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简答题新编_20140226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的()。

A. 知识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D. 技能教育答案:C2.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

A. 学习能力B. 创新能力C. 道德品质D. 专业技能答案:C3. 德育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身作则D. 强制灌输答案:D4. 德育的实施方式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5.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A. 道德规范B. 法律知识C. 社会公德D. 个人修养答案:B6.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B.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C. 促进学生情感发展D.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答案:B7. 德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A. 成绩考试B. 行为观察C. 心理测试D. 问卷调查答案:B8.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

A. 严格要求学生B. 放松对学生的管理C. 以身作则D. 只关注学生的成绩答案:C9.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该()。

A. 被动接受B. 主动参与C. 抵制教育D. 忽视道德规范答案:B10. 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应该()。

A. 完全依赖学校教育B. 积极参与C. 忽视家庭教育D.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家庭教育E. 所有选项答案:E2.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以身作则D. 强制灌输E. 寓教于乐答案:ABCE3. 德育内容的构成要素包括()。

A. 道德规范B. 法律知识C. 社会公德D. 个人修养E. 所有选项答案:E4. 德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A. 促进学生认知发展B. 促进学生道德发展C. 促进学生情感发展D.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E. 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答案:BCE5. 德育评价的方式包括()。

2018.04.江苏自考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试卷-答题

2018.04.江苏自考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试卷-答题

B138·28078(通卡)绝密★启用前201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课程代码 28078)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3页,共3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按要求填涂,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4页至4页,共1页。

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是( D)P.13A.科学性B.整体性C.实践性D.主体—发展性2.在中国古代德育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P.28.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阴阳家思想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现代化是(C)P.42-43.A.一种社会变迁过程B.工业化、都市化的过程C.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革命D.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4.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期的特点是(A)P.48.A.新旧观念或体制的冲突异常尖锐B.阶级对立严重C.贫富差距过大D.发展不均衡5.德育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德育发展规律B.服从人的社会实践的需要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遵守德育制度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精神,这就是(D)P.63.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精神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精神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契约精神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7.在德育过程的内部矛盾中,主要的矛盾是(B)P.86.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的矛盾D.德育内容与方法的矛盾8.德育过程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C)P.93.A.完整性上B.主体性上C.双向性特征上D.有序性上9.德育影响的连贯性是指德育过程运行的(C)P.100.A.一致性和科学性B.一致性和协调性C.计划性和系统性D.科学性和系统性10.狭义的德育仅指(A)P.9.A.道德教育B.思想教育C.政治教育D.伦理教育11.认为人的品德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思想品德观属于()A.神定论B.心生论C.生物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12.柯尔柏格将儿童称作“道德哲学家”,指的是(A)A.儿童能自发地形成他们的道德观念B.儿童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C.儿童的道德意识浓厚D.儿童能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13.现代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现代人的( D )P.126.A.积极性B.主体性C.自觉性D.德性14.德育的灵魂是(C)P.18.A.创新B.尊重C.民族精神D.学校教育15.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德育论属于(B)P.18.A.全球本位德育论B.社会本位德育论C.个人本位德育论D.国家本位德育论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简答题 汇总

简答题 汇总

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

答:1、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教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

2、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德育内容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3、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的变化。

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使得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逐渐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

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思想道德遗传和继承相统一的过程。

简述德育工作中说服法的要求。

/德育过程中怎样运用说服法?答: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简述德育工作榜样法的要求。

/德育过程中怎样运用榜样法?答: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简述德育工作榜样法中榜样选择的原则。

答:榜样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树立的榜样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与水平,使他们能够、愿意接受。

(2)真实性原则。

(3)要多选择那些具有道德智慧的榜样。

简述德育工作锻炼法的要求。

/德育过程中怎样运用锻炼法?答: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

28078德育论2010年试卷简答题及答案

28078德育论2010年试卷简答题及答案

2010年试卷简答题41.品德结构研究的理论成果对现代德育有何指导意义?P111品德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结构,因此明白现代德育①不仅要进行表层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培养,还应进行深层次的意识的教育,是学生形成稳定的世界观和信念。

②不仅要注意社会道德内容的传授,也要注重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德心理能力的培养③要注意到知情意行等品德心理形式与品德内容的密切关系和相互影响,使内容促进形式的发展,为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过程的安排,德育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认识依据。

