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几个误区问题和关系

合集下载

走出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误区

走出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误区

走出高效课堂教学下的几点误区——“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和高效课堂从相识、相知,到如今的将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们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来,高效课堂已经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涯走过了四五个年头。

对于高校课堂我有过畏惧,也曾望而却步过,期间也不乏对高校课堂的种种排斥,可是当阴霾过后,当我的高效课堂之路云开雾散后,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质的变化,更是在我的教学管理下成绩量的变化。

回顾自己的高效课堂之路,有成功、有喜悦,然而更让我刻骨的是在此番道路上自己曾经踏入的几点误区,引前车之鉴,更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让我们的高效课堂实施的更加顺畅!误区一、谈“高”色变。

第一次听到“高效课堂“这个词眼是在2009年秋。

那时候我刚送走了一届学生,带上了全新的一班学生后,“身经百战”的我正准备将自己在教学中积攒的诸多经验,捕获的诸多不足,全身心的投入到、想方设法的实施到新学生中去,才想着如何可以大刀阔斧的在我的课堂上大展一番宏图,让学生、让家长对我心服口服。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课堂面临着新的改革:快乐教学、传统教学…逐渐被一个新的名词所取代,那就是高效课堂。

第一次听韩立夫教授创设的“一案三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听完课后我们一下都懵了,云遮雾绕、峰峦叠嶂,此时的我们失去了自己工作前进的方向。

大家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总之就是所有的老师都不能接受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为什么不将好好地教师资源充分利用,却要“多此一举”印制如此繁多的训练单,真是费时、费事又费力。

最终,我们还是开展了高效课堂,经过几年的实践,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教学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受教师、学生、教材、其他课程资源、教学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课堂探究不可能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

新课程在强调科学探究的同时,也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强调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改变”不是:“抛弃”,讲解式、个体学习今后仍然是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之一,它与探究式、合作式是相辅相成的。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反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课改人的成长方式。

当高效课堂走过12年,我们也迫切需要进行一场系统的反思,反思哪些课堂行为数度的,哪些是需要提升的,还有哪些是存在错位的。

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误区一没有自我目标课堂教学改革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的是改变应试教育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

这个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仅有“大方向”而忽视了立足自我,往往会备感艰难,难以见效。

当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各学校首先要聚焦自身问题、明确自我目标,然后“对症下药”,这样就能事半功倍。

如果没有具体目标,只是“见什么学什么”,就很容易出现“瞎折腾”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试验品。

如果先明确目标再寻找方法,就可以避免“比照葫芦画瓢”的问题,有利于学校选择性地制定改革策略,形成自我特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之前,一定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

明确了这个问题,改革就会“万变不离其宗”,不至于出现方向性错误。

误区二过度追求创新有些学校在改革初期,一味地“打破常规、创新求异”,力图建立不同于他人的模式。

于是,这些学校挖空心思为自己的课堂“起名字、建新规”,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名目繁多、花样频出,真正有突破、有成效的改革经验反而并不多见。

常言道,不破不立,改革需要破旧立新。

然而,什么能破,什么不能破?每所学校都应该认真甄别、谨慎对待。

比如,有的学校颠覆学习常规(包括预习、复习、作业等),倡导所谓的“零作业”“零测试”;有的学校无视记忆力、专注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粗心、马虎听之任之,反而美其名曰“善待学生的错误”;有些学校提倡课程资源整合却忽视课程内容转化,过分注重流程环节却忽视基本要素,不把精力投入到“问题、活动、评价”的设计上,却在学生展示的形式上煞费苦心。

此外,新的学习方式有新的常规要求,如果不能认真培养新的学习规范,新课堂就会让人感觉如飘浮在空中一般,落不到实处。

浅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高效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新课程新目标下提出、并加以实施的。

高效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传统模式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现状,倡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实施中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误区:误区一:课堂容量大就是高效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突出课堂容量大,认为课堂容量大就是高效课堂。

一节课只是让学生快速的读、教师快速的说出探究讨论的结果,学生既没有探究,也没有讨论,更没有思考。

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同时,学习是一个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过程,这样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根本无法去思考,甚至有的内容学生还没有读完、意思尚未明确的情况下结果已展示出来,这怎能让学生能知道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呢。

