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2016秋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3.2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整体性讲义(经典打印版)【考纲展现】1.自然带的含义及其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4.天文环境各要素的作用,天文环境的全体性。
考点一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1.自然带的构成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
如以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特别提示]自然带的散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反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反,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陆地性气候和温带季习尚候。
(2)相反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独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021·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为我国东部地域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21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规范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那么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下题。
1.外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 .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 形成图示绿色隔离带景观差异的缘由能够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喜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考点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定义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影响要素主导要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散布特征延伸方向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南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南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方向典型地域低纬和高纬地域中纬度地域典型景观变化例证沿海←内陆←沿海〔1〕在剖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绪停止,特别关注纬度位置差异。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_图文
7.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 ,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 自然环境的影响。
7.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 自然环境的影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 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 地势变化:地势逐渐降低。
理由:自A地至B地湖岸线 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 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 海拔低。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 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
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 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 水量锐减,沉积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4.上图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C )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5.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C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典型例题]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 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 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 积扩大约1倍。
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图解】湿地面积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湿地面积 不断减少
生物物种 减少
土壤沙化、盐 碱化等
洪涝灾 害增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ppt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三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析 课时作业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思维导图
SIWEIDAOTU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内容索引
NEIRONGSUOYIN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地形 水
大气
岩石
植物(生物) 动物(生物)
土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黄土高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貌 戈壁、沙漠为主
植被 稀疏
深居内陆
干旱 大陆性
气候
土壤 贫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与 差异性p pt(精 品系列 PPT)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是()A.abc B.def C.ace D.bdf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少、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少、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4.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
读图回答5~6题。
5.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C.生物条件D.地质条件6.图中表示的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关于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8.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读下图,回答9~10题。
9.此图可以简单看作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
与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对应的是()A.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10.此图可以说明()①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③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④生物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12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整体性(含解析)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12考点规范练第32页一、选择题气象学常用干湿绝热状况来表示大气垂直升降运动。
干绝热增温是指冷干大气下沉运动升温现象,湿绝热降温是指暖湿大气上升运动降温现象。
下面为某山位置示意图及该山在最冷月平均干绝热增温和湿绝热降温状况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关于该山上空大气及其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由④运动到③B.大气由②运动到①C.③处大气中水汽含量最大D.①处大气具有暖湿特点2.该山降水最多的位置为( )A.①处B.③处C.②~③之间某处D.③~④之间某处3.关于该山所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山位于温带B.④处气候干燥C.①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D.①处盛产甘蔗答案:1.D 2.C 3.B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右侧虚线为气流下沉导致的干绝热增温;左侧虚线为气流上升导致的湿绝热降温。
湿绝热降温是指暖湿大气上升运动降温的现象,因此右图中①处为暖湿的空气逐渐上升至②③的过程,所以D项正确,B项错误;干绝热增温是冷干大气下沉运动升温现象,即大气由③运动到④的过程,所以③处为冷干气流,大气水汽含量小,因此A、C两项错误。
第2题,暖湿空气受地形抬升影响,气流上升、气温下降,可能会产生降水,而气流下沉、气温升高不会产生降水,因此D 项错误;图中①处暖湿空气还没抬升,因此不会产生降水,A项错误;③位于山顶,气流干冷,因此不会产生降水,B项错误;②处附近湿绝热降温的变化趋势发生变化,说明在②处空气达到饱和,大气在继续抬升过程中,会产生降水,因此C项正确。
第3题,由材料可知,右图表示该山在最冷月的平均干绝热增温和湿绝热降温状况,山麓地带气温在10 ℃以上,因此该地位于亚热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林,A、C两项错误;④处温度高,且是下沉气流,因此气候干燥,B项正确;①处降水少,不适合布局甘蔗,所以D项错误。
(2015辽宁大连四十八中一模)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完成第4~5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含解析
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基本要素:气候(大气)、地形(地貌)、水文(河流)、土壤、生物(植被、动物)。
2.三大循环: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及岩石圈循环,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两大新功能:构成整体才能形成,单一要素并不具备。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4.三大表现及意义:(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同一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举例: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举例:(3)不同区域之间,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其它区域。
