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与胸部CT影像

合集下载

脑部CTPPT课件

脑部CTPPT课件
颅骨 23块 (不包括6块听小骨)
以眶上缘及外耳门上缘连线为分界线
将颅骨分为
脑颅骨 一
面颅骨
条 线
面颅骨
-
脑颅骨
1
脑颅骨 (8块)
成对:顶骨、颞骨 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筛骨
额骨
顶骨
蝶 骨
颞骨
枕骨
-
2
颅底内面
颧骨 上颌骨
鼻骨
犁骨
泪骨
下鼻甲
下下颌颌骨骨 面颅骨(15块)
腭骨


-
3
两个薄弱部位
基底核、丘脑。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
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 叶(脑岛)。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
三脑室连接。
-
22
正常头颅CT图片
-
23
-
24
五、侧脑室体部层面
-
14
正常头颅CT图片
-
15
正常头颅CT图片
-
16
正常头颅CT图片
-
17
二、鞍上池层面
颅前窝:颞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 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 行星。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 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后面)位于 后缘中央,是角间池)。
个较大而凹陷的外
侧部
• 颅后窝由枕骨和
颞骨岩部后上面组

-
5
颅底内面观
“一窝 一裂 三沟 十孔”
(眼N, 动眼N, 滑车N,展N) 眶上裂 (上颌N) 圆孔 (下颌N) 卵圆孔 (脑膜中A) 棘孔

正常CT报告书写

正常CT报告书写

正常C T报告书写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正常C T报告书写模板1、头颅CT扫描:平扫显示颅内各层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如常,脑沟、裂不宽,脑中线结构居中。

骨窗观察颅骨骨质未见异常。

意见: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

2、胸部CT扫描:平扫肺窗显示两肺纹理清晰,走向分布无异常,肺实质未见渗出或占位性病变。

纵隔窗显示两肺门无增大,气管支气管通畅,强化血管及脂肪间隙清晰,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

胸膜﹑肋骨及胸壁软组织未见异常。

意见:胸部CT扫描未见异常。

3、腰椎椎间盘CT扫描:平扫各层显示L3/4 -L5/S1椎间盘未见脱出或膨出征象,硬膜囊及两侧神经根未见受压,硬膜囊前脂肪间隙存在。

黄韧带无肥厚,两侧腰大肌对称无肿胀。

骨窗观察L3-S1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定位片见腰椎生理弯曲存在。

意见:L3-S1腰椎(颈椎、胸椎类似)椎间盘CT未见异常。

4、上腹部CT扫描:平扫显示肝内未见异常密度灶,表面光滑,肝叶比例协调,肝裂不宽, 肝内外胆管无扩张。

胆囊不大,壁不厚,内未见高密度灶,胰腺大小形态未见异常。

脾不大,质均匀。

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

增强后肝、胆、胰、脾未见异常强化灶。

意见:肝、胆、胰、脾CT扫描未见异常。

5、垂体CT扫描:增强扫描显示垂体体积无增大,密度均匀,表面光滑,垂体柄居中,两侧海绵窦对称,鞍上池无受压,骨窗观察蝶鞍及邻近骨质结构完整。

意见:垂体CT扫描未见异常。

6、眼眶CT扫描:平扫显示眼球环壁完整,球内未见异常密度灶,眼内肌对称未见增粗及异常变细,视神经未见异常密度灶,眶内脂肪间隙清晰,骨窗观察眼眶壁、视神经管、眶上裂、眶下裂未见破坏扩大。

意见:眼眶CT扫描未见异常。

7、鼻窦部CT扫描(冠状面):平扫显示双侧鼻腔对称,鼻中隔居中无偏移,双侧上、中、下鼻甲无肥厚,鼻道通畅,双侧上颌窦开口通畅,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对称无变,双侧上颌窦、筛窦、额窦及蝶窦气化良好,粘膜无增厚,未见异常局灶性密度异常。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

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和大小,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变或异常。

以下是关于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的详细介绍。

头部CT:在头部CT中,可以测量颅骨、颅内结构和脑部的大小和形态。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颅内容积在1400-1600毫升之间,颅腔直径在12-15厘米之间。