42.简述社会德育组织体系的构成及相关职责?主要指社区的德育网络。

包括①居(村)委会教育领导小组,职责是利用社区优势,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宣传组织指导家庭教育,改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②校外辅导员队伍,由退休干部、工人、农民、战士、学者、模范人物、优秀家长等组成。

职责是进行专题报告、座谈等教育活动③社会实践基地领导小组,职责是组织管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进行考核,总结。

43.简述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与现代学校德育的区别和联系?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管理,与现代学校德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主要的区别是它们处理的矛盾不同: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是处理有限的德育资源与提高德育质量之间的矛盾,现代学校德育处理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密切联系:没有现代学校德育就没有现代学校德育管理,没有管理德育目标要取得成效也是不可能的。

从目标来看,二者都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规律,二者存在理论上的一致性。

44.简述德育网络的功能1)保证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教育影响的一致性2)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加强德育力度3)优化学校的外部环境(动员各单位力量,齐抓共管)4)通过信息筛选,保证教育目标的事实(不是简单拒斥,而是通过比较、对照、鉴别,提高受教育者辨析能力,自觉地排斥)45.德育研究开始要做哪些工作?P343选择课题;研究设计与计划;+P318德育的量化研究开始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德育科研队伍的培训工作,46.如何在现代德育中贯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10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实现现代化是统一的,因而与现代德育也是统一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精神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整理版)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整理版)

德育原理考试资料(整理版)一.名词解释: 10个1. 德育目标的序列:把同一目标中不同层次的德育要求按程度不同的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合理组成一个承前启后、相互照应的目标体系。

2. 澄清反应法: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作出反应,鼓励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以澄清其理解能力、感情、抱负、态度、信仰,检查其生活、行动和思想。

3. 德育隐蔽课程:在正规德育课程计划之外,并非教师有意设计但却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积极促动与影响的道德教育内容。

4. 公正团体法:旨在通过改变学校的道德气氛以形成一种集体协作、共同负责的精神并建立一种有利于集体发展和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

5. 品德意应能力:是个体面对道德情境而形成一定的道德意向、道德态度并推动道德行为的能力。

6. 三维结构说:班华认为,一切品德的形成都通过人的心理活动,一切品德的心理结构都包括心理内容维、心理形式维和心理能力维,每一维都有自己的亚结构,个体的品德是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统一。

7. 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乃指通过德育过程使个体实现自身的道德需要与愿望,以从中体验到某种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愉悦的功能。

8. 德育:乃是教育者依据教育对象品德生成的规律,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育对象的道德认识并引导其外化为道德实践,以实现其道德人格的自主建构和价值引导的教育活动。

质言之,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9. 道德讨论法:(道德两难论法)又称为新苏格拉底法(the new-Socaraticapproach是旨在引导学生就典型的道德两难问题进行讨论,以诱发其认知冲突、促进其积极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判断发展的教育方法。

10. 道德能力:个体处理道德意识与道德活动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对自身活动予以调节和支配的一种能力,包括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意应能力、道德控制能力、道德决策能力等成分。

11. 德育过程:以促进学习者品德的生成、完善为目标,教育者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答辩知识点总结

德育答辩知识点总结

德育答辩知识点总结德育是指德行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的教育活动。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德育答辩是评估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一种监督和评价机制。

德育答辩的知识点包括德育的基本概念、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德育答辩的原则和方法等内容。

一、德育的基本概念德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的过程。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使他们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

二、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塑造他们的良好品格和道德情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德育的任务包括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自律和自觉、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三、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纪律教育等方面。

其中,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素养的重要途径;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守法、守纪、尊法的意识和观念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方面;纪律教育是培养学生守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的重要内容。

四、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课外活动组织、辅导员工作等方面。

课堂教育是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和道德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课外活动组织是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辅导员工作是通过辅导员的辅导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德育答辩的原则和方法德育答辩的原则包括公正、客观、全面、尊重、激励等。

教育概论 简答题

教育概论 简答题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4)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缺点:(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2)缺乏灵活性(3)不利于因材施教(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辩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有人说,“‘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请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的对错。

(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

(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2、“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这一说法正确。

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德育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德育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课程管理第1题:狭义的德育专指()A. 道德教育B. 政治教育C. 思想教育D. 法制教育第2题:我国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之一是受()A. 美国教育学的影响B. 德国教育学的影响C. 苏联教育学的影响D. 英国教育学的影响第3题: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是()A. 思想教育B. 政治教育C. 道德教育D. 法制教育第4题:我国德育中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属于()A. 思想教育的范畴B. 政治教育的范畴C. 道德教育的范畴D. 法制教育的范畴第5题: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A. 思想教育部门B. 政治教育部门C. 道德教育部门D. 法制教育第6题:德育外延的界定应当遵循“守一望多”的原则。

