不舍地推动项目落地见效,确保项目建设盘子实、进展快、达效早、带动强,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科学谋划,夯实项目盘子。
科学谋划好项目,立足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高质量谋划项目建设的大盘子、基础库。
一是在“产业”上谋。
认真分析研究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和先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动态,把握县域经济一产、二产、三产发展的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寻找关联产业集群,谋划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集群类好项目。
二是在“链条”上谋。
精心梳理完善、延长主导产业链条,制作《工业经济循环产业链布局图》和《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绿色循环产业链布局图》,从链条中谋划项目。
三是在“龙头”上谋。
立足打造全国、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基地目标,把握各个产业的上游制高点,围绕产业“龙头”和产业化龙头企业谋划项目,增强项目的带动力、影响力和实效性。
四是在“短板”上谋。
聚焦现有优势产业链条的空白或产能不足,立足长远,补齐短板、规划项目,促进产能补充项目和链条完善项目进一步完备。
全方位、全产业、全链条的科学精准谋划,抓项目建设的底盘更实,基础更牢,对象更清。
今年,我们谋划了总投资达114亿的新能源发电、新材料加工、钢铁焦化转型升级项目18个,在三大产业中梳理出20条产业集群发展链,夯实项目库150多个项目,精心打造全国最大的锰铁生产基地、中西部印刷包装文化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
二、抓“双招双引”,增强发展后劲。
强化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引进更多项目、资金和人才,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
白银市十三五年规划纲要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1月28日白银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环境..................................................................... - 1 - 一、发展基础.......................................................................... - 1 -二、机遇与挑战........................................................................ - 9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发展定位......................................................................... - 15 -三、空间布局......................................................................... - 16 -四、主要目标......................................................................... - 17 -五、重大支撑工程..................................................................... - 21 -第三章聚焦精准扶贫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 22 -一、明确精准扶贫脱贫目标............................................................. - 22 -二、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方针............................................................. - 23 -三、健全精准扶贫脱贫机制............................................................. - 26 -四、创新精准扶贫脱贫方式............................................................. - 27 -五、突出精准扶贫脱贫重点区域......................................................... - 28 -第四章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30 -一、构建创新体系..................................................................... - 30 -二、建设国家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 - 32 -三、打造高新区产业孵化创新基地....................................................... - 33 -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 34 -第五章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 35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36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39 -三、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 - 43 -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 46 -第六章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制约发展瓶颈................................................ - 46 -一、构建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网络......................................................... - 47 -二、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 48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 - 49 -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 51 -五、强化信息基础设施................................................................. - 52 -第七章强化提质增效举措,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 53 -一、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 53 -二、发展高效特色农业................................................................. - 54 -三、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 56 -四、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 56 -第八章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 57 -一、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 - 57 -二、培育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 58 -三、建设重点示范小城镇............................................................... - 59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60 -第九章弘扬优秀社会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 61 - 一、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 61 -二、创新文化体制机制................................................................. - 62 -三、建设公共文化体系................................................................. - 63 -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 65 -第十章务求民生保障实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66 -一、推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 67 -二、优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69 -三、扩大就业创业..................................................................... - 70 -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 71 -五、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 72 -第十一章践行绿色低碳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73 -一、扎实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 73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75 -三、切实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79 -四、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 79 -第十二章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对外开放格局.............................................. - 80 -一、深化国企和国资监管体制改革....................................................... - 80 -二、健全市场机制..................................................................... - 82 -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 83 -四、推进财税投融资体制改革........................................................... - 84 -五、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85 -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 86 -第十三章健全依法治市机制,建设平安和谐白银.............................................. - 88 -一、依法加强地方立法................................................................. - 88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 88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89 -第十四章加强党的核心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 92 -一、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 92 -二、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 93 -三、强化政策配套和协同拉动........................................................... - 94 -四、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 95 -附件:“十三五”规划纲要有关名词解释.................................................. - 98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2023年城乡建设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城乡建设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思路一、总结2023年,我们城乡建设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这一年,我们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城乡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下面,我对2023年的城乡建设工作进行总结。