误区二:课堂练习多就是高效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课堂突出练,一堂课练习占到将近40分钟。

同一个类型的题目反反复复的做、反反复复地练,在练习过程中不指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不点拨答题技巧,只是机械重复。

这是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吗?这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吗?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这个过程还是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没有体现自主探究、乐于学习的基本要求。

误区三:课件内容多就是高效课堂教学在现代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今天,多媒体广泛应用,它能直观而形象地展现一些抽象的问题,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学习理解难度。

但在实际应用当中,有的课件中的幻灯片设计多达三十多个,课堂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课件展示速度非常快,有的课件听课教师都未读完已换片了,可想学生又能领会了多少。

课堂教学的功利性偏离,不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通过展示多少幻灯片来显示教师的教学才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个误区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个误区

浅谈高效课堂的几个误区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在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每所课改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但模式是总体教学流程,不要亦步亦趋,按部就班。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学情做灵活的调整,比如思想品德、历史、生物、地理等课程,有的课时就可以当堂预习、当堂展示、当堂巩固。

二、导学案要依托教材,为教材服务,千万不可抛开教材,不要认为导学案就是一切,它只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完成预习任务。

真正展示的时候教师要有教学设计,一定要有展示的预设,尽量减少无效展示和无效环节。

三、达标检测的题量要少而精,不要追求面面俱到,甚至放到课后完成也未尝不可。

但是,教师一定不要把检测当做走过场,要做好批改,掌握第一手信息,以便做好分层辅导,及时纠错。

四、教师要备课,不要以为有了导学案就可以不备课了。

尤其是展示课,教师必须要对课堂各环节进行预设,必须明确重难点,必须了解学情,必须有课堂生成,必须要有明确的课堂环节。

五、学习小组的培训要持之以恒。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学生敢说、会说、能说,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解放自己的思想的同时也要解放学生的思想。

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和蔼亲切一些,幽默风趣一些,面带微笑、充满激情、多激励少压制、多鼓励少批评,积极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

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安全感,放下一切包袱,大胆的说,开心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课才生动。

六、小组评价不要太复杂,关键是要有结果。

教师可以设计尽可能规范的评价表,采取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得出比较公平的结果就行了。

每周末汇总一次,由班主任在周五下午交到教导处,在下周一表彰。

可以适当扩大表彰范围,让更多的同学加入到优秀的行列。

然后进行月表彰、学期表彰,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七、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教师要“抓两头、促中间”。

高效课堂的三个误区

高效课堂的三个误区

情感 、 度 、 态 价值 观 的 形 成 速 度 。从 这 个
层 面 上 说 , 感 、 度 、 值 观 的 培 养 必 情 态 价 须 是 慢 工 出 细 活 。教 学 实践 中 , 容 易 因 最 为 加 大 了对 知识 技 能 高 效 培 养 的关 注 而
认 为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也 会 随 着 前 者 的培
前几 天 清 理 旧书 ,翻 看 一 本 《 月 半
度 、短 时 间 内 能 较 好 地 再 现 课 堂 传 授 的 知识 点 , 过 程 与 方 法 、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对 情 等不 易量 化 的 部 分 不 计 人 内 。人 本 主 义 理论 认 为 学 习 的 过 程 应 该 是 人 的全 面 发 展 , 仅是学 生形成 一定 的知识 、 能 、 不 技
要 从 教 学 实 际 出 发 , 真 分 析 教 学 内容 , 认
灵 活 运 用 行 之 有 效 的 教学 方 法 。 这 样 才
熟 练 制 作 多 媒 体 课 件 ,而 帮 助 其 制 作 的
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又 大 多 对 教 学 内 容 不 熟 悉 。现 在 有 8 %以 上 的 教 师 所 使 用 的 多 O
养 自然 而 然 的 随 之高 效 地 形 成 。因此 . 必
须 考 虑 设 计 新 的 教 学 过 程 。这 个 过 程 应
该 是 学 生 自 主 ‘ 究 ’ 作 积 极 的学 习过 探 合 程 ,让 学 生 在 主 动探 究 问 题 的 解 决 过 程 中 , 身 心投入 , 过观察 、 析 、 理 、 全 通 分 推 解 释 、 查 等 一 系 列 方 法 活 动 。 得 知识 调 获 与 现象 的 内 在 联 系 ,并 体 验 到 探 究 过程 的各 种 感 受 ,激 发 情 感 ,形 成 科 学 的 态 度 、 值 观 。 这 样 的学 习 过 程 中 三 维教 价 在 学 目标 能 得 到 充 分 的体 现 。