“守一”指的是()A. 思想教育B. 政治教育C. 道德教育D. 法制教育第7题:率先提出“道德教育是一种超越”,拉开了道德教育本质讨论序幕的学者是()A. 王逢贤B. 鲁洁C. 班华D. 钟启泉第8题:德育对精神文化的传递与保存、改造与创新,指的是它的()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9题:德育能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这体现了它的()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经济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10题:学校德育通过系统的德育学科课程,可以向学生传播一定的政治理论,这体现了它的()A. 文化功能B. 经济功能C. 政治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11题:学校德育通过哲学及各科教学可以在新一代的思想上系统、完整地树立起作为世界观一部分的新的人生观、自然观,这体现了它的()A. 文化功能B. 经济功能C. 政治功能D. 自然性功能第12题:通过德育形成和发展个体品德的内容结构,这体现了德育的()A. 文化功能B. 政治功能C. 自然性功能D. 个体发展功能第13题:通过德育可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这是德育的()A. 文化功能B. 自然性功能C. 个体发展功能D. 个体享用性功能第14题:德育目的的要求应当高于德育对象的现实的道德水平;德育目的产生于德育活动之前,这体现了德育目的的()A. 超越性B. 可能性C. 预见性D. 教育性第15题:德育目的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的道德品质,实际上就是规定了道德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是德育的()A. 调控功能B. 导向功能C. 评价功能D. 制约功能第16题:认为德育目的应该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超越于一切利已欲望之上的“超人”,即具有“神性”的人。

《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德育论》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______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______。

答案:心理、行为2.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是______。

答案:教师3.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______矛盾。

答案: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4.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_____教育。

答案:心理健康5. 德育原则是德育过程中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包括______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等。

答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6.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重要手段,包括说服教育法、______法、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

答案:陶冶7. 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基本内容包括:德育目标评价、德育过程评价、______评价。

答案:德育效果8. 道德认知是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______、道德信念等。

答案:情感9. 德育实践锻炼法包括:学习实践、______实践、生产实践、课外活动等。

答案:社会10. 德育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______法、问卷法、访谈法等。

答案:实验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A. 政治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D. 美育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原则?()A.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 自由发展原则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方法?()A. 说服教育法B. 榜样示范法C. 实践锻炼法D. 惩罚法答案:D4.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评价的基本内容?()A. 德育目标评价B. 德育过程评价C. 德育效果评价D. 德育方法评价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实践锻炼法的内容?()A. 学习实践B. 社会实践C. 生产实践D. 文化活动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德育原理概述1、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传统思想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分工细、学科分化、意识形态概念的分化现象过程在中国不明显,我国有道德与政治不分的传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

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我国在学苏联时只学了合乎自己思维习惯的东西。

3)、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由于以小博大的战争环境等原因,1949年之前的德育概念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教育未得到及时的改变,受文革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

2、德育概念的泛化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什么弊端?1)、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

2)、在论述德育过程或德育的心理机制时又统统变成了道德教育过程或心理机制的描述,容易造成理论体系上的一些逻辑错乱。

3)、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难以在一个统一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我们若一味坚持自己的“特色”,则难以与人对话,难以“同世界接轨”。

4)在实践中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5)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因而,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3、你是怎样理解德育概念的?⑴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从内容上来讲,它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的教育。

⑵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

同智育、体育密切相关。

⑶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4.理解人类社会划分的依据和标志是什么,怎么划分的?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指示器和人类社会依据人的发展水平。