脑室是指脑内的液体腔,正常成年人的脑室容积大约为30-40毫升。

颈部CT通常用于检查颈部软组织、血管和颈椎等结构。

正常成年人颈椎椎体高度应在1.8-2.2厘米之间,椎管直径应在1-1.5厘米之间。

颈部软组织的正常厚度大约为0.5-2.0厘米。

胸部CT可以帮助检查肺部、心脏和胸腔等结构。

正常成年人的胸廓大小大约为25-30厘米,肺的容积约为3-4升。

心脏正常大小为9-12厘米,主动脉的直径为2-3厘米。

盆腔CT:盆腔CT一般用于检查盆腔器官,包括子宫、卵巢、膀胱和直肠等。

正常子宫大小为7-9厘米,卵巢大小为3-4厘米,膀胱容量约为300-500毫升。

直肠壁的正常厚度为1-2毫米。

四肢CT:四肢CT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四肢骨骼、血管和肌肉等结构。

正常成年人的肱骨长度约为28-32厘米,桡骨长度约为20-25厘米,骨盆宽度约为25-30厘米。

第二篇示例:人体各部位CT正常测量标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T技术能够以高分辨率、多层次、全方位的方式获取人体各部位的影像,提供了重要的医学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而在CT检查中,准确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医师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诊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人体各部位CT的正常测量标准。

1. 头部脑部CT是常见的检查项目,可以用于诊断脑部肿瘤、出血、卒中等疾病。

头颅、胸部CT影像学检查

头颅、胸部CT影像学检查

病例二:肺癌
总结词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T影像学检查能够发现早期肺癌,为治疗提供最佳 时机。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吸烟,咳嗽、咳痰等症状持续加重,CT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有结节影和 毛玻璃样改变。经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医生根据病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胸膜
正常胸膜在CT上表现为光 滑、连续的线条状结构, 无积液或肿块。
异常胸部CT影像
肺部肿块
肺部出现异常肿块或结节,可能 是良性和恶性病变,需要根据其
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纵隔肿块
纵隔内出现异常肿块或淋巴结肿大, 可能是肿瘤、炎症或其他疾病,需 要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胸腔积液
胸腔内出现异常液体聚集,可能是 炎症、结核、肿瘤等原因所致,需 要根据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颅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
颅骨骨质破坏、增生或肿瘤等 病变可在CT上表现为局部骨质
密度异常。
03
胸部CT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检查技术
扫描方式
胸部CT检查通常采用平扫和增强 扫描两种方式,平扫适用于大部 分胸部疾病的筛查,而增强扫描 则有助于鉴别病变性质和评估血
管病变。
扫描范围
胸部CT扫描范围通常包括从胸廓 入口至肺底部的区域,以全面观 察肺部、胸膜、胸壁、纵隔等结
病例三:胸腔积液
总结词
胸腔积液是常见的胸膜疾病之一,CT影像学检查能够明确积液量和性质,为治 疗提供重要依据。
详细描述
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持续加重,CT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腔内有大量积液。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了治疗方案,通过穿刺引流或药物治疗等手段,有效 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CT模板

CT模板

头颅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诸脑裂、脑沟无增宽,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颅内未见明确出血,脑实质密度均匀,灰白质分界清晰,两侧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颅骨未见明确骨折征象。

头部CT平扫未见明显出血,随访头颅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诸脑裂、脑沟增宽,脑室系统无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小脑、脑干未见明显异常。

颅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头颅CT平扫:老年性脑改变,随访两侧侧脑室旁见多发斑点状、斑片状低密度,边界欠清晰,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沟、裂、池增宽、加深,脑室系统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两侧侧脑室旁多发缺血性改变,随访老年性脑改变两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和半卵圆中心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边界欠清晰,两侧侧脑室旁对称性密度减低,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沟、裂、池增宽、加深,脑室系统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两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和半卵圆中心散在腔梗,脑白质变性;老年性脑萎缩两侧放射冠区和半卵圆中心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边界欠清晰,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沟、裂、池增宽、加深,脑室系统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两侧放射冠区和半卵圆中心散在腔梗,老年性脑萎缩,随访两侧侧脑室旁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边界欠清晰,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沟、裂、池增宽、加深,脑室系统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两侧侧脑室旁散在缺血性改变,老年性脑改变,随访15、两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和半卵圆中心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边界欠清晰,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沟、裂、池增宽、加深,脑室系统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两侧基底节区、放射冠区和半卵圆中心散在腔梗,随访老年性脑萎缩两侧侧脑室旁见散在斑点状低密度,边界欠清晰,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沟、裂、池增宽、加深,脑室系统不扩大,中线结构居中。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形。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觉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状、边缘、大小、有无空泛等等情形。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觉等。

横隔:位置、形状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形。

心脏:外形有无专门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形。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状有无专门。

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形,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形。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状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形。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专门。

(5)肠道内容情形及其他腹部专门阴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状、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

(3)两肾功能显影情形:正常、延迟、不显影。

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刻摄片观看。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形。

(5)膀胱充盈情形。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形。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状、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形。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形。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状、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讲明病变范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看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形。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形。

(5)有无其它专门发觉。

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状。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形。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00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00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颅脑1、正常颅脑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池、脑室内未见异常。

2、脑血管病(1)脑梗死A)缺血性梗死左侧额顶叶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扫描示左仅0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B)出血性梗死右额顶叶可见扇形低密度灶,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为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

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

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2)脑出血A)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