高效课堂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高效课堂的教学误区及对策

关于高效课堂的一些冷思考三年来,伴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强力推行,对于高效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

构建高效课堂对于纠正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现象有着重要意义。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实践矫枉过正,甚至是走向了极端。

为此,我们有必要澄清对高效课堂的一些模糊认识,纠正实践当中的一些偏失做法。

一、正确认识自主学习1、自主学习强调研究性学习,但不否定接受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即学习内容基本是以定论的形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自主学习更强调研究性学习,即具体知识、原理、规律等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其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胜于关心学习结果。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但强调研究性学习不等于要否定接受式学习。

一提到接受式学习,很多教师会将它和机械被动学习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如果学生有进行学习的意愿,学习材料对学生有潜在的意义,并可以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相联系,而且传授者的教授方法灵活行得当,那么这种接受式学习就是积极主动的学习。

所以,接受学习是机械被动的还是积极主动的,与授受双方的意愿和条件密切关联。

研究性学习现在有被过分渲染的倾向,俨然成为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实际上,各种学习方式都有优势与缺陷,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最优方式。

我们应该避免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局面,应该实现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教师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认知类型等实际情况有机整合各类学习方式。

总之,研究性学习、接受式学习,都是自主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相辅相成。

接受学习是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学习是接受学习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接受式学习中,我们倡导的是有意义的主动的接受学习。

2、自主学习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但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效课堂有哪些误区

高效课堂有哪些误区

高效课堂有哪些误区-->高效课堂,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教与学的双高效。

那么,呢误区1: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对答案。

合作学习主要在于交流,是学生与学生表达思维的过程,是思维碰撞的过程,是每个人讲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或者是想法,由小组成员集4人智慧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误区2:高效课堂教师不讲了、或讲的少了。

学习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自学、探究等的活动过程。

的确,听了张四保主人的讲座,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这是教师角色定位的错误,教师在高效课堂的角色是导演,而且是个特殊的导演。

这是因为每节课不能事先排练呀,只能由教师预设课堂情况,但是课堂也要生成,故教师还要亲自上阵指挥,不能做甩手掌柜。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在于以下几点,课前预设课堂,合理的进行教材处理,结合学情编出学案;2课上要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

自学时哪些会了哪些不会,对学时哪些同学对重点、难点有独到的见解,群学时展示的语言、思维、思路有没有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上课的节奏,及时的弥补预设的漏洞;3对同学们学习中的易错、易混淆点、难点、重点,要在恰当的地方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讲解,要言简意赅,讲清讲透。

所以说教师课前是导演,课上是主持人,干什么要根据节目的主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学生是在教师的设计,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的有序的学习活动。

误区3:用了学案就是高效课堂。

学案式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但是高效课堂不一定非用学案。

为什么用学案,因为学案是路线图,但是,没有学案不一定没有路线图,强调使用学案就是让师生都要心中有数,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进行。

误区4:时间赶得越快越高效、内容学得越多越高效、讲的难度越大越高效。

表现为做题不给足够时间,讲题不给思考时间,赶得走,内容不完往下赶,走过场、图热闹,拓展布置高难度问题等。

时间快、内容多、难度大,只能让高效课堂失去了本意。

在教学实践中也老有教师认为这样上课的进度太慢,完不成任务,那是因为高效课堂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自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能力有所提高,速度自然就放快了。

高效课堂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高效课堂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浅析高效课堂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流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课堂检测一、课堂流程模式还比较传统课改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变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会学、乐学模式。

有些教师在上课之前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导学案的编写也很到位。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落实好,讲得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痕迹依然很深。

二、小组运行机制不完善我们把小组合理建立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每个成员角色分配好,他们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同时还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清楚知道这样一个结论: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永远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核心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

在听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时,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独学这个环节,教师把问题提出之后直接就让大家立即讨论,不留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空间。

这样在小组中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比较快地得出了问题的答案,而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时还没思考成熟时就被打断,久而久之他们就可能不再思考,直接去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