2019年江苏自考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答卷

2019年江苏自考28078《学校德育工作概论》答卷

B136·28078(通卡)绝密★启用前2019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德育工作概论(课程代码 28078)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的“德”是指个体的 P.9.绪A.政治品质 B. 心理品质 C.道德品质 D.思想品德2.皮亚杰将儿童道德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 P.112.三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3.经济道德、网络道德、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属于 P.152.四A.主旋律教育范畴B.基本文明规范教育范畴C.心理教育范畴D.现代思想和道德教育范畴4.在一个整洁、优雅的校园里,人们不由自主地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 P.178.五A.显性德育课程起作用的表现B.隐性德育课程的规范、约束功能C.教师言传身教的结果D.教师长期说服教育的结果5.“公正团体法”的创立者是 P.235.七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杜威D.苏霍姆林斯基6.利用外界一切有理条件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体现了学校德育管理的 P.259.八A.开放性B.主体性C.能动性D.科学性7.德育管理相对于其他管理来说 P.254.八A.更加直观B.更加简单C.更容易出效率D.更加复杂8.从国际范围看,品德发展的研究发端于 P.A.心理学B.伦理学C.教育学D.社会学9.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发于 P.146.四A.1986年B.1988年C.1993年D.1995年10.联结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 P.238.七A.德育模式B.德育网络C.德育目标D.德育内容11.最直接地体现德育目标,为实现德育目标服务的是 P.129.四A.德育内容B.德育方法C.德育手段D.德育评价12.在一定意义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决定于 P.35.一A.人的客体性,发展水平B.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C.自然发展水平D.环境的发展水平13.品德发展呈现动荡性特征的时期是 P.120.三A.幼儿期(3岁—4岁) B童年期(6、7岁—11、12岁)C.少年期(11、12岁—14、15岁) D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14.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标的确定应依据 P.142.四A.人类发展的要求,B.自然规律要求C.社会发展的要求D.人的本性需要15.采用陶冶教育法教育学生的主要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 P.233.七A艺术熏陶 B.阅读书籍 C.讨论辩论 D.伟人典范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德育复习题

德育复习题

德育复习题第一章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的育,1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镶的教育・2•狭义的教育专指道德教育。

3•广义的德育即大禱育,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4第育是教育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其在道律认知、 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的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 个体道徳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5.教育者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简答题1. 德育现代化的最主要的特征(1) 学校德育的民主化,即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2) 学校德育的世俗化,即宗教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分离•(3) 学校德育的科学化,即德育成为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化。

(班 级授课制)2. 写出《德育原理》各章的名称(1) 第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2) 现当代黴育思想(3) 德育本质与彼育功能<4)德育对象与第育主体(5>徳育目的与循育目标Y(6)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7) 德育过程与馆育方法(8)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三、论述题中国健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努力方向应当是什么古代德育是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学校德育。

这是一个等级性、神秘性、经验性 的德育发展阶段。

现代镌育是存在于现代社会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禱育-德育现代化是指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直到19世纪20年代初期欧美 学校德育所基本完成的任务。

德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1、学校的民主化;2、学校德冇的世俗化;3.学校德 育的现代化。

德育现代化的最大努力方向应该是德育民主化和科学性的境强.第二章现当代《冇思想一、名词解释(2)1-价值澄清理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任课的 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己有 价值的过程上去。

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

价值澄清理论源于课堂对话他存在形式主义、过程主义.相对主义的局限。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

《现代德育论》复习要点1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

狭义的德育即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2-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其内涵有: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突出了主体德性的发展,着眼于人的德性发展,以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人格为根本;主体发展性的德育活动是教育者、受教育者能动地自主建构思想道德的对象性活动,是教育者的价值导向与受教育者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整体特征,它贯穿于德育活动的始终。

3被决定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经历了原始时代、古代、近代资本主义和当代;人的发展经历了群主体性、分裂主体性、个体主体性、类主体性;德育发展经历了素朴的生活德育、灌输的德育、主知主义德育、主体发展德育。

4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学校德育传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精神与德育的主旋律。

5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6教育活动与素质发展的关系。

前者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教育活动范畴;后者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人的素质发展范畴。

前者是从外部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后者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身运动的过程。

前者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后者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辨析题: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7方面。

8施教与受教之间积极的矛盾运动。

9进的过程;是对环境开放的过程。

10的完整的人格特征,个体性、主动性、完整性在德性上是统一的);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以道德践行行为基础的原则;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11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

12审美。

13突破了原有三要素的平面思维框架;品德结构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动态结构。

14体的主体的特征;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分阶段的过程;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建立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的。

德育论 复习1(新、选)

德育论 复习1(新、选)

《德育》复习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分30)1、德育本质参考答案:德育活动的目的,不仅应当是教育者的或教育者所代表的社会的,而且也是受教育者自己的。

为了人自身的社会福利,不仅需要教育者开展德育活动,受教育者也有接受德育的需要;不仅要受教育,还要自我教育。

德育是要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同时受教育者也需要接受这些影响,并能在这些方面获得自我发展。

2、德育过程参考答案: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

具体地说,德育过程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为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3、德育内容参考答案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要求而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等。