B)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人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C)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后方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3)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cm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

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

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

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

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

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胸廓:纵隔与横形态有无异常.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

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

(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

(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

(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

(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

(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

(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

(5)膀胱充盈情况。

(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

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

(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

(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

(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

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

(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

(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

(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

(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

ct的分类编号

ct的分类编号

ct的分类编号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断层扫描(CT)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科研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CT的分类和编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CT的分类编号,包括其必要性、组成与解释,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一、CT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获取人体内部组织的断层图像。

根据CT设备的类型和应用范围,可以将CT分为以下几类:1.常规CT:包括全身CT、头颅CT、胸部CT等,主要用于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

2.专用CT:如乳腺CT、口腔CT、心脏CT等,针对特定部位进行详细检查。

3.高端CT:如多层螺旋CT、双源CT、容积CT等,具有更高的成像速度和分辨率,适用于复杂病变的诊断和评估。

二、CT分类编号的必要性为了规范CT检查和报告,提高医疗质量,我国卫生部门制定了CT分类编号标准。

这一标准有助于:1.统一报告格式,便于信息交流与共享。

2.指导医生合理选择检查项目,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3.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CT分类编号的组成与解释CT分类编号由三部分组成:部位代码、设备代码和附加代码。

1.部位代码:表示检查的部位,如头颅(01)、胸部(02)、腹部(03)等。

2.设备代码:表示CT设备类型,如常规CT(01)、多层螺旋CT(02)、双源CT(03)等。

3.附加代码:表示特殊应用,如增强扫描(01)、三维重建(02)等。

例如:一位患者进行了头颅CT平扫检查,分类编号为01-01-00。

其中,01表示部位代码(头颅),01表示设备代码(常规CT),00表示附加代码(无特殊应用)。

四、如何正确使用CT分类编号1.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部位和设备。

2.遵循分类编号规范,确保报告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3.了解不同设备的优缺点,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患者负担。

五、结论与展望CT分类编号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在我国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常头颅CT与MRI表现

正常头颅CT与MRI表现
硬脑膜的CT与MRI表现
在CT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高密度影;在MRI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影。
软脑膜与蛛网膜
软脑膜
01
软脑膜是覆盖在脑组织表面的薄膜,它紧贴于脑组织
表面,对脑组织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蛛网膜
02 蛛网膜是位于硬脑膜下、软脑膜上的薄膜,它分为MRI表现
脑室与脑池
1
脑室是脑内部的空腔,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 室和第四脑室。
2
脑室在CT和MRI上表现为低密度或低信号,其形 态和大小有助于判断脑部是否存在病变。
3
脑池是脑室周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在CT和 MRI上表现为低密度或低信号。
03
脑血管
脑动脉
脑动脉CT表现
在头颅CT平扫中,脑动脉通常表 现为低密度影,血管壁相对较厚 ,边缘清晰。增强扫描后,脑动 脉会呈现明显强化。
脑动脉MRI表现
在MRI的T1加权图像上,脑动脉 表现为低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 上则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 ,脑动脉同样会呈现明显强化。
脑静脉
脑静脉CT表现
在头颅CT平扫中,脑静脉通常表现 为低密度影,血管壁相对较薄,边缘 模糊。增强扫描后,脑静脉的强化程 度较低。
脑静脉MRI表现
在MRI的T1加权图像上,脑静脉表现 为高信号,而在T2加权图像上则表现 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后,脑静脉的强 化程度较低。
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颅骨骨缝在1-2岁左右完全闭 合。
在CT图像上,已闭合的骨缝呈现为致密的骨质结 构,而未闭合的骨缝则呈现为低密度影。在MRI 图像上,已闭合的骨缝呈现为低信号影,而未闭 合的骨缝则呈现为高信号影。
02
脑实质
脑灰质
01
灰质位于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神经 元胞体及其突起组成。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解析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解析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解析一、前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包括X光机、CT、MRI等,对人体进行成像,从而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深入解析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影像设备的种类及原理、影像诊断的流程、常见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等。

二、影像设备的种类及原理1. X光机X光机是医学影像诊断中最常见的一种设备,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通过探测器捕获X射线的吸收情况,形成影像。

X光机的主要部件包括X射线发生器、探测器、显示器等。

X光机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胸部、腹部等部位的检查。

2. CT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级影像设备,其原理是通过旋转的X 射线束扫描人体,然后计算机将各层图像合成为三维图像。

CT的主要部件包括X射线发生器、旋转机构、探测器、计算机等。

CT广泛应用于头颅、胸部、肝脏、肾脏等部位的检查。

3. 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高级影像设备,其原理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捕获人体组织发出的信号,形成影像。