这样会造成小组成员间的两极分化,成绩好的会越来越好,成绩差的会越来越差。

我们要先让学生独自思考,让他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尝试自己去独立解决问题。

能自己处理好的自己处理,这样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

自己不能独自解决的,可以借助其他在这类问题有优势的成员或者小组全体成员的力量,合作解决。

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所以我认为,独学是基础,对学要选择,群学看需要。

没有独立学习的对学是低效率的,有独学的对学、群学效率是最高的。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要太在乎学习的形式和人数多少,更不是人越多越好。

三、督评机制名存实亡或者没有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小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要想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同时达到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要确立一个评价机制,这个机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整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高效课堂实施中课堂互动存在的误区

高效课堂实施中课堂互动存在的误区

高效课堂实施中课堂互动存在的误区当前,高效课堂以深入人心,而能充分体现高效课堂的平台——课堂互动的实践与实施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也不能否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现我将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误区分述如下:误区一:形式化——互动实质的缺失。

形式化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实质性内容。

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中。

首先,教师的不当提问是造成课堂互动形式化的主要症结。

有些教师认为,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为了追求这种教学效果,便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来实现教学互动。

他们认为“提问——回答”次数越多,教学互动效果就越好。

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这种教学互动,热衷于究追不舍地提问,教师提问不断,学生对答如流,课堂互动气氛甚是活跃。

殊不知学生大多照着书本或者参考书来念答案,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这样的教学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多认知互动,少思维互动、情感互动。

因而只有互动的形式而缺乏互动的实质性内容。

其次是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合作的流于形式造成了教学互动的失当。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1.合作主题的形式化。

通常有两种表现,一是主题比较简单,无需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课堂讨论只是浪费时间的“过场”而已;二是主题比较复杂,确实需要学生共同解决,但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也难以达到效果。

2.学生合作的形式化。

教师没有作好充分准备,很随便地就让前后排学生围坐在一起展开讨论,学生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要么“各自为政”,要么个别学生搞“一言堂”。

这样的合作学习实质上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没有思维撞击,只是流于形式的讨论而已。

误区二:求“热闹”——课堂管理的失序。

课堂教学互动的有序性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老师一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课堂就很“乱”,“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活跃而“乱”,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另一种是因管理失序而“乱”,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几大误区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几大误区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几大误区及矫正策略误区之一:教师主导就是主讲。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中,不少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师主导的地位和体现,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要主讲,而不是少讲或不讲。

不然教师怎样主导课堂呢?矫正策略:教师要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主导的真正含义。

所谓主导,是指在课堂中,教师要发挥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的思路,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方法,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不能用主讲、多讲来体现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发挥好指导、引导、点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尽可能做到少讲,坚决反对教师代替学生。

我们也反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不发,而倡导的是当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之后依然存在疑惑不解、不前时,适时开口,进行恰到好处的精讲。

误区之二:学生自主就是自由。

在倡导和落实的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过程中,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由地学习,教师可以放任自流,不加指导或干预。

矫正策略: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和消极学习而言的,他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学习权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放任自流,不是袖手旁观,而应是在教师的指导引导之下,依据教师所指明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通过个体的自学,去获取知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指导,适时检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予以纠正,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误区之三:小组建立就是建设。

建立学习小组是高校课堂建设中的基础性和保障性环节。

学习小组也是高校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

但在小组建设过程中,不少教师片面地认为,建立小组就是建设小组,使小组建立的终极目标即建设文化难以达成。

矫正策略:要正确认识并明确,小组建立不等于小组建设,建立小组是指按照班内异质分组原则所成立的基本学习共同体,这只是建设学习小组的初级阶段,建设小组是指学习成立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使组内成员形成良好的学习、合作、展示规范、习惯、礼仪等,进而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

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2

高效课堂实践中存在的几个误区2

高效课堂实践中存有的几个理解误区我校高效课堂实施两年以来,课堂变活了,在一定水准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自己的实践和看了很多高效课堂示范观摩后反思发现,局部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理解存有着几个误区:一、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高效课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却不是一件易事。

有些教师误认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就能够了,如强调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看”;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喜欢那一段就读那一段),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愿怎样读就怎样读),学习伙伴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盲目地追求“活”。