意义: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举例:【解读】青藏高原的隆起(地形地貌),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大气),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大气)向东输送,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土壤),极易受流水冲蚀,泥沙随流水汇入黄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水文),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地上河”,造成严重水患(生态环境问题)。
颗粒更小的泥沙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
这一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运动,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整体性答题模板构建】在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通常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答题思路:分析角度解题方法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一果多因”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区域之间”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教案(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湘教版高三必修1地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为背景,结合区域图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区域环境特征。
2.常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变化,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其影响。
3.利用区域气候图、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4.以区域图、模式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基础全面梳理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在生命出现前,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01化学演化过程;在生命出现以后,□02有机进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
(2)说出地质时期两次因环境变化而衰退和灭绝的物种。
①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03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04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05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②中生代末期:□06恐龙灭绝,海洋中有50%以上的□07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2.人类出现后,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过程中应注意的两大问题(1)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08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09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大尺度X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01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02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三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M―→N方向)01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①成因:□03纬度变化更替,如在大陆西岸,从赤道向南北两极,自然②表现:沿□02纬线延伸,随□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等,各自然带均呈东西方向延伸。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五章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件,从而导致了其他要素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有统一
的变化过程。
3.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C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4.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B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解析:从图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可知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环节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蒸发(蒸腾)、水 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地 表径流、地下 径流)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 化、侵蚀、搬 运、堆积、固 结成岩、变质、 重熔再生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物质循 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 汽输送)、重力能 (降水、径流)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3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6高考导航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2.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表现。 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 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 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 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 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高优设计届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十四页,共29页。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梳理 考d考iǎ点点n)(探探kǎ究究o 图表技法 演练巩固
(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B)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C)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第二十二页,共29页。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梳理 考点探究
1-3 4-6 7
图表技法
演演 lià练练n)巩(巩yǎ固固n
考点(kǎo 考di点ǎn梳)梳理
理
考点探究 图表技法
演练巩固
思维辨析
1.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2.土壤的形成就是矿物质的富集过程和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3.成土母质是植物所有养分的最初来源。(×) 4.自然灾害的群发性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5.人类活动符合自然规律,会形成肥沃土壤,如水稻土。(√)
第十页,共29页。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kǎo
考点梳理 考di点ǎn探)探究 图表技法 演练巩固
11
究
2.环境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十一页,共29页。
第三章
第1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梳理 考d考iǎ点点n)(探探kǎ究究o 图表技法 演练巩固
12
3.不同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 他区域。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
2016高考地理一轮导学案必修1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教版含解析)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考向一 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有人称海洋浮游植物为“生物泵”,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
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因此B项错误。
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C项错误。
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D项错误。
考向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①循环功能②转化功能③生产功能④平衡功能A.③B.④C.③④D.①②③④3.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 )①生物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2.C 3.D解析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 地带性 地带性 经度 规律 地带性 垂直 地带性
主导因素
热量
典型地区 低纬度、 高纬度 中纬度 大陆 海拔较 高的 山地
水分
表现形式 沿纬线方向延伸,沿 纬度 变化 方向更替 沿经线方向延伸,沿 经度 变化 方向更替 水平延伸、垂直更 替
意义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 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 类共同的家园——地 球
-8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1(2014课标全国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 地理位置。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9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 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 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9-