MRI的主要部件包括磁共振主机、探测器、计算机等。

MRI广泛应用于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检查。

三、影像诊断的流程影像诊断的流程包括影像获取、影像解读、诊断报告等环节。

1. 影像获取影像获取是影像诊断流程的第一步,通过影像设备对患者进行成像。

在影像获取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辐射防护、对患者的安全等问题。

2. 影像解读影像解读是影像诊断流程的核心环节,需要由有经验的医学影像专家进行解读。

影像解读需要注意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结构等因素,以确定影像中的异常情况。

3. 诊断报告诊断报告是影像诊断流程的最后一步,由医学影像专家根据影像解读结果,提供患者的诊断报告。

诊断报告需要包括疾病的名称、部位、大小、形态、影像学特征等信息,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四、常见影像学检查的临床应用1. X线检查X线检查广泛应用于骨骼系统和胸部的检查。

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扫描的辐射风险

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扫描的辐射风险

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扫描的辐射风险摘要】目的:利用剂量软件分析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头颅扫描及辐射剂量,分析比较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扫描剂量差异,评估辐射风险。

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CT受检者照射剂量检测软件,回顾性随机调取本院2018年1月1日至4月1日进行过CT扫描的211例未成年患者及234例成年患者的CT扫描资料,统计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扫描剂量,比较分析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扫描剂量差异。

结果:头颅(占比30.81%)及胸部(占比21.79%)是未成年人主要进行的CT扫描部位。

与其他扫描部位相比,未成年人除头颅中位DLP(DLP=624.87mGycm)低于成年人(DLP=854.9mGycm)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1,P=0.00),其他部位均没有显著差异。

讨论:未成年人头颅和胸部CT剂量水平与成人没有太多差异,未成年人的辐射风险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CT,未成年人,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151-02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数以百万计儿童接受电离辐射检查如x线、CT、PET—CT、介入手术等,频率日益增高,电离辐射方面的技术发展为未成年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多收益,但其辐射风险及辐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医师、患儿家属、放射技师等的关注。

电离辐射的应用有利有弊,如何权衡二者的关系,使辐射的健康效益最大化,同时尽可能减少潜在风险,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1】。

本次研究通过一套可行的剂量监测系统,通过比较未成年与成年患者的不同CT扫描部位及辐射剂量的构成,纠正放射科技师的不当操作,使放射科技师更合理地使用检查参数,降低检查剂量。

资料与方法:1.软件设计:利用科室自主开发的软件,在患者完成CT检查后,将患者检查信息发送到软件所在的工作站,实时读出存储在Dose report文件中的照射剂量信息,将检查患者的照射剂量DLP值以及此次检查的CT参检查数和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读取并写入患者照射剂量监测数据库中,根据扫描部位及年龄,自动计算有效剂量,对患者接受的CT检查剂量进行监测,以督促检查技师对照射剂量的最合理最优化的利用。

常见部位的CT扫描方法

常见部位的CT扫描方法
。 内肿瘤的12% (2)对比剂的注射速度:1.5~2.0mL/s。 (3)对比剂的用量:一般为40~50mL。 (4)延时:20s。 (5)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定位片,以外耳孔前、上
2.5cm为定位片扫描定位点。 注:为观察肿瘤是否侵蚀蝶鞍,需摄取骨窗。
12
二、颌面部CT扫描
(一)适应症 1.眼部:眼球及眼眶的良性、恶性肿瘤,眼部外
通过增强扫描还可以显示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瘤、 心包肿瘤等。 7.胸腺瘤。
32
(二)注意事项 1.去除扫描部位的金属异物。 2.训练好呼吸、屏气,一般为先深吸气,然
后屏气。 3.观察食道及周围情况时,嘱被检者先喝一
大口1%浓度的对比剂(优维显或泛影葡 胺),再含一大口于口中,扫描完定位片 后嘱患者咽下。 4.应选螺旋方式扫描。
28
1.颈椎平扫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摆成
标准颈椎前后位体位。头先进。 (2)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定位片,以胸锁
关节为定位点,定位片扫描范围为环椎上 缘至第七颈椎下缘,怀疑为颈椎病者,一 般扫描C4~C6或C5~C7。
29
2.甲状腺轴扫
基本同喉部轴扫,不同点有:
①扫描范围从舌骨下缘至气管平面。
6.对于婴幼儿、躁动不安或其它不配合的病人,应 根据情况给予镇定。
4
CT机的操作步骤
1.开机 2.X线管预热 3.空气校准:是为了修正零点漂移造成的误差而
进行的,校准的方式是对空气进行扫描,获得 探测器各通道的零点漂移值,从而保证采集到 的数据相对准确。 4.检查磁盘空间 5.扫描:根据申请单的要求,完成扫描。 6.关机:每天扫描工作结束后,关闭CT机。
23
8.颞颌关节冠扫 (1)体位:同颅脑冠扫。 (2)定位片及基准线:侧位定位片,以外耳孔为定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