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四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94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同步练习卷: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B.赋税制度的变革C.土地制度的变化D.“重农抑商”的推行2.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3.明代《姚公子传》中写道:“千年田土八百翁。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官府制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4.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
鱼鳞册主要登记每块田地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四至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
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C.巩固大土地所有制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5.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这一政策的是( )A.西汉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B.汉武帝推行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C.唐代规定一入市籍不得为官D.雍正时期允许浙江“一体贸易”6.“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 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7.雍正帝曾令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耕织图册》,图里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都被画成他本人及其家眷的容貌。
这一做法体现出的经济思想形成于 ( )A.西周B.战国C.秦代D.清代8.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
[精品]2019版高中历史专题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师用书人民版必修33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整理1 重农抑商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1)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2)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提出(1)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为古代历朝所奉行。
(2)《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特别强调了其安定人心的作用。
4.表现 (1)汉代①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②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
(2)唐代:继续执行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
(3)宋代:商人在社会上遭受鄙视,在政治上和法律上遭受歧视的现象开始转变。
5.影响(1)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
(2)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课中思考] 应当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提示】 作用: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进而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材整理2工商业的管理1.表现(1)秦朝①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必要的统一标准。
②统一货币,通行半两钱,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
(2)汉朝①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
②汉武帝时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利润为国家所有。
(3)唐朝: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交易时间受限。
(4)对于私营工商业,古代王朝通常通过加重赋税征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影响束缚了工商业的自由发展,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导致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教材整理3“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1)明朝对民间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行为严加禁阻。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唐代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纷,遂相兼并。
”这表明当时()A.农业发展迅猛B.曲辕犁推广C.井田制恢复D.均田制被破坏答案 D2.(2017·长春高一检测)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答案 D3.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最早出现在()A.商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答案 B4.(2017·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话说明朝有个叫陆二的商人,他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但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
这个故事的主题表明当时实行()A.重商政策B.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锁国政策答案 B5.(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
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答案 C6.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D7.《汉书·食货志》载:“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B.周朝礼制没有遭到破坏C.承认了土地私有D.井田制遭到破坏答案 D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我国历史上,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标志是()A.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B.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C.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D.明朝政府绘制“鱼鳞图册”答案 B9.(2018·山西晋中高一下学期期中)《商君书·境内》云:“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高中历史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D.生产关系的变革解析“田里不鬻”指的是土地国有制,“民得买卖”实际是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
答案 D2.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土地买卖具有合法性。
A项与本题无关,B项是某些朝代土地兼并的直接原因,C项能加重土地兼并,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答案 D3.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的是( )。
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明太祖)B.“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明太祖)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清雍正帝)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雍正帝)解析注意题干中“抑商”和“初衷”两个限制词的含义,确定答题的范围,然后理解四个选项的意思是不是初衷即可。
C项主要以重农为初衷。
答案 C4.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解析题干论述了农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涉及商业政策和税收问题,商人地位提高是与政策比较得出,与题干不符。
最符合题干的是A项。
答案 A5.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解析A项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B项认为工商业扰乱治安,都属于抑商政策的理由;D 项是海禁政策的理由;C项说明广设关卡征收商税,这是抑商政策的表现。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4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 ( 四)( 建议用时: 45 分钟 )[ 合格基础练 ]1.商代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等不一样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点能够用于研究()A.井田制B.分封制C.均田制D.郡县制A[ 依据题干可知,这些田字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土地区分红几块规整的小方块,形同井字,应选 A 项。
B、 C、 D 三项与田字的形状特点没关,故清除。
] 2.唐朝后期,“远近异法,内外异制,民得自有其田而公卖之,天下纷繁,遂相吞并。
”这表示当时 ()A.农业发展迅猛B.曲辕犁推行C.井田制恢复D.均田制被损坏D[ 资料反应了因为均田制被损坏,土地能够买卖,进而致使土地吞并的现象,这与农业发展迅猛、曲辕犁推行没关,故A、 B 两项错误;春秋战国期间,井田制已逐渐崩溃,唐朝没有恢复井田制,故 C 项错误;北魏至唐朝先期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买卖,唐后期均田制被损坏,民间能够自由买卖土地,致使土地吞并严重,故 D 项正确。
]3.汉文帝说:“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宋朝李觏说:“民之大命,谷米也。
”这两句话都表现了中国古代的()A.“闭关锁国”政策B.君主专制C.重农思想D.重商主义C[ 从题干资料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和“民之大命,谷米也”可知反应的是古代中国的重农政策,应选C项。
]4.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合不及 1 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
这一现象反应了()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快速提升C.士贵商贱观点已被打破D.商人获取政府优厚遇遇A[ 资料反应出盐商家庭比较着重科举取士,说明这些盐商家庭希望经过科举跻身官宦之家,改变社会地位,故 A 项正确;资料没法表现盐商经济实力的改变,故 B 项错误; C 项说法不切合史实,故错误;资料也没法表现政府对待商人的政策,这个期间“重农抑商”政策依旧存在,不行能赐予商人优厚遇遇,故 D 项错误。
部编版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四古代的经济政策新人教版必修94
课时跟踪检测(四)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解析:选B井田制下土地归国王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北魏开始实行,故A、C、D三项均错误。
2.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解析:选A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据此可判断该制度为均田制。
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B.统治者“不抑兼并”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而土地高度集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所造成的。
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选D材料的大意是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四) 古代商业与主要经济政策
课时跟踪检测(四)古代商业与主要经济政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南通期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以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
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
这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2.(2013·扬州期中)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在平遥城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经营异地汇兑业务的金融商号——日升昌票号。