课堂放开了,热热闹闹;学生活跃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还有很多是老师始料不及的问题。

教师面对学生的争论无所适从,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给予的评价一律都是“好”。

从表面上,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权利,但它太过随意性的的弊病,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更别说完成学习任务了。

由此看来,改革教学方法不能简单化,课堂教学改革不仅仅调动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把高效课堂简单地理解为就是让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学习。

二、分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现在的高效课堂,无论什么类型的课,教师大多数都让学生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一发,让学生当练习做,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过一会儿学生起来回答、板书问题的答案,继而实行点评。

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既没有分工,也没有协作,有的学生不思考,甚至在谈论课外的事情。

讨论后,教师依次让学生发言,发言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反复如此,直到下课。

表面上,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从教学的实质和效果来看,师生交流不充分,教师选择的很多教学内容显得不恰当,学生互助协作不到位,思维开发缺乏,讨论时间分配不合理,多数问题讨论不透彻,最终的结果导致讨论流于形式。

高效课堂10大假象以及对应策略

高效课堂10大假象以及对应策略

课堂是学校的心脏,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教学,而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高效课堂取决于高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老话题,但是如何从新的视角去观察、指导以及评价却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校本研究的主课题。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如何全面审视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如何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行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总结了目前高效课堂实践下的出现的一些误区和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思路,欢迎大家指正。

一、小组学习中的假合作行为描述:某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6名学生。

第一环节要求学生在导学案上写出一些短语的英文形式并大声朗读,学生分小组先写短语,然后各自朗读。

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一天的作息情况,用第一人称手法写,动词用原形。

学生分小组开始写,学生各写各的,2分钟后,教师要求学生停下来,学生回到原位,有些学生还没有写完,教师开始点学生展示,期间学生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的过程。

行为探析:合作交流学习是学生个体打破独自学习的习惯,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有效方式。

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它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任课教师没有真正弄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操作要领。

认为只要学生坐在一起就是合作学习,期间没有任何合作学习的过程。

有些时候纯粹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有时候当学生还没有进入探究状态时,教师就叫学生迅速合作;有时候当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时,教师突然叫停……常常成为高效课堂的装饰性教育,学生则成为教师运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的道具。

行为策略:①增强合作交流学习的意识。

教师要认清合作交流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交流学习对改善课堂气氛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效课堂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高效课堂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高效课堂实施中存在的误区标签:高效课堂;实施;误区一、课堂容量大了一定好为了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便想方设法在课堂增加课堂容量,如,在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甚至于压缩预定课时,教师也不得不按既定的教学节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虽然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学生学得如何呢?其实单纯地通过增加课堂容量来提升教学效果,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课堂容量的增加必须以学生的掌握程度为限度,高效课堂确实是大容量的课堂,但是大容量,学生能不能都掌握,如果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或者掌握得不好,那么大容量无疑只是一种形式。

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先给时间让学生去自学生字,学生自学完之后,进行了一下检测,然后开始学习课文,在学习课文时,先让学生去读课文,然后回答几个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最后进行总结。

一堂课当中什么内容都涉及到了,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一步步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但是我们学生课后在完成练习时,完成得却很不好。

仔细分析一下发现,教学过程中,生字的学习只是简单地停留于学生认识这一层面上,而对于字的音、形、义顾及得却很少,更不要说去运用了。

课文的学习只是让学生去读了读,了解了大意,对于文章的其他內容也只是通过教师泛泛而谈,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根本就没有顾及到。

再者来说,教师将两节或三节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来完成,那么其他时间来做什么呢?是来弥补课堂的失误。

许多教师在课后发现学生掌握得不好,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开始了机械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是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其次,课堂容量的增加要注意学习内容的特点。

一些学习内容相对来说难度不大,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设计得多一些。

而要让学生反复去诵读、去体会的内容,就需要安排得少一些,这类教学内容虽然少,但是需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这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因此,在课堂当中到底需要涉及哪些教学内容,则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来慎重安排。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

高效课堂建设中的误区及对策〔关键词〕高效课堂;建设;误区;对策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在近几年的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能考虑到现代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部分地区依然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存在偏差,本文就针对在高效课堂实践中产生的一些误区和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课堂建设中的一些误区1.教师讲得越少的课堂就越是高效的课堂。

