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农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农学院
作者:顾春华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29期
一、成果档案
成果名称:“少年农学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
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管国贤、邓向群、王佩军、顾春华、孙妙珺、贾秋红
研究起止时间:2001年9月至今
二、成果简介
我校是国家新课改首批38个实验区的农村小学,如何规范、安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难点;来自农村的学生不了解农民、农村和农业,劳动实践能力差;原有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分三个阶段开展行动研究:
一、理念更新、实践探索阶段(2001.9—2003.7)。尝试以藕小百草园“花、茶、草”为内容实施课程,研制《综合实践主题学习活动记录手册》。
二、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阶段(2003.9—2004.7)。整合省农科院等资源,建设占地15亩包含9大项目的少年农学院实践基地,组建课程实施网络。
三、规范运作,构建模式阶段(2004.9—2009.7)。研制《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纲要》和12册教与学参考用书,构建课程开发和课堂实施模式。
自2009年9月起,课程开发进入成果应用阶段,并在实施中完善,在实践中拓展。
少年农学院,创造了农村小学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经验。成果获教育部二等奖、江苏省特等奖,并在省内外作经验介绍。多家媒体报道我校课程建设成果,全国50多家单位慕名来校参观交流。原中央军委迟浩田副主席、向守志上将、原团中央张晓兰书记、省教育厅沈健厅长、胡金波副厅长及钟启泉、崔允漷、赵中建、郭思乐等领导、专家给予高度评价。
三、历程回眸
基于“德育核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素质教育实施要求,基于落实知识性课程和构建实践性课程相统一的需要,我们以“儿童视角成全成长”为宗旨,以“给学生以选择和尝试,让学生去亲历和体悟,服务于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出发点,以“可操作、能达成、有趣味、有意义、有挑战”为衡量标尺,以省市立项课题研究为牵引,按照“更新理念、实践探索——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规范运作、构建模式”的总体思路,坚持边开发研究边调整完善的原则,致力于行动研究,探索多元评价,努力构建适切儿童、方便操作、学生喜欢、家长认同的课程开发实施机制。实践中,我们分三个阶段解决以上问题:
一是理念更新、实践探索阶段(2001.9—2003.7)。尝试以藕小百草园“花、茶、草”为内容实施课程,研制《综合实践主题学习活动记录手册》。
我们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校本培训,学习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意义。我们确立的基本课程理念是:1.重视教师的有效帮助指导,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课程内容面向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相补充,为学生提供较为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3.重视学生的全员参与、真实参与、有效参与和深度参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我们专门组织力量对社区特点、产业优势、学校师资及家长等众多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生活的社区有着独特的优势,勤建茶场、东风苗圃、怡情花卉、藕塘敬老院等是我校的劳动实践和德育基地,镇农技站、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也与我校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社会考察、实践体验的优势资源。我们尝试利用周边这些资源,开发以藕小百草园“花、茶、草”为主要内容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制了《综合实践主题学习活动记录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导引师生基于问题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活动。《手册》以帮助学生从小学会关心自然、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和关怀自我为宗旨,以“藕小少年农学院”为途径,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为目标,按主题学习活动的过程以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编写,细化实施要求和操作规程,规范和支持学生开展以小课题研究和探究性学习,帮助师生真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每学期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本,以取代原来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
二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阶段(2003.9—2004.7)。整合省农科院等资源,建设少年农学院实践基地,组建课程实施网络。
为了让教师和学生能更安全方便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利用学校2002年易地新建契机,通过积极争取和认真策划,在社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与江苏省农科院协调合作,在学校前面征用十五亩地,投资六十万元,规划、建设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藕小少年农学院。我们规划建设了9大实践研究项目:农业科普教育长廊(长约60米,12个宣传橱窗)、红领巾方桌试验田(80块,每块5平方米)、红领巾小桃园(种植了7个品种的186棵桃树)、葡萄种植长廊(约60米长)、红领巾小花房、小小农展馆、红领巾爱心林、红领巾养鱼塘、2个蔬菜大棚等,并成为全省首创的“江苏省农科院无锡农业科普教育实践基地”,为师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搭建了内涵丰富、安全可靠的资源平台。
我们还成立了由分管校长挂帅,教导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等协同工作的组织网络;组建课程实施指导教师队伍和志愿者辅导员队伍(外聘部分家长、桃农、菜农、园艺师等),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以市“十五”规划立项课题《苏南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为抓手,推进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学期签订《少年农学院学期项目工作责任书》,并按项目管理机制规范开展活动。每班每周两课时少年农学院实践研究活动排入课表,保证了课程活动时间。
三是规范运作、构建模式阶段(2004.9—2013.7)。研制《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实施纲要》和12册教与学参考用书,构建课程开发和课堂实施模式。
厘清课程内涵。方向比方法重要,看法比办法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首先,我们根据学校三年内涵发展规划和少年农学院课程开发建设实际,制订了课程建设的三年发展规划。在规划引领下,我们以市级立项课题申领和研究为牵引,在华师大专家指导下,学习并依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研制《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制定了少年农学院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评价要求和保障举措。依据课程标准、基地实际、时令节气和学生需要,编写各年级学期《课程实施纲要》,明确各年级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实施内容和评价任务。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编制《全面质量管理教师手册》,研制《少年农学院管理控制程序》,告知了目的意义、适用范围、职责分配、组织网络、运作流程,梳理罗列了各级相关文件,编制了用于相关记录的表格表单。
重视学材建设。为了体现对师生实施特色课程的服务和支撑,需要在理清理念的基础上,编写较为具体和可操作可落实的教与学活动的参考用书。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给师生实施课程以凭借、以设置问题和任务为主、便于学生记录过程体验为基本原则,围绕“花、菜、桃”三大实践研究主题,编印了12册少年农学院实践活动教与学参考用书——《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每册书以“花、菜、桃”三大主题分设三个单元,内容相互关联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序列。每册参考用书都单列学习评价单元,以帮助学生多元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我们还定期修正和完善这套参考用书,具体关注:(1)活动时间与农作物时令是否吻合;(2)活动难度与学生身心等是否匹配;(3)内容要求设计是否具有选择性与开放性;(4)劳动实践与探究性学习任务设计是否充分和恰当;(5)活动中的问题引领和任务驱动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和合作互助。从2004年起,这套用书已多次修订,多次再版,逐步完善课程参考用书,提高其实践指导性。
规范课程实施。我们依托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和实施计划,明确教学常规工作要求,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以校本教研、校际联动、专家引领、科研支撑等途径,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和专业水准,建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操作模式。我们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少年农学院实践活动实行弹性课时制度,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课时协调,采用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结合的方法,给予任课教师自主支配的权利,以保证实践研究活动的充分展开。例如,依托教与学参考用书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学习记录手册》,以花、菜、桃的实践研究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向自然,每周两节课中至少有一节课走进少年农学院基地,开展各项实践研究活动。三年级以上各班都有4块方桌田,学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