(一)加强规划引领,优化城乡布局2023年,我们重点推进了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我们优化了城乡布局,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交通、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在2023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了城乡交通、水电气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速度。
通过这些举措,我们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城乡经济发展2023年,我们积极推动了城乡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了对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我们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村面貌和农民居住环境2023年,我们在农村土地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土地整治,我们提高了农村面貌和农民居住环境,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五)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和谐宜居的城乡社区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城乡社会治理工作,建设和谐宜居的城乡社区。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推动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
二、2023年工作思路在2023年城乡建设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全力推动城乡建设工作取得更大的进展。
下面,我将提出2023年工作的思路。
(一)突出重点,推动城乡发展的互补共赢我们将突出重点,推动城乡发展的互补共赢。
具体来说,我们将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城市的支持,推动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3年-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与答案
2023年-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政府为推动产业更好发展而采取的鼓励或限制性政策措施,以形成产业自我调整机制为主要目标的产业政策是()。
A.以产业结构政策为主的产业政策B.以产业组织政策为主的产业政策C.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并重的产业政策D.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并重的产业政策【答案】 B2、目前,我国机场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是()。
A.35%B.30%C.25%D.20%【答案】 C3、基本建成交通强国是()年。
A.2020B.2035C.2049D.本世纪中叶【答案】 B4、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由()编制。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各省级人民政府C.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D.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同各省级人民政府【答案】 D5、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构建()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A.科学适度有序B.绿色循环低碳发展C.约束和激励并举D.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答案】 C6、利用通信手段开展异地教育,这种教育形式称为()A.虚拟教育B.远程教育C.多媒体教育D.网络教育【答案】 B7、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直接作用是()A.稳定货币供应量B.引导居民储蓄行为C.防止通货膨胀D.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答案】 D8、到(),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
A.2020 年B.2035 年C.2050 年D.本世纪中叶【答案】 D9、根据我国现行税收分类,按是否有单独的课税对象、独立征收为标准,税收可以分为()。
A.正税和负税B.正税和附加税C.独立税和附加税D.直接税和间接税【答案】 B10、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中,三级、三类规划的划分依据分别是()。
A.行政层级,对象与功能B.行政层级,区域规模C.区域规模,发展领域D.区域规模,对象与功能【答案】 A11、()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
第十三章 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 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
第十三章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与政策(new)第十三章基础练习题综合练习与答案一、单选题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A.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B.一核.双轴.三城.四区.多节点C.一核.两区.三轴.四城.多节点D.一核.双城.三轴.四区.五节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空间布局是“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
2、下列有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到2020年总体指导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B.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C.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D.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选项C错误,使“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
参见教材P312。
3、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三个阶段中,增强部分率先发展地区的实力,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的阶段是()。
A.奠定基础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C.冲刺发展阶段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部大开发战略。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参见教材P301。
4、关于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的阶段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准备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B.奠定基础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C.加速发展阶段,从2010年到2030年D.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从2031年到2050年【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
(2)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
(3)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
学校2023年五育并举工作实施方案
2023年学校五育并举工作实施方案XX市XX区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致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围绕“怎么看五育?怎么谋五育?怎么干五育?怎么保五育?”,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五育并举”区域实施体系。
一、奠基未来,站高望远看“五育”一是将“五育并举”作为落实XX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抓手。
坚持“为党育人”初心,“为国育才”立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将“五育并举”作为遵循规律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以“五育并举”作为教育评价重要标准,以“五育并举”推动建立良好教育生态。
三是将“五育并举”作为立德树人奠基未来的重要抓手。
全面升级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城市能级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改善提供坚强教育支撑、人才支撑,提升民族的未来竞争力。
四是将“五育并举”作为破除教育的重要抓手。
坚守让学生科学健康成长的教育本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标准有规律可循,任何评价都必须守好这一本分,才能引导人人出彩、人人健康、人人成才。
五是将“五育并举”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取向,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断满足社会对多元化、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增强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谋“五育”(一)明确方向路径,创新出台“五育”实施方案。
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在全国区县率先出台《关于落实“五育并举”推动龙泉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五为”方向:德育为先、智育为重、体育为基、美育为要、劳动为本,推动智育独大向五育并举转变;聚焦五个重点,教育理念更新、课程资源丰富、评价体系完善、队伍结构优化、设施设备配套;明确“三步走”目标,力争到2023年形成“五育并举”区域实施策略,2025年健全区域“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支持体系,2035年形成“五育并举”全面育人良好教育生态。
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3日至11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对于制定规划和远景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不仅要求增量,更要讲究质量。
因此,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采取系统、科学、合理、可行的方式,以有效的途径实现全面发展。