有些教师认为,要达到高效,就是要学生按照下发的“导学案”自学,相互讨论商量解决问题,或尽量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实际上,“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教师讲得少就能够达到,也不能以教师讲解的时间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

高效课堂反对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是封闭的,学生的主体性是根本得不到发挥的。

而“高效课堂”所要突破的,正是这种封闭的课堂。

一节课的课堂封闭与否,应该透过现象,直达本质,即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否有效、高效。

从课程意义上讲,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多维互动的交流活动。

它追求的是作者文本、编者文本、教者文本、学者文本这四者的碰撞和交融,看重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结伴而行和相互提携。

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强调教师讲解的时间,而淡化师生间的交流,弱化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同时,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中学生正处在成长和发展阶段,其经验、感悟和体验是有限的,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课堂上教师巧妙的引导、恰到好处的点拨和权威性的评价还是必需的。

2.学生分组团坐学习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也是“高效课堂”中最精髓的部分。

因此课堂上不少教师都将学生按四人或六人一组分成小组,以求得到在新学习方式运用上的认可,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广大教师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高度重视。

但是部分教师由此也产生一些偏颇认识。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

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高效课堂不仅是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要包括学生与老师共同努力的成果。

有时候,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教育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成长。

本篇文章将介绍高效课堂的十大误区,旨在帮助老师和家长了解这些误区,避免在教育过程中犯错。

误区一: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一些老师为了追求课程进度,可能会导致课堂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不深刻,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安排好进度,同时注重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误区二: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需要被爱和关注,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积极鼓励和表扬。

这样会让学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和进步。

误区三:课堂单一化一些老师可能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一个方面,比如只强调知识点的理解,而忽略了实践应用。

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的视野狭窄,对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多方面的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全面的知识。

误区四:重视考试成绩,忽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考试成绩不应该是课堂教育的全部,仅仅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只会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教育者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误区五:课堂教育无趣一些老师可能认为严肃的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

但这种方法往往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老师应该创造一种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误区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老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误区七:上课不规范一些老师可能会上课散漫,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和规范的教学流程。

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所适从,不知道老师将要教什么内容。

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规范化教学,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老师将要教授的内容。

误区八:单方面的教育,忽视互动课堂教学应该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而不是老师单方面的传递知识。

构建高效课堂的误区

构建高效课堂的误区

构建高效课堂的误区构建高效课堂要力求避免三个误区:误区之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寻却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升,假设把教学方法称之为一把“利剑”,那么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教学经验就是“内功”,一个人要想成为“教学中的高手”,单靠外在包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1.要心中有爱.这是一个重复了千百次的话题,但却不能不提。

假设用一个字来概括教育的真谛,那就是“爱”。

能够说,没有了爱,教育也就成为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一个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对自己的事业,对关乎千家万户的教育也就失去了热情。

好孩子是人人都爱的,去爱一个别人不爱的孩子,去教一个你认为教孩子,这才是真爱、大爱、博爱。

2、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之余,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发展空间。

营造一个学习的空间,多读书,即使读的不是本专业的书籍,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个点尤为重要。

误区之二:培养个性就能够无视课堂纪律新课改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

能够有个性,但与规范纪律是互不矛盾、不相冲突的。

假设学校课堂教学很随意,学生课上能够上厕所,随便下桌,美其名曰“张扬个性”,可谓大错特错。

没有纪律的课堂是无效的,纪律是学习的保证。

纪律的好坏与教师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的态度决定学生的态度,有时“破坏纪律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随随便便的老师就会培养出随随便便的学生。

台湾作家刘墉也提出:自由有个必要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础是自制和守法。

误区之三: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课堂改革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课堂固然缺乏取,但热闹非凡的课堂又如何呢?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一名参加全国教学大赛的中学教师,执教课为“植物在大气循环中的作用”,却用“小白兔拔萝卜”的活动导入,把正规的课堂教学演变为一场闹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种现象: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的大张旗鼓的表演,脱离文本教材的热闹非凡的自由发挥,这些形式上看似对教学的改革,实际上却背离了最本质的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的十个误区误区之一:课改操作模式化,缺乏灵活创新。