以后这个行业逐渐为山西人所包揽,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
这段话不能反映()A.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早期的私人金融机构B.票号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C.日升昌票号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D.大多数晋商是从经营票号起家的3.(2013·南通期中)《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4.(2012·淮安调研)(唐)诗人张祜写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地理位置优越B.大运河的开凿C.江南经济的发展D.政府政策的扶持5.(2012·南京二模)《全球通史》:“……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以下可以作为有力证据的是()6.(2012·南京二模)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课时作业9: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 《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这句话指出了(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4.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店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百姓皆重商轻农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7.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四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课下能力提升(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的是( )A.“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B.“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C.“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D.“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2.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3.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4.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
”据此可知( )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D.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5.中国在15、16世纪以前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的国家,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当时( )A.在广州设“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B.泉州一度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C.草市、瓦子是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D.粉彩瓷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6.如图是某中学生的漫画作品,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①此时中国与外国完全断绝往来②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③该政策使中国长期未受西方殖民者侵略,日益强大④实施该政策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势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7.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C.明代苏州地区 D.清代洛阳地区8.《苏州府志》载,明朝中期以后,苏州城里出现“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听大户呼织,什百为群,延颈相望”的景象。
2019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课下能力提升(四) 古代的经济政策(满分:分时间: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初税亩,初者始也。
古者什一,藉而不税。
初税亩,非正也。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公开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初税亩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结束.明代海瑞认为,欲求天下安定,就一定要推行井田制,或者限制地主拥有的土地数量。
这反映出明代( ).土地兼并严重.小农经济的弱化.商品经济发达.井田制得以恢复.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的是(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当然,从中亦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 .“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有学者认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是( )①“重农抑商”政策②盐铁专营制度③实行“海禁”④兴办邸店.①②③.②③④.①③.②④.“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冯一下先生在《再说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中说:“实行‘’政策后,清朝政府禁止中外商人直接交易,规定双方交易必须通过十三行进行,于是中外贸易转运就形成下图所示的‘链条’”。
高中历史二课时作业4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时作业4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解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题干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答案:C2.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徭役。
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解析: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土地制度,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反映的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不是公田制度。
答案:B3.汉初规定:商人不许穿丝绸衣服,不许持有武器,不许乘车骑马,不许仕官为吏,不许购买土地。
这反映汉初实行() A.“海禁"政策B.“抑商”政策C.奖励农耕政策D.盐铁官营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叙述的是对商人的歧视,体现的是“抑商”政策。
答案:B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海禁”政策C.重农抑商D.保护生态资源解析:材料中“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说明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答案:B5.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B.严格管制商品经济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清政府严格管制的是对外贸易,而严格管制商品经济范围过大,故B项错误;清政府设立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没有体现重农,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是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D项正确.答案:D6.“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四)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
解析:选B井田制下土地归国王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北魏开始实行,故A、C、D三项均错误。
2.钱穆《国史大纲》:“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
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均田制B.井田制
C.地主土地所有制D.小农土地所有制
解析:选A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据此可判断该制度为均田制。
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B.统治者“不抑兼并”
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的高度集中,而土地高度集中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的本质所造成的。
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
”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
解析:选D材料的大意是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
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
”
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
“重农”也没有提高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抑商”也未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
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
6.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
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
D.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选D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7.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反映出当时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海禁
C.重农抑商 D.保护生态资源
解析:选B材料说明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它是海禁政策的体现。
8.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③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④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可以排除。
二、非选择题(18分)
9.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
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湖州府“俗皆织绢”;
“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
趋于工矣”。
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4分)
(3)据材料四归纳,面对经济的变化,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
(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4分)
解析:第(1)问,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其原因从材料一省略号后内容归纳概括即可。
第(2)问,据材料二中的省略号分层,逐层概括其现象,依材料三中的税收数据对比分析其变化趋势,进而总结答案。
第(3)问,清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影响要从维护其封建统治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两个方面分析。
第(4)问,主要从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
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
(2)现象: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发展。
(写出任意4点即可)
(3)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消极影响:强化了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如写“不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再生产,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进步”亦可)
(4)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该与时俱进。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