一、加强创新驱动,建设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不充分,市场和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在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时,应大力提升创新驱动,建设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说,需要实现以下目标:1、加强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
通过提高研发经费投入,提升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创新机构与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快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产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升级和布局转型上,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行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以此为经济转型升级打下稳定的基础。
3、保护知识产权和改进发明质量。
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发明的质量管理,为创新和发明的保护创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为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市场机制。
二、加快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推动现代产业升级在这个信息时代,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时,应加快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以加速现代产业升级的步伐,切实解决当前数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1、构建数字产业生态系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等是数字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制定规划时,应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进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司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区域司发布《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15•【文号】•【施行日期】2024.03.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促进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建设行动计划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目前全国共19个,包括上海浦东、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兰州、广州南沙、陕西西咸、贵州贵安、青岛西海岸、大连金普、四川天府、湖南湘江、南京江北、福州、云南滇中、哈尔滨、长春、江西赣江新区。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新区扎实推进事关全局和专项领域的改革创新,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发挥了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在新征程上,为进一步凝聚激发新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强劲动力,增强先行探索、示范引领功能,打造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现就今后3年拟集中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紧紧围绕改革开放综合功能平台的定位,推动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更有作为,在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上精准施策,在重点领域改革上深化探索,努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更好服务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增强新区科技和产业竞争力(一)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发挥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张江、南沙科学城等高水平承担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任务,建成投运一批大科学装置,研究“十五五”时期在有条件的新区建设新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可行性,支持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和平台向具备条件的新区倾斜。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陈日月,王昱东(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一、引言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有机衔接,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作为建设产业学院的首要原则和任务”。
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元协同育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对产业学院发展要求的表述发现,现行产业学院在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存在产教育人理念认识不足、产教协同育人效能不高、产教资源融入对接不畅的共性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产教协同育人理念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在尚未厘清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内涵和自身专业特点与发展方向的情况下盲目在学校二级学院内创建产业学院,对产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思路,对区域产业适用性人才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判断。
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不适配,未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导致区域产业人才紧缺;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对接不深入,未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产业人才供给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涵盖的实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①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产业学院的地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C-b/2021/03/13;主持人:王昱东、陈日月);2022年度无锡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重点项目“无锡市职业教育金课《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负责人:陈日月)。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
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5.21•【字号】德政发[2014]8号•【施行日期】2014.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德政发〔2014〕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41号文件化解过剩产能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总原则,明确“企业、市场、政府”三者定位,重点从“消化、转移、整合、淘汰”四方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内在发展动力。
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驱动,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延伸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优化外在发展环境。
遵循经济规律,激发市场需求,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实现企业在公平市场环境下良性竞争,运用市场手段来化解过剩产能。
--坚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创新综合管理机制。
严格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遏制产能盲目扩XXX重复建设;强化资源能源和环境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协调服务,发挥部门合力,落实地方责任。
(三)主要目标。
通过5年努力,达到以下目标:--产能利用基本合理。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答记者问
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组织部•【公布日期】2024.06.13•【分类】问答正文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指导性文件——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答记者问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日前,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就《规划纲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规划纲要》的主要背景和总体考虑。
答:党政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指挥部”。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批准印发7个领导班子建设规划,为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
制定实施《规划纲要》是党中央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对从组织上保障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起草中,重点把握几个方面。
一是充分体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有关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领导班子建设各方面。
二是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三是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吸收近年新鲜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注重与现有政策规定衔接。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既明确普遍要求,又分层分类精准施策,力求能执行、好落实。