应对策略:课改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思想,在老师们熟悉课改基本操作后,在体现课改理念和特征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课堂操作应该是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从而给予学科和教师更大的空间,如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充满生命力,才有激情,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误区之二;讨论、展示形式化,成为表演秀。

应对策略:真正好的课堂应该看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以及学习的深度和容量,对不需讨论展示的问题要在自学时解决,并在小组合作时提取出需要讨论、展示、拓展的问题。

简单的内容不必讨论展示,可以自学时解决。

误区之三:将学生板演展示和小组讨论作为课改的唯一特征。

应对策略:学生板演展示和小组讨论只是课堂的部分环节,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反馈是新型课堂的基本环节,应该全面体现,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误区之四:将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一言堂。

应对策略:将教师一言堂变为部分优秀学生的一言堂,大部分学生不能参与学习,这与面向全体的课改理念是相违背的,我们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兵教兵的机制,将展示机会尽量留给后进生,也可采取点号或者后进生展示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展示。

误区之五:学生自学、讨论、展示习惯不到位。

应对策略:一是在学生入学时集中对学生进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培训;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等细节的指导,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误区之六:课堂与导学案两张皮。

应对策略:导学案上的主要栏目与课堂的主要环节是一一对应的,如问题导学和学法指导对应自学和交流展示环节,拓展提升对应拓展环节,反馈检测对应反馈环节,知识体系梳理对应提升环节,同时,反馈检测题要将教材、练习册和参考资料上的习题充分整合,避免重复训练。

误区之七:不能将学科特点与课改模式有效结合。

应对策略:课改模式是针对所有学科的,具体到学科应该将学科特点融入到课改模式中,形成各学科各课型的应用模式,从而既能体现课改模式,又能很好的体现学科特点和内涵。

误区之八:将所有内容讨论展示,学习没有层次。

应对策略:将所有内容讨论展示会做很多无效劳动,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讨论,小组讨论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展示,这样在自学时解决容易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全班展示和教师点拨解决少量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学习层次就分明了。

误区之九:自学完全放在课下,加重学生负担。

应对策略:将自学环节完全放在课下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自学就应该在课堂上的自学环节完成,如果内容过多,可以拿出一节作为自学课,课堂上在老师指导下自学会提高效率、课下可让学生自主预习、查缺补漏、布置实践性作业,学生会更感兴趣,也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养成。

误区之十:课改中遇到新问题,不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应对策略:课改的提升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旧的问题已解决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课改中遇到问题后我们要主动思考解决的办法,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同备课组、教研组研究,再解决不了可以学校层面组织课改论坛,书面发言,通过碰撞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在不断发现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堂层次和教师专业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高效课堂最常遇到的十个问题一、预习时间安排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预习也是如此,不顾实际情况的统一要求,要么犯教条主义错误,要么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预习的目的是学得更轻松,而不是添加作业般地“增负”。

预习的内容应该根据课型、学科、年级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说来,预习内容的布置,一要有针对性,比如每组内容设置的目的是什么,考查学生哪一方面的知识,要特别关注规律的总结与方法的提升,使学生形成技能。

二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内容设置可以分星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做好预习,同时有目标地挑战高一星级的题目。

三是要有趣味性,版面的设计、图案的选择、故事的贯穿、激励的话语、评价的机制等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在此基础上,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大容量”的原则,才能真正发挥自学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效课堂中,“预习”的说法已经不存在,代之的是“自学”。

这是两个概念,有继承也有发展。

“自学”和“预习”都含有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行为,但“自学”的目的性更强,一旦学会了就无需再回头复读了,而“预习”潜意识中给人一种炒剩饭心态——反正还要课上学,会不会没关系。

从这微妙的差别中,很容易看出“预习是个伪概念”,自学才是现代课堂的真法宝。

二、如何让学习系统、条理,避免“碎片式”学习?鸡零狗碎的东西最易丢,我给系统整合式学习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捆绑记忆”。

“记忆”为什么要“捆绑”呢?因为不捆绑容易丢三落四,更做不到提纲挈领。

知识如何捆绑,举个例:“桃花源记”中有一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大家应该知道“缘”是什么意思,对这个“缘”字如何捆绑?应该在旁边绑上“缘木求鱼”这个成语,这下学生不但理解了“缘”的意思,还巩固了一个成语,可谓一举两得。