二、雪线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世界各纬度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 雪线高低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 1.气温: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 低纬向高纬降低。 2.降水量: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因而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 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30-
3.地貌: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陡峻 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缓坡雪线较低;阳坡雪线高,阴坡 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举例说明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 危害
意义
自然地理 环境具有 统一的演 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 一的演化过程,保证 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 的协调
-7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整体性 的表现 地理要素的 变化会“牵 一发而动全 身” 一个区域的 变化不可避 免地影响到 其他地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举例说明 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
水热
-16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 纬度地 带性
分布及说明 ①大陆的低纬地区: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 漠带 ②大陆的高纬地区: 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 带冰原带
经度地 带性
-17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以乞力马扎罗山为例,图解如下。
-25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对应训练 (2015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 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第3~4题。
-26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3.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4.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 是( ) A. 光照 B.水分 第3 题 ,据图可知,基带为暖温荒漠带 ,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基 C.海拔 D.热量
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地域分异
-2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气候 、水文、 地貌 、生物、 土壤等。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以物质和能量交换 为基础,相互 影响 、相互 作用 ,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 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图
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A项错;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项错;
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基带是荒漠带,C项正确;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
关闭
高山草甸草原带,D项错。第4题,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山地北坡,说明
三地的海拔、光照、温度差别不是太大,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引 关闭
3.C 4.B B项正确。 起的。故
1.D 2.B
解析 答案
-22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 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23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12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对应训练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第1~2题。
-13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 关闭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第1 题 ,农业生产的灌溉会使土壤湿度增加,地表蒸发的水量增多;土壤比热 B.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容增大 ,最高温度降低,使得气温变幅减小;蒸腾作用增强,降水会增加。因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此选择 B项。第2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种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导致
对应训练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 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关闭 D.阳坡和迎风坡 第1题,由7月份等温线分布可知,北坡3 ℃等温线与4 800米等高线重合,而 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 南坡3 ℃等温线海拔高于4 800米,说明同海拔地区南坡相对温暖,为阳坡; 可能为( ) 而雪线南坡较低 ,为迎风坡。第2题,①②间的地区距离雪 A.高山草甸 ,说明南坡降水多 B.高寒荒漠 关闭 线较近 ,温度低,气候寒冷 ,植被应为高寒荒漠。 C.针阔混交林 D. 高山针叶林
核心突破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有独 特的条件;“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说明该岛为火山岛。 (2)图表信息:
-24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2.规律应用 第(1)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该地位于6°S~7°S之间,为热带 雨林带。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 会促进植被的恢复。 【答案】 (1)A (2)C
-19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方法技巧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 ,东西方向延 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较明显的大 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 更替的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如喜马拉雅山等中、低纬高山地区 自然带的分异。
其他要素发生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B 2.B
解析
关闭
答案
-14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考点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组成要素 1.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 在某 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 一致性 ,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 上表现出 差异性 的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自然带 热量 (1)概念:由于 和水分不同,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 带 呈 状分布。 宽度 表现:占有一定 ,在地球上呈 长条 状分布。
要素 气候
水文
相互作用 对流层大气中热量、水分主要来自近地面,地面性质(地 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 各种水体之间存在水分交换;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之间也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 下的综合表现
-5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10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说明环境受外界影响较小; 耐寒和喜暖的动物的共同家园说明适合该地生存的生物及该地的 环境特征。 (2)图表信息:
-11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2.规律应用 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 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第(2)题,考查洋流的分 布规律。赤道地区分布喜暖的动物,企鹅的到来主要与该岛受到秘 鲁寒流的影响有关。 【答案】 (1)B (2)C
-20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图解要点 垂直自然带谱与纬度、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21考点一 考点二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2(2014课标全国Ⅰ)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 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 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解析 答案
-27-
一、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 的自然带 南美洲大陆西岸 3°S~30° S 分布着 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南美洲大陆南段东 岸形成温带荒漠带 (巴塔哥尼亚沙漠)
按理想状态的 形成原因 地带性分布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 热带雨林带(北)、 汽 热带草原带(中)、 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温带草原带(中)、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流深入内陆 (东)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 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 热带雨林带 原呈现热带草原带 候
-31-
三、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 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