问:《规划纲要》对党政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哪些总体要求?答: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理论武装,配强领导班子,锤炼过硬本领,持续正风肃纪,建设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堪当时代重任的坚强领导集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组织保证。
关于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报告
关于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报告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更加注重结果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强调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实事。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部门支出责任、节约公共支出成本、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当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力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逐渐建立,制度框架和工作架构初步完善。
但在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尚显薄弱,尤其是如何把绩效管理同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用好用足绩效结果,发挥好绩效的激励约束作用,为财政资源配置提供依据和支撑等方面缺乏顶层制度规范指导,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合理。
本文从建立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时代价值、历史进程着手分析,结合x省近年工作实践,提出健全覆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对策建议。
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时代价值当前,在政府过紧日子的大环境下,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时代价值更加凸显。
(一)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的重要性1.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财政制度关注范围向财政产出、效果等维度延伸,在这一背景下,推进预算绩效改革也就成了当前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必然选择。
2.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是政府职能发挥的重要基础。
财政预算体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建立,实现从“供给保障”向“有效供给”的预算支出管理制度转型,可以促使政府以绩效为约束,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3.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要促进财政工作从原来的“重资金分配和投入”向“重项目管理”“重资金绩效”的转变,通过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有助于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较为规范的公共支出服务体系,推动财政改革内容的不断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建设规划导向和约束多管齐下稳步发展作者:苟护生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8年第22期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8〕52号文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地提出了强化城轨行业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具体意见。
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批准各地申报的建设规划,不仅是需要达到申报建设的准入条件,还需要综合考量城市经济实力、投融资能力、交通需求、建设管理能力和在建项目等多方面情况,同时注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相关交通规划的衔接。
总体来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将由速度优先转向质量和效率并重。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范围内虽然起步晚,但一直努力向发达国家学习,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各城市发展阶段稳步发展。
在发展初期,因项目个数较少、里程相对较短、投资规模有限,规划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等原因,我国对于城轨项目的约束主要来自于前期立项审查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以界定工程内容和投资方案。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有部分超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城轨项目,使城市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对充分发挥城市功能,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存在不顾自身财力,盲目要求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现象;有的城市盲目攀比,追求过高建设标准,造成投资浪费;有的项目资本金不足,运营后亏损严重,给城市财政带来较大负担。
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2003年国务院以国办发〔2003〕81号文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简称“81号文”),在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确保城轨交通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城轨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81号文制定之时,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城轨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严格项目审批程序。
要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指出必须重视和改进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工作,项目审批要依据批准的建设规划进行,原则上项目的资本金须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对社会保障资金有较大缺口、欠发教师及公务员工资、政府投资项目在建规模过大,与其筹资能力明显不适应的城市,其城轨交通项目不予批准。
同时,提出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改革建设经营管理体制,提高投资效益等要求。
之所以提出相关要求,就是因为城轨交通资金需求量大,仅靠政府单一投资渠道建设运营,难以满足发展的需求,需要鼓励实行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和支持盘活现有资产,支持城轨沿线土地增值的政府收益,主要用于城轨建设。
近年来,各地对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对城轨发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随着建设规模、运营规模的扩大,个别城市出现了建设强度与城市财政收支不匹配,资金落实不到位;客流效益较差等现象,引起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在延续81号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意见》进一步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做好统筹。
总体上看,这一要求与《新型城镇化(2014—2020)》提出的“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相协调。
近期建设规模要与城市规模、财力支撑条件等相适应,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初审,按程序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建设规划。
首轮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后续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报国务院备案。
”的审批程序,延续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优化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程序的通知》(发改基础〔2015〕2506号)要求。
近期建设规划一旦经国家批准,就要按“规”的高度维护其严肃性,线路功能定位、基本走向等原则上都不应发生重大变化。
如果因为上位规划变化等导致建设规划确需变化,且增幅超过20%的,必须履行建设规划调整程序,避免随意调整规划。
今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在根据国家批复的建设规划审批项目的时候,更要严格把关,不在建设规划内的项目不予审批(核准),同时还要把握建设节奏,避免前期集中开工建设、后面集中开通运营。
同时,《意见》还对近年来的发展热门——有轨电车规划建设问题作出了说明。
因有轨电车以地面敷设为主,采用混合路权或半独立路权为主,与常规公交、BRT功能定位更加接近;基于现行管理审批体制,有轨电车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无需纳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报国家批准。
发展地铁轻轨的城市,应统筹考虑有轨电车的衔接和协调。
严禁以发展有轨电车的名义,变相建设轻轨,规避审批。
强化建设规划导向和约束作用,是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基础。
自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份有深度有质量的建设规划报告,就是实施好城轨项目的“粮草”。
《意见》进一步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就是要求在源头上做好文章,吸收方方面面的意见,处理好各式各样的问题,从纸面上的规划变成切实可行的“百年规划”。
这既是政府信用的具体体现,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有效举措。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轨行业发展不能只算自己一本账、自家一部经。
既要充分考虑市民出行的合理诉求,也要考虑城市财力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要求。
小规划服从大规划、行业发展服从社会发展,在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走廊上结合城市规划发展多系统、多制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市域范围应适当发展市域(郊)铁路,让合适的系统承担适合的功能。
进一步深化前期工作、控制建设节奏、确保运营安全、加强综合开发,及时回应市民关切,最大限度争取百姓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着力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市民安全、快捷、舒适出行的需要。
(作者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