系统性学习常用到“知识树”和“思维导图”。

“知识树”就是对系统知识进行整理,然后画一个树状的结构图。

它的特点也是直观形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了然,可以通过这棵树了解每个知识点处于整体的什么位置,以及它与周围的知识点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关键点。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挖掘利用大脑的无限潜能。

三、如何培养差生的学习兴趣?越是后进生,进步的空间越大,要避免后进生破罐子破摔,要想办法让差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思想上唤醒学生本能的求知欲望。

把后进生视为鲜花,他们就会拒绝再做野草。

如果学生真的因为基础太弱,没有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联系家长,寻求各方面的援助,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发展着想。

后进生的形成源于没人发现,没人喝彩。

变换方式,激励跟进!孩子天生是有学习兴趣的,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在他想打球的时候去读你让他读的那本书。

激发兴趣,要找准孩子的兴趣点,运用一些策略,吸收孩子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外,还可以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动脑筋。

比如,举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鲜的例子,运用出人意料的扣人心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

四、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合作?《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瞎子和一个瘸子,两个人要到达同一个地方,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好在瞎子是强壮的,瘸子的眼睛是好的,所以瞎子和瘸子一拍即合,瞎子背起瘸子,瘸子指引着瞎子,两个人顺利到达了目的地。

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合作意识的基础。

寓言里的瞎子和瘸子想要快速安全到达同一个地方,这是他们的共同目标。

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中每类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学生才知道需要做什么。

彼此的互补性是达成合作意向的强烈需要。

瞎子和瘸子都清楚自己的缺陷,一个看不见,一个走路有障碍,但也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一个能看,一个健走。

想要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只有进行优势互补,这使得他们的合作意识比正常人要强很多。

我们在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也要能看到他人的长处,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具体的小组学习合作中,擅长书写的就多书写,擅长朗诵的就多朗诵,擅长绘画的就多绘画,小组内成员各发挥所长,合作学习就能产生最佳效果。

合理分工和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现实行为。

瞎子和瘸子的合作,如果让瘸子背着瞎子跑,结果大相径庭。

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和明白彼此的长短后,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方法指导。

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组长和组内的科代表都具备这种分工和学法指导意识,才能使合作学习由意识变成有效的行为方式,并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同时目标的实现又会使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合作的价值是共享和互补,学生因共同目标而产生合作意识,因互补需要而强化合作意识,因合理分工和正确方法指导而使合作意识变为有效行动。

五、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持久的兴趣驱动?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殊不知,教师的“授渔”远不如学生的“索鱼”重要,学生想吃鱼,弄到鱼的方法自然要比困难多。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话大有道理。

学生不想“鱼”的时候,老师授之以“渔”没大用。

可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无视学生的胃口,一味强调“渔”的重要,硬逼着学生放下球拍去摸“钓竿”,这是育人之道吗?要知道大餐固然美味,但不见得人人都爱它,也不一定符合个人的口味。

正确的做法首先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有差异的“人”。

再逐步培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营养观……第三步才是把“大餐”搬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去品尝,去挑选,去评价,去烹饪,去享用。

在美味佳肴的诱惑下,在人生意义的指引下,在习惯养成的自觉下,学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自然而然,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

遗憾的是现行教育不重视“育人”,不教会“学习”,而是把臭鱼烂虾一个劲地往学生脑子里塞,不管学生有无需要,把活蹦乱跳的孩子硬按在池塘边让他们手持钓竿,呜呼,“人”之不存!“学”将焉附?学习兴趣的源泉: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即学即用。

其中,“组织角色展演”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为了展演好,学生势必要进入角色,为自己的“观点”构建“支撑”。

人的天性中都是有表演欲望的,让学生把他的学习成果当众亮相,互相欣赏,互相学习,是鼓舞也是鞭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攀比的欲望,从而你追我赶见贤思齐。

六、“自学”与“自主学习”有什么区别?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习时能够对学习过程做到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最终能够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总结和评价,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

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与自学的共同点是学习者都有自我学习的空间,主要区别是学习目标取向和学习持续状态的起因不同。

与“自主”相对的是“他主”,“他主”的特征是学习是老师的事,老师包办一切,学生只管张嘴倾耳接受,不去问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