德育内容最直接地体现了德育目标,为德育目标服务。

4、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参考答案: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5、榜样示范法参考答案: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

榜样示范法有教育者的示范、伟人的典范以及优秀学生的典型等多种方式。

6、情感陶冶法参考答案:指班主任通过自觉利用环境、气氛、作用以及自身教育因素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以达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它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师爱,校园文化,艺术陶冶。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现代德育过程组织的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1、个体思想品德主动地完整地发展的原则;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3、热爱、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德育过程组织的多样化原则;5、以道德践行为基础的原则;6、德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原则。

2\简述自我教育的方法参考答案:1.自我教育的概念: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两部分:“主体我”和“客观我”,学习者自身即是教育客体又是教育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品德发展规律的各种观点:(1)、品德发展中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差异性(2)、学生心理内部矛盾是品德发展的动力(3)、品德的发展是长期的积累的过程(4)、品德发展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5)、品德发展具有年龄特征,有关键期(6)、品德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2、品德发展研究对德育工作和研究的指导意义如重视主体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德育目标和内容遵循阶段性,注重衔接,注重关键期,把握教育时机,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提高德育的科学化水平。

3、品德发展的时代特征产生的原因首先,遗传虽决定了个体发育成熟的过程,但是遗传作用的实现有赖于后天的物质环境。

(后天环境会影响某些生理上的特点,如性成熟的提前)其次人类的思维能力发展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联系的。

1)比上一代人更早更多地接受社会信息的刺激2)早期教育的兴起加速了儿童思维判断能力的发展3)由于计划生育,直接与成人交往更多,作为独生子女的儿童出现成人化倾向和思想的早熟4、当代中国青少年品德的特征最主要特征:思想品德认识的主体性和认识结果的多样性,主体性表现在品德发展过程中不盲目“惟书”“惟上”不是不加分析得接受,而是十分注重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现实感受。

一方面把政治思想道德的认识和选择作为一种发挥个性和自主性的过程,另一方面社会现象具有多样性甚至矛盾,让青少年无所适从,转而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感觉,但是由于认识水平和生活经历的局限,导致了认识上也有局限。

多样性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遇到的观念上的冲突也导致了学生品德认识结果上的多样性,价值观多样,有时甚至有模糊矛盾,错误的认识结果如封建迷信。

5、认识青少年品德的时代特征的意义1)使德育一般规律与特定时代青少年品德发展特征想结合,2)为具体规定德育的时代任务与方法提供现实依据(现代德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现代人的德性)6、德育目标的价值(在德育活动中的作用)德育目标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这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每一种德育活动措施都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服务的。

德育目标支配、调节,指导,控制着整个德育过程。

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1、对德育内容、方法的导向作用,2、对德育活动的激励作用(明确而适宜的目标能调动积极性)3、对德育实施的协调作用(家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努力的方向)4、对教育评价的参照作用。

7、德育目标与内容的相互关系?教育目标、德育目标与内容是内在一致,有共同特征,1)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

都是反映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的要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必然有不同的德育目标与内容,没有普遍适用的。

三者都是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都具有阶级性,都是人规定的,体现一定的阶级意志,反映一定阶级培养人的要求。

2)都具有超前性或理想性教育目标,德育目标都是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设想。

目标和内容都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又要面向未来,为未来社会培养人,体现超前性,高于现实,但又可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

3)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体现,德育内容是根据德育目标确定的,德育目标对德育内容的选择起着导向作用。

(自己添加)8、确立德育目标、内容的方法论原则1)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要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统一起来。

初级阶段的社会特点和国情,历史任务、基本路线是规定和理解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重要基础,新时期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是确定学校德育目标和内容的最直接依据。

2)适应性与超越性的统一,适应性即目标内容要适应急速变化的社会,在现实基础上的超越性,是起导向作用,走在社会实际生活的前面,走在人的发展前面。

3)传统美德于时代精神的统一。

4)民族性与全人类优秀文化因素相融合。

9、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功能最主要功能就在于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它重立志,尚系统,注重道德行为中智慧的启迪,诉诸学生的理解,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促进其道德认识,道德观念,直至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10、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精神实质(中小学德育目标基本精神的理解)1)德育目标的组成部分更加完整(1)改变了以往片面强调政治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和道德教育的情况(2)把心理品质的发展列入了德育目标要求,改变以往单纯规定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目标的状况。

(3)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和与培养,忽视培养和发展道德能力,这些变化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更符合现代德育发展性的要求。

2)具有层次性,是在总结了过去脱离我国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发展实际,要求过高,过空的状况,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的。

在德育目标上区分层次,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

教育目标的多层次,既体现了从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又体现了引导性,超前性,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

3)注重按中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改变了过去忽视教育对象的自身发展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充分顾及了年龄特点的差异性。

10、中小学德育内容及实施体系1)德育内容的主旋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德育内容的主旋律(体现在两史一情,国家观念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际友好合作教育等)2)基本文明规范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和文明修养3)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思想和道德的培养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制意识,创业意识,时效观念;科学道德,生态道德,经济道德,网络道德等。

4)培养现代人的心理素质5)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能力(道德思维,道德判断,道德践行能力)6)青春期性道德教育。

11、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与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区别: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灌输,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的顺从性和德育活动的纪律性、惩罚性,强调德育内容的传统灌输,以权威管理和灌输行为规范为主要特征。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基本特征是探究,道德教育的过程是鼓励儿童不断进行了批判性探究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道德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自我制约或精神自由的获得,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解力,更加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已成为当代学校德育的重点,特别是柯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成了当代学校德育的转折点,实现了时代性转型。

现代认识性德育课程彻底改变了传统认识性德育课程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忽视学生道德判断、思考能力的做法,客观上实现了从灌输向促进认识能力发展的转变,确立了受教育者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12、德目主义与全面主义结合德目主义的传统教育不断受到批评和否定(杜威)一方面由于德目容易脱离现实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忽略了道德的价值主体性特征,以规范约束取代了它固有的应到性和创造性,从而最终把道德规范变成了一种纯外在的,消极被动的约束性概念。

全面主义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机会,去养成学生的道德品质,以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

但在实施中也暴露一些问题,如各环节协调一致发挥整体性教育的力量,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人人负责德育可能变成无人实际负责,成果难以量化,容易流于形式。

所以总的来说两者正趋向结合,,加强道德课教学的同时,把德育目标作为各科教学,全部学校活动,教师工作的总目标。

避免单一道德课的缺陷,又弥补了全面主义的不足。

13、认识性德育课程的特征1)认识性德育课程,具有教学活动的独立性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是德育的基础课程有专门教师,教材,规定的教学时间,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的主要方式。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掌握有关思想,政治和道德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

2)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主要特征在于,教育性或思想性是它的第一要义。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是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但德育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其着眼点应该始终放在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的协调发展上。

14、认识性德育课程的功能最主要功能就在于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

它重立志,尚系统,注重道德行为中智慧的启迪,诉诸学生的理解,养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促进其道德认识,道德观念,直至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15、认识性德育课程的优化1)要把德育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而不是简单背记某些规范、原则。

注重对推理的训练,代替以往的知识型或美德型的德育模式。

2)要大胆吸收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讨论法及问题教学法来改进课堂教学。

3)加强德育教师培训,使他们对各种德育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能熟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探究与讨论活动4)优化认识性德育课程,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16、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内容主要有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1)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各科教学和思想品德培养都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室的环境、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方法、师生交往形式都是隐性教育因素,教师的个性、思想政治信念和道德信念都感染着学生,充分利用各科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水准)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首先要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其次要优化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第三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班集体建设,1对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2培养学生积极分子、3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4积累集体的优良传统。

17、隐性德育课程的功能:隐性德育课程对人的个性形成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不但具有德育功能,而且也有益智、审美、健体方面的功能。

这里主要指德育方面的(1)陶冶功能(2)导向和激励功能(3)规范、约束功能。

以上都是从积极方面说的。

其实隐性课程的功能具有两重性,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效果来说有显性效果和隐性效果可能有四种类型:正向显性、负向显性,正向隐性、负向隐性,要追求一、三效果。

18、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组织和编排原则:1)活动的完整性,个性的成长具有完整性和多方面性,个体的一切特征和品质都是在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中同时发展和形成的,不仅要增强道德意识,还要培养相应的道德行为。

2)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课程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效果大小取决于儿童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对待活动的积极性和态度,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

19、社会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有那些?主要有:(1)组建校外德育队伍,使校内外德育队伍组合成整体德育力量。

(2)建立校外德育基地,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

(3)争取社会对学校德育提供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改善学校德育条件。

20、建立德育网络的必要性是什么?(一)构建德育网络符合青少年品德形成规律,也是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二)改变“教育孤岛”状况,使学校德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三)适应现代德育时空结构变化,发挥课外生